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谐社会价值观

和谐社会价值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文学 诚信友爱 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社会转型,生活变化迅速,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自主选择的机会明显增多,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不稳定,这就更需要社会有一种正确、统一、明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体育运动是人们交流和合作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体育运动可以大大增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作用。体育精神是动态发展的意识形态。体育精神中最为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体育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均可以在体育文学中得到体现。体育文学反映深层次的体育精神文化,通过体育活动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体育文学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是弘扬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重要手段。

一、诚信友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诚信友爱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诚信友爱的传统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并按这些规范行事。在现代的意义上,诚信的内涵可以指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交际中恪守诺言,讲究信用、注重信誉。友爱就是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环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文化传统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伦理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所带来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诚信友爱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诚信友爱给社会带来具有高度的物质价值,也带来高度的精神价值,它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有了诚信,就有了友爱;有了友爱,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个体身心健康和事业顺利成功;有了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人们彼此信任,相互帮助,平等相处,合作共事。既保全了个体的利益,又能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达到社会的和谐。

二、体育运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源自于人类生产劳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演变成无与伦比的独特文化现象。体育运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平等互动平台,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容易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具有勇于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亲民亲国的精神。体育运动鼓励人们公平竞争、永不满足、敢于拼搏,努力超过别人、超过前人、战胜自我。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越发达,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强烈;社会越和谐,体育精神就越被人们所推崇。

体育运动传播思想意识,影响生活舆论、道德风尚,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体育运动调节人际关系,促进人际间的和谐,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社会调节功能。作为最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创造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最具广泛性的国际文化要素。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和谐发展、团结友谊、公平竞争、重在参与、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方面。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无论是在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还是在其他的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所展现的勇于竞争、敢于胜利、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亲民爱国的体育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种体育精神对塑造和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独特作用。

体育是积极进取、公平公正、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健康自然、以人为本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的作用不言而喻。体育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消除对立、弥合分歧、缓解矛盾的有效媒介。体育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创造一种以奋斗、教育和公德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0体育在促进团结、维护和平的事业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奥运会和各种体育比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成为人类沟通情感、传递友谊的纽带。体育精神与和谐社会理念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联系,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体育运动所倡导的诚信友爱的道德的力量,使诚信友爱这一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道德土壤。

三、体育文学是弘扬诚信友爱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体育文学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经典的体育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体育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文学手法,描写各种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主题,如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赏,体育训练与比赛等。表现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题思想,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蕴。因此,体育文学不仅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对体育运动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宣传和促进作用。体育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体育运动,反映体育运动历史发展的轨迹,反映人类不断向上、不断竞争、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体育精神,帮助人们了解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体育文学作品,颂扬人类自身的力量,歌颂人类的勇气和执着,赞美人类的美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

体育文学所歌颂的精神是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导,体育文学的价值取向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对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文学是反映参与体

育运动的活生生的人的艺术,体育文学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的作用,从而增进社会和谐。体育文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满足最广大公民日益增长的身心发展需求,提高公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公民的精神生活。通过体育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灵,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体育文学的价值取向是体育运动的精神指南、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功能。

体育文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人格。通过体育文学作品,刻画那些通过诚信和关爱他人,通过努力和奋斗而在体育比赛中取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刻画通过体育对于美好幸福生活和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的追求;弘扬体育所反映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表现家庭的亲情、人间的友情和社会的真情;弘扬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协作品格、公平观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反映人们诚信友爱的思想道德风貌为主流,以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目的,让人们在体育的欣赏和参与中受到鼓舞,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启迪,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教益。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诚信、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发挥体育文学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的途径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以体育文学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1、以体育文学价值取向为载体,倡导诚信友爱的道德观念、社会公平价值观念,树立公平意识,提高正确判断社会公平的能力,为实现和谐社会夯实坚实的思想基础。

2、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体育文化领域的振兴和繁荣以及优良人文环境的营造,积极推动体育文学的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

3、加强体育文学研究,以体育文学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为指导,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关注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以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伦理、体育思维方式、体育行为方式等,充分发挥“和谐”的理念,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第2篇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上来讲主要有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方面主要指医患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双方不能够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讲,可以获取医学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多患者对医学科学都不甚了解,更甚者认为“现代医学可以解决患者所有问题”。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很多疾病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人类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还很多,科学技术条件也限制医学难题的攻克。但患者及家属并不了解,对治疗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实际的治疗效果与期望不符,势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甚至严重的医患冲突。其次,即使获取到有限的医学信息,因各人文化素质不同,对信息的理解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及家属无法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在具体治疗过程当中,仅凭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主观评论医生的诊治行为,甚至过分干涉诊治行为。

从医生方面讲,技术至上的观念源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医务人员过分强调生物因素而忽略其他致病因素,造成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困难。医务人员仍坚持生物医学模式的诊疗观并未转变,而患者又要求医务人员按照现代医学模式进行诊治。医患之间的期望差距较大,必然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继而引发医患矛盾。其次,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充分理解、同情和尊重患者是大部分医务人员所欠缺的,只解释病情结果而没有分析过程,造成患者一知半解的状况。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给予高度的关注,强调医学决策首要考虑的是以患者为主体而不是疾病本身。缺乏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是诱发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方面,我国现行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现行的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功能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解决医患的途径主要有:医患双方协商和解、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诉讼这三种,各有利弊。而医务社会工作者由于其本身的专业性、与病人及家属建立的良好关系,在调解医患关系中可以发挥传统调解途径所不能发挥的功能。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共同协助病患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协助医生帮助患者早日痊愈,达到身心平衡,并使患者因疾病的产生之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对促进社区民众的健康也有很大帮助。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当信息提供者,提供咨询服务医务社工要深入社区、医院广泛宣传医疗常识。让社区居民、医院患者多渠道获取医疗信息,普及常见的医疗常识,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专业特色,治疗项目等。此外,医务社工也要普及医疗鉴定等信息,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提供投诉途径、医疗鉴定途径等,让患者通过正式的维权途径维护切身的利益,避免患者及家属采取非法途径和手段处理医患纠纷。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有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医患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医务社工要协助医生的治疗工作,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疾病与治疗方案的种种疑问,并通过与患者的谈话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史,致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反馈与主治医师,最终协助医师制定合理准确,符合患者情况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医务社工还需将医院及医生对患者的要求和期待解释清楚,需向患者解释医生的难处,也请医生尽量体谅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流。这样,医务社工就架起医患双方沟通的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医患冲突。具体形式,社工可以组织医患的交流会,提供医患交流的平台。也可以采取情景剧的形式,如医生当病人,病人当医生的换位互动,运用同理心达到互相理解对方的效果。

(三)提供心理辅导,疏解情绪对患者而言,心理状态和情绪也是影响病情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医生往往只注重患者生理层面的疾病而忽略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使得诊疗过程中患者感受不到人文关怀。患者对于自身患病已经情绪低落,冷冰冰的诊疗过程更加剧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更有甚者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甚至选择自杀。医务社工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疏解不良情绪。对医生而言,繁重的工作使得医生倍感压力,自身的情绪也无处排解,又怎么苛求医生时刻对病人微笑关怀。医务人员也需要医务社工对其情绪疏导,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医患双方各自的情绪有渠道予以疏解,从另一面来讲,也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的冲突。

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风险经济,遵循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不能完全顾及“弱者”的利益。政府机制追求的是社会成员普遍权利的保证,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公民或者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还存在资金不足、内容有限、覆盖面狭窄、服务保障薄弱等问题,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真空地带”,在这个空间内,一些弱势群体是市场和政府都难以顾及的,因此,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分层中出现了收入和财产上的贫富差别,而且,这种差距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低收入社会群体中已经滋生出一些不公平心理和不和谐因素,这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除了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国民财富,还有必要完善我们的社会分配体系。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分配体系中,主要是在市场机制的“一次分配”和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机制实施的“二次分配”,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第三次分配”,即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在道德和爱心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的分配,其主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与政府,而是慈善公益组织(民间组织、非赢利组织) 和广大的有爱心的社会成员。第三次分配将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公益事业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整合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转型,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质疑,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有效率、最为理想的经济制度,它所倡导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和优胜劣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这一价值观念泛化到社会生活领域、泛化到人际关系领域,冲击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公益思想和计划经济时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关系融洽、和谐,社会上出现了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的倾向,一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他人漠不关心,以致出现了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现象。

在社会生活领域,应该更多地倡导公益精神。社会公益精神是和极端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根本对立的;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它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它所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它能有效地抵制市场经济竞争中极端的利己主义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价值观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在全社会确立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值得指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益精神摈弃了无视他人、无视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肯定了合理的利己主义,在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中,既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贫困、改善生存环境,又从献爱心的活动中得到了自我兴趣的拓展、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倡导一种“有我利他”的公益精神,这种公益精神实现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整合,为我们社会生活领域提供了全新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广泛地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时代价值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更加的开放,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在迈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的选择和诱惑,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未来之路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竞争压力逐渐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等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自身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强烈关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

(一)高校伦理道德建设成为主要基地,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前一直是接受学校的教育,对于社会充满着好奇和未知,并且随着网络环境的高速发展,让学生对于社会有着模糊的印象,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高校伦理道德伦理建设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学生也都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阶段。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高校教学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下的伦理道德建设缺乏计划性

社会中充满和诱惑和欲望,对于大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都是和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觉的抵制腐朽的道德思想和低俗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导致的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盲目性,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建设有着时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高校伦理道德建设单一的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

高校课程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大的帮助。因而学生忽略了伦理道德课程的学习,认为这类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对于高校而言是很大的挑战,灵活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高校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将课程的设置注入生动的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家庭到社会再到个人的价值实现,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

(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是实现高尚人格的必经之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从而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帮助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每一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二)和谐的家庭责任观念

大学生从家庭中走出来,从父母的呵护下走出来逐渐的成熟独立。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感受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为建立自己的家庭,形成正确的和谐的而家庭责任观念打下基础。以和谐的家庭观念完善自身的道德建设,了解家庭了解社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小家的和谐才能促进大家的稳定,和谐的家庭观念成为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重要步骤。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一部分人追求不劳而获,甚至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取得不正当的收入,这些与社会的主流的价值取向是相违背的,也是伦理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所要改正的错误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长远的时展的价值,对于教育建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由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步骤

高校教育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建设和科研建设水平上,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有重要的要求。道德建设是时展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讲道德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将实践建设和理论建设相互结合,提高高校教育的水平,让学生全面的发展,让高校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

(二)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建设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精神层次建设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是人在交往和工作生活过程中能力的体现。大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也是未来个人面向社会的重要基础,完善自我才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挑战,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对于道德建设有明确的规定,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高尚的品质和德行是做人的根本,立足社会的基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高尚的道德成为交往的名片,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且将更深刻的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反思,自觉的对不利于人生发展的错误观念进行抵制。对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伟.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3(2).

[2]齐长利.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贾国盼,张凡.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5)

和谐社会价值观范文第5篇

化中引导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影响,都在深刻地触动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这种变化在青年大学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 出了严重价值观扭曲,出现了“药家鑫”、“我爸是李刚”、各种“艳照门”等让人瞠目结舌的闹剧。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潜在的生力军,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当代青年前沿思想观念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思想有着示范性影响,其理想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同时,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既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又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价值取向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现状成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客体的外在的影响因素,又有主体的内在的规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而深刻的转型时期。这既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也引起了社会价值系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继而导致了尖锐的价值分化和价值矛盾。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与解构,即旧的社会价值体系消解、失效,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生成、发展。社会转型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就是多元价值观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的矛盾冲突和相互碰撞。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些矛盾冲突自然体现在青年大学生对世界、社会、人生、现实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缺乏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仰的特征。

(二)文化观念多元化的交互影响

二十一世纪受全球化的激烈冲击,各种文化在激荡中交融竞争,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深层体现,是文化的核心。每一种文化都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当一种价值观念长期稳定地引导着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后,就发展成人们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受到几个方面文化观念合力的影响,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三)需求层次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们的社会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需求层次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不同需求动机和行为的选择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并进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

(四)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至少受到三种力的作用,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力量在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上,多年来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和改进,致使教育的效果较差,没有起到应有的合力作用。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功利化倾向的教育模式和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