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上午。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此,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去年年底以来。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思路,扎实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抓好示范点的同时,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加快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发展
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在前期工作准备中,我路局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并对前期工作有一些初步设想,主要是:
着眼长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合理布局、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促进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区分轻重缓急,从农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注重宣传新农村建设,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所驻地乡村的支持下,并在驻村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会,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摸清了村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稳定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新年将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这也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会议对在全县第二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示范村镇和先进单位给予了表彰,获奖的先进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尚改同志代表县领导组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第三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任务,我完全赞同。下面,就如何抓好下一步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从解决农民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花钱不多、效果明显的事情做起,在全省农村集中开展一次村容整治活动,并提出了“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的要求。市委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也强调,要扎实推进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推进机制,切实把示范工程抓紧抓好,有步骤地推进面上新农村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理解,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扎实开展第三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
全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总要求是开展村庄整治、新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庄整治就是围绕“三清三改四整顿”(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改路、改水、改厕;整顿空心村、整顿废弃房、整顿畜禽圈舍、整顿村内村边坟),彻底改变村庄旧面貌,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新村建设就是按照“全面规划,迁村并点,综合配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对拆迁安置与迁村并点的村庄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紧紧围绕“四通三化三提升”(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村庄配套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力争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居住舒适、功能齐备、土地节约的和谐、富裕新村庄。城乡一体化试点就是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从点上示范引向面上整体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三批示范工程建设
一要以农民增收为基本点,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示范村要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农副产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市场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在生产、销售、中介服务等领域大胆创新,创造新的经营方式和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只要农民腰包鼓了,手头宽了,建设新农村就有了底气、士气和勇气。
二要以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为切入点,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改善居住环境等问题成了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全县第三批示范工程安排4个示范镇建设、60个示范村庄整治、10个新村建设和3个镇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目的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向面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各镇、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等工作,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投入,努力改变农村脏乱散差的现状,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要以文化建设为着眼点,推进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靠广大农民身体力行。各示范点要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要以落实好民生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要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扎实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文体、广电等部门要广泛开展文体下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乡村精神文明活动,推进乡风文明。
四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侧重点,促进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各示范点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继续坚持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不动摇,建好镇村组织。要全面加强示范村镇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树立良好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通过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落实工作举措,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示范点制度和帮扶制度,县级联系负责人要率先垂范,带头抓好各自的联系点和示范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都要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各示范村镇要围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编制村庄经济发展(生产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各帮扶单位以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一是规划要体现科学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吻合,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并将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有机的整体统筹推进。二是规划要体现协调性。要结合村庄的地形地貌特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田园风光特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规划要体现严肃性。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同时要加大农村违规建设行为查处力度。四是规划要体现特色。农村经济,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充分体现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县委、县政府将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考核,并与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挂钩。
三要认真抓好帮扶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对第三批示范工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和方案,通过支持资金、支援物资、引进项目、指导规划、提供技术、协调矛盾等有效措施,帮助示范村镇完成各项任务。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帮扶共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加以落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经常到示范点指导工作;抽调驻示范点的同志要认真负责,沉下身子抓落实,指导、协调、督促、帮助示范点建设。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认真总结第二批示范工程经验,完善农民自筹、政府奖补、帮扶单位帮扶、社会各方捐助、项目支撑“五轮驱动”筹资方式,建全县级财政稳定投入与持续增长机制,改进和完善以奖代补方式。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村村通、安全饮用水、改厕、全民健身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创新方法,结合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引进外部资金,开展村企共建,争取社会资金赞助,切实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构成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内容很广,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本文拟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各种因素投入对于新农村建设产出的影响,主要因素分为两个部分:投入方面因素和产出方面因素。近5年来全国各项经费投入如表1,其中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主要是农民教育。这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村人口中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而我国仅有1.7名。教育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对国家的生存竞争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育投资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森运用道格拉斯函数对美国1929~1957年间GDP增长所做的分析表明,在年均约2.93%的增长率中,“普及知识”的贡献率为0.67%,几乎占整个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57%的一半。据20世纪80年代数据统计显示,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15%,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11%;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28%,高于中等教育的17%和14%。因此,公共财政的投入范围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包括交通、水利、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形象地说明了交通条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农村水利状况方面,特别是基础水利设施状况。水利设施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严重缺水和水资源浪费严重两者状况并存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据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农村水利方面,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基本解决17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水电方面,全国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54万千瓦。农村信息状况方面。我国农村现代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电视难、上网难,赌博多、封建迷信多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这就要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在产出方面,本文选择农村经济总收入这个指标来衡量经过各种投入后的产出,具体数据见表2。农村经济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果土地所有权仍归乡、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参加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如果土地已征用,所有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加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即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选择此指标,原因在于现在我国农村发展已经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能仅仅用一个产业、一个指标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二、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
根据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经过计算,得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Y=24000+152.3908X1,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表示水利投入,单位为元。由此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呈现紧密的线性关系,增加农村水利的投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大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
经过SPSS软件的计算,得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Y=60000+5.9431X2+12.4253X3,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2、X3分别表示交通投入和通信投入。由此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加大交通和通信的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应该成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由上述数据,经过SPSS软件的计算,得到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教育投入、科技投入的关系模型如下:Y=4000+10.0953X4+ 20.0082X5,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4和X5分别表示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由该公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之间呈现出很紧密的相关性。增加农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这应该是政府决策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
三、模型分析与对策
第一,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要在农村教育、科技、交通、通信水利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才能使得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此方面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的三农投入将达到5500亿元。
第二,投入必须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国家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划时,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应该从目前最急需的、农村居民最需要的地方着手,把握重点方向,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教育
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内容很广,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本文拟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各种因素投入对于新农村建设产出的影响,主要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即投入方面因素和产出方面因素。
(一)新农村建设投入方面
首先,农村教育主要是农民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村人口中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而我国仅有1.7名。据有关组织对15个发达国家综合评估,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4吨,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20倍和14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率只相当于加拿大的1/108。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因为它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对国家的生存竞争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育投资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森运用道格拉斯函数对美国1929-1957年间GDP增长所作的分析表明,在年均约2.93%的增长率中,“普及知识”的贡献率为0.67%,几乎占整个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57%的一半。
据20世纪80年代数据统计显示,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15%,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11%;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28%,高于中等教育的17%和14%。因此,公共财政的投入范围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如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1992-2006年我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见表1)。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水平。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包括交通、水利、信息等方面的投入。
交通方面。交通条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公路投资情况(见表2)。
农村水利状况方面,特别是基础水利设施状况。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据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农村水利方面,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基本解决17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水电方面,全国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54万千瓦。
农村信息状况方面。目前,我国农村现代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上网难,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这就要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我国信息发展状况(见表3)。
(二)新农村建设产出方面
在产出方面,本文选择农村经济总收入这个指标来衡量经过各种投入后的产出。农村经济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果土地所有权仍归乡、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参加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如果土地已征用,所有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加劳动应分得的那部分收入。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选择这个指标,原因在于现在我国农村发展已经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能仅仅用一个产业、一个指标。我国农村经济总收入情况(见表4)。
说明:由于没有专门的数据表明农村水利投资,且水利投资具有很强的城乡共享性,水利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因此用全国人均水利投资额;交通设施投资方面,考虑到农村交通以公路为主,因此用农村人均交通投资额代替;教育投资方面,根据舒尔茨研究结果,小学的投资回报率大于中学投资回报率,考虑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受教育年限普遍不超过8年,因此用农村小学生人均年教育经费和农村初中生人均年教育经费两个指标进行。
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由上述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经过计算,得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Y=24000+152.3908X1(1)
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1表示水利投入(单位:元)。
由式(1)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呈现紧密的线性关系,增加农村水利的投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大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
农村经济总收入与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为:
Y=60000+5.9431X2
+12.4253X3(2)
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2、X3分别表示交通投入和通信投入。
由式(2)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加大交通和通信的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教育投入、科技投入的关系模型如下:
Y=4000+10.0953X4+20.0082X5(3)
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4和X5分别表示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
由式(3)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之间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增加农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这应该是政府决策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
我国新农村建设投入策略
综上所述,我国新农村建设应采取以下投入策略: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上述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必须大力加强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在农村教育、科技、交通、通信、水利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这样才能使得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