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第1篇

我市是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台风、暴雨、大风、雷电、干旱、冰雹、大雾、高温、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切实提高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07〕49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9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的统筹规划,加快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天气观测网和雷电、船舶自动气象站、梯度风、能见度站、酸雨、大气成份、土壤墒情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建成以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能力和气候变化监测水平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农村、沿海(海上)、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和灾害多发区域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气象数据计算能力和移动气象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网格化、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警能力。各地在建设灾害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大桥、标准化渔港、大型工程等基础设施时,要统筹考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

(二)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规范气象信息的与传播,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建立覆盖面广、响应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完善紧急异常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的作用,及时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和简明的防灾避灾方法。要加快**气象影视中心建设和**海洋气象广播电台的升级改造,准确、快速、全面地向公众和海上作业船只各类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气象预警信号灯塔、气象警报系统、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建设。要扩大公众手机气象灾害预警短信传播范围,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委会和敏感行业(单位)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机制,确保手机、声讯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等传播通道的畅通。机场、车站、码头、学校、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设立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及时向公众提示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

二、进一步增强气象灾害应急防范能力

(一)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制订和完善台风、暴雨、雷电、高温热浪、干旱、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共同响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顺完善部门联动和应急处置的程序及办法,提高处置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能力。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气象灾害敏感行业要积极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作用,加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防御规划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重点区域、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灾害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并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和重大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要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和实施以台风、暴雨、大风为重点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气象灾害防范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三)积极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各级政府要针对台风、风暴潮、雷电、地质灾害等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情况,提升防风、防洪、防浪、防雷、防滑坡工程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建部门要联合气象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在编制城乡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和审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时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将气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以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体系,加强防雷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安装建(构)筑物的雷电防御设施。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检测,加强对重点工程、危化物品生产储存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强化渔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渔农村建筑的防雷技术规范。

(五)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体系,落实相应的经费、编制。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要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灾减灾、干旱、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防雷、人工增雨、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综合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各乡镇要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设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气象协理员,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和街道要设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站,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和帮助群众转移等防灾避灾工作。要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增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气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小尺度预报模式,推进气象开放实验室、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建设。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变化应对的科研工作,不断加大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围绕台风、旱涝、暴雨等气象灾害防御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科技公关,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对气象灾害防御的支撑能力。

(三)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规章、办法,健全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重要气象设施的统筹规划。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区域内气象探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将各类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全市气象观测网络总体布局,要严格按照气象技术标准及规章程序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并按规定向气象部门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持续增长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投入机制,并把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下转第20页)(上接第50页)要落实气象重点工程建设和运行经费,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

四、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内蒙古额济纳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14-01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天气灾害主要包括寒潮、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大风等;而气候灾害包括干旱、洪涝灾害、低温冷害、雪灾等。额济纳旗地区的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包括有干旱、高温、寒潮、暴雪、霜冻、冰雹、大风、沙尘暴、干热风等。这些气象灾害不仅直接影响额济纳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制约着额济纳旗国民经济的发展。

1 额济纳旗主要气象灾害

1.1 干旱

干旱灾害是影响额济纳旗地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旱危害最大,每年3―5月是额济纳旗地区春播用水和冬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如果降水量少,极易引发干旱灾害,影响冬小麦等农作物产量。

如额济纳旗从2012年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加上冬季春和下泄水量减少,农田、草牧场没有得到及时灌溉,地下水未能有效补给,导致额济纳旗旱情较为严重,受此影响,全旗共有535户牧户、51 847头(只)牲畜饮水困难,上千头(只)牲畜死亡,仅哈日布日格德间乌拉镇和达来呼布镇就有230余峰骆驼、近900只羊乏死,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旱情已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2013年5月底,额济纳旗沿河草场返青差,植株高度c同期相比下降2%,覆盖度下降3%,单位产草量减少30~225 kg/hm2,饲草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干旱导致草原鼠虫害增加,草原鼠害面积28.00万hm2,严重危害13.33万hm2。

1.2 冰雹

冰雹灾害是额济纳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夏季较频繁,有明显局地性和季节性。额济纳旗地区冰雹集中在6―9月,约占冰雹总日数的35%。如2014年6月30日16:30左右,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浩宁呼布嘎查遭遇强降雨冰雹袭击,共造成54户农民蜜瓜受灾,受灾面积逾80 hm2。

1.3 霜冻

霜冻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额济纳旗地区为霜冻多发区,1961―2010年额济纳旗地区初霜冻日为10月下旬,平均终霜冻日在3月下旬结束。初霜冻对额济纳旗地区棉花结铃吐絮影响最大,延迟棉花生长期,降低棉花品质;晚霜冻会造成额济纳旗地区农作物幼苗冻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1.4 雪灾

雪灾又称为白灾,长时间大量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成灾。额济纳旗地区雪灾频率较大,对畜牧危害严重。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密度较大或雪面覆冰极易形成冰壳,牲畜很难将积雪扒开,影响牲畜正常进食。雪灾还会影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严重威胁农牧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2010年入冬后,内蒙古额济纳旗几次出现大范围较强连续性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达-30.9 ℃,平均积雪厚度达30 mm,马鬃山苏木、东风镇古日乃局部地区积雪超过60 mm。强降温降雪天气对纯牧业苏木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1.5 大风

额济纳旗地区的大风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此时正值关键农业生产季,大风会将砂壤土地表土层卷起,使沙漠化程度加剧,同时还损坏大田农作物茎、叶、花器官,进而影响作物开花授粉。

2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2.1 干旱灾害的防御

应加强干旱灾害监测预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立起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同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调查旱情,统计干旱情况,指导作业人员科学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1]。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应积极推广先进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滴灌示范工程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发展见效快、投资少的小型水利工程。加强植树造林,在交通主干道种植生命力强的树种,推进绿化建设,降低农田水分蒸发,因地制宜地推广耐旱作物或树种。

2.2 冰雹灾害的防御

加强气象雷达的跟踪检测,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做好冰雹等临近天气预报,提升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人工防雹技术研究,利用人工作业试验,结合火箭发射法和催化剂降雹法,阻碍雹胚生长速度,降低冰雹灾害损失[2]。

2.3 霜冻灾害的防御

在霜冻灾害即将发生之前,可将农作物秸秆或者柴草点燃使之生烟发热,同时在近地面形成一层烟雾可以阻碍地面长波辐射,降低地面上的热量损失。此外,烟粒可以有效吸收湿气,很容易使水气凝结成液体释放热量,提升气温,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3]。

2.4 雪灾的防御

做好降雪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借助于气象助理员队伍的力量,做好企事业单位和设施农业的降雪预报服务,提供针对性对策。落实防雪灾和冻害应急工作,制定冰雪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与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共同抵御雪灾[4]。

2.5 大风灾害的防御

额济纳旗气象局应在第一时间做好大风灾害的预报预警,确保人民可以提前应对。在接收到大风预报或预警信息后,农牧民应及时对棚架、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等现代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避免进行露天活动等。

3 参考文献

[1] 向明燕,范丽红,海米提・依米提,等.新疆近45年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干旱区研究,2007,24(5):712-716.

[2] 范永刚,李俊有.敖汉旗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77-78.

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第3篇

一、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

2014年,我市继续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成立由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分管领导、气象局长任副组长,水利、农业、民政、国土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处均有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均设立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每个行政村(社区)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了部门协作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有效地规范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强化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保证了各类预警信息快速、方便、及时、准确传递到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增强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今年,投资800万元新建市灾害性天气预警中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5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450万元。项目占地18.37亩,建设内容包括预警中心会商大厅,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地面气象观测场等,总建筑面积1594㎡。项目于2014年底建成,并已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成,全面提高我市气象装备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我市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对气象监测网络的维护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自动气象站点的维护、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气象信息员队伍作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一是优化气象信息员队伍,更新气象信息员信息。对因换届、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信息员岗位的进行重新登记、聘任,定期更新气象信息员基础数据库;二是加强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在汛前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员的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和科学指导群众避险自救能力;三是建立灾害信息互通渠道。为气象信息员提供畅通渠道,便于及时向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气象灾情调查工作。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做好作业装备的年检工作,作业装备年检合格率100%;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作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继续推进人影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作业站点标准化,作业记录标准化,作业流程标准化。

三、全面完成气象灾害防御各项工作任务

(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台建设,更新完善预警信息接收人员名单,结合电子政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及时、准确专题气象服务信息,力求建立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预警信息系统。市气象局与网格管理中心开展气象信息进网格工作,指导气象信息员和网格员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工作,形成直通到户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全年,市气象部门共灾害性天气预警及雨情信息78次共计17万余条。今年,我市还开通了气象官方微信、微博,提供智能、互动的气象服务,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途径、手段和影响。

(二)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增强了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今年,市气象局开展了防雷设施安全大检查和校园防雷专项检查工作,对全市高层建筑、人口密集、易燃易爆和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场所等及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防雷设施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覆盖面达100%。

(三)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

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第4篇

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海陆气候过渡带,天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频繁。近年来,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异常天气将不断增多,重大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御气象灾害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对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公共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我县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二、努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测预报体系建设。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重点加强沿河、沿路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和中小尺度天气加密观测系统建设,提高站网密度。县气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延伸乡镇和村级气象灾害服务平台。加强灾害性天气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实时动态分析、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

(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灾害性天气气候警报由气象部门统一。各新闻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传播气象部门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或气象预报节目。具备实时传播能力的新闻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在接到重大或突发性天气警报后,要即时增播或插播,确保受影响群体及时知晓,为采取防御或避让措施赢取时间。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快突发气象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体系建设,在学校、医院、社区、高速公路、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一步完善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系统,扩充城乡电子显示屏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及时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进一步畅通农村、海上等预警信息渠道,努力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三、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对能力

(一)加快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结合县域气象灾害特点,依法编制和实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任务、措施、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气象部门及易受灾害影响的部门、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县防御规划和预案,制定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和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研究制定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办法,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更新和补充技术装备,提高应急人员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三)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海(河)堤、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要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敬老院及其他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保证工程设施防灾抗灾作用的有效发挥。县气象部门要按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设施或场所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完善建筑物、设施和场所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

(四)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县气象、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收集本地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损失以及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区域灾害分析评估,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县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对沿海风能及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探测及评估工作。要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的影响。县发展和改革部门要会同气象部门加快制定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范围和程序。

(五)切实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县气象部门要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及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降温节能、改善生态环境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在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后,及时分析预警灾害对本地区、本领域的影响,按规定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避免和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县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重、特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确定气象灾害等级、性质及发展趋势,为组织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乡镇要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进一步完善灾害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加强灾害应对工作的协调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县气象、农林、水利、海洋与渔业、建设、交通、安监、公安、民政、卫生、广电、环保、国土资源、海事等部门及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有关工作。

(二)加大气象灾害防御投入。发挥财政及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将地方气象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地方气象事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地方财政预算,并根据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确保省“”重点项目《省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子项目和《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切实提高我县重大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气象灾害防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特征库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07-01

1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

楚雄州气象灾害防御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利用Visual Basic6.0编写前台应用程序,负责对后台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二是在开发完成前台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三个Access数据库:楚雄气象灾害库、灾害天气背景库和楚雄灾害特征库。系统构架见图1。

2 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

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完成了对前台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研究和开发,该应用程序可分别进行灾害、天气背景和灾害特征等3种查询。

1灾害查询可查询冰雹、冰雪、大风、低温、地质、干旱、洪涝和雷电等,既可按县(市)查询全州10县(市)8种气象灾害,也可按时间查询1980~2009年等30年的各类气象灾害,同时调用Excel,将灾情结果显示在Excel里,可打印和编辑。

天气背景查询可查询8种灾害性天气的天气背景,包括日期、天气现象、高层500hPa和低层700hPa天气图。

特征查询可查询8种灾害性天气的变化特征,包括:灾害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等3种特征。

3 后台数据库的主要功能

3.1 气象灾害库的主要功能

气象灾害库包含冰雹、冰雪、大风、低温、地质、干旱、洪涝和雷电等8种灾害数据表,每个数据表有日期、县和灾情等3个字段。该库收集了1980~2009年30年的灾情数据,共收集灾情记录606条,其中冰雹灾害185条、冰雪45条、大风30条、低温44条、地质9条、干旱77条、洪涝190条、雷电26条(图6)。

3.2 灾害天气背景库的主要功能

楚雄州灾害天气背景库包含8种灾害天气背景数据表,每个数据表有日期、天气现象和天气图等3个字段。该库选取各类灾害的典型天气个例,共收集天气背景记录55条,其中冰雹天气9条、冰雪15条、大风8条、低温7条、地质2条、干旱6条、洪涝5条、雷电3条。对该数据库直接查询可获取各类灾害天气的典型天气个例,了解各类灾害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天气现象,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提供及时参考。

3.3 楚雄灾害特征库

3.3.1楚雄灾害特征库的结构

灾害天气特征库包含8种灾害特征数据表,每个数据表有灾害名称、灾害特征和灾害特征图等3个字段(表1)。

3.3.1楚雄灾害特征库的主要功能

该库收集了各类灾害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等3个特征,共收集24条记录。对该数据库直接查询可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各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特征,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信息。

4 创新点

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系统,建立了楚雄州气象灾害数据库、灾害天气背景库和灾害天气特征库等3个Access数据库,3数据库是本地数据库,数据库开放,可随时增加、删除和修改记录,3库的建立实行标准化采集数据,如:灾情单位和天气图标准等,三库的应用实行程序化管理。

楚雄州气象灾害库的建立,完成了30多年来楚雄州气象灾害的纸质化到电子信息化的管理,填补了气象灾害电子信息化的空白,提高了我州气象信息化应用水平,可准确、全面、及时了解30年来楚雄州各类灾害的信息,是气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一次质的突破。

5 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强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楚雄州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立了楚雄州1980年以来的气象灾害数据库,并完成了楚雄州气象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该系统可查询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特征,可方便了解气象灾害的历史情况,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有效参考,为党委、政府全面、及时和准确了解各类气象灾害的历史情况、天气背景和灾害特征等提供了帮手,有利于减少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促进楚雄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章国材.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J].气象,2006,32(3):3-5.

[2] 韩淑云.气象预警塔预警防范气象灾害[J].城市与减灾,2008(2):48.

[3] 董旭光,王栋成.济南城市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4] 胡晓梅,钟琦.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7-18.

[5] 鲁渊平,杜继稳.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对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以西安市为例[J].灾害学,2008,23(B09):7-10.

[6] 李青春.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J].气象知识,2006(2):20-23.

基金项目

云南省楚雄州科学技术局社会发展科技项目资助。楚雄州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