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规范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44个月完成了一期建设任务,完成一期总投资179407.01万元,一期年生产能力达4.0mt/a,一期工程建设有142个单位工程,形成项目档案2106卷,光盘档案271件,照片档案15册。2010年9月29日,梅花井煤矿项目档案一次顺利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项验收。
煤矿建设尤其是井工型煤矿建设项目,不同于地面工程建设,都是在地下几百米深处作业,危险性大,设计变更多,自然条件复杂,受水文、地质、瓦斯、煤尘等影响大,专业性强,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来讲,煤矿工程建设具有高风险、投资大、规模大、工期长、单位工程多、参建单位多、人员结构复杂、没有矿建档案归档标准等特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梅花井煤矿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梅花井煤矿筹建处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结合煤矿建设工程实际,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煤矿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为国家在煤矿建设领域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优化项目档案管理组织形式,为煤矿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煤矿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各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梅花井煤矿项目开工建设初期,就成立了项目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将煤矿办公室、计划部、动力部、工程部等形成项目档案的部门负责人全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中,煤矿建设筹建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选派了一名懂工程专业的责任心强的人担当专职档案员。在与各参建方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将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挡等要求纳入了合同管理中,坚持项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以建设单位为档案管理核心,以设计、施工单位为档案管理主体,以监理单位控制为手段的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真正将项目档案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各领域,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
部门、参建单位总动员,分工到位、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建设单位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核心地位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始,就制定了《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管理规定》、《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整理标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档案分类大纲》、《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参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文件收集、整理、排序、字迹、装订、装具的标准和职责,并下发到各参建单位执行。施工单位采取逐级包干管理责任制,即对于总承包单位,所辖分包单位其形成的项目文件材料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收集整理编目,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提交总承包单位审核、验收、签字,按照单位工程档案的系统性进行排列,再向建设方移交。监理单位针对矿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没有国家和行业档案管理标准的情况,通过与建设单位、参建单位及参加过大型煤矿建设有丰富管理和实践经验的管理、监理、施工等部门人员进行座谈、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和方法,结合自身在矿建资料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依据《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煤炭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等标准的要求,编制了《煤矿矿建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煤矿机电安装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这两个规程对监理方、施工方的项目资料收集的范围、格式、字号、电子格式、份数、签字等,特别是对矿建施工中形成的工程安全、功能检验、测量、水文地质、通风安全设施、设备试运行记录等文件材料的内容、格式作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其中,《煤矿矿建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监理资料有三大项54条内容,施工资料有九大项217条内容;《煤矿机电安装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监理资料有三大项54条内容,施工资料有十三大项270条内容;这两个规程的编制在一定_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在煤矿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领域资料收集范围的空白,为系统地收集、整理煤矿工程建设形成的文件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创新档案培训模式,强化档案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有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煤矿建设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但档案管理方面的主体一各参建单位的资料员档案管理水平、资质等参差不齐,为了快速适应、进入项目档案管理的角色,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矿领导决定采取“集中培训――实践――再现场答疑、点评”的档案管理培训模式,即工程项目一开工,矿领导就组织建设方及所有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档案员、资料员等相关人员,请其业务主管部门――神华宁煤集团和自治区档案局专家进行授课,结合煤矿建设工程实际,着重讲解《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会计、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参建单位将项目资料整理一个阶段后,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把已整理好的资料带来,请档案专家到现场进行检查、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待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建设单位再请档案专家进行把关预验。经过这种快速、实际、有效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使项目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强化项目档案过程监管机制,从源头把好收集关,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齐全
项目档案管理是项目控制的重点之一,对项目管理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煤矿建设是高危行业,其矿建前期的论证阶段不同于其他基本建设项目,涉及政府部门多,有规划、国土资源、消防、安全评价、水利、征地移民、地震、卫生、地质勘查、测绘等,论证时间长,其形成的文件材料多,为了便于管控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照项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梅花井煤矿计划部负责项目前期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动力部负责设备的采购和开箱验收整理工作,工程部负责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工程管理工作,并将项目档案管理纳人到部门的工作岗位考核中,实行奖罚制度,三级巡回检查和考核制度。一是每月、每旬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计划部、工程部、动力部、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对项目档案形成的参建单位及责任部门进行检查和考核。二是监理方对土建和安装工程实行周检,对矿建工程实行旬检,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项目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对项目档案整理存在问题的参建单位在工地例会和旬检通报会上进行通报,下发会议纪要给各个参建单位,并要求限期整改,由监理方再组织专人进行复查,整改完后,由监理人员在档案移交清单上签字确认。如项目档案整理不合格,监理方拒绝组织工程初步验收,在项目档案整理合格后才同意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三是每个季度由神华宁煤集团相关部门再组织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人员共同对工程质量和档案整理进行检查,真正将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管理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与此同时,对项目档案整理的质量还采取三级审核的控制措施,即监理单位首先对各参建单位的档案整理质量进行审核、签字,然后交建设方工程部审核土建、矿建工程形成的档案整理的质量;动力部审核设备安装形成的档案整理质量,最后交档案部门进行全面审定后,再正式接收进入档案室。
建立了档案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保障机制
梅花井煤矿一期建设中,矿领导充分考虑了项目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今后借阅利用工作,在办公楼的一楼专门设置了80多平方米的档案专用库房,实现库房、查阅室、档案人员办公室三分开,一楼设置安装了监控,投入十几万元配备了豪华型密集架、防磁柜、吸尘器、加湿机、温湿度计、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碎纸机等设施设备,满足了档案工作的需要和安全保管目的,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在当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投标制度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实现了良性竞争,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的循序,实现了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及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且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竞标中取得优势,则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力,通过应用各种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这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现招标投管理的规范化。
1 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标方利用不正当手段中标
在当前工程项目损毁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利用不正当手段竞标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还呈现出越演越烈的趋势。部分投标方在竞标过程中投机取巧,通过走后门、拉关系、贿赂招标方人员等获得中标资格,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重视。另外,在当前招投标工作中,还存在部分资质低的企业通过支持一定的报酬来利用高资质企业的资质来参与招标,或是与其他企业进行恶意串通,以此来恶意抬高标价,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这不仅影响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而且中标后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1.2 招投标过程缺少监督管理
针对于招投标活动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我国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约束,但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以情代法和以权代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暗箱操作、明招暗定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工程项目甚至没有开展公开招标。这些问题的存在普遍反映了当前招投标工作缺乏监管。而且招投标过程中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3 缺少资格预审环节
当前在许多招投标活动中,不仅对投标方资格预审为严格,部分资格预审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投标方资格预审机制不健全,在具体预审过程中工作缺乏有效性,预审过程较为粗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手段,这就导致一些不具备资格的施工企业中标,这对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整体工程的质量都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2 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严格审查,规范招标文件编制
(1)认真进行标前审查。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做好标前审查工作,强化标前审查监管工作,从源头上强化控制。将投标前的审查工作和中标后的跟踪监管工作都纲入到招投标工作范围中来,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开展各项审查工作,并进一步对标后跟踪和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从源头上规范招投标的管理。
(2)严格拟定合同计价方式。由于合同计价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合同计价方式,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高效性。通常情况下,固定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和酬金合同等作为经常使用的合同计价方式,但具体采用何种计价方式,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并对采用的合同计价方式在合同中进行详细说明。
(3)规范招标文件编制过程。在招投标活动开展过程中,评标时需要以招标文件作为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投标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招标文件制定过程中,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来对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进一步对招宋募的各个细节进行完善,确保招标文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做好标后跟踪管理,确保合同得到履行
(1)强化标后管理措施。投标人在招标完成后还要强化标后施工过程的监管,可以说招标只是阶段性的工作,标后管理对于施工质量更为关键。部分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存在擅自对施工作业流程进行更改的情况,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严格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进一步强化对施工质量管理。
(2)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明确了投标方在工程施工中的任务及细节性事务。投标方制定投标报价和编制底标都是以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并且以此签订合同,制定工程计划,完善工程细节,办理竣工结算等。工程量清单可以影响工程建设成效,决定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定期检查合同履行状况。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合同履行状况,通过多种方法,全面地检查工程施工状况,检查施工工程进度、设备状况、工程质量、有无工程变跟及支付款项情况等,检查招投标是否有规避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监督项目部成员责任落实情况及工作执行情况。
2.3 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管理
在招投标活动开展过程中,招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招标机构的监管,加快招标机构市场化的运行,严格审查招标机构的各项管理事务、等级评价和考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诚信等,督促招标机构强化自身的建设,并配备高素质专业人才,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招标活动的规范性。另外,为了有效地提高监管的水平,还要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2.4 增强企业诚实守信理念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竣的挑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打造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将诚信体现出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坚持诚信经营、严格自律,并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来鼓励员工的诚实守信行为,构建诚信保障体系,增强企业的诚信理念,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
3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投标作为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项目的质量乃至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工程投投标管理进行规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确保招投标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为建筑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佳.浅议工程招投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A].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5).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43-02
高血压不仅本身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更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同时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1],降压治疗能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已成为共识。为此,我区2008年5月引进“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按照“一条规范化主线、培训和管理两大任务、区镇村三级实施”的工作思路有序展开项目工作,现对项目实施效果做一个阶段性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全区18个镇(办事处)的100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4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018例,女性2109例,对象入选时年龄为59.38±8.13岁。
1.2 研究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对入选的项目患者按照《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的内容要求规范化管理8个月,对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3 评价指标
1.3.1 药物治疗率 8个月项目期间,有6个月及超过6个月服降压药者占项目患者的百分率。
1.3.2 血压控制率 8个月项目期间,有6个月及超过6个月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者占项目患者的百分率。
1.3.3 管理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
1.3.4 管理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1.4 管理措施
1.4.1 广泛宣教目标人群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每周话健康”电视宣教、组织高血压患者俱乐部活动等多种形式,对不同目标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1.4.2 巡回培训管理医生 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图文并茂的对镇村两级医生共600余人进行巡回培训和现场指导,不仅完成项目的培训任务,而且提高项目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保证项目措施的顺利落实。
1.4.3 结对帮扶分步实施 本研究对象所在的100个项目村,均是由区、镇专业人员与各村结对,共同做好分批分期落实患者入选、建档、随访干预等措施。
1.4.4 建设医防结合专科 形成“一个组织、两级专科”的项目技术支持体系,即成立临床心内科和流行病学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在区直医院设立1个区级高血压专科,在18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医防结合的高血压专科,方便项目患者就诊,确保双向转诊畅通。
1.4.5 建立长效管理流程 形成“查、治、管、转、报”五结合的管理流程,即按照发现患者、选择对象、基线调查、临床评估、分层治疗、分级随访、双向转诊、疾病监测八个步骤,对高血压患者随时发现随时管理。
1.5 质量控制 建立三级检查考核制度,即村卫生服务站实行旬自查制度,镇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月督查制度,区疾控中心实行季考核制度,内容包括档案随访表的填写质量、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用药指导和行为干预的针对性等。
2 结果
2.1 项目患者分级情况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对4127例高血压患者在入选项目时进行危险分层,确定管理级别,结果如下:一级管理对象低危患者531例,占12.87%;二级管理对象中危患者1650例,占39.98%;三级管理对象高危、很高危患者分别有761、1185例,各占18.44%、28.71%。
2.2 管理前后药物治疗率的变化 见表1。
表1 盐都区项目患者药物治疗率的变化
x2检验 各层p均<0.01
2.3 管理前后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见表2。
表2盐都区项目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x2检验 各层p均<0.01
2.4 管理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 管理后项目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SBP)下降了12.12mmHg,舒张压(DBP)下降了5.87 mmHg,见表3。
表3 盐都区项目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均值比较(x±s,mmHg)
2.5 管理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本项目注重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通过随访中的行为指导和干预,项目患者中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超重等危险因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4。
表4 盐都区项目患者管理前后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x2检验 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超重统计学检验p均<0.01
3 讨论
国内外经验均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项目首先是立足于社区,我区在农村社区实施项目8个月来,药物治疗率升高23.84%,血压控制率提高了2.0倍,血压水平平均下降了12.12/5.87mmHg,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降低血压水平,与国内有关研究结论一致[3]。
通过分析发现,管理前药物治疗率(64.72%)并不低,但控制率(16.36%)却较低,可能与本地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有所提高,发现血压升高能够服用降压药,但却以自服药为主,血压难以控制等因素有关,这也可能是实施项目管理后,药物治疗率升高幅度(23.84%)不如血压控制率升高幅度(32.76%)的原因,说明规范化的用药指导在控制高血压的过程中作用较为重要。
分析还发现,低危患者管理前后的药物治疗率(51.41%、73.63%)相对于其他分层的患者均较低,但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升高幅度却最明显(40.49%),这可能与对低危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即可控制血压有关,当然也与低危患者的血压水平较低易于控制有关,由此可见,一旦发现高血压立即开始进行非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通过项目化管理,限盐、吸烟减少、饮酒减少、控制体重等干预均发挥了作用,项目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
本项目强调规范化,我区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工作,力争做到实施的规范化、治管的规范化、信息的规范化和评价的规范化。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通过贴近基层便于接受的培训方法、形式、途径,来转变其防治观念、提高其防治技能和业务水平。再通过区级专业人员结对帮扶、分步实施、三级检查等措施加强项目的实施质量。加强医防结合专科门诊建设,开展特色诊疗服务和特色现场宣教,吸引高血压患者归口治管,推广“围绕治疗抓管理、加强管理促治疗”的治管理念,以达到“预防有用、治疗有效、控制有力”的治管目标,确保项目规范化运行。
当然,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有限的社区卫生资源、患者的顺应性、当地的经济条件等,使项目的实施有不少的难度。这些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病干预效果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居民参与项目的顺应性仍是今后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学海,张树和,廖小泸等.首钢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成本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33-135.
招投标是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建筑业工程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我国的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实际的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建筑业工程的良性竞争,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设计,能够有效改变不良现状,促进建筑业的有效良性竞争,促进建筑业质量的提升。
1 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现状概述
招标与投标可以看做是一种交易形式,通过对某一项目的公平竞争,获得项目实施的权利。在我国建筑也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有着诸多的招标种类,例如建设工程勘察招标、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总承包招标等,在我国主要运用的招标方式为总承包招标,就是将工程中的一切项目内容都给某一企业承包。从招投标的程序角度来看,主要包含项目的准备工作、资格审查、招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项目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程序完成招投标工作。工程的招标活动作为促进良性竞争的主要手段,要具备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等要求,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切实发挥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作用。
2 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
2.1 非法手段中标现象频繁
在我国建筑业的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非法中标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方面许多项目的投标方在不具备相关资质、资金、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投标,投标后通过对招标方的贿赂获得项目的中标权利;另一方面,投标方通过制造假资质、欺诈等手段获取项目中标目的,这两种现象都是非法的,违反了招投标的公平竞争原则,也致使建筑业工程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
2.2 对招投标过程缺乏监督
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对招投标活动进行了法律限定,但是由于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力量缺乏,导致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不公平违法现象,许多建筑业项目并没有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招标,明招内定、人情工程等现象较为严重,监管力量的缺失、监管形式化、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都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
2.3 缺少对资格的预审环节
在对建筑业项目进行招投标的实际实施中,许多招标项目对资格预审的环节不够重视,以走形式、文件式的方法进行资格预审,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实地考察,预审环节的不重视很容易使产生的中标方出现虚假现象,对建筑业项目施工的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3 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策略
3.1 完善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法律
法律是保证一个项目合理进行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我国急需制定完善与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法律,通过法律对建筑业项目的招投标进行制约,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受贿、作假现象的产生,进而促进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营造一个具有法律保障的公平环境,使建筑业工程项目中的招投标能够有序合法进行。
3.2 强化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机制
面对建筑业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违法、违纪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在重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通过没有利益关系的独立监督部门设立,使建筑业工程项目在监督之下进行合法、公开、公正、公平的项目招投标实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强化,通过有效、适时、合理的监督才能使建筑业工程招投标项目以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通过对建筑业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机制进行强化,能够在促进招投标活动合法进行的基础上营造有序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有利于我国建筑业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
3.3 加强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资格预审
资格审查是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标方资质能力的基础审查,有效的审查能够将项目投标方中作假、违规的承包单位清理出来,有助于保证中标后对建筑业工程质量的保证。通过资格预审对项目投标方进行资质、技能、实力、业绩、资金等多方面的审查,选出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投标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竞标过程中出现的恶意压标等现象,使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能够在市场环境下进行有序的良性竞争,也能使投标方不断自主的提升自身实力,促进建筑业质量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至今仍遗留下不少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如何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项目管理不论是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建了一批质量好、进度快、造价省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名牌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了占领国内外市场的社会信誉。但是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企业经营者对规范项目管理观念滞后。
规范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完成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关键环节,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对此认识不深,观念滞后,习惯于按已经熟悉的路子走下去。使得规范项目管理只是挂在口头上,浮在表面上,很少在深层次的改革上下工夫导致长期以来,项目管理无序。
2.企业与项目之间定位错乱。
本来企业是以提高利润为中心,项目则应以降低成本为中心。但是,目前有的项目经理部却成了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当项目同企业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项目总想多截留一些利润,想方设法变成微型企业,因而,成了企业中的“企业”项目人员固化,借用成本转移企业利润,本应自负盈亏,实际上成了包赢不包亏;项目经理部不是授权作业,为企业多创利润,而是分权管理,试图与集团中心争权;项目经理部本应承担多创利润的责任,而不单是完成项目生产的责任,按现行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只注重完成了多少工程项目,或多少产值,而不注重创造利润的多少,于是任意扩大开支,将其打入成本,以至造成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失控,漏洞越来越大。
3.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核算不合理,不科学。
项目的成本要求做到“量价分离、成本细分、对比控制、审核正确”。然而目前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尚无规范科学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常常是:预算定额一套成本(并不是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成本);经验估算当成本(实际上真正要多少成本不知道)。显然,这种成本核算既无原则,又不规范,既不合理,又不科学,项目的成本控制自然也就无法到位。
4.项目管理的运营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还是习惯于采用项目承包制的办法,但是由于总承包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项目经理部的专业承包如何适应总承包要求的问题尚未解决好,企业对项目管理仍难以控制,企业对项目的支撑作用仍十分脆弱。虽然项目管理的前期策划工作已开始在进行规范,但还缺乏全盘化的统筹和客观性的预测,企业集团对项目的最终运行结果心中无数。
5.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项目在合同管理上法律意识淡薄,项目管理人为的主观随意性较大,企业又没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来保证合同管理的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当项目发生违法分包和违约、索赔等问题时,项目就很难得以解决,给项目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规范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
1.认真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明确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受企业法人的委托,代表企业通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全合同的管理,实现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3大目标,即:企业向业主的合同承诺目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下达的成本降低目标和施工现场的管理目标(包括企业的形象宣传、安全管理、标准化现场建设等)。这3大目标应该定位为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2.认真落实项目成本核算制。
(1)充分认识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经理运用经济手段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也是施工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才能驱动各方面利益。
(2)正确制定项目成本核算的考核目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成本考核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下达的计划成本。要逐步克服项目部“上交点子”等粗放型的承包模式,依据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费用核定的内容和范围,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确定施工项目的计划成本。
(3)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重点是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它包括项目部本身为实现成本目标而进行的自我控制和企业为监督项目成本目标的实施情况而进行的跟踪控制。其主要管理点有: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建章立制,使项目成本控制有制可依,形成项目成本核算的制度体系。二是进一步落实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使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要分解到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工序工程等不同施工部位的费用控制。三是加大事中检查,事后审计的力度,保证项目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二)工程项目的经营风险和施工风险实行层次管理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占领市场所采取的经营策略而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1)投标风险;(2)市场风险;(3)意外风险;(4)坏账损失风险。
施工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1)管理风险;(2)质量风险;(3)施工工期风险;(4)施工技术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行为,应由企业来承担。施工风险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风险,理应由项目经理部承担。项目部作为一次性的临时组织,不具备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能力。所以,实行经营风险和施工风险的分层次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承包基数,充分体现项目经理部成本中心和一次性原则;有利于使企业内部各项目部之间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使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和政绩的体现不受取费标准等合同风险的影响;有利于调动项目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施工项目自身管理的积极性,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
(三)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正确、全面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当前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尤其要突出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激励作用:一是分配激励。二是思想激励。三是评价激励。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激励是目的,约束是保证,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在强调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约束机制。约束机制重在制度约束和过程约束,必须制定相应的约束考核指标和措施,克服“以包代管”一旦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亏损,或质量、安全、工期待发生重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如警告、限期整改、撤换项目经理等),都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约束机制的教育作用和威慑作用。
(四)做好两层分离,加强两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