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数字化发展

城市数字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数字化发展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第1篇

Abstract:To implement and realiz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comprehensively, speeds up the region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enhances for the people service level, through makes the further discussion to the digitized city's plan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us arouses each citizen's interest, analysis digitization city to people life style influence.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 信息技术 高新技术 潍坊经济

Key words:Digitized c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Weifang economy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08-01

一、纵观“数字城市”

1.进入21世纪,信息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高度渗透,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数字城市”是当今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2.潍坊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是在国内外“数字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数字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市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实现潍坊经济社会科学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潍坊市信息化建设在综合考虑环渤海、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和潍坊市中心城区扩展、北部滨海新城建设等空间发展布局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与长远发展规划。“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10年重点实施十项基础性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形成“数字城市”基本框架,为全面深入应用夯实基础;到2012年基本完成“完善基础”、“信息强政”、“信息便民”、“信息兴业”、“信息惠农”、“优化环境”六项专项任务,信息化水平进入山东省信息化先进城市行列;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城市”,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城市行列。

二、“数字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英美国家政府全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可视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开始。如今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网络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制定“数字城市”发展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2.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的建设

发达国家开始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以市民为中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理念。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以显露头角。欧盟的“电子欧洲”,显示了互联网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公共服务领域很好地运用了信息技术。

北京市以“数字奥运”建设为契机,成为国内数字城市建设的领跑者,上海把优先发展城市信息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很多城市在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便民服务四个方面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3.信息化高度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趋势

成熟阶段的“数字城市”将面向知识处理,成为集知识创造、储存、加工和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和信息中挖掘出潜在的知识,形成可供共享的“知识库”是“数字城市”走向成熟的关键。“数字城市”发展成熟阶段,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与分享信息和知识,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和国家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每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均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信息社会中来。信息化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重大变革。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字]地质测绘;发展趋势;数字化[Abstract] T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geological mapping and other mapp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key support digital problem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eological mapping control survey,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keyword] geological mapping; development trend; digital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地质测绘

1.1工程地质测绘涵义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其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测绘产品是反应地表上自然人工要素及地理空间的位置属性信息,而这类信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需要利用与依赖的基础。工程测绘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及地面起伏状态,用各类图里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寸绘成地形图,或者以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测绘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控制测量,碎步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

1.2工程地质测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测绘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六化”和“十六字”。“六化”即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十六字”是精确、快速、可靠、实时、遥测、集成、简便和安全。

现代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趋势有一下几个方面。1.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发应用;2.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3.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到人体医学测量;4.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5.GPS、GIS、RS、TPS和激光扫描系统等多技术集成融合;6.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及处理;7.精密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数学物理建模;8.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

1.3工程地质测绘的实际应用

工程地质测绘在公路工程中有很大的运用,对公路工程进行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公路范围内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同时将区域性地质资料结合分析,从而准确评价公路范围内结构物、隧道、桥梁、路基等的适宜性与稳定性,为公路工程施工点布置、测试及地质勘探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公路工程选定一条合理、经济的路线,就必须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将带状地图绘制出来后,测量纵、横断面,并在图纸上进行路线设计,然后标出路基边坡、纵坡、平面位置,以及对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如果有公路跨越河流情况时,则还需要将两岸的地形图测绘出来并对河流比降、河床断面、拟建桥轴面进行测定,从而为桥梁设计方案日工真实的数据。由此可见,测绘工程技术在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必不可少,工程地质测绘的使用,不仅使工程更为合理、安全,且体现出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地质测绘数字化的体现——控制测量

2.1控制测量的概念

控制测量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以便统一各局部的地形测量工作,使所测的地形图能相互拼接构成整体,而且精度均匀。控制控制测量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变化,它是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的建设测量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等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2.2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与组成部分

控制测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这决定了它的测量范围比大地测量小,且在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上,具有多样化特点。作为控制测量服务的对象,在操作过程中大体分为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控制测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设计阶段,是建立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在施工阶段,是建立与施工测控网;在运营阶段,是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进行的;高程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高程进行的;三维控制测量是为前两者同时进行的。平面控制网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则常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

2.3控制测量的作用

控制测量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地形图是一切经济建设规划和发展必需的基础性资料。为测地形图首先要布设全国范围内及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为取得大地点的精确坐标,必须建设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和重力场参数。因此,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再者,控制测量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起到了特殊必要的作用。此外,控制测量在发展空间技术及国防工作建设中,在丰富当代地球科学有关研究及发展测绘工程事业中,其作用也越发的明显。

2.4地质测绘工程控制测量技术问题研究

平面控制网测量的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当坚固而稳定的高大建筑物的顶面或者是土质坚实的地方,这样的选择有利于造标、埋石,同时能够永久保存。标志中心应明显。GPS点一般为地名、山名、单位名等,同时应当向当地人民群众及政府确定。若在统一各监测区有相同的点名应作出区别。高程的控制网的设置范围与平面控制网相互之间是能够适应的。一般监测区建立的高程系统是统一的,采用国家规定的高程基准或高程系统。首级网通常是布设为闭合环线,加密网是符合线路、结点网及闭合环。水准线路多是采纳起止点的简称作为路线的名称,起止顺序根据“起北止南”或者“起西止东”。环线的名称是在环线内的最大地名后加“换”字。水准路线等级的划分的表示应以I II III IV 的形式写在线名之前。水准线点的编号则是从起点路线开始,以1、2、…… 的顺序编号进行定点号的表示

2.5控制测量对地质测绘数字化进程的作用

控制测量是测绘工程的前提,只有在把控制测量做好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后续的测量工作。控制测量在测绘地形图,地图,全站仪中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日常定位如GPS等。

平面控制测量分数字化实测、数字化修补测两种情况。以上两种情况的测绘工程流程都是一致的,需要完成基础控制网测量、图根测量控制、数字化采集碎部是数据、地籍要素采集等工作。基础控制测量是以国土局提供的已有GPS三四等控制测量成果为基础,加密控制网布设为GPS一级网。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布网原则。由此可见,控制测量在测绘工程中的GPS定位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结论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当前地质测绘技术已经成为获取空间书籍的重要手段,其发展也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现代地质测绘技术将成为“ 全球化” “ 数字化” 的主要技术力量,尤其是控制测量的发展,对地质测绘数字化进程提供的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史彩霞. 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前沿,2009,08.

[2]曹玉钧.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及GPS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22

[3]黄茜,测绘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及其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27)

[4]贾勇基.胡志胜.浅析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发展[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1(6)

[5]甘宏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的必要条件[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03)

[6]吴建军.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及应用探析[J].地理空间信息,2007(05)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电网调度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82-01

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主动处置电力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提供更为科学快捷的处置办法。因而,将电力主动化技能应用到电力系统现已逐渐变成现阶段电力工程开展的主要方向。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1)应用于发电厂中

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自动控制无功功率的增减、自动控制母线电压的增减、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站内机组运行情况、站内的安全监测和应急控制、监测厂内各种运行设备的安全等是发电厂自动化中的主内容,为对发电机组的安全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时候,应该运用远程计算机监控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对电厂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整理和分析监控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将对应的信息获取出来,这样控制才算结束。

(2)应用于供电系统当中

自动化在供电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下在三个方面:首先,控制负荷的系统,通过对工频和声频的负荷曲线上进行描绘与记录,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其次,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集中处理相关的信息,在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处理的时候,充分地利用好采集到的信息,便于实时地维护和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最后,为了能够实时地对系统进行控制,就应该对小型计算机设备进行应用。

(3)应用于电网调度当中

利用计算机采集信息、不间断控制、计算工况、显示屏幕、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就是所谓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检测和管理系统,收集和处理安全的信息,及时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突发事故的出现而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保证电网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

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

(1)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光互连接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的领域内应用光互连接技术。对传统的基本技术要求能够利用光互连技术呈现出来。比如说,打印报表、打印拓扑、记录有关的数据、计算相关的内容、全方位地采集数据、自动化地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功能。此外,还有状态评估、分析电网、人机界面结合处理、高级应用和网络建模的功能,通过该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能够将更加精度的定位、更加清晰的画面、更加灵活的操作技巧提供给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将准确、及时的参考信息提供给有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测量的内容,分析和处理有关的数据,方便调度工作者对电网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判断。同时,在对该技术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大大地提升工作的效率,电容性的负载不会对其带来过大的影响,对电容的影响上能够有效地进行屏蔽,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给予保证的前提下,还能够将相关的技术支撑提供给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光互连技术,对故障可以最大程度上予以防止,对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的经济损失上给予治理,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上来。具有极强的抗电磁干扰的功能存在于光纤互联技术、波导光互联技术和自由空间互联技术当中,并且地理环境也不会对其带来影响,因此在电厂的自动化工程当中,该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全方位的通线网络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一大特征,不但控制中心的两个场地的装置和仪器存在于内部,具体的施工现场也包含在其中。在电力系统当中运用现场总线技术,它通过很多的设备和感应器,准确、及时地将电力系统需要的电压、电流、电阻等主要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到本身的控制系统当中,有关的技术人员依据系统中的具体计算方法,整理和分析采集来的一些数据,最后把主机的指示命令向对应的操作设备传递。通过调整现场总线,能够分散处理接受到的信息,能够将之前的控制能力有效地向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分散,对单个计算机的负荷上能够很好地予以降低,这就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所在。依据具体的经验得出,在电力系统当中,该技术还能够和前置机、上位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完成整个系统控制功能的时候,只需要对现场的仪表进行控制就能够完成工作。在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中经常地运用现场总线技术,对变电站少人值班或者无人值班的要求上能够很好地予以满足,将事件的控制速度利用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升上来,能够运用现场设备的监控控制有效地接收现场采集到的信息,Lonworks、CAN等是常用技术方式。

(3)在电力系统中运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监视和监控两个方面当中经常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过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使得一系列的变革出现在电力系统当中。比如说,该技术在开发软件系统的时候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说针对对象的设计、分析和编程等,并且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当中应用这项技术,对软件的开放性、重要性、封装性、继承性等领域都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和以前的技术进行比较,对象技术的支撑和主动功能是它的主要优势所在。数据处理完毕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精确,能够将更加可靠的数据提供给有关的操作。

三、未来发展方向

(1)更新相关行业的技术

根据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情况,要想在电力系统当中将电力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运用进去,将它的技术水平提升上来是非常必要的,将技术创新的机制在电气自动化中予以实现,特别是改进一些核心的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有关机制上也能够很大程度上给予满足。因此,未来创新和研发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创造电气自动化稳定环境和全方位发展不能省略的一步。

(2)将控制、测量和保护三者有效的统一起来

现阶段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比较的单调、独立。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人员配置、运行机制、专业分工融为一体进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地将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测量和保护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详细来说,在采集故障信息的时候,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保护功能予以实现,在利用测量工作和控制工作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上来,将测量的范围上大大缩小,将智能化的控制在整个系统当中能够有效予以实现。所以,在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将控制、测量和保护三位一体的功能应用进去,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上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作为国计民生不能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人民群众对电的需要量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自动化工程的顺利进展,确保了整个电力系统得以牢靠、安稳、安全地运转,并且在将来的发展中将会起到愈发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飞鸣.探讨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2,(12).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云计算;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即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各级图书馆通过多年连续购买书籍和期刊,依托大量馆藏来为公众提供服务,读者来借阅各种纸质报刊、图书和期刊;第二个阶段,图书馆将纸质信息资源电子化,利用扫描、缩微等技术将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存储数据和影像,并储存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中,永久保存,为读者提供打印、查阅服务;第三个阶段,在信息资源的互联网运营阶段,由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技术的应用,加上新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文献传递更加便利,能够直接面向最终用户[1]。在这个阶段,我国不但建立了各种各级文献保障系统、图书文献中心、图书馆联盟,还实现并建立了共建共享的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系统[2],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用户提供二次文献检索和对一次文献提供非盈利的有偿服务。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CC)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3]。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图书馆重新回归到原位,而不是一个即承担信息资源收集、归类、划分,又承担网络信息系统的部署、中间件代码的维护、信息资源的网络等多重任务。

在云计算模式下,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将由位于互联网中的计算资源来完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将化繁为简。用户只需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登录、付费和下载。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4]。因此,这些资源被比喻为“云”。“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用户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了。

2 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各类型图书馆联盟开始建立,图书馆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展开,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实现了采购协调,形成了较完整的收藏国内外科技文献。

但是多个大型数据库的同时存在,以及省科技信息机构单独设立镜像站的方法,加上自建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使得现代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现存的图书馆互联网数据服务模式依然存在以下不足,如:重复购置、建设基础设施,浪费严重;各单位数字图书馆系统差异较大,难以互联互通;现有数据中心形成数据孤岛,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5],不符合新时代整合资源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制约图书馆进一步数字化发展的障碍。

3 图书馆发展在云计算方面面临的战略机遇

我国云计算正处在窗口期,虽然发展空间广阔的云计算产业格局在国际上尚未定型,技术体系和标准有待成熟,但是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云计算的技术特点和开源化趋势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局部突破的良好契机。

云计算本质上是一种更加灵活、高效、低成本、节能的信息运作平台,是信息技术利用和未来长足发展的最佳模式。可靠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云服务、强大的计算能力、高扩展性和低运行成本是云计算的特点[6]。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各种电子终端(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通过互联网连接数字图书馆,来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并,进行全文下载,直接在终端上阅读电子版文件。而数字图书馆只需关心自身所需应用,借助商业化云平台,购买其云服务,数字图书馆即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浏览器或应用程序即可向用户交付内容,收取服务费。因此,在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云计算正给信息资源的就地服务带来了契机,作为其助推剂。

另外,大众范畴的一些商业网站,内容服务上已经开始利用云计算的概念,试航“云平台”。在大众网民阅读内容资源方面,百度文库、谷歌学术搜索等大型综合网站、所搜引擎已经建立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新兴“云中心”:基于云存储的免费文档、学术搜索、下载,并且能在全互联网抓取信息资源,为我所用,而只需向作者缴纳少量的版权费,同时,同时为广大网民带来了极大便利,就如广告词所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

4 借助成熟的云计算应用建立新型数字图书馆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当今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智慧地球”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会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IT角度来看,服务化即EaaS(Everything as a Service或XaaS X as a service),是在Sa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即各行业生产流程的最终交付品是一种基于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服务[7]。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也是基于信息资源的服务化,即向最终用户交付数字信息的服务。

如图1,云服务中的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用于提高应用开发和部署的经济型与速度,同时,在应用层具有保持优势的能力。因为有供应商提供云服务,所以图书馆管理员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过程中,跳过中间步骤,直接进入平台,管理数据,应用,甚至只需有供应商来提供软件即服务[8]。这样图书馆管理员只需负责购买信息资源,其他均服务的形式进行外包,即交给云服务供应商管理,并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5 结语

服务化的技术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所提供的交付模式正是服务化趋势的体现。云计算为产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平台,使生产流程的最终交付品是一种基于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服务。

而图书馆信息资源面向最终用户的过程即是最终交付数字资源的过程(图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图书馆运营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图书馆管理员及各部分的工作量,使其工作回归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本位上来,从而给广大读者带来实惠和便利。

参考文献:

[1]闫秀芳.我国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发展模式探讨图书馆论坛[J].2007.(4):116-118.

[2]蒋敏.中国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4):4-6页.

[3]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M].

网络地址:http:///tztg/201209/W020120918516104069531.doc。

[4]《IBM云计算2.0解决方案》.

网络地址:http:///ibm/cn/cloud/pdf/IBM_next_another_new.pdf.

[5]李娟.云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j].新世纪图书馆.2012,(9期):70-74页.

[6]蒋丽艳.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11,(8):47-51页.

[7]《中国云发展之道》白皮书。http:///ibm/cn/cloud/pdf/china_cloud_road.pdf.

[8]《在云中支持企业应用》白皮书.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电气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成为推动工业电气工程飞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探究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主要方式、特点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工业电气工程智能化、职能化、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工业电气工程;特点;应用及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自动化技术不断加深与各学科领域的紧密结合,电气工程发展不断创造质的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更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自动化控制技术又进一步促进了行业之间的的交流与发展,进而推动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在商业领域的普遍应用,带动了经济高速发展。电气工程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自动化技术在实践领域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为电气工程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应用工具和优质的处理手段。另一方面,自动化技术在生物学、光子学及机电系统领域的拓展与融合又成为电气工程始终走在科技前沿的保证。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满足了工业自动化发展需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的特点

1.低成本,高效率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采用远程控制方式,有效的节省了材料、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灵活的组合减少各种安装费用,结余了电缆。其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特定设备上操作指令,完成指定工作。因为操作时指令传输转换的即时性,也保证了操作的精确性,有效的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失误操作发生的概率。如今,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气工程中。

2.削弱限制因素,完成高难度任务

长期以来,传统的电气工程作业中,一些特殊环境下工作,容易使工作人员身体受到影响,有危险系数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自动化技术设计方便,便于系统维护,能够克服高强度辐射及紫外线和超低温等人体难以承受的恶劣环境,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3.智能控制,缩短周期

自动化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减少大量的模拟量变送器、端子柜以及间隔设备等,完成对所要操作对象的智能控制,其强效的数据反馈系统进一步保证了电气工程中控制的高效性,缩短了整个系统更新周期。通过和监控系统的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活组合,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气工程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三、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诊断病因,完成实时监测

电气工程故障诊断中,传统的人工法诊断方法对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诊断起来复杂且可靠性低,数据问题以及设备问题有时处理不够及时。自动化技术则通过电子操控,大大降低了以上问题的发生概率。在电气工程电网调度中自动化技术通常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通过运用局域网技术进行监控,及时调度电压信息,同时,根据监控反馈的可靠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比对。这样,在整个系统中电网调度系统完成自动预测,从而在可控范围内第一时间锁定故障并且排除故障,继而提高电网调度的运行效率、运行环境以及运行的敏感度以节约成本。

2.优化设计,实现操作智能化

电气化时代要求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的融会贯通,电站运行的高效与否就取决于这些自动化技术能否在电站中充分运用。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以上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复研究与改进,探究出一套能够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系统,用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提高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的精确度,改善设计样式,保证工程的自动化运转。另外,通过通过有效的设计,完成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智能化操作与装置的自动监测。从而解决一定程度上的人力资源浪费,节省出来的这部分人可以运用于更有价值的地方。其次,改善了人工效率低,危险系数大的问题,提升了变电站数据提取的准确性。这也是电气工程追求安全化、智能化、稳定性目标的体现。

3.强化智能系统建设,实现控制自动化

传统的电气工程控制环节多,并且需要人工后台操作,在故障检测也只能通过逐一检查发现,找出故障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三方面:专家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其中的神经网络控制层次多、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反向学习算法来判断和调控其中的子系统,实现信号处理精确化,效果显著。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管理后,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智能化操作,及时发现故障点,通过智能化监测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且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供电效率。

四、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比起传统操控技术更趋向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一定程度的无人化操控通过调节下降和响应时间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既节省人力又能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无需控制模型,使得自动化控制器大大提高了它的紧密系数,提高了评估、预测的可控范围。此外,自动化系统在处理不同数据时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智能化。具体表现在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评估上,通过其他技术与设备的帮助,自动化系统准确评估所输入的具体数据,经过快速处理实现准确的评估。在遇到控制对象不稳定的情况时,自动化系统常常以其多样化处理方式取胜,但因为现实状况的复杂性,自动化技术在整体的控制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技术上进一步的突破。

2.一体化

人与系统的一体化。系统控制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还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助人员更好的进行工作。自动化系统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实现了人和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同时在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电气工业自动化在功能方面实现了代替人员体力劳动的作用,但这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自动化的功能表现在很多的方面,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

整个运作过程的一体化,从整个工业电气动态运作的过程来讲,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首先是程序单元,在这个基础单元中确定做什么、怎么做。其次是作用单元,主要是通过施加能量来进行定位,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可靠信息。第三是传感单元,对性能和状态进行深入检测。第四是制定单元,通过制定单元筛选信息、监测信息,并对接收到信号的做出相应指令。

结语

自动化技术因其智能化、一体化的优势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加之其控制便利,操作简单,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电气工程运作系统的效率,保证了整个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也是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走向健康、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