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生的种植管理

花生的种植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花生的种植管理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模型

Abstract: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irst,the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o as to construct an applied “lantern” model for such planning. Moreover,the elements of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processes to build a platfor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the planning. Furthermore,it is of necessit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nk,draw a knowledge map and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th shared knowledge in the hope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needed for the planning. Finally,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re also needed.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career planning;model for application

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比较热门的课题,当前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界,针对高校的研究比较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引入阶段,针对这一课题,2006年笔者在南京5所高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13%的同学熟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28%的同学“职业目标”清晰,只有7%的同学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等认识含糊,25%的同学清楚去年和今年的就业行情,只有22%的同学很关注自己期望职业的发展情况,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真正普及。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学生就业指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毕业前的求职阶段,缺乏能动性。全面、动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笔者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强调学校和学生的整体互动,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在规划中学习,在学习中更新。

一、知识管理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管理,促使知识价值最大化,以达到运用集体的智慧不断地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1]。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及重点是创造一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机构的每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不断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实践和探索,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学生就业模式难以满足其主观意愿;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理念表现为强调自身权益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大学生开始寻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是:①谋生不再是唯一动机,他们寻求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满足;②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寄以厚望;③随着法制的完善,他们为实现职业目标会同时从事多种职业;④求职者不再是被选择对象,是个人与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⑤为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谋求最大利益与利益均衡,社会开始寻求整体人力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引导[3]。

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无限的知识资源成为巨大的知识库,知识管理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规划策略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其应用的目的就是着重于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学校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培养,增加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沟通分享机制,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组织内部运行环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内部软环境。

二、知识管理理论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模型

1.应用模型设计

本文借鉴左美云等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4],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框架模型(见图1):

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模型。最上边的灯笼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战略,总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居于灯笼中心的蜡烛芯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照亮了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灯笼模型的内部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要素:知识管理平台、完备的知识库、共享的组织文化、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化队伍;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2.灯笼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是高校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和组织架构,是高校高层管理的独特活动。把知识管理融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就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框架内承认知识理念的作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蓝图的知识化,使高校实现从基本组织结构、基本设施到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变。

3.灯笼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理念包含以下几点: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共享和利用,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把知识管理融入业务流程重组。知识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类,可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分为:数据库、讨论空间、网络、及时传达。

4.灯笼底:高校知识管理系统

灯笼底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融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该系统将大大缩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及该学科体系完善所需的时间,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加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研究进程,节省研究的时间、人力和经费。

5.灯笼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灯笼模型的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①知识管理平台。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遍布校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②完备的知识库。具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学生能从知识库中找到其需要的知识。③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促使隐性知识转化共享,降低知识在学校内部的传递成本。④专业化队伍建设。从战略高度来考虑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包括人员的引进、使用、考核、培养、激励等一系列问题。⑤健全的组织结构。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组织结构应柔性化、扁平化,建立一个常设机构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灯笼模型的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三、 “灯笼”模型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1.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

“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送到正确的人的手中”。这正是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要做到这一点,要创建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①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共享、传播、学习,在不断充实、发展中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经验。②建立比较完备的知识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操作方法、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组织机构的构成、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介绍、联系方式等;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等;用人单位对已毕业学生的评价和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等。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起到像电话簿一样的作用,学生学习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的知识,或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找谁解决,避免盲目性。④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由上至下推动知识共享,促使学校结构扁平化,形成平等畅通的互动渠道,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完善内部网络,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和电子论坛获取和交流有价值的信息;培植交流共赢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共享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2.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①显性知识隐性化。掌握好显性知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开始,要做到三统一:统一流程、统一方法、统一考核。②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应用的核心是发掘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③利用知识管理的集聚效应,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5]。集聚效应是一种经济现象,知识管理中也存在集聚效应,这就使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

3.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

从知识的形成和流动过程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它是一种反复的过程,不断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转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关键在于知识管理理论是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核心业务流程有机结合。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职业目标确立时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充分应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自我评估能力和环境分析能力),还要请指导老师帮助其进行个人分析和职业评估,使职业目标符合自身发展和职业环境的需要。②在职业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渗透。职业目标确立以后,要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职业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逐步实现其职业目标。③职业生涯规划收尾时的总结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周期结束时,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予以提炼,分析与发现职业生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预防的对策等,形成个人的知识财富。

4.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特点:独立自主性强、劳动成果具有创造性;流动意愿强、成就动机强;追求张扬个性;工作过程难以监控、业绩难以衡量。因此,要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①完善结构。把部分辅导员从日常杂务中解放出来,专职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从事相关研究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这支队伍的重要补充。②专业化培养。在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指导教师成为职业化专家。③加强管理。第一是建立合理的岗位结构。指导老师的职业发展一般沿着管理和技术两条路线,管理路线是要学校建立指导老师队伍的职位体系,确立各职位之间的晋升和替补关系,形成队伍内部动力场;技术路线是学校设立相应专业技术职位和技能等级,指导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并积累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通过走专业技术路径实现自身价值。第二是建立评估体系。高校需要建立评估体系:一方面对队伍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阶段和调整方向;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评价。第三是建立宽松交流的环境。指导老师在具体工作中会产生新思想和新方法,他们的交流在知识共享中相当重要,学校要为他们相互交流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条件。

四、实证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999年,南京工业大学开始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在毕业生中逐步推广。随着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学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突出目标导学、生涯规划、实践创新和素质拓展”的学生工作思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前列。成功之处在于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知识库的建立。南京工业大学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发奥蓝系统,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以“开放式”的学习氛围,通过意识认同、激励、能力开发,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弹性与灵活性,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比较完备的知识库,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

②知识共享环境的建立。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③改进课程设置。在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期,学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后来为适应形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其增列为必修课,并且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不断完善,使该理论的学习贯穿大学过程。

④师资培训。学校首先聘请专家对选拔的一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在他们逐渐上岗后,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规划指导的重要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需要国家、社会的共同关注,让职业生涯规划从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凌勇.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4(4):29-31.

[2]杨乐修.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6(11):28-29.

[3]宋冬梅.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29-30.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第2篇

一、大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 大修档案是设备维护检修和运行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设备是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大修档案真实记载了设备的故障、维护部位及检修方法,提供了设备运行、检修、管理的真实情况,既有利于平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又为下一次设备的大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2. 大修档案是石化生产装置大修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设备档案的重要构成。作为大修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除在大修期间提供图纸的借阅、复制等相关服务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各类设备资料的再积累。各类设备的检修记录、更替记录、安全运转记录资料的完整收集和归档,是大修档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大修资料全部归档后,石化生产装置的大修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3. 大修档案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大修档案的重要查考价值是大修档案实用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依据历次大修档案材料,结合平时保养记录,可以客观地评价每台设备运行质量、运行寿命等问题,为购置新的设备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二是历次大修预(决)算档案都反映了不同部门的大修费用及具体项目费用,根据会计核算的有关方法,可以分析出不合理的费用,找出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三是记载了技改和采取技术措施后的设备试运行效果。通过分析技改、技措项目的情况及设备运行的实际能力,为降耗、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断积累经验。

二、大修档案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

1. 固有设备的检修记录。如设备仪器检修记录、压力容器及安全阀检测记录、消漏堵漏记录、除垢清洗记录、验收记录、大修预算(决算)等。

2. 技改、技措项目形成的文件及资料。如:大修计划书、申请书、批准书、设计及施工合同、施工记录、竣工图、大修总结等。

3. 新购置设备和仪器的开箱资料。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备品备件清单等。

三、大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日常资料收集不齐全。日常资料收集归档工作是大修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大修的质量和设备问题的处理。

没有做好日常堵漏消漏记录。在一般情况下,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的漏点部位都要进行临时的带压堵漏。大修期间就会对已处理的漏点进行复查维护,这项工作对安全生产,消除污染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目前有些单位对日常的设备事故处理记录不重视,资料收集不齐,忽视资料的归档。因此,在大修中就存在着凭印象复查补漏点的现象,因而不能确保漏点复查率达到100%,个别漏点在大修后会旧病复发,使之造成不应有的再次停车,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

不熟悉压力容器设备的档案的形成内容。压力容器是石化生产装置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石化生产装置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殊性。近年来压力容器出现爆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档案人员在装置大修前、大修中和大修完毕时都要特别关注每台压力容器档案的管理。在平时,还应熟悉压力容器的制作过程。如果不了解原材料进厂规格、发放焊材的管理记录、受压元件的制作、整体组对,以及元件焊接、焊缝探伤的检查等过程,就不能保证资料组卷、立档内容完整,在大修期间此类档案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无法确保检修工作到位和日后的安全生产。

2. 新购设备的开箱资料及安装调试资料收集、归档不到位。设备开箱资料是设备的原始资料,其完整归档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大修期间都会补充一些新的设备,尤其是一些小设备,由于体积小、价格低、安装简单,在装置中又不显眼,所以,无开箱资料、无安装调试记录、无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这部分资料的失控,为日后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

3. 大修资料归档时间过长。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大修结束后资料归档工作也应随之完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做不到这点。由于石化生产装置在设备大修期间成立的大修指挥部都是临时性的,大修结束后施工单位技术员人员随即离去,这为大修资料的收集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单位虽然把大修资料管理列入了大修工作的范围,但没有具体的奖罚措施加以保障,相关要求往往不能落实,使大修档案资料出现了大修前重要、大修中需要、大修完忘要的状况。虽然档案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但仍会出现:资料归档时间过长,内容难以收集齐全的情况,使大修档案不能做到完整准确。

4. 归档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符合要求。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应用不易褪色的黑色或蓝黑色墨水进行书写。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归档资料仍用圆珠笔书写,甚至用铅笔书写。

四、强化大修档案的管理措施

1. 把大修资料的归档时间工作列入大修工作的议事日程。大修指挥部领导应将大修资料归档时间写到大修工程进度计划中去,并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把大修资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大修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大修例会和竣工总结会上宣传依法管理档案的意义,明确归档范围,提高全体大修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档案人员也要熟知大修的项目和进度,并及时参加各类施工会议,了解施工进度,熟知将要产生的各种资料,对各专业的技改技措项目及产生的设计变更要做到胸有成竹。

2. 大修档案要做到真实、完整。大修档案真实、完整才能确保其实用性。特别是大修过程中技改技措项目的竣工资料不能缺项。包括设备的增减;工艺管线的变更;水、电、仪、气、汽线路的变动情况等。这时,设计部门要出具设计《变更单》,施工单位要根据变更内容更改或重新绘制竣工图归档。如果这些工作出现纰漏,将会使原有的部分竣工图纸失真,对今后设备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管线变更,如无及时记载,在出现问题后处理起来就会成为“盲人摸象”,延误处理的最佳时间,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档案人员要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超前工作意识。目前,石化企业在创建环保、节能、清洁文明生产装置的过程中,都建立了巡回检查制度、包机制度、消漏补漏报表统计记录等,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强化装置安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档案人员在平时应与设备人员配合逐台确定设备的静密封点和动密封点,并根据密封点示意图,建立无泄漏档案,为设备大修工作提供准确的方位和数据,提高复查的质量。

档案人员要动静结合管理好压力容器档案。石化生产装置中的压力容器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要逐项建立压力容器档案。在梳理这类档案时,要注意成套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制作到安全取证,从大修到运行,跟踪收集资料要做到收集齐全、立卷完整。对每台压力容器的再用周期,停车检修安全阀调试等都要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平常,要使压力容器在装置运转时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有效地保证生产安全运行;在大修期间,要能凭借真实可靠的设备档案达到对压力容器的合格复检。

3. 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参加设备开箱工作。首先,档案人员在大修前要熟知新购设备清单,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有的放矢地开展现场工作。对于大修期间新购置的设备、仪器要及时到达第一现场,参加开箱验收,并接收全部资料,认真填写《设备开箱资料收集清单》。最后,档案人员应及时复印、发放,既确保开箱资料完整,又能服务一线,满足大修人员的资料利用。

4. 规范用笔。虽然使用圆珠笔比较方便,但这是旧习惯、老毛病,只图自己方便。由于圆珠笔笔墨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扩散,不能长期保存,所以《档案法》里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不能长期保存的书写材料。所以,问题看似虽小,危害实则见大。试想数年之后,大修档案将变得模糊不清,其与废纸何异?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使用不易褪色的碳素或蓝黑墨水就行了。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化学工艺;识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36-01

识图能力是指通过识图熟悉与掌握化工生产现场工艺控制、操作等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能力。化工生产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配合、相互交流与协作才能完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职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工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作,识图能力对该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化工识图的能力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材内容体现行业发展特征

教材是教学工作赖以进行的根本,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教材的结构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组织体现做学一体特色。从学生的兴趣和行业的需求出发,安排知识和技能点,体现出先感性认识后理性归纳、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任务(项目)选题案例化、实战化和模块化,校企结合,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发展新的经验,善于让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职业的经验情境,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专职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工及化工相关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不是从事教学、设计、科研等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知识特点是工程知识高于化学理论,识图能力高于制图能力。所以制图是基础,识图才是重点。

对于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而言,识图应以工艺图纸为主。工艺图纸主要有化工设备图、工艺方块图、物料流程图、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管道单线图等。由于工艺图纸都是有工艺流程图衍生出来的,其他工艺图纸也最终是为工艺流程图服务的,因此识图时应以工艺流程图为重点。

3、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现代教学手段的主流,化工识图这门课也不能偏离这个主流。化工识图本身就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物体的三视图,原本空间的形体放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平面投影的表达,想象出空间的形状,对不少学生来说都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集形、声、动、静于一体,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能形象的解决教师只能口头表达而无法具体演示的问题。 例如:在讲述某工段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工艺流程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掌握工艺流程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动手展示给学生学习的一些作图方法,还是应该亲自动手,否则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手工完成不了计算机完成的内容。

4、教学需要必要的操作演示

化工识图本身就存在许多国家标准,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贯彻,而标准是一些认为规定的繁文缛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画图的实践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亲自下笔去画,如:字体是长仿宋体应该是怎么样的;粗线画多粗,细线画多细;实、虚线相交怎么画;尺寸标注如何去标注;方块图的化工单元操作是用细实线来表示等等,亲自示范的效果强于口头表述的效果。

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在识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例题分析是不能满足教学的。因此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的。

(1)让学生自己做模型

在初学《化工识图》这门课程时,教师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模型,这样学生在画三视图时,不但更实际的从模型中看到三个视图的真实反映,更是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在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对模型的依赖。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化工识图》这门课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最大限度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资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实践与理论的真正差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出色的完成化工识图的任务,从而强化识图能力。

(3)小组完成课后习题

《化工识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必须通过多画图、识图、读图。所以作业内容选择的得当与否,学生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完成,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小组完成作业习题可以集学生们的智慧,总结归纳小组内学生的识读步骤,提高读图正确率,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8-01

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现象以及相关知识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其学会质疑,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思考、爱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性特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化学教学中收敛性思维占主导,固定题目,固定答案,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改变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的进行思考,努力的探索问题的答案。使课堂学习由被动转向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展现课堂的智慧。

通过质疑,促进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因为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在课堂外可以根据感兴趣的化学疑问,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查找资料,解答疑惑。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化学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之所以能指向化学学科,能维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因为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动机。而化学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化学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动因或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动机,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引疑作用,还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心理条件,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教师发挥引疑作用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景教学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产生质疑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一定的质疑情境(如通过教师或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等),通过创造一定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猜测,提出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同学的质疑。教师发挥引疑作用,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引疑,能够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其积极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将问题提前设置好,以便于在课堂上适时的提问,同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思维,向着自己明确的答案逼近,最终在引导之下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质疑前,要先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思维的习惯、能力的水平、教材内容和求知过程,精心的设计问题。

2、创造学生具备质疑的心理条件

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教师要有民主精神,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过于拘谨,死气沉沉,学生就会很少提问,只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心情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就会比较利于表现自我,善于提问。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补充教师的意见,要允许他们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既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也绝不能够对其进行嘲讽和否定。尤其是在中学化学学习当中,不可小看学生的课堂智慧,应该珍惜学生的童真。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课挑刺、提意见,对正确的意见加以肯定,偏颇的意见加以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更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的过渡到自学质疑。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在自学中生疑,才能够真正的解放思维,走向创新。把潜在的创造力从复述和反映式的狭隘思维活动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独立性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质疑的思维习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好的质疑方法,如因果质疑、比较质疑、反问质疑、联系质疑等。(1)因果质疑,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每一个现象都要问一问“为什么”,即见问生疑。(2)比较质疑,是指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等,常常能提出具有独特性的问题。(3)反问质疑,是指正面的问题反过来又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常换个角度思考,必然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但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同时强调思维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4)联系质疑,就是找出一种现象与一种现象的外在的或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质疑方法还有很多种,总而言之,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通过比较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教师口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都是很好的方法。

三、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积极引导,教会学生质疑方法,另外,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质疑能力不能局限于口头说教,应该多训练,逐步让学生在提问时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会生疑走向会质疑。

参考文献: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种鸡;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15;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290-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56

规模化的种鸡养殖企业有多个养殖场,而每个养殖场又有不同批次的种鸡在同时饲养,不同生产阶段的鸡群所需关注的指标不相同。保证鸡群按计划生产、养殖场合理安排生产、养殖企业科学配置养殖资源等是非常复杂的管理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系统,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鸡场生产管理的软件研发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从育种[1]、饲养指导、鸡群生产管理[2,3]、质量追溯[4]、疾病辅助诊断[5]等方面都进行了实践,但这些研究主要解决鸡场生产管理中的结构化问题。本研究首先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6]设计鸡群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鸡群养殖的信息化,在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7,8],设计分场生产管理和集团生产管理系统来帮助各级领导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配置养殖资源,解决领导决策中的非结构化问题。通过规模化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规模化种鸡企业将实现以下目标:①人员管控的有效化。构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种鸡养殖管理模式,规范基层养殖人员的养殖行为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②鸡群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③鸡群生产物料消耗的最优化。依靠动态定额,实现物料消耗的两级管控模式(分场、鸡群),控制物料不合理耗费;④各级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1 系统的构建

1.1 总体设计

“人、鸡、物、制”是构成规模化种鸡场生产管理的四大要素:“制”是基础,“人”处于中心主导位置,“鸡、物”是“人”依靠“制”进行管理的对象。其中,“鸡”是鸡场生产管理的核心对象,通过“人”来衔接“鸡、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制”来约束“人”的行为。

规模化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以“人、鸡、物、制”4个要素为管理对象,以相互关系为基础,努力解决鸡场生产管理中面临的要点和难点。各要素和该生产管理系统的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动态过程模型分析,规模化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依据“采集―传输―集成―分析与优化―应用―展现”的思路来实现闭环的信息处理流程,实现各要素信息在管理、检测、控制方面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为基层养殖人员提供标准养殖、智能提示等支持,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统计与决策、生产控制等方面的支持。规模化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层实现信息采集,该层感知各种状态信息,并将所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统一传输。系统的数据采集包括各品种种鸡养殖参数、鸡群生产、物料和销售等数据的采集。

管理系统层为业务处理层和数据汇聚层,其主要作用:①汇总处理数据采集层采集的数据,将不同专业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分类存放,形成统一可用的数据;②与鸡场已有IT系统进行横向集成,以期实现集成化的业务管控。系统的管理系统层根据服务的对象不同,业务活动可分为鸡群生产管理、分场生产管理、集团生产管理3类,在各类业务中都会涉及物料管理和销售管理等业务。

决策分析层综合分析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鸡场生产专业应用数据和经营管理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为鸡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分析种蛋销售状况,合理安排种鸡养殖计划;通过分析各批次鸡群养殖效益,查找养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基层培训计划。

规模化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是鸡场养殖人员和各级生产管理者协同工作的平台,是鸡场生产过程中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目标落地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1.2 系统功能

1)鸡群生产管理。种鸡的一个生产周期包括育雏、育成和产蛋3个阶段,在种鸡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养殖人员需要进行针对种鸡养殖的生产管理活动,就是鸡群生产管理子系统研究的对象[3]。系统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把鸡群抽象成一个对象,鸡群在养殖过程中的每一生产管理活动抽象成该鸡群的一个事件,这样在系统中,通过对鸡群事件的管理来实现鸡群生产过程的管理。鸡群生命周期与生产事件关系如图3所示。

鸡群生产管理模块可以实现:①鸡群生产数据采集,从新建鸡群、饲养、断喙、鸡群变动、转群、防疫、抗体检测、疾病、用药、体重检测、产蛋入库、环境监测、加光、受精、结算和关群等16个生产事件中采集鸡群生产中的原始数据;②鸡群生产报表生成,根据种鸡的生产周期,系统可生成育雏生产报表、育成生产报表和产蛋生产报表,分别用来反映该鸡群在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的生产情况;③鸡群生产状况分析,系统提供反映鸡群的存栏、生长、饲养、产蛋等4个方面的生产分析[3],来反映鸡群生产情况;④生产标准的管理,不同品种的种鸡都有相应的生产标准,涉及转群时间、防疫程序、体重、耗料、产蛋、环境等方面,在系统中集成了生产标准模块,利用该模块可对鸡群生产数据进行监测;⑤智能生产提示,系统自动读取鸡群的当前生产数据,与养殖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主动给出生产提示信息。通过鸡群日龄与生产标准中的防疫程序对比分析,系统可提前2 d给出防疫提示。

2)分场生产管理。该模块以分场所有鸡群的生产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生产报表和分析图的形式为分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处于不生产周期的鸡群之间没有多大可比性,因而该模块在生成报表和生产分析时,以鸡群的生产周期为分类标准。

分场生产管理模块可以实现:①分场生产报表生成,该类报表反映某一分场不同鸡群的生产状况,帮助分场领导分析不同鸡群的生产效益,包含结算报表和存栏报表两大类。结算报表有育雏生产结算报表、育成生产结算报表、产蛋生产结算报表和全程生产结算报表等4种;存栏报表有育雏存栏报表、育成存栏报表和产蛋存栏报表等3种。②阶段生产状况分析,包括育雏期生产分析、育成期生产分析和产蛋期生产分析。其中,鸡群又分为已转群(或已关群)和未转群两类。

3)集团生产管理。集团领导更多关注的是各分场的综合生产效益,以此来决策人、财、物等资源在各分场的配置,宏观地调控整个集团的种鸡生产。在该模块中,系统提供集团生产报表和鸡场生产状况分析两项功能来支持领导科学决策。集团生产报表包括鸡场存栏结构报表、鸡场生产结算报表和鸡场物料消耗报表等;鸡场生产状况分析包括育雏舍日均死淘率、育成舍日均死淘率、产蛋舍日均死淘率、育雏舍平均只养殖成本、育成舍平均只养殖成本和平均只产蛋成本等生产指标的分析。

4)物料管理。在种鸡场的实际管理中,由于饲料和药品是养殖过程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物料,并设有专门的仓库由专人管理,因此系统中把饲料和药品分别单列出来管理,即物料管理细分为饲料管理、药品管理和其他物料管理3个模块。这3个模块的设计思想是统一入库、按鸡群出库,可以满足系统对鸡群养殖成本的核算。

5)销售管理。种鸡生产过程中,可供销售的商品有蛋和鸡两大类,蛋又具体可分为种蛋、鲜蛋和毛蛋;鸡则指在养殖过程中淘汰的可用来销售的种鸡。系统支持对蛋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等情况的查询,并可按不同蛋库、蛋类、种蛋品种等类型来查询。对于淘汰种鸡的销售,系统采用在鸡群变动事件中来处理,销售时,既可按千克也可按只来计算金额。通过对蛋和鸡的销售管理,系统可方便的计算出鸡群的销售收入,为计算鸡群的养殖效益提供支持。

2 数据分析的实现

系统是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和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实现的,采用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C/S),系统中报表生成和生产分析使用了SQL Server中提供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9-11],实现方法如下:

1)根据决策主题设计星型数据模型的数据库。星型模型的表构成有维表与事实表两种,用于查询的信息放在事实表中,维表可以继续扩展成为维表和事实表的星型模型。系统数据库事实表主要包含鸡群养殖基本信息、养殖时间、养殖分场、投入成本、约束条件等。事实表下又含多个维表:①鸡群养殖维表,包括种鸡种类型、疾病、兽药、饲料等;②时间维表,包括年度、季度、月份等;③分场维表,包括分场名称、负责人等;④投入维表,包括水电费、医药费、饲料费、养殖机械费用及其他费用等;⑤分场生产效益维表,包括各种日均死淘率、均养殖成本等;⑥约束条件维表,包括资源约束、社会需求约束、生态环境约束、行业关系约束等。其中鸡群养殖维表还可继续细分,如疾病维表、兽药维表等。

2)数据抽取。系统的数据抽取为鸡群生产管理中采集的原始数据到OLAP数据的转换以及Cube 数据本身的Processing更新,具体完成3方面的任务:①使用数据转换系统(Data transact system)将采集的养殖原始数据转移到OLAP所需要的鸡群生产分析、阶段生产分析和鸡场生产分析对应的数据库表中;②运行Marking Procedure进行业务分类;③在数据移入完成后,对Cube中的数据进行Processing更新。

3)利用配合MDX来制作OLAP分析。MDX提供了强有力的功能来处理Analysis服务器多维数据集中的多维数据,以分场生产效益分析多维数据集为例来说明:

轴线维:季度、分场。

切片维:分场生产效益。

X轴:分场维,内容包括(场名,日均死淘率),(场名,均养殖成本)。

Y轴:季度维,内容包括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MDX语句如下:

SELECT CROSSJOIN({场名,日均死淘率. CHILDREN},{场名,均养殖成本.CHILDREN})ON COLUMNS,{一季度.CHILDREN,二季度.CHILDREN,三季度.CHILDREN,四季度.CHILEREN} ON ROWS FROM ChickenHouseBenefit WHERE(ChickenHouse.ALL,[2014],Benefit.ALL)

多维数据集构建完成后必须要能够显示给用户,使用数据透视表服务(PivotTable Services)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连接到OLAP的组件,实现多维数据的存取操作。

3 实际运用

该系统已在1个有7个养殖分场,在栏约20万只种鸡的规模化养殖场试运行,运行效果良好,主界面如图4所示。

4 小结

种鸡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为种鸡养殖的规范化,鸡群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一个信息支持平台。通过鸡群生产管理模块,养殖人员可以方便地录入养殖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鸡群负责人可以随时了解鸡群的生产状况;通过分场生产管理和集团生产管理模块,分场领导和集团领导可以随时掌握各分场和整个集团的生产状况。因此,该系统不仅实现鸡群养殖的精细化,也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随着养殖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投入,中国养殖业信息化水平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肖 凡.优质鸡育种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家禽,2009,31(20):4-7.

[2] 赵瑞雪,赵鹏举,仝乘风.商品鸡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的研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2):47-48.

[3] 肖建华,施路一,范福祥,等.商品蛋鸡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4):49-52.

[4] 赵金石.我国肉鸡质量追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8):45-48.

[5] 许剑琴,张克家,范国雄,等.鸡常见群发病电子计算机专家诊断系统[J].中国兽医杂志,1992,18(2):40-41.

[6] 郭 琳,张文静,简 平.面向对象的图书馆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S1):271-274.

[7] 刘光明,陈长喜.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畜禽养殖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19):4723-4726.

[8] 张 杰.数据仓库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192.

[9] 张家爱.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