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渔业的意义

休闲渔业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渔业的意义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休闲”的本义和蕴藏的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休”和“闲”有着丰富的意蕴。“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解释为“倚木而休”,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互存关系。“闲”引申为范围,常指道德、法度及限制、约束之意;“闲”也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词意的组合上,“休闲”不仅包括物质生命活动,还蕴含精神生命活动。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地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从而具有了价值意义

二、传统休闲理念下的“中国式休闲”

在中国传统休闲观中,把以儒、释、道为主的传统哲学作为基础。儒家主张入世,在社会实践中修身养性,从内在实现心灵的宁静和外界的平衡。道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以静制动,追求天人合一,道家则倡导遵从自然天性、趣味纯正、精神自由、心灵回归,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绝对自由境界。佛家追求一种出世的态度和一种超越的境界,以平常心对待万物,达到一种“净”的状态。几千年来,“以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念、人事和谐的处世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出了一种宁静致远、悠然守拙的生活风貌,传达出了一种传统的休闲境界――天地自然和自我心境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以及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三、传统休闲方式下的“中国式休闲”

明代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概括了中国人静态的休闲观和人生观:“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市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工夫。”中国人的休闲真谛就在于“静”,静中求动,于颐情养性中兼求养生。因此静态的理念下,就会趋向于静态的休闲方式。

中国传统休闲活动大多是个人项目为主,主张“游于艺”的休闲理念。使个人的修身养性和休闲结合在一起,将艺术融入到休闲活动中,注重休闲活动对人整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既提升了休闲的品位,也完善了人格,推动了绘画、诗词等艺术门类的进步。“游”是一种生理满足,“艺”是一种精神追求。像游山玩水、垂钓射猎、煮茶温酒、吟诗作赋、抚琴弄墨、坐禅求道等中国传统的休闲娱乐都贯穿着知足、超脱、愉悦等精神,体现了伦理休闲和心理休闲的统一,体现了张弛结合的辩证精神,对人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补益作用,也从中寻找和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快乐,同时对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如果说物质财富是通过劳作获得的,那么精神财富则可以说成是通过各种休闲活动获得的。

四、传统休闲空间的环境艺术表达

古人通过具有“游艺”性的休闲活动达到传统的“静态”休闲目的,而同时休闲活动在长期的演变中也形成了一定特点的空间形态和空间意境。笔者将此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室外空间环境);第二类,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室内空间环境)。

(一)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有着接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传统的休闲空间中,自然环境一直被作为主题来安排空间,来满足一种“渴慕林泉”的心理需求。无论是“自然的拟人化”塑造的空间,还是“人化自然”塑造的空间,都是在增加自然的属性,创造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环境。

1.自然山水趣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山水空间是古人脱离世俗,摆脱喧嚣,寻求宁静的第一选择,无论哪个阶层都对自然山水有着特别的追求,使自然与人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现实条件,它不仅天然就是一个很好的休闲环境,而且在休闲空间的环境塑造中,以此来相形,因形来施意,来营造的空间,在自然的融入下,也有了一定的意境美,使身心达到平静或愉悦的状态。

2.可居园林意

《林泉高致》中曾指出山水画要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目的,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园林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它是中国传统休闲的主要空间,是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营造的生存和休闲空间,它是人化自然与休闲的结合。亭台、楼阁、道路、拱桥、廊庑、花墙、栅栏等人造产物,都巧妙地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使整个园林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处处有意境,处处皆能休闲。

3.草树木石情

在中国古代园居生活中,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建筑依自然环境而建,进而山水草木等自然元素也注入了环境空间,而建筑无论功能、性质都能够与山、水、花木等自然物态形成不同的意境空间。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它们或取自自然,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园林空间有别于民居空间,形成的空间需要与环境相协调,功能、布局、形态 都要与园林的意境相一致,表现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

(二)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传统室内的休闲生活空间环境,有别于社会环境,也有别于自然环境,它不仅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性,同时还注入太多人的生活情趣和创造活动,融入了太多的艺术因子,是一个诗意的环境,这使得室内空间实现了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室内的休闲空间既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室内休闲成了综合型的艺术,使整个空间具有了“游艺”性,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雕刻、书法、花鸟虫鱼无论是对空间的使用还是休闲空间的营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琴棋书画“怡情”

在传统的室内休闲中,空间环境成了琴、棋、书、画的载体,琴、棋、书、画成了空间环境的点睛妙笔。琴乐抚慰心灵、陶冶性情;下棋锻炼心智,尽心、尽性、尽情,乃为奕棋之道、闲情之理。书法抒怀,展示气质,消遣寄情;绘画借物抒情,以画寓意;诗、词、歌、赋常用来写景叙事抒情言志。此种休闲怡情养性,无需多少花费,也不必旅途劳顿,只要身在其中便可享受生命的悠然自得。

2.茶酒曲艺“抒心”

古人将饮茶看作是清雅之事,常与修身养性、闲居脱俗相提并论。在室内休闲空间中常设茶座,寻求一种清静、优雅、淡然、闲适的趣味。喝酒、听曲、跳舞是能够对空间环境起到渲染的作用,也是一种身心的娱乐活动,以达到交流感情、放松紧绷的神经的功效,也被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元素。

3.花鸟虫鱼“养性”

在古代的休闲生活中,花草虫鱼作为生活的趣味出现在环境中。李渔在《闲情偶寄》“看花听鸟篇”写道:“花鸟二物,造物生之以媚人者也。既产娇花嫩蕊以代美人,又病其不能解语,复生群鸟以佐之。”由此可见,花鸟在古人休闲生活中的意义。宋代“野逸”画派的代表徐熙常常游于田野园圃,把生活里的蜂蝶、花草、蔬果之类当作生活情趣,并入其画中,借以表现其高旷情怀,虽平淡但不至单调。花鸟虫鱼象征着一种情调,休闲生活中因它们而增添了趣味。

五、中国式休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第2篇

笔音在这用产业的税收负担率等于产业的财政收入/产业的GDP来估算税收负担。这实际上是用产业的财政收入代替产业的税收收入。由于我国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达到90%以上。所以这种算法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在计算中,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用农业部门的财政收入代替,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用工业部门和建筑业部门的财政收入代替,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用商业、交通运输部门的财政收入代替,因此我们计算的结果已大打折扣了。但结果是税负较高,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从1993年以后一直高于第二产业的税收负担。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行业是享有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那么很显然,商业的税收负担是比较重的。这就为解释商业的经济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一直不断下降找到了税收方面的原因。

如果我们将政府的各种收费计算在内的话,那么产业的税收负担比上面近似计算的结果还要高得多。根据一些学者的推算,我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政府的税外收费占政府总收入已超过50%,到1996年这一比例达到58.64%。长期以来,政府实行的各种收费已成为企业的固有负担,将各种收费计入企业税收负担是合理的。政府的税外收费逐年增加是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这种假设。发展中国家的税外收费占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较发达国家的要高,二者的这一比例一直较稳定。而我国的税外收费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不但高而且逐年上升(1993年到1996年这一比重分别为52.82%、57.93%、57.33%、58.64%)。据统计,到1997年底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多达3000个以上,一些地方的企业出现流转税税负、所得税税负下降与企业的非税收负担上升现象并存,甚至是非税收负担大于税收负担。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乱收费行为已严重地影响产业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我国产业现存问题的简单分析

我国产业现存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等方面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具体包括产业的产值比重、产业就业结构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的市场结构主要涉及集中度和产业壁垒问题。市场绩效主要是关于产业的效益和产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考察这些问题,我们将采用国际比较或寻找一个权威的参照体系的方法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产业的产值比重结构同标准结构相比,仍然很不合理。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770美元左右,与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的各种产业产值结构标准比,我国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显得高了,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偏低的。如果我国要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必要的。我国现行的产业税收政策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来设计的。然而第二产业的产业技术落后且缺少新兴行业的带动造成第二产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这已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现行的侧重于支持第三产业的税收政策就有必要做一些调整。那么,如何调整产业税收政策?从我国工业企业的现状看,第二产业的产业税收政策应加大支持企业技术升级的力度。

其次,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根据国内学者归纳的结果,人均国民收入在1000美元左右的国家,其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8.6%、30.7%、40.7%.而我国在1998年,其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49.8%、23.5%、26.7%.实现产业就业结构的转化并非易事,从1990年到1998年的8年间,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仅减少1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转出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流向第三产业,这使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9O年的18.5%增加到1998年的26.7%。而在8年的时间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才上升2.1个百分点。倘若按这一速度计,我国三个产业就业结构要达到上述标准,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对入世在即的我国,15年的时间显得有些长了。事实是,目前我国除了600多个城市吸收5至6千万农村劳动力外,乡镇企业则吸纳了约1亿的农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计算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当中)。如果我国能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且加快城市化进程,那么改善我国三个产业结构的过程将会缩短。合理的产业就业结构有利于产业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三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有利于第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市场集中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集中度反应一定时期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我国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显得低了,这与我国的市场建设完善程度有关。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使我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限制。而市场集中度的高低问接地受决定市场结构的另一要素一一产业壁垒的影响。

产业壁垒不仅包括产业进入壁垒,还包括产业的退出壁垒。产业的进入壁垒有规模经济壁垒、成本壁垒、必要资本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壁垒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政策性的壁垒已有所降低,比如在1994年实行新税法后,在制造业大部分的行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保护性的产业政策已相当少。但在一些领域,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金融保险业、采掘业等,行业的保护性政策还相当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考虑,部分行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性措施,这是必要的,但没有时限的和过分的保护只能适得其反。政府过分保护国有企业不但造成产业的进入壁垒,还造成产业的退出壁垒。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宣布破产的企业却很少。为了减少产业的政策性壁垒,从税收角度看,产业税收政策应不断趋向于中性化。

(3)市场绩效。市场绩效主要涉及产业效益和产业技术总题。这里我们只考察产业的技术问题。产业技术状况可用一个指标一一全员劳动生产率来描述。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考察产业技术水平的较好指标。它的计算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于产业增加值/产业职工人数。一种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数。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按后一种算法计算所得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比1990年,我国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7841元,达到了10743元,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2716元,达到了4022元,第二产业增加了16640元,达到了22292元,第三产业增加了8164元,达到了13079元。但是从国际角度看,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还相当低下。以1997年为例,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产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表4显示,1997年我国的农业生产率仅为2876美元,而发达国家最少也在16000美元以上,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则达到20742美元,印度则达到29262美元。此外,我国的工业生产率、服务业生产率都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低。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是无法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抗衡。这对入世在即的中国的确是个严峻的考验。

国际产业税收政策的应用

在世界经济曰趋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很好地溶入全球经济当中,它的各项制度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与其他国家的制度协调起来。因此,了解世界各国产业税收政策的动态对我国产业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限于资料,下面将以美国和韩国的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延续80年代的“降低税率、减轻税负、拓宽税基、提高效率”的税制改革。这场改革的一个理论基调就是税收中性,特征是增值税的推广。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不仅对商品而且对劳务均开征增值税,表5列出10国家对公共交通、图书服务、宾馆服务、广告业、娱乐业、电信业等劳务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各国对不同劳务采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从而体现出各国的产业政策,比如法国对公共交通、图书服务、宾馆服务、娱乐业采用5.5%的增值税税率,这一税率低于标准税率14.5个百分点,我们因此得知,法国对这几个服务行业是采取支持的态度。各国在最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政策选择中尚具有产业倾斜,在其他税收政策制定方面更无例外。美国二战后为鼓励企业淘汰陈旧的机器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采用投资抵免政策。在1980年以前,美国实行初期特别折旧和5年摊提折旧两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前者是指合格资产在其购置的年度里,除按规定提取一般折旧之外,还可增提20%的特别折旧,后者是指合格资产的成本可以在5年内全部摊销完毕。这两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对美国工业的设备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进入8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具体情况与供应学派减税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发起税制改革,税收制度朝中性化方向迈进。尽管如此,产业税收政策依然存在,比如美国对科技产业的费用扣除规定。从中可见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是大多发达国家产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们还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产业调整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税收政策,比如美国在90年代初提高烟、酒的税率,开征汽车、游艇、毛皮制品、珠宝等产品的特别消费税,降低房产业者和购房者的税收负担。另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这使发达国家的产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然而,高产业集中度决定了产业在国内的竞争程度。因此,发达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如美国政府在1981年规定,凡雇员在25人以下的小企业不征公司所得税,只对企业主征收个人所得税。

发展中国家产业税收政策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比如韩国的投资抵免制度规定:(1)机械行业、电子行业的国内公司的资产投资可享有3%的投资抵免率或加速折[日(二者折一);(2)具有新科技的国内新兴产业的资产投资享有6%的投资抵免率;(3)国内新办的具有高科技性质的产业投资、提高企业生产力的设备投资、节能设备投资、防污染设备投资等享有6%的投资抵免率;(4)使用国产设备或原料的投入享有10%的抵免率等。韩国的折旧制度规定:凡符合鼓励的企业除适用一般折旧外,还可按一般折旧加提一定比例的折旧,如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电子、造船、航空、挥发油分馏工业等使用的固定资产可增提100%。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的产业税收政策,比如韩国增加教育税、交通税、艺术税等,泰国则提高汽油及一些奢侈品的税收,调整进出口关税等措施。

至于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做了很大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产业税收政策倾向吸引外资向高科技产业投资,比如韩国在1998年出台一项新的减免税优惠措施一一外国投资促进法规定:在韩国设立外国投资公司从事高科技或辅助工业的服务业的,可享受10年韩国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减免(自开业起7年内全免,随后3年免50%),外国公司和韩国公司签订“鼓励高科技合同”在5年内免交红利的预提税,另外还享受关税、增值税等税收的优惠政策。此外,韩国的外国投资促进法还将享受优惠政策的高科技企业类型从原来的26种扩大到446种,同时新增了70类“有助于增强国内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可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规定。从总体趋势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特别优惠政策。然而,实行内外企业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捷克、匈牙利、波兰三国,在1988年一1992年是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形成时期,从1992—1995年是逐步转向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的时期,而在90年代后半期,迫于国际形势三国加入国际税收竞争的行列,对外商投资重新采取特别税收政策。这种破坏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与投资的税收行为已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税收实行国民待遇是大势所趋。

从上述可知:各国都存在产业税收政策;各国应用税收优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优惠形式与间接优惠形式);各国是根据本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和产业调整需要来制定产业税收政策;各国纷纷将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作为产业税收政策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实行税收国民待遇,所有这些对指导我国调整产业税收政策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国产业税收政策的调整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第3篇

摘 要 为了加深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了解,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即:马拉松赛事产品更加丰富,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产业覆盖面更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运营的市场化,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注意改革马拉松运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注意赛事数量与赛事质量的齐抓共管,重视精品赛事的打造两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 四川省 发展趋势 发展建议

一、引言

我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是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在马拉松运动发展的早期,其一直是少数人的运动,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仅有13场。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马拉松运动之中,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马拉松运动的热潮。据统计仅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就已经达到了134场,相较于2014年而言,增加了83场,增幅超过了160%。随着马拉松运动的迅猛发展,马拉松运动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跑步运动,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内的服务经济、赛事媒体经济以及赛事外的衍生经济等等都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是所谓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而随着全国马拉松赛事的火热发展,近些年四川省也举办了多场马拉松赛事,如:巴中国际马拉松、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都江堰双遗马拉松等等,四川省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也在逐渐形成。鉴于此,为了加深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了解,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次,马拉松赛事产品更加丰富,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除了已有的五公里马拉松、十公里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等传统的公路跑赛事之外,四川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还为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四川马拉松赛事的产品将会更加的丰富,赛事类型也会更加的多样化,在已有的传统公路跑赛事之外,预计还会陆续出现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超级马拉松以及马拉松接力赛、系列赛等多种赛事类型。

其次,产业的覆盖面会更广。目前,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主要还是集中于赛事内的服务经济和赛事媒体经济。但是,随着四川马拉松赛事数量和赛事类型的增加,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赛事外的衍生服务经济也会得到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预计产业的覆盖面会逐渐的涉及“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并会逐步的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等整合起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利用产业合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运营的市场化。在中国田径协会取消了马拉松赛事审批之后,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民营资本将会以多种方式进驻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因此,在四川省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投资的主体会更加的多元化,产业的运营也会更加的市场化。

三、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建议

首先,要注意改革马拉松运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强调了变革马拉松管理模式的问题,并取消了马拉松赛事的审批。中国田径协会的上述举动无疑为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了确保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规范发展,在后续发展的进程中,一是要注意合理放权,通过简政放权来集中力量做好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服务工作和监管工作;二是要注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不但加强对赛事组织标准的细化和完善,还要注意加大赛前指导工作、赛事监督工作和赛手验收工作的管理服务力度,以此来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其次,在开展赛事运营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赛事数量与赛事质量的齐抓共管,重视精品赛事的打造。四川省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而言,发展起步的时间比较晚,规模也相对比较小,赛事的数量仍然过少。所以,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逐步的增加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活动的数量,以尽可能的扩大马拉松运动的覆盖面,提高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人数。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继续提高赛事数量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赛事的质量,打造优质的精品赛事是确保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四川省的实际情况,要提高赛事质量,打造精品赛事,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四川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资源,突出四川马拉松赛事在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的特色;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赛事的文化含量和精神特质,尽可能的赋予赛事更多的人文内涵。例如:都江堰双遗马拉松就充分体现了“驿传”文化特色,以“蜀道驿传”为主题,精心对赛事的路线进行了设计,赛事从青城山新山门出发,经过熊猫谷、建福宫、赵公山财神祖庭等四大景区,让所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成为了一场文化与自然的旅程,很好的体现了赛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展示地方文化的一个窗口。

参考文献: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第5篇

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04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04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

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

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市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靖江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大型项目。

1.江心洲垂钓娱乐基地。该项目能与我市发展长江经济相呼应,而且江心洲环境幽静,远离喧嚣城市,水质清鲜,空气清爽符合休闲的需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内陆垂钓塘、停车场、水上饭店等。

2.新桥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利用紧邻规划建设中工业园区的优势,建设以新合长江养殖场为基础的休闲渔业。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

3.长江农场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以陈玉东养殖场为基础,以新港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农场农业生产的优势,建设成为集赏花、观景、四季采摘、挥竿垂钓、自由农耕农作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大养鱼塘,建设停车场、饭店等。

(二)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