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业品牌

畜牧业品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品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牧业品牌

畜牧业品牌范文第1篇

作为本次“畜博会”参展商之一的河南希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位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该公司倾入巨资全力研发打造的“希望红”品牌产品得到参会者的普遍赞誉。据该公司总经理谢二伟介绍,近年来,发酵型功能饲料再度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发酵型功能饲料的发展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谢总面对记者侃侃而谈,阐述了发酵型功能饲料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其生产工艺,并对其品质评定方法做了概述。

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养殖成为趋势,且发展迅速,畜禽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的递增速度超过10%,与此同时,由此带来的人畜共粮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等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河南希望公司科研人员与公司养殖实验基地都作出了很大努力。研究开发的发酵型功能饲料以其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无抗生素添加、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无激素和药物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使其使用越来越普遍。

发酵型功能饲料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发酵工艺也日臻成熟。自1965年广西容县推广黑曲霉糖化发酵型功能饲料以来,各种发酵型功能饲料陆续出现。到上世纪80年代,以酵母发酵型功能饲料为代表的固体发酵型功能饲料兴起。9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了微生物发酵型功能饲料的研究与生产,继而以小型饲料厂生产发酵型功能饲料再配制为浓缩饲料为主,这样就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1999年农业部公布了12种可以直接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保障。

应广大饲料经销商和养殖户的要求,本刊就发酵型功能饲料的特性等问题,对河南希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门负责人(以下简称希望公司)进行了专访:

本刊:发酵型功能饲料的作用机理及发酵型功能饲料的定义是什么?

希望公司:发酵型功能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合成,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养分和无毒害作用的单一饲料,称发酵型功能饲料。

发酵型功能饲料一般都在缺氧条件下,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啤酒酵母菌等厌氧或兼氧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以乳酸为主的多种有机酸,使饲料的PH值降低,一般在4.5左右。这就破坏了中性、好氧的有害菌生长的环境,抑制了其生长。

研究证明,饲料发酵4天后,PH值由7下降至5以下成为酸化饲料,有利于保持胃肠道的酸性环境,既减少了有害微生物的作用和对养分的消耗,又大大降低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腹泻的发生率。Rene L van Win sen等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后PH值下降到4.0以下,发酵型功能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大量减少可能就是因为乳酸和乙酸的增加以及低的PH值。

本刊:发酵型饲料明显优于其它饲料的特性是什么?

希望公司:发酵型饲料有四个优点:

一是竞争性抑制

发酵型功能饲料中的益生菌进入肠道内后,与病原菌和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双歧杆菌与肠上皮细胞系Lovo细胞粘附后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及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粘附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发现双歧杆菌能完全抑制EPEC与ETEC的粘附,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双歧杆菌的占位性保护机制,在空间上阻止了病原菌与Lovo细胞的进一步接近。

二是抑菌物质的产生

许多乳酸菌和链球菌可以产生细菌素,如乳酸链球菌肽等,这些多肽类物质能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有些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可以产生少量的过氧化氢,从而抑制许多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生长。另外,有些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酶类,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产生的胞外糖苷酶可以阻止细菌毒素在上皮细胞黏附和侵入。

三是营养作用

饲料发酵后产生的有机酸可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另外很多益生菌繁殖时会产生各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分解酶、水解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活性消化酶,促进了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利用。另外,发酵型功能饲料中的有益菌还在肠道内代谢产生几种B族维生素。研究发现发酵后的数皮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蛋白(含蛋白质60%),氨基酸组成齐全,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维生素和酶含量丰富,每克酵母约含硫胺素0.1-0.2mg、核黄素0.04-0.06mg、烟酸0.03-0.06mg等,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叶酸、肌醇、转化酶、麦芽糖酶等。

四是增强免疫力

微生物发酵型功能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作为一种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并激活宿主免疫细胞,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研究表明饲喂微生物发酵豆粕使仔猪血清IgG降低21.43%(P

本刊:发酵型饲料的发酵工艺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

希望公司:发酵型功能饲料的研究历史已相当悠久,其发酵工艺也日臻成熟,随着发酵底物以及采用菌种等的不同,发酵方式也各有其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

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是指发酵料以固体的状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发酵过程。一般为:菌种扩大培养、原料预处理、接种发酵、干燥灭活、成品包装。固态发酵通常是需氧发酵,物料的厚度要适当,要疏松以利通气,发酵过程产热,并有水分蒸发,因此需翻动物料,控制通风和空气适度。

固态发酵工艺:发酵快、活菌含量高、活菌存活时间长,微生物是在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生长,有可能产生一些通常液体发酵中不产生的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如霉菌毒素、分生孢子等,在发酵过程中,糖化和发酵过程同时进行,简化操作工序,节约能耗,但菌种经多级培养和敞开式发酵易使杂菌感染,发酵不均匀,深层发酵不彻底,菌体的生长、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在各处都是不均匀的,占地面积大,且机械化程度差。产品质量不稳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固态发酵技术有所提高。

液态发酵――

液态发酵是指发酵料以液体的状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发酵过程。液态发酵通常采用糖蜜、味精废水、酒糟等工业废液为原料。其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比固态发酵多了脱水、收集和干燥的环节。根据不同的菌种控制好不同的发酵条件,如营养成分,PH值,温度,水分等都很关键。

液态发酵工艺:污染小,发酵均匀,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但发酵速度慢、活菌含量低,存活时间短,产品储运不便,液体发酵环境抑制微生物分化代谢,不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生产,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易于控制。

畜牧业品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3.5扩融资,促创业

畜牧业品牌范文第3篇

1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①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青海省化隆县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②特色产业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化隆县牛羊和土鸡养殖历来是该区域内传统的大宗养殖项目, 也是广大农户赖以增收的主渠道。 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退耕还林(草)、生态草地建设、牛羊“西繁东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基本形成了沿黄重点集镇牛羊育肥产业区, 北部沿马阴山一条线的脑山地区以牛羊养殖为主的自繁自育产业区, 卡力岗地区土鸡养殖产业区等三大区域化发展格局。 牛羊、土鸡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2011 年贩运育肥牛羊超过 30 万头 (只), 繁育出栏牛羊 37.3 万头(只),“卡力岗”土鸡出栏量达 4.5 万只。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这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④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⑤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目前,化隆县畜牧局有专业技术人才 90 人(包括基层技术人员 77 人),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 82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 4 人、 中级职称 32 人、 初级职称 46人),其他各类技能人才 8 人。 目前人才队伍中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 22 人,所占比例为 30%。 人才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为畜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 面临的不利因素

2.1 规模化程度低 化隆县畜牧业规模养殖比例小, 养殖方式落后,养殖水平低。 牲畜繁殖率、出栏率和个体生产能力较低。

2.2 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弱,产加销脱节。

2.3 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动物疫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经济领域, 对畜禽产品质量及人民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对政治、经济、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

2.4 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较薄弱 由于投入不足 ,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普及能力受到比较大的制约,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

3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方向

3.1 指导思想 “十二五 ”期间 ,化隆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 结合当地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产业结构, 统筹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地方畜产品品牌,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发展目标 预计到 2015 年畜牧业产值达到 4.42 亿元, 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 1 728 元; 牲畜存栏数达到52.92 万头 (只 ),家禽存栏数 4.88 万只 ;出栏牲畜 47.24 万头只,出栏禽类 115.93 万只;贩运育肥牛羊 40 万头(只);“卡力岗 ”生态鸡出栏量达到 100 万只 ;肉 、蛋 、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 18 631.0、264.0 和 7 868.8 t。 计划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 个,地区级龙头企业 5 个;建成区域性大型活畜交易市场 2 个;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到 60 个;为高原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3 发展方向 综合总结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实践,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牧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是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优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产业。 化隆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是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

4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是树立新理念

4.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用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畜产品。

4.2 树立品牌战略理念 品牌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通行证 ,重点打造“卡力岗”土鸡(包括“旋鸡”)“化隆清真牛羊肉”“高原虫草鸡”等知名品牌,提高畜产品竞争力。

4.3 树立现代经营理念 现代畜牧业的经营形式, 必须把畜牧业的养殖、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有机结合,构建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

4.4 树立科技支撑理念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化隆县畜牧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4.5 树立现代市场理念 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物流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保障。

4.6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按照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群众信赖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畜牧行政、执法和科研队伍。

5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方式

5.1 加快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 推进区域化合理布局 ,集约化规模饲养,良种化体系建设,生态化良性发展。

5.2 加快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 现代畜牧业的竞争不单单是生产资源和科技的竞争,更是经营管理的竞争,要把加快转变畜牧业的经营方式提到重要位置。 大力推进产业化,提高当地畜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畜牧业企业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省级龙头企业1 家,地区级龙头企业 5 家。 大力推进规范化 ,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品牌化,在加快提升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 着力打造 “卡力岗高原生态土鸡”“化隆清真牛羊肉”“高原虫草鸡”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

5.3 加快转变畜牧业服务与监管方式 当前包括畜产品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形势在内的畜牧业生产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调整服务与监管方式,做到服务与监管并重。

①推进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通过健全村级兽医室、完善防疫冷链设施、持证上岗等有效机制,建立一支新型畜牧兽医队伍。 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②推进科学化监管: 加强畜牧兽医执法监督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手段, 确保公正、公平竞争和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畜牧业品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思考

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极具活力的重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和分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抢抓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市逐年加大了畜牧业发展的投入,但与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不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薄弱,技术手段和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乡(镇)畜牧技术人才出现服务功能弱化的现象。

2、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少数企业和养殖户周转资金还缺乏保障,部分养殖户想扩大规模和改良品种缺乏资金来源,想贷款却受到担保、联保等条件的制约贷不到,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格局未形成。全市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带动效应,还没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规模效益不够明显。全市虽然引进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养殖企业,但从总体情况看,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建设档次与规模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多数没有现代化监控设备,饲养方式也比较落后。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虽然达到了57.9%,但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县乡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考评体系,把畜牧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在现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按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安排预算,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等。农业打捆资金项目、现代农业标准化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良种补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市种植业发展已达到阶段性水平,农民收入要实现提升和跨越,出路在于畜牧业,希望在于畜牧业,潜力也在于畜牧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要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真正确立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2、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现代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径,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方式,形成猪、沼、果(林、 瓜、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这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创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二是以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规模化发展。力争通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肉牛生态养殖、瘦肉型猪、肉(蛋)鸡生产、养羊、林下养禽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首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引进外地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要从资源保障、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重点扶持全市畜牧龙头,承担起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职能。其次做响品牌。现代畜牧业最终要走向品牌化生产。全面提高畜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甚至推进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品牌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抓手。要舍得投入,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其三延伸产业链。围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链,把握好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与营销等五个环节。特别是精深加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严重影响畜牧生产效益的关键。而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精深加工做坚强的后盾。以生猪为例,现在全市外销产品以出售活猪、白条肉为主,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严重阻碍了生猪产业做强做大。

3、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抓良种繁育。建设生猪纯(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生猪、蛋鸡良种率。二是抓饲料生产。据统计,全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饲料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原料。要下决心培育扶持打造几家在全省、全国叫响的大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饲料保障。三是抓疾病防控关。要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抓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制度,加强市、县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在流通环节上,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畜牧业品牌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安徽利辛

近年来,利辛县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力提升畜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持续性发展,规模养殖增加

2009年利辛县黄牛存栏9.4万头,同比增长5.6%;出栏12.6万头,同比增长5.09%;生猪存栏71.6万头,同比增长18.9%;出栏140.5万头,同比增长11.6%;山羊存栏48.2万只,同比增长25.5%;出栏101.3万只,同比增长10.3%;家禽存栏316万只,同比增长9.7%;出栏786万只,同比增长9.3%;奶牛存栏1 466头,同比增长80.6%;禽蛋产量2.2万t,同比增长9.2%;肉类总产达15.8万t,同比增长19.7%;畜牧业产值按可比价计算达到30.8亿元,增长13.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46.6%。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2 967个,规模养殖大户4 932个,年内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6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832个,规模养殖比重达48.5%,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1.2产业链条持续性延伸,项目建设取得进展

安徽浩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存栏300头国家级种公猪站和存栏1 000头的纯种母猪原种猪场;安徽正源乳业有限公司存栏1 200头奶牛的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见效,日产鲜奶10t;安徽绿膳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投入运营;年产10万t颗粒饲料的心连心饲料厂和波福特肉禽加工厂正式生产。2009年新建10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改造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县12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完善了防疫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能力。2009年实施畜牧上台阶工程,利政[2009]1号文件下达了畜牧上台阶工程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由县政府组织、领导抽调专家每月对乡镇督查指导1次,年终总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靠政策拉动,科技推动,政府、科研院校、畜禽养殖场联动,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畜牧局共引进6个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 180万元,全县畜牧业社会投资累计达1.6亿元,新增产值1.8亿元。

1.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投入品质量监管措施到位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口蹄疫、禽流感、猪兰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市场检疫,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饲料添加剂62批次,没收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12万余元。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种畜禽场改造升级,规范生猪和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运作[1],高效做好国家生猪和肉(奶)牛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325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100%。

2存在的问题

2009年利辛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增强了动力和活力。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面临新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规模场的发展理念、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片面追求数量导致生产效益较低;三是多数利用搬迁民居和旧的学校改造的养殖场,排污设施没达到标准;四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五是个别乡镇的畜牧养殖业用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六是养殖业用电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七是服务手段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机遇,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生产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外向型畜牧经济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的稳步发展。

3.1深入推进畜牧上台阶工程,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

畜牧上台阶工程实施2年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养殖户得到实在利益,提升了利辛畜牧业的总体水平,对拉动利辛县经济的增长、提高利辛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着力抓好畜牧上台阶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努力再创利辛畜牧业的新辉煌。改良当地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2]。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利辛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已达98%以上,改良效果显著,生产效率提高。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生产高档牛肉,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快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继续实施黄牛、生猪三元杂交改良模式。

3.2实行健康养殖,抓示范、带全面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养殖区域,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猪、沼、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4]。切实把健康养殖作为重点抓手。凡新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必须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批建档制度,粪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不允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不受污染。目前,应加快推广安徽浩翔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科学化饲管水平。

3.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合力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利辛养殖规模扩容数量增加,畜禽品质提高,资源优势明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名牌占市场,应在畜禽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延伸产品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可采取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靠龙头带动,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利辛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在利用本地畜牧资源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如黄准海白山羊、皖北黑猪等。进一步提高黄淮海白山羊无公害养殖的品牌效应。

3.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坚持综合防控原则,强化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加强疫病监测,创新动物防疫新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确保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业务部门应切实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饲草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提高畜产品检疫、检验技术水平,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全员素质提高。根据利辛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4参考文献

[1] 吴限.我国畜牧业调整的目标与保证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4.

[2] 杨红先.新时期济源畜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