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育德;心理学;品德教育;成功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在学生越来越关注个性和多元化价值追求的今天,我们班主任必须学会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得理论和方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懂得了只有这样,思想工作才会有成效可言。

1从“心”开始,用“心”育德

首先,我们班主任必须抓住学生的心里才能对其实施教育。从“心”开始,不外乎我们必须从了解和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心理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力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记得我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因父母都打工在外,家里只有奶奶照顾他,父母挣了钱,给他买了电脑。由于没有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手中的电脑便成了一件纯粹的玩具。他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就连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他都不完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导致课堂上听不进去课。看到这种情形,我便耐心地对他进行了漫长的心里教育历程。首先进行家访,在他的家中和他一起聊网络游戏。在他和老师的谈话进行到兴致时,我帮他制定了一套玩游戏的方案。方案中含有学习的成分,只是他不知道罢了。一星期后,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他居然主动把问题积累起来并向我讨教了。有了起色,我又向纵深引导,给他制定了新的一星期计划,他欣然接受了。就这样经过两个月时间,我给他安排了计算机比赛。他不负期望竟然取得了第一名。从此后,他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了。语文、数学成绩在期末检测中跃居班级第四名。由不学,到主动学经历了漫长的心里路程,在引导的过程中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不是义正言辞,滔滔说教,这就是从心开始的结果。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自然成绩就上升了,学生本身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2变“说教”为体验,变“体罚”为训练

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在“动情”和“明理”的基础上训练才能定型。我们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提倡变“说教”为“体验”这种方法。例如:学生中常出现劳动懒惰的情形,这种情形靠说教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于是,我便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的活动“擦玻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在大家的感召下,这位懒惰的学生也报了名。在擦玻璃的过程中,他精神集中,擦得仔细认真,结果他取得了第二名。他用手背摸着满头大汗笑了,笑脸上透着累,但都能过多的是快乐、开心。此后的周末大扫除,他再也不懒了。在学生中,还有一种人,犯错误屡教不改,有时气得老师难免动动手。不过,这在“教师法”里就是体罚了,是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即不违法有能教育学生不犯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能体罚”。那怎么办呢?我们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讨论结果找出了一条妙计:变体罚为训练。有谁犯了校规就让谁做体育运动:跑步、蹲起等运动。这样一来,学生即受到了教育,教师的行为也不至于违法,师生都受益。我们班主任,要改变工作中说得多,效果差的工作方法。因此,我们应经常学习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知识总结提升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任何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必须在动情和明理的基础上依靠科学训练才能有成效。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运用的合理,重视学生到的意志力的培养,让好习惯铸就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还要懂得表扬和赞赏学生。及时表扬会给学生带来重大的爆发力,使他们更努力做好它。表扬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的微小进步,鼓励学生敢于承认错误,表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赏识学生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工作才会有成效可言。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掌握两大特点

1.动态性:一般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讲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体育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各项活动,因而学生的思想往往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其特点是动态性而不是静态性。

2.经常性:体育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与突发事件多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容易得到暴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中都要注重强调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二、遵循四条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通过执行课堂常规对学生的表扬,接受课堂常规中反馈出来的批评,以及严格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教师应遵守课堂常规,树立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因地制宜,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如用接力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跳跃项目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球类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舞蹈、韵律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教育。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组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队形队列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规范整齐性和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保养运动场地、送还运动器材,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高尚品德。

4.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想由于爱好的不同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不管是好的现象或是错误的倾向,都要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作引导,帮助学生抵御不良倾向。课堂上教师要言尽必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说服,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三、运用八种方法

1.意识教育法。意识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目的、任务、意义、途径和效果,动员其主观意识和兴趣,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在中长跑教学中,通过讲解长跑知识、技能、技巧、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告诉学生练习中长跑会碰到的障碍以及科学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战胜困难,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说服教育法。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讲评、座谈讨论、个人谈话等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引导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识别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和情感兴趣,把握好学习动机,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培养好品德。运用说服法做好充分准备,要做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观点、有事实,通过具体事例进行科学分析的指导,以理服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困难训练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作出努力,突破难点,提高思想素质。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远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改变动作节奏的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阻力和对抗因素等,在教师的“激励”和“示范”下,学生勇敢面对困难,通过自身顽强的拼博,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规范反导法。用制度和规则的制约,指导学生的行动,培养很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如体育课的课堂纪律、规章制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必须自觉接受,努力做到做好。又如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任何人都要执行和遵守,不得犯规。这样就能发挥制度规则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体育情操。

5.批评教育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纠正不良倾向,是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出警告,提醒学生注意;在小结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对问题较为严重,一时不能接受意见的应该采用个别谈话,并配合班主任或家长,帮助学生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批评一定要注意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语言要精炼文明,态度要认真诚恳,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去感动学生,这样的批评教育方法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6.评比竞赛法。通过检查评比和竞赛,考评学生在体育课中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表现。其内容包括组织纪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遵守游戏竞赛规则,爱护公物、互相帮助等。由于青少年要求进步,好胜心强,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评比竞赛,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组织评比竞赛,条件要明确具体,要使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等,评比要充分发扬民主、公正。

7.表扬鼓励法。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博精神,教师要及时表示赞许,作出好评,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调动学习积极性。表扬要一视同仁,谁做得好,就表扬谁;对过去有过错误的学生更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表扬。

8.榜样教育法。榜样对青少年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用英雄模范的事迹教育学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熏陶他们的情感,培养教育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二是用学生中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学生看得见、模得着、利于正面的学习;三是教师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师要以整洁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和举止,严肃的作风给学生树立榜样。

所以,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全面发展,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校体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德 教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52-01

一、教会学生认识自己,促其健康成长。

我们现在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7~13周岁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经济发展的今天,他(她)们的家庭大部分进入小康阶段,优裕的条件,爷爷奶奶的溺爱,把他们中的大部分推上了“小皇帝”的宝座。因此,他们在校自以为是、唯我独尊。面对这一群“皇帝”,笔者认为:

1.利用有效课堂,探讨“自我”。

品德课在编排中,有这样一课《我更了解自己》,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这样安排,课前布置口头作业: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家长、邻居、亲戚、同学对我如何评价?教师让胆大的同学先自我介绍,介绍不足之处,同学们可以补充,教师再给予归纳。

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呢?首先,我们应正视缺点,平静理智地对待它们;其次,分清哪些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哪些是不能克服的缺点;再次,如果可以克服的缺点,我们应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地一步一步想办法完善自我,虽然我们不可能是完人,但如果我们缺点少一些,岂不是离完人更近了一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容易了解自己,并学会看待别人。

2.引导学生与人相处、沟通

在学校中,学生之间难以相处,不能相互沟通。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相处?首先引导他们学会赞扬他人,从而得到相互赞美,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鞭策,可以使他人或自己树立自信、笑对人生,并要求学生每天赞美一人,使全班学生在赞美与和谐中度过每一天。

二、利用课本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环保、懂得珍惜

《地球在发低烧》一课形象介绍了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我们现处的环境、气候都发生了变化,冬季不在寒冷,夏季出现高热现象,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2003年欧洲有2.1万人因酷暑死亡,有些地方连铁轨都在高温下变形,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南北极冰川高山部分融化,以而使海平面上升,有可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陆沉到大海。当学生们知道这些情况后自然会发问:引发这一系列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发生的热量,并阻碍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使地球大气增温,这一现象与我们自家蒸馒头相似,使蒸笼内温度变高。这一现象科学家称为“温室效应”。然后再引导学生,我们现在为什么禁烧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利用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减少向大气环境排放二氧化碳,大力种植花草树木,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纸等一系列做法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环保,为环保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1.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历史,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

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独有的传统中药治疗法、推拿、针灸等能治疗其它国家认为不能治疗的疾病。古代医学泰斗李时珍、华佗,他们的医术、医术专著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德、英、法等多种文字。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科学家已为全球人所知晓,我国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现代航空工业已跃居世界前列,结合现在的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等内容,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2.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事例,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可能一目了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做成幻灯片,利用学校电教手段将内容播放出来,使学生能直观了解课堂内容。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思想。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的品质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 热爱思想品德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

爱教育,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精神寄托方面却是十分充实的,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当把一个个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时,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反映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热爱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其次,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 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们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但近几年在我们教师中,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时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那样只能更加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例如,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为主的教育原则。我给班里全体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爱好特长,学生的性格和开展活动情况以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跟踪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迎接明天,展望未来;指导学生发展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奋发进取;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学会以尊敬、信任、团结、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达到心理相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严中有爱、严而得当才能使他们在这个温暖大家族里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三、积极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能够给学生带来震撼作用,影响他们个人思想品德方面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1.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我国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但是他们身在农村却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3.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3角色扮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