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技术管理

新能源技术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高校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86-03

1 能源数据采集传输

1.1 校园能源采集的内容

水、电、汽、油作为校园的基础能源,对其供给的各个环节计量、监测都利于对能源分配过程中的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对能耗设备运行参数的监管,利于对能耗设备进行管控,利于设备优化运行、能源转换效率的分析。以下给出能源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设备数据采集内容:

① 校园建筑信息采集

能够显示监测点的详细基础信息和附加信息,建筑名称、建设年代、建筑层数、建筑功能、建筑总面积、空调面积、能源经济指标等,能够显示建筑物的整体用能情况和各楼层、各房间的具体的分类用能情况。

② 配电网络相关参数数据采集

从开闭所(变电所)、低压配电室、建筑总配电房、楼层配电间、房间、室内各环节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相关参数。

③ 供水管网

从市政管网进水、加压泵房、区域进水、建筑进水、室内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采集市政进水、区域进水、建筑进水、室内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的流量;供水主管网的压力,供水泵房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等相关参数。

④ 供汽管网

采集市政进户管、减压站、室内用户等环节的流量、压力等相关参数。

⑤ 油

由于学校用油主要为汽车用油,因此只采集用油量。

⑥ 校园能耗设备

空调系统:

采集室外温度、室内温度、运行时间、运行温度、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相关参数。

校园路灯、景观照明:

采集光照度、日出日落时间、运行时间、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相关参数。

室内照明:

采集光照度、日出日落时间、运行时间、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相关参数。

1.2 校园能源采集的方式

采集方式包含:人工采集方式和自动采集方式。

人工采集方式:

通过人工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基本情况数据采集指标和其它不能通过自动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如建筑消耗的煤、液化石油、人工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等能耗量。

自动采集:

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分项能耗数据和分类能耗数据。由自动计量装置实时采集,通过自动传输方式实时传输至数据中转站或数据中心。

2 数据梳理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采集能源供给各个环节的大量数据,通过校园网络上传至能源管理中心,并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能源数据,根据数学模型进行梳理、归类,从而生成校园分类能耗、用电分项能耗;建筑分类能耗、用电分项能耗。

3 能耗数据展示

能耗计量:

系统软件可有效对高校电、水、热水、暖通空调、蒸汽等各类能源的智能表计进行实时在线的数据采集、监测和计量,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连续的数据,保证数据源头的可靠性。

1) 电能实时监测

平台可根据实际配电系统组态模拟配电系统图,在配电系统图上点击相应回路可进行各种监测、查询操作。可对变电所低压回路进行实时在线计量和监测,得出全院总功率曲线。

2)用水实时监测

按照管网结构设计水网模拟图,显示实时用水数据。在明确管网布局、水表

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可实现动态的水平衡误差计算,通过水平衡的分析实现对自来水管网状况的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管网跑、冒、滴、漏等异常状况,及时进行故障排查与报警处理,减少无谓消耗。

3)天然气实时计量监测

对天然气管网进行模拟,并进行实时计量、监测(可手工录入)。

能耗分析:

能耗分析主要包括:系统设置、日常管理、24 小时实时监控、日统计、月统计、年统计、时间段统计、汇总定额报表等。可提供报表、图形文件导出、导入等功能,并提供打印机存盘等功能。

对各类能耗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完成总耗、单耗、定额、同比、环比等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重点用能系统、重点用能部位的节能量、节能率计算。

能耗统计:

在完善计量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分类分项分户计量,为能耗评价、能源管理和过程优化奠定基础。实现对各职能部门的节能绩效考核,对过程数据依据基准定额实施节能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审核等功能。

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用灵活、直观、准确地报表、曲线、图表等形式对用能系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通过系统达到规范用能行为、优化能源系统运行,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最终达到切实降低运行能耗的目的。

通过实时在线的能耗计量、监测数据,实现对于全院总能耗分类分项的统计;

各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分户统计;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年报、月报、日报等报表。

能耗审计: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和各责任单位的具体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能源管理相应制度及节能控制指标对整个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检测、诊断和评价。

能耗公示:

系统可根据建筑总能耗或单位面积能耗等各类能耗指标对能效对标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排序和公示进行建筑或部门的用能排序和公示。通过公示促进节能管理。

4 能耗异常数据的分析

能源管理系统需要采集、存储大量的监管对象能耗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按建筑、部门、管路等用能对象进行归类,展示给系统用户。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我们很难有效地发现用能系统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能,或异常用能情况,也几乎无法找到系统在设备、设计,或操作层面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建立能耗数据模型,为我们用能分析诊断提供了较高的工具。

现代建筑节能系统通过两种工具来帮助系统用户应对这些海量数据:报警和警告机制,以及数据展现软件。如今,大部分的建筑节能系统中,异常用能报警功能的正常工作完全依赖于用户通过人机界面选择用能报警和警告对应的限额或阀值。这对用户而言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阀值设置的过紧,那么系统中会出现大量的误报;如果阀值设置的过松,那么系统将无法全部发现异常用能情况以及其背后的系统、设备损坏的情况。数据展示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并诊断问题,但是这种无针对性的操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5 数据挖掘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以能源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围绕能源的信息采集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用能调控智能化全面展开。

信息采集智能化是校园能源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智能化设备需具有自组网、自诊断、自修复、不间断运行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特点,能够进行校园中的能源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信息采集中的人力投入,提高采集的准确信和可靠性。

信息处理智能化可系统中心服务器或者依靠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6 系统建设内容

校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根据需求应该从能源在线分类、分项与分户计量及能效分析,能源质量监测与改善,能源自动化监控与自动化节能调节和安全用能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在一个统一的网络架构和系统中心下面,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多个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和统一管控。

6.1校园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1) 监控中心

设立能源管理系统中心,实现校园能源管理平台中心与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链接和数据共享。并针对集中供热、中央空调、学生公寓预付费管理等重要环节安装工作站,实现灵活、有效管理和控制。能源管理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作为校园智慧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支撑框架,要解决节能监管建设体系中的实时数据链路、安全基础、互通渠道、资源共享、信息获取、共性与个性化服务、优化技术支撑等问题,并建立一个健壮的、实时性强的统一访问门户和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一方面,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在现场设备组态、应用系统门户集成、集中报表服务、短信邮件消息服务等直接的功能模块,另一方面,能源管理系统在能源监测与管理上需要具备节能监管应用子系统的开发环境、编程语言引擎、API开发包、设备驱动开发包,即具有二次业务的构建能力。

2) 传输网络

在校园网络建设时,需要考虑一对光芯作为能源管理系统的独立主干传输网络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并考虑校园网延伸到每栋建筑及变电所、泵房、换热站。

6.2变电所、水泵房自动化监控

对变电所进行自动化控制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环境监控管理。通过对电力参数的监测、智能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提高用电质量和节能优化;通过对开关柜的实时控制和状态监测,实现开关柜的自动投切;水泵自动运行控制;通过环境监控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6.3用电分项计量

1) 变电所高压进线总计量及配电室低压出现回路计量

2) 所有建筑配电回路按照照明、空调、动力和特殊用电区分,在建筑配电间配置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实现建筑用电的分项计量。

3) 通过供配电网的各级计量,实现10kV线路、变电所至各建筑低压配电回路的线损分析和变压器的变损分析。

6.4用电分户计量

所有楼层、房间安装一体化能源管理终端或者单相多功能电能表,实现用电的分户计量和用电综合管理。

利用学校建设的RFID终端和RFID卡,自动监测各功能房间的人员及数量,实现房间的照明、空调、暖气片等用能设备的无人状态下的节能控制和管理。

6.5供热计量

对市政供热公司总供热管道或者学校的锅炉房进行供热量的总计量;对每栋建筑进行供热计量。

6.6用水计量

对市政供水总管网入口进行智能水表安装以计量学校总用水;在校园内部水管网的关键点安装智能水表,对每栋建筑安装智能水表,以实现供水管网的水平衡实时监测。

6.7 燃气计量

安装智能燃气表进行燃气计量并实现远程传输。

6.8热管网平衡监测及优化系统调节

对锅炉房、换热站以及建筑供热管道安装温度、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进行供热管网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节;对一、二次供热管网进行循环泵、补水泵的变频自动调节运行。

6.9空调温度控制

1) 中央空调系统

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站、冷却塔、空调机、新风机、风机盘管或变风量终端进行分布式监控和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技术、压差及温度PID控制调节技术、系统联动控制技术、变频调节控制技术、电耗、热/冷媒耗实时计量技术等,对中央空调进行系统化节能控制和管理,提高系统整体节能率。

2) VRV空调

对所有VRV空调主机配置通讯接口板,实现与节能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监控中心可远程实时监控所有空调主机及室内机的运行状态,监测运行参数;也可进行分时、分温控制每台室内机,最大程度节省能耗。

3) 分体空调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及网络化智能插座,对分体空调进行系统远程监控,采用分时、分温自动化节能控制控制策略和用能计量,以及减少在空调非工作时间的待机能耗,实现空调能耗的最大程度节省。

6.10集中供热系统化节能控制

对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锅炉房、换热站、楼宇及室内暖气片等供热环节进行分布式监控和集中管理。采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比例燃烧控制技术、一次/二次管网平衡调节技术、换热站二次供回水混水控制技术、水泵变频调节技术、室内暖气片供热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分布式电耗及热耗在线计量技术等,在满足建筑供热舒适度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程度的供热节能。

6.11教室照明节能控制

对所有教室安装照明控制终端,通过按照光照度、课程表、室内人数等条件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节能。

6.12路灯节能控制

对各路灯回路安装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实现精确的定时控制。

6.13 电开水炉节能控制

在夜间和非工作时间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电梯、电开水炉进行系统化的节能控制。

6.14全校二级核算单位、学生公寓、商户用电网络预付费管理

对全校二级核算单位、商户、每个学生宿舍安装网络预付费电表,实现学生用电的恶性负载控制和电费的及时回收。

6.15 学校电网、水网、气网、热网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实时监测

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学校电网、水网、气网、热网各环节的实时状况,对故障进行实时报警和定位,综合分析点、水、气、热平衡及损失,以及实现所有用能机电设备的报警管理。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88页)

6.16 可再生能源应用

利用校区的空地、建筑楼顶空间等环境,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等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并纳入到能源管理系统中以实现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

7 结论

在校园能源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实现校园能源管理系统能源数据实时计量、能源质量监测、能源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一体化的能源管控,进行能源统计、分析、诊断、预测、调度,通过这些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可实现校园综合节能率的大幅度提升并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蒋春雷.高校节能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60+115.

[2]张强,林泽勇.高校能源管理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4(2):66-68.

[3]周海,刘昌敏.高校能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95-98.

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存在问题;加强手段

中图分类号:G615

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幼儿园中的普遍应用,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限于传统的书本式教育,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启明灯、指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更具现代化特性,使多媒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更能得以发挥。

1 幼儿园教师需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得以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更是日渐频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就成了时代的要求。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今天,计算机进入了许多家庭,儿童很早就可以接触到网络信息,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得计算机对他们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这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对孩子的读写能力以及情感认知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所以,如果教师尚且不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很难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孩子的认知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我们始终要知道,现代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教师不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很难对儿童进行上网指导的,儿童很可能由于上网过多或是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2 社会环境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要求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信息知识对儿童进行教育,既使得当今的教育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又能够合理的规划孩子的上网时间,使儿童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同时社会也广泛的呼吁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儿童进项教育,使儿童教育工作能够有所心得发展,从而为迎接以后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铺垫。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计算机教育无疑给它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丰富了其教育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时,儿童很难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读文章,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配上鲜活的音乐和灵动的图片,展示小燕子衔春泥、小河流淌、桃花盛开的景象,小朋友就会被吸引住,参与到学习的乐趣中来,这些操作必然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的。

1.3 教师本身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不高,这也是需要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具备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必然就不能够完全的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够对教学进行适当的创新和发展,将严重阻碍新的教学思想的实施、教学内容的丰富,对于信息资源也必将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利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够促使信息成果的不断转化,建设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 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与整个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对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创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所起的作用不大,下面我们就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

2.1 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幼儿园在知识传播和思想启蒙中对儿童起到的作用更大。然而再进一步的调查却发现这样的结果:教师家中都有计算机,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却明显不高,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幼儿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方法都不是很了解,在课堂上根本就不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一些教学难题也没有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渠道解决的意识。

2.2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我们一直所说的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能够对幼儿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加以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基本操作能力并不是很理想,能够做到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幼儿教师进展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另外,在幼儿教学中普遍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只是简单地懂得最基本的查阅功能,而对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将网络信息加工成科研资料的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提高,多媒体教学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终身学习是这个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幼儿教师更不能例外,就目前而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现状将严重制约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不佳

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第3篇

>> 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技术探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研究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射频技术IC卡的高校后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供应室RFID信息管理系统综述 浅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 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的消防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RFID在综合化城市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RFID中间件数据处理及其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基于动态网页技术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期设计 论VPN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UML技术在医院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自动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Sunny Dzik.RFID and Smart Packaging in healthcare.[Retrieved March 25,2006,from.http:///smarthealthcareusa/3.asp].

[3]Walter H.Dzik.Emily Cooley Lecture 2002:Transfusion Safety in the Hospital.Transfusion,43(9):1190-1199,September 2003.

[4]RFID—Standards in Libraries[EB/OL].http://dbc.dk/Brngememinar2004/Standards in Libraries.pal.

[5]郎为民.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8-91.

[6]罗春衫,彭龑,易衫.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通讯技术,2009,12(42):112-113.

[7]彭玉芳.RFID技术及在国内外的应用[M].中国无线电,2010,3:49-50.

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欧洲 风电产业 自主创新

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洁、可以再生、本地化生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资源潜力、技术水平、产业基础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分析,风力发电是当前除水能之外,市场竞争力最接近传统能源、争议最少、也是最可能大规模发展的清洁发电技术,因而也是全球发展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产业。

不同于对“资源”争夺激烈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现代装备制造技术,才能将风力、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及可控的现代能源。因而,大规模风能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建立在先进、可靠、经济的风电设备的制造之上。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我国风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得到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涌现出60多家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及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连续两年装机容量增长速度超过100%,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产业繁荣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很多企业为了占领这块新市场,通过引进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快速上马项目、扩张产能,但产品质量及可靠性问题开始逐步暴露,也没有摆脱某些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长期基础性研发积累、集中匆忙引进技术抢占市场,导致大量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却又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针对地解决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当前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所与国家能源局、中国风能协会组成团,于2008年对新能源发展全球领先的丹麦、德国两个国家的风电产业进行了考察。期间,考察团分别与两国的政府部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和试验部门、产品的检测认证和行业协会等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两国典型的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制造企业。了解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这三者在支持新能源的长期研发、培养高端人才、加强公共服务以及促进新技术产化过程中的主要思路。有关情况如下:

一、当前国际风电市场发展的基本形势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将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新世纪能源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采取了诸如价格、市场配额、税收等各种激励政策,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和支持风电的发展。比如德国和丹麦等欧洲国家采用的长期保护性电价政策,英美等国主要采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为风电建立稳定的需求市场;美国有些州还采取生产税减免来减少风电开发的成本;荷兰采取绿电交易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和支持风电的发展;也有的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用电费加价的方式筹集建立公共效益基金,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等。

在政策的鼓励下和技术推动下,全球风电产业取得长足进步。风电的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每千瓦时的风电成本由80年代初的20美分下降到2007年的4-6美分。伴随着风电技术经济的改善,全球风电市场也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预计在2008年底成为第一个全球累计装机超过1亿千瓦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作为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风电产业共为全球提供了近35万个就业机会。欧洲和美国在全球累计风电市场中占统治地位,截止到2007年底,德国是目前风电装机最大的国家,装机容量2225万千瓦,其次是美国、西班牙、印度和中国。2007年,风电在欧洲新增电源中首次超过天然气发电,成为第一大电源;美国新增的风电装机也仅次于气电,位居第二;特别是,2007年欧盟25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已经分别达到了6%和3.5%,其中丹麦高达25%和16%,德国是17%和7%,分别位于世界的前两位。风力发电已开始表现出从“补充能源”朝向“战略替代能源”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丹麦和德国的风电产业发展形势

与风电市场的发展规模相似,欧洲是全球风电产业的中心,丹麦、德国则是欧洲风电产业的领头羊。2007年,全球派名前十位的风电设备供应企业中,有5家来自这三个国家,占据了超过全球近一半的风电市场。

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风电的国家之一,也是当前海上风电开发最多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为426MW),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Vestas公司。Vestas公司不仅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占据了世界28%的风电市场,已在全球几大洲12个国家设立数十个生产工厂,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美、英、法、德等主要风电市场的累计占有率都处于前两名的位置。丹麦自身的风电市场非常有限,Vestas公司的99%产品销售额来自其他国家的风电市场,而风电产业却为丹麦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风电产业已经成为丹麦外贸的象征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1991年)颁布固定电价法促进风电发展的国家之一。在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下,德国不仅是当前世界上风电市场最大的国家,而且德国公司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主要风机制造商中占据了4席;此外,在齿轮箱、发电机、精密轴承等风机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上。德国不仅基本满足了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欧洲乃至世界风电市场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表现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整体竞争优势。2007年,风电产业为德国提供了8万个就业机会,产业总值达74亿欧元。

可以说,丹麦和德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风电市场,以及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风电也已经成为代表两国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

三、欧洲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风电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丹麦、德国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发展,首先得益于电价、强制性上网等优惠的政策环境。这两国所积累起来的风电产业方面的巨大优势,除了受益于财税优惠等激励措施以及稳定的市场需求外,与这些国家强大的创新能力、工业基础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有很大关系。通过调研了解到,两国风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除了要依赖优惠的政策环境外,还与国家基础性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公共体系的设立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

来看,有以下的特点:

(一)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前期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处北欧半岛上、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丹麦很早就重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RISOE)。在当时风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在政府资助下,RISOE开展了大量与包括风电在内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基础性研究,组建了专门的学科方向,培养了高端人才队伍,建立有很强技术手段的试验中心,形成具有世界级的跨学科研究能力等。而且,在RIOSE这个纽带的带动下,经过其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培育,丹麦逐步形成了稳定的风能产业人才队伍。RIOSE还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和向企业的转移,从而很好地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丹麦Vestas公司最初的风电技术即来自RISOE。德国也于2000年建立了由经济部、环境部共同管理的能源研究机构,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职能之一,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当前,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和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企业的研发力量也逐渐强大,这些国家级研究机构在促进产业成长的作用上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机构在开展包含太阳能、氢能等其它新能源基础性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总之,欧洲风能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国家级研究机构在促进新兴产业的技术知识积累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公共服务体系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必须在开展大量基础性研发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际复杂工作条件,经历大量重复性的测试和试验过程,即应用型研发过程,最终才能开展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对跨学科的行业更是如此。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是跨学科领域的代表。比如叶片的生产。就需要考虑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要求叶片在一定的重量、刚度和工艺限制条件下,同时保证一定的极限强度及较高的疲劳强度。因而,风电设备的先进和稳定。更需要取决于是否有先进、完善的设备检测和测试手段。

是否可提供公共服务的研发平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应用性研发能力的一个标准。因为这种可提供大量公共性试验检测服务的设施或机构,在新兴产业起步初期,是不可能靠商业化的方式运行起来的。欧洲的风电产业除了有先进可靠的技术、完备的供应链、专业细致的分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了大量这种可以提共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比如模拟实际风况的试验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设备零部件测试中心等。丹麦和德国拥有欧洲最多、最先进的试验风电场,以及叶片等零部件测试机构,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甚至面向所有的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客户。这些公共试验设施和机构,为各个风电企业的原型试验、性能改进、材料试验等研发活动提供了场所,避免了政府支持某个具体企业而形成技术垄断,还减少了产业发展初期基础施的重复性投入,降低了企业创新初期的研发成本,同时也为风电机组的检测和认证等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风电设备的市场准入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产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转让或私人入股,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也逐步商业化运作,减少了对政府投入的依赖。

(三)建立了完善的风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产品的质量通常参差不齐。这就必须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并形成进行产品鉴定的能力。欧洲作为风电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最先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并实行了产品认证制度的地区。丹麦政府十分重视风电标准和检测认证,支持RISOE开展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风电设备及零部件测试认证能力。德国政府也在风电产业发展早期委托德国船级社(cL)建立认证体系。两个国家开始都规定,只有通过认证的风电机组才有资格得到政府补贴,激励了企业参与认证工作。RIOSE以及GL都承担了各自国家风能产业最初发展的质量控制。风电设备认证制度既保障了风电设备的质量,也简化了政府对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管理。例如,在德国建设风电场项目,如果项目采用的机型是经过认证的,政府不再对项目安装的机组逐一进行安全检查,总体上降低了管理成本。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级研发机构,还是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认证等体系的建立,都是相互关联,并互相促进的。比如国家级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打下了基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化的研发工作提供帮助,还可以成为认证工作的技术手段,而认证的标准研究来自于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成果,所有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培养了这个行业的高端人才队伍。由此可见,基础性研发、公共的服务工作,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起步,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三、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化石能源资源日益枯竭、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竞争,已经是新一轮国际能源领域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的装备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权。我国主要通过优惠电价、特许权项目招标、“风电机组70%国产化率”等方式促进和保护国内风能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风电装机量和风电机组产量的快速增加。但是我国风电产业整体上处于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关键阶段,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屹立不倒。面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兼并、产业整合趋势,我国除了要从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着手外。还应当在“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下,创造有利于提升企业实力的政策环境。

通过这次考察,提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应加强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聚集至少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发展风能等新能源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才队---伍基础,但许多技术人员来自与新能源相近领域的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很多大型企业主要利用自身相关技术租工业基础,通过联合设计或引入战略合作的方式培养风电开发和制造技术队伍,因而造成整个行业的高端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都大量缺乏。技术瓶颈的解决必须依靠人才,而人才存量不足以及后续人才队伍培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结合国家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的任务,将人才培养作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决策型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包括国家层面的总体技术研发带头人、企业层面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坚技术力量,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自主发展提供人才队伍的支撑。

(二)加大对团队和公共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

虽然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我国研发体系制度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基础学科的建设

有两种不利于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一种是采取高度依托个体专家的学术带头人制度,而没有着眼于长期稳定研究团队的建设,使得人员的变动对基础前沿研究的影响很大,研究成果也没有稳定团队的承继;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还没有长期支持和投入的国家级风能、太阳能或生物质能研究实验室。因而也无法从战略角度把握这类领域的前睹性技术;二是国家对研发的支持方式仍主要是一次性投入,许多国家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都没有长期的、连续性的投入,导致这些机构无法为国家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新疆金风国家风能工程研究中心等,后来都为生存走了服务于自身企业的道路,丧失丁基础研发和公共服务的根本职能,因而也成就不了丹麦RISOE之类的一流科研朝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欧洲的风能产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必须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并同大学教育等培训结合起来,共同承担起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任务。

(三)加大对公兵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欧洲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一个成熟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设备测试中心、试验风电场等可承担公共技术服务的机构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当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前景广阔,几年内就涌现出60多家整机和几百家零部件企业。但由于风力工况非常复杂,风电设备的技术集成性很高,国内企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都还不够,在初期企业缺乏对测试工作的大量资金投入,缺乏公共性的测试平台等一系列原因,国内大量新下线的机型在缺乏野外测试的情况下仓促推向市场,使得风电机组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机型的使用效果,造成实际故障率很高。特别是当前高度依赖进口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更加需要通过公共平台的建立,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打破上下游企业间的猜疑,开展更加广泛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才能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因而,建议尽早建立国家级风电公共试验平台,建设叶片、电机、齿轮箱和传动系统试验和测试设施,为国内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特别是首台机组的测试、验证提供技术条件。无论是试验风电场还是其他传动系统的公共试验平台,其建设和运行可以采取“国家支持建设、股份制共管运作,以电养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丹麦试验风电场所采取的“国家投资、租赁服务”的运作模式。

(四)尽快建立国家风电设备标准、检测和认证件系

新能源技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技术,门窗,屋面,墙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目前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广阔的房屋建设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但同时也增加了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占据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建筑施工中实现节能技术管理,进而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建筑企业的发展可以稳定且持续下去。

1节能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管理是保证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环保的思想意识也相应的得到提升,对绿色环保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的房屋需要符合住户的要求,对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管理给予重视。大量高耗能的房屋,除了会对生活水平造成阻碍,同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在建设中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的创新管理,在建筑中贯彻绿色节能理念,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房屋建筑施工的节能技术管理中要将能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降低能耗作为目标。石油、煤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直接导致自然界中的各种能源减少。在实际的能源利用中,利用率十分低,特别是建筑行业,高耗能的房屋建筑非常普遍,降低耗能这一目标的实现极其困难,因此要对各种能源的资源利用率进行提升。最后要在实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这一基本保障。房屋建筑施工中,强化节能技术管理,建造适宜居住的办公和房屋建筑,实现房屋最优化建设。这些都要求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对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应用,切实处理好房屋的通风、采光、保暖、换气等问题,保证居住环境质量。

2房屋建筑施工节能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下,建筑节能在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为了实现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参考。近年来节能施工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节能手段也变得更多样化。在房屋建筑施工的各个时期,都对现代化的节能发展理念实现了综合利用。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建筑节能技术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节能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有效性,就必须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a.虽然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建筑施工节能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一观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得到普及,施工技术人员对节能技术没有真正掌握,影响工程质量的提升;b.我国的建筑行业十分复杂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业体系,节能技术无法顺利开展;c.存在建筑施工单位人员素质较低,节能技术水平偏低等情况。针对建筑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竞争力奠定基础[1]。

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实例分析

建筑节能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有着学科跨度大、专业性及综合性强的特点,在综合使用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技术人员主要从建筑围护结构和建筑内部的采光、监测、通风和安全系统的节能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指建筑物的外墙,门窗和屋面等。这两个方面是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涉及的两个方面。房屋施工企业要在综合使用节能技术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为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技术中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建筑经验对建筑节能技术做出总结和介绍。

3.1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建筑物的结构中主要有门窗、屋面和墙体等,门窗的保温性、隔热性等与墙体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此外门窗还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热量的散失,因此提升门窗的节能效益是十分重要的[2]。当前关于提升建筑物门窗的保温性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减少热量的渗透、减少太阳辐射和控制热量传递。其中减少热量渗透这一措施主要指建筑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内部热气流和外部冷气流的交换频率,施工人员要选择节能性的门窗材料,例如可以为建筑物的门窗安装中空玻璃、隔热铝制窗框等,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减少太阳能辐射途径主要指技术人员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例如可以选择遮挡太阳系数的玻璃,控制太阳能的辐射。

3.2屋面节能技术

同门窗的隔热性能相比,屋面的隔热性明显较高,屋面可以同空气中上升的热压气流进行直接接触,无论选择何种屋面材料都会产生大量热损失。选择不同的屋面材料在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节能技术在屋面上的应用首先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对屋面的整体建筑结构进行明确,结合建筑屋面结构的特征选择节能技术。例如,在坡屋面形式的建筑屋面材料选择中要铺设同坡屋面实际情况相适应有效铺设。此外在屋面节能技术中要实现绿化操作,降低建筑物的耗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保障建筑物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图1就是某建筑物的屋面节能模式实例。

3.3地面节能技术

要想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的实际需要,技术人员必须强化地面节能技术的发展。地面节能技术要通过建筑施工人员提升建筑内部地面的保温来达到节能目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面的节能技术要求技术人员满足以下要求:铺设防潮保护层,房屋建筑的防潮性能十分重要,建筑施工人员在对保温材料的质量进行确定后,要最大化的减少地面和湿潮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建筑人员要对室内地面同房屋建筑室内的空气温度。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的建筑地面上的材料选择,都要以蓄热系数较小并且带有微孔面层的材料为先[3]。

3.4墙体的节能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对建筑墙体的表面清洁、检查墙体裂缝是否出现、墙体是否出现空鼓现象、控制墙体的含水率、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等来满足墙体节能技术的要求。用实际的节能技术来保证建筑物的节能效益[4]。最后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还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对新能源技术实行应用,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能源的综合使用,为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和工程的节能技术管理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要对房屋建筑中使用的节能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深入研究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不断提高节能技术和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范围,实现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维持建筑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房屋建筑施工和工程节能技术管理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2):284-286.

[2]陈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及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2):219-221.

[3]常雪,王雪.房屋建筑施工和工程节能技术管理的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5(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