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的社会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效益:
一、由于将养殖场地从天然水体转移到了房前屋后、院坝室内,既彻底克服了传统养殖场地不能抵御洪涝、干旱、酷热、严寒侵袭的缺点,又避免了因水产养殖对天然水体的污染,符合党的“十”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由于将养殖场地转移到了陆地、房前屋后及院坝室内,所以本技术既适合广大城乡居民房前屋后院坝及室内小规模养殖,也适合专门企业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又能取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二、本人发明的养殖器除完全克服了上列传统养殖技术的缺陷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高密度大量养殖。经本人计算,在一亩地面积内,除去过道、养殖器之间的间隙,以每亩实际使用面积500平方米计算,若是养殖大闸蟹之类的话,就可以养殖20万―50万只(目前传统养殖技术每亩地最多不超过800只);若是养殖鱼鳅、黄鳝之类的话,则可以达100万―500万条,以现有市场价计算,亩产值可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以上,产值效益十分惊人。而且不仅养殖成本低廉、占地少、耗水量低,养殖器及用水还可以循环使用,也就是说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降低养殖成本,而且是全生态养殖。由于是在陆地或室内养殖,水温、室温均可控,还可以实现反季节养殖;由于可以随养随卖,随意掌握上市时间,还可以实现水产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三、该养殖器对提高苗种存活率、解决养殖物缺氧、病菌传染、防止天敌侵害等均有有效作用。本专利还有许多优点,稍加改造,就适合所有人工养殖的海淡水产品的养殖(这里不一一陈述)。
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解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食物匮乏的问题,已成为燃眉之急,世界难题。本技术的面世,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全世界水产养殖技术界的飞跃,可以说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从环保方面说,彻底避免了因水产养殖对天然水体造成的污染;从食品安全方面说,由于使用全天然饲料喂养,整个养殖过程极少使用消毒杀菌药物,彻底避免了因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给人造成的伤害;从解决老百姓就业难题方面说,在以前,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鼓励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小规模从事水产养殖,但由于存在上述养殖方面的缺陷,使大量老百姓望而却步,加之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故未能得到有效发展。该项目已经把水产养殖的许多环节省略,基本上简化到只有喂食和换水两个环节,适合城乡所有男女老少(包括聋哑、肢体部分残疾的人)适用,老百姓足不出户,只需要每天喂一喂食,隔一段时间换一下水,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收获;我曾看过报道,中国水产种植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毕生心愿,是能实现现在的老百姓在自有的三分田内解决其吃饭的问题。而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的是,本人现在所发明的技术若能向全社会推广,现在就可以在三分地内不仅解决其一家人吃饭的问题,(单就老百姓房前屋后院坝及室内小规模养殖而言,根本就一点不占用农田耕地),而且其年纯收入较目前还将有数以倍计的提高,是一个不受地域限制,能真正帮助老百姓轻松致富的好项目。该养殖器是一个采用无毒塑料制作的工业产品,在农业领域可以广泛应用,若有相关企业接手,必将取得极高的经济效益。
这套全新的水产养殖技术的横空出世,其产量、产值在传统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有了数百倍的提高。由于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既节能又生态环保,而且成本低廉,完全可以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解决老百姓就业和提高收入等方面均有极高的作用,其社会效益十分巨大,不可估量。今特至函相关部门,希望能获得大力支持,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尽快向全社会推广,本人愿为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尽所有努力。
1.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水域开发与规划欠科学,造成得此失彼。
养殖区域过度扩张,影响了自然资源的繁衍与生长。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产生、生长和消亡都有一定的规律。从海洋渔业资源的角度说,任何水域若经过较大的人工改造,必然打乱固有的自然生物生长环境,使传统的地方名产变态变性,甚至灭绝。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较混乱,造成相互干扰。虽然沿海各地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海域的使用进行了基本的功能区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养殖户自己说了算的较多,这样以来,由于养殖品种差别较大,不管是清池引水,还是投饵施药,都容易造成相互抵触,相互污染。
(2)管理机制不健全,生产环节缺乏全面监督。
在一些地区,水产养殖的监督管理权始终不明确。以水产养殖用药和投饵为例,目前多数地区的养殖用药都由畜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养殖单位凭证到兽药营销单位购买。但是买什么药,如何施用,施用多少,却没有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再说水产养殖饵料,虽然从事养殖饵料的经营者都需要办理相关的许可证,但对进货渠道却没有严格的控制,对饵料的成份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更没有严格的监测。而且饵料生产也缺乏统一管理,多数生产饵料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配方,养殖用户多数是随着别人购进和使用饵料,至于所用饵料是否含有禁用的成份,很少有人知道,这样很容易造成水域污染。
(3)养殖用药过量,养殖品种体内毒素富集严重。
由于养殖用药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不但因用药过量而造成水域污染,而且还使养殖品种因有害元素富集体内严重超标,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业用药都很重,且毒性很大。据说用少了还不行。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养殖用药越来越重,养殖品种的毒素富集越来越高。
2.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正确处理保护渔业资源与发展水产养殖的关系,搞好因地制宜。要注重对当地自然名优特产的保护,在规划和开发水产养殖区域时,应当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原有水产自然资源进行全面考察,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域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又要注重保护当地固有的名优特产,对已经开发利用的水域,但实践证明不利于当地名优特产资源生长的,要停止继续开发,以便使自然资源得以恢复,要避免不顾自然条件一哄而上,无限度开发的现象发生,那样将会破坏自然生态,造成得此失彼;避免侵占与破坏鱼类洄游通道。在规划与确定水产养殖区时,要坚决避免在鱼类洄游通道进行养殖,更不能在通道处建池筑坝,对已在鱼虾主要洄游通道中设置养殖区的要坚决拆除。同时要严禁私自扩张养殖区,对影响船舶的区域,必须在养殖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要加强对引进水产养殖品种的把关。笔者认为,既要进行人工养殖,就应该注重养殖品种的档次与质量。因此,在引进各种苗种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尤其要严格防止带病害和对我国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
(2)要加强对饵、肥、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水域环境污染。
要尽快明确管理职责,解决那种想管的无权管,能管的不负责任的局面。尽快明确管理机构,授以专管权,使之对饵、肥、药的购买与使用都得到监督与管理,避免那种产的不管卖的,卖的不管用的,最终造成乱投滥用,导致交叉污染。要加强饵料制造的严格把关。要坚决取缔未经审批的地下饵料加工厂,并对登记在册的厂家产品进行定期检验,防止有害物质超标,杜绝人为污染源的侵入。
(3)要把好养殖户的责权关,提高养殖区的长期使用效益。
目前,养殖区域基本都采取租赁或承包的方式,主管部门在发放养殖证时,一定要明确养殖户的权利和责任,特别是因施肥或用药造成水域污染或连带损失的,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另外,要尽量避免短期承包给外地养殖户,因为这些人有临时观念,很容易在其经营中造成养殖水域污染或荒废。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7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00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5引进乌苏里拟鲿新品种繁育、驯化养殖,形成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1个,辐射周边区县面积10万亩,助弄增收一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 北方 机械化 设备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18-01
一、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状况
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而且其中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不易产生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耗水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机械化养鱼相对投入较少,但也能通过设备的投入,使养鱼作业更加方便、快捷,既能大大降低渔民劳动强度,又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养殖单位产量,是比较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水产养殖的需要。
由于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养殖鱼类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水中的溶氧含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
国外,一般冬季不让鱼在鱼池越冬,少数的也采用鱼池加温设备和利用纯氧进行增氧等办法使鱼安全越冬,但投资较大,不太适合我国国情。由于北方冬季水面结冰,每次使用都需刨出工作区域的冰层,不仅费时费力,且大面积的刨冰使水温大幅度下降,直接危害越冬鱼类,对安全越冬不利;工作时还需要不断清理浮体上的挂冰,增加了严寒季节的工作难度和劳动强度,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北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设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模式也由原来单一的池塘养殖向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等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增氧机在水产养殖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增氧机的使用可有效地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量,解决了因水体缺氧造成的鱼的“浮头”甚至窒息死亡的严重后果,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养殖密度,使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可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冬季让鱼在鱼池越冬,本机型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鱼池使用的增氧设备,与其他机械式增氧机相比具有投资小,使用、维护方便,极大降低劳动强度,增氧效果明显等优势,有效地解决传统增氧机使用、维护劳动强度大,冰面作业危险系数高等问题。为冬季鱼池越冬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市场认知力的增加,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必将大力推动北方寒冷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克服本地区冬季池塘结冰,且冰层较厚的实际困难进行冰下鱼池增氧作业。
2.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采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倾斜放置,使池塘中的水产生环流,即能使动态富氧水流环绕整个水体又产生融冰的作用,将工作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冰层逐渐消融使冰下增氧转变为水中增氧。
进气口安装正压叶片配合叶轮共同增氧,在同一机器工作的同时实现进气口高压区与出气口负压区两种状态,使氧气利用压差轻易地进入水下。
四、本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技术原理
1.技术方案
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现有增氧机的性能特点,分析总结国内外的先进增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模拟实验,最终确定了本项目的实施方案。
整机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浮体上,主要部件空心轴的进气口处安有正压叶片,空心轴的另一端安装搅水叶轮,空心轴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的同时,实现进气口高压区与出气口负压区两种状态,使氧气利用二者压力差轻易地进入水下,以达到增氧的目的。
2.技术原理
ZB-3型冰下气压式增氧机与电机连接后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浮体上,工作时增氧机既可放入水中又可直接放在冰面上,入水角度均可通过调节支杆进行调整。采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倾斜放置,使池塘中的水产生环流,即能使动态富氧水流环绕整个水体又产生融冰的作用。
主要工作部件空心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安装搅水叶轮,空心轴在进气口位置装有一组正压叶片。工作时,电动机带动空心轴高速旋转,由于在进气口处安有正压叶片,进气口处形成高压,同时空心轴末端的叶轮高速旋转推动水流沿着空心轴的轴向高速流动,从而在空心轴的端部产生负压,在正负压差的作用下,将大气中的空气通过外套筒上的进气孔、空心轴吸入水中,并被叶轮推动的高速水流击打成微小的雾状气泡,且随着水流扩散至水体的中下层,使空气与水体能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五、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
1.推广应用的条件
本项目机型定位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鱼池冬季使用的关键增氧设备,ZB-3型冰下气压式增氧机的成功研制,为冬季鱼池越冬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必将大力推动北方寒冷地区水产业的顺利发展。但由于本机型是一种新型设备,要让用户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必须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并做大量的生产试验、示范推广,这是本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2.推广应用的前景
养殖鱼类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鱼类越冬环境的各种理化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中的溶氧含量,这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冬季让鱼在鱼池越冬,本项目机型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鱼池使用的增氧设备,与其他机械式增氧相比,具有投资小,使用维护方便,极大降低劳动强度,增氧效果明显等优势;ZB-3型冰下气压式增氧机的成功研制,为冬季鱼池越冬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必将大力推动北方寒冷地区水产业的顺利发展。该机型在齐齐哈尔昂昂溪区三家子养鱼池进行生产考核,仅通过一个冬季的示范增氧即达成十余台机器的购买意向,我市水产养殖水面巨大,随着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市场认知力的增加,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杨敏丽.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机2004(3):3一8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l、甲壳类
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鱼类
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3、贝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藻类
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如绿藻的Enteromopha spp.,Lanlerpa spp.,褐藻Claodosiphon olamurannus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50万吨。50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50年代末,早在1957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其主要品种见表此1。
我国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水产种质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得以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非鱼。 1998年,全国养殖罗非鱼达52.6万t,遍20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是罗氏沼虾,1998年,全国罗氏沼虾总产量已达617万吨。在海水养殖中,扇贝、牡蛎养殖最具有代表性。海湾扇贝引进后,我国的扇贝养殖发展极为迅速。扇贝养殖原来不足10万吨而到了1998年扇贝养殖总产量已达62.9万吨,扇贝不再是海珍品,而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水产品。牡蛎养殖更是如此。1991年,全国牡蛎养殖总产量为8.7万吨,而到了1998年,全国牡蛎产量已高达283.3万吨。应该说,这是与新品种的引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的对虾养殖,最高年产量高达22万吨,养殖面积达220万亩(1992)。1993年以来,由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使我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但2000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恢复到20万吨左右。在这一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引进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另外,推广应用较好的品种还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胡子鲶、露斯塔野鲮、虹鳟、牛蛙、大菱鲆和条纹鲈等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品种较少
多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移植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并普遍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其良种的培育基地、实验场等年有增加。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亦越来越大。近几十年来,引种集中在改良本国水域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遗传改良本国的养殖品种和直接将引进种类投入市场。以达到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商品。因此,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引种的力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期间,欧洲、亚洲、北美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鳄科、鲑科、鲤科、鲶科等39种鱼类。其中,10种鱼类的驯化效果显著。18种鱼类驯化有效果。6种鱼类驯化效果不好并有副作用。5种鱼类的驯化结果不清。
在此期间,欧洲总计引种39种。其中,欧洲鱼类20种,亚洲区系与鱼类9种,北美区系鱼类16种;有26种鱼类已成活于新的水域,已形成了自然种群,占移殖鱼类的66%。在这些移植鱼类中,移植的16种鱼类中,有13种(81%)已驯化。北美移植鱼类约有40种。其中,25种鱼类已驯化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有近半数鱼类为外来种。亚洲地区移植的鱼类有70余种,其中中国60种、日本7一 8种、斯里兰卡15种,在这些鱼类中约20训化成功。前苏联对引种驯化工作十分重视,自18世纪至20世纪,共进行了13个科的76种鱼类的移植,向976个水域(包括海域、湖泊、河流和水库)进行了1572次植移。对无脊椎动物(贝类等)和饲料无脊椎动物的移植也十分重视,19世纪中叶,移植39个种,移植437次,放养68个水域。这期间移植的目的是改变这些水域的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饵料生物的区系组成,增加天然水域和水库的经济鱼类资源。到80年代初,驯化鱼类的年捕捞量平均为35万公斤;移植饵料资源后,每年可增产2.5万一3万公斤,引种驯化产生了经济效益。60年代后,该国开始注重养殖鱼类的引种,60年代至70年代,从我国引进“四大家鱼”中鲢、鳙、草鱼,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繁事基地,利用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进行苗种的早繁早育和商品鱼养殖,使全国池塘养殖生产发生了革变化,由过去单养鲤改为鲢、鳙、草和鲤鱼混养,苗产由过去的100~50公斤大幅度提高到 300~350公斤。在各国的引种鱼类中,主要是鲑亚种、白鲑亚科、鲟科和罗非鱼属的种类,如虹鳟、红点鲑、大西洋鲑、几种大麻哈鱼、湖泊性白鲑、洄游性白鲑、匙吻鳟、高首鳟、俄罗斯鲟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贝类则以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等。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