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的本质

中医学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学的本质

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证本质;方证结合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551-03

1 证本质研究的现状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多年来一直是中医研究现代化的突破口。人们普遍认为,抓住了证的研究,就抓住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瓶颈。其中证本质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医学者瞩目的专题,也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人们试图超越疾病探求证的本质,寻求证的客观指标,认为只要发现和证实了与证有关的特异性物质成分,便揭示了证本质,便可对证进行客观的解释和度量,并可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

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界全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证本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根据中医文献及临床资料,明确病、证、症的关系,制订某些证的诊断标准,使辨证达到规范化,并将现代医学的实验指标结合到证的研究标准之中;由传统的对临床病人的研究,发展为结合证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人的辨证研究对照。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脏腑病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

虽然我国在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并没有揭示证的本质,主要表现在:证候实质研究的传统目标是追求研究指标的高特异性,而其研究结果的特点却恰恰是弱特异性;动物模型研究的局限性;研究思路的片面性等。

2 蛋白质组学简介

蛋白质组的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m等于1994年提出的。蛋白质组学(protcomics)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门新兴科学,它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从而揭示生物学行为,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Expression Proteomics),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Cell-Map Proteomics)和功能蛋白质组学(Functional proteumics)。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复杂的基因间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内的活动和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及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蛋白质组作为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各个蛋白质之间并非杂乱无章或者相互孤立,而是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多个子系统,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的建立为研究蛋白质水平的生命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新型有效的研究手段。

3 蛋白质组学应用于证本质研究的可行性

3.1 认知上的可行性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机体整体功能的失调,证候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的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证候有着明显的整体性。蛋白质组学不仅研究蛋白质的构象,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阐明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构象功能的表现。它不是单纯从蛋白的个体进行研究,而是从人体的整个蛋白质,即在蛋白质组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因此。蛋白质组学是证本质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蛋白质组学对蛋白质研究的整体观念同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整体性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采用对整个细胞甚至整个组织的全套蛋白质的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证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医学也认为疾病的发生大多数是多种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整体功能紊乱的过程,在生命大系统中,如果仅用单因素分析思路来研究多因素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往往陷入网络式联系中,难以理出头绪来。因此中医证候理论研究作为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突破口是理所当然的,而蛋白质组学也是从整体水平上反映了疾病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认识方法相似相通。

3.2 技术上的可行性 Patricko Fanell等于1975年建立了双向电泳技术,可同时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目前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有:①激光捕获切割技术(LCM):该技术减少了由于样本成分复杂而造成的干扰或个体差异,提高了样本的均一性;②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该方法通过选择性吸附的途径大大降低了样品中蛋白质的复杂性,而同时又保持对多样品、多蛋白的同时分析,从而把每个蛋白放在一个具有相互参照的背景里;③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该方法因为采用荧光染料,灵敏度高,故所需样品量非常少,而且一张胶可同时分析3个样品,省去了不同胶之间的匹配问题,减少了工作量,不仅重复性显著提高,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通量;④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把数以万计的蛋白质高密度排列在固相支持物表面,通过探针蛋白特异性的捕捉样品中的靶蛋白,洗去未结合的其他蛋白质,经相应的检测系统即可对靶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这种技术可以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分析蛋白质组,并能鉴定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此技术可以将一个细胞或组织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蛋白质图谱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蛋白质,鉴定疾病过程中的标志物,也可通过对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疾病不同时期的蛋白质标志物,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指标。同时,随着计量化学、统计物理学、信息学的发展,生物信息学家Amos Bai,roch和Appel发展了一种蛋白质专业分析系统,该系统将Geneva 2D gel数据库与SWISS-PROT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联网,帮助研究者从蛋白质序列预测其功能。分析化学的迅猛发展,生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为蛋白组学应用于证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3.3 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 首先,证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只能用系统的语言来表达。蛋白组学应用于系统的证的研究,通过蛋白质芯片技术或建立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对各个症状、证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明确各种病不同证之间的蛋白质组分的异同,在此分析还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其共性与个性。因而,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是用一种特殊系统语言对证的实质进行表达。

其次,将蛋白质组学引人证实质研究更符合证研究自身的特点。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种

“功能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忽略了它的物质性所致。因而,对作为功能的物质载体一蛋白质进行整体性研究,可以跨越了单纯实体结构研究或功能模拟研究证实质的局限性;而且,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表现可表现出一过性或阶段性或持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正符合证功能的活动性、过程性特点。将蛋白组学引人证实质研究,更有利于动态地揭示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时期的变动性,更符合证研究自身的特点。

再次,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有利促进中医证型实验学的发育。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可从功能表现的具体形式寻找其物质根源-蛋白质组分,然后针对需要模拟的功能形态进行基因-蛋白质的干预。这样能确保功能模拟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提高中医证型的实验室研究水平,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巨大的促进。

4 证实质研究的思路与途径

4.1 证的物质基础应是一组相关物质而非单一特异性物质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要研究证的本质,首先对证要有真正深入的理解。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发生发展之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群。所以,证本质的研究归根结底也是探寻证物质基础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证先后提出了十几种定义,但仍对其内涵和外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如果我们暂不考虑证的定义,只从中医临床辨证的方法就可以看出,证实际上是外在疾病征象的某种排列组合,是症状和体征的集合,有集合论“群”的特征。再者,中医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脏器,包含着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多个系统的功能。例如。肾虚证就可能涉及到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多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现代医学也认为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有结构改变就会有其功能表现,有功能改变就必有其结构基础。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构想:呈现某证患者的机体内必然有引发该证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基础,且分布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正是由于存在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的这些物质基础的某种改变引发了中医的各种证候。因而,证候物质基础不会集中在某一脏器,也就更不会是单一的特异性物质。

4.2 方证结合 以方测证以方验证是研究证本质的有效途径中医是以方治证,尽管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哲理性强,但在临床诊断上,无论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是六经辨证,最后的治疗都要落实到相应的方剂上去。

据此可以设想,中医的每一个证候最终都有相应的方剂可以给予治疗,如果该证候没有相应的治疗方剂,则该证候的命名和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研究证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临床精确选方用药,不应存在只有名称而无相应治疗方剂的证候。如果此论可立,那么就可将某一方剂在治疗相应证候的患者或动物模型时所调节与纠正的那些物质视为该证候的物质基础。因为正是该方剂在机体内发挥其药理作用的过程中调节与纠正了这些物质后,才使该证候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因此,方证结合、以方测证、以方验证是研究证本质的有效途径。

4.3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适用的技术手段 由于方剂一般由多味中药组成,其组分复杂,又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整体性药理机制,对机体各个组织脏器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因此,方剂进人体内调节与纠正的物质应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脏器中。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出现,使寻找这些物质有了可能。只要比较某方剂在治疗相应证候前后机体各组织脏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图谱,找出发生变化的那些物质,便可视其为该证候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组学对蛋白质研究的整体观念同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整体性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上反映了疾病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认识方法相似相通,因此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证本质的适宜技术手段。

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主体意识 教材 实践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近几年,随着各地中学政治课教材的改革,一本本新教材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新教材,一方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道德要求,法律和价值观念作了调整,符合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今社会所雪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对老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他人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作者在此就新形势下,思品课教法的转变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教学中放下“圣人”的,架子,拼弃“师道尊严”,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到教学中来,真诚坦率的亲近学生,交流感情,事事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如今的社会更注重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技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概念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课前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学政治教材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的。内容精炼,知识新 ,贴进现实生活,特别在形式上,力求直观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展现了大量的生活范例的内容,巧妙设疑,隐藏观点,因此,领会教材,以本为本,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课本,课前把握课标,精心备案,吃透教材,课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学生一道,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解读教材范例,揭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点,只有认清“庐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教师才能圆满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在这种教学中知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养,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政治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这一类尚未深层次的接触社会政治的这一群体,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对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比不使用的班级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使用的班级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识面扩大,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并能问题,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第3篇

摘 要:中职德育课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逐步让课堂回归学生本位,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还需要重视“以学情为本”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

关键词:德育;“以学生为本”;“以学情为本”;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形式与内容分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目的,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由传统“演员——观众”型转变为“导演——演员”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事例,有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演示,演示方式可以是小品、演讲、相声等形式。按理说,教学内容是教学形式基础,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为教学内容服务,但有时教学形式只是流于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分离。以小组讨论为例,有时因为教师设计问题没有梯度和层次,本来没有必要进行学生分组讨论,但却为了要讨论形式而讨论,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反而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或者,虽然值得讨论问题让学生讨论了,但,该让学生说得教师代替说了,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造成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相分离,也使教学做相分离。

2、教学做分离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依据上述意见,在具体教学中要遵从:事情怎样做,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三者合一而不能分离。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重要性。[1]学生通过学习,应能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想要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教师就应按照这样方法去教学生,教师想要教明白,就要自己懂得如何做,教和学都围绕如何做这一核心进行,这样才能教明白,学生学明白,进而做好。但目前教授这门课老师很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因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特点和现状了解,故在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

3、德育课与专业分离

德育教师由因对专业了解不充分,在教学中会出现以课本为本现象。还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为例,如果你对学生专业不了解,比如讲第三课“发展要从所学专业”时,本需要教师选取活贴近学生实际案例,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就只能选用书上现有事例,可是书上事例大多不贴近学生生活,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故在授课时,学生不会积极响应老师,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侃侃而谈,学生则成为课堂背景;反之,如果你了解和熟悉学生以及专业情况,就可以列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具有生命力。

二.原因分析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分离是由于教学做分离,教学做分离是由于德育课教学与学生专业相分离。那么是什么导致德育课教学与学生专业相分离呢?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教学策略没有以教学对象为中心,如果要适应教学对象,就要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特点,了解教学对象就要做好学情分析,坚持“以学情为本”原则。“以学情为本”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师所教学生进行学情分析[2]。

德育教育对象是学生,中职德育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是学生群体中一部分,有其自己特点: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自制力较差等问题。如果教学设计不能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那么政治课对于他们来说便成为枯燥乏味之课。

三.坚持“以学情为本”原则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本”,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学不是教学,而只是教,教师教学生知识,而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互动和生生互动。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我们就要坚持“以学情为本”原则:

第一,如何使教学形式为内容服务,如何实现教学做合一,如何让德育课教学与专业结合,我们要首先树立“以学情为本”原则观念,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与学生相适应教学方法,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设计。

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第4篇

二、英语绘本阅读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所谓绘本,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一类图书。绘本主要强调的是运用图画来展现故事情节,文字只在其中起到辅的作用。将英语教学知识制作成绘本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是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与此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学前儿童中实施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儿童的听、说等英语语言技能都是极为有益的。首先,我们都知道一门语言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都必须将这门语言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结构的语言形式做到融汇贯通。英语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交际用语之一,对语言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从以上所说的语言三要素上来进行整体性的学习。英语绘本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习英语知识所必须的应用教学实例,学前儿童在阅读英语绘本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怎样来完整的表达英语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今后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其次,学前儿童由于年龄教小,往往心性未定,处于不太识字的尴尬状态,因此利用“读图”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教学是最为合适的,英语绘本中的图画能够很好的促进儿童对于英语语言进行准确的理解,结合大量的英语词汇,能够很好的增进学前儿童对于英语语句结构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生动形象的英文绘本,再加上听力训练,以听促说,是提高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最后,用英文制作的优秀绘本都有寓意深藏在其中,这些优秀绘本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意境都是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设定的,因此这些有趣的图画内容对于提高儿童的课堂参与度是非常有帮助的。学前儿童在进行英文绘本阅读教学时,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加深对周围环境以及世界的认知,而这种开拓视野的认知才是真正滋养生命的知识。

三、英文绘本教材的选择在市场上英文绘本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绘本教材往往有着精美的图画以及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正是喜欢看图听故事的年龄,因此选择优秀的英文绘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注意绘本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想要挑选出优秀的英文绘本成为英语课堂中有效的辅助教材,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书店、图书馆等)搜集优秀的英文绘本,并且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形式(如幻灯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的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2]。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辨别其中的优劣,从大量的资料中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对英文绘本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出一个专门的英文绘本资料库。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必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所述:(一)绘本内容的选择在英文绘本阅读教学中,关于如何选择良好的图画作品作为其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绘本内容中对于图画作品的选择需要基于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不能模拟学龄儿童的教育方法,应当要选择那些短小精悍、重复性强且语言精练的英文图画作品来作为英文绘本的选择标准,以此为标准选择出来的英文绘本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二,英文绘本在选择时需要以儿童现有的英语发展水平来作为依据。教师在对英文绘本进行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尽量选择离发展区最为接近的英文绘本,也就是说,英语教师选择既不能选择太简单的英语绘本,也不能选择难度较大的英文绘本,而是要难度适中。如果图画内容太难,儿童则很难看懂其中的内容,容易产生畏惧感;图画内容太简单,那么儿童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会感觉很无聊。第三,教师要针对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因此想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根据儿童的知识背景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学前儿童的英语水平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是不能够依靠自我来完成对英语句子的理解的,为了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教师就需要选择那些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展开教学,例如学生喜爱的玩具、颜色、动画、服装等等。只有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英文绘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二)绘本色彩的选择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认为:儿童大多都喜欢色彩鲜艳明亮的事物,特别是色彩差别较大的。有数据表明:一些儿童对于鲜亮颜色的喜欢程度一直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色彩的喜爱是能够吸引儿童关注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更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图画色彩鲜明,对比度较高的绘本图册,以达到吸引儿童注意的目的。(三)绘本的选择要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目标在学前儿童中开展英语绘本教学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幼儿园中有关的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来选择合适的教学题材,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奠定基础,并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

中医学的本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学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75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以便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升。为了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政治课堂,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

一、转变理念,提高质量

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与良好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高中教师首先应改变教学理念,及时改进教育思想,其次应努力挖掘政治教材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还能加强学生的自身修为与文化素养。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节课时,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树立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角度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时,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二、强化教学,高效课堂

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性格,使学生的长处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向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是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为强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全面整合教学经验,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政治课堂。在政治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教学形式过于枯燥而昏昏欲睡,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B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生活与消费》这节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金钱意识得到增强,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基础构建情境模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货币,了解货币的价值,然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能够以平常心态对待金钱,不要过于物质化,成为“拜金主义者”。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手段,摆正学生的消费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建立机制,改善方式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形,思想意识也变得越来越独立,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但是心理与生理发展都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负面情绪,包括抵触、暴躁、厌学等不良情绪。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还能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机制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评价中吸取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在政治课堂中建立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能激励师生共同进步。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不仅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还能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质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