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教育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教育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第1篇

为落实xx集团党字xxx号《关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倡导“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企业道德准则,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职工队伍,早日实现创建世界最大最好炼铜工厂的奋斗目标,决定在供销公司范围内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活动时间如下

一、学习阶段(时间为四月至五月)

以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前题开展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供销业务建设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构建生产单位满意的物资供应体系,向客户提供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和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精神实质。牢记树立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职工队伍爱岗敬业,更好地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向。为企业完成年生产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此阶段结束后各工段自行安排考试。

二、围绕活动要求组织员工提建议(时间为六月)

围绕工厂两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公司工厂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员工围绕如何倡导企业道德准则等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思想。这次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按厂部要求做好六个结合,各工段及班组提出一件职业道德教育建议。在听取群众反映的基础上,将择优推选2名职业道德典型,并整理出职业道德典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事迹。

三、整改总结阶段(时间为七月)

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全面提升供销公司形象,各工段要认真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监督检查,把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员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供销公司原有的“文明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活动。各工段班组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规范,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保证,并做好学习记录。学习和考试成绩纳入综合考核。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 以身立教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09-01

作为新世纪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有新的育人理念。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认为学生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的确不容忽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德育实践活动的做法:

一、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和生动活泼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特性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他们在接受思想教育时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板说教,也不喜欢单调的理论学习。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以丰多采的活动为载体,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将严肃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培养融入到轻松愉快、有趣有益活动之中。

二、校内外实践活动

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校情,大胆尝试,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我们经常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经常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品质。

1、 进行环保教育,加大绿色环境的育人力度

环境保护关系子孙后代。我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组织学生擦洗栏杆、标牌,消除草坪内杂草、垃圾等。2、 采取讲座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一天新似一天。”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我们老师通过实例提高了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性活动

为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变知为行”,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引导他们为伤残、贫困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和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奉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调查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还引导他们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家务劳动竞赛”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当家长,做家务,如收拾房间、洗衣、洗涮餐具、做饭、擦地等,让他们在体验劳动中感受父母的辛劳。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社会活动,学生从中领悟了寻找生活中的德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了社会公德意识,养成了文明习惯。

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德育基地

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无时无刻的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既有利于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又寓教于乐,使师生在娱乐和观赏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益。校内楼道墙壁通过增设宣传标语、宣传画,来加大育人力度,学校形成了“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的优美环境。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五、把电教手段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利用电教媒体摹拟情景,把已过的时间和客观事实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将影视片纳入学校的生活,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制作,涵盖面广,兼容量大,这种多维化、多样化的媒体环境,可以移情入境,把学生置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氛围。优化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结构,增强了德育的密度,拓宽了德育的范围,加快了德育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2、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4、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以上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做法,请同仁们斧正。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左传》中说:“德,国家之基地也”,同志也曾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我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智 教学活动 生活适应 导向

培智语文课标要求智力残疾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尽量生活化,这就强调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要“以生活为核心”。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的培智教育来说,是合乎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现实思想,是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培智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生活走进培智语文,让语文改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适应生活为核心布置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导向生活适应呢?在几年来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导向生活适应的几点做法:

1 以跨越障碍和品德养成为教学目标导向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培智生的障碍就是智力问题及因智力因素而形成的相关品德行为问题,要让他们跨越障碍,就是要使他们在较低智力情况下逐步形成较高较好的认知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智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理解运用能力、辨别是非适应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所以,在对智力落后学生教学目标定位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并且积极发挥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去教育学生,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使教学过程成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让智力落后学生真正跨越障碍形成良好品德融入社会生活作为最终目标。

通过对培智生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我觉得智力落后儿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是能够学会一定的文化知识、辨别是非美丑、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经过教育训练,他们也能成为会劳动、爱集体、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也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例如教学《打扫教室》一课,我先让学生对生活学习环境干净与肮脏进行对比判断、同学之间勤劳与懒惰进行对比判断,然后对不同地方的打扫方法进行讲解,接着让同学们分工合作进行现场打扫后,不仅使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打扫卫生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情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了干净是美肮脏是丑、勤劳光荣懒惰可耻,还培养了他们分工合作和团结互助精神。这种长期性的生活化教学以后,不仅使他们跨越障碍习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还进行了很好的品德教育。

2 以缺陷补偿和康复训练为教学重点导向基本生活能力形成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是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生活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学习语文是为了让智力落后孩子的缺陷得以补偿,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努力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康复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不断通过启发式教育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从而为学生更加幸福地成长奠定一生的基础。

根据不同残疾学生不同的缺陷因素,我们学校添置了几个不同功能的康复教室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在里面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教学《尝一尝 闻一闻》一课,我借助学校的魔方多感官训练功能室来进行教学。首先,我通过气味散发器把苹果、草莓、柠檬等水果香味散发出来让学生闻一闻并区分,同时水果的香味也吸引了学生接下来学习的兴趣;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关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同时在卡片上给不同水果上色;然后拿出实物水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真实水果的形状、颜色和香味;最后用刀把水果分切给每位学生,配合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尝一尝,品尝后让学生说出每种水果的味道。这样,借助魔方多感官训练功能室的教学,把语文、康复训练、生活常识、美术音乐多学科教学形式融合到一起,不仅提高了智力落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提升、听视、触觉、视觉、嗅觉的补偿和康复提高也起到了很好作用。

3 以因材施教和合作交流为教学方法导向社会交往能力形成

特殊教育的实施,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要,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避免在课堂上智力低的学生“吃不消”,智力高的学生“吃不饱”。所以,每次开学初我会根据每个班学生的智力情感、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言语表达等情况的不同,采用个别化教学、班级分层教学及层次内和层次间的合作交流,融和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使得全班同学能接受到适合自身特点所需要的有效教育。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教材和学生的目标,并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与合作交流有效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应在全班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内容之后,再进行分组或个别教学,并给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课题与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难度更高的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解决容易的知识,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个别学习的结果时又在全班进行。如我在教学《睡前准备》一课时,我先通过放电影式的课件让学生领悟睡觉前应做哪几样事情,当全班学生基本知道本课应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把全班分成好、中、差三组,并定好每组的教学目标,每组同学根据目标到宿舍进行合作练习,练习时互相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自理能力情况指导他们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最后教师进行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4 以直观教学和生活情景为教学手段导向感性生活能力形成

直观教学是指教学中尽量使用感性知识、直接经验和生动的表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智力落后学生表象贫乏,直接经验缺乏,所以直观教学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智障学生毕业以后都要走向社会,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就是社会生活能力的指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智力发展特点,导致他们在语言、思维、动作上表现较为迟缓,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搬进课堂,采用直观教学并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4.1 采用直观手段,激发学习欲望

智力落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较快领悟课文意思。例如教学《禽类》一课,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图片、幻灯、录象等直观景象导入,让他们认识鸡鸭鹅鸽等禽类的外观,然后播放这些禽类的叫声让他们区别并学叫,再播放这些禽类走路的录像,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去,最后通过实物辨认使学生掌握本科知识点。

4.2 创设生活情景,开展生活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就是要我们有意识地模拟生活场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智障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把书本知识还原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十字路口》和《红灯绿灯》的时候,我把课堂搬到了模拟情景教室上,和学生在情景教室上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以及信号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作用,同时创设情景让他们过斑马线及在没有斑马线的马路上穿过。通过反反复复地体验,学生学会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树立了交通安全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

5 以启发引导和充分练习为教学措施导向理性生活能力形成

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智力落后学生领会知识较为迟钝,而且遗忘也快,我们要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还要加强在应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就要通过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促进他们的生活参与。例如教学《打电话》一课,我先请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写出他们的名称,并讨论各种电器的作用,当讲到电话时引出课题,然后问学生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要用到电话,学生回答时讲的不全面的部分我及时启发引导并补充清楚,接着创设多个打电话情景分组让学生模拟打电话,学生对话过程中如出现讲不清楚或想不出讲什么话时,我又及时进行引导对话,最后现场让学生打对话给自己的父母亲,打电话前先让他们想好要说的话题,连续几天重复训练打不同情景的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用练习,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电话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懂得了打电话方法和对话方式,这样的学用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智障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第4篇

一、灵活呈现角色身份,推动游戏的发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说明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要根据活动的需要而灵活的呈现教师的角色身份。

(一)做孩子兴趣的关注者和激发者

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活动是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而幼儿往往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和各种情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兴趣,“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二)做孩子信息的导航者和思考的合作者

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单一一地传授知识,而是细心观察,并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和思考,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让孩子去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三)做孩子意志的鼓励者和喜悦的分享者

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教师又要成为孩子意志的鼓励者,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到底;当孩子获得了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与幼儿一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指导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有的教师总是在不停地要求幼儿要这样或是要那样,使幼儿丧失了活动自,也就失去了区域活动的真正意义。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呢?

(一)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的时候

当幼儿的行为被肯定,会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和成功感,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例如:在结构游戏中,一个小男孩在多次“拆装”以后,好不容易才完成一架小得可怜的“飞机”,正在孩子左看右看的时候,在一旁观察他很久的教师走过来很自然地拿起那架“飞机”,一副很惊讶的表情:“呀!是你自己插的吗,真漂亮,你能不能再插一架更大一点的送给老师呢?”小男孩很自信地点点头,转身兴致勃勃地又开始了游戏。这位教师在孩子最需要鼓励和认可的时候介入了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或发生困难的时候

教师的介入要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孩子们在活动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解决,教师就不必急于介入,如果是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以免打消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三)当幼儿发生纠纷的时候

在幼儿的活动中,无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教师要细致观察,适时、适度地介入。如果是幼儿可以解决的纠纷,教师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试着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生的纠纷已经影响了活动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教师就得介入做关系的协调者。在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的行为在成人的眼中是不可理解的,而他们又没有发生纠纷,教师是否该介入呢?举一个例子:在看图书的活动中,教师发现有6个孩子在看同一本书,而且“相安无事”,体验着其中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选择了介入,她们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桌子上有那么多的书,为什么偏偏要看那一本”。于是打断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一人看一本书,但是孩子们再也没有表现出之前看书的那种兴趣。其实,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要给予理解和支持。

(四)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新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自己先观察和玩耍,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教师首先要教给幼儿新玩具的玩法并说明应注意的事项,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对新的活动材料产生兴趣。如果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的时候,新鲜的东西也会失去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互动

在影响幼儿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伙伴关系的影响是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这种同伴关系就更加明显地影响着幼儿。我们有时会看到幼儿在争吵,有时会看到幼儿在商讨,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交往,正是在这玩玩闹闹、争争吵吵中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协调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四、利用环境材料的媒体因素转嫁指导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环境和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结合教育目标为各个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从而获得发展。

五、利用规则因素来调控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第5篇

1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那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1”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就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2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2.1 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2 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2.3 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了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4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