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研究现状与评价
互联网的运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十分普及。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它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只是一种临时结盟体。它可以由整合、重组各独立公司中密切联系的业务而形成,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网络经济的出现动摇了会计假设的合理性,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认为会计主体是多重的权益主体,包括:债权人权益(银行、商品及劳务供应商)、职工权益、政府权益、投资人权益;对会计假设进行创新,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等。
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但“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难以涵盖非赢利组织会计主体;“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这样的会计主体概念并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含;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同样也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多会计主体问题并不是在IT环境下才产生的,也不是IT环境下独有的会计问题。在IT时代尚未到来之前;多会计主体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会计主体的含义决定了会计主体在空间上的极度伸缩性,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一个法人实体,也可以是若干个或很多个法人实体。实际上,多个会计主体的集合仍是一个扩大了的会计主体。在IT环境下,虽有多会计主体的运用,但多会计主体实质上是众多会计子主体的集合,仍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企业的投资人或企业其他的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界定了权益的范围,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虽然网络公司是虚拟公司,但严格来说,会计主体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形的会计个体。会计主体应具备两个特性: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做出决策;对自己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经济行为承担责任。虚拟公司围绕着自己的经营目标,对各个组成方进行统筹规划、任务分配和资源配置,并在期末进行收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它是一个整体,对外需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对内需进行经营规划。虚拟公司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独立支配的经济资源,需对其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它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两个特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计主体。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虚拟企业的出现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而已。不能因为会计主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发生改变而取消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在网络时代,会计核算的对象仍将是一个特定的主体,会计信息依然要以这一特定主体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为惟一依据。
二、网络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研究现状与评价
在IT环境下,网络公司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间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变化多端的种种市场机会。网络公司的组合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各个独立企业可以在网络公司开展业务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企业合并、重组、破产、解散的情况屡见不鲜,持续经营假设有时就不再适用。据此,一些学者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或变持续经营假设为破产清算假设。这些观点就有探讨的必要。因为,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会计核算就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实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从表面上看,持续经营是要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有多长的问题,实际上它主要是要解决资本性支出的摊销期限有多长的问题,从而相应解决会计期间的损益确认问题。这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经济利益在相关时期如何在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的问题。这里既涉及投资人的利益,又涉及国家的税收问题,网上公司也好,虚拟企业也好,都要同其他企业一样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规范。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将破坏不同经济利益体的相互制衡的均势,是不能为不同的经济利益体所共同接受的。
此外,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清算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状况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破产清算只是例外情况。更何况虚拟企业也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联合组成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虚拟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这有利于实施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在IT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是必须遵循的。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分期假设研究现状评价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克服了会计数据搜集和处理的障碍,以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做出来的报表在瞬间即可形成,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阅财务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已失去意义。此外,虚拟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暂性,使公历年度的会计分期不再适合,需以交易或假设取而代之。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也有的学者认为,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假设可延伸到多个主体,不等距会计期间。
对此,应该知道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一是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二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角度而言,会计信息的质量比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更有意义。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为加快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手段,但这种手段的使用应首先受制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求。会计分期假设为会计信息的可比和可用提供了保证。随着会计信息加工速度的加快和加工成本的降低,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需求,有可能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但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并不等于取消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是任何会计环境不能回避的。因此,即使在IT环境下,会计分期假设也是不会动摇的。
在IT环境下,也不能用不等距会计期间来替代现有的会计分期假设,现代会计分期假设仍是IT环境下不能违反的会计假设之一。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永恒特征之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之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既包括信息内容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可比性,又包括信息所对应时期长短的可比性,这二者若缺少任何一面,会计信息都将失去可比性,从而失去有用性。如用不等距会计期间取代现行会计分期假设,将使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失去信息所对应时期长短的可比性,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另外,在IT环境下,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照样有赖于财政税收的稳定,而财政税收稳定的前提之一是均衡地获取财政税收,这就要求均衡地计量企业的应税收益,要求企业在均衡的时期里提供会计信息。从国家权力和法律层面上讲,在IT环境下也不允许不遵守现行会计分期假设。
四、网络环境下货币计量假设研究现状与评价
在网络经济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资金在企业、银行、国家间高速运转,资本市场交易活跃,这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冲击了币值稳定假设。IT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交易也变得非常容易,既可以用多种货币计量,也可以用统一的电子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
对币值稳定的挑战并不是对货币计量的否定。货币计量是会计计量在不同计量方式中所作的历史选择,是最合适的计量方式。对币值稳定的挑战,是要改变货币计量的属性,这同改变货币计量尺度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是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否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用一般物价水准或现行成本这两个计量属性中的一个来替代历史成本这个计量属性,但并没有改变货币计量尺度,也即没有改变货币计量假设。因为一般物价水准或现行成本,都是货币计量范畴的内容。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应用 现状
一、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解,首先要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和结构。它的结构是并行分布的,通过大量的神经元的模型组成,是用来进行信息处理的网络。各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之间联系的方式很多,每个特定的链接之中都有相应的权系数,而各个神经元的输出是特定的。
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由于其结构上的优势和对信息处理的高效性,使得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图像处理、智能识别、自动监控、信号处理、机器人监控等,使得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交通、电力、军事等部门提供了便利。下面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做简单的分析。
第一,BP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BP神经网络,在进行优化预测、分类和函数逼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大体有分类、函数逼近、优化预测等方面。比如,将胃电图和心电图进行分类,对某些函数的最小二乘进行逼近,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对电力系统中的负荷量和一些数据进行优化和预测等。特别是在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使用BP神经网络还能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处理。相对其它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网络而言,BP网络复杂性较低,所以在很多工业产业上应用较多。在某些需要进行控制的系统内,BP神经网络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其具体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利用BP神经网络在识别和分类中的优势,能够及时快速的判断一些系统中的故障,相比以往的谱分析技术,其工作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BP神经网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其网络的鲁棒性和容错性不够,在对故障进行判断和检测时,不能有效地确保其准确性。此外,这种算法的收敛速度不快,在选择网络隐层节点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理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应用造成了影响。
第二,ART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ART神经网络,广泛的应用在对图像、语音。文字等的识别过程中。其在某些工业产业中也普遍应用,主要应用在对系统的控制方面。例如,对故障判断,问题预警和事故检测等较为繁琐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进行数据挖掘,从有关的数据中找到能够应用的数据。ART神经网络在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是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稳定的工作,其算法也十分简单而且为快速。其缺点主要是在要求对参数和模型等进行准确的判断时,其网络的结构还需要进行完善。
第三,RBF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RBF神经网络目前在建模、分类、函数近似、识别、信号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引用。比于其他的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较为简单,其在非线性的逼近上的效果较为显著,收敛的速度也较快,能够有效的对整体进行收敛。其存在的缺点是,在函数逼近方面还不够完善,仍然要进行性改进。
第四,Hopfield神经网络。作为反馈神经网络的一种,Hopfield神经网络能够在连接性较高的神经网络中进行集中自动的计算。目前其在工业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优点是,对于一些线性问题,避免了只是用数学方法所带来的繁琐,在进行数模之间的转化时,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
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较多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在技术的运用和技术本身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数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对有关的制造技术和科学技术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快与其相关的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些技术能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互匹配。在发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同时,要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对于更好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日语 网络教育 现状 前景
所谓的网络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超媒体、专家系统、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到远程教育资源库。日语网络教学是现代技术、人工技术和Internet在教学中的应用,其特点是教学模式表现形式的异步性,即教师和学生不一定能同时在网上。其优势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教学资源和现代技术,为日语教学开拓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能灵活学习日语提供资源,其前景非常广阔。
一、日语网络教学的现状
1.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幻灯片和动画片教学课件。利用这种多媒体技术把日语学习常需要的文化背景介绍通过文本、图片、影像简单地插入,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与传统教学比起来,更形象和直观,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Flash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flash可观赏性比较强,因此,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知识。
2.Web2.0时代的在线词典
三省堂词典:excite.co.jp/dictionary/、小学馆词典: dic.yahoo.co.jp/。
3.日语学习中文网站jp.省略/、
省略、省略、省略、省略、省略/。
4.日文博客网站
blog.省略/、 d.hatena.ne.jp/、blog.省略/、blog.goo.ne.jp/、blogs.yahoo.co.jp/。
5.在线广播。NHK(nhk.or.jp/r-news/)、 TBS (news.tbs.co.jp/)、jp.省略/。
6.搜索引擎
yahoo.co.jp、google.co.jp、省略、excite.co.jp、home.goo.ne.jp/、jp.省略/。
7.语料库
青空文 aozora.gr.jp
国立国研究所 kokken.go.jp
文化 bunka.go.jp/lkokugo/frame.asp
二、日语网络教学的优势
1.不限时间和地点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地点、场合进行日语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程度的不同,选择自己的日语学习内容或学习方法。尤其是可以为没有固定时间学习日语的非在校学生提供便利,也可为在校学生的非课堂时间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
2.方便反复练习
语言学习最不可缺少的是反复练习。在此意义上,日语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声音、文字、动画相结合的无限的反复练习。因此,对语言学教育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3.合作式学习
通过网络连接拓展教师空间,能使更多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聊天室,可以使班级之间学生的交流,班级与其他日语学习者的交流,甚至可以建立与日语母语者的交流,以此来促进学习交流。
4.进行远程教育
通过局域网、因特网,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远程教育。更多的学生可以在自己适合的场所进行日语学习。通过学生自律性的学习,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课业直接发送给老师,而老师则可以通过已经编制好的程序利用电脑批改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日语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轻松地同时教授不同地点的多名学生。
三、日语网络教育展望
1.基于Internet的日语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基于Internet的日语网络教学中,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你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教师甚至著名日语专家,都是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每一个角落公民都可以享受到这种高质量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2.基于Internet的日语教学模式
在基于Internet的日语教学下,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3.基于Internet的协作式日语教学系统的实现
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是将人工智能与这种协作系统相结合,将是它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对这类系统的研究虽然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但还属于试验性质,离实用还有一定路要走。我们应当看到未来Internet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进行攻关,实现基于Internet的协作式日语教学系统质的突破,尽早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日本教育国情(2007-2008年度).日本国交流基金[R].2009.
[2]李妲莉.日语网络课程的开发及其特点.日学与研究,2003,(1).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动机;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单编号:1671-7503(2015)09-0003-04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发动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使其向特定目标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机制。学习动机一直被看作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同样也受到广泛关注。国内研究者从2001年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十几年间,网络学习动机大量研究中产出了很多优秀科研成果,并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网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学习动机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并梳理,以透视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主流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并为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启迪。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资料来源与样本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15年(2000.01.01-2015.02.10)刊发的论文。以“网络学习动机”、“在线学习动机”以及“远程学习动机”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对“篇名”进行“模糊”检索,将检索结果中的一些公告、通知等无关资料删除,共获得期刊论文7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研究样本共计94篇。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94篇文献摘要阅读的基础上,对其主题分类,并按照文章发表日期、载文量和主题建立相应数据库,最后生成图表展示数据。
(三)内容分析变量
本研究设立发文时间、载文量、文章来源、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五个研究变量。
1.发文时间和载文量
分析载文量和发文时间,可了解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起源、现状和发展情况。
2.文章来源
样本文献可按期刊的重要程度,将其种类分为硕士学位论文、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四大类。
3.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行动研究法、开发性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等。
4.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专门针对网络学习动机主题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科学表述。为了确定已有研究文献集中关注的主题,本文参考了牟智佳《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中的类目分类,在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内容并确定文献主题后,将其绘制在主题表中。将主题表中的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类与合并,最终得到本研究的研究主题变量。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时间和载文量
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研究者逐步重视网络环境下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并在2008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了两个高峰期,年载文量达到了14篇和17篇。由此可以推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研究者开始重视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心理研究,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学习者的心理需求更加受到关注。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泛在学习环境构建的深入进行,我国研究者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慢慢转入移动学习领域,因此2011年之后,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开始下降并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二)文章来源
通过图2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中有19篇硕士学位论文,高级别期刊文献12篇,其中,《电化教育研究》文献4篇;大多数文献来源于一般性期刊,占样本总数的67%。由此可以推测,目前国内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多,但优秀的研究成果很少,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深入挖掘和探索,需要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指导教学,以促进网络学习者学习的有效进行。
(三)研究方法
对94篇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1,国内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占总量的46.8%和29.8%。另外,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较少,仅占总量的12.8%和5.3%。可以看出,受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常使用文献研究法这一现象影响,国内对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总体上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但理论终究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因此,研究者应该在借鉴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去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并维持网络学习动机的方法,以指导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四)研究主题
从表2样本文献研究主题分布表中可以看出,15年间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方面的研究占66%,对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占17%。反映了网络环境下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另外,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受到研究者所广泛关注的。
1.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相关理论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比较系统完善,该模式包括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另外,较为广泛使用的是动机设计理论专家Wlodkowski提出的TC动机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TC模型将网络学习过程分为初始、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不同学习阶段,整合各方面因素,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目的。
从国内对网络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的62篇文献中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相关研究中,包括了网络学习初始阶段激发学习动机、网络学习中期维持学习动机以及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等几个方面。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需要从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者、教师三个层面进行。从网络学习平台层面来说,学习平台必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网络课件在设计中,要贯穿始终地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孙艳超和杜华认为,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要营造激励互动的学习环境、创设理解和尊重的情感氛围。吴薇娜认为,实施合理的奖惩措施,建立基于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反馈评价体系,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习者层面来说,学习者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加强协作交流。罗刚从学习者层面给出了几条网络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有效措施。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加强协作交流、引导网络学习者正确归因,进而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维持和加强。
2.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研究
成就动机影响因素、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网络课程中教师行为因素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魏云指出内在影响因素有目标意识、认知冲突和需要;外在影响因素包括诱因、强化和环境。邹晓华,对回收的286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将网络学习动机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并得出转换学习模式,促进内部学习需要;鼓励外部学习诱导,由外而内激发良好学习动机;激发自我效能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网络教育环境等四项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另外,研究者运用调查的方法,分析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分析得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牟智佳用解释结构模型建模法,对影响学习动机的1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到网络学习动机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平台功能与设计和辅导教师。马萌对网络学习中的教师接近行为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两者总体相关度数值为0.5445,教师接近行为的使用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对网络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是积极的。张文兰对85名学生进行调查,认为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因素包含学习平台层面、教师层面、学习者层面和课程学习层面,其中,辅导教师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根本因素,学习活动设计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核心要素。
3.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研究
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研究有6篇文献,对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是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及其权重,并为激发、维持网络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刘凤存以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个案,对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学习中心成人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成人网络学习动机的个人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得出成人网络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变动不羁、意识淡漠等特点。姚文清对某大学150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网络自主学习动机变化及动机缺失原因。
4.网络环境与学习动机相关性研究
网络环境与学习动机相关性研究主要围绕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展开,史晓亮认为网络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与外在动机相比较而言,内在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度较高。孟丽丽对234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游戏参与动机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刘盛峰对6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建议学校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培养与激发。刘君红认为学习动机与策略相关性中,深层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影响大于表层动机、社会情感策略更容易受到学习动机强度的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可将网络学习动机的主流研究与发展归结为以下三个特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研究是我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网络学习动机研究中并未出现研究者广泛接受的本土化动机理论成果;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是我国网络学习动机研究中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不过,近年来对网络学习动机实证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启示
总结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在引发我们思考的同时,也为我国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1.进行深入的高水平研究,注重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网络学习动机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不乏有研究者对网络学习动机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都处于对网络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激发网络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等理论思辨的层面上,因此,研究者应更长期、更深入地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对学习者网上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
2.研究者应该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兼顾
对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时充分考虑所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激发网络学习动机的同时要兼顾维持其在一定的水平上。
关键词: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4.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
Status and Prospects Analysis on Primary Meteorolog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Zhang Xiaoli,Zhao Ming,Miao Junwei
(Henan Jiaozuo Bureau of Meteorology,Jiaozuo454003,China)
Abstract: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iness system,is to be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forecast and comprehensiv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the prospect.Research indicated that should actively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ideas,speed up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Keywords:Grassroots;Weather network information;Status;Prospects analysis
一、引言
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通常是指由通信网络系统、电子计算机、大容量资料存储器以及资料处理和管理软件系统组成的网络系统。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主要包含气象资料和产品的收集与分发、计算、数据上报等功能。由于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在气象业务中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快速跟踪与控制,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气象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能力。本文根据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前景。这对于建设和维护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对于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及现状
基层气象网络有如下几个重要功能和特点:基层气象数据的采集,主要是指通过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将温度、压强、湿度和风等采集到的气象信息,通过数字或模拟信号采集到存储器的过程。气象数据采集后通过模块化硬件、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的结合,然后依照设定规则,通过光纤或电缆等组成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在气象观测数据源和气象数据存储器之间传送的过程。目前主要有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等类别。气象数据的处理是指利用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对气象数据进行各种加工的过程。数据处理离不开软件的支持。气象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站数据质量处理和控制系统、micaps、swan和PUP等系统。也包含基层自己利用VB和GIS等编制的的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包。有关基层气象网络数据处理的最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庞大,因此在进行气象数据分析时,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数据清除操作,即把无关的数据、不重要的数据等处理掉。这对气象网络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前景分析
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是省市气象业务系统的关键纽带,因此是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现代化建设是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支撑。气象业务及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基层气象网络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基层气象网络信息建设应该从气象服务、气象预报、综合气象观测等方面稳步进行。
(一)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满足气象服务的发展需求
随着气象预报预测的发展,天气预报已经逐渐向乡镇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国家局公共气象服务的战略要求,迫使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由支撑基本气象业务为主向全方位支撑气象业务和服务拓展方面转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必须在时效性、稳定性以及气象资料的可靠性方面加强建设,使气象服务系统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覆盖面、可拓展性以及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和共享能力等方面都必须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健全气象信息网络渠道,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需求
气象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灾害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的气象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雷电、沙尘、旱涝等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都对基层气象服务对象造成严重威胁。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整个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重要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而随着各种天气、气候模式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气象系统已经具备了各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信息及气象预警服务的基本能力,因此必须并建立持续、稳定、和丰富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渠道,并注重信息更新和预警解除功能。
(三)推进农业气象信息的,满足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的准确及时传播必需要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进行保证。如何做到“网络兴农、信息惠农”是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基层气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媒介,建立起进村气象为农信息和调查系统,实现农业气象信息顺利通畅地到达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例如,气象对农业大棚作物的培育、生长状况等影响较大,而农业作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气象条件也不尽相同。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必须及时了解农业设施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然后有针对性的提供精细化服务产品,从而较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和生产能力,最终满足农业对气象的需求。
四、小结
气象信息网络化不仅包括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也包括气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各地基层气象局在notes的基础上,另外已经或者即将建立当地的OA系统,这极大的方便了气象行政和业务工作.另外,建立起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开展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也是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总之,基层组织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 ,加快推进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永庆.气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气象.2006,02
[2]宋晓亚.气象信息网络运行结构与安全防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