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灾害预防

煤矿灾害预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灾害预防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65-01

通过保证煤矿井下的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有效的预防以及避免安全事故以及灾害的发生,确保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行。井下通风与灾害的发生具有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好井下通风工作,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及预防灾害的发生,从另一方面确保煤矿井下通风的顺利进行。据相关专家的有效统计表明,煤矿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井下通风的不良而造成的,所以,良好的通风措施可以预防矿井事故发生,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1 煤矿井下通风的重要性

井下通风是指将新鲜的空气引进煤矿中,增加煤矿井下的氧气浓度,降低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煤矿井下通风的主要作用是:给井下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井下工作人员对氧气的需求;冲淡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调节井下的气候,为井下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经相关实践经验表明,对煤矿矿井进行通风是非常必要,且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井下工作人员在没有氧气的支持下,随时可能会丧失生命,同时,煤矿进行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如CO、CO2、NO2、HS、CH4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体征,如不及时的排除,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而且还危机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但煤矿井下受地温等因素的影响,其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及时的对其进行通风调节,可以进一步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生命健康,进而确保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如不进行通风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以及生命的安全,所以,煤矿井下进行通风处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环节。

2 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原理分析

有害气体中毒以及瓦斯爆炸是煤矿井下最为常见的生产事故,而有效的矿井通风就可以避免这两种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井下通风设备以及系统可以通过对井下的风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煤矿井下的风向按照指定的路线流动,有效的将有害气体引进采空区内,随着空气的排除,进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风别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瓦斯浓度在5%-16%之间;存在可能引发的火源,气温大于650℃。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够发生爆炸,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就能有效的预防并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氧气浓度过低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带来危险,所以在控制以及预防瓦斯爆炸的过程中主要以控制瓦斯浓度以及杜绝火源为主,避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作业时,如果通风情况不好,就会造成瓦斯浓度上升,如果通风情况良好,瓦斯浓度就会随着风流而降低浓度,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时刻做好井下通风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瓦斯浓度升高而发生爆炸。同时,煤矿井下存在有很多的火源,但是对主要的火源加以控制后,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此外,在煤矿井下进行施工作业时,应该尽量避免金属与金属间的摩擦,避免其摩擦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火源的预防以及监测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瓦斯爆炸发生的几率,确保煤矿的正常生产以及正常运营。

3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措施

近年来,为了能够很好的适应机械化采煤的要求,煤炭企业管理部门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颁布关于煤矿发展的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将其作为建设新井、改造矿井技术以及开拓深延为基础依据。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煤矿生产集约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大量涌出等问题,遵循节能减风、综合治疗、对症下药的指导方针,对传统的煤矿通风设备以及系统进行优化设置以及改造,大力配合煤矿进行改进工作,其具体的实施优化方案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内容。

3.1 引进新的通风设备

1)为了适应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以及生产集约化的相关要求,1980年末,我国相继引进2K60和GAF系列的轴流式风机、G4-73和K4-73系列的离心式等风机。20世纪90年代初,依据国家的八五关项目,研发出FD型的对旋式风机。该系列的通风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大煤矿企业中。

2)研制出离心式风机的调速装置,引进可控硅调速、液力、液力偶合器和变频调速装置。

3)加强通风机以及其相关的附属装置的管理工作,减少风硐、风机内部以及扩散塔的阻力损失和漏风,提高通风机运行效率。在对煤矿中老旧机进行优化改造中,应该查明通风机特性与通风网络风阻特性匹配差,使风机长期处于低效区运行等问题,提出一整套风机经济运行的办法,对老、旧风机进行多种方法的技术改造,如采取更换机芯、改造叶轮和叶片等办法提高风机运行效率。

3.2 采区通风系统优化布置

优化采区和工作面的通风布置,有效提高通风能力和排出瓦斯的效果。随着集约化生产和矿井向深部发展,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剧增,要求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通风能力迅速增大。在采区的通风系统布置方面,出现3条上山的布置方式,采区内有了独立的进风和回风上山,利于采区内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独立通风,提高采区的通风能力和风流的稳定性,也为保证采区的局部反风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脱险提供有利条件。在采煤工作面的通风布置方面,在常规的U型通风布置的基础上,提出了U+L型方式,改变了采空区的流场分布,有效地防止采煤工作面隅角瓦斯积聚,促进采空区瓦斯的排放。为了防止专用瓦斯排放巷瓦斯超限,又提出和采用了Y型的通风布置方式,单独供应新鲜风流直接稀释采空区涌出的瓦斯。此外,还采用了W型和Z型等布置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均取得较理想的通风效果,改善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条件,保证安全回采。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矿通风系统的提升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彰显,给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注意文中提到的几点内容,如引进新的通风设备、采区通风系统优化布置等措施,提高煤矿井下通风效率,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作,减少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国强.论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起到的预防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16):255-256.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2篇

1 煤矿地质条件对避难硐室降温的影响分析

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不容乐观,很多地域的围岩散热量在增大,矿井热害问题严重影响了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的逃生,对事故避难硐室的周围温度带来了很大影响,而避难硐室是相关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的生命防护所,在避难硐室的选址地质上不充分考量其降温的性质,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1 围岩散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原始岩温的温度是随着向地底深入而加大的,地心向外散发的热流在很多矿井的工作区域中都是相当稳定的,但是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由于热流的传导性和变动性很大,会通过围岩自身或者是裂缝水在工作井巷中传递热流,因此一旦发生矿难事故,特别是瓦斯爆炸等高危险事故,会加速热流的传递,以至于避难硐室四周温度上升。

1.2 矿物氧化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在矿井工作中,有部分矿石由于被开采而暴露于空气中,会迅速发生氧化反应,甚至到发热自然的地步,是整个工作中矿内氧化发热的主要热源。因此一旦遇到矿石发热自然的现象,再加上可燃物和热流的助推,就会造成煤矿安全事故,从而对避难硐室产生影响。

2 煤矿地质灾害的gis、遥感预测方法

gis既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地学上的一种应用系统,它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其遥感预测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gis图形处理

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本文由收集整理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会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

2.2 数据库

强大的数据库上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都提供有效的帮助。

2.3 远程预测功能

gis也提供远程预测功能,其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有些僵化,对实际情况不太灵活分析的现象发生。远程预测功能就可以有效补缺这一点,通过远程功能,我们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

2.4 动态预测

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

2.5 数据连接

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 map 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 map 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3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煤矿地质测量的作用

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以及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作为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为煤矿工作提供资料来源

首先,在煤矿开采前会进行地质测量,在测量后得出的数据资料,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不仅可以反映出煤矿的分布规律,也可以反映出矿产形成的规律和历史,对煤矿的远景工作有很大帮助;其次,作为煤矿开采这种深井作业的工作,各个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环境都会有所区别,非恒定性因素的存在常常会造成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从而引发出严重的后果,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带来不少负担;因此,在进行煤矿地质测量的时候,应充分测量出岩石构造和地质条件,对矿井的构造规律要有系统的指导数据分析,通过详细测量而绘制出的高质量数据图,不仅是反映矿产规律的表现,也是防止工作人员知悉地质条件不详而盲目开采引发严重后果,从而为煤矿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资料来源。

3.2 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在煤矿勘测的时候,其对勘测的数据要求很高,即使很小的误差也有可能导致煤矿整个工作的中止,其最为相关的具体细节是在高程点和下导线点的测量上,如果不仔细对这两方面的测量,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相关测量人员因在高程点和下导线点上进行细致测量,通过细致测量得出精确数据。只有拥有精确数据来源才能进行合理实际的施工分析,让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地质环境和矿井构造,从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3 地质测量是重要手段

由于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存在普遍现象。在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的同时,也给地下矿井工作人员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威胁,特别是煤矿工作中瓦斯的爆炸和地下井水引发事故的问题,在近些年来里,这些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为了预防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矿产工作初始阶段做好地质测量,把一切可能性和不安定因素制止在最起始的位置。测量技术人员不仅要充分利用gis系统进行有效预防,也要在测量设备购置上更新,要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全方位了解矿区的地质状况和规律,要了解地质地下水分布和瓦斯聚集位置的具体状况,绘制出系统科学的工作地域平面或是立体的图像,要给工作者最迅速直观的视图指导,在哪里重点加强预警措施,在什么位置建设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建设周围的设施以及内部布置,都要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针对预防事故或是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全面进行测量分析,以免事故发生缺少相关应对措施。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尘 危害 防治

1.新桥煤矿概况

新桥煤矿位于永城市西南部,北邻城郊井田,南与安徽省接壤,井田南北走向长14km,东西倾向宽1.6~4km,井田面积约36km2,主采二2煤层。新桥煤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6.6a。新桥煤矿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大巷水平标高为-550m。目前矿井开采二2煤层,采煤工作面均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目前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副井进风,主井回风。

2.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煤矿生产逐渐走向正规化,煤矿的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多。煤尘危害作为煤矿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煤矿企业及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煤矿生产中煤尘的产生量,降低煤尘对人体的危害是每位煤矿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新桥煤矿在生产过程针对煤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煤尘对安全生产、对职工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及煤尘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新桥煤矿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技术。本文就新桥煤矿现有的综合防尘措施及防尘降尘效果进行探讨,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3.煤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按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分为矽尘与煤尘。根据我国“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中规定,作业环境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者称为矽尘,10%以下者称为非矽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引起尘肺病的程度越重,病情发展越快,危害也越大。粉尘还可以吸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分散度愈高,吸附的量愈多,对人体危害也愈大。呼吸性粉尘的一般含义是“能被吸入人体肺泡的粉尘”,否则为非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3.1煤肺。长期在单纯有煤尘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他们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如果防尘效果不好,就容易患煤肺病。

3.2矽肺。长期从事煤矿岩石掘进工作面作业的工人,他们接触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SiO2较高的岩尘,如果防尘效果不好,加之个体防护不到位就容易患矽肺病。

3.3煤矽肺。如果煤矿井下工人多数都在有煤尘产生和有岩尘产生的两种作业环境下工作过,他们接触的粉尘既有煤尘也有岩尘。所患的尘肺兼有煤肺和矽肺的病理特征,这类尘肺称煤矽肺。

另外,粉尘沉着于皮肤可能堵塞皮脂腺,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疖肿等;进入眼内的粉尘颗粒,可引起结膜炎等。

4.煤尘的产生机理

4.1采煤工作面

目前,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在新桥煤矿得到成熟应用,但工作面煤尘问题也引起较多关注。综采工作面的煤尘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生产环节:

①采煤机割煤过程中,煤块与煤墙脱离、采煤机滚筒装煤过程中产生煤尘。

②移动液压支架过程中,支架顶梁上的煤尘随架间缝隙下落,并虽通风系统进入巷道。

③煤在运输过程中经过转载点、破碎机时也会荡起煤尘。

④煤墙片帮,煤快下落时形成煤尘。

4.2巷道掘进

岩巷掘进的粉尘主要产生在放炮、喷浆过程中;煤巷掘进过程中的煤尘主要产生在综掘机割煤及煤炭的运输过程中。

4.3巷道冲尘

巷道在冲尘过程中由于部分煤尘与水没有充分有效混合导致煤尘飞扬。

5.综合防尘措施

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是以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为主要目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防尘措施,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防尘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添加水泡泥爆破、封闭尘源、捕尘罩等。防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目前新桥煤矿采用的防尘措施以湿式除尘技术为主。湿式除尘技术是井下矿山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一般作业场所的相对湿度达到65%以上就可以大大降低粉尘的浓度。水能湿润粉尘,增加粉尘重力,并且湿式除尘方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应用与维护费用低,降尘效果明显。喷雾洒水是将压力水通过喷雾器(喷嘴)在旋转或冲击作用下,使水流雾化成细散的水滴在空气中,喷雾雾化效果越好,除尘效果就越好。当采掘工作面出煤、喷浆、放炮时正常开启喷雾,开启后压力水经喷头呈雾状布满整个巷道断面,当煤尘经过水雾断面时,水雾与煤尘相结合,一方面切断煤尘蔓延路径,另一方面水雾与煤尘结合后增加煤岩尘湿度与重量,提高煤尘降落速度,缩短煤尘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目前新桥煤矿的防尘措施分为以下几种,并达到了良好的防尘效果:

5.1湿式打眼

就是在打眼工作中,通过YTP-26气腿式凿岩机配合中空六角钻杆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并充满孔底水或采用ZMS-127煤电钻配合中空的麻花钻杆将压力水送入钻孔并充满孔底(水压0.6-1.2Mpa)以湿润、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变成尘浆流出炮眼,这种方法从源头上消灭了打眼时粉尘的产生,将打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降低为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尘措施。

5.2使用水泡泥

在炮眼内装入100mm长的炮泥后再装入200mm长的水炮泥,然后在炮眼内封满炮泥,放炮过程中在炸药爆炸时水炮泥的水便形成雾状分布在空气中,可起到降尘的作用。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4篇

1.1灾害防治能力较弱

从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在灾害防治能力方面来看,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十分缺乏,而这也是造成煤炭安全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灾害事故发生时,不能在其影响范围较小时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政整治措施,进而造成危害事故产生严重后果。通过对大部分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不具备对灾害的防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2煤矿生产条件较差容易发生伴生灾害

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都是以井下作业为主,井下巷道通常呈网管式分布,一旦发生灾害,则很容易在各个耦合因素的作用下而导致灾害迅速蔓延,进而形成继发性的灾害,对事故周围的区域甚至是其他矿井产生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同的煤矿生产区域内,有着不同的地质情况。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有的煤矿企业没有进行详细的勘察就开始煤矿生产,对于地形和地质情况缺乏详细的了解,本身就很容易发生通风不畅、瓦斯抽放不力等问题,且地下矿井作业这种特殊的格局,灾害事故的发生必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1.3煤矿职工素质不高,缺乏技术较强的专业管理人才

煤矿生产工人队伍大多由农民工组成,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低,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对于煤矿生产这种高危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由于煤矿开采本身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行业,一切的活动过程都需要依靠人来完成,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基础培训,很多矿工事实上都不具备下井作业的资格,在安全意识方面也容易受到忽略,不仅无法在遇到事故时进行有效的自救,对于安全隐患也熟视无睹,这也是造成煤炭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初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的煤矿缺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采矿专业人才。

2煤炭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

2.1促进煤炭生产技术的提高为了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与我国煤矿地质环境相适应的高效采煤技术,能够对当前的煤矿开采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煤炭生产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将技术落后、生产条件较差的小煤矿进行淘汰。我国虽然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不均匀,而且我国地质环境较为复杂,为了适应煤炭开采的需要,必须要对现有的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利用机械化采煤技术代替以往的手工开采,尤其是针对一些地质构造复杂、安全条件落后的小煤矿,必须要坚决取缔。同时,在煤矿的勘测设备和技术方面也要不断更新,才能对复杂的煤矿地质结构有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勘测数据,以此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2加大在煤矿安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

煤矿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煤矿生产的监测和技术方面不够科学,无法对煤炭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测,对于煤矿安全事故无法有效的预防。因此,必须要加大在煤矿安全科技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引入到煤炭生产过程中,如煤矿通风系统的技术改造,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的完善等等,尤其是针对瓦斯抽放系统的技术改造,对抽放瓦斯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在防尘和防火设备方面也需要不断地优化,提高对火灾和粉尘的预防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进行。

2.3加强对煤炭生产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落实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制度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尤其是针对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安全投入方面的制度,必须要坚持严格执行,以此促进煤矿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高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效率。通过法律的形式对煤矿安全监察体系进行完善,对事故责任做到落实到人,预防煤炭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不清现象,不断强化对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的效率,通过全面的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

2.4完善煤矿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使其与国家相关的煤矿政策和管理制度相适应,并且将其引入到煤炭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对煤炭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呈现出十分迅速的发展趋势,然而煤炭事故的发生率却也不断上升,正是由于对利益的追逐而导致众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企业进入到行业中,而真正的财富仍然集中在几家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中,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在相关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中进行调整,使煤炭企业具备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不断促进煤炭生产过程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地方煤矿的利益格局进行优化,通过方针政策的引导与鼓励,实现对煤炭行业整体的优化管理,通过煤炭管理部门的权限控制,规范煤炭市场的生产秩序,以此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5加强对人员的技术培训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工人都来自于农村,而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他们认为煤矿开采工作是一项体力劳动,不需要技术培训,同时在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缺乏正规的学习经验,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尤其是针对管理人员,要加大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只有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才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另外,要促进煤炭生产工人安全意识的培养,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的存在,这样也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政策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对矿工的薪金待遇应当提高,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煤炭生产的有序进行。

2.6增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预防必须要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做保障,同时要增强设备和技术的建设,提高煤炭企业对于事故的应对能力,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方面要不断完善,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救援,也能够极大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炭企业应当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并且实施有效的管理,从多方面提高煤炭企业抗灾救灾的能力。

3结论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 煤矿事故 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56-01

鹤岗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鹤岗矿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也是十分雄厚,但随着煤矿开采逐渐加深,开采技术和设备的相对落后,使得鹤岗矿区的地质环境和开采环境不断恶化,也使得鹤岗矿区的地质灾害因素明显上升。

矿山地质灾害虽是全球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却也是重中之重,比如:矿井水害、煤矿突出、瓦斯爆炸及地温地压等地质因素所造成的灾害,这对矿山人员的伤亡是惨重的,经济的损失是巨大的,社会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一、矿井水害

采空区透水、断层裂隙带导水及煤矿涌水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灾害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内,全国各地的煤矿事故中,透水事故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1、采空区透水

因鹤岗矿区各煤矿都是开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矿井,浅部埋藏煤层均都已开采完毕,正逐渐开采深部埋藏的煤层,这样就造成了深部开采的煤层上部形成了很多的采空区。采空区因当时生产注水、构造水、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渗漏,使得采空区均含有积水,且积水量难以确定,这样当深部开采时造成煤层上部“三带”范围内使得岩石垮落、下沉形成各种裂隙,把上部采空区的积水顺着裂隙冒落下来,造成透水事故。鹤岗矿区的峻德煤矿在2010年1月17日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2人死亡。因此,这些年鹤岗矿区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并进行“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管理制度、“物探分析、钻探验证”等手段提前对采空区进行探放水,有效的制止了此类事故的发生。

2、煤矿涌水

鹤岗矿区煤矿生产中除了采空区透水之外,其余水患因素来源于含水层、构造水、第四系含水流沙层和地表水的渗漏。煤矿在地下井巷采掘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渗流而失去稳定,向着井巷施工的薄弱点发生动力现象,造成煤矿涌水事故。鹤岗矿区的振兴煤矿在2013年3月11日发生一起重大水害事故,死亡18人,直接经济损失2281万元。该事故发生后,经专家组勘查,该矿上部有第四系含水流沙层,此区地质构造复杂,正、逆断层交错,使得含水流沙层因井下巷道采掘瞬间来压造成水害事故。

二、煤矿突出

煤矿突出对于矿井生产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煤层破坏后产生的向倾斜方向的重力分布,因此上、下两端破坏煤体,阻止煤壁向深部扩展的能力有差异,上端较小、下端较高,即同样压力作用下,上端破坏范围将高于下端,因此下端应力集中,在非稳定的平衡状态下,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则可能失稳,瞬间释放大量能量,则造成煤矿冲击地压事故。鹤岗矿区的峻德煤矿在2013年3月15日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5人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63.59万元。峻德煤矿17号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煤层顶板岩石具有强冲击倾向性,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造成工作面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聚积的弹性变形能突然瞬间释放,导致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三、瓦斯爆炸

矿井瓦斯是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沼气(CH4)。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的工作面积聚了一定浓度的瓦斯在一定条件下(如地温导致煤层自然等产生引火源)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和井巷设备的严重破坏,还会让爆炸产生的煤尘发生连续爆炸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硫。

这些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鹤岗矿区的兴山煤矿在2009年11月21日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直接造成108人死亡,举国震惊。还有2015年12月16日鹤岗矿区地方煤矿的向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引起重大火灾,造成19人死亡。这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惨痛的,无法估量的,都是血的教训。

除了以上三方面地质灾害因素以外,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隐患的还有很多很多,为了让我们降低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四、预防措施

首先,要摸清地质灾害的因素,掌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制定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治规划,措施。鹤岗矿区是一个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矿区。近年来,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所属各矿学习南方矿井先进经验,煤矿采取“一矿一策”、采区采取“一面一策”、物探钻探相结合手段、地质类型划分、地质预测预报、地质隐蔽治灾等方案陆续制定,有效的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次,要广泛宣传各种地质灾害知识,培养矿工灾害意识,引起矿工对于灾害的重视,增强矿工的防灾意识,熟练掌握生产技能以及矿山救护基本知识。尤其井下生产工作时,要严格遵循作业规程、措施进行施工。

总之,合理开采煤矿煤炭资源,掌握地质灾害规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认真贯彻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从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煤炭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