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近几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将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畜牧业经济建设的重视,大力推进游牧定居工程建设、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加强对草原保护工作的重视,畜牧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针对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探索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良种繁育对阿勒泰地区畜牧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推进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区现代畜牧业种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畜禽场进行科学改进,并引进优良的种公牛、种公羊,逐步推进良种牲畜形成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大引进国外良种,并开展新疆地区内良种畜引进规划,根据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可以计划引进良母牛2.5万头,其中预定从国外引入1万头,从新疆地区内部引入1.5万头。在良种繁育工作中及时淘汰公畜鉴定不合格的公畜,保证繁育体系质量。
2加强牛羊产业规模化建设
牛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推进阿勒泰地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阿勒泰地区在寻求畜牧业持续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应注意探索牛羊产业的规模化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行阿勒泰羊本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尽量提高阿勒泰羊多胎繁殖的能力,对肉羊繁殖规模进行适当的拓展,力求实现两年三产,逐步提高肉羊养殖生产效益。同时,针对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发展需求,制定《地区冬羔生产方案》,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进而引导养殖户逐步扩大冬羊羔生产规模,为牛羊产业的规模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3积极推进畜牧业的转型发展
传统畜牧养殖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存在一定不契合之处,严重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所以阿勒泰地区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应该在全面把握本地区畜牧业建设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探索畜牧业的转型发展。具体来说,阿勒泰地区畜牧养殖部门可以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将构建标准化养殖场作为基础,在标准化养殖场基础上探索牧繁农育、农繁农育等多元化生产模式,助推畜牧养殖的转型发展,将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保证阿勒泰地区的畜牧养殖业不仅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契机,还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寻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路径。
4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在阿勒泰地区探索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在探索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阿勒泰地区政府部门应该支持畜牧企业发展建设,并为大型两种繁育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展有机畜产品认证工作,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推进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5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草原基础的支持,所以阿勒泰地区在发展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制定草原生态建设补助奖励政策,并建立健全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制度等,即使做好草场修复工作,保护草原生态建设质量。同时,应该注意对草原发展体系进行逐步完善,着力结合阿勒泰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现代化的饲草料生产体系,重视牧草引进和培育基地的建设,增加人工牧草比重,为草原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良好的支持。
6结语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阿勒泰地区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畜牧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够逐步推进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发展进程,并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地区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冬玲.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8):20-21.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推进良种繁育机制的全面建设
积极制定本地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方案,对畜禽场进行改扩建,并且进一步促进良种牲畜规模化发展。其中,可以在农区与牧民定居点进一步推广落实冻精冷配的措施。在牧区将冻精冷配的推广应用,实现黄牛改良。除此之外,应当不断增加国外与疆内外良种畜的合理引进。
2牛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羊本品种选种与选育过程中,应对该地区内部羊多胎性能进行深入挖掘与提升,实现肉羊繁育养殖规模的有效拓展,确保能够实现两年三产的目标,实现养殖效益的全面提升。基于此,要合理制定本地冬羔生产方案,积极开展冬羔生产现场的观摩会议,实现其生产规模的全面拓展,以保证全面出栏的均衡性[1]。
3积极开展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项目
在畜牧业转型过程中,应当将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当作重点,进一步推广并落实农繁农育以及牧繁农育等多种生产模式,严格遵守养殖要求,对农区舍饲圈养行业进行全面发展,且实现养殖场的规模化建设。
4促进畜牧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对相关企业与公司给予大力扶持,构建良种牛繁育基地,积极引进良种牛。与此同时,应当对驼奶化妆品的生产线进行大力支持,针对重点的项目运行予以关注。另外,需要加快多种类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鼓励企业开展畜产品认证工作,实现产品自身附加值的全面提升。最后,还应当重视天然草场放牧牲畜的认证工作,进一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5全面推广畜牧技术服务
积极构建地区技术推广服务机制,落实分片包干模式,同时,严格规范畜牧产业生产管理工作,加强技术方面的引导。另外,应实现地级与县级畜牧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联合发展,创建联合繁育场,并定期组织牧民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组建农村经济队伍,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实际收入。基于此,要针对生产加工技术和草料栽培等方式进行普及推广,与饲料和秸秆颗粒饲料相配合,落实进村入户工程项目,全面提升饲草的利用效率。
6有效改善草原生态
该地区应当贯彻并落实二轮草原生态补助的奖励机制,积极落实草畜平衡与禁牧机制,降低牲畜上山数量。另外,需要对荒漠草原的修复规划进行全面编制,积极开展草地监测与草原载畜量的核定工作,同时重视草原火灾防控。最重要的是针对违反草原规定的案件进行严格查处,遵循法律规定对草原承台进行有效地保护[2]。
7建立并健全草业发展机制
加大现代化饲草料生产体系的建设力度,对企业多种发展模式进行进一步推进,实现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应实现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速度的全面提升,对地区定居牧民进行正确引导与鼓励,将青贮玉米的规模予以全面扩大,同样增加玉米与苜蓿等草料的种植面积,尽可能确保人工饲草料地的实际种植面积满足标准要求。
8提高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面构建动物防疫网络化,注重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的平台化。同时,实时监测动物疫情状况,并积极开展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水平。除此之外,应构建基层防疫员团队,始终遵循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最后,应重视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以保证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机制的贯彻与落实,提高公共卫生的安全性。
9建设畜牧业基础设施
该地区需要积极开展定居兴牧工程项目,进一步推动定居点配套设施的全面建设,为后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退牧还草项目中应提高重视程度,构建人工草料地以及舍饲棚圈。
10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当地经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冬玲.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8):20-21.
1.1发展现状
近几年,延安市畜牧工作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扶持“三农”的政策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突出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养殖,狠抓依法治牧,使延安畜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市出栏肥猪55.89万头,出栏羊50.64万只,出栏牛4.73万头,出栏家禽240.48万只,肉类产量5.8万吨,禽蛋产量1.67万吨,奶类产量5840吨。年末存栏羊 66.68 万只,存栏大家畜 28.21 万头,存栏生猪57.15万头,存栏家禽308万只。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9.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400元。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畜牧业整体发展缓慢,尤其封山禁牧后,舍饲养畜发展困难重重,导致畜牧业“止降转升”工作举步维艰;二是由于果业效益好,发展快,棚栽业政府扶持力度大,相比之下,畜牧业发展总体规模小,效益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高,且南北发展不平衡;三是畜牧产业化进程缓慢,畜产品加工滞后,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四是一些县区对产业定位不稳定,导致产业发展波动加大;五是缺乏技术人才,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养殖户素质越来越差,加上事业单位机制不活,综合服务能力差,标准化养殖面小,科学养畜水平低,养畜的总体效益不高。
2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基本思路
根据延安市的实际,“十一五”及今后全市草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以品种改良为基础,以推广实用技术为动力,以动物防疫为保障,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以提高产业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基地和龙头建设为重点,狠抓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发展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加工增值,把发展畜牧产业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全力加快草畜产业化建设步伐,努力把草畜业建设成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发展中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草畜产业,把商品性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把畜产品销售作为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科技示范,典型引路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通过科技示范,典型引路,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产业;三是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原则。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一村一品”,大力扶持和发展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大户的带动下,努力提高养殖户的覆盖率,促进整体养殖规模,扩大产业基地;四是人工种草,舍饲养畜的原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充分利用退耕种草,大力发展舍饲养畜;五是龙头基地并重,相互促进的原则。在新时期,实施畜牧产业化是发展畜牧业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基地是产业化建设的基础,龙头是产业化建设的关键,没有基地,龙头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龙头,基地缺乏带动发展。龙头通过服务与基地连接,通过经营与市场连接。必须龙头基地并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畜牧产业才能稳定、持续、协调发展。随着封山禁牧的全面实施,延安市草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根据延安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十一五”期间延安市畜牧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为:“重点牛羊草食畜,果菜基地猪和鸡,城镇矿区奶蛋禽”,逐步构建“南猪鸡北牛羊”两大产业带。就全市而言,应立足饲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对县域而言,应突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重点突破,在北部县区应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在苹果和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猪和鸡,全面推行“一园一圈一棚一池”的模式,为果、菜产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提升果菜品质,使养畜业与果业、棚栽业相结合,与沼气、沼液利用相配套,促进生态农业和绿色果菜发展。在城镇和工矿区,大力发展奶畜、蛋鸡、肉禽及特种养殖,丰富居民“菜蓝子”。
3加快延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发展基地,壮大规模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建设的基础,实施草畜产业化,没有产业基地,很难发展龙头,即使建了龙头,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必须大力扶持草畜大户,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基地建设。
3.1.1 发展“一村一品”:发展“一村一品”是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市畜牧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计划到2011年建设畜牧业“一村一品”440个。2010年计划重点抓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在125个村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在工作中,采取分类指导,对已达到标准的村子,重点扶持提高,对接近标准的村子,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达到,对具有发展条件和潜力的村子,逐步引导,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
3.1.2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结合“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努力提高养殖户的覆盖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注意科技含量,注重小区增效和农民增收。扶持养殖大户,从资金、信贷、土地、技术、良种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市区、县城及人口密集的大镇,大力发展奶牛和禽蛋生产,围绕“菜蓝子”供应,发展城郊畜牧业。
3.1.3 大力推广“四位一体”模式:发展“果-草-畜-沼”和“棚-菜-畜-沼”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节能农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利于促进新农村重点建设。可以解决农民做饭的能源问题,可以为果菜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以提升果菜品质,促进绿色无公害果菜生产,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菜的需要。据掌握,目前全市建有沼气池7.8万口,如果每口沼气池容纳的粪污按养猪5头计,可养猪39万头,而目前沼气池实际养畜量约20多万头,有不少沼气池养畜少或没有养畜,而且沼气池以平均每年2万口的速度递增,每年可增加养猪规模10万头,目前沼气池养猪的潜力很大,如果能使所有沼气池平均养猪5头,年可增加饲养量40万头,畜牧部门要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抓好“四位一体”生态养殖。
3.1.4 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在“一村一品”村、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及适度规模养殖户,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饲养的畜禽品种必须良种化,圈舍设计合理化,传染病免疫程序化,草料搭配科学化,治病用药规范化,畜禽产品优质安全化,经营管理制度化,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3.2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众所周知,实施草畜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发展草畜产业的必由之路。发展草畜产业化经营,关键是龙头,龙头是实现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地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延安市草畜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龙头企业,没有龙头,就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不成规模,培育不出名牌,畜产品的出售、加工、包装靠群众自想办法,无组织、无规程、无标准,盲目性大,产业发展很难走出低级原始阶段。要培育龙头,从延安实际来看,一是发展“公司+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草畜产业化经营公司,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二是创造条件,招商引资。自己办龙头有困难的,可以拟定重点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让别人来办企业,建龙头,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这两年延安市引进了一些项目,有的刚刚开始营运,有的正在筹建之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促进产业化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三是对草畜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延安市草畜加工总体形势,对有培养前途,有望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方位予以扶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发展各类养殖协会组织,市、县区业务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协会,扩大交流与合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养殖协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畜牧部门要尽力帮助和解决,对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养殖协会,应予以表彰奖励。
3.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3.3.1 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现有畜牧兽医技术资源,成立市、县区畜牧兽医局,组建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此项工作力争在10月底完成。3.3.2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搞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增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延安市近两年在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重点是人员配备培训和设备仪器配置以及内部制度完善。
3.3.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配套建设、强化管理,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的互动新型良种繁育体系。争取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种畜禽良种场,参与良种繁育推广,进一步建立健全四级冷配网络,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良种繁育体系,努力加快良种畜禽繁育推广步伐。
3.3.4 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坚持封山禁牧,退耕种草,舍饲养畜。在搞好人工种草的同时,加强天然草场的建设、管护和利用。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及草粉、草捆、草饼加工技术,努力提高饲草和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提倡畜禽饲喂配合饲料,鼓励县、乡结合“一村一品”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工作,兴办中小型饲料加工厂。
3.3.5 加强畜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结合这次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主体,推行畜牧行政执法责任制,把畜牧“三法五条例”的各项执法项目、内容、范围落实到相关单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加快畜牧法制建设,为畜牧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
3.4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从延安市畜牧业现状来看,猪、鸡目前还不具备外向竞争的条件,应以满足本市“菜篮子”供应为主,稳定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效益。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养羊、养牛上面来,牛羊肉市场比猪鸡好得多,牛羊又是食草家畜,适合延安市资源优势的开发。今后,一是要在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延安市的畜产品加工才刚刚起步,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都比较低,应大胆引进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和人才,开发和研制新产品,要通过加工增值,打造名优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用系列产品占领不同层次的市场,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二是建立畜产品市场体系。本着合理布点和先建先扶的原则,逐步建立市级畜产品中心市场和县区专业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使各类市场与国内外大中型市场逐步对接,与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畜产营销大户联网,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并服务于生产与销售,促进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模式的形成,并大力发展畜产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4建议
4.1在延安南部植被较好的县进行轮牧试点
过去,由于过牧滥牧,导致植被破坏,推行封山禁牧10年来,延安的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要积极探索如何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之路。林草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长期封禁不改良,不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林木的成长,还会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原则是治理生态环境的准则。生态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而这个工程是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来完成生物与能量的循环和转化的。任何人为的剪断生物链,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客观遵循自然规律,主动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产业与富民的关系,完善“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优先保护,有序利用”的原则,在管理上下功夫,既不一刀切,也不简单化。试点工作原则: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坚持林牧结合、兴林富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轮牧的原则;坚持把握政策、加强管理的原则。试点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合理划定轮牧区域;畜牧部门科学核定轮牧区域载畜量;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轮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4.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这几年,延安在舍饲养畜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省上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并选派专家对加快延安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发展畜牧业的信心,使延安畜牧业尽快做大做强。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2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18万吨、1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6亿元,饲料、兽药、畜牧装备等畜牧业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草食畜禽产业,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优化肉禽产业,推进奶业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各地要突出特色,选准重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快推进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突出抓好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力争到2012年全市秸秆青贮总量达到160万立方米以上。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要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要加快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集养殖、种植、沼气、太阳能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等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全市累计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100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15000户;发展品牌村800个,专业乡镇达到30个。自然养猪法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50%;无公害肉、蛋、奶比重达到50%。
(三)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10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着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到2012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0家,通过各类质量认证的企业增加60个,“进京入沪”企业达到50家。
(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营机制。引导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畜牧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至2012年,全市新建或规范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00家。
(五)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结合技术引进,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加强渤海黑牛、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德州驴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种畜禽管理。深化种畜禽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育种。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合理布局和完善家畜改良点,建成以市为中心、以县为重点、以乡镇为基础的家畜改良网络。落实国家畜禽良种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力争到2012年全市猪、牛、羊的良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良种畜禽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二)进一步健全畜牧业投入品生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市、县畜产品检测机构和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及安全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检验水平。做强做优饲料、兽药工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兽药企业,重点支持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和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及安全、高效兽药的研发生产。强化饲料、兽药管理部门的职能,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实施全程监管,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有害物质,基本控制兽药残留超标现象。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大对畜产品市场和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防疫、检疫工作的执法监督,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滨政发〔*〕20号),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县、乡两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预防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的免疫、监测、扑灭等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充足的物资储备。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加强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推进兽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四、进一步完善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增加财政对畜牧业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畜牧业投资力度,重点用于落实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优质后备母牛补贴等补贴政策、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及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等。
(二)加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银行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保险政策,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增加政策性保险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完善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落实养殖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20号),搞好畜禽养殖场用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设施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用地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规模养殖小区(场)用水免收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经营权、资本、产品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畜牧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各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各级工商部门为申请者免费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手续,各级税务部门落实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推进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扶持畜牧产业化发展,并重点扶持新建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时,对发展畜牧业要给予大力支持。
五、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要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把畜牧业发展任务目标纳入各级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市政府每年对县(区)畜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湖北省南漳县2007年生猪出栏71万头,比2006年增长14.5%;牛、羊、禽出栏(笼)分别为1.1万头、5.1万只和255万只,比2006年分别增长35.8%、24.4%和30.7%;禽蛋产量0.9万t,比2006年增长23.3%。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0%。县委县政府决定抓住畜牧业发展市场行情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养殖户积极性高的机遇,按照“科技引领,大场带动,大户支撑,散养配套、优质安全、高产高效”思路,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力争用3年时间把南漳县建设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畜牧生产大县,力争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100万头,山羊出栏达10万只以上,牛出栏2万头以上,家禽出笼40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年提供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1 突出板块建设,在养殖增量上抓突破
前一阶段,畜牧业价格一路攀升,猪肉价格一度超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供给偏紧,猪源紧张,市场供不应求,纵观生猪发展历程,猪价过高或偏低都不利于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保持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产出总量作为首抓任务,确保总量与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针对南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调整”。
1.1 调整发展策略,坚持抓大不放小
按照“大户支撑,散养补充”思路,突出抓好两手:一手抓规模养殖,做到大户(大场、大村,养殖小区)切实壮大。规模养殖有利于科技推广,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防疫统一。对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区域着力推行规模养殖,培植一批大场、大村、大户,走规模化、集体化之路,发挥大场、大村、大户在整个畜牧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和规模效应。在大场大户建设上,要突出抓好现有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大村的巩固提高,引导农户抓好现有畜禽场舍改造升级,确保栏舍畜禽养满,饲料喂足,避免因价格好,盲目投资、盲目建场,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土地浪费。全县将突出抓好益农公司、中原牧业等5个养殖大场提升,确保达到产量和效益。计划用3年时间培植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3 000个,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重点村20个,规模养殖小区25个,出笼1000只鸡、鸭、鹅大户300户;出栏肉牛30头以上养殖户200户,出栏羊200只以上大户200户,实现规模养殖出栏总量占全县畜牧总出栏量的80%以上。一手抓千家万户散养,做到小户不小瞧。分散养殖是确保出栏总量的关键,也适合山区群众的生产习惯。要教育群众增强商品意识,在保证农户自给的同时,提高畜牧商品率。
1.2 调整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
按照“主攻生猪、突破牛羊,兼顾家禽、彰显特色”思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建设区域特色养殖板块。以城关、九集、武镇、清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三元猪板块,优质猪出栏80万头以上:以东巩、李庙、长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山羊养殖板块,年出栏山羊达到7万只以上;以蛮河、清凉河、黑河流域为重点,建立水禽养殖板块,年出笼肉鸭肉鹅50万只以上;以城关、清河、肖堰等乡镇为重点,建立果园、林地、草园绿色土鸡野养板块,年出笼优质土鸡20万只以上:以武镇、城关、清河、几集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蛋鸡养殖板块,蛋鸡存笼达到50万只以上:以武镇、九集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肉牛养殖板块,年出栏肉牛6000头以上,通过优势区域板块建设,示范带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3 调整饲养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畜牧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产业,与种植业、加丁业和渔业等相关产业联系紧密,全县上下要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循环养殖。丘陵镇区大力推广“150”模式养猪,山区乡镇大力推广“1235”模式养羊。到2010年,全县“150”模式养猪户和“1235”模式养羊户分别达到1000户以上。一般农户推广种草养畜、园地(茶园、竹园、林地、果园、桑园)养鸡、稻田养鸭及“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均增加收入100元)等生态养殖模式。在规模养殖场中推广“猪―沼―鱼”、“猪―沼―菜”,“牧―沼―桑”、“牧―沼―果”等生态养殖。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全县科学养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2 突出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安全上抓突破
畜牧产品是农副产品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饲养水平,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路。
2.1 抓品种改良,建立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
品种决定品质。畜牧业品种好坏决定畜牧业产品质量好坏,优良品种也是抢占市场份额重要因素。我们将把抓品改,实施良种工程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县以畜牧品改站为龙头,镇(区)以养殖小区为抓手,各村以养殖大户为载体,形成县、镇、村三级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努力把畜牧品改站、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建设成集良种繁育推广、高新技术应用、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养殖基地。重点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牛冻精配种生产杂交牛、波尔山羊二元杂交、蛋鸡经济杂交和肉禽规模养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人工授精在巩固原有品改站(点)的基础上,以昌海畜牧良种场为主体,在城关、九集、武镇建立3个人工授精网点,覆盖生猪养殖主产区。山羊人工授精站以东巩镇为试点,逐渐在全县铺开。牛冻精配种站点每镇不少于1个。生猪品改率达到95%。牛达到50%,羊达到70%,禽达到60%。
2.2 抓疫病防控,建立防检一体化体系
防疫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防疫搞不好,养殖数量越多,农户的损失就会越大。要着力解决好4个问题。一要解决重治轻防的问题,做到防治并举。对春秋两季常规防疫,要按照不漏镇、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一畜的要求,进行普防普治。对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的,要采用行政、法制手段保证免疫到位,教育群众增强超前防范意识,不搞“亡羊补牢”。二要解决重生产环节防疫,轻流通环节防疫问题,做到环环紧抓。要根据疫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特点,在抓好生产环节防疫同时,突出抓好流通销售环节防疫,尤其对走村窜户收购生猪的营运车辆、人员要实现全面消毒,阻断传播途径,实现全过程防疫,全区域防疫。三要解决重疫情处置,轻后续处理问题。做到免疫与扑杀相结合。要认真落实生畜扑杀补助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损失。同时也要教育群众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做到病猪不出售、不宰杀。要加大对地下屠宰场、经营病死猪不法个体 户的打击力度,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解决重行政措施,轻队伍建设问题,做到行政业务一起抓。目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疫情发生后,都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行政指挥,但受防疫人手不足、素质不高、经费不够等的制约,在重大疫病快速诊断、快速处置方面还很滞后,必须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等办法全面提高镇、村防疫员素质。此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强兽药、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严禁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要加强牲畜定点屠宰、市场准入、市场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 抓绿色养殖,建立无害化生产体系
要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要求,在养殖小区规划建设上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对场址选择、栏舍设计、品种定向、饲料供应、粪污处理等方面科学设计和建设,实现人畜分离。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利用,走“秸秆能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之路,尤其要抓好畜禽粪便污染处理和循环利用,借鉴重庆永安经验,将牲畜干粪制成有机肥料,种植蔬菜和饲料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再喂牲畜的循环养殖模式。稀的污染物,通过沼气处理,变成能源提供生活燃料和照明。要抓住“一建三改”机遇,加快羊、猪、牛舍改造,实现人畜分离,无害化生产。
2.4 抓链条延伸,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围绕提高畜牧产业比较效益,综合效益,着力搞好畜牧业前端产业开发和终端产品转化。加快饲草业开发项目的立项、申报,搞好种植规划,舍得拿好地种饲草,引导群众把饲草种植当作一大产业来抓,实行成片开发、连片种植、公司运作、订单销售。抓好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微贮、EM液生物发酵技术推广,实施“过腹还田”工程,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采取招商引资、挂大联大靠大办法,广泛与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搞好合作联营,实现加工转化,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发展路子,靠加工转化提高养殖户效益,靠加工转化抵御市场风险,逐步形成“生物链一产业链一经济链”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3 突出服务引导,在发展环境上抓突破
3.1 认真落实政策。保护好养殖户积极性
对中央、省、市出台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良种场扶持、良种猪补助、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以及各类发展畜牧生产扶持政策,坚持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环节公正,不折不扣兑现落实到镇、村、户。同时,依据县情制定好我县创建畜牧大县的意见,配套相关政策,引导和保护好养殖户的积极性。
3.2 突破发展瓶颈。营造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好制约畜牧业发展占地、用电、用材、资金、运输、投入等方面突出问题。在用地上,对规模化养殖小区,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一律视为农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由养殖户自行落实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耕费。在用电上,畜牧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的电价标准,并在电力设施配套、故障排除上优先保证。在木材供给上,凡是养殖场、圈栏建设用材,优先审批供应,全部免征“两金”。在资金投入上,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服务,解决畜牧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将“以钱养事”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对由县、镇财政负担的防疫费用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突出民资投入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农户、集体、内外资企业融资投人发展畜牧生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在技术培训上,对畜牧业养殖户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予以支持。在运输上,对畜牧产品运输销售,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减免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