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的管理

预算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的管理

预算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面管理;企业预算;现状;策略

一、前言

在当前背景之下,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企业预算管理,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在西方国家中出现了,当前很多企业都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管理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意识到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预算中,大多只是偏重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控制与管理,而且编制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因此,企业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提高其管理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人意识到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不可否认,企业的预算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较新的事物,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企业预算管理的水平。本文将其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指导战略。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指导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在当前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这一套完善科学的指导战略,从而在实际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使得企业当前制定的预算目标与长远的发展战略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

(二)没有将预算管理和经营实践结合起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从客观上来说,是建立在当前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的,而且全面预算的管理最终也是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中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所凭借的依据大多是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和情况而已,而没有认真地对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如经营规模等做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测。这种行为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实际脱节,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先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要对整个市场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与调研,这样才能让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能够及时适应外界的变化与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情况却完全相反。由于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在市场大潮中检验,很多弊端和不利情况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四)相关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的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除了要科学合理之外,还要保证能够确保预算计划能够执行。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的全面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制定的预算管理计划进行有效地检测与考核,从而造成了当前很多企业因为预算计划的质量存在问题而导致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很多预算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的积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企业的预算管理的现状却又是如此严峻。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现状,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其具体的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为全面预算管理垫定良好的基础。预算目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立预算全面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预算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正确与否,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在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从而且全面预算管理垫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当前我国企业的普遍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企业在准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前,要先对该时期的市场情况和自身企业的相关资源情况进行一个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并且一次为依据,制定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分阶段的详细计划,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各阶段的预算能够有效衔接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盲目的情况的出现,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从而确保所制定的预算管理计划能够有效地经受主市场的各种考验。企业要在对市场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有一定范围的弹性的管理计划,从而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注重对企业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企业的预算编制的管理是当前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完善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对企业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首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分权与集权两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预算编制,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姓氏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制定的预算计划的范围弹性过大而带来的问题。其次,可以采用滚动形式和定期形式的预算编制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对企业的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固定预算和定期预算的不足与问题,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身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遵循成本控制的相关原则。此外,企业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相关作用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对比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考核机制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在企业的预算的全面管理过程中,强调的是要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从对人的管理向以业绩的标准来管理人的行为的一种转变。因此,在完善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为了确保预算管理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一定要就加强对企业预算全面管理考核机制的建设,从而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企业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采用一些较为严肃的富有执行力的措施。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企业制定的预算计划是超支还是节约这一表面的结果,而是要深入地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偏差的真实原因。其次,企业也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员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明确惩罚制度,对于企业中那些没有很好地实现预算的目标或者有偏差的个人或者部门,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提高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预算的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 财务预算 ERP管理

一、前言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为主体,在加入世界市场参与竞争的同时需要认清发展局势,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体面临重组和转型,大多数不合格的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淘汰,留下来的勉强合格的企业都戴上了转型的“帽子”,企业需要转型,以技术化、资本化、创新化、知识化、集体化为主,增强自主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企业品牌、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改革,已经从原来的纸质记账和财会管理变为了电子化的财务管理,利用较先进和健全模版的ERP软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力、绩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电子管理技术从诞生到市场运用这一阶段,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和费用,是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载体,可以有效解决人工财会管理的难题,帮助企业内部有效解决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是我国企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

二、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的发展概况

我国近些年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很快,但是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寿命较短、企业内部监管力度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等,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的发展,企业在改革路线中应该如何抉择是未来每个企业领导需要面对的问题。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迫使我国很多企业需要转型,财务管理ERP软件的产生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系统化,加快企业发展进程。

我国企业虽然近些年规模发展壮大,但是在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些独特的经营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经营决策权和所有权往往统一且高度集中,这样有利于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二是由于其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因此企业经营的初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朋好友借款,主要为内源型融资;三是经营过程中运用财务管理思想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实现通过财务管理来对经营者实行监督控制和激励,从而达到保证管理者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目标。

三、企业内部采用ERP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分析

(一)ERP财务预算系统的分析

财务会计管理是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始,到记账、对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初始设置、基础财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出纳管理、往来管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财务会计系统能够解决组织中出现的以下问题:原始信息重复录入,无法共享的问题;在企业信息收集不及时或者不完整时,综合分析能力就变得较差;财务人员陷入大量的统计、记录工作、无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与财务脱离;各种报表的统计及编制耗费人力和时间。财务会计系统的流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账、静态基础资料准备和录入、初始数据录入、结束初始化、总账初始数据录入、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现金管理出事数据录入;第二阶段应收、应付系统日常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日常处理总账系统日常凭证录入现金管理日常处理。

(二)ERP预算系统的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进一步扩大,MRP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其中包括对财务、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管理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此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点的需求,推动制造业在信息时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变革。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电子化管理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财务预算的电子化录入和分析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的工作功能和工作效率;财务预算的集团化、系统化、跨地区、跨国界化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财务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的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财务内部预算管理的问题和使用ERP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财务内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预算缺乏及时性和科学性。企业预算是按照年度编制的,在年度预算过程中需要整理数据、录入数据、制作预算记录等,内部财务预算在一年内进行财务管理的时间掌握比较不科学,因为时间和收支的缘故,在财务预算中不能掌握好关键时间点,致使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时间滞后,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使得企业的战略性年初支出预算带有盲目性,这些盲目的预算欠缺科学性和及时性,在整个过程之中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机制,我们应该采用新型的方法,打破常规的单点、硬性的数据记录,增加财务预算的灵活性,即用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预算,而且没有按照企业当年战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预算,从而使预算数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

预算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缺少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风险相应的也在扩大,组织对风险防控的力度仍然有限,企业内部为了控制成本低廉会在财务预算过程中降低开支;只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利用银行贷款,才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目前而言,大多数企业对借贷的风险掌握并不明确,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制度和企业内部的相应管理措施也存在模糊性,对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上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将组织经营的各单位、部门和相关阶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往往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操作性。

企业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只重视对财务预算的实行和优化,却没有考虑如何将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加强,在企业内部缺少相应的监督体系和管理措施,监督力度较小,只注重对资金的节约和管控,而忽视了对资金的监督,造成资金管理的不真实和虚假性,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益、效率也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对资金投入的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翔实,缺少刚性考核依据和考评措施,很难调动财务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二)针对财务内部预算产生问题使用ERP软件解决的对策

利用ERP软件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预算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以ERP软件的系统建立在线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预算的管控力度。作为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它的职能是制定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合理化的配置企业内部资本资源,核定各部门年度使用资金情况的规划,并且定期在企业内部以互联的形式通知各部门召开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会议,利用ERP的实时监控和及时调整程序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和管理,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施调整和更新,以便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局势。

利用ERP软件完善支出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可以利用ERP软件来完善支出定额的管理,加强标准性的树立和创新,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定额标准,以全面化合多元化的策略帮助企业内部合理管控支出的金额;在预算的制定同时要有多方位点的考虑和全面化的考虑,对风险的认识要全面化,防范有可能损害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生。定额标准的核定要有理论依据和历史数据,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丰富。

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建立与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的监督机制,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应定期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预算监督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企业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

五、结束语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电子化商务办公的基础会越来越健全,我国在发展财务预算时应该以低成本、高效率、国际化为主,对于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ERP管理体系时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需要认识清楚事务本质,运用合理化的方式去解决现阶段财务预算面临的难题,在未来发展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难题,需要广大学者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安华.浅谈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J]. 财经纵横. 2010, (12).201

[2]杨小丽.用友财务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9)96―98

预算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1、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包括全员性、全程性以及全方位。全员性指的是财务预算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全员都要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全程性指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涉及到编制、执行、考核、评价以及奖惩等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是生产全过程的财务预算管理;全方位指的是包括经营、成本、筹资以及财务预算等各个方面的预算。战略性:企业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符合战略要求的财务预算的管理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才能够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实施。系统性: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系统性指的是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关联的,任何一个部门的预算的目标没有完成,都会影响到其它部门预算的执行;纵向系统性指的是财务预算的编制、控制、考核以及评价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很完整的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财务预算的目标。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1加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协调一致才能够最好的实现企业的预算,传统的预算是按照职能部门来划分板块进行管理,造成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没有整体性和统一性。企业制定了预算以后,就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管理工作就进入了控制的阶段,要能够让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来进行;但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在随时变化,就会出现执行的情况与预算产生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把预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监控措施。企业制定了预算,就不能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很多企业很随意的进行预算,中途多次修改预算表格,预算没有发挥作用,预算工作白做,企业的资源浪费,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职能薄弱的状况。如果内部控制好,严格按照预算的指标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了偏差,也会设定一个上限,不能超过上限,因此,预算的管理能有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2加强了企业绩效的考核

    绩效的考核对员工的加薪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让企业中的各个职位与责任相匹配,每个员工都要承担自己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绩效的指标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脱节,而企业的预算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指标,用预算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可以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预算可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来评价工作的成效。预算还可以把各个职能部门的目标量化。企业制定预算是各个职能部门合作的结果,最后所确定的整体预算是各个职能部门综合平衡的结果。各个职能部门预算的目标是企业预算的总目标的分解,预算可以把各个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量化,可以根据预算来安排活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公司的作战方案,是企业的最高权力。公司的战略一般是根据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综合系统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财务是预算管理就是以公司的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来落实。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措施

3、1加强财务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财务预算指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预算指标,能让预算管理发挥作用,要想保证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就要确保编制预算的基础可靠,而且预算指标在确定之前要经过修正。

编制基础是编制预算的根据、假设以及参考资料。要想做到编制基础可靠,就要收集完整的参考资料,比如国家的财政、税务以及劳资等等政策;行业的技术水平、增长速度、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发展方向,区域的经济水平、地方的补贴优惠以及限制的规定;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企业的市场定位、融资与投资的计划、成本、控制力度、人员构成以及薪资等等资料。然后,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进一步分析和对比,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一些判断,比如企业的市场机会,财务风险以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出编制预算的假设以及定量的依据,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假设和推测,对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出量化的假设。

3、2科学考核

考核是保证预算实施的措施,具有强制性,所以应该具有科学性:考核办法自身具备合理性,即在考核办法中充分体现权责对等、奖罚适度和操作便捷的原则;考核办法要得到考核对象的认识和认同,即要让考核对象知道、理解和认同考核办法,这其实非常重要,如规定在某某地方抽烟罚款1万元,只有当可能的受罚者知道并认同的条件下,处罚才能兑现;保证实施考核的人或部门具有独立性,即做到三独立,一是独立于制定者,二是独立于被考核者,三是独立行使考核权力;考核频次合理,这要求同时做到考核实施时间上可行,考核经济,考核有助于确保目标的实现。例如,对年度销售指标进行考核时,实行日、周年度考核,都是不合理的,日、周考核频次太多,时间上不可行,考核成本也较高,年考核虽然时间上可行,也较经济,但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企业要深刻认识财务预算管理,才能够实施财务预算的管理,让财务预算成为企业的战略和提高经营绩效的有力工具,保证企业进一步落实战略,提高企业的效益,把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高岩君, 金岩, 张荣. 试述以财务预算为轴心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J]. 煤炭技术, 2001, (05)

[2] 解秀玉,李亚菊.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 徐学兰,马银花.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财务预算管理举措[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 (07) .

预算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预算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建筑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变的激烈起来。现如今,建筑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经常会通过价格战的方式的来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是导致建筑行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带来的损失,各大建筑企业应当学会运用工程预算来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从而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工程预算的主要内容以及预算原则

1、工程预算的主要内容

工程预算主要指的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物力、人力数量以及工程造价等进行预先计算,使建筑单位对资源消耗以及工程造价状况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工程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所需要进行的概算,其次是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出的预算,最后就是在竣工阶段必须进行的最后决算。工程预算进行时,应当始终遵循工程施工阶段预算不得小于竣工决算的原则以及工程设计阶段初步概算不得小于工程施工预算的原则。上述两个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出现计划成本超出预算范畴现象,也就是防止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之所以将工程预算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因为工程预算具有一定的成本预见性,并且其可以和工程施工状况相结合,从而对工程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整体的建筑成本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和预测,最终保证了建筑企业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说,工程预算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手段。

2、工程预算的主要原则

充分考虑并分析经济因素,确定最优方案。任何建筑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是工程预算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工程预算时必须对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保证施工进度和最终的工程质量,综合各种可能因素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遵循准确可靠的预算原则。该原则是工程预算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准确可靠原则就是要求工程预算工作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出发,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预算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工程预算过程中,预算人员应当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调查,及时获得建筑市场相关资料、了解同行信息,并且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等等。只有建立在大量客观数据基础之上的工程预测,才能充分保证预算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提高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并使其与工程预算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推动施工技术发展与完善,是降低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

二、建筑成本管理中工程预算的价值

1、依据工程预算可以得出最优成本方案

进行工程预算时,工作人员应当从实际的施工状况出发,全面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见性的评估与推测,在此基础上再仔细比较企业设计的所有成本方案,从而选择出经济价值最高的工程成本方案。在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预算能够为建筑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目前我国建筑单位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在投标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以较小的建筑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进行建筑工程预算,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材料、不同组织方案以及不同施工方式所耗费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2、工程预算有利于建筑工程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工程预算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对其各项事务做出提前预估及控制的有效措施,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工程预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建筑工程质量合格以及在如期完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工程施工的投入预算,从而以较小的施工成本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工程建设达到指定目标,进行工程预算是必不可少的,其有利于帮助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还可以将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等有效结合起来。

3、工程预算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合理地节税

建筑工程企业要依法进行纳税,其主要缴纳的税种有建筑安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城建税等等。以上三种税收中,安全营业税所要缴纳的税费最高,建筑企业在一年之中所得营业收入的3% 都是用于建筑安全营业税的缴纳。在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说明,建筑企业可以采取一定方式达到节税的目的。在建筑企业缴纳所得税时,一般都是以企业一年之中的经营收入为主要纳税依据,这就为建筑企业缴费以及税收筹划等方面存留了一定的节税空间。要想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工程预算来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从而避免出现重复纳税以及不必要纳税等情况,最终实现建筑企业合理节税的目的。

4、工程预算带动了创新成本控制理念的发展

相关设计人员在过程建设中应当做到完善工程预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的精准性,最终使自身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精细、清晰。这些都要求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规划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使其充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从而使建筑工程避免发生事故与返修等问题,最终将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除此之外,在整个工程预算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利用全新的成本控制理念对用水和用电量进行科学控制,并对工程造价手段进行全面的创新。设计人员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全新手段,同时加强自身水平建设,并在仔细把握每一个建设细节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要编制成本预算书

成本预算书是由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根据施工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要参考的材料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合同、建材市场价格、施工现场实际勘察状况。成本预算中所列的费用项目于财务部门的报账项目基本保持一致,不仅满足税务检查的要求和财务核算的需求,也有利于将预算成本与实际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2、要对成本预算书进行审核

建筑单位要设置专门的预算审核人员,这些专业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审核资质,拥有专业工程预算审核知识和成熟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对具体的建筑施工工程有充分的了解。其中审核的内部包括:单项单位工程施工费用、建材及其他所需材料市场价格、施工人员工资、建筑工程项目期间费用和现场管理费用等,需要考察这些内容是否符合行业平均水平和具体情况;

3、对成本预算进行审核

对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完毕之后,审核人员和建筑工

程项目管理经理共同提出书面的审核意见,并将成本预算书上报主管部门提请批复。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审核意见和实际情况,作出同意或增减预算项目或费用的批示。

4、对成本预算进行修订并最终确定预算方案

施工单位根据批示结果,对成本预算进行修订并最终确定预算方案,由项目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执行成本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与建筑工程施工和财务核算相结合,执行人员对施工进度、工程量和财务核算进行综合分析,将成本预算与执行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对比,预测建筑工程的最终经济利益,对成本进行管理,如果遇到了严重的成本偏差,及时上报项目管理经理,项目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在找出原因之后对人为因素造成的超出预算成本的部分进行控制;如果由于客观因素造成成本偏差,执行人员要提出修改意见并申请对成本预算进行修订,在审核批复完毕后,执行新的预算成本。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成本预算在建筑工程中得到的重视也越来越多,施工单位应该认识到只有将成本预算工作做好才能够为成本控制打好基础,促进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的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增加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实力,使建筑工程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蒋名才.探讨如何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J].中国市场,2013(46).

预算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预算;管理策略

Abstract: The budget price reflect the actual investment project value, market demand relations reflect the product, promot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project settlement management should b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12.3

工程预算工作是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依据,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依据之一。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

1.工程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造价工程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许多工程仍出现投资失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投标报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就设计阶段的预算管理而言,据相关统计分析得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 30%~75%,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 5%~25%。显然,有目的的高效预算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2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各地区及各行业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中,常出现差错。就全国而言,不同省或者较发达的市区,依据其相应定额规范计算出的预算数额就存在较大的区别。

1.3由于社会的进步,在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这就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1.4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把工程建设实施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发生额度控制在限额以内,强调精心准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严格地监控。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对施工中的工程随意改动,而且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进行科学性分析,这样势必会造成工程预算管理的混乱,而导致工程预算成本的增加,然而这种增加是应该完全可以通过预先充分的预算管理准备而避免的,因此充分而科学的预算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2.工程预算的管理策略

要使建设工程造价预算得到合理确定,有所控制,就必须在基本建设领域全方位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

2.1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预算管理

通过对竣工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保证建设项目决策打足资金,不留缺口。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2.2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主要由直接工程费用、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反映了我国目前施工管理体制,但其计算比较复杂,各地取费基础及费率不同,也给跨地区承担工程的企业在编制工程预算方面带来了不便,与国际上通行的取费方式存在一定距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区分开来,使预算费用结构变得更加简单、易操作,有利于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构成趋于国际化。

2.3开发动态造价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投资控制之所以出现超资超额局面往往是信息工作管理方式落后,资料精度不够,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实行对项目造价的动态管理,建立一套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既可以代替人工繁琐的各种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成为领导者进行决策的支持系统。

2.4推行限额制度并改变计费方式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人员在选取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虽同样满足结构钢度和强度要求,但不同的做法会导致造价的差异。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而应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的制度。

2.5对工程预算人员资质严格把关

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实际上是一项设计专业知识广泛的领域,为了切实妥善的完成该项工作,实行智能体系的监督管理作用,就必须在企业内部配备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对工程预算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包工程项目顺利有效的进行,但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最好是成立一个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建设监理组织,这样一种方式下,显然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建设单位的管理变的科学化,高效化。

3. 工程预算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

以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是我国在计划体制下一直沿用的方法, 它是通过计算工程量 , 套用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汇总确定工作造价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其作用性,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这种定价方法就与新的体制不相适应了, 主要表现在: 预算造价与工程实际价值相违背。由于实行了市场经济, 建材市场、劳务市场及建筑施工相关行业的费用标准均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 价格放开造成工程直接费用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费用价格随市场、季节而上下起落。这种起伏已大大超出了定额的水平,

使得预算造价与实际造价相比存在着滞后性和局限性, 长期下去它将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影响建筑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因此,为了使预算价格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投入价值,真实反映产品的市场需求关系,避免出现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情况,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必须将该项工作置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以考虑,对现行定额的掌握使用上重点按定额要求,执行好计量(工程量)规则,力求做到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的“全”﹑“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