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火爆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众所周知,顿氏笔艺在顿天贤掌门人的悉心经营和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来,创业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都给人以借鉴和启发。而用数字见证顿氏成长历程则更让我们一目了然顿氏的传奇,顿氏所创造的数字神话。
4年:顿氏笔业由2004年创立的初出茅庐到2007年的全国最大“卡通文具”生产基地之一,4年风雨同舟共济,而顿氏笔业所收获更多是面对市场残酷竞争的坦然,“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顿氏笔艺的4年,是辉煌的4年;是成长的4年;是功成名就的4年;是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4年!
400元:从16岁放弃学业,背负梦想,怀揣仅有的400元,踏上漫漫的创业艰辛之路,由初到宁波的迷茫和困惑,到最终找到可落脚的地方,在先后经历了做地摊生意、贩卖新奇产品、学习七彩泥人制作技术,到最终独创开发的风靡全国的DIY卡通笔,从而实现跨越式的飞跃,顿天贤在短短4年时间奇迹般的进行资源整合,又一次上演了以小搏大的创富神话。
300万:顿天贤以独有的商业眼光和经济头脑,在卡通笔的行业内开辟了属于顿氏笔的新天地。创业的成功不仅让顿氏笔艺在文具行业内闻名遐迩,而且也给了顿氏丰硕的回报,顿氏现有总资产已达300余万,因此业界的财富神话又一次被顿天贤所复制。
300家:顿氏笔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名小卒到业界的龙头老大,顿天贤可谓功不可没,在他的带领下,通过顿氏人执着而不懈努力,截止记者发稿,学习顿氏卡通笔制作技术的已有300多家,商也已经超过了200多家,共达500多家。顿氏笔艺的庞大销售网以燎原之势,迅速扩张到四川、吉林、内蒙古、甘肃、安徽、陕西等全国各个省市,产品销售空前火爆。
1000家:“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顿氏笔的庞大销售网以燎原之势发展之时,而顿氏人却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相反以高瞻远瞩的姿态,把加盟发展到1000家视为最近顿氏公司的目标。
相关链接:
“顿氏笔艺”答记者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针对顿氏卡通笔为什么会在文具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还是这么火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加入经销、制作的行列?为了揭晓这个经济背后的谜底,记者带着这些读者、投资者、经销加盟商最关心的话题,特地采访顿氏工艺卡通笔杭州总部顿天贤总经理。
记者:顿经理,您好!在《顿氏DIY卡通笔:“舞蹈在纸上”的财富》一文在本刊第8期创业版刊登后,大量的读者、投资者、寻找项目的人纷纷打来电话,咨询您这个项目。
就顿氏DIY卡通笔市场前景,请您给读者以具体的分析。
顿经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趋于规范,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卡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无论是衣、食、用、住、行到处卡通类东西深受大家欢迎,尤其受中小学生喜爱。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与日韩、欧美发达等国相比,我国的卡通文化才刚刚开始萌芽不久,因此未来卡通这一领域蕴藏着更大潜力。目前我国有近3亿多中小学生和年轻热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群体购买力必然增强,他们作为的消费者的主力军,算算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财富。
记者:投资卡通笔的利润是读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请您具体的介绍一下。
顿经理:一支手工卡通笔批发价最低可批到6毛钱至1.5元钱,零售一支最低可售28元左右。在当地招15位工人帮自己生产,每位工人平均每天制作100支玩偶卡通笔,那就是1500支,出厂价按1.2元1支算,找200家终端文具商为你代销,只要每家文具店一天完成8支笔的销售量,那1500支玩偶笔一天时间就可全部销售完,除掉工人工资及每支笔的成本一天最低可纯赚1000元左右,一个月最低3万,一年最少也20万,年收入相当可观。
记者:对于很多读者来讲,投入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请您谈谈手工卡通笔制作成本。
顿经理:我们顿氏卡通笔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个地方热销,包括新疆、、甘肃等这些西部经济水平不高的省份,我们投资成本相当低是其中一个重大原因。首先,我们把面授学费只有1680元、函授只需880元,不管面授函授我部均长年免费提供技术扶持及销售方法,让投资者无任何风险轻松赚钱。每配制30元的原材料成本,最低可生产制作出80-100支不同款式、不同花色的笔,每支笔平均成本在3毛钱左右。掌握我部制笔技术后再也无需购买任何制笔设备,最多只需投资300元,购几件简单的工具及材料就可一人在家批量生产出各种“夜光香味卡通中性笔”、“夜光香味卡通圆珠笔”、“夜光香味卡通铅笔”及各种穿着韩国民族服饰的玩偶女孩笔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12生肖卡通玩偶笔并且还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各种奥特曼、KT猫、流氓兔、皮卡丘、蜡笔小新、圣诞老人玩偶卡通笔等等,更绝的是每支玩偶笔都能发出奇异的亮光和奇妙的香味。
记者:学习手工制作卡通笔是不是受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呢?制作卡通笔原材料全国各地容易购买吗?
顿经理:原材料全国各地都能轻易购到,这个完全可以保障。而且学习制作卡通笔无需任何美术功底和塑造技术,不管男女老少,有无文化,只要35天的学习就可轻松接产,这个我也保证。
记者点评: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产品的繁复、模仿、跟风成为了众多企业急功近利的手段,由于他们的这种短视行为,也最终给自己酿下了倒闭歇业的苦果。而“创新”则成为了现在和未来企业的生存之本,拥有创新者则赢天下,才能更好的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商海而长盛不衰。
而作为卡通笔行业的龙头老大顿氏笔艺则恰恰做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与顿经理的访谈中,“创新”二字也是他反复强调的发展理念。在短短四年顿氏笔艺所创造的数字神话也是他一直把“创新”放在首位的真实写照!
顿氏DIY卡通笔作为一个中小投资者致富的黄金项目,自推出以来倍受读者的青睐,也成为了本杂志重点推出的投资项目。给投资者、经销商带去财富,给购买者带去快乐,是顿氏笔艺永恒不变的追求和信念。
顿氏工艺卡通笔杭州总部
办公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家园九园1幢11号
接待处地址: 310016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家园七园12幢801室
宗教里有佛祖,有神明,更有与经济相关的关键词:财源。
寺庙里有僧人,有香火,更也有取之不尽的经济诱惑。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在研究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的功能和作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提出宗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力量。
任何一种宗教及其历史发展的事实都在印证,它源于人间烟火,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并且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假如把宗教比喻为“宗教市场”,那么,宗教团体就是供货商,信徒就是消费者,就是商品。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罗纳德・L ・约翰斯通曾这样论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宗教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半自动的与其他制度机构平行的社会系统(社会制度和机构) ,但从许多方面看,它自身却是包罗万象的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它是雇主;它买进也卖出;它拥有财富;它也对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在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消费总量)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宗教经济的存在以及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宗教学家与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宗教与旅游
虽然几乎所有宗教的经典都有贬斥财富、崇尚清贫的,但是,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有许多神职人员需要供养,组织宗教活动和开展宗教宣传需要经费,寺庙教堂的修缮也需要经费。因此,宗教对财富的贬斥态度,实际上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历史证明,各大宗教无不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宗教对经济的依赖愈加明显。旅游可能成为宗教场所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西方基督教一直有教会办实业的传统,但东方的佛教、道教以往主要依靠微薄的教产以及捐助、施舍化缘而维持宗教经济的流转。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宗教团体开拓了一个巨大财源。
宗教场所集中了大量人类历史文化瑰宝,宗教的戒律习俗和神秘色彩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宗教团体在人们自发的旅游活动中已看到了巨大赢利空间。
据报道,每年除夕夜,杭州灵隐寺总是人满为患。2002 年2 月11 日的除夕夜,灵隐寺的门票限量公开发售1 万张,每张200 元,无团队、儿童等折扣票价。据称,这已是自2000 年灵隐寺除夕夜门票价格最低的一次。就按此计算,除夕夜灵隐寺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00 万元,这里尚不包括数目更大的香火收入、功德款收入及纪念品、饮食品收入。
因此,宗教界、旅游界都开始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宗教旅游项目中,并加快相互渗透。宗教经济和旅游经济因此得到共同发展。在中国,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佛教旅游。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至今已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佛教建筑大多与我国的美丽山水相结合。这笔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佛教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外国人这样管理教会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
在国外,古代和中世纪的宗教实体主要依靠土地出租的收入。而近代至现代,已扩展到各个经济领域的经济经营活动,其中不仅包括商业、工业、金融业,而且还包括军火工业。天主教罗马教廷梵蒂冈就是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经济实体,其经济投资达数百亿美元。美国的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在军事工业投资方面就持有220亿美元的股票。有时一个庙宇的经营额就相当于一个大公司,印度保护神毗湿奴神殿, 1992年度的盈利就达4450万美元。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之所以成为历来具有国际性社会势力的最大宗教体系,就在于它具有最大的宗教经济实力,这是其他一切宗教体系的经济实力都无法相比的。因此罗马天主教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组织体系,设置了有关宗教事务、政治事务、财政事务、外交事务、文化事务、司法事务、秘书事务、人事事务、档案事务、传教事务、神学研究事务、科学研究事务、社会福利事务等数十个严密庞大的管理机构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组织机构,要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这是难以想象的。据估计,美国的天主教和新教、犹太教会所掌握的资产,大致也在数百亿美元以上,经济实力相当雄厚,从而使它们具有强大的宗教活动的能力。
由此看来,释永信和他的少林寺似乎并没有做错,相反,他是在走一条看似新实则成熟的现代化传经布道之路了。
一位导游眼里的少林经济
芦守利,河南焦作远大旅行社的导游。在百度上键入他的名字,你会找到很多封感谢信,这就是他,一个热爱河南名山古寺,热心宣传名山古寺的专业寺庙导游。他对于少林寺,甚至河南省境内的其他寺庙,都有深刻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他的见解,代表了诸多普通人的想法。
中国市场:都知道河南寺多和尚多,就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寺庙。
芦守利:俗话说,到了北京看墙头,到了上海看人头,到了陕西看坟头,到了河南看光头。河南有着非常有名的中原四大名寺:东有开封相国寺,西有洛阳白马寺,南有嵩山少林寺,北有月山宝光寺。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当属洛阳的白马寺,它是中国佛教第一寺,是佛教信徒最向往的地方。而变化最大的就算是少林寺。
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是我国颇负盛名的寺院,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开创了中国大乘佛教时代。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传播佛教而建此寺,因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从中,所以得名“少林寺”。32年之后(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在少林寺广集信徒,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播及全国,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收到朝廷推崇,少林武术从此名扬天下,寺院也发展很快,号称“天下第一名刹”,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禅”和“武”。
中国市场:您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少林寺这些年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芦守利:第一次去少林寺是1996年,是以游客身份去的。当时的少林寺破旧不堪,看起来很破旧,门口七零八落的小门市部和地摊,感觉很不整洁。但很快,这种状况就彻底不存在了,就像你去少林寺看到的那样,每一个角落都整齐了许多,好像翻新了一样。
中国市场:您怎么看待少林寺的商业化生存?
芦守利:我认为少林寺走商业化路线非常正常。对佛教本身来说,这种新的方式使得更多的现代人了解佛教。现代的社会总是需要新的手段来宣扬佛法,不然不会有更多的人走近佛教,深入研究佛法。比如少林寺和网络游戏开发商合作,这就能吸引一些年轻人接近少林,进而接近佛教。
中国市场:您和您身边的人怎么看待释永信这个人?
芦守利:我接触的游客非常多,他们参观少林寺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差异较大。有的人很支持,有的人就觉得佛家本应清心寡欲,不该抛头露面。
中国市场:少林寺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在宣扬少林武术,比如选拔武术明星,出国武术表演,这跟佛教关系大吗?
芦守利:“禅”和“武”不是“熊掌”和“鱼”的关系,而是水融的整体。
少林寺讲求“禅武”精神,禅即是武,武即是禅,二者不相矛盾。武是为了身体力行佛教而产生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个东西是一个道理。禅宗平常通过坐禅思虑佛法可得到修行,通过练武,照样能达到同样目的。
中国市场:您觉得少林寺这十年的复兴,除了凭借释永信的新思维,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芦守利: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楼房甩卖加剧“倒春寒”
关于楼市往下走的一些负面消息最近有不少,其中包括亚洲首富李嘉诚父子甩卖大陆房产、大陆富豪大量转投海外富国房地产、温州部分市中心楼盘价格降至原价的一半,北京五一楼市成交量创6年来最低等等,类似的消息今后可能会更多。沈瑶认为这些消息是市场释放的一些信号,表明房产投资者对中国楼市的投资正在变得更加理性。
“关于住房降价甩卖,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些城区中心房产的低价出售有很大一部分与即将启动的《不动产登记条例》有关。”沈瑶说,关于不动产登记这个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已经酝酿了五六年了,他介绍说,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最早阶段,第一批投身楼市的投资客们充分利用中国楼市罕见的高回报率,几经转手,多次倒腾房子,有的成为手握多处房源的富人。
还有一些人群,可能是利用了手中的权力,在灰色地带接受了一些黑色交易,也成为拥有多处房产的隐性豪富。对于这些人群而言,《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将会对他们拥有的财产带来巨大的心理恐慌,所以一旦楼市有些风吹草动,他们就会选择甩卖,这也从客观上加剧了当前楼市“倒春寒”的现象。
政府不出面救市是对的
沈瑶认为,现在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价量齐跌的状况,这是与前些年房地产市场过量开发有关系的,与2009年不同的是,现在中央政府没有采取救市的举措,反而自去年以来加大了银行信贷紧缩的力度,贷款利率上浮,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压房价的作用,同时也能遏止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一些资质较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目前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会被挤出。
尽管楼市整体不景气,但是政府并没有出面救市,沈瑶说,这是使这个行业真正回归市场的正确做法,之前一些地方政府以“城市开发”的名义干预城市建设,推高城市房价,拉大房地产在GDP中的比重,造成了泡沫经济的假象,“那才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沈瑶接着分析说: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功能被无限放大,在财税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通过卖地造城推高房价成了地方政府获取利益的基本途径,土地财政的比例过高,几乎成了地方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收入来源。
在房地产开发上政府的强势作为和开发商不计后果的投入违背了市场规律,也造成了很多的“鬼城”。“这种情况在上海也存在,主要的表现是不少住宅小区入住率低”,沈瑶说。
新型城镇化或能止“倒春寒”
沈瑶指出,面对楼市持续下行的趋势,政府不出面不救市不等于永远不救,“毕竟房地产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如果长期对这一行业保持高压态势,会给就业和民生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治大国如烹小鲜,房地产调控,一方面政府要采取高压政策在投资和价格层面形成‘下行’的态势,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力促楼市的健康成长,防止楼市的全面崩盘,防止出现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不可收拾的局面。”沈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央正在推动的新型城镇化做法值得期待。他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千年中基本就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广大的农村是支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坚实后盾。只有理顺了农业、农村、农民和城镇的关系,才能真正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我举个例子,上海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请钟点工帮助打扫家里的卫生,常来我家的阿姨是重庆万县人,她和几个老乡从重庆农村来上海打工好几年了。因为地区差别的原因,她们在上海的收入高过家乡,但是家里目前的积蓄不足以支持她们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去年,她们几个老乡回老家过年,了解到老家的县城也在开发商品房,且价格在她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几个人一合计,就分别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据阿姨说,这种情况在她们那很普遍。”沈瑶分析说,从这些进城务工者自身看,她们分流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同时老家的土地还在,老房子还在,她们还是可以回去的,她们的孩子如果需要在县城里谋生,至少有了自己的不动产;从地方政府看,开发县城的房地产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支撑,同时可以拉动本地的消费和就业;从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看,又能保证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所以,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农民离家不离地,她们不但有农村的固定资产,同时又有增值的城镇资产,还能在大城市自由地就业,可以说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基本模式。”沈瑶接着解释说,出现这种局面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在这个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做科学的论证,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市场化为目标展开,切忌政府这只手伸得过长。只有这样才能抑制房产泡沫的再生,同时又能满足市场真正的需求。
上海房价还有上涨空间
关于楼市“倒春寒”的说法,沈瑶结合上海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目前新房每平米三万元的楼盘比比皆是。以香港为例,香港楼市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总体一直走低,但是核心区维多利亚湾一带的房价一直在涨,现在就是最便宜的“牙签楼”房子都到了每平方米30万元以上的天价。上海作为中国沿海最发达地区的特大城市,目前尚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楼市的均价远没有封顶,不存在房价下行的可能。“在这样的形势下,我鼓励学院里年轻教师:你们不要观望和等待,该买的时候还是要抓紧买房子。”沈瑶说,虽然上海本地居民的住房需求已基本满足,但是上海的人口“虹吸效应”依旧,每年平均有30万大学毕业生落户上海就业,加上其它的外地就职者,“新上海人”在不断增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说,他2007年在上海工作期间,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700多万,现在上海已经有2400万人口,5年中增加了好几百万人口。预计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还会持续几年。
人口增长的一个必然后果是城市建设“摊大饼”,向西是昆山,向南是嘉善,加上上海本地的闵行、青浦、松江等郊县,上海已然是一个大上海了。好在这些年上海地铁发展很快,很多“新上海人”还是能买得起价格相对低廉的郊县房产,也不会影响他们在上海就业,“至少目前上海还不存在楼房过量的问题,房子造得再多还是会有人买,甚至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上海周边的房产再过5年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沈瑶说。
沈瑶认为上海楼市的持续火爆是与上海的发展同步的,无论是哪个阶层的外地人到上海,首要的肯定是解决住的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如果是自住房,这些“新上海人”就有购房的冲动和需求;如果是租房,另一拨投资客就有购房出租的理由和盈利空间。
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就目前先进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出以下十种最赚钱的运营模式。
模式一: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解读:
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在我们服务的很多农业企业中,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他们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玩转产业链的有效方法了吗?
模式二:依云模式——用稀缺产地资源
依云,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能在中国的超市卖到20几块?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C以下,丰富无污染。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解读:
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背后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如乌江榨菜企业,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创业中国。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独特的稀缺产地资源了吗?
模式三:双汇模式——走深加工之路
作为老牌肉食品企业,双汇不是单纯的卖火腿,而是借助当地(河南)养猪的原料资源所具有的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挖掘深加工,双汇摩拳擦掌打造“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依托精深加工,加工销售生鲜肉是双汇发展新的战略重点,双汇一手推开了市场之门,一手则挽起农民同奔富裕。
解读:
立足自身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走深加工之路,不断挖掘深加工环节的含金量,大大转化高附加值,绷紧整个产业链条,这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制胜的关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涉农企业的选择。
您的企业资源虽然雄厚,但您找到使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方法了吗?
模式四:阳澄湖大闸蟹模式——饥饿营销+网络营销+会员卡制度
为何偏偏阳澄湖大闸蟹每年没上桌前,都被能被炒的“红遍全球”核心:转变营销模式!阳澄湖大闸蟹在产品尚未上市之时,利用微博在网上热炒,并实行团购预定。为了满足顾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以渠道为依托,直营店里的蟹卡采用了磁条记忆的技术,实现了可多次刷卡消费及反复充值使用的便利。“饥饿营销+网络营销+会员卡制度”让一只小小的螃蟹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依旧火爆!
解读:
老树如何开新花?传统农业品牌需要在营销思路上大胆创新!转变固有的传统营销模式,产品在墙内开花还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墙外香遍消费群的内心深处,才能成为真正的品牌!
您有为您的产品深度思考过全新的营销模式吗?
模式五:极草5X模式——利用稀缺效应
极草5X,更是被戏称为“极草X5”。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8亿,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市场单店的月销售额基本都在100万左右。即便在今年在大市场环境不佳的严峻形势下,市场表现依旧强劲。为什么?一根小小的“极草”威力为何如此大?极草“5X”利用产地的唯一性,利用产品的稀缺性,贩卖稀缺打造了一个亿级的礼品市场。
解读:
利用产品本身的稀缺属性,再加上贩卖稀缺的营销方式,让极草5X的盆满钵满!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新奇的营销思路,挖掘您产品背后的稀缺特质,才能使之与其他竞品形成鲜明的差异化。
模式六:百瑞源模式——嫁接旅游资源,赚大钱
以往被外界一贯认为是“地摊货”的宁夏枸杞,有时候实在是让人拿不出手,但又没有更好的东西可送,最后只能落于自豪与羞涩的尴尬境地。但百瑞源是个例外。这家企业创造了一个奇迹:日销百万元,单店年销破亿元。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文化元素+旅游整合,创造前所未有的行业奇迹!百瑞源大力挖掘枸杞背后的文化元素,打造了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及博物馆,百瑞源枸杞养生馆以“尊贵、优雅、品位”的品牌个性,融枸杞养生文化、枸杞系列产品与品牌文化于一体;让客户在体验和购买产品的同时品味优雅生活、感受养生文化。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创业中国。
解读:
在产品背后,还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可结合故事化的手法,延伸品牌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产品的品质,还能联想到其所代表产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巧借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动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您有深入研究过您的产品及其产品背后可以嫁接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吗?
模式七:沱沱工社模式——玩转电子商务,赚大钱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个契机,大赚了一把!很火的网上购物平台沱沱公社,依托其自身的产业基地,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创办中国首家专业提供有机食品的B2C网上购物平台,抓住了食品供应体系的根源问题,贩卖有机让它成为白领购买有机产品的首选。
解读:
传统渠道已经逐渐呈现出“僵尸化”态势。天猫、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们的电商大战,就已见端倪!对目前的农业企业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消费环境及消费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刻,对众多农民企业而言,一定要学会运用新兴渠道的力量来贩卖自己的产品!
您找到适合您企业及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了吗?
模式八:斯慕昔模式——社区会员直供,赚大钱
如果你是一家做饮品的企业,如果有人问你,你的产品在哪里卖?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超市或是其他流通渠道。但斯慕昔告诉我们,这些方式都已经被我们“玩剩下”了!斯慕昔饮品在网上直接销售会员卡,只要会员一个电话,足不出户,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喝上“特供”的饮料,再加上还有“月卡、“季卡”、“年卡”等优惠措施,受到不少白领的喜爱。不仅如此,斯慕昔还走进社区便利店,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便利的喝到纯正无添加的果汁。
解读:
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购物体验,将是未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法宝!目前像鸡蛋、米面粮油等一些跟我们生活贴近的农民企业,已经开始深入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吃到最新鲜、健康的食品。
您为您的产品找到“贴近”客户的方法了吗?
模式九:千岛湖模式——跨界餐饮,赚大钱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使不少企业开始转换思路,开始了新的玩法。浙江的千岛湖就是其中的一例。对外地游客来讲,来千岛湖就是“赏天下第一秀水,品淳牌有机鱼头”,否则便是枉到千岛湖了。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我国有机水产品养殖的先河,并以鱼味馆为载体,成功举办千岛湖杯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把有机鱼头卖给全国各大的品牌餐饮店,成为各大品牌餐饮主打的招牌菜,从地区走向全国。迅速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创业中国。
解读: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跳出传统产品开发思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在“跨界”之中借力,在借力之中形成合力,跨界开发新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新的突破思路了吗?
模式十:黄飞红模式——错位变身,赚大钱
一个做调味品的企业居然做起了休闲食品?而且一年还有2个亿的销售额,这能不让人羡慕吗?它就是黄飞红!作为这两年休闲食品市场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它只是把最普通的农产品——花生变了一个新的吃法,就迅速杀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时尚白领的最爱!这让多少休闲食品望尘莫及,但也只能羡慕、嫉妒、恨而毫无办法。
解读:
2010年8月,他们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光着膀子、喝着啤酒、叼着香烟,用沧桑、沙哑的噪音高歌了一曲《春天里》。当粗糙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疯传各大网站,点击率千万。那充满坎坷的歌声、那顽强执著的呐喊、那辛酸破败的画面,都让网友们心头一颤,引发共鸣。歌声质朴有力,更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感动着千万网友,甚至感动了湖南省委书记……
民工版《春天里》火得一塌糊涂
伴随着沧桑而富有质感的歌声,两个着上身的男子出现在画面中。他们当中,一个男子弹吉它先是自唱,接下来,一个叼着香烟的男子抢过话筒,继唱汪峰的那首《春天里》。在他们忘情演唱的背后,是凌乱不堪的陋室。可以看出,整个视频制作粗糙,但两个大男人身处异乡的寂寥,以及对底层生活的无奈和呐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民工版的《春天里》。
北京市丰台区看丹桥附近一个五六平米的出租屋里,住着视频中的两个主角:年龄偏长的叫王旭,今年44岁,来自河南省民权县农场:年轻的男子叫刘刚,29岁,来自黑龙江穆棱市农村。
两人的相识可追溯到2005年。一天,在北京复兴门的一个地下通道里,刘刚正摆摊唱歌,王旭想等刘刚唱完后接着唱,但刘刚直接打消了王旭的想法:“哥们儿,别等了,我后面也有人了。”王旭并没有走,而是和刘刚聊了起来。两人聊得还很投机,就这样认识了。
然后刘刚和王旭就成了搭档,在北京地下通道经常能看到他们“同台表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在地下通道,如果碰上人多,他们会唱《阿美阿美》、《迟到》,很热闹;人不多不少的时候,唱《干杯,朋友》,很抒情;人很少的时候,唱《丁香花》、《大约在冬季》,很深情,他们自己享用。
那段《春天里》视频拍摄是在2010年8月底一个晚上。当时,在刘刚的出租屋里,王旭等几个好友一起喝酒聊天,天气很热,每人三四瓶啤酒下肚,便甩掉了上衣,光着膀子起哄唱歌。王旭和刘刚唱了首《春天里》,刘刚弹着吉它,第一段刚唱完,话筒被王旭“抢”了过去……一位朋友突发奇想,用手机录下这段视频。过了两天,朋友自作主张把视频传到网上了。
两个大老爷们儿,光着膀子,没一点儿形象,王旭和刘刚觉得特丢人,让朋友删掉,朋友说太忙,没搭理。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段散发着底层生活气息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被网友疯狂转载,视频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在优酷网的原始视频,竟然突破了百万点击率。质朴有力的歌声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这让王旭和刘刚感到非常意外,他们也成了“网络红人”,不会用键盘打字的王旭开始学着上网,两人还以“旭日阳刚”演唱组合的名义开了微博。
民工版《春天里》是那样的质朴无华,视频里,狭小的出租屋内,灯光昏暗,背景嘈杂,刘刚弹着吉他,王旭站在旁边主唱。部分,王旭仰头高歌,紧闭双眼,脖子上青筋毕露,左手则紧紧夹着一根香烟。两人怒吼般的演唱,高亢而雄浑,沙哑中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
两人的歌唱被网友们当成来自最底层的呐喊,里面描述的“没有信用卡”、“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的生活现状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网友们说,民工版《春天里》唱出了真实情感,唱出了农民工生活的辛酸,也唱出了打工族执着顽强的生命力。
《春天里》翻唱视频感动了无数网民,这首歌由歌手汪峰创作和原唱,是王旭和刘刚平日最喜欢的一首,他们觉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刘刚说:“这首歌应该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吧,桌子、喝空了的啤酒瓶,都很真实,再加上汪峰的歌词,里面写的也是那么真实,从这首歌,我能找到我的生活。”
视频在网上得到千万点击率,并不断通过微博和视频网站转载,草根网友为此欢欣鼓舞。著名音乐人小柯在微博中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话,两人可以随时找他进棚录音。“香港人气天后”蔡卓妍用微博两次转发这个视频:“他们的歌声和整个画面都不停在我脑海里徘徊!音乐是源自生活,唱出真实的感觉就能感动人!”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骞也通过微博两次转发这个视频,并强力推荐至《星光大道》……
农民工在北京辛酸卖唱
王旭老家在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褚村,父亲曾在西安飞机制造厂工作过,后全家搬到河南民权县农场。父亲是农场工人,母亲在农场学校教书。兄妹三人中,王旭最具有音乐细胞,从小就喜欢唱歌、唱戏。
王旭四五岁时,在父亲单位的幼儿园,流行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京剧,他一学就会,唱得有板有眼,但他没有深造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王旭初中毕业到民权农场当了工人,上班后的王旭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把吉他。此时,通俗歌曲从港澳台传入内地,王旭还买了台磁带式录音机。当时邓丽君的一盘磁带能卖到7元钱,绝对是个大数目,王旭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了下来。
那时候的王旭就爱提着录音机,抱着吉他,在农场里听歌、唱歌,凡是他听过的歌,不用几分钟就能原汁原味地唱出,引来一帮年轻人当听众,人气很旺。但在许多人眼中,王旭不务正业,常常这样劝诫,“唱歌是能当吃,还是能当喝?”一位亲友介绍了一位农场姑娘,但那位姑娘和王旭接触了一段时间就分了手,理由是“不务正业,光知道唱歌”。
1986年王旭结婚后,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谋生。上世纪80年代末,王旭想靠歌声挣钱,于是把附近热爱音乐的人召集到一起,组建了一个歌舞团,四处卖唱。但歌舞团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利益,经常是入不敷出。大儿子出生后,他回到农场种果树,天有不测风云,受暴雨、大风等天灾影响,果树死了大半。
生活艰难,王旭去新疆乌鲁木齐、陕西安康等地,干过搬运工,扛一个200多斤的麻包,还曾在建筑工地拎泥巴兜、和水泥、拉砖头。在小浪底工地期间,为了能挣三倍工资,他每年春节留守工地。大年三十,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就对着周围的群山唱歌,吼累了才能睡着。后来,王旭又回乡种小麦、玉米等,不幸又遭遇了劣质种子,赔得血本无归。王旭又改行做生意,卖百货,但依然赚不到钱。
2000年,王旭来到北京做锅炉工,一个月500元钱,后来企业倒闭,王旭回老家,养猪、养羊、喂鸡,但猪病鸡瘟,干啥都赔钱,他又来到了北京当起锅炉工。做锅炉工要24小时值班,只能在锅炉水烧开后的间隙打盹,累了或困了,他就对着锅炉大声吼唱。再后来,王旭换过无数个工作,卖过水果,摆过煎饼摊……
2003年9月,在北京打工的王旭带着把吉他,周末出去卖唱,一般去公主坟一带的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这样能增加一些收入。
2006年,王旭在北京一家医药公司找到做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就
此稳定下来,月薪有1500元左右。王旭饭量大,一顿能吃一大盆,因为厂里午饭不要钱,王旭可以敞开了肚子吃,中午多吃些,在自家能省点儿。
王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郑州读完大学后,来到北京打工,小儿子正读高中。王旭和大儿子挤在一个屋内,房间有一张上下铺,他睡下铺,儿子睡上铺。工资加上卖唱收入,除掉每月600元的房租和日常花费,如果运气好,还能结余些寄给家里。有时劳累了一天,王旭回去躺在床上,抽着闷烟,想孩子和老婆,越想越难受,感觉对不起这个家,为家里做的事太少,于是外出唱歌,感觉很舒服,一天的疲劳都可以通过歌声宣泄。
有着稳定工作的王旭尚且如此,没固定工作的刘刚压力更大。
刘刚从小也是喜欢唱歌,参军时学会弹吉他,退伍两年后离开父母,2002年来到北京。他做过保安,摆过地摊,干过杂活,工作一直不固定,唱歌是他主要收入来源。刘刚说:“最穷的时候,我把铝锅卖了2元钱,买馒头吃。”
刘刚说,唱一晚下来,一般收入30到80元不等,有时候仅几块钱,但运气特别好的话,一个晚上有一百多块钱,但一般两三个小时唱下来,嗓子就哑了,得休息几天才能恢复。卖唱的场景中,匆匆路人的一个欣赏、鼓励的微笑,也能让刘刚心里温暖很久。
王旭和刘刚成为搭档后,两人有时相约一起唱歌。
两人曾经遇到过一件非常委屈辛酸的事。那一次,他们让路上围观的人点歌,有一位观众点了一首《恰似你的温柔》,谁知道一个醉汉字扑上来,双手掐着刘刚的脖子,嘴里说着“我掐死你的温柔”……对此刘刚说,在马路上当流浪歌手,难堪和羞辱是常见的事。
王旭说:“唱歌时,经常有人拿着一毛钱,远远地抛过来,像练瞄准似的。”但有时候,也能得到路人的赞许,是他们最为高兴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姑娘,看王旭唱得卖力,跑到附近的商店专门为他买了瓶矿泉水。还有一次,一位姑娘听他唱歌听得入了迷,临走时,那位姑娘对他说:“能不能拥抱一下你?”两件事情让王旭激动了几天。
王旭说,他和刘刚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少有人关心、关注,《春天里》这首歌他们唱了近一年了,特别喜欢,有时候心情不好了,能连续吼上一两个小时,就只唱这一首,把嗓子唱哑了才停下。唱歌让人感觉不到劳累,能让人心底的不痛快尽情宣泄。王旭甚至曾对朋友说,如果以后他死了,不要在他的坟头放哀乐,就放《春天里》。
“唱哭”千万网友的背后
一些喜欢民工版《春天里》的粉丝自称“钢儿”,在QQ群、贴吧里组建了各种粉丝群,并且贴来“旭日阳刚”的最新进展。他们说,“钢儿”蕴含着草根儿的味道,同时有坚强、乐观、朴实的意味;钢(刚)儿需要储蓄(旭);积少成多才能成事,意在提醒全社会关注低收入者,关注农民工兄弟。网友们还建议他们参加春晚,因为中国有两亿农民工兄弟,让全国人都能听到打工者的心声。
谈起被追捧的原因,王旭说自己就是草根,来北京打工这么多年,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工,多数农民工没受过太多教育,心里想的是赶紧挣钱养家,他们吐痰,乱扔垃圾,在街上光着膀子,但内心是善良的。经常看到有农民工拎着大包小包上公交车,有些人看到后脸上会显露出不屑,王旭内心感到很刺痛。
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王旭说,再美的城市,再高的楼,都是农民工的双手建起来的,但是一完工,立马收拾行李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属于他了,如果再想进那门,估计保安都不允许……
令人十分惊异的是,民工版《春天里》视频之后是“史上最文明、最干净的跟帖”,没有网上常见的愤世嫉俗和相互攻击,只有深深的感动。很多网友都被歌声中的苍凉触动,很多人都有过相似或者类似的经历。看过视频后,他们会想起农村的老家,儿时的伙伴,进城后满腹的委屈无人诉说,漂泊多年依然居无定所,生活在别人的城市,还有那未知的明天,只能靠流泪来释放自我。
视频中,歌声不仅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就连生于1960年的湖南省委书记也被打动了。2010年11月7日,在省委常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举例说“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两位农民工歌手演唱的歌曲《春天里》,反映了农民工群体的真实心声,听来非常感人,这首歌多次让我热泪盈眶”。11月9日,出席湖南省优秀大学生村官表彰会时,再次提起这段视频,说:“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也应该去看一看。”
2010年11月13日晚,“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在上海体育场举行,罗大佑、许巍、朴树、郑均、汪峰等摇滚乐手集结一起,献唱经典代表作。王旭和刘刚有幸被汪峰邀请同台演唱《春天里》。当晚,八万人体育场火爆现场,王旭和刘刚赢得的掌声和欢呼,一点儿不比大腕明星们少。
突如其来的成名令他们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两人有些措手不及,感觉很忙很疲惫,生活秩序也被打乱了,他们一度怀念在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日子。不过,现在他们无法再外出唱歌了,没时间,也不敢去唱了,很多人认识,唱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围观,会把道路堵塞。
出名后,他们还被一些团体邀请献唱,对于出场费,王旭有些尴尬地说,还没有接过商演,好多时候是一分钱没有的。两人的日子依然清贫,但他们没有改变梦想,希望一直把歌唱下去,他们的近期目标是,拿下央视《星光大道》2010年度的年冠军。谈到未来,王旭还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个生活中的强者,光明在前途等你。”
故事似乎接近尾声,但两个“草根歌手”背后,还有着诸多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