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教育的特点

道德教育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教育的特点

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吕祖谦 蒙学 伦理道德教育 特点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亦称“蒙养教育”①,是指当儿童智慧开蒙之际及时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由于儿童于事多暗昧,因此启迪童稚,消除暗昧也就成为了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私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儒家经典《周易・蒙卦》中“蒙以养正,圣之功也”、“养正莫先于礼”的伦理观影响,蒙学教育以“明人伦”为目的,始终肩负着承载和传播伦理道德的使命。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成为传统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到了宋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理学家的重视。与朱熹、张木式齐名的吕祖谦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②,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曾经担任严州州学教授,两次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并且设立自己的私人学校,吸引了南宋各地的众多学生,影响很大。一生中从事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训蒙方法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先入为主,正面引导。吕祖谦注重早教,教子以正,但他更强调“正趋向”。他说:“教小儿当以正,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教小儿当先教以恭谨、不轻忽、不躐等,读书乃余事。”③他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先入为主,从小注重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接受纯正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端蒙养之基,为今后打基础。他赞成“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观点,指出“蒙始终宿以严”④,认为“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之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怠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恣。逮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⑤他认为这是“正之于始”⑥的好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用他的话说就是“乃易为力”⑦。如果“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只为未尝为子弟之事。乃长则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病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有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徇私意,义理都丧。”⑧习染将深以后,性情已就,再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教之不及,即使“捶挞至死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恣”,“逮乎成长,终为败德”。

第二,顺其天性,量资循序渐进。吕祖谦认为,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安排上,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量力而行。他认为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中先习经书,对儿童是十分有害的。他说:“后生学问,且须理会《曲理》、《少仪》、《礼仪》等学,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度越诸子。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熟先传焉,熟后倦焉,不可不察也。”⑨他认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只能从浅近处着手,先教之以小学规矩,使儿童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习之,量弟子的资禀,循序而进,操功于悠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则为“躐等”。

第三,强调道德的实践和规范。吕祖谦认为道德教育讲得再好,如果停留在书本上的探索是不够的,应将学到的道德修养的内容具体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去。他对学生说:“如事兄、从兄、处家、处众,皆非纸上所可记。此学者正当日夕检点,以求长进门路。”{10}这就是说,对于道德的躬行,不是纸上功课所能代替得了的。只有“日夕检点”,才能有所长进。任何一种道德仅从书本上学习,不能领悟其精髓,只有将其付诸生活实践,才能构成自己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与吕祖谦“求实用”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便于道德的躬行,吕祖谦注意道德规范的制定,这样可以督促初学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吕祖谦在《乾道四、五、六年规约》中从思想、学业以至生活规范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大到做人的根本,小到如何坐,如何行,如何称呼;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种种行为规范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督促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是思想教育和措施的落实和保障。但如此详细的要求,也显得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束缚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四,注重环境的作用,重视榜样的垂范力量。吕祖谦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重视榜样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在其蒙学教材《少仪外传》中收录的均是贤人、名士的嘉言善行,用以说明道理,作为儿童的榜样和示范。他认为:“人之性本同,一有所随,便分善恶,如尧之朝舜,舜为善人之家,共、鲧为恶人之主。方未有所随,则同此人也。一步随舜、禹,则为善人之归;一步随共、鲧,则为恶人之党。是为善为恶,为正为邪,皆在举步之间,不可泛有所随。”“今人能上随则一步高一步,下随则一步下一步。如修身,如为学,一向随上,则高明。如饮酒如佚乐,一向下随,则卑鄙矣。”{11}在吕祖谦看来,人的本性是相同的,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关键是各人平时所追随效仿的对象不同所造成的。尧、舜、禹是善人之宗主,共、鲧则是恶人的首领。以舜、禹为自己人生的“准的”,追随其后者,最终必将为善人。相反,如以共、鲧为准则,其结局注定要沦为恶人。应该说这种重视环境在儿童道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他重视对儿童的正面教育。“司马文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惟绝编,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讲诵者,乃终身不忘矣。”{12}为儿童树立了一个刻苦用功的事例,阐明勤能补拙的道理。以事教人,理在其中,不仅可以养德,兼可博闻。典型人物和事例形象、生动、感人,便于儿童模仿学习。榜样的垂范作用还表现在重视教师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师者当以自己持身之庄,处话之正,为学生树立一个道德楷模。“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不迁。”{13}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成为儿童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榜样,否则教育就失去说服力,失去了约束作用。他认为长辈是儿童最好的老师,长辈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儿童。“父母正则子孙孝慈,是以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恕。所以然则,生而善教也。”{14}因此,吕祖谦认为父母“在家之言尤不可妄之,在家之行尤不可忽。”{15}

第五,树立高远的志向。吕祖谦认为,儿童有了好的榜样后,还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颜子、孟子,亚圣也,学之虽未至,亦可为贤人。今之学者若能如此,则颜孟之事,我亦可学。言温而气和,则颜子之不迁,渐可学矣;过而能悔,又不惮改,则颜子之不贰,渐可学矣。知埋鬻之戏,不知俎豆;念慈母之爱,始于三迁,自老至幼,不厌不改,终始一意,则我之不动心亦如孟子矣。若夫立志不高,则其学皆常人之事,语及颜孟,则不敢当也,其心曰:我为孩童,岂敢为颜孟哉?此人不可以语上矣,先生长者见其卑下,岂肯与之语哉?先生长者不肯与之语,则其所语皆下等人也。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笃敬,下等人也;过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闻下等人之语,为下等人之事,譬如坐于房舍之中,四面皆墙壁也,虽欲开明,不可得一矣。……言学圣贤然后心开而意明也。”{16}在吕祖谦看来,志向的高远与否,被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只有志向远大,辞令容止,洒扫应对才能表现得“百事自当”。所谓远大的志向,就是要向圣人效法的决心,而决心的大小,志向的远大在“辞令容止,轻重徐疾,足以见之矣”{17}。其“学虽未至,亦可为贤人”的说法,表明这是一种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考虑。立志不高,仅学常人之事,则难免沦为严不忠信,行不笃敬,过不知悔,悔不知改的下等人。立志的意义,就在于在理想之我和现实之我之间拉开了距离,以便能自勉趋进。应该说,吕祖谦的这种童蒙立志高远的思想是有一定的可取成分的。

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吕祖谦“不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揉和各家之长,通过长期的实践,无论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18}因此,吕祖谦的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对后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曾多次抨击当时教育脱离实际,学者空谈性理,指出:“学者须当为有用之学”{19}、“以务实躬行为本”{20}。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突破了理学道德性命学说的藩篱,对德育教育的影响很大,正是在这种“务实”的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爱国抗金的学者。另外,他把早期道德教育同人的一生成长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德育问题的思想,也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注释:

①陈学恂主编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出版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中认为,蒙养教育,一般是指七八岁至十五六岁小儿的教育,有时也涉及四五岁、五六岁的小儿教育,实际上已包含了现代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小学教育的全部,有时还包括学前教育的一部分。

②因其伯祖吕本中称东莱先生,而后学者亦以东莱先生称祖谦,为免祖孙牵混,就称本中为大东莱,祖谦为小东莱。

③陈宏谋.五种遗规补编・诸儒论小学.光绪乙未浙江书局刊本.

④东莱集卷12.易说・乾.易说・蒙.

⑤⑧⑨{12}{13}{14}{16}{17}吕祖谦《少仪外传》卷上.

⑥⑦{15}东莱集卷14易说・家人.

⑩东莱集卷5.与学者及诸弟.

{11}东莱集.卷12.易说・随.

{18}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221页.

{19}左氏传说卷5.

{20}吕东莱先生遗集卷20.与内兄曾提刑.

参考文献:

[1]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1月第1版.

[2]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4]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5]陈瑛等.中国伦理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6]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7]袁征.宋代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8]徐梓.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9]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概述

英国青少年在校期间需要分阶段地接受国家课程,而英国中小学校特别是国立学校也必须对五到十六岁的学生教授国家课程。英国国家课程是学校用于保证教与学的平衡和有效组合的一种教学规划,旨在明确主要的教育思想及课程所要求教授的知识、技能、理解程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而自由组织教学活动。许多学校倾向于运用QCA(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即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制定的工作计划来组织课程,这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由于国家课程组织的年限跨度比较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又划分出四个关键阶段,即四个基础阶段。在各个关键期后,学生将接受不同的测验和评价以考察其发展情况。具体阶段是:5~6岁即入学第一学年为第一关键期,一年后教师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7~8岁为第二关键期,三年后学校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进行国家考试和教师评价;11~12岁为第三关键期,两年后进行英语、数学和科学国家考试,同时教师对其他基础科目进行评价;14~15岁为第四关键期,一些学生参加GCSEs(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年后大多数学生参加GCSEs或者其他国家资格认证考试。

在国家课程体系下,英国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即“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社会化过程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上,而且渗透在各项课程当中,并且在个体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特别是第三关键期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习得了关爱社会、团结协作、履行公民职责、奉献社会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渗透性、生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包括宗教教育、公民教育、亲情教育等,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不同年龄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实施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1.重视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是在国家课程体系下的学校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参照基督教的原则,而且兼顾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信仰系统。

教会对公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2007年9月10日,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信仰学校共同发表了关于21世纪英格兰学校的共同理想与宗教性质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提到:“要进一步确认政府、宗教群体和学校之间的承诺,继续携手合作,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以更大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建立更加公正和有凝聚力的社会作出贡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很务实的从单纯的传播宗教教义而转向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这也是宗教在英国以及英国学校当中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2004年10月28日,英国推出了首个全国性质的中小学宗教教育法定大纲,以支持在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宗教教育。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和教育技能部结成伙伴关系并共同发展此项大纲。该大纲对宗教教育如何使学生不仅学习相关的宗教知识并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有效指导,并为青少年提供了发展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的各种方法。教育和技能培训大臣查尔斯•克拉克说:“宗教教育,能变换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了解更广泛的外部世界的视野,在扩大包容、理解多样性、提倡宽容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历与课程管理局行政长官肯•波士顿也强调:“宗教教育提供给学生取得一系列广泛而良好的经验的机会,并在使他们能够制定一个务实和积极意义上的信仰和主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英国通过国家课程和法定章程将宗教教育融入到了学校教学当中,不但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公民教育

英国在1998年的《刻瑞克报告》中提出培养公民对世界事务和全球议题的意识和关注。2000年9月颁布的新公民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关注地方、国家、欧洲、世界,让他们在本地、本国、国际担当起有效的角色,并尊重不同的民族、宗教。由此可见,西方国家不仅重视公民的权利,而且还强调公民的责任。同时,为塑造自主的人格,英国在公民教育中还突出品德教育。2000年,政府将公民教育正式引入国家课程体系,2002年8月起公民课在中学正式实施。正是公民课程的开设,使得英国中小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当今世界,以高度的国家公民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应对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公民教育是引导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的关键部分,也使人们感受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并且主动将自己武装起来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曾说:“公民教育对维持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主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没有离开它的选择。它是整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课程的关键部分。我们必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机会来发展他们理解民主社会的含义以及政府是如何在实践中工作的,并且鼓励他们在社区里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强调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地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

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部公布的一份关于通过学习英国历史课程来了解公民权在英国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的报告,该报告促进了公民教育与英国课程的良好结合。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当日说道:“我认为这份报告标志着公民权作为国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到来了。”英国政府和学校也期望通过国家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国家公民。

3.强化行为教育

行为教育是通过责任教育、礼仪教育、社会技能教育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行为教育中,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英国教育署国务大臣鲍斯说:“好的纪律和强有力的领导力对我们学校的行为标准教育是很重要的。但依靠学校自身的约束力只能使学校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家长要负责教导学生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强大的和支持性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一个家长和老师的团结阵线以应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不良行为。”鲍斯先生也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这一点在“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 of Learning Programme(SEAL)”即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教育计划中有充分体现。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例如愤怒管理、动机和社交技巧。该计划有助于教师开展规则行为教育、责任教育和礼仪尊重教育,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让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会技能,使他们在工作场所和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处事能力。

当然,系统地实施行为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等形式来完成。要明确教学在发展社会和情感技能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当中,学校可以通过许多方面进行关于社会和情感发展的特别教育。例如: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公民教育模式及天才教育模式当中;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主流课程当中;抓住“主题周”的机会重点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对在这一领域有额外需求的学生采取特殊干预措施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

4.关注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

有效的性教育及人际关系教育非常重要,它为年轻人步入成年奠定良好基础。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需要放到更加广泛的框架中,结合“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共同发展。2000年3月16日,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了关于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的指南,以促使学生了解稳定的爱的关系,婚姻,家庭生活和抚育子女的重要性。该指南涉及广泛的议题,包括教育、咨询、性保健、少女怀孕和儿童保护等,同时涉及到的其他目标包括:确保学生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确保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差异,并防止或消除偏见;确保学生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中得到保护。

2008年2月25日,英国学校部长吉姆•克耐特和青少年部部长贝弗利•休斯共同了审查“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 (SRE)”即性教育与人际关系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良好的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在保持年轻人安全和健康以及降低少女怀孕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教育也得到了年轻人和父母的支持――92%的父母支持在学校中开展此类教育。

三、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英国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在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守信等核心道德观念,处理好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所有人的关系、与自然界和环境的关系、与上帝的关系等。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1.学校德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相协调

德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英国学校德育的成功就在于其德育更贴近社会现实,更深入社会实践,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也同样使之与现实建立更好更密切的联系。我国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把德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坚持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审视、阐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认识和筛选外国有用的东西,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一代中华英杰。同时德育需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建立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德育模式,让德育在参与经济建设和培养个体发展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内在生长点,建立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构建为现实服务同时面向未来的新的德育体系。

2.学校德育应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德育内容的确定、取舍标准一般受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两大因素制约,成功的德育内容应当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要求的内容的有机结合。英国的公民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教育形式便是从社会及个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及培养方案,并利用各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此外,德育的发展性原理也告诉我们,脱离学生实际,就会造成德育有效性的降低, 造成道德说教与对象接受“两张皮”、德育过于政治化或庸俗化等。因此必须研究德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当前,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功利化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将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从我国的现实情景及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制订出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德育内容。

3.注重合力,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受教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开展类似于英国SEAL计划的项目,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关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方面的需求,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社会是个大学校,我们要不断净化育人环境,加速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当然,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我国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通过完善的道德教育课程及各门课程的渗透性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幼儿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艺术。它能使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及形体训练,它们都是在音乐和伴奏下,以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性质、内容的活动。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综合艺术。目前,幼儿舞蹈的教育载体主要包括专业的舞蹈学校教育,校外舞蹈培训班,网络舞蹈教育等。幼儿舞蹈主要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多数受教育者不是为了未来成为舞蹈家,而只是一种文化修养,虽然其中不乏走上专业道路的人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审美力,提高艺术基于以上教育思想的总结。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

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艺苑中的一支鲜嫩的花朵,具有舞蹈艺术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幼儿舞蹈突出表现在活泼,天真,夸张,有趣。幼儿舞蹈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在儿童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凡是清新悦目、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无不透射着童趣性、童真性等特点的完美统一。针对幼儿舞蹈的特点,幼儿的舞蹈启蒙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1、幼儿舞蹈教育的童趣性

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它不仅符合幼儿的情趣,而且会使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陶冶,这也是培养艺术素质的起点。舞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幼儿舞蹈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幼儿园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

童趣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幼儿舞蹈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日常生活,在学习以外的时间,除了吃饭和睡眠外,主要的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这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幼儿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应当摆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才爱看,才能达到百跳不厌、百看不烦的地步。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感到有兴趣,有意思,立刻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所以,在考虑舞蹈的题材时,应当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以用舞蹈所表现的、那些儿童们的游戏生活内容,其次应讲究舞蹈语汇的趣味性。

2、幼儿舞蹈教育的童真性

幼儿舞蹈是展示幼儿心灵的窗口,是表现幼儿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纯真、稚嫩是幼儿情感和思想的特点,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点。丰富的想象、奇异的幻想,常常是幼儿们思维活动的特点。他们经常把一些无生命的玩具和物品看成是有生命的朋友。他们还把一些小动物看成是通人性、可以和它们一起玩,给它们讲故事。在我们的幼儿舞蹈教育中如何具有纯真性,关键就在于要以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想感情来对待客观事物,从儿童的生活中择取舞蹈的题材,特别是其中的童话、寓言等更存有我们可选择的舞蹈题材。

3、幼儿舞蹈教育的明晰性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明晰性是以情节内容的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轻松自如的灵活性为表现形式的。幼儿舞蹈所表演的内容一定要能被幼儿看明白、弄懂它的含义,小演员才能表演好,小观众才能接受。当然,对不同体裁的舞蹈作品对其内容的明晰性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有情节的舞蹈,所表现的人和事一定要清晰、条理分明,切忌逻辑混乱,对抒情性的舞蹈,舞蹈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要鲜明,不能含混不清,而对戏剧性的舞蹈,则要求人物性格突出,情节事件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要简捷明了,起、承、转、合要循序展开,只有如此,幼儿舞蹈教育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苏格兰的教育督导部门为女王督导署,简称HMI,2011年7月整合到苏格兰教育部Education Scotland中,是独立的非政府机构,资金来自于政府,除大学之外的所有教育机构都要接受来自女王督导署的督导,开展职业教育督导是女王督导署的重要职责之一。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充分发挥监督与指导的职能,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又有完整的督导评价框架和方法,能够为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提供多层面的经验借鉴。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1.教育督导初步开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苏格兰就有了针对中小学校的督导,但是督导专题很少,主要集中于公共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儿童的福利等方面。1865年,苏格兰成立了第一所职业教育学院,但对职业学院的督导还没有真正开展。

2.建立教育督导报告制度

进入20世纪以后,苏格兰的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完善,从1910年开始定期中小学督导报告。但这个阶段督导关注的重点不是教育质量,而是儿童的学习条件和儿童被对待的情况。这个阶段的教育督导报告生涩且学术性很强,督导报告的作用主要是供家长给学生择校时参考。

3.职业教育纳入督导框架

1974年,由于英国开始实行分权自治,实施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权下放到各地方政府,苏格兰政府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督导范围。但在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初期,主要依靠继续教育学院内部的自我评价来开展,重点是进行教育质量控制,采取的督导方式主要是与管理者座谈,而且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表现,并没有关注到课堂和学生。

4.职业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完善

1993年,苏格兰了第一个职业教育督导报告(Publication-self evaluation about college in Scotland),从此就形成了职业教育督导报告公开制度。从这一年开始,苏格兰职业教育的督导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立了统一的督导标准框架,由关注质量控制转变为关注质量提高,学生成为督导的关注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更好地调查来自学生的信息,从2004年开始,督导队伍聘请了学生督导员参与。现在,苏格兰的职业教育督导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完善的体系。

苏格兰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1.正在经历合并,规模差异较大

近几年,苏格兰的继续教育学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目前已经由2012年的43所合并成18所,只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院没有合并,如农业学院、艺术学院等。现在,苏格兰最大规模继续教育学院的在校生人数是最小规模学院的139倍。

2.服务对象广泛,年龄差异较大

每年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校生约为25万人,占苏格兰总人口的5%。继续教育学院是面向全民的,63%的学生进入学院时没有任何资格。学院学生的年龄差异也非常大,适龄学生一般从16岁进入学院学习,但是学院同时面向所有成人,学员的平均年龄为26岁,2013年职业学院招收的年龄最大的学生是85岁,这充分体现了苏格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特点。

3.提供课程多样,层级差异较大

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提供从认证(award)到文凭(diploma)等级不同的资格课程,学习时间长短不同、内容难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选择。尤其是近几年,学院提供的文凭课程有增加的趋势,文凭课程可以跟大学的本科学位课程衔接,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相应专业第三年的课程直至最终取得本科学位。2013年,约有3,200名学生从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学学课程。近年来,少数几个学院甚至取得了实施本科学位课程的资格,使得继续教育学院实施的课程层次更加丰富。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四大原则

1.遵循统一的标准框架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按照三个方面、五个关键问题、九大类指标依次展开,从而确保对各个学院的督导评价有统一的标准框架。督导评价着眼于产出的成果和影响、提供的服务水平以及学院领导水平三个主要方面,依据教育教学的成果、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关键过程的服务质量、内部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领导水平五个关键问题,进而细分为九大类指标,对学院进行全面的质性评价。统一的标准框架保证了不同学院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相同质量的教育服务。

2.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20世纪末开始,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评价的实施紧紧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是评价职业教育机构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无论是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服务和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反馈,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程度、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学习者被平等对待的情况以及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帮助等方面来判断一所继续教育学院教育质量的高低,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评价。

3.关注质量提升

苏格兰的职业教育督导经历了从关注质量控制到关注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关注质量控制的督导评价的重点是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保障条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当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到标准要求以后,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转变为更加关注继续教育学院的质量提升,强调的是学院自我教育质量的不断改善,通过督导重心的调整引导学院注重发展和改进。

4.以自我评价为基础

苏格兰职业教育的督导主要体现在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上,对于继续教育学院督导的重要基础是学院内部的自我评价。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与外部督导评价的指标相同,这样督导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学校在数据的准备上更好操作。外部综合督导每4年开展一次,但是学院的内部自我评价每年都要进行,因此更能够体现延续性,也更利于发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制度与体系设计

1.确立督导的权威地位,实行督导报告公开制度

首先,督导部门是非政府的独立部门,由女王授权成立,只对女王负责,不依附于政府部门,这种性质保障了督导立场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公信力,能客观地发挥监督职能。

其次,督导结果的有效使用强化了督导的效力。苏格兰实行督导报告公开制度,教育督导通过“督导报告”和“帮助学院改进”来影响和帮助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也因此非常重视来自督导部门的督导活动。女王督导署对于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报告要在网上向全社会公布,这对于学院的社会评价非常重要,是公众认识学院的重要途径,很多学院的优秀表现也是因为督导对其成功经验的宣传而被社会认可。此外,苏格兰的继续教育学院多数采用董事会管理模式,董事会成员非常重视督导评价结果,会根据督导评价结果决定校长及其他管理者的任免问题。同时,女王督导署代表苏格兰拨款委员会对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督导,督导结果会作为拨款委员会对学院拨款的重要参考依据。苏格兰拨款委员会可以根据督导结果决定增加、减少或者取消对某个学院的经费支持。

2.发挥督导的双重职能,实施多类型督导

女王督导署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真正发挥了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这是区别于基础教育学校督导以及英国其他地区督导模式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某个继续教育学院督导完成以后,女王督导署会为每所被督导的学院安排专职督导员,结合前期督导报告提出的问题,在一年内不定期入校跟踪指导其改进工作,直至有效解决原有的问题,这一点受到学院的一致欢迎。同时,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还发挥着一些附加职能,如向代表政府给学院提供经费支持的拨款委员会提出建议、宣传学院好的实践经验、给学院提供发展和改进的支持等,体现了督导的服务性和导向性。

苏格兰对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包括综合督导、专题督导以及年度随访督导几种不同的类型。综合督导一般每4年开展一次,但也会根据上一次学院接受督导的问题和优势,来适当缩短或者延长下次督导的间隔周期。综合督导会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开。专题督导通常是针对某个学科、专业或者主题开展不定期的督导,一般会选取相关学院的20%进行督导,主要目的是分享好的经验,把学院在这方面的情况介绍给其他的利益相关群体。年度随访督导是每年都要开展的常规性督导,每所继续教育学院每年都会接受一次随访督导,主要是基于综合督导指出的不足之处检查改进和落实情况,起到跟踪指导的作用,帮助学院改进自己的不足。年度随访也会形成报告,并提交给拨款委员会。

3.重视督导的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督导员培训

苏格兰职业教育督导的队伍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包括皇家督导员、辅助督导员和学生督导员。皇家督导员是来自于女王督导署的全职督导员,苏格兰全国共有80个皇家督导员,其中有9人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督导。辅助督导员,作为皇家督导聘请的兼职督导员,主要来自各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者,一般每年作为兼职督导员工作3个星期,他们接受苏格兰教育部的培训和资助。对一所继续教育学院的综合督导通常需要3个皇家督导员和3个辅助督导员。全苏格兰共有约450名辅助督导员,其中约80名为职业教育辅助督导员。学生督导员是督导队伍最特殊的成员,一般聘请来自其他职业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担任,他们会帮助督导员收集来自学生或者家长的信息。学生督导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收集更多来自学生和家长对学院的真实评价,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督导宗旨。

苏格兰督导部门对于专兼职督导人员有具体的资格要求,尤其是职业教育督导员,需要有相应的学历、专业资格、教育经历以及出色的领导力等。专兼职督导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解读督导指标、熟悉督导工具、强化督导理念,以保证督导评价的结果更加公平、可信。

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督导评价制度的启示

1.建立督导问责制和督导结果公开制:确立督导评价的权威性

督导结果的使用决定了督导的效力。我国《教育督导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督导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政府要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些条款都对教育督导结果的使用进行了规定,以此体现教育督导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督导结果的公开制度还没有付诸实践,只停留在向被督导者提供督导报告,因此督导的效力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督导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督导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的督导结果直接与拨款联系起来,学院自然非常重视督导的结果。因此,要树立督导的权威地位,一方面必须完善并落实督导问责制度和督导结果公开制度,让督导结果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被督导者的制约性。另一方面督导结果的公开,可以把学院好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加以宣传,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2.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保证督导评价的科学性

苏格兰继续教育学院督导最具价值的经验在于,对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较为复杂的职业学院的督导评价,既要监督到位,又要指导有方,帮助职业院校把握发展方向,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督导评价必须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让院校感觉到督导既是对其办学行为的一种规范,又会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以此来提高教育督导的吸引力。

3.强化院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完善督导评价的体系性

引导高职院校建立相对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外部督导评价。发达国家的教育督导经验表明,外部督导评价与学校内部质量评价有效结合,既能提高学校对督导评价指标的认识程度,又简化了督导评价的材料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效率,同时更能发挥高职院校的自主性,提高自我质量管理的能力。

4.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确保督导评价的专业性

道德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96-02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价值观呈多样性。由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期较为特殊,这一时期中国正面临全方位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致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开来,而学生作为新一代,更能够接受这些新思想、新观念,再加上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更强,他们便能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介了解、认识和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通过这些信息渠道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但是由于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性等一系列消极因素也使得大学生的立场和信仰不坚定,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2.独立与依赖心理并存。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一般家庭孩子都不会超过3个,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比较溺爱,从小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经历过磨难与挫折,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都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不会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甚至连生活自理都很难做到。但是,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普遍无法理解和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叛逆心理较为严重,时刻想要逃离父母的“掌控”,实现独立,但是却又无法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思想特点就是独立与依赖心理并存。

3.责任感不断淡化乃至缺乏。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集家人的宠爱于一身,往往是想要什么都会被尽量满足,长期下来便将父母家人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养成一种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只关注自己的心情和喜好,希望所有人都对自己付出而不会有任何回报,不顾他人感受,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责任意识,这样的一类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就很难相处,没有人会主动承担集体责任,对集体工作进行协调,责任感不断淡化乃至缺乏便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思想特点。

4.政治思想意识淡薄。虽然当代大学生在整体上政治思想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局面,但是,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认识是很淡薄且模糊的,很多大学生甚至还对我国的社会性质的认识停留在表面阶段,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将政治问题当作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政治信仰也出现多元化局面。

5.价值取向偏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受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实际利益,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精神上的补给,开始出现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强调个人价值和目标的实现,甚至不惜为了自己而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成因探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所以受到市场经济利益观的负面原则影响,大学生的功利主义也大大增强,优胜劣汰原则和利益观会激发大学生的成功欲和奋斗欲,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经济利益和人们的尊敬,但是这种功利主义和成功欲望过强就会淡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更多地追求功利。

2.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没有坚定的信仰,所以也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会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观念,然而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对于思想的接受类型和程度也会不一样,所以,大学生的思想也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

3.互联网的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更加容易被大学生喜欢和接受,并且,人们可以匿名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自由发言,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思想言论都在网络上倾诉,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你是谁,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弱化,在网络上任意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降低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无法准确判断是非,引起思想的混乱。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偏差。由于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没有意识到教学过程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过于老套、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弱。

5.家庭教育出现失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意识也日益凸显,家长开始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但是由于教育观念落后、知识匮乏、缺乏教育方法等原因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偏差。首先是过高的期望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是过于注重智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另外,家风也是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但是有些家长喜欢爆粗口,过于追求经济和权力,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