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灾害防治

水灾害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灾害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灾害防治

水灾害防治范文第1篇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对煤矿的开采,大多采用的是井下人工开采方式,相对于地面开采来说,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只考虑利益,忽略了安全因素,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突水地质灾害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

就我国煤矿的分布来说,大多煤矿地区都会受到暴雨、洪水、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等水源的严重威胁,很多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的复杂,经常出现断裂和排水不畅等问题。大部分的煤矿区开采的深度比较大,水头压力不高,不容易排除突发水,如果发生突水灾害,就会给煤矿区带来严重的影响。煤矿突水灾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导致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

煤矿区的地质构造是造成煤矿区突水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煤矿区的断层构造会破坏煤层的完整性,因而就减少了煤矿底板层的抗压能力。煤矿断裂构造的出现,使得煤层底板中形成了流水通道,煤矿底板层的导水性增强,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面接近了断裂,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突水灾害的发生,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断裂层的存在,使得煤矿区的底板层和煤层的间距缩小,隔水层的隔水功能也就得不到保障,导致突水灾害发生。

(二)含水层

诱发煤矿突水事故的原因和煤矿区的含水层因素也有关系,煤矿区含水层的含水量以及含水层水压大小都能对煤矿突水灾害产生影响。煤矿区含水层含水量的多少和发生突水的涌水量有直接的关系,含水层的含水量越多,突水的涌水量也就越多,其突水灾害也就越严重。含水层水压的大小会造成煤矿区底板突水,高层压水会导致煤层断裂或节理冲刷。因此,向煤矿区内的隔水层内渗透的水量也就越多,当高层水通过导水通道接触到煤层时,就有可能诱发突水事故。

(三)底板隔水层

煤矿区的底板隔水层是隔绝煤层和含水层的主要物质,底板隔水层的岩性组合越好、厚度越厚,其隔水功能也就越好。当底板隔水层的抗压能力大于含水层的水压时,煤矿区发生突水灾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底板隔水层和煤层是紧挨着的,如果工作人员在开采煤矿资源的过程中,对底板造成破坏时,就会对隔水层的隔水功能造成影响,致使突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四)人为原因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煤矿管理水平和灾害防治能力上还比较差,存在生产技术落后、违规采煤等情况,对煤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测程度不够,对煤矿区水文地质的调查不够全面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煤矿区的突水灾害事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煤矿突水灾害防治措施

(一)断层突水防治技术

煤矿区的断层突水事故是煤矿区常见的一种灾害事故,断层事故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的区域全部被淹没,或者出现煤矿井全部淹没的情况,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因此,要加强对断层突水的防治措施。采用封堵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断层突水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导水断裂构造进行封堵,通过打钻的方式,注浆到导水通道带。如果遇到不能确定断层、难以找到钻孔位置的情况,可以采用封堵巷道的方法,在突水的巷道中填充大量的骨料并注浆,可以大大的增强断层的牢固程度。

(二)采煤工作面突水防治技术

造成采煤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煤工作面和煤矿区下浮高压水的压强和煤矿区含水层的压强比较接近,或者小于含水层水压的压强,使得工作面的含水层受到矿压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突水事故发生。采用封堵技术对其进行封堵。在煤矿工作面可能发生突水的位置钻孔,对煤矿的塌陷区和采空区段注砂进行填充并注入浆进行加固。

(三)采用立体注浆技术

为了加快注浆堵水的速度,对矿区突水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突水灾害发生以后,要根据突水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突水灾害的特点和发生突水灾害地区的煤矿地质构造,确定一个主要探查注浆孔,然后集中人力和物力进行快速钻孔。在钻孔的过程中,要查明发生突水区域的地质构造,为下一步的钻孔提供重要的依据,然后再进行大量的注浆,将煤矿区内的导水通道堵死,再采取分段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采用这种立体的注浆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浆液的流失。

(四)加强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受到利润的趋势,一味的追求采煤效率,忽略安全生产也是造成突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这种现状,企业要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在采煤之前,要对煤矿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确定煤矿的地质构造和容易发生突水灾害区域的位置,及时的做好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安全警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开采,提高安全生产,避免突水灾害的发生。

水灾害防治范文第2篇

1. 建国以来水旱灾害情况

1.1 旱灾

干旱呈现为春旱和伏旱,尤以春旱最重。旱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发展蔓延快、灾害损失重。建国以来,承德县的干旱发生总次数是29年次,平均3年2旱,其中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平均每10年中发生5—7年次,最为严重的1999年的特大旱灾, 7-8月份降雨量仅47.3毫米, 7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地下水位下降1-3米,全县有8.5万人、1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4万亩,绝收3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亿元。旱灾严重影响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是承德县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1.2 水灾

水灾多发生在7、8月份,频率较多,多为局部暴雨山洪,历时短、汇流快、冲刷严重,地表土层流失,水冲沙压,甚至毁堤决坝。建国以来,全县共发生较大水灾38年次,发生频率为69%,其中全县性普遍受灾10次,占总数的28%。1994年7月11日至13日,承德县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袭击,滦河、老牛河、武烈河、白河、白马河、柳河、暖儿河、乱水河等河水猛涨,来势凶猛,沿河两岸损失惨重,根据洪痕推算均已超过三十年一遇洪水,滦河洪峰流量3000米/秒,几十年农田基本建设成果如渠道、堤坝、水利设施被冲毁,水电站遭受严重破坏,人畜饮水地下管道等设施被冲断冲垮,8座病、险水库更是雪上加霜。全县26个乡镇,421个行政村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04.15万元。

2.水旱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2.1 水旱灾害的成因

2.1.1 降水分布不均

一是降水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年降水变率较大,多雨年与少雨年水量相差4-6倍,年际变化振幅高达500毫米,如下板城1978年降水量为827.1毫米,而1971年仅362.7毫米;年际降雨不均使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很大。降水在年内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全年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其余月份降水量则相对偏少。二是降水在地域内分布不均。全县以中部的头沟、双峰寺一带为少雨区向东、西、南延伸递增,西南部的金厂、白旗一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雨量最多的地区,北部的三家、磴上一带雨量明显减少。

2.1.2 地形复杂多变,水土流失较严重。

承德县山地和丘陵面积56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4.6%,25o以上坡地面积达到全县总面积的70%,实有林地302万亩,森林覆盖率50.4%。由于地形复杂多样,谷陡流急,山体多由片麻岩、沙砾岩组成,水土涵蓄能力极低,加上垦荒、放牧、采矿等人为原因,使土层减薄,裸岩增加,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47.4平方公里,其中轻度侵蚀1056平方公里,中度侵蚀1078平方公里,强度侵蚀113.4平方公里。全县年均流失自产地表水34977立方米,年均冲走表土254万吨,。

2.1.3 蓄水工程调控能力低

全县现有小型水库24座,塘坝44座,总蓄水量1500多万立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库和塘坝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险,通过近两年的水库除险加固有15座水库和10座塘坝能够正常蓄水,蓄水量不足500万立米。全县1700多公里防洪坝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标准低、超年限使用,防护能力大大降低。机井、渠道等灌溉工程数量少、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全县水利工程可控制灌溉面积10万余亩,而其余40多万亩耕地只能靠天收,防灾能力十分低下。

2.1.4 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自救能力低

群众对于水旱灾害缺乏应对知识,蓄水工程少,对抗击及预防水旱灾害比较迟缓,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在水土流失范围内垦荒、放牧人为破坏水土流失现象较多;水利设施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现象严重。

3 . 水旱灾害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树立“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思想。各级政府成立防灾减灾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协作,抓好责任落实;搞好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体系建设,防患于未然;注重对灾害的研究指导,制定完善各类防灾预案,提前落实人、财、物等各项工作的

落实,作好物资储备和供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3.2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治理中坚持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蓄水保土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农民脱贫致富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治水保土方针,坚持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沟坡兼治,在25°以上坡耕地逐步还林还草,重点区进行封山育林,提高林草覆盖率,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真正形成综合治理立体开发全方位防护体系,达到涵水保土、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3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构筑高标准的防洪抗旱体系。

对现有的水库、塘坝、防洪坝以及机井、沟渠等水利工程进行加固维修,提高现有设施的防洪和抗旱能力,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专人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以在主要行洪河道建设一批水库、防洪坝等骨干性控制工程为主,拦蓄洪水;大力推广以集雨水窖为重点的雨水集蓄工程和以低喷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节约用水,提高抵御旱灾能力。

3.4 加大科技含量,以科技进步推动水旱灾害防治工作。

依靠科技加强水旱情预测系统建设,完善气象服务网络,强化通讯联络,确保水旱情及时准确传递。对雨情、旱情、工情进行系统分析,优化调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指导灾害防治工作。尤其是在抗旱工作上要大力推广喷、滴、微灌技术,适当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抗旱能力。

3.5 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吸纳资本。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项目谋划和包装,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建立健全资金配套制度,保证地方投入足额到位;搞好一事一议,积极动员群众投入,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制定优惠政策,广开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开发利用现有水利资源,盘活水利资产,开辟“以水养水”的资金使用渠道。

水灾害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灾害分析 防治措施 安全生产

按照省河道管理局的统一工作安排,从2010年至2012年辽宁省水利部门在蒲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景观区。在河道内相继修建了8道橡胶拦水坝,来调整河道水位。沈阳油田上游总蓄水量为1300万立方米。在美化了河道景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洪水对沈阳油田安全度汛的威胁。一旦橡胶坝出现故障,洪水就将不受控而突然加大泄流量,对沈阳油田位于河套内的岗位员工和油井生产的机泵设备都将是损坏性很大的打击,人身和财产都面临巨大损坏。因此,沈阳油田的防洪、减灾,保安全的工作艰巨而重要。

1 蒲河洪水对沈阳油田的灾害分析

依据近10年的洪水数据统计计算后,按其不同地面流量与降雨级别相结合,将洪灾预警分为三级。小~中雨及蒲河流量小于70m3/s时为三级预警,此时河水对沈阳油田油井生产及人身安全基本无影响。特殊情况下,如张屯乡下游泄洪不畅可能造成205队25号计量站的J73-553井、J75-51井井场上水0.2米,进井路面上水0.5米,此时将不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日常生产正常组织。中到大雨及蒲河河水流量在70m3/s~90m3/s时为二级预警。此时,河滩水深0.6~0.9米,有12口井井场上水影响原油产量26.8吨。洪峰到达沈阳油田需7小时,岗位员工人身安全不受影响,可以在站内正常值班,原油外输不受影响,原油及动力液加热不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油井在夜间不要去巡回检查。暴雨及蒲河河水流量为90m3/s~150m3/s时为一级防汛预警,其中90m3/s~120m3/s时河滩水深为0.9m~1.5m,有92口油井上水,水淹井产量为238吨,洪峰到达沈阳油田需5小时,此时计量站将撤离女职工和年龄大于45岁的男职工。计量站的原油加热及外输不受洪水影响。当洪水流量为120m3/s~150m3/s时,有142油井关井,关井产油370吨,河滩水深1.5m~2.0m,此时员工全部撤离到7座计量站内停止一切站外巡检工作。当出现极端的洪水流量200m3/s及以上时,河滩水深1.5m以上甚至2.0m以上。此时河套内全部油水井关井,7座计量站关站,关停全部机泵设备,值守人员在高架站内原地待命。

2 蒲河洪水灾害的防治与应急措施

2.1 基础性的保障措施

以生产运行机构为核心的防汛应急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协调指挥在防汛抢险过程中车辆、物质、通讯、电力、后勤等保障性工作。有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应急防汛预案和具有强大战斗力由50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对人员或管网原油泄漏进行抢险救助以人为本,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对全体员工进行防汛度汛全员化安全教育,在全员思想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没有人的第一安全,其它一切安全工作都是零,都没有意义,同时为河套内井站 配备充足的防汛应急自救器材,每个井站配备一条橡胶船,8件救生衣,6个救生圈,6个警界带,20根竹竿,200米棕绳。

2.2 机电设备的保障措施

依据近10年来的洪水侵害情况,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输。目前河套内的全部油水井的电控机电设备都统一安装在距地面1.6米~2.1米的金属制一体化平方上,平台为金属管材与板材焊接制成,每个平台装容面积为16平方米,可同时安装3台不同用途的机泵控制柜,平台支柱埋于地下1.1米,完全可抗击洪水冲击。

河套内全部用电器的供电电缆均由完好的铁铠电缆供电,抗外力冲击,防水不漏电,具有内部短路漏电自动断电保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对人员造成电击伤。

2.3 警示引导语和实时监控措施

为保证汛期河套内的行车安全与员工巡检安全,全部公路与进井支路两侧都有高度为2.5米,间距为30米的水泥制水位警示标志杆,上面有警示反光标志和水位深度标志。在汛期标志杆以外严禁车辆人员进入。充分发挥监控器材的作用,在蒲河桥头、沈3计均有24小时监控拍照设备,并带有夜视红外功能。在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的条件下,可以实时将现场洪水变化情况传回防汛指挥中心,为下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4 科学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保障

为了给油区提供充足的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做好迎击洪水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蒲河上游唯一的控制性水库棋盘山水库设立24小时畅通的联系点,时时掌握棋盘山水库的库容及水位变化。准确掌握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的变化。换算出出库流量与油区内蒲河水位变的关联曲线。既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每增减10m3/s,油区内蒲河水位相应增减的海拔高度及绝对高度。其次在蒲河中段设立裕国水文观测站。水文观测站可为油区提供5-6小时的预警时间,水文站的蒲河断面流量及流速对油区预警提供的水文数据更准确,更有指导性。蒲河断面的水流量Q=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Q1+沿途62Km地面径流Q2(既实时降雨量产生的地面径流)。

2.5 统筹大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油区的蒲河上游有8道调控蒲河水位的橡胶坝,每道橡胶坝间的库容都高达50-80万立方米。如发生垮坝等不可控的洪水下泄,那对油区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专门设立油地水利协调机构,全权负责与沈阳市于洪区河道部门协调汛期水位管控工作。按照协议规定,在每年7月18日至8月20日,蒲河橡胶坝原则上按库容下线运行,尽量降低橡胶坝内水位。

2.6 科学调配电网控制,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通过调整电网分线路控制,在河坝外加装控制闸刀。将地势基本相同,河水绝对高度相对一致的油井统一由一条高压线路供送电。进而杜绝统一送停电,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最大限度的减小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结论

通过科学管控,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应急预案,做好充分的度汛准备工作。人的主观意识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在物资上充分的保障工作,科学调度。洪水对油田生产造成的灾害损失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的。减灾防灾工作时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

参考文献

[1] 向立云. 洪水管理的基本原理[J]. 水利发展研究, 2007(07)

水灾害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监测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6-0072-0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地质灾害给水利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这些地质灾害,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如何有效的救援,灾后如何有效地修复并投入使用,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根据相关资料提出一些较为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地质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比如:特大洪水、地震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比如:随便开挖、维护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等,其中人为的因素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大部分地质灾害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负面影响的。

地质灾害与水利工程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诱发地质灾害,诸如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而这些地质灾害又对水利工程造成极大危害,对于库区而言,危害性最大的就是滑坡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库水漫堤、航道阻塞、坝体垮塌等。

2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水利工程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预防、治理和维护,首先应该分析并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地质环境情况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地质环境恶劣

我国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其中大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很不理想,不仅施工有很大的难度,在后期运行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移民被迁至了一个古滑坡群上,后来导致了严重的损失,大坝建设之后,对三峡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检测到了很多次小地震,三峡水库周围也出现“台风”。这些现象导致一些山体滑坡的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又给库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压力,库区不得不加大经济投入,而且三峡地区山体较多,本来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大量开挖坡脚、随意堆放废弃的土渣等,对水流的排放和疏通都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人类活动可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形成高边坡和开挖坡脚、在坡体中开挖水渠、在坡体上部加载、修建水池又不做有效防渗而诱发滑坡,还有在沟谷中堆砌工程废弃物诱发的危险性等。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工程建设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而对其他工程设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山石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对松动的岩石或石质较差的边坡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边坡的抗滑力减小而出现滑坡、崩塌等安全事故,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处理开挖、填埋,尽量减小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 防治水利工程的技术和措施

3.1 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明确责任

加强对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地方的水利技术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技术人员、水利工程业主及水利工程建设承包者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找有相关设计经验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应明确城市防洪、重点湖泊、小型水库及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3.2 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

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的顺畅,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行群测群控。水库值班和管理人员等直接管理者应该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检查和巡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基层监测部门应该与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按照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汛期来临的时候,更应该加大对库塘的监控力度,科学调度,依法防汛,确保安全度汛。这期间要随时掌握降雨引起的蓄水变化情况,严格防洪调度,分月控制蓄水,将地质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

排除。

3.3 制定相关的灾害防治预案

进行灾害预防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城市防洪紧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在对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周边进行检查之后,应迅速制定相应的度汛抢险方案,尤其是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重点部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3.4 做好物资、通讯、抢险应急队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援,首先要做好物资、抢险、通讯等各项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能够立即调动使用,应急抢险队要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力保灾害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通讯施设的维护。在汛期,各县区中继站和各水库无线通讯设施必须正常运行,电信部门应该确保水库通讯线路通畅,使各站之间能够及时保持联系。

例如:2009年6月26日,玉溪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了玉溪市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专业机动队,他们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机械设备、设施,在遇有险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

4 结语

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地质灾害问题较多。它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工程建设、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然而水利工程的对象种类较多,包括:边坡工程、水库工程、地基工程、移民工程和地下工程等。

水利工程往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加强水利工程的管护及地质灾害监测,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同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自高,何伟.水电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分类[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4).

[2] 王艳妮,刘刚.地质灾害领域本体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6).

[3] 李晓,李守定,陈剑,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9).

水灾害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0.前言

水稻的种植需要根据自然气候选择合适的稻种,同时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好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孽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

1.高产栽培技术

1.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抓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

1.1.1晒种。

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1.1.2选种。

浸种前将晒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清选,选除空批粒和杂物,提高种子净度。

1.1.3消毒。

水稻的某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等是通过种子传染的,通过种子消毒后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种子消毒可用:强氯精1:600溶液浸种10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即可。

1.1.4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人清水中浸泡24h左右,让种子充分吸涨水分。

1.1.5催芽。

用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1.2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壮秆的基础。壮秧的基部粗扁,直硬朗,光合作用强,含营养物质高,抗逆性强。

1.2.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定安县早稻播种时间较早,一般于1月底2初进行,晚稻安排在6月下旬。在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过稀则浪费秧地, 过密则会形成弱苗或徒长苗。一般早造常规种播种量500kg/hm2。杂交稻种播量为187.5kg/hm2。

1.2.2合理密植

要培育壮秆必须合理密植:即密度决定有效穗数,密度过大,禾苗长势弱或徒长,茎秆细小,分蘖也少,如果密度过小,禾苗长势虽然好,但是基本苗数少,最后也导致产量不高。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

1.3加强田间管理

1.3.1科学除草

当插秧5-7日后,进行首次施肥,选用60%丁草胺,用量为1500g/hm2,将其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肥,然后,保水约4-5日。

1.3.2合理施肥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定安县早稻生产期间,气温变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 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前期水稻根系不够发达,对养分的吸收缓慢,后期生长较快,但病虫害也较容易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对早稻的施肥必须按照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

(1)前重。

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早稻从栽后返青到分蘖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养分才能早生快发,促早分蘖、多分蘖,以达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犁田时每公顷施猪牛栏粪15000~22500kg/hm2,移栽时施复合肥375kg作面肥,移栽后5-7d施尿素225kg,氯化钾75kg。如发现稻苗生长不平衡,可在插后20d左右看苗补肥,施尿素45kg/hm2以促稻苗生长平衡。

(2)中控。

早稻从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间,一般不施氮肥,因为这个时期水稻已经从营养生长阶段过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视生长情况补充磷、钾肥。这个时期主要通过节水控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深扎,叶片挺直,茎秆粗壮,以利于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防止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后补。

早稻生长后期,根据水稻长势情况,巧施穗粒肥,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蜡秆.提高结实率,促粒多、粒重,从而达到夺高产的目的。一般是在齐穗期施用尿素1kg/hm2。

1.3.3科学调控有效分蘖

水稻的分蘖在主茎拔节时向两极分化,较大的分蘖继续生长,抽穗结实,这些分蘖叫有效分蘖。较小的分蘖生长缓慢,甚至停顿,最后死亡,这些分蘖叫无效分蘖。当有效穗达到要求时结合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通常晒田的程度以现“鸡爪”根为宜,然后复水。

2.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措施

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稻曲病、矮缩病和胡麻斑病等,其中以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较为普遍。定安县早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稻纵卷叶虫、三化螟等。

防治措施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2.1合理施肥

合理补充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早造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2.2科学灌水

本田插植期应深水返青(3cm左右),浅水分蘖。分蘖够苗后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杜绝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2.3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选用不同药剂防治。

2.3.1根据三化螟为害水稻的规律,对三化螟的防治要注意三个结合,综合防治,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具体措施为:

(1)调节水稻播种期,避开螟害,一般危害在分蘖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根据三化螟发生规律,调节水稻播种期,把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与三化螟孵化盛期错开,这样可有效地防治螟害。

(2)采用药剂防治,防治药剂有甲胺磷、杀虫双,每亩用100~125克(杀虫双用250克),兑水60~75千克,在螟虫孵化盛期、高峰期进行喷雾。

2.3.2防治稻纵卷叶螟

(1)消除杂草,消灭虫源。稻纵卷叶螟主要在塘边,沟边及低洼地的杂草上越冬,因此冬季铲除杂草,烧成灰,可减少大量虫源。

(2)调查虫情,适时用药,用药时,要认真调查虫情,掌握此虫发生情况,在幼虫孵化盛期突击用药。

2.3.3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每公顷可用25%可湿性的叶青双粉剂1500g,对水1125kg喷施,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2.3.4防治纹枯病

每公顷可用井冈霉素1500g,对水1200kg喷施。

2.3.5防治稻瘟病

(1)选用抗病品种:切忌种植易感稻瘟病品种。

(2)做好种子消毒:稻瘟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稻草,谷粒上越冬,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3)合理施肥管水: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氮肥过多导致病害发生,水的管理要浅水勤灌,中期排水晒田。

(4)药剂防治:用三环唑,多菌灵加稀释液喷雾。

相关期刊更多

气象与减灾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气象局

绿色环保建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经济日报社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