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发展潮流

城市发展潮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发展潮流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色化 专业化 类型化 全媒体

跨区域协作

城市广播”的概念主要涵括我国各省、自治区行政区划内,以各地城市市域为主要覆盖范围,以城市市名为台名及对外呼号(直辖市除外)的广播机构。我国城市广播的总体发展极不均衡,从某种程度上看,城市广播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

进入21世纪,伴随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广播即将迎来与城市协同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多重挑战。纵向结构上有央广、省级电台,下有县级电台等各类频率的激烈竞争,横向遭遇新媒体与其他传统媒体围堵的逼仄空间局限,而其内部的媒介核心竞争力,与中央、省级或直辖市广播频率集群相比,在国家政策支持、新闻与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与资本运营、受众市场等方面都较为薄弱。

正确的传播理念将决定未来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未来的城市广播人将如何应对并解决诸多制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首先离不开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廓清传播理念研究路径的变化,梳理十二年来专家学者们为城市广播“量身打造”的具体策略,为当前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进而深入探索城市广播的发展范式,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城市广播的特定范畴,在“中国知网”以“城市广播”、“城市电台”为专项词分别搜索,筛选出自2000年以来相关研究论文共90篇,并且结合相关研讨会的重要发言内容,以“传播理念”为主线梳理了21世纪迄今为止城市广播主要的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2000~2002年:面向21世纪之初以科技为先导看未来广播,尝试建构城市广播的基本走向,明确地域优势定位,突出特色化、潮流化特色

此时,广播界已经出现了“交互广播”与“可视广播”的概念,业界也已经就城市广播以特定受众群体为服务对象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并把社区广播作为未来城市电台的发展方向之一。这种观点与日后广播的专业化改革——向类型化广播转型有一些相近之处。但这一时期研究者对社区广播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不够严谨清晰,对城市广播发展基本模式尚未形成明确的较为充分的认识。黄林生认为:“城市电台社区广播发展方向的优势在于:与社区文化同根同源,为受众提供便捷服务,有利于细分受众群体,充分发挥双向互动交流,创办区域特色的音乐节目。”①

这一阶段研究者的共识是城市广播将处于更加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之中,准确的定位决定城市广播的发展战略。首先城市广播具有地域优势,彰显独特的本地化定位,“围绕地域经济和文化做文章,发挥接近的优势,办好服务节目,充分发挥广播双向沟通交流的功能,以差异化的节目特色实现与其他城市台的交流”。②潮流化包括两个方面:“一、国际流行大众文化背景下以年轻人审美趣味为主的潮流;二、都市快节奏、信息大流量,人们求真求新求实的社会潮流;地方化特色只有与潮流互动才有可能保持活力,以潮流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经营与发展就能与时俱进。”③

钱耀敏深入分析了都市文化与城市广播的内在关联,其看法颇有新意并值得借鉴:“都市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性;都市文化冲破狭隘的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都市文化设施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都市文化具有培育大批都市文化新人的时代先导功能;城市广播应该不断有机地梳理这些特征,节目策划中清醒意识这一新视点,从而突出都市文化特征的主要方面,呈现很有特色的品味、价值与活力。”④

王铁认为,城市广播应当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一种媒介选择:“将呼号中的频率波长数字作为形象符号最容易让听众记牢,常态化的策划活动能够提高受众对于电台品牌的忠诚度,真诚服务提升品牌在受众中的信誉度”。⑤这些具体的策略能够加强综合化节目品牌的独特性。

二、第二阶段:2003~2005年,深入剖析城市广播存在的制约问题,明确提出频率定位的特色化专业化,创新实践城市广播的管理机制

广播是一种让人们的身心处于最为放松状态时接收信息的媒介,因而被誉为“绿色传媒”。⑥有许多学者对都市化与“绿色传媒”的独特优势发展充满乐观的期待。2005年4月,第五届全国城市电台发展研讨会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与会代表提出“广播网——加盟台”⑦内部纵向整合方式,广播网通过覆盖面的扩大,增加受众群体与广告主,加盟台借助广播网的高质量节目品牌形象吸引受众。同年5月18日,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这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电台概念的确立与各台之间合作,在中国城市广播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这一阶段各地城市广播普遍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广告经营增幅较大,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孙宏利指出:“城市广播频率资源问题本质上是政策制约,频率紧缩政策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广播发展的最大瓶颈;城市电台和省台的关系问题,也需要从管理层面加以引导,使二者在受众范围和节目内容上有相对的区分;集团化问题,要避免造成广播在组建广电集团化内部的弱势地位;市场化问题,对节目内容和听众两个环节的开发远远不够,要围绕广播产业链做文章,需要资本运营的意识;人才问题,懂节目又善于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奇缺”。⑧城市广播发展的着重点,“频率资源的开发将成为首要任务,传媒新技术将成为发展的动力,低成本控制,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成为主要目标”。⑨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第2篇

上海简称“沪”,中国第一大城市,亚洲重要都市之一。经济飞速发展,让各大体育运动品牌的总部都驻扎在这座城市,所以,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Sneaker文化的核心,这一点绝对是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2013年夏季Nike Sportswear着力打造Ignite Shanghai Pack,不仅唤起许多老SneakerHead们对青葱岁月的回忆,而且再次捍卫了上海作为中国Sneaker文化核心的地位。有关上海Sneaker重要的人和事情可谓众多,产生的影响力让整个Sneaker文化界都赞叹,我们只能以点带面,回顾一下这些人和事,感受一下魔都专属Sneaker Style。

要说最早在上海开设私人店铺的那就非韩敏捷莫属了,Jeff Han,中文名韩敏捷,是FLY潮流店铺的老板,他们对于上海Sneaker文化发展的贡献同样不容小觑。2007年韩敏捷迎来他与Nike SB的第一次联名合作——Nike设计师Matt Irving以韩敏捷曾供职于上海光明牛奶的事迹,设计了Nike SB Fly Milk Blazer,鞋帮采用韩敏捷的头像,灵感来自美国寻人时通常将头像印于牛奶瓶上,这双鞋旨在激励更多热爱滑板的年轻人勇敢放飞梦想,勇敢Just do it。说到这里,所有人开始熟悉FLY应该是在发售Shanghai Dunk SB那排队的场面,排第一个的鞋迷是从7天前就开始搭帐篷排队,2004年11月14日中午12点整在FLY发售Shanghai Dunk SB,这是一双重量级SB城市系列,对于上海来说是确定其Sneaker地位的产品,之前城市系列只发售过东京、巴黎等天价Dunk SB。经典的鞋款,结合了东西方的潮流元素,鞋舌上硕大的“沪”更是将鞋款的身价托到了顶峰。Dunk Low Pro SB Shanghai的设计师叫王秉彝,他的头衔甚多,最出名的应该是知名街头文化杂志《Urban》主编。2004年王秉彝获得设计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的机会,偶然间他经过豫园,看到红色窗棱便有感于此,设计出至今仍令人叫绝的Dunk Low Pro SB Shanghai。转眼间过去10年,2013年Nike此次再度发售Dunk Low Pro SB Shanghai相信一定能让众多Sneaker爱好者将梦变的圆满,发售现场许多人都穿着第一代Dunk Low Pro SB Shanghai到场,两代球鞋同堂的场面,让众多人唏嘘不已。

现在提起上海的Sneaker文化发展,那必须要提到CLOT、ACU和JUICE,之所以把这三者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三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CLOT为陈冠希、潘世亨主理的潮流品牌,ACU和JUICE为陈冠希、潘世亨二人先后在上海开设的店铺。这些对于上海Sneaker业界的贡献,居功至伟。2007年在开设店铺ACU时,陈冠希把众多国外潮流品牌带入内地,让很多原来只能在网络和杂志上面看到的新品,在上海就可以轻松买到,但这个轻松也是相对的,高额的发售价格以及产品限量销售的方式,让排队购买成为Sneaker爱好者们的家常便饭。2009年陈冠希重新在巨鹿路开设了JUICE SH潮流店铺,不仅店面增大,更多的产品发售活动和上市新品都出现在JUICE SH,成为众多Sneaker爱好者来到上海必到之处。

CLOT的联名产品众多,其中最有分量的产品,笔者仅举三例,2007年为了庆祝ACU在上海长乐路开业,CLOT与Nike联名,诚意奉献Dunkesto和Woven Footscape,两款鞋子均取自当时热度极高的鞋型,并且发售之后价格蹿升,成为当年热门话题之一。鞋面采用麻织物,契合CLOT一贯采用中国风作为主题的设计风格,两款鞋子的售价分别为1680元和1780元,名噪一时。

2008年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CLOT特别与Nike 1World企划合作一款充满浓厚中国风的Air Force 1。鞋面上以醒目的CLOT代表性红色丝绸材质为特点,此外最特别的是鞋身除了外层红色丝绸外,可用火烧或剪裁的方式来显露出内层相同纹路的黑色丝绸鞋身。这项特别的设计与CLOT注重深层的内在,且不以外在表面来评论事物的涵意相呼应,此外CLOT特别打造一款特殊的中国风式的鞋盒,这款别致的鞋盒以中国农历新年里传统的喜糖盒为设计上的灵感。2008年adidas启动AZX计划,自然不会放过上海的ACU,于是就有了那双adidas x ACU ZX800,红色丝绸鞋面、木质鞋盒、随鞋附赠的鞋拔,无处不透露着奢华之气。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ake the native place culture as a foundation, passes through the long-term inheritance variation, presents below the characteristic: Hand down a tradi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Goes to save newly, the healthy civilization humbly; Swallows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uncritically,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hase fashion, eagerly anticipates the tidal current; West penetrates eastward vulgarly, makes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Grasps 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he characteristic, the reasonable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serve using the folk custom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is continues the urban folk custom vitality the main way.

关键词:兰州 城市民俗 特点

Key word: Lanzhou Urban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基金项目: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项目“兰州城市民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11B-13)

作者简介:石莉萍(1970―),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和民俗学。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陇上名城,其城市民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许多民俗事项今天依然活力依旧,如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兰州水车、兰州太平鼓等。纵观兰州城市民俗的演变和发展,可以看出兰州城市民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传承变异,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兰州民俗中的节日习俗,尤其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这样的大节,都保留了浓厚的传统色彩。比如在春节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在家中团聚,一定要吃顿团圆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情趣不断提高,传统节日习俗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变化。如过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开始讲究享受,去饭店包席既不需要自己洗菜、做饭,又吃得舒服、快活,虽多花些钱也觉得值得。

兰州城市民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随着时展而变化,这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也是民俗变化受社会经济制约的体现。

二、去陋存新,健康文明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但城市的民俗并非都具有文明性。在很多城市,男青年找对象多要求对方温柔、善良、精明能干,以便将来做个贤妻良母。这种观点主要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之上,而今兰州市男青年在择偶时则提出:“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这实际上是对妇女解放提出的一个新口号。兰州女青年的择偶标准也由过去的注重男方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职业等观念向看重男子本人的学识、能力、容貌等方面转化。这是婚姻习俗在当代城市中出现的文明新气象。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推行,城市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被奉为掌上明珠。但由于中国脱胎于儿千年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至今仍盘根于人脑之中,特别是传宗接代的宗法制度更具影响力。早在先秦就存在弃杀女婴之陋俗,《韩非子・六反篇》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建国之后,荒山野岭弃置女婴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即便在城市产院,有些妇女产下女婴后不想养活但又舍不得扔弃,便抱给那些不能生育的妇女。时代在发展,“男女都一样”的观念已蔚然成风。“生男孩好听,生女孩好命”的说法已成为相当多的兰州人的口头禅。在兰州很少有弃女婴的现象,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城市生育习俗向文明转化。

三、兼收并蓄,对外开放

城市处在时代的前沿,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因如此,自古城市都是政客商贾文人骚客的云集之地。大量的移民从各地云集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当然,这里并不排斥本地居民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但大量的还是从外省涌入的。

由于各地移民向城市的迁徙,不同的文化传统、民俗风习也不断融入城市。城市融入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所创造的各种民俗文化内容,吸纳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精华。

作为移民城市的兰州,其民俗呈现出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如兰州既有自成系统的地方大菜――陇菜菜系,又有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砂锅子、热冬果等品种繁多、具有浓郁的西北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来自大江南北的粤菜、川菜、鲁菜、京菜、湘菜等著名菜肴,吃的花样之多、内容之丰富,堪称全国独有,是美食家的“天堂”。 这些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菜系流派,充分反映了兰州饮食民俗兼容并蓄的特点,构成了一道色彩绚丽的兰州饮食文化风景线。

城市民俗的兼容并包并非无原则的,它往往要经过选择、排斥、接纳直至最后的变异同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地区所具有的民俗风格和民俗特点,大都会被城市民俗大量吸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比较落后地区的民俗习惯,则往往在城市民俗的自然选择中被筛落和淘汰。[1] 近年来兰州涌入了很多外地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一个地区的大多都住在同一个社区,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但他们的习俗很难渗透到兰州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反而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兰州城市习俗的影响。

面对外来民俗的渗透,兰州以开放的姿态予以接受,甚至吸纳。如一些外来习俗愚人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很快就在兰州人中间,特别是青少年中间风靡开来,成为兰州现代民俗的一道新的风景。

四、追逐时尚,引领潮流

由于城市商业繁荣、物质丰富、交通发达、信息传递快捷,这些都促使城市居民的观念不断更新,民俗文化也跟着发生迅速的更替。以兰州服饰而论,兰州人在服饰方面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的速度不亚于沿海大城市。明清时期兰州人就在服饰方面追逐时尚、引领潮流。《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土柔泽,人多秀逸,好修饰,美服居。”[2]建国后,在兰州市民中五十年代时兴西装裤,六十年代时兴小腿裤,七十年代时兴喇叭裤,八十年代时兴宽松裤,其间隔时间多在十年左右。而九十年代之后,兰州的时装变换的速度非常快。其间隔时间日趋短暂,短短一、二年中,就有十几种甚至上百种新款式出现。由此可见兰州人在服饰方面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的速度不亚于沿海大城市。

从全国城市而言,近几年城市里掀起的各种“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主要有考大学热(文凭热)、旅游热、武侠小说热、琼瑶热、出国热、歌星影星热、经商热、麻将热、卡拉OK热、宠物热等。兰州人也不甘示弱。

兰州城市民俗的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的特点,说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兰州民众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居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希望改变现状,冲破传统束缚的要求不断增强。正是在这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表现了人们不断自我完善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五、西俗东渐,洋为中用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伴随着“西俗东渐”,牛仔服、舞厅、生日蛋糕、卡拉OK、圣诞老人纷纷走进中国。兰州人在过生日时由于受西方影响,多要把亲朋好友邀至家中,买上一个大的生日蛋糕,上面插上与岁数相同的小蜡烛点燃,然后大家一齐唱“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洋文歌,最后把蜡烛吹灭,并在吹蜡烛时许个心愿。这种新民俗也已逐渐从城市传播到农村,而今农村的孩子抓周、老人寿诞,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盒精制的蛋糕。

一些西方节日逐渐在兰州青年人中流行,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感恩节等。兰州的肯德基快餐店始终是门庭若市。这些西方节日理念、节庆礼仪和习俗渗透着西方传统的文化精神。随着“西俗东渐”,兰州城市民俗体系中也流入了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习俗,并且“洋为中用”。兰州人面对外来的西方民俗文化表现了十分的热忱,始终门庭若市的兰州的肯德基快餐店就是最好的见证。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对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反映了转型时期兰州城市民俗的变化情况。把握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民俗为城市发展服务,这是现阶段城市民俗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延续城市民俗生命力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第4篇

商业发展的好坏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这是很多经济学专家的共识。三亚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代表,随着国内外游客的日益增多,商业圈的扩张、品牌的国际化,开始摆在三亚旅游购物发展的日程上。

作为三亚百货中心的旗舰代表,三亚国际购物中心位于三亚市核心滨海区域的龙头地段,坐拥解放路成熟商业圈,是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中心、娱乐与餐饮汇融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综合体。整个购物中心商用面积高达4.5万平米、建筑投资与商业投资近2亿人民币。购物中心以国际领先的MAL业态模式为基础,主打国购百货、国购旺豪超市、三亚国购步行街三大三亚著名商业品牌,集百货商场、大型生活超市、旅游珠宝工艺品一条街、潮流名店馆、三亚国际饭店、新港粤菜酒楼、肯德基、咖啡时间、凡尔赛KTV等旅游休闲场所于一体,是真正实现购、吃、住、玩一站式的出游体验需求。

自2010年2月开业以来,国际购物中心着力打造“国际线上品牌前沿主题百货、情景式旅游观光大型主题生活超市、时尚尖端潮流名店馆、海南旅游珠宝工艺品街、海南特产一条街、椰岛风情休闲购物步行街”六大商业主题,其中国购百货以国际、精品、时尚、体验为引导,为中外游客与三亚市民打造出一种更加舒适的体验式购物方式,推动三亚高端消费,促进城市的商业升级。

作为平地高楼起的国际购物中心,一开始便高瞻远瞩,依照经济发展规律,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群。事实证明,自出机杼,逆水行舟的国际购物中心不但坚定地在高端消费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三亚这篇广阔的市场上长袖善舞,重新结构和引发了整个三亚商业的改革和跟进。

开业以来,三亚国际购物中心通过对文化、品牌、时尚和潮流不懈地宣传,对东西方文化进行糅合,并使之进入白领和成功人士的生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可以说,来国购不管是购物、参观和休闲,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价值感悟。国际购物中心在出卖商品的同时把商品当一种文化,把商品文化和历史背景、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国际购物中心的出现不但在物质形态上实现了国际潮流与千年古城的物理嫁接,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契合。

2010年5月,位于三亚市解放二路汽车总站旁的三亚知名超市一旺豪超市正式乔迁进驻国际购物中心,为三亚商业界树立了新老商业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典范。进驻购物中心后的旺豪超市,依托国际购物中心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业态模式,大幅度地优化了购物环境。全新的国购旺豪超市全力为都市生活打造情景式旅游观光体验式生活超市,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舒适的购物环境诠释现代化模式。它将品质、健康、快乐的元素融入到时尚的生活理念,引导潮流生活。更值得一提的是,超市将人性化的服务做为核心营运理念,全力改善海南同行业中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商业发展的现状,为中外游客与三亚市民描绘精致的生活细节。2011年荣膺海南省著名商标,成为深受三亚市民与中外游客喜爱的生活家园超市。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质生活;精神文明;雕塑;多元素;教学思维

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伴随着精神文明社会的逐渐发展,对于艺术的教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艺术的学习教育中,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在逐渐加大投入。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中,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新兴的教学内容,也在各个方面逐渐扩大自己的规模,但由于现代城市雕塑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课程,会有很多人对于此学科不重视甚至是忽略。

一、现代城市雕塑概述

如果把一座现代的时尚大都市比喻成为一本书的话,那么,现代城市雕塑就是在这本书中吸人眼球的漂亮彩图,这本书也会因为这些图片更令人印象深刻。同样,在城市中,修筑雕塑会使整座城市更加富有生命力,令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有活力、情趣与信仰。面对外来游客时,别出心裁的雕塑设计会令游客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铭记在心,例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巴西救世主耶稣像等。

现代化城市是集历史、文化、娱乐、人文、美食、自然等方面为一体的结合体,它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历史的沉淀,还要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紧密相关。随着现代城市居民对于都市景观方面的要求,需要引入新颖的想法,比如:现代城市雕塑。通过对城市文化历史方面的深入了解,将城市的特点与环境艺术相结合而获得现代城市雕塑,现代城市雕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多元化元素。在现代城市雕塑的构思设计中,需要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雕塑更多元化。

第二,现代城市雕塑的面向群体具有全面性的,并不是特殊针对某些人群而设计,是面向大众化的,这样的设计初衷也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欣赏现代城市雕塑。

第三,现代城市雕塑符合社会群众的审美观,做到与大众品味一致,使现代城市雕塑在社会的公众平台环境下顺利发展。

第四,现代城市雕塑是富有创造力的,它包含了都市的时尚现代元素,通过设计者的思维使雕塑更别出心裁。观看者在欣赏的同时也会受到启发,这种现代城市雕塑艺术令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

二、现代城市雕塑所需人才要求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城市雕塑教学是一门专业的美术艺术综合学科,因而,对于学习此专业的人才要求就更高一层[1]。首先,具有综合性知识素养能力,学习现代城市雕塑专业需要学习很多学科,比如:环境科学、设计、历史文化、工程学等,学生要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要具备将这些知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设计雕塑造型;其次,审美视角大众化但不平庸。在这一点的要求中,需要学生非常准确地掌握现代城市文化,使所设计的雕塑造型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同,与此同时,雕塑造型不能平庸、不具有艺术特色,这样的创作会给人一种无质量的感受,所以,在大众视野理念中,创作特色的艺术作品;最后,过硬的美术艺术基本功,在学习新式的课程中需要学生们有一颗谦虚的心,要求真务实,学习现代城市雕塑过程中,对很多基本的知识技能要熟练掌握,不能含糊,事物在发生质变之前是需要一定数量累积的,这一点在学习艺术课程中尤为重要。学生们要做好关于现代城市雕塑课程方面的扎实基本功,不断开发创作思维,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

三、当今教学中,现代城市雕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城市都在走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步调,因而,对于城市文明方面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离不开学习,而学习与教育具有紧密联系,随着现代城市雕塑专业的潮流发展,关于此专业方面的学习也越来越热门,很多美术艺术院校都开始创建与现代城市雕塑课程相关的教学安排[2]。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现代城市雕塑教学是一门比较新式的课程专业,和其他的常规课程相比,此门学科所接受的挑战还是很多的。为使此门学科在美术艺术中发展得越来越好,下面对于现代城市雕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的讨论:

第一,增强学生们对于现代城市雕塑教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即使对于一门课程完全不熟悉,但是因为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最终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兴趣可以指引方向、可以帮助克服压力与困难、可以提升学习技能......而这种精神动力也体现在无数成功者身上。因此,在现代城市雕塑教学的初期,就要极大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引领大家进入这个神奇且广阔的领域。

第二,丰富现代城市雕塑教学的课堂内容形式。对于新式教学的引入,令学生们马上对其产生兴趣需要一段过程,所以,教学的课堂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艺术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渊博的知识内容、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潮流时尚文化,这也就要求学生们要不断的学习各方面文化知识,为学习现代城市雕塑课程做好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储备[3]。教师们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参加艺术展、旅游、听艺术知识讲座等。

第三,提高学生对于现代城市雕塑的创新意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是学习艺术的来源,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对于学习现代城市雕塑的学生们来说,需要多去感受和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把原生态的生活与富有艺术感的创作结合在一起,这将会得到非常珍贵的财富。因此,教会学生们用心感受现代城市生活,激发创新意识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由于人民物质生活的急速发展,人民的精神文明也要求相应的提高,丰富精神文明的形式多种多样,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增添乐趣。由于现代城市雕塑是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概念,所以,为此方面的学习也带来阻碍,因此,在现代的城市雕塑教学中需要更换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质艺术涵养的雕塑人才。

参考文献:

[1]蔺宝钢,孙静.城市雕塑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思考[J].雕塑,2014(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