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走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个人认为,就未来的中长期趋势看,中国农产品价格将保持目前的高位和温和上升态势。其理由是,在科技没发生重大进步和变化条件下,中国未来农产品(粮食)总供给增加将会是在“三个成本不断推升的前提下”实现:
第一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仍然是劳动力价格。农业用工价格仍将不断上升一个时期;这是过去5-10年已经发生的事实。
第二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是农地租金和价格。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短期内主要是共生资本进入,长期是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必然推高农地租金,更重要的是,过去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条件下农地成本是以影子成本形式存在的——并未完全进入成本的会计核算,从而对农价的影响不大。现在的农地价格(租金)的上升都是要进入产品成本核算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商农业企业一定会通过价格手段把其支付的高额租金收回并实现盈利。由此决定了未来农地租金上升从而推升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明显和必然。
第三是水价。农产品总量供给是水土条件相匹配的统一过程,我们现在对“地”有足够的强调和重视,对“水”开始强调和重视但仍然不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大、用水效率不够高是显见的事实。除了发育更多更好的节水技术措施(这本身也体现为水的成本)外,提高农用水使用效率的“看得见、摸得着、负面小、行得通”的办法还是要通过水价来调节。因此农业用水“无价变有价、低价变高价”的趋势将是必然。
后两个农产品成本推高因素是新近变得更为凸显的因素。假定没有其他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的介入,这种情形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判断很难令人信服!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调控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7-0085-04
自2007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6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突破5.6%后便持续上扬,到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7.1%。在8类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动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上涨幅度最高(见表1)。比如,从2007年6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从5月份的8.3%上涨到11.3%后,就开始连续上升,到今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达到23.3%。就是说,在价格总水平上涨中有80%左右的份额是由食品价格贡献的。对此,有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引起的。如何看待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它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这里试提出一些分析和看法。
一、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从部分农产品开始的,具有由点到面的特点。2006年11月份,当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只有1.5%的时候,全国集贸市场上的猪肉和玉米价格就出现了10%以上的涨幅,12月份集贸市场上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0%的品种增加到10种,它们主要集中在猪肉类、蛋类、食用油、油料和玉米等方面。进入2007年,农产品涨价范围继续扩大,只有水果、蔬菜等集贸市场价格仍然是负增长。但到了2007年6月份以后,农产品涨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开始上涨。
第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低到高持续上升,涨幅越来越高。从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看,自2006年1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指数一路上扬,从2006年11月同比上涨3.7%开始,2007年5月升到7.7%,7月升至15.4%,8月18.2%,此后就一直在16%以上波动。分品种看,2007年5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9%、油脂21.4%、肉类26.5%、蛋类37.1%、水产4.1%、鲜菜-2.3%、鲜果-11.2%、调味品-4.1%;8月份粮食6.4%、油脂34.6%、肉类49%、蛋类23.6%、水产6.2%、鲜菜22.5%、鲜果22.5%、调味品4.4%;今年2月,粮食、油脂、肉类、蛋类、水产、鲜菜、鲜果、调味品等食品价格同比又分别上涨了6.0%、41.0%、45.3%、6.0%、13.8%、46.0%、8.7%、4.1%,其中猪肉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3.4%。无论是从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看,猪肉、油料、食用油、牛羊肉、禽蛋、鲜菜等农产品涨价幅度最大,个别农产品在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一倍多。比如2007年5月底,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猪肉价格最低位9.17元/公斤,到2008年1月25日,猪肉均价已达23.07元/公斤,上涨了1.53倍;大豆油东北产地报价从2007年1月每吨6850元上涨到今年的13000元,上涨了近一倍。
第三,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地区范围上既带有广泛性,也具有差异性。从城乡看,2006年11月份以来,我国农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连续15个月都超过城镇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比如2007年1-12月,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7%,而农村上涨了13.6%。从31个省(市区)看,本轮农产品涨价范围广,涉及到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有20个省(市区)去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省市区食品消费价格涨幅都超过14%,涨幅最高的省份是贵州(16.7%)。从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其中有16个省份涨幅超过20%,黑龙江、湖南、广西、重庆等省份分别达到31.9%、36.7%、31%、41.5%。分品种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有19个省份畜禽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同比超过30%,其中有12个省份涨幅超过40%,涨幅最高省份是湖南(65.9%)。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这次农产品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货币溢出效应、经济周期影响作用,也有成本推动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传导作用。
首先,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溢出效应。200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投放达到40.34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82%,而同期农业增加值仅增长21.8%,粮食产量增长16.4%,油料增长-12.5%,糖料15.2%,棉花56.4%,肉类-1.9%,水产品0.7%。在货币增长远快于农产品供给增长速度时,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比例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特别是食品需求弹性低,增产或不增产的产品价格都要上涨,往往是减产的农产品带头涨价,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最终反映和结果,而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是一种特殊关系,受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支配,当政府决定要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央行就必须按照计划发行相应的货币,此时确实是农产品涨价引起货币供给的增长。但现阶段不同,货币发行在先,农产品涨价在后。因为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货币是在投资、外汇储备等持续高增长条件下超经济发行,当货币供给不断快于国民经济和农产品供给增长时,农产品价格迟早会上涨。
其次,农产品涨价与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从周期理论分析,每一经济增长周期都可分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称繁荣期,下降阶段称为收缩期。在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特别是顶峰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超过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就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增长幅度向上攀升;当经济增长处于收缩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慢于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又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下降速度向下滑落。当前,我国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幅度,恰恰处于本次经济增长周期的繁荣时期。经济高增长既带来了非农产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居民对食品量(以肉蛋、植物油为代表)的快速增长。在农产品生产增长低于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价格必然迅速上扬。
再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也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2003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表2看出,2006年六种农产品的总成本比2003年提高幅度在17.8%―50.5%之间,其中蔬菜、棉花、生猪成本提高较快。进入2007年,农产品成本提高还有加快的趋势,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1月份同比上涨3.9%开始也一路上扬,11月份达到11.8%,12月份达到13%,今年1月升至14.3%。毫无疑问,步步攀升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会将农产品生产成本向上推进。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必将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计算,当粮食的生产费用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就会提高0.875%,当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也会提高0.75%。很显然,在市场上,当农产品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后,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生产者就会自动压缩生产量,直接引起市场供给减少,农产品市场供给减少又直接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农产品供求在价格上升中达到新的均衡。比如目前的生猪、油料市场供求变化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只要农业生产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趋势,在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一定会上涨。
最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国内农产品的涨价。从2005年初以来,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食用油等农产品连续涨价,并屡屡创下新高,也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一方面,我国大量进口大豆和食用油,必将直接引起同类产品和相关副产品的跟随式涨价;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普遍涨价,还抬高了国内流通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涨价预期,由此形成了农产品涨价的波及效应。
三、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受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美欧经济增速趋缓,对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这将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向下拉,去年以来的宏观紧缩也是要将偏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在这“双重力量”作用下,我国经济从高位下降会使农产品的总需求下降,由此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减轻。但是,今年开春后,燃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矛盾还在不断积累,这些因素又会给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增加较大的动力。因此,今后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可能还将延续上涨的趋势。
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内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要想将当前农产品价格调整到合理范围,就必须采取内外结合的政策措施。
第一,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过剩,从宏观层面减轻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在货币连续超经济发行,形成比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时,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趋势。控制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首先必须解决货币供给从松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加大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综合利用利率、准备金率和票据对冲等手段,继续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改变市场流通中货币篮子与食品篮子两者的比例关系,挤出货币溢出效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第二,要从政策上支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次农产品涨价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前几次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先从粮食开始,尔后扩张到棉油国菜肉禽蛋等方面。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先是从肉类、油脂、禽蛋类开始,最后蔓延到所有农产品。因此,当前我国农业政策除了继续加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外,还应该支持油料、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的生产,政策支持重点要放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可对这些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补贴对象是规模化种养殖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在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科技推广与农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搞好农业的公共服务,既能明显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增加对农业公共服务的支持。
第三,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利用进出口和储备调节当前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2007年12月以来,为了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国家首先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接着又增加了这些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可以肯定,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对增加国内粮食有效供给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对抑制畜禽产品价格没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国内畜禽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出口限制措施,对猪、牛、羊、禽蛋等产品采取临时的关税限制政策。另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畜禽产品的进口数量,并动用国内主要农产品储备进行必要的市场抛售,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最后,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减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本次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很难降下来。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该群体收入水平低,食品支出费用比重高,粮食、食用油和肉禽蛋菜涨价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只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强度,则可以将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因此,面对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各级政府应该筹集一定财力,尽快提高低保标准,向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家庭发放食品价格补贴,以减少他们的损失。
参考文献:
清镇市的王女士来电咨询:
水灾后种植蔬菜该选择那些品种,种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贵州农经网专家付芳婧解答如下:
一般来说,水灾过后可选择种植的蔬菜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白菜、萝卜、莴笋、四季豆、黄瓜、芹菜、生菜、茄子、甘蓝、豇豆等都可以选择进行种植。在品种选择方面,只要注意选择受当地市场欢迎、抗病力强、生长期短、耐高温的品种即可。
受灾不重的田地,应立即对作物进行扶苗,清淤,并施一道广谱杀菌剂以预防病害发生。受灾较重的田地,可选择重新种植蔬菜等补救办法。育苗时用遮阳网等进行抗高温育苗。移栽时,注意施足底肥。除去瘦弱病苗,只栽健壮苗。苗期注意施清粪水进行提苗。目前处于汛期,高温高湿,极易发生病害,一定要小心预防。
灾后补栽的白菜,容易发生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病叶上会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生白色霉状物,病重时叶片枯黄。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病毒病发病时白菜叶片出现花叶、皱缩、坏死斑、条斑矮化等症状,特别是幼苗6-7片叶前为感病的敏感期。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软腐病一般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初为水渍状,后扩大并变为淡褐色,组织呈软腐状,有恶臭味。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洒100-150PPM农用链霉素,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或喷新植霉素3000倍液。
省内农副产品价格及走势
2007年6月1日~6月15日,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与5月下半月相比,我省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如下:据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五一”过后,全国许多地方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济南、南京等地的猪肉价格已达历史最高点。受全国猪肉价格上涨影响,5月上半月我省肉类、粮油类价格持续上扬,其中猪肉价格涨幅稍大,而猪肉价格上涨也拉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的波动。蔬菜类价格有小幅上涨;水果类价格有所下跌,其中西瓜价格受西瓜上市的农时影响,跌幅较大。各类产品均价及涨跌情况如下:
1.大米均价2.97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3.10元/公斤,最低价2.87元/公斤。与4月下半月相比,大米价格有小幅下跌。
2.菜籽油均价9.30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9.47元/公斤,最低价8.98元/公斤。
3.肉、禽类。牛肉均价19.9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20.18元/公斤,最低价19.36元/公斤;猪肉均价15.00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5.80元/公斤,最低价14.6元/斤;活公鸡均价17.9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8.10元/公斤,最低价17.20元/公斤。
4.水产类。鲤鱼均价12.01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2.20元/公斤,最低价12.00元/公斤。
5.蔬菜类。由于省内为了应付“春淡”而种植的大量速生蔬菜上市,莴笋、生菜、菠菜和小白菜等蔬菜价格有小幅下跌。胡豆、豌豆等时令蔬菜由于即将退市,价格有所上扬。
6.水果类。苹果均价5.28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5.45元/公斤,最低价4.94元/公斤;西瓜均价2.63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3.68元/公斤,最低价2.33元/公斤。随着本月内西瓜陆续上市,西瓜价格波动较大,但总体价格走势是下跌。
猪肉高价不会持久
物价部门和有关专家指出,作为生猪饲料的玉米价格近期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轻微上涨,一度超过小麦价格,加之饲料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出栏生猪价格上扬。同时,生猪出栏量锐减也导致了猪肉市场价格上扬。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导致目前很多地方猪源紧张。因此,生猪收购价升高刺激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养猪户开始增多;其次,随着夏季临近,猪肉存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居民的消费习惯会有所改变,猪肉的消费量会减弱;最后,虽然生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但其他的肉类品种价格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所以高价猪肉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估计6月中下旬,肉价会有小幅回落。(郝金荣 申 谋)
【产销架桥】
供应信息
天柱县石洞镇皮厦村供应数十万斤脱毒马铃薯。
遵义县三合园艺场供应塔柏树上千棵。
麻江县景阳乡景阳小坝野鸭养殖场常年供应肉鸭。
威宁自治县玉龙乡大寨村供应早熟洋芋数百万公斤。
修文县小箐乡青中花卉基地供应玫瑰数千株。
雷山一专业户供应菜架竹,竹长2-3米,小头直径1公分,可长期供应;另,该县一专业户供应直径1至3工分的楠竹苗。
榕江县方榕兄弟园艺场常年供应乐唱含笑。
雷山县大塘乡咱刀村供应优质花椒。
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供应红皮大蒜。
息烽县鹿窝乡供应大葱,其大葱种植面积数百亩。
丹寨县兴仁镇摆泥村大量供应桃树苗,苗高50公分左右。
紫云自治县达帮乡大量供应脱毒马铃薯。
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前进组供应芹菜,种植面积数十亩。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达夯、谷通村供应樱桃,种植面积数十亩。
纳雍县玛瑙红樱桃有限公司供应樱桃苗20000万株,该品种当年栽种当年可挂果。
凯里市畜牧水产局本地土鸡繁殖场供应本地土鸡苗。
修文县龙场镇水塘村供应上万公斤科技青菜。
求购信息
镇远县大菜园求购折耳根。
修文县谷堡乡求购四川白鹅仔。
毕节市长春镇林业站长期求购果木种子。
六盘水钟山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求购各种棚栽水果苗,主要品种为美国红提、美国樱桃、猕猴桃苗。
镇远县青溪镇求购三元杂交仔猪。
金沙县后山乡求购公黑山羊种约20只,母羊280只。
石阡县鲜花新区酱卤食品系列厂求购种鸽。
招商引资
德江县畜牧事业局优质肉牛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区位于德江县煎茶镇,项目区内宜牧草山29.6万亩,尚有29.4万亩未开发利用。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合资或合作均可。联系单位:德江县畜牧事业局;联系电话:0856-8533125;联系人:朱先生。
目前,国际油价似有筑底迹象。而农产品多头们也开始跃跃欲试。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基本面看,两者基本运行方向一致,长期走牛还言之尚早。而且,两者波动幅度有差异,见顶见底时间存在着差别,农产品投资者应把握好节奏。
原油粮价同进共退
虽然不及化工品与原油之间的紧密性,但有研究机构称,能源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很可能从还是用马来拉车的时代就有了”。两者的联系反映出的因素包括农作物在制作生物燃料上得到日益充分的利用,以及原油及其副产品(化肥)作为农户的一个生产成本的重要性。
接受笔者采访的人士解释,原油价格下跌将会直接拉低汽油、柴油、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的价格,这将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机械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带动农产品价格回落。在生产燃料酒精的农产品中,玉米占50%,甘蔗占40%,其他有小麦、甜菜、木薯等,生物柴油涉及的有豆油、棕榈油等。而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还会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回落,从而导致农产品整体维持低位运行。
例如,原油对油脂有较大带动作用。近期原油价格回落,打压棕榈油价格。由于棕榈油是油脂中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一般作为豆油的掺兑替代品,是国际上特别是欧洲重要的生物燃油原料。
国际投行新西兰银行称,直到2015年以前,粮食和原油的价格大体是同进共退的,凸显出两者强劲的相关关系。“用学术的话来表达,两者自1990年以来的相关系数为+0.92,而2000年以来则是更高的+0.94。”该行表示,其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每月公布的数据作为粮食价格的基准。
新西兰银行称,“低能源价格有利于生产更多食物,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话。”新西兰银行表示,而更多的产出意味着粮食价格在走低。
与此同时,低迷的原油价格也“削弱了能源生产商为粮食支付更高价格的能力”。这一因素已十分明显,例如在俄罗斯农产品市场已有体现(尽管其影响受到了制裁与反制裁的干扰)。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说,从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联动机制来看,有两条影响路径:一是原油和农产品存在能源替代关系,其中农产品可作为制造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统计发现,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项目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构成了协整关系,即三者具备了关联性与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二是,原油和农产品都可以作为衡量通胀的同步指标,因此二者在对冲通胀方面也有类似作用。因此,长期来看,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也存在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关系。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员杨莉娜认为,原油与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带动。首先,原油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也是很多商品的生产的基本原材料,因此原油波动影响其生产成本,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的农机具及生产资料与原油价格波动相关,因此也会受到间接影响。其次,原油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若因宏观经济景气情况影响到农产品的需求,则也会与原油产生联动关系。第三,部分农产品,如油脂类、玉米、糖等,因生物燃料生产兴起,对原油下游产出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密切联系,联动加剧。通常原油价格波动传导会影响相关农产品走势,但农产品走势却难以形成反作用。
农产品大幅跑赢油价
不过,2014年末以来,两者的价格联系被打破,油价降幅远超农产品价格下跌幅度。
“过去一年半中,粮食价格大幅跑赢原油价格,”新西兰银行表示。“从粮食生产商的角度看,他可能未必这么想,因为粮价也跌了。只是粮价远没有油价跌的那么多。”
粮食和原油的价格比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在2005-2015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徘徊于低位――2倍”的价格比回到了4倍的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油价格比均未能在4倍之上持续较长的时间(当时的高点是10倍)。
程小勇说,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通胀温和,因此二者都处在同步下跌的趋势当中。然而,由于部分农产品供求关系在挤出通胀水分之后,其价格可能相对原油坚挺,跌幅有所差异。而且,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其在成本上存在劣势,使得生物燃料产出下降,最终导致农产品库存普遍高企。
“近年来原油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因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过程,基本同处于价格下行之中,但联动性有所减弱,供需及商品自身的季节性规律主导了两者走势。”杨莉娜分析,近年来生物燃料概念弱化,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后,相关产品生产生物燃料的经济性恶化,以生物柴油为例,若无相应植物油生产国补贴及强制添加政策支持,则生物柴油发展在低迷的原油价格之下已经难以为继。受此影响,原油与植物油联动性较生物柴油概念兴起而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时相比已经大大减弱。
难走出独立牛市行情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认为,受全球经济发展降速影响,原油走势持续低迷,而主产国供应并不易有效缩减,原油探底筑底仍需要经济形势转暖和需求好转。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则因为自身刚需支持,以及供需变化,表现得更具有独立性。
杨莉娜说,比如棕榈油因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出现减产,且主产国货币贬值,这个过程中供应方的变化幅度较大抵消了需求方的不利影响,价格表现相对强势,那么原油对其的不利影响就会出现较大弱化,自身供需关系变化成为主导。原油与其价格走势的差异程度在阶段表现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不过从长期走势变化而言,基本的运行方向还是具有一致性,只是波动幅度,见顶见底时间存在着差别。
对于农产品多头来说,近期心情有所放松,因为油价在反弹。昨日,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每桶35美元,较1月20日27.10美元的低位大幅反弹。
能源价格的反弹可能已经帮助刺激谷物需求,它导致美国乙醇汽油价格再度低于汽油价格。“汽油价格再次超过乙醇汽油价格,使得乙醇汽油再度被视为‘打折了的’汽油,从而给乙醇的提炼带来正面的压力,”经纪商CHS Hedging表示。
一、2010年3季度后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加大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并不一帆风顺,曾一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此相应,全球通胀率也大致呈前低后高走势。3季度后受农产品价格暴涨、复苏速度回升、美元贬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加大。由于经济复苏步伐不统一、经济结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存在差异,全球通胀具有不平衡特点,发达国家压力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严重。
金融危机重创发达国家经济,至今依然面临金融系统功能有待恢复、投资消费疲弱等诸多问题,复苏整体缓慢且稳定性欠佳,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由于国内需求疲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率(CPI)大部分控制在2%以内,但3季度后通胀压力有所上升。11月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的通胀率分别为2.0%、1.6%、1.5%、1.7%、1.8%,均超过各自前3季度的平均水平;日本通胀率为0.1%;英国通胀率达到4.7%,在发达国家属于较高水平;美国通胀压力较小,3季度以来均低于1.5%,11月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0.1%。
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相对较快,加之部分国家农业歉收、热钱大量涌入、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普遍比较严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10月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了5.2%、7.5%和9.8%,韩国、新加坡、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也都出现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其中,阿根廷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将超过20%,伊朗的通胀维持在10%左右。
二、全球通胀走势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
首先,2011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但不排除个别月份剧烈波动可能。2010年年中,受全球经济减速、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普遍跌破了年初价格。此后,在需求回升、美元贬值等因素推动下,国际能源资源产品快速上涨,以油价为例,10月和11月分别环比上涨7.3%和3.4%,11月均价较1月上涨了9.6%。就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中,“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全面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尚待时日,对能源资源产品的需求短期内难以急剧增加。目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供给总体较充裕,石油、铜、铝等产品尚有过剩产能可利用,其价格难以脱离基本面急速上涨,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可能性比较大。由于美元汇率可能大幅波动、市场可能出现投机炒作,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个别时期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难以避免。
其次,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相关性较低,前者上涨并不必然带动后者上涨。金融危机爆发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最终消费品价格走势差别很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3―2007年能源类产品价格年均涨幅达到24.8%,而世界经济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4.6%,年均通胀率为3.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是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当前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确实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各国普遍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资本的逐利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决定了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将推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向复苏,同时也将继续抑制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
三、全球通胀走势与农产品价格
首先,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供给减少和游资炒作,随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2011年价格有望走低。2010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三季度以来,受主要产粮国气候干旱、农作物产量低于预期、库存减少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几乎同步大幅上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0月、11月全球农产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达7.0%和8.3%,11月均价较年初上涨了29.1%。2011年农产品价格有望逐步回落,但不排除再度走高的可能。2011年这些基本面因素难以全部具备,特别是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仍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因,自然灾害和天气因素引发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难以持续数年时间。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游资不会长期驻留农产品期货市场,其撤出也易诱发农产品价格暴跌。农产品需求具有刚性,当前的通胀预期,以及圣诞节和元旦因素已经导致部分2011年1季度的需求前移,如果供给逐步恢复正常,则农产品价格有望下降。当然,也应看到,农产品供给具有固有的脆弱性,易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未来价格走势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从投入产出关系看,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虽同为初级产品,但与通胀率的关系截然不同,决定了未来通胀风险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能源资源产品而言,其总产出的绝大部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掉,以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95.8%,金属矿采选业为97.9%,也就是说石油、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绝大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而非直接到达最终消费品市场,就有可能被化解掉。最终消费品市场具有充分竞争特点,单个厂商难以提价;就2003―2007年的经验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均被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等因素消化掉,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极不明显。对农产品而言,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2002年我国农业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57.2%,大大低于采矿业,可见,农产品价格上涨会直接引起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提高。2003―2007年间我国仅2007年通胀率超过4%,而这一年恰恰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的一年;201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通胀走势也与此相符。
四、全球通胀走势与耐用消费品价格
首先,一般来讲,耐用消费品价格长期大幅上涨是通货膨胀出现的重要表现。一方面,食品、能源的供给易受非经济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由此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取向易导致政策不稳定,不利于生产生后的正常运转。发达国家通常统计不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以此作为确定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在出现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易增加耐用消费品购买量,以此避免货币贬值,从而形成耐用消费品价格和通胀率间的螺旋上升关系,并导致通胀率的最终走高。
其次,从全球范围看,耐用消费品生产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未来价格上涨乏力,所谓核心通胀率依然会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充分暴露,目前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2%左右,日本制造业的开工率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8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家电、电脑等耐用消费品产能十分充裕。由于长期形成的过剩产能难于在1―2年内迅速消化,即使全球需求再度高涨,闲置产能也可以迅速启用,很难对核心通胀形成较大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耐用消费品生产实现了高度细分,各国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产业链条中居于不同位置。从长远看,未来国际产业转移仍有空间,印度、越南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有相当强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可以填补先期融入全球化国家产业升级后留下的空白,从而保持耐用消费品供给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中长期耐用消费品供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其产品价格表现出上涨态势,也是更多地源自产品品质的提高,而非供需矛盾的激化。
五、全球通胀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首先,就全球而言,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增加了2011年全球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国普遍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就当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虽然在经济稳定复苏前,发达国家还不大可能全面撤出经济刺激计划,但个别国家已提前收紧了财政货币政策,一些通胀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各国经济复苏步伐快慢不一,如在刺激政策退出方面协调不力,特别是若在利率政策上缺乏协调,就有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能源资源产品价格随之走高。同时,为了寻求避嫌,大量游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对于那些选择加息来预防和抑制通胀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高的利率将进一步鼓励游资的进入,导致加息效果打折,使得控制价格上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短期内,大量流动性难以持续推高最终消费品价格,却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埋下隐患,中长期内对通胀的压力不容忽视。为救援金融机构和提振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普遍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一般来说,大量流动性的出口及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关系大致如下:一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这个领域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二是由于需求刚性,新购食品、粮食可能性不大,即使在通胀预期作用下增加购买量,也是未来需求前移,而非需求的真实增加,价格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三是投机炒作农产品,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投机炒作对价格的影响力难以持久。四是通过期货等渠道进入能源资源产品市场,即使推高其价格,根据前文分析,对最终消费品传导也比较有限。五是进入生产领域,这将增加产品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六是投资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或者以其他方式驻留金融系统内部,不流向实体经济。可见,2011年大量流动性对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作用依然比较有限;但中长期看,最终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相连接,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形成有效的新增长点,大量的流动性将最终表现为通货膨胀。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2010年年底全球通胀压力的加大主要系农产品歉收及相关投机炒作所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虽有所上扬,但对最终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有限,耐用消费品普遍产能过剩,价格上涨乏力,美元贬值、流动性过剩对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望2011年,从基本面看,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回调,全球通胀率也有望随之走低,注入市场的大量流动性难以对通胀形成较大压力,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可能再次波动,均加大了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看,大量流动性可能引发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依然值得警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要从全球视野考虑国内通胀问题,努力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趋复杂,“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任务都很繁重,在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前,建议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要迅速转向紧缩,当然可视情况对政策力度和政策重点进行微调。可考虑适度减少货币投放量,控制国内流动性,缓解长期通胀压力。目前的通胀具有结构性特点,且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建议控制加息步伐和节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降低产品进口成本
就历史经验看,美元贬值将推高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不进行相应调整,则我国能源资源产品进口成本会被动增加,使“高价进、低价出”的不合理外贸结构将进一步强化。2011年美元汇率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长期看面临贬值压力,因此应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切实防止人民币跟随美元大幅贬值。
(三)完善与农产品价格相关的各项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