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工业发展史

电力工业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是指从整个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预(决)算、审计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声像材料等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工程竣工验收、确定质量等次、工程使用管理、工程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抓好电力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仍有少数电力建设管理部门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上,领导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管理无序。实践证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利用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档案在新工程项目建设、已建工程使用管理、工程维护和改造扩建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并结合实践,就如何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谈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前提

众所周知,做任何工作,没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都将一事无成。同样,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只有领导重视,真正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电力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管理较为关心,档案工作才有所落实。但随着人员的调整,特别是机构调整,疏忽了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施工部门对工程档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工作人员少,建设项目多,绝大多数精力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收集、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资料整理琐碎,不产生经济效益,工程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不齐全,档案管理人员在项目竣工的审计决算中,常常为补充资料费尽周折,以致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多次专题开会研究档案工作, 决定把工程项目资料的归档情况纳入单位议事日程,确定把工程档案资料工作纳入发展建设部,纳入专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 一项考核内容。同时请档案局的同志对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业务学习,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操作实践进行现场指导,边学边干,边做边学,使档案人员迅速掌握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提供了技能保证。

二、健全制度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章立制,建立与档案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制约和规范档案管理。 海安供电公司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 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联系工作实际,制定了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档案工作制度,同时还先后印发了《海安县供电公司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办法》、《 海安县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海安供电公司设备开箱制度》等办法、意见,指导和规范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大促进了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大投入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要搞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在建立组织、健全制度的情况下,还应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档案管理工作才有物质保障。海安县供电公司 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近60 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工作专门设置了档案人员办公室、阅档室、档案整理室、档案库房(400多平米),购置安装了 22 列档案密集架(留有15 年的存放余量)、空调,配置了档案专用电脑、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扫描仪、打印机等配套设备, 为开展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四、规范业务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必须依据相关规定,对各类档案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科学制定档案分类方案,强化电力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归档,不断提高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海安供电公司在规范业务建设上着重抓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收集上抓举措。为了加强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一是确保档案人员"四参加",即参加单位重大活动 2 参加工程项目验收会,参加设备开箱,参加单位有关会议,让档案人员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通过召开业务会议、印发文件、现场督查等措施来营造各相关人员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在收集方法上,采取平时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收集,着重是收集 各职能部门形成的工程规划建设、各类发文、设计方案、图纸会审交底记录、招投标文件、标底、答疑纪要、工程施工合同书等管理性材料;集中收集,主要是收集土建、电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材料,收集重点应为: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竣工图纸、工程预(结)算书、甲乙双方签证单、工程量计算单、中间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强制性条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确认原始记录以及计算底稿、甲方供应材料明细表、合格证、检测试验报告等。通过上述举措,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系统。

第二,在整理上抓规范。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规定的要求,对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材料进行分类规范整理。为便于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综合档案室对所有电力工程建设文件材料分成两类:一类为综合管理性材料(凡不能列入具体工程项目的综合性文件材料归入此类),一类为工程建设档案材料。对综合管理性材料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装盒;对工程建设档案材料,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在工程建设档案材料整理上,先按线路、变电分类,再将线路、变电按电压等级分为35KV、110KV、220KV,然后再按线路、变电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排列上架,投入利用。

第三,在规范上抓培训。办公室及时组织每批新工程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怎样确保工程建设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如期规范整理移交,组织学习有关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同时组织现场观摩,以增强相关人员的档案业务规范意识,为着力提高工程建设档案的业务规范程度打下了基础。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第2篇

电力中的工业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里一项尤为重要的类型,而在工业建筑组成部分中电力工业建筑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中的电力工业建筑和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做出简要论述,试从电力工业建筑设计中提对其发展趋势的设想。

关键词:

电力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解决建筑基本问题的建筑则为基本建筑,只要是材料的搭接、施工的质量、构造的逻辑、人对空间的使用与体验、与基地的关系等都是基本建筑的创造。基本建筑终究都是为人和设备供应不同样式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这种建筑不能由于不同的功能类型而受不同的限制。我们从事电厂及变电站工作的从业者在电力工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经济实用的、生产工艺服务的空间建造完成以外,还应着力让建筑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创造更加完善的基本建筑。

1现代建筑中的工业建筑含义

在电力工业建筑以往的建筑构想环境里,总是会觉得工业建筑就是和产量、工艺、车间、烟囱紧密相连的较为粗糙、呆板、极易污染又不美观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工业建筑设计这一行业。由于这样的不良影响,工业建筑在我国不仅不再建筑的范畴,还被列入了“异类”,那么就像工艺设计的附属物般,并且更加形象的存在于工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让其艺术性更是无处说起。可是,工业建筑不但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放眼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工业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自从出现了玻璃与钢铁的制造以后,就被工业建筑最开始应用起来,因此掀起了一场建筑革命。而工业建筑的本质实际就是科学技术的主要介质,是公认的房屋类型。在工业革命时期,为了让机械化制造设备的容纳生产空间能够得以建造,工程师和建筑师探索和开发了玻璃、钢铁以及混凝土技术[1]。工业建筑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以下笔者阐述几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作出的贡献:a.让批量生产的地位、设计适应标准得到确定,使得“国际风格”新兴称号的现代建筑理论得以产生。b.大大增进了建筑结构的发展。c.在工业美学领域造成非凡影响,日臻完美了工程、艺术、建筑的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业建筑,建筑先驱者是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的。工业建筑艺术具有改革、求变的创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建筑理论的形成。在现代建筑运动被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师都是用工业建筑的多项著名实例进行宣传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在1911年贝伦斯的设计与同年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鞋厂,等等[2]。d.时至今日,我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工业建筑一直与城市节能、环保、地景、人居、文化、经济都在紧密的联系着。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更不应该被硬生生的拉开距离。如今的工业建筑应该与建筑的基本目标看齐,正如建筑师张路、张永和在《向工业建筑学习》的文章中所表述的“基本建筑”概念一样。一般规律的建筑设计都应该存在于工业建筑当中,但工业建筑还有其本身的特质。对建筑师来说,一些博物馆、医院、体育馆、住宅都和工业建筑一样是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在国外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建筑师没有区分界限,建筑师按照业主的委托若能设计民用建筑,那么工业建筑也一定能设计完成。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整个设计方法与程序上本来就是相通的;在建筑艺术上以及在空间处理与功能布局上也是相通的;在新材料、新技术上的应更是相通的。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是相互贯通存在的,是现代建筑类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3]。

2工业建筑中的电力工业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电力建设的发展,也不断促使了电力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我国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考证:2014年5月,我国发电量为44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2014年1-5月,我国累计发电量21489千瓦时,同比增长5.7%。2014年5月,全社会用电量4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014年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1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建设项目大到国家级,小到平民百姓家居日常生活,都与电力不可分割。我国自从加入西部大开发、电力体制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举措以后,电力工业的发展在总体上得到了大力推进。一些“西电东输”、三峡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已经让电网建设进入全国电网互联的阶段。这都说明电力建设的高峰时期已经到来,电力工业建筑项目在当今社会中也越来越繁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水电站、电厂、配电房、变电站等等这些电力工业建筑一直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

3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日益发达时代的到来,工业时代也步入了信息时代。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是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归纳:

3.1建筑设备一体化发展。

不断发展的科技,加之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电气工艺便会有着不可预想的突破,电力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会是“生产设备和建筑一体化”的高技术生产空间以及“建筑设备化”。

3.2侧重建筑形象艺术性和空间物质性。

电力工业建筑紧密联系着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设计等等,因为过去是受到经济条件和资金的影响,加上施工水平和建筑材料的制约,电力工业建筑就只能以生产为原则进行主要建设,理所当然一个经济实用的空间以及建筑形象和建筑艺术只能放于其次。而在伴随经济蓬勃发展的如今,电力工业不能再只是满足于经济、实用地建造没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而是要在情感和环境上给与它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应该有着建筑形象的艺术性和空间的物质性这两种性能同时具备的内涵。

3.3强化节地、节能以及环保设计。

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应该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对能源消耗的降低应该更加予以重视,尽可能让占用土地的面积得到减少,采用新技术手段和专门设备对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以及噪音进行严格控制,用尽一切努力让环保达到国家级的各项指标,让生产环境能够被高质量地建设[5]。

4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有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才能寻得发展契机。新材料、新技术不但能够为建筑设计创造更加新型和优美的形象,在工期上节省时间,更能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有效优质的提升,因此为电力工业创造更加辉煌的经济效益。

作者:贺睿 单位: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潘静丽.论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3,5(3):35-36.

[2]何.生物质发电厂的建筑设计和发展趋势[J].红水河,2011,3(4):67-68.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工商管理;职业发展;电力特色;特色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6-02

一、引言

我国以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开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改革[1]。这样一个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改革过程,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许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电力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要求。现阶段,我国电力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不足[2]。为充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电力市场改革给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必将逐步放开发电厂、电网和配电企业之间的环节。在纵向上,电力行业将组成四大块:发电公司、输电企业、配电企业和电力零售商,充分实现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自由竞争。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管理人才的专业创新能力。电力市场的变革将迫切要求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电力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鲜明的电力特色。同时在传统管理能力及技能的基础上,增强电力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创新及管理创新能力。

2.要提升管理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电力工商管理的背景将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驱动,将面临更多的未知事物。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对新时期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高水平的市场应变能力,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及时自我更新理论知识,实现对新型市场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预知未来发展的动态思维能力,加强风险掌控能力的培养。

3.要注重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电力市场改革的整体路径是确定的,但改革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具体问题是未知的,需要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使其在具体问题面前,能够及时选取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并视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减小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三、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保持步调一致,电力工商管理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模式,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三重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夯实教学基础

新时期,为更好地实现电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首先要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途径加强专业建设,彻底夯实教学基础。

①加强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②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③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根据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电力经济管理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电力市场发展动态。

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围绕电力市场经济与管理的模拟建立电力市场交易与营销模拟实验室,重视先进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以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

(二)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

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主要体现为积极开展“行动导向”的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提升自我。

①建立健全关于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来构建,并保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校内及校外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加电力企业共同考核部分,改变以往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完成任务的弊端。

②与电力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实习接触不到实习单位核心内容和程序,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题与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挑战杯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素质拓展。

④开展电力市场项目学习、情景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其教学内容是从电力市场经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旨在避免传统工商管理教学与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主要内容如下:

①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育作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加强电力市场发展及改革进程背景下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指向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②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新时期,在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内容方面,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育的核心,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的转变。

四、结论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管理人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新时期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机制,尽快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如月,张利宏.“电力市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孙忠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杨彩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1,(11).

[4]楚金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新乡学院报,2009,(4).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它们承接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工程量的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逐渐不能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有必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变,经营管理意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就应该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明确项目与企业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2、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建筑企业的文化品牌,创新管理模式,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建筑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建筑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再加上建筑市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还面临着种种困难。所以,为了更好的市场的实际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必须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促进管理工作中可持续发展。

4、先进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科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正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管理的可持续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创新经营机制,激发建筑施工企业活力。建筑业是竞争力十分激烈的行业。为了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创新经营机制。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要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员工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精简机构。理顺劳资关系,使其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活力,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另外,做好薪酬的分配工作,拓宽分配的思路与方式,将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2、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培育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中,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长远利益,加强企业管理。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文明施工,礼貌施工,注重对员工的保护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人们的赞誉。第三、重视管理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工作,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保持建筑施工企业长久的竞争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3、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影响力。项目管理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与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才能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影响力。第一、创新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与完善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合理,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新制度建设,推动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模式,推动项目管理考核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创新项目生产要素的运作方式,组合各种资源,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各种要素市场化,为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基础。第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各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充分挖掘人员的聪明才智。

4、推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精简项目管理的层次,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各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为项目服务;推进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运行,将成本控制作为主线,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决策层可以随时查询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项目的动态。针对施工项目点多面广的特征,可以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加强与各下属单位的沟通与协商。加强对项目的财务管理,实现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全面推进项目管理的系统化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要满足项目部的需要。

5、建立广域网,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并结合施工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组建广域网,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从经营机制、管理理念、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龙昌.刍议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现代企业文化,2010(18)

[2]郭春龙.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3]黄燕颜.浅议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

[4]晏翀.浅谈如何创新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J].中华民居, 2012(7)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第5篇

    由县发展计划委牵头,组织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办公室、明珠公司联合编制的《[]县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于近日完成,待县政府审定后上报市计委纳入遂宁市电力工业“十一五”期发展规划,并在我县颁布实施。

该规划着重对涪江[]段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平衡水电丰枯期和用电峰谷期供用电、协调县电网与国家电网输供关系、全县电力系统现代化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从电源建设、高低压输配线路网络建设与改造、操控管理计算机自动化改造等都规划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并提出了项目建设的工作措施。该规划的实施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推荐]县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