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新能源专业

电子新能源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新能源专业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1.引言

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广泛采用。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语言、音乐、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八种多元智力,这八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2.高职学生需要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上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样,我们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职业院校在各方面都要区别于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

我们通过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后,对200名学生的受访调查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72%,较有兴趣的占20%,没有兴趣的占8%。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协会学生人数和通过省级技能抽查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尝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到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激活了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隐性知识或能力显性化明显在加快。

3.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课程策略

(1)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目标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只要有适应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反映并满足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其发展是课程应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目标时要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要把“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直接目的。

(2)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内容观

为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的目的,在课程内容上,要强调综合化、过程化,在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专题作业与核心知识主题,要让实践与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任务或核心知识,运用多种手段,把相关知识、技能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体系,贯通起来进行实践与研究学习,从而达到开发多元智能与对主题深刻理解的目的。

(3)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资源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开发课程资源,倡导“教育要生态化”,主张让学生到“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实施“情景教育、体验教育”,使课程实施在真实、具体、丰富的情景中进行,以达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教育要生态化”,就是指教育应该是“活”的,与实际工作情况尽量吻合。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尽可能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开发校本资源,使学习环境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

(4)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应在课程实施的具体情景中进行。课程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又是教师和学生评估的工具,例如对学习所得“产品”进行过程化的评价和结果评价。这种淡化了课程和评价之间界限的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动态的具体情景中“多元化”地评价自己和对方,也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加以比较,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自觉地改进智能弱项,发展智能强项。

4.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注重言语训练发展语言智力

在多元智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回答问题,问题并不一定都是专业知识方面,可以从生活入手,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加课堂气氛,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常和他们讲一些毕业后找工作去面试的情景,告诉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意识地去强化他们的语言智能,给每一个人施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学生,更要重点关注,通过挖掘语言智能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体会到快乐。例如在做《照明电路的安装和检修》中,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两人一组,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操作,而语言智能强的同学则负责记录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再请他对本小组和相邻小组其他同学的操作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对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着很大的提高。

(2)利用学生音乐智能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很多的定义、原理较为抽象,仅凭一段文字是很难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则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逻辑训练增强数理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体的人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敏感,擅长推理,具备这种智力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感悟中增强逻辑运算能力。

(4)利用视觉发展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公式、电路图、原理变得富有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单片机的计数器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从定义上了解,如何完成计数的及如何运用便不是很清楚,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计数器的计数过程,这样就可以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移动的动画,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使其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5)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由于学生参差不齐,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智能的表现与发展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很茫然,但另一方面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可以非常的强,我们应该用他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智能优势来带动他学习理论知识弱的不足。

在平时的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让动手能力较低的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和元器件的识别;动手能力适中的学生则要求学会排查电路的故障,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板,开展发明创造。对每次实验、实训操作标准规范、用时较少的学生,大力加以表扬,从而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

(6)加强交往发展交流智力

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或障碍,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却非常的强。教师要多与其沟通,充分发挥调皮孩子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将会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惊喜。

(7)带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智力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开展自评活动,自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果、探究能力、合作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等等,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这种评价方式能可以看出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个人内省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自评中可以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之后进行组内互评,互评是学生之间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相互评价,能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在互评中可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8)挖掘学生自然观察能力

一个人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在电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总结,然后根据各种方式进行分类,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9)综合智能的应用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同时进行8种智能的训练,而是要求教师树立起学生智能是有差异的观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与学生智能的发展实际,有选择地进行某几方面的智能训练,改变过去那种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做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强项进行学习,并发展智能强项,达到弥补智能弱项的目的,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5.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领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为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搭了成材的平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获得了一技之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挣到了立足之本,从而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实现了“人人都有才”的教育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差异教学的指导[J].科学教育,2009(02).

[2]罗静.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初探[J].南方医学教育,2006(03).

[3]尹秋云.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对高职心理咨询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0(04).

[4]原海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6).

[5]沈芳珠,王蔚.多元智能游戏化测试系统[J].中小学电教,2010(Z1).

[6]张其志.一元智力测验及多元智力评价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09(07).

[7]王玉.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与反思[J].贵州教育,2009 (Z1).

[8]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09).

[9]刘清.多元智能理论与新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4).

[10]郑利霞.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21).

[11]张银河.浅论多元智能理论观下的学生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67-02

一、改革背景与培养目标

(一)改革背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2010年,国家确立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为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厅于2010年首批批准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辆工程专业(简称“车产”专业),并于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根据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方向,我国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是:着力突破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培养目标

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潮流是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汽车、新能源、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主要特点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为使“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车”本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以学生作为课程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以知识作为课程基本来源的课程配置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之间有机融合,努力把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学科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之中,构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机强电。即在巩固普通车辆工程专业机类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即增加电类课程,以增强学生机电融合的工程能力。

2.优化组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平台中英语、体育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重组优化。

3.校企联合,强化实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将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延伸、内容扩展,即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生产实习任务与要求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基地实习2―3个月,且实习单位安排企业导师指导。

4.导师制。“车产”专业班的每名学生从进校开始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导师。大一、大二期间,导师定期就专业学术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探索专业问题的积极性和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关注力。

(二)“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及其学分要求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课程体系构成仍然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本科阶段学习需修满的总学分为174学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1.“强电”安排。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及电动汽车对电类知识的高要求,从“强电”的要求出发,在原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车产”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新增加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动力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4门课程(共计152学时),并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安排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对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强化。

2.重组优化通识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及“车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对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课程与内容配置进行了重组优化。具体就是在通识教育平台中重点对的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3.突显“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新能源汽车专门知识既是“车产”专业与普通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区别,也是“车产”专业的本色特征,为突显“车产”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方面,除了保持普通车辆工程专业配置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外,特别新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32学时),同时配套安排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增强与强化学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第3篇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与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孙丙香对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与前景。

我们日常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除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燃气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通常业内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近日,在国家科技部所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据孙丙香介绍,电动汽车一般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这三种电动车中燃料电池的成本最高。因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所研制成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2010年占国内市场50%以上;此外,北京交通大学还设计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以及广州亚运会充电站等国内的大型充电站以及基于多种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北京乘用车以及上海漕溪示范充电站。

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对于研究生报考条件而言,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北京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想招收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们正致力于将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孙丙香建议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以北交大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硕士生,28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10%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在那里干的工作主要涉及研发、技术支持、销售。有时候,导师推荐就业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就业方式,且导师推荐就业的成功几率会比同等条件下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几率更高。

谈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间,按电池价格下降和燃油成本上升的历史数据测算,孙丙香估计起码还有八年才能达到油电持平,“四年是电池的一个周期,八年就是两个电池周期,等到第三个周期时,电池成本大概才能和燃油车的成本持平。另外电动车技术有没有很大的突破还需要看比如电池、电机等特别是电池技术会不会有很大突破,但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很值得做。”孙丙香笑着说。

TIPS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精进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洛阳天空、普莱德等;

电池储能类: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力高公司、东莞的赛微微电子公司。

TIPS 2:车辆工程专业 VS 电气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关于整车的研究,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研究对象为影响一辆整车性能的主要构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面含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技术、电机与电气、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生阶段,一个专业下面又会分出好多研究方向,比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又有大功率电源、动力电池充电机、风电并网变流器等方向。

TIPS 3: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目前他们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学院主要侧重于北京电动商用车的研究;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中其中一个主要基础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其发展势头依然保持强劲,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依旧发展很快。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独有特性,其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缓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四大热点应用包括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电气节能以及智能电网。以下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分别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1、新能源发电

随着全球整体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强,人类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难题,如煤、石油等工业社会的基础支撑能源储量剧减,不仅如此,环境危机不断恶化,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的运用,尤其是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被很多国家大量关注。在我国,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电子应用学科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开设,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的应用关系非常密切,这可从以下分析中看出:由包括AC-DC整流、DC-DC直流变换以及DC-AC逆变等环节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大部分均与电力电子相关。例如,最常见的风力发电组织就包括了诸如变桨控制器、网侧变换器、系统控制器以及发电机侧变化器等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当前,电子电力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主要呈现如下特征:首先,大随机性。这主要是由诸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受天气影响大所导致;其次,要求高;这主要体现在并网发电和电网电能输入上,前者对电能的质量要求高,后者对电能波动敏感。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新能源发电对于电子电力产品质量要求极高,而我国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不够,产品质量一直不可靠,相关性能和指标无法达标,稳定性差等,因此目前相关电力电子的高端产品均为进口。对于国产电子电力技术高性能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大容量化;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大型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同样也有这种趋势。这在双馈风机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提高效率,加大可靠性。最后,为了满足电网新的需求,向孤岛保护和低电压穿弧方面进一步前进。

2、电气牵引

作为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新星,电力牵引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所谓的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高铁、城市轻轨以及地铁等。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政府部门,都对电力牵引的发展大力支持。如到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50万辆,包括普通型混合、充电式混合以及纯电动动力汽车。另外,美国计划到2015年插入式电动车普及数量达到100万辆,可见世界各国均把电力牵引作为自己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3、电气节能

电气节能的主要内容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受国家大力支持的是变频节能。电机系统节能自从2006年便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并纳入节能规划工程之中,每年有超过100个相关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这些项目用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性能,通过改变调速方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通过选用变频调节方式,可有效改进压缩机和水泵等电机运转速度,相应的,效率也可提高百分之三十。显然,这种调节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巨大的变革,因为变频调节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对于很多诸如冶金、石油化工等国家基础行业也多有涉及,因此这种调节方式的改进对于国家的整体工业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变频调速系统,是指驱动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频器作为驱动力。该种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大,更换周期长(约10年)。然后虽然变频系统具有如此诱人的优点,但是当前市场的电机中,高压系统中应用了该技术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低压系统也仅百分之三十,可见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目前,变频调速系统的大力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变频器可靠性不足;其次是变频系统价格相对较高;最后,难以操作,很多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相差很大。为了解决如上这些问题,今后对于变频器的发展应更加关注功能的专业化。通过在制作和设计上的专业化,达到功能简化的同时增强性能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应该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形成一种更有竞争力的集成产品。

4、智能电网

作为最近兴起的概念,智能电网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不过一般将驱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当做“智能电网”,尤其是无线通讯以及电网控制等相关技术。具体到电力电子上,主要指传感、信息控制、输电储能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化并达到稳定高效的电网技术。

虽然目前只能电网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即使是个别在运行的也是作为示范工程运用,但是其优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在智能帝王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具有光分布、高电压、大容量以及结构组合化等优点。不过其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如相关器件性能有待提升,现有性能和功能不足。其容量和可靠性等任然有待提高。

5、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代的工业已经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了工业的各个领域。所以,它毋庸置疑将构成高新技术集成群众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改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将继续扩大。相信通过不断革新,不断的挑战现有困难,用于抓住机遇,不远的未来电力电子技术的将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雄金.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3,21:124-125.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认证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由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构成的运输机械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高端化的电子性能消费品。在很多高档轿车上,电子化的产品已经超过了整车的50%以上,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和零部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对电子产品详细的检测与认证就成了企业要采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主要包括了性能功能测试、环境与可靠性测试、环保与化学测试、以及电磁兼容EMC检测,本文主要是针对电磁兼容领域做出详细对比和阐述。

一、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的主要内容

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主要包括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辐射抗扰度、瞬态抗干扰和静电放电等几个项目。下面对汽车电子的主要检测项目做了一个归纳:第一个辐射发射RE,主要检测方法是暗室法,第二个传导发射CE也是采用暗室法,第三个传到瞬变发射CTE采用暗室法,第四个辐射抗扰度RI采用暗室法,第五个传导抗扰度CI采用BCI法,第六个传导瞬变抗扰度CTI采用BCI法,第七个静电放电ESD采用BCI法。这几个都是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常见项目,标准我就不详细列举了【1】。

二、 我国在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质量认证现状

我国汽车电子产品认证采用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结合的方式,在国家认监委2012年第30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的公告》中,明确了11类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必须通过强制性认证,其中包括灯具、发射器、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制动软管、后视镜、喇叭、油箱、门锁等16种产品。查看相关产品的实施规则,主要内容涉及机动车整车和零部件性能指标要求和驾驶安全,而关于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却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相关领域展开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已经是必然的,我国相关产品认证机构也在积极为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相关开展而积极努力的工作着。2013年7月,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织、中国赛宝实验室作为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的汽车电子类产品资源CQC标志认证规范出台,这标志着我国在汽车电子产品检测和认证领域新的发展特突破。

三、 我国应尽快建立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标准体系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批有关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国家标准,内容涉及到电磁兼容专业的发射和抗干扰两大方面,包括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辐射抗扰度、静电放电、传导抗扰度等项目。我国的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还在完善过程中,其中很多的国际标准有待研究并转化为国家标准,国内没有建立应用于认证的标准体系,更没有结合国情分析自主品牌汽车性能和汽车电子产品现状【3】。

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存在两级分化的问题严重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点是有些汽车电子产品需要出口国外,这些产品在生产制造之前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国际指标和规定,必须要通过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但是我国部分汽车电子产品主要是负责在国内供应,这部分国内供应的汽车电子产品没有相关电子兼容认证体系的把控和管理,而且还属于后期辅助和扩展系统,所以产品质量的问题令人担忧,在该汽车电子产品使用时会对人身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情况,我国对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兼容性的认证工作在前期的技术研究上迫在眉睫,一方面要通过对该项目的实施认证,不管产品是出口还是在国内销售,都要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检测和控制;另一方面,要通过中国品牌的认真,为中国品牌打进国际市场,与国际认证要求和国际汽车企业厂家的合作达成基础。

四、 关于汽车新能源的思考

汽车新能源是指采用新型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把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技术综合起来,形成新结构的技术先进的汽车。现有的性能能源汽车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等,就有关资料指出,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必定将是以后汽车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我国现在也在全面推广新能源城市公交、混合动力车,等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2】。随着现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国内实施新能源汽车的计划也已经全面开展,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电磁兼容性的认证要求也应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要积极开展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与测试,以便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和数据。

结束语:

我国的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与认证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汽车事业的发展,对汽车的整体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汽车生产方也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商都在逐渐加强汽车电子产品EMC的检测与认证。这对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追赶上轨迹标准,消除国际贸易差距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良性的发展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铁华.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体系与应用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1(01)

[2] 杜建福,付多智,朱正礼,陈彦雷. 新能源汽车EMC测试与设计研究[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