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
3月6日,发改委专门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这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会上县发改委副主任、驻李集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蔡家启带领全体帮扶干部,全文学习《XX县脱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方案》,并就有关具体事项给大家做出说明解释,就走访调研的重点难点进行培训讲解,使大家深刻领悟方案精神,确保调研走访活动有的放矢。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绍奎在会上对大家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为进一步增强帮扶干部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走访时要做到,问家庭基本情况要核实到人、问致贫原因要分清主次、问脱贫需求要准确无误;在拟定脱贫时限时要因人而异,在确定帮扶项目上要两厢情愿,在敲定帮扶措施上要切合实际,在划定帮扶责任上要岗责分明。要通过此次活动开展,把“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具体落到实处。
二、广泛走访,摸清实情
会后,李绍奎主任带领委领导班子身先士卒,全体帮扶干部一行分四批前往临水镇李集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针对今年重新调整的53户包保户,他们各找门路,做到一户不漏。李绍奎主任先后走访了村两委和自己包保的贫困户,紧接着在驻村工作队队长蔡家启陪同下,查看2017年单位帮扶项目两条道路和一个水渠硬化现场。李绍奎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要深入调研,了解20xx年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积极与村两委和镇政府沟通汇报,抓好李集村项目储备建设,立足村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2018年度工作计划,精准组织实施;扶贫工作队要充分利用在基层工作、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确保李集村2018年村出列任务按期完成,促进振兴乡村战略落地生根开花,为打造美好乡村,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出新的贡献。
全体帮扶干部积极投身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之中,先后利用4天时间,深入各自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和扶贫对象促膝谈心,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登记表》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摸底表》要求,逐项询问,认真填写,并对帮扶对象住房进行全景拍照。对不在家的户主,通过亲友帮助、电话询问等方式,尽可能与本人取得联系,获得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力争填报尽量准确。
论文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与当代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在对象和宗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从这场教育运动中获得借鉴,应该坚持全面、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人格平等,注重调查、试验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而从历史上类似实践中获得借鉴也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已有学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与历史上著名的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等几次声势浩大的农村教育运动一样,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将是新世纪的又一次教育实验,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一次中国农村教育的世纪性工程。”’一但这项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是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可贵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人现代化轨道的伟大尝试: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教育运动,最终因的爆发和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以及自身的缺陷而走向沉寂。乡村教育运动与当前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为“三农”服务的远程教育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比较是进行历史借鉴的基本前提。
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对象和宗旨上的高度一致,那就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围绕农民、农业等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农民走上现代化之路。但毕竟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办学性质以及具体方式方法均有不同。乡村教育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时政局动荡、战争频仍、外族人侵;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则是发生在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性质上,前者是“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那就是“改造乡村、再造民族”;而后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方针的具体实施。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前者总体上倾向于一种“在野”的个人作为,而后者则是当今“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前者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怀着救国救民宏愿的教育家们带着大批知识分子奔赴乡间、田头,建立学校,组织民众,开展活动;后者目前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远距离地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教育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现代教育先行者的热忱和智慧在令我们钦佩的同时,也给我们良多启迪,其经验和教训足资借鉴。以下从总体的教育理念、从教者与受教者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实施教育的具体方法等方面作一展开。
二
乡村改造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家都从教育着手,但是他们并不是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在教育理念上,他们都坚持“大乡村教育观”。
黄炎培把孔子的“富、庶、教”思想演变为“富教兼施”,且进一步走向“富、政、教合一”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他认为乡村是一个整体,应该进行整体改进。“方今教育上最大问题,无过于学校与社会隔绝。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从此更进行扩大教育的范围,沟通生活界线种种方法,而理想的教育,或者因之而实现。”纽’〕陶行知推行“以学校为中心,以乡村教师为灵魂”的整体乡村改造模式,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则。他把整个教育的外延扩大化,认为乡村教育的生路“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疮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思想,更具现代社会“综合治理”的色彩。实施文艺、卫生、公民和生计等“四大教育”,使农民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的“新民”,从而实现政治、经济、教育、卫生、自卫、礼俗建设的整体进步,达到复兴国家、振兴民族的目的。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乡村组织”(乡长、乡农学校、乡公所、乡民会议)实现“新乡政”,解决农村教育及政治、经济建设三大问题。具体途径是用乡农学校实现对农民的精神陶冶、自卫训练、生产劳动及知识教育等,以推进社会,组织农村,达到“政教合一”的目的。
虽然上述几位教育家关于乡村整体改造的阶级性质及具体设想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大乡村教育观”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所应具有的先进理念和特色:一是教育地域的扩大,课堂、田间、车间、炕头等都可作教育的场所;二是受教、从教人员的增加,男女老少、农民、教师、官员等既是受教对象,亦都可作施教人员;三是教育内容的拓宽,读书、识字、乡政、自卫、农、工、商、贸等都是教育的内容;四是教育方式的灵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乡规、民约、劳动、陶冶、示范等多重方式灵活运用。可以说,中国20世纪初的乡村教育思想已初具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
虽然目前已有人认识到:“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教育资本、文化资本,先使农民的脑袋富起来,再使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腰杆子挺起来,人格的尊严立起来,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宏观决策却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政出多门、行政垄断以及行业壁垒等情况的严重存在,构成了远程教育向‘三农’延伸的体制性障碍。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达到这样的高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体制和教育体制已经相当精细、复杂,电大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分担其中一部分职能,但无论就社会需要还是自身发展,电大都应当具有这种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电大除了把自己做大做强,提高自身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外,还要协调与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及其他高校的关系,协助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高校合作,这样才能拓展自身的教育业务,发展自身,在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显身手。由此可见,在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工作中,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而电大系统则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在从教者与受教者关系的处理上,乡村教育运动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晏阳初早年在为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华工当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我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物就是‘苦力”’。“是‘苦力’教训了我。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潜伏力。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发扬他们的潜伏力。……生意人知道开金矿银矿的重要,忘记了脑矿。世界上最大的脑矿在中国。我们中国一般知识分子没有这个知觉……平民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发扬民力,发扬平民的潜伏力,发扬人格平等的精神。
在具体实践中,梁漱溟、晏阳初都强调“农民自觉”,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二梁漱溟提出:“农民自觉,乡村自救,乡村的事情才有办法;所以我们说乡村建设顶要紧的第一点便是农民自觉。”晏阳初认为:“社会改造事业,没有千百万觉悟了的劳苦大众积极参加,是一定不会奏效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又说:“知识分子回到民间去,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教育农民,激发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就需要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他们都提倡知识分子下乡,与乡村居民结合,指导与帮助乡村居民进行乡村建设。1929年,晏阳初及其同仁举家迁往定县,形成一时传为美谈的“博士下乡”壮举。梁漱溟号召知识分子下乡与农民打成一片,并最终“使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
梁漱溟抛弃优越的都市生活来到乡村,以满腔热血和激情“解救众生”,结果却遭到农民的冷遇,甚至反对,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他意识到自己未能代表时代的要求、乡村的要求,甚至与农民处于对立地位。晏阳初认为从事“人的改造”是解决中国整个社会的根本问题,希望从根本上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几十年乡村工作的实践使他感触颇深:一个强加于人民的计划,即使其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也会因为满足不了其真正的需要而宣告失败。“知识分子总是在考虑如何引导人类按自己预设的道路前进,总是在想自己与大众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做才能显出不同,却没有人去思考启蒙者与被启蒙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伙’。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家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已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彻底摆脱“救世主”的心态,而这对当代从事远程教育的人尤其有着警戒意义。
对农民人格的尊重,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这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要真正付诸行动,走出书斋,走出机房,深入民间。有专家建议,将普通高校的力量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研究生在暑期进行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维护、技术培训和对农民作宣传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校教师、学生与电大配合起来,在课程开发、农村需求调查、新经验总结推广等方面共同设计一些项目,分步骤实施。只要政府支持,这些措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四
乡村教育运动不仅有着先进的理念,平等的态度,也在实践中形成许多科学有效的方法,这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计划的制定、教育模式的改革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晏阳初主张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时代、符合国情、为全民而有的新教育体系。为此,他号召知识分子深入民间,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并协助平民解决问题。他始终把调查工作列在第一位,强调一切教育工作与社会建设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的事实与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在他的号召下,一批高级知识分子深入定县农村,进行了中国现代史上首次以县为单位的系统的社会调查,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前所未有,最后由李景汉汇编成70多万字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为了使调查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到精确、有用的数据,他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社会调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并要照顾到农民心理和农村风俗等民间生活状况。”·晏阳初这一主张对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农民讲求实惠,自主性差,有的还相当保守,看不到效益就不会主动介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呈现空洞化态势,这些都是要充分考虑的。’因为纵然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先进的网络技术,有高水平的师资,若不通过调查获知农民的真实需要,那只能是摆设,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二,崇尚科学,注重实验。乡村教育运动创力、大量试验区,晏阳初的河北定县乡村改进试验(1929年)和梁漱溟的山东邹平试验区(1931年)等。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到1935年,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乡村教育、乡村建设的实验区已达193处之多。为了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救国方案,晏阳初特别重视从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中找材料,进行研究实验。他说:“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实验室,社会科学的实验也需要实验室,但这实验室不是在屋子里,不是在图书馆,而要在社会实践中,在农村里。”7’“,定县就是这样一个改造农村社会生活的大的“社会实验室”。
在这个“实验室”里,晏阳初进行了农民教育、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卫生保健、县政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最后形成了四大教育并行,三大方式连锁实施,研究实验、人才培训、表证推广分步进行的完整的制度化的平民教育体系:目前,以电大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已经将系统功能向“三农”延伸,技术支持重心向“三农”下移,教学资源向“三农”扩展,服务功能向“三农”覆盖,但在全面推进、遍地开花时,切忌盲目,不能缺少试验这一中间环节。
关键词: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业生态旅游
一、引言
海南全省土地总面积占我国热带面积的42.5%,农业作物种类繁多,热带作物品种十分丰富。海南海域辽阔,河库众多,水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世界一流。丰富的“3S”资源、奇特的山野温泉、原始雨林、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热带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优越的旅游资源库。目前旅游客源来自于三方面,一为国际游客,这部分游客主要倾向于历史特色与国家特色浓厚的旅游景点;二为外地游客,这部分游客出行时间较为集中,其出行受旅游营销或口碑的影响较大;三为本地游客,这部分游客一直是各地区旅游开发中的盲点,大量、多次是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
传统旅游业发展受旅游资源分布限制,其开展的地域与项目泾渭分明,其面对群体也相对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代表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普及,旅游资源分布界限被打破,固化的旅游景点被充满地域特色的特殊旅游项目替代,吸引可更多旅游需求群体的参与。创新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淡化了旅游业中一直存在的旺季与淡季之分,使区域旅游持续繁荣成为可能。
海南省一直致力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大前提下发展旅游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带动了诸多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了生态资源保护。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旅游业发展插上了翅膀,突破了传统旅游对时间、地域、信息的依赖,成为旅游产业在现阶段发展的特色,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旅游电商产业已成为振兴传统旅游业的重要手段。
二、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在兴建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方针下,海南地区的旅游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想要强化和振兴海南旅游行业,提升海南区域旅游在国际市场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十分有效的渠道。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在国民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呈飞速发展态势。由于消费习惯传统、从业人才缺乏、个性化服务缺少、协同能力差及整体协调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且发达国家旅游电商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在借鉴国外经验过程中缺乏本土化改造。所以在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旅游电商方案与对策,从而提升海南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力,最终使海南旅游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旅游电商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区域性特色,不能形成合力。大部分的旅游电商网站功能单一,偏重于基本的信息与交易功能,所含信息量较少、更新缓慢、技术落后,没能实现社会化功能。作为新亮点和突破口的海南生态旅游呈现规模小,发展慢,规划差的特点。虽然海南生态旅游电商网站正在抓紧建设,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现阶段,技术支持和发展思路成为行业革新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电商如何利用好流行的新技术,引进社会化智能旅游新思路成为当务之急。
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围绕着产品信息化、交易电子化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普遍存在网络平台建设水平低、旅游企业网站宣传不到位、支付手段单一等问题,缺陷明显。同时旅游产品类别不足,社会化旅游服务不够,移动电商建设滞后等问题是旅游电商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因素直接制约了海南旅游电商的发展速度。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进程设想如下表所示。
1.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体可分为企业主导与政府主导两种。由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映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就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言,政府主导的主动性高于企业主导,这也凸显出旅游业对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南金旅网”作为国家旅游局倡导和发起“金旅工程”的组成部分,成为海南公共旅游信息官方网络平台。由于人力、资金及管理体制及职能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海南金旅网只承担了政府政务网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发挥出作为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优势。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生态旅游等新生项目,导致政府主导建设后劲不足,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来看,海南旅游电商面对的客户群体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脱颖而出,势必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的权威性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无法比拟的,但企业主导的建设更具灵活性更接地气转化更高。因此,采用两种主导平行发展是海南旅游资源推广与建设的关键所在,任何一条线的弱化都会影响到另一条线的正常运行,进而拖累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旅游电商市场发展趋向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统计,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传统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也引发了电子商务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宣传开始由线下往线上渠道转移,线上渠道所占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以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化发展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拓展中展现了巨大力量,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1.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
传统旅游业与旅游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与必然趋势。旅游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优势,其发展伴随技术进步与消费习惯转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旅游业发展策略中,应将旅游电子商务放到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资源配套和建设规划等方面加强对旅游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推动旅游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外部动力。
2.本土化发展策略
发展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结合海南区域情况,深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海南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完善与借鉴的地方很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适当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在短期内有助于旅游产业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要避免缺乏本土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而导致的旅游产品整体竞争力不足,没有长效性的局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有本土特色、难以复制的旅游项目与商业模式。另外,要大力培育“服水土”的本地旅游企业,以旅游企业带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
3.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互联网+旅游不仅需要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相应互联网操作技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是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网络技术是旅游产业整体腾飞的重要力量。知识结构单一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关乎旅游产业当前与未来,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系统性工程,人才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海南整体旅游产业经济呈现上升势头,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传统的旅游行业间竞争也日趋激励,具体体现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旅游企业在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兴旅游项目的开发,弥补本区域产业结构不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海南应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热带农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和推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将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人文、历史、自然景点等旅游资源有效结合,开发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技术高、线上线下结合的试点项目,实现海南区域旅游特色突围。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以技术为产业驱动力,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使农业生态旅游搭乘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快车,为海南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同样明显。旅游产业作为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托海南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区域特色旅游服务,组建云服务、大数据支持下的社会化、智能化的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电商平台。坚持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将农业生态旅游打造成海南旅游的标识性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3).
[2]蔡舒.浅谈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J].科技展望,2015(05).
[3]雷春.在线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研究--以海南三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3(05).
[4]陈璐.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2(01).
[5]易振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1).
[6]陈文婷.海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8(02).
4月13日,副区长在听取全区一季度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后,对全区服务业发展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认真总结、科学分析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增速明显放缓,结构依旧不够合理
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其他县、区服务业增速为:9.9%,12.4%,18.2%,8%,全市平均为11.3%。我区服务业增幅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仅高出区0.2个百分点,而去年我区服务业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服务业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一季度我区住宅销售面积6.39万平米,同比下降5.7%,住宅销售额2.08亿元,同比下降1.7%;建筑业增加值为0.88亿元,同比下降15.2%,而房产、建筑业是我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季度,我区服务业GDP占比为27.7%,其他县、区服务业占比为:32.6%,35.8%,40.03%,49.8%,全市平均为39.09%。我区服务业GDP占比依旧为全市最低,且差距较大。同时,我区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缺乏。目前,我区服务业主要依靠批零贸易、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拉动和支撑,新兴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医药外包等)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全区还缺少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领航企业;信息咨询、研发和创意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培育阶段。
(二)服务业投资高度集中,重大项目推进缓慢
一季度,我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5.8个百分点,高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4亿元,同比增长217.2%,其它服务行业投资增长缓慢,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缓慢。今年,我区列入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11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5亿元。截止3月底仅完成投资1.3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5.8%。其中,区地板坯料市场、振兴商业广场、和洲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博览园项目、生态、休闲乡村观光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三)服务业统计逐步完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我区服务业统计工作起步时间晚,2009年启动实施服务业法人单位直报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服务业统计框架。一季度,全区377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的网上直报工作进展顺利,376家单位完成直报工作,上报率达99.7%。但由于服务业企业实行定额申报纳税,因此少报、瞒报现象比较突出,这也造成了统计报表准确性不够。同时,我区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服务业企业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遗漏现象比较严重。况且,在目前统计体制下,尚有部分行业的数据直接由市统计局汇总,区级统计部门无法主动掌握和了解这些服务业重要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多管齐下、千万百计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
(一)完善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服务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扶持。一要抓紧制定出台《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我区服务业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物流等优势行业。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科技、信息等新兴产业。二要认真梳理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完善我区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制定服务业考核细则和《服务业优强企业排名评选办法》,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三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各级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资金,助推我区服务业企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各镇(开发区)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加快11个市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各镇(开发区)要对照这11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度安排,实施项目建设责任制,全程跟踪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主动帮助业主单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督查力度,促使项目早竣工、早见效。对尚未开工的五个重点项目,相关乡镇和部门要进行专门研究,分析项目迟迟不能开工的原因和相关制约因素,想方设想,破解要素制约,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此外,要继续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服务业项目储备,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依托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
要以镇旅游保护开发、建材市场转型升级为依托,加快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做好国际建材城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建材城A、D区块建设,研究出台新市场招引优惠政策,引导老市场平稳过渡;要督促国际建材城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招商优惠政策,确保新市场兴旺开业;要加快集聚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加快镇商旅综合体项目申报第二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要以镇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完善镇管理体制;要加快《镇旅游发展规划》和《镇旅游发展策划》编制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对接,做大旅游融资平台,加快旅游融资工作;要继续加大旅游对外营销宣传力度,提高旅游知名度;要组织开展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提升镇形象。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设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56-02
如今无论现代的都市空间,还是僻远的乡村,各界都千方百计地研究保护生态的平衡,目的是寻求高品质的生存空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自然开发和新材料不断出现的同时,空间、水源、固体废物、粉尘以及噪音、视觉污染给人类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新的危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崭新、符合时展进程的、人类持续稳定生存环境的设计方案的实现。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化、国际化的环境艺术主流主要是在满足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同时,极力倡导和发展高科技来实施保护地球及人类自然生态平衡、持续发展人类高品质的生存环境。从法国巴黎城市改建、美国纽约城的新规划到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发展田园城市计划的实施,一直到新建理想的大都市,如巴西新首都巴西亚利、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这些符合现代化城市环保标准的建设实现,证实了发展城市规划,以及利用高科技创造高品位的生活居住环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宗旨。因而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实现,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及科技文化的时展进程。
一、创建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未来的世界将是人们心灵与科技的相互沟通,在满足人们心灵需求的同时,高科技的手段将在物质和功能上得以实现,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随着高科技电脑、通信、信息高速公路逐步实现,宇宙空间之谜不再是人类不可及的概念,人们坐在家里通过电脑网络可以直接了解和享用网上信息。人们个体或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再仅是面对社会、自然的生存和谐,而是面对整个宇宙空间、面对自然和社会科技、知识经济的立体网络模式,并参与了整体运转,这种涵义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规划设计必须满足现代高品质生存需求,除了满足规划、建筑、绿化、艺术美的特性和一般功能特性的完备,还应有超前意识,给未来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这种预见至少考虑到几十年,有些重点项目规划设计要有50年到百年的设想。正如“凯旋门”、“泰姬-马哈尔陵”、“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一样,近百年之后,它的意义和自身价值,将是人类心灵和时代科技文化的象征,显示着它的永久魅力。人们知道,21世纪人类发展进步将不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的提高,面对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21世纪的到来,很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地研究进一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持续稳定、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战略。日本提出在21世纪建造一个水上金字塔,高达500米;美国也要在纽约双塔大厦建筑的基础上再建200层的空中城市;法国也将在新凯旋门附近搞一个称为“光明之塔”的高层建筑。还有的设计家大胆设想,将城市全部交通网络转入地下,使地上还原为绿地、植树、铺草。建筑之间设有空中走廊。总之城市建设向高品质的生存方式发展,逐步向空中、地下及海洋发展空间。
二、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
江河湖海,名山大川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好环境,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渴望有源源不断的河水从城市中穿过,被森林山川环抱,有清新的空气能顺畅的呼吸。难怪有人留恋过去中世纪那田园风光,也确实有些富豪阶层远离都市投巨资兴建理想的森林别墅。因而,保护自然环境,重视水源净化,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防止大气和水质污染,作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备,这些是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应尽的责任。
当然,大都市的建筑群及人工环境要完全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建造新的环境规划和人文景观项目时尽量采取科学技术手段使之能接近和达到环保和生态平衡所限定的各种技术指标,理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创造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富有创造性、能代表人类文明时展进程的环境规划设计作品是设计师终身的追求。好的环境规划作品无疑要符合功能美学的规律,它还应有人类历史回顾,文化背景、地域民族风格特性、伦理道德观念、风俗信仰等丰富的内涵。这些是任何科学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和成功的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师所不容忽视的设计策划切入点,也是设计生命之所在。如何将丰富的阅历、高深的修养和想象创造力,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是我们创造和体现人文景观遵循的基本原则。
人文景观最典型的形式是以建筑为龙头,围绕建筑所形成的整体规划景点。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创造形成的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都市建筑和人口的密度不断加大,开始向周边空间和地下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了大自然的保护利用,这就给环境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之达到生态平衡完美的境界。这一点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环境设计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单体建筑设计,它涉及的面很广,按策划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功能定位及各种经济指标量的预测;地理气候及周边环境调研;功能分区的策划;道路交通组织策划;建筑、广场与绿化分布面积比例。这些都要有一整套严格周密的组织策划。策划的成败,直接影响规划的远期发展。
(一)功能分区
在环境艺术规划中,环境空间功能的定位和分区策划是整体策划的第一步。不同环境空间功能,应有不同的环境设计。例如:休息区、住宅区、购物区、游乐区、观赏区、人流聚散通道等,各种功能的空间环境设计方式方法和手段就都有不同。
整体空间的秩序要合理有序,重要的功能空间要充分考虑视野开阔,界线限定分明,疏散流通方便。空间连接转换要自然合理,空间导视识别系统完善。各种空间要联系紧密,不能孤立和过于封闭,有些空间要有意识开放或有较好的流动性,同时要注意空间大小疏密有致,灵活多变和丰富有序。
(二)道路交通组织
功能分区基本定位之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将是道路交通网络系统的组织,它是整体规划建立骨架的关键环节。环境规划中各部分平面功能空间组构定位,起决定因素的是道路系统。在满足道路特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出于规划美学的需要,巧妙合理地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环线等形式,协调各部分功能空间景观,是形成规划景观美的必要手段。例如中旁有景,路线对景、衬景、路迂回于景,曲线观景,路中有景等。很多功能景观都是由路网分布出的平面空间而形成的,这意味着道路交通组织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历史上很多名城都是以道路作为城市的基本骨架而展开的。
(三)建筑、广场与绿化
无论大小环境规划设计,都离不开三大要素,这就是建筑和小品;广场和道路;园林和绿化。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语言,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三者完美的统一体,相互衬托协调有序、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