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存在问题;改进
一、前言
对农村的医学、保健和防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重点。全方面做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农村的蔓延,降低其疾病传播及影响程度。而且是否能做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搞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广大农村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
由于农村人民思想比较传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广大农村人民认为,医疗卫生问题是个人看病打针吃药的问题,而对流行疾病的预防和维护公共卫生是政府的工作范围所在,与个人无关,从而曲解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内涵和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使广大农村群众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预防流行疾病的意识有所不足,在面对传染性强甚至危及生命的流行疾病面前,造成恐慌,有些农村群众甚至在流行疾病发生时采取迷信等极端做法,在流行疾病治疗和控制方面加大了难度。
2.区域卫生规划的不合理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体制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卫生事业区域进行划分。由于受地域的局限性,和对全方面发展规划的不足,造成我国中大型城市的卫生资源充足,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卫生资源浪费的情况。而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则正好相反,出现卫生资源供应不足的窘况,甚至有些落后地区严重缺乏卫生资源,这对管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起着不利影响。
3.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产品的市场介入力度不足
政府对医疗卫生产品市场的进入有着必要性,其表现在医疗卫生产品信息的不确定性、医疗卫生产品外部性与内部性的混合和公众对卫生产品信息的认识不足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来说,还处于培育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市场,增加政府介入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介入力度的不足,出现一些医疗单位为牟取利润,私自提高药品价格等情况,使村民无力支付,病情得到恶化,导致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混乱,从而增加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实施的难度。
三、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
1.政府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形成以看病有登记、收费有发票、开药有处方、转院有记录的“四有”模式,和对人员调配、行政管理、药品调拨、业务管理、基本装备及财务管理统一的特点,是乡村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要想完善乡村管理化的方案,逐渐改善医疗服务无序、失控、散乱的状况,就要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价格及其他收费标准严格实行,并保证以国营为主的进药渠道,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而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大开展提供帮助。
2.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在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的招聘上,院长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扩大招聘范围,并使用竞争上岗的方法进行优良人才的选拔,并在其日后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管理及监督。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要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提供预防、治疗等多种基本医疗服务,把做好提高广大农民对流行性疾病的认识,和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重点。
3.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关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可以组织统一的考核和考试,对原有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进行检测评定,选优劣汰,对多余和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流,并将获得农村义务人员执业证书等受过医学教育的人员积极吸纳,为乡村医生队伍的扩充提供人才。同时要对现有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职责教育,利用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执业道德,提高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责任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认真贯彻实施,如何加强乡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认识,并认真履行相关要求,在流行性疾病突发时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护,是我国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央政府必须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依照中央政府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共同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吴承平.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3,08:14-16.
[2]付春芳.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5,02:25+28.
一、明确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其核心是对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现实意义。
1.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前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结合当前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
2.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3.是提高卫生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卫生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率,解决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降低办医成本,增加就诊人数,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卫生单位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4.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从源头上治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5.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卫生事业应以积极促进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治疗,尤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行业特点。
二、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1.完善医疗单位服务功能,实现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创建“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打造资源节约型单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综合实力。立足实际落实“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标准,围绕“环境、技术、质量、服务”指导方针,按“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要求,加快创建步伐,增加绿化面积,增加花草树木品种等,确保单位环境整洁优美。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耗管理模式,增强全员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环保观念,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材料消耗,加强废弃物回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进行科学规划、环保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生物、医药垃圾安全处置、采取节水措施、太阳能利用等;加大对医院服务流程再造,对一些布局不太合理的就医程序,重新设计,改善诊疗环境。对新建的门急诊大楼、数字化医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雅、快捷舒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服务。认真组织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把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抓出成效,努力打造现代化环保型医疗卫生单位。
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水、电、气、油等资源,减少办公经费、差旅费等开支。切实做到“五个一”。即:节约每一度电,办公室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杜绝长明灯,倡导绿色照明,空调不低于26。C,适当减少电梯运行;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水、供电设施,控制使用电话,降低耗能;节约每一滴水,避免长流水现象,提倡水的重复利用,养成人走关水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张纸,提倡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用品重复使用,鼓励回收报废办公用品;减少行政报刊的订阅任务,推广网上查看,按需订阅,减少浪费。节约每一滴油,加强公车管理,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节约每一分钱,精简会议,从简接待,减少“白色污染”和一次性制品使用;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2.充分发挥卫生行政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督查工作。要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为重点,加强对厂矿企业的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消毒、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监管。
监督和指导餐饮业、宾招业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购物袋,严格消毒杀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工作,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科学处置和改进完善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流程,做到全程监控,特别要重视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废水的处置。加强对药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关注药物与人体平衡的问题,建立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倡导合理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3.要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政策体系,使循环利用卫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激励。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适度推广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充分考虑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逐步构建合理
的节约型、健康型医药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卫生事业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卫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期间卫生工作,确立“十二五”卫生工作目标与思路,部署年卫生工作任务。刚才,局长客观全面地总结了期间卫生工作,对“十二五”和年的卫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年,是我卫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卫生各项工作强势推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委、政府向战斗在卫生战线上,为卫生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卫生事业发展提质增速
期间,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卫生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惠及民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库伦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库伦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五年;是库伦卫生为民惠民举措不断推进,群众看病就医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库伦卫生行风建设不断强化,社会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五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客观存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因此,卫生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决心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力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二、科学谋划,奋力实现“十二五”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迎来许多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地位显著提高,财政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卫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医疗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使地方财政资金配套的压力增大、各种社会原因造成我们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疫情难度加大。实现“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我们始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准确把握医改的定位与方向,以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把卫生工作放在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胸怀全局、服务大局,卫生工作才能有位有为;二是把坚持公益性质作为深化医改的根本方向,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让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实惠,卫生系统才能不失责、不失职;三是把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作为推动医改的根本动力,围绕近期医改五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作,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三是把群众受益作为评判医改的根本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使卫生事业发展始终与群众健康利益保持一致,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四是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医改的根本途径,在改革中创新体制与机制,解决卫生工作中一些难点问题、深层次问题,增强卫生工作的针对性,医疗卫生服务才能有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年卫生工作上新台阶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近期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扎实抓好年卫生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确保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至关重要。
年卫生工作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举措。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机制,让新农合真正给农村老百姓带来实惠。一要强化新农合政策宣传。虽然我们在新农合政策的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新农合工作有意见,不满意,这就要求各苏木镇、卫生部门、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在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下功夫,出实招,真正让群众了解政策,用活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新农合政策的惠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牧区患者。二要在继续巩固覆盖面的同时,重点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转变运行机制,控制服务成本。三要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今年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基金量越来越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审核,进一步规范报销补偿程序,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新农合用药规定,提高新农合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管好、用好基金,确保专款专用,决不能出现挪用浪费或套取基金的违法行为。
(二)不断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充分用好用活卫生改革投入、扩大内需投入政策,全力争取中央卫生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和区、市级配套经费,快速推进、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医疗机构办院条件,增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适时组织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录考试,继续实施为苏木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等项目,组织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岗位培训,着力解决基层人才短缺、技术薄弱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三是明确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要通过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多种措施,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
(三)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年,要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实施方案,落实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方面的制度,确保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不走样、不变形。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导,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使群众享受真正的的实惠。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收支范围和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原则给予财政补助。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落实补偿政策的同时,改革人事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用人机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把基本药物使用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促进基本药物在医院愿意配、医生愿意开。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是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抓好6项重大公共卫生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确保项目落实为目标,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督考核,着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质量,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二是抓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切实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保持或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完成乙肝疫苗年度补种任务。三是抓好卫生监督管理。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卫生部门要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积极协调药监、工商、质监、商务、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检查力度,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重点查处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案件,确保人民饮食安全。同时强化职业卫生监护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加大对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监督检查,维护医疗市场秩序。四是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修改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加快卫生应急指挥网络系统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水平。
四、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狠抓责任落实,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卫生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对各项工作精心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继续实行责任目标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其它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面对繁重的卫生工作任务和日益突出的卫生工作重要性,卫生系统必须正视自己的职责,大兴学习之风,把加强学习当作提高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公共卫生政策、学习医疗卫生知识,进一步提高能力,适应做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新要求。
(三)改进作风,搞好服务。医德医风代表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是群众衡量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尺。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以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塑造医药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毫不松懈、更加扎实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局,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要不断深化改革,如何分析、防范、控制好卫生事业单位医疗营运过程中的资金风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并且管理、使用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政府投入资金,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94
卫生事业单位涵盖我国的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血液中心、急救中心、疾控机构、健康教育等部门。卫生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其公益性和社会性职能也更为突出。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加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落实新医改政策的全面、正确实施,有利于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风险,扩大资金的综合覆盖面;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综合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1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1.1管理者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许多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大多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医学专业知识很丰富。但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不熟悉,对各种财政补偿机制、融资法规及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等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大多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控制等,没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实现财务目标最大化,从而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协调、有力地发展。
1.2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及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在购置医疗设备、进行基本建设等大型经济业务活动中,需要采用融资等金融手段。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融资评价体系,往往导致融资成本高、资金风险大等现象。同时,在进行这些大型投资项目时,缺乏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对群众的认可度和承受能力、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单位财务的实际支付能力等缺乏调研和测算,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持,难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引起财务支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卫生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时盲目求大、求多,不进行全面、细致的预算审核,导致财政资金投入的重复、浪费,增加了审计风险。
1.3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医疗运营、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全面协作配合。在单位的运行中,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内控环境薄弱。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普遍存在各自为营、各管一段的现象,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衔接性,制度的实施上缺乏执行力,使内控制度的全面协调、有效管理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1.4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意识欠缺
卫生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对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认识产生了误区,其认为财务管理仅仅就是卫生单位的一种形式而已,从而导致了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认为只要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审核了凭证,按规定进行了账务处理,并及时填报了各种会计报表就算完成了财务工作。对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项目重复、浪费的现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意识和能力的制约,没有也无法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难以胜任辅助决策的角色。因此导致卫生单位的财务核算水准比较低,从而影响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1.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目前的现状主要是激励不足和激励不当二者共存。一方面,由于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够系统完善,致使部分职工的劳动报酬低于其实际劳动付出,职工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抵触情绪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绩效考评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管理意识淡漠、形式主义泛滥、考核不严谨、奖励和处罚不到位,没有取得激励机制应达到的“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目的。卫生事业项目执行的绩效考评中,由于对财务全面管理的评价体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财务管理的成败即项目执行成败的理念。在考评中,侧重于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而对项目执行中的预算执行、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性等内容缺乏分析考核,造成了管理缺失和资金使用不合理,使项目不能按预算全面执行或执行不当。
2加强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2.1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是卫生事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将财务管理纳入到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和职工中树立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效益分析考评的观念,发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但能够完成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而且能够胜任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中去。
2.2分析风险形成的各项因素,加强风险的控制程度
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各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度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审批制度和预警制度。将风险考核意识贯穿于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从而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使资金的使用、预算的管理、成本的控制、社会效益的完成度等各项指标得以最优化。
2.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规范运作内部管理制度的目标就是防止舞弊,预防差错。应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并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完善组织机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岗位责任控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实行重点岗位轮换制;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内部控制,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有效评价体系等。通过实施以上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财务管理得以全面落实和执行,切实解决营运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保证卫生事业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单位规范运作。
2.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加强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和实施的重要条件,只有财务人员素质过硬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人员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坚持奖励自学和强化后期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制订出培训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提高医疗卫生单位财务人员素质首先其单位应该严格的把好用人制度,选择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其次医疗卫生单位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针对高端人才和业务骨干应采用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出一支具有战略思维、政策性强、业务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队伍,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5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考核和考评,奖励和惩罚,就无法保证各项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合卫生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确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考核指标,在考核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落实各项考评制度,奖罚分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132-03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是和谐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重要前提。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医患关系经常出现多种矛盾,影响医疗质量,从而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困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现代治国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任务,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重要的一环,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除了事业家庭,还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健康。身体随时都有可能出毛病,如何去经营我们的健康,这里面不仅包括与医生打交道、保险意识、平时保健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怎样去看待“生病”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矛盾就很自然地集中到医患关系上。而医学原本是一门时时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但是现在,它却越来越显示出专业主义的冷酷秉性,除了简单盲目归罪于医德医风下滑之外,其实导致医患关系陷入今天这样僵局的,并不能完全责怪作为个体的医生。医生的情感因为失去往日的专注性而日趋冷淡,现代医学似乎在人文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没有转角可言的尴尬境地,而在医学“科学主义”渐渐成为大家的信仰时,接民患者的温情,可能恰恰是医治人们对医学冷漠偏见的良药。2005年8月12日下午,戴春福,一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的“国医堂”医院坐诊时,被一名患者用刀捅死;2006年3月22日上午11时许,在从化市中心医院妇一科主任办公室,一名女病人抱住妇科主任共焚……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Ⅲ。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统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纠纷较以往上升了22.9%。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医患关系发生了变迁,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医患关系特点是医务人员占主体,患者是被动的一方,而当前由于患者和家属就医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人群的文化科学及医药卫生水平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致使患者就医心态发生改变,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诚信性、服从性显著减弱。又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个别医德医风差的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新闻媒体某些报道的负面影响,使已发生的医患关系更趋紧张。
2 医患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
患者生病来到医院,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了医务人员,他们希望得到最精心的诊治与呵护,并取得最满意的效果,而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医院效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生命科学的不可预测性,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苛刻。
2.2医患沟通不够,导致纠纷增加
由于医患双方所获医疗信息的不平衡性,加之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履行告知义务或者缺乏沟通技巧,致使医患沟通不畅从而引发医患纠纷。资料显示,在已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真正的医疗事故不足5%,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70%以上。
2.3医疗服务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见病不见人的医疗服务理念本应被摒弃,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医疗活动中过分强调仪器设备的重要性,而忽视医患之间的交流。
2.4患者申诉和维权渠道不畅通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已颁布施行几年,但几千元高的鉴定费用还是把很多想维权的患方拒之于正常渠道以外。
2.5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若实现全民参加医疗保险,将会有效地缓解医患间的矛盾和冲突。
3 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现实意义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书记提出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会又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大意义。由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的总则明确规定,要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在此宗旨下重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是非常必需的。医患互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也就是从病人利益出发,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视病人为亲人,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1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医疗费用过高,自然而然成为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的重要制度化原因,患者不堪重负,应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杜绝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内
在统一的整体。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医疗卫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国民健康素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的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3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的忠实体现
医院作为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细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它决定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医院的被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病人的需要进行,体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自身发展与壮大的必然要求
医院良好的社会效益来源于和谐的医患关系,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的背景,并可以反过来促进医院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医患双赢。
4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1医疗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医疗卫生事业机构,一定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建立和完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制度,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力求做到人民群众在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时,公平公正。
4.2医院建设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诚信敬业、文明行医的服务理念,改变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医院建设、医疗服务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患者放心就医,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选用优质低价药品,直接让利于患者;医院应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多开设周六、日专家门诊,增加专家每周出诊次数,实行电话预约挂号等;为病人提供最快捷、方便、有效的抢救条件和设施,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充分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抢救效率;医院应加强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让患者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行医患协议制度,让患者知晓医疗过程的相关细节,让医疗过程在和谐中进行。
4.3医务工作者要坚持“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
医务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本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仁心”的良知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要以公、勤、严、廉作为好医生的标准。“公”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勤”即勤学勤干,既要及时解决群众疾苦,又要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严”即学术上要严谨,工作上要严格,做事要严密;“廉”即廉洁,任何医生都不得以医谋私。44医患双方沟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诚相待”的态度
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之间相互真诚地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等关键点,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建立医疗告知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让患者对整个诊疗过程的诊疗程序、诊治项目、诊治医生、自己的病情、收费、药品价格、服务承诺清楚、明白、放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和医疗行业规范的陆续完善,医患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将趋于明确,医患关系必将向良性方向发展。患者在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医务人员以职业道德规避医患信任危机;同时,让社会了解医院,畅通医患间的信息沟通,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重建信任机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医患双方都必须遵循医学科学分析报告[J],中国医院,2005,9:3―10。
[2]杜海岚,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22.9%[J],法制日报,2004,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