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的质量管理

产品的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的质量管理

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机械产品 质量管理 生产

引言:

机械产品的质量是机械生产中的关键与衡量准则,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就成为了机械生产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机械产品质量往往受到原材料、生产工艺、元器件、生产者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除此之外,机械产品质量亦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诸如市场机制、外界竞争环境、市场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使企业做到压力与动力并存,积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定义

产品质量

关于产品质量,顾名思义,即为某一种商品,或者某种服务能够满足给定需要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商品或服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的满足与便利。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是相对于用户而言的,只有做到让用户满意,才是质量合格的好产品。

通常来说,产品的质量好坏有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决定:

1)设计质量: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用户在购买商品前,会仔细留意商品的构成原料,即商品成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护环境的号召,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购买时,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喜欢选择安全、无公害产品。对于机械类产品而言,多数以钢铁材料和橡胶类材料为主。这就对产品的抗腐蚀性能与抗锈性能提出了要求,亦对原材料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2)生产质量:毋庸置疑,产品的销售效果与产品生产质量之间息息相关,尤其对于机械类产品,生产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性能。且机械类产品多用于生产,一旦由于质量问题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生产质量的好坏往往关系着产品的销量与市场地位,甚至与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生产质量亦受诸多因素影响:生产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生产管理水平。

3)售后服务:机械类产品多为易磨损类产品,且多数的构成较为复杂,给使用者的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生产厂家比喻在严把质量观的同时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使用者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以避免对于产品的进一步损坏甚至是不可修复性损害。一个良好的售后服务亦能体现生产厂家良好的企业素质,是企业文化的“活名片”。

基于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受两大类因素制约,一类源于企业内部,诸如企业研发与设计水平、生产者技术水平与工作态度、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水平以及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另一类则源于外部因素:原材料价格与质量、市场竞争、价格政策、政府制度与当时的劳动政策。这些原因即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物质因素影响,也有人为因素。总而言之,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既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也受人文环境的制约。

二、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

在对机械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管理时,我们不妨将管理系统这一庞大群体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将从而进行有条理的,分工明确的管理。

1)企业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想得到质监部门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必须做好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不合格产品,绝对不能流向市场。

2)员工素质管理

对于大多数机械类生产厂家来说,员工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顾名思义,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以确保企业正常,有序的运作。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在内熟悉工人,把握好薪金待遇和公司福利对于工人工作热情的影响,使之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在外,熟悉市场政策,把握市场动向。研发人员是企业发展与前进的“风向标”,研发人员须做到熟悉产品的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水平,以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操作人员看似平常,却是企业的核心与命脉,过硬的操作技术和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企业技术吸收与研发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把握好自身质量关,更要注重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吸收,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动向与前沿技术。尤其是对于机械类产品,更新换代快,传统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模式往往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三重浪费。

从质量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机械类生产厂家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技术陈旧,生产水平低抑或是设备水平落后、产品性能不达标的问题,有些厂家至今任沿用一些经验和陈就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就容易导致机械产品质量不过关,从而在市场竞争之中遭到淘汰。

国家和政府部门往往通过资金与技术扶持来带动机械类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帮助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仍须做到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同时对于他人的先进技术水平要加以吸收,加以学习。在资金与技术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同盟,共同发展进步。

4)生产技术与标准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漫长。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落后,设备陈旧笨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与现代社会高、精、尖的发展主旋律是相互冲突的。传统生产工艺难以满足生产质量,更无法贯彻国际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现代技术与现代管理标准,采用现代化生产设备,以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那要求。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工艺中的精髓,要加以吸收和合理的运用。

5)企业合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以不乏很多的机械制造类厂商。机械制造类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但是多数私人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都相对短缺。这就促进了产商之间的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以谋求共同发展。在机械加工设备中,通常采用机床,而先进的数控机床与加工专用机床价格都比较高,这就需要企业间的共同出资与合作。与此同时,市场中存在很多不法商贩,他们供应的原材料质量差,品种规格都不全,原材料的不过关,对于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很多机械生产企业纷纷选择与原材料供应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与可靠,保证原材料质量,借此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要求与国家标准。同时在企业之间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影响机械产品质量的宏观因素

前文之中介绍了许多影响机械产品生产管理的微观因素,其实还有很多宏观因素。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共同之约,很多问题又非企业内部就可以解决消化的。例如劳动者的技术与素质问题,就受国家劳动法的制约与保护。分析影响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宏观因素,最重要归结到很多相关的法律条款与国家相关政策。

结论:

当前我国机械产品市场虽然很稳定,但是仍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受很多因素影响,想提高产品非一朝一夕之事,仍需要不断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保证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设备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李占武.产前准备是机械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J].科技与企业,2013,18:35+37.

[2] 田淑琼.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05:205.

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军工;产品;质量管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势在必行,国防科技情报电子化工程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国防科技情报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从此,每一个国防科技情报工作者都将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无论是查询信息、提供信息还是建数据库,都将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而国防用定制化计算机一般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它可以解决一些重大挑战性问题,如核爆炸的模拟和核能研究、密码分析与破译、大气和海洋模型的建立、中长期天气预报、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石油勘探、环境建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银河系形成及宇宙演变过程模拟与研究、新材料研究、生物分子结构研究、卫星遥感数据及地震数据的分析、节能汽车和飞机设计、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药物设计、数字图书馆、能源管理、虚拟手术和远程医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训练系统研制等。高性能计算机的水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核心高技术,是各种尖端科技的有力支柱高性能计一算机是国家信息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二高性能计算机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防实力和军队威慑力的重要体现。

军工产品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战争胜负、部队指战员生命安全的大问题。由于这种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党和国家早就把“军工产品质量第一”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方针政策来抓,从而促进了国防工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部队,提供了大批的武器装备。近年来,虽然各军工产品研制单位都建立了一套全面、有效的质量体系,为产品性能持续稳定地符合技术规范及要求提供了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复杂,促使需求方越来越关注产品的性能、可信度和安全性。而供方对生产者自己出具的合格证又往往缺乏信心,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军工产品,不能只依靠过程检验来确认其性能,而需要依靠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验证或确认产品的综合性能。

二、我国军用质量管理标准的特点

(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959年美国国防部制定并颁布了军用规范MIL-Q-9858《质量大纲要求》,1983年国防科工委借鉴美国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的架构,组织起草了《军工产品质量控制暂行条例》,1987年原国防科工委了《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1991年颁布了与《条例》配套的GJB/Z16-9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定导则》,《导则》标准是最早借鉴国外经验的标准。在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1996年编制了GJB/Z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军用系列标准,96版的GJB/Z9000系列标准是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2001年我国又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A-2001),更加突显出了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二)符合国情,突出军工特色

我们的社会制度、所有制形式、市场环境、工业基础等各方面,都与国外有很大差异,照抄照搬是不行的。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本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另一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2001年的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A-2001)仍采用“A+B”的结构模式。即等同采用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作为标准的A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适应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特殊要求作为标准的B部分。例如:增加了“预防为主”、“一次成功”的质量管理原则、强调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和质量部门的权限、加强设计和开发策划等内容,以上内容都是多年来军工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也是具有军工质量管理特色的具体体现。

(三)质量管理标准总体上执行得比较好

GJB9001A-2001系列标准是质量体系建设、质量体系认证和使用方提出质量保证要求并实施质量监督的依据,由于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推动、使用方的需求牵引、政府的引导,质量管理标准在军工企事业得到普遍重视,均按国军标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认证,一些支持性标准也纳入到企业的程序文件当中,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依据。

三、军用计算机产品的质量管理措施

(一)搞好方案论证的质量管理

方案论证的质晕管理,就是对满足战术技术指标。为方案,聘请同行专家,会同军方或总体单位进行质量评审。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性能先进性。对所选用的产品方案所达到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军方或总体单位的使用要求,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而满足性能先进性的要求。二是技术可行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技术上要可行。特别是关键性的技术难关能否突破,关键原材料、器件和设备,市场上能否买到,自己有无制造和设计加工能力等均应作详细的分析。三是经济合理性。对研制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对人力、物力、动力及其他消耗进行成本核算,对产品面世后的价格,竞争能力和效益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应在财务和物资部门配合进行。只有在方案审定和质量目标评审之后,才能签订研制合同,正式进入研制阶段。

(二)抓好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管理可分为线外质量管理和线内质量管理。线内质量管理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生产工序内实施的质量管理,使生产工序维持在正常状态,是降低不良品损失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内容有工序诊断与调查,预测与校正以及检验与处理。线外质量管理是指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三次设计。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其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从设计上控制产品的功能特性,努力避免由于内、外干扰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产品质量波动,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可靠性。

影响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干扰因素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外干扰:产品使用条件及环境条件中影响产品质量特性值波动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灰尘、电源电压波动及操作人员的差异等。

2、内干扰或老化干扰 :产品在贮存或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老化劣化现象,从而引起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

3、产品间干扰: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若于产品,由于机器、材料、工人、侧量和环境的微小变化,引起产品间质量特性值的波动。

如何减少上述三种干扰因素对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影响?主要对策是运用线外质量管理技术,搞好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采用正交试验法,开展“三次”设计。

一次设计即系统设计。科技人员运用专业技术知识,选择一个基本模型系统,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功能特性。其中包括原理线路、元器件的选择。这相当于我们目前的传统设计。

二次设计即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是寻找系统所有参数水平的最优组合,从而减少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所设计的产品质量特性值波动小、稳定性好。

三次设计即容差设计。在参数设计给出最佳参数水平组合的基础上,确定各参数的容差,考究各参数波动对产品特性值影响的大小,对影响大的参数,给与较小的容差,采用一级品或二级品,对影响较小的参数,给与较大的容差,采用三级品。

三次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中某些因素的非线性技术,运用正交试验法来选择参数水平的最优组合和最合理的容差。这样,不仅内部干扰少,而且所有的干扰都综合地减少。大部分采用价格低廉的波动大的三级品组装整机,但由于参数搭配合理,整机性能仍能十分稳定可靠。由于大量采用低廉的元器件,产品成本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日本工业产品打进美国市场,畅销世界各地的秘诀。

(三)搞好可靠性设计

产品质量不仅包括性能先进,而且要求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可靠。所以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包含产品可靠性设计。因为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取决于设计,产品有效寿命期的寿命,设计时已大体决定,元器件筛选,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主要降低早期失效,使产品达到固有的可靠性水平。根据有关资料,国外电子产品的故障率中,设计不合理占40%,元器件质量缺陷占30%,制造工艺占10%,操作和维修引起的故障占20%;而国内某舰用电子系统,在故障统计中表明,设计方面的原因(包括元器件选用不合理)约占60%。所以在技术设计中,不仅要注意性能指标,而且要高度重视可靠性设计,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产品可靠性指标是可靠性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对可靠性指标应进行认真论证。为实现经过论证的可靠性指标,在产品设计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认真开展可靠性设计。

1、简化设计方案

  简化设计方案,减少元器件数量,可以显著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首先应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利用软件功能取代硬件而使产品得以简化。其次是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提高单元电路的功能。或者采用新原理和新的设计方法。三是采用数字电路取代线性电路,采用集成电路取代离散电路。

2、降额设计 

在国内目前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降额设计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各种元器件的失效率是在额定条件下定义的,如果在设计中有意识地把元器件的应力降低,就可相应提高元器件的可靠度。

3、边缘性设计 

任何元器件参数都有公差,同时随环境温度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其参数值也有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公差”和“变化”的边缘值,避免工作在临界状态。末级功放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对稳定性要求高的电路要选用参数稳定的元器件;对每个组合电路,必须进行常温、低温电源电压拉偏试验,以便输入电压按公差范围变化,而输出负载按实际负载特性变化时,电路仍能稳定地工作。

标准化和互换性:部件设计应模块化,小型化,保证印制电路板、电机等备件的互换性。

易检测性和易调整校正性:微机系统应有检测监控程序,使之有故障定位功能,印制电路板上设有检测孔,要能易查、易找、易测。

四、提高军用计算机产品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人员

人是研制工作成败的最主要因素。武器系统及各单体的研制成果能否取得和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管理。因此,产品研制工作所需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操作工人及各类技术服务人员,应经行政管理部门挑选,同时要取得项目负责人的同意。在开展工作前,最好能对参加研制的各类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对该产品的研制方案、质量目标、技术要求等能有全面的了解,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及分析检测方法,井明确各类人员为保证研制工作质量的技术经济责任。

(二)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军用计算机产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其内容括:研制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各类人员的技术经济责任,岗位责任制,有关仪器设备及工艺操作规程;元器件的分析检定验收制度;所用计量器具的周期性检定制度;技术安全守则,文明科研及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同时,对研制工作的主要技术文件、原始记录、研制工作小结和报告,以及项目结束时的技术工作总结均应有明确的要求及妥善的保管制度,使之能反映项目的主要科研活动,并保证技术质量间题的可追踪性。

(三)物资

产品研制所需原材料、元器件、试剂等物资的质量,对研制质量有直接影响。对采购物资的技术质量指标和验收程序应有明确要求,尽量做到按要求选购。重要的原材料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验。装机前应对主要元器件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合格者才能使用。对电子元器件要进行老化筛选,不能让劣质产品上机。

(四)关健件

根据产品部件、组件、零件及器件的不同精度和复杂程度,功能特性和技术难度,以及失效后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把它们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对关键件、重要件要有标记,对其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要严格审查,对关键件要进行重点质量控制。

五、结语

国军标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军工产品的特殊要求。这些要求非常重要,是几十年军工产品研制生产的经验总结,有些是从沉痛的教训中得到的,因此,全面贯彻执行国军标的各项要求,对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满足和超越顾客要求,开创军工产品研制生产的新局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JB/J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S]。

[2]GJB 3756-99,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S]。

[3]张忠华。管理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承先。故障树分析法与质量体系评价。建筑机械,2002(3)。

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产品;召回;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一些大规模的产品质量问题,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事件,这些产品质量问题不仅给消费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而使市场信誉受到破坏。要想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企业信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和制约市场秩序,我国针对产品质量问题,于2009年颁布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制定了一些关于问题产品召回的规定,但就实践状况来看,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就需要从问题产品实际出发,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下文对与问题产品召回相关的内容作出具体论述。

一、问题产品召回前后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1.问题产品召回前的影响

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实施前,对问题产品负责情况有两种。一是当产品因质量问题而造成严重后果时,制造企业才会承担赔偿消费者治疗费用、误工费用、费率诉讼费用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能力费用等;二是产品出现问题后,未造成严重后果,制造企业仅负责消除问题产品的缺陷,对于那些存在缺陷而未暴露的问题不在其维修赔偿之内,产品问题仍然存在。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未发现的问题仍会给其今后带来损失,而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利的,可以尽可能减少成本。

2.问题产品召回后的影响

实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后,企业在承担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的事故费用外,还需要承担事故调查费用、维修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产品缺陷确定后,制造企业还必须承担其他同类质量缺陷产品召回通知费用、维修费用和技术检测费用。除此以外还需要负责维修或更换新产品,并确保产品无质量问题后方才可以提交给当事人。实施召回制度费用前后制造企业成本对比,前者只需要对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害的产品进行赔偿,后者则需要对存在同样质量缺陷的所有产品进行赔偿,实现产品召回制度后,企业成本增加,而消费者的利益却得到了保证。但是召回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基于产品召回产品质量管理制度问题及创新途径

1.建立健全的问题产品召回法律体系

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产品召回的法律法规体系,仅有的是与汽车、玩具和食物等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范围有限,且处于行政性法规,法律效率较低,不仅难以满足汽车、玩具和食品等方面的召回需求,也难以满足易造成人身、财产安全的药品、医疗器材、电器等产品找回需求。虽然现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召回内容,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无法起到统领召回的作用。因此,必须完善产品召回法律法规,毕竟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企业制定制度提供依据,能减少企业损失。

针对我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的不完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一可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下称《产品质量法》)进行修改,将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纳入其中,借助于此法律效力加工召回制度提高到法律层面,从而构建以《产品质量法》为依据的汽车、玩具等方面的召回法律制成体系。这样既能确保召回制度和整个产品质量法律体系之间的统一性,也能减少立法费用;二可以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与《产品质量法》同级别的《缺陷产品召回法》,这样可以体现国家对问题产品召回的重视,也能提高公众和企业对问题产品的关注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履行自己的义务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这里应该需要注意的是《产品质量法》针对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征求意见稿》只针对财产安全,若想使《缺陷产品召回法》发挥效用,需要将《产品质量法》和《征求意见稿》衔接起来;三可以参照美国立法体系,对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制定单独的召回法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的细化召回标准和可行规定,但是这种召回法律法规相对混乱,且立法费用相对较高,不宜采用。在实际制定召回法律法规时,将第二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结合起来使用更能满足实际需求。

2.政府发挥协调作用

问题产品召回后,就企业而言会增加维修、赔偿等多种召回费用,同时召回过程中也容易使企业名誉受到损失,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国内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就消费者而言,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后,会造成经济损失,一些消费者期望企业能召回问题产品,而因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营销手段多种多样,生产经营者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发挥协调作用,结合国际标准和现阶段国内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制定和完善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明确问题产品性质、规模,根据法律规范,采取一些措施强制要求制造企业召回符合召回条件的产品,并对问题产品召回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召回公正性。同时政府也应该不断的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与问题产品召回相关的信息,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加大问题产品执法力度

就目前我国召回制度设定的法律责任来看,处罚金额较召回产生的费用要少,当产品出现问题后,多数企业选择缴纳罚款,而非选择召回问题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应加大问题产品出发力度,引进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也是报复性,其作用是遏制和惩罚不按照召回制度召回问题产品的企业,使问题产品召回企业能自觉履行召回制度相关规定,补偿消费者遭受的损失。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有召回义务的企业明知产品有召回条件而拒绝召回的企业,或消费者已经举办仍不进行召回的企业,亦或问题产品已经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严重后果的企业,才可以启动惩罚性赔偿。

4.构建独立的问题产品召回部门

缺陷鉴定机关作为产品鉴定的主要部门,其可以通过对产品的鉴定决定产品是否需要召回。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产品检测都是由企业内部检验机构完成的,产品检测可靠性和公正性得不到保证,加之现有的问题产品召回条例中对这一点并未明确,使得产品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应组织产品科技及卫生等专业人士成立独立的产品鉴定机构,以配合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减少不必要成本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产品召回与否直接关系着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利益,为了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企业信誉,需要对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创新,而产品质量管理与问题产品息息相关,上文对召回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策略,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依据。而这些策略毕竟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仍需对产品召回制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苏琳.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李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王子墨.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商品质量:学术与观察.2012(11).

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3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电也朝向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家电的类型诸多,包括了冰箱、电烤箱、吸尘器、洗衣机以及空调等[1]。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家电需求,便有必要从家电的质量出发,进一步由家电行业供应商针对家电产品加强质量管理。鉴于此,本课题针对“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做好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价值作用分析

对于家电行业供应商来说,要想得到有效发展,便有必要从产品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从而使家电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消费者的质量要求得到有效满足。总结起来,做好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价值作用主要包括:

(一)可以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社会化分工纵深发展趋势明显,对于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两者来说,呈现的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基于“供应链理论”角度分析,将现代生产的模式是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的,在可控制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条件下,从原料的采购出发,进一步将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制作出来,最终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使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中可知,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所形成的是一个链状的模式[2]。从生产企业角度来看,便需要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并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家电行业供应商来说,针对家电产品加强质量管理,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这正体现了其产品质量管理的一大价值作用。

(二)可以促进家电产品质量的提升

家电行业供应商内部组织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内部组织管理薄弱,那么所供应的材料质量便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会使最终的家电产品的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便有必要注重家电行业供应商内部组织管理的加强,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例如:针对所生产的家电产品,加强质量检验,进一步实施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从而使家电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3]。总之,做好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可以促进家电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便有必要注重这一价值作用,切实地做好家电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三)可以促进家电行业供应商的发展

做好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无论是对于家电行业、供应商本身,还是对消费者,均具备显著作用,但从家电行业供应商角度来看,在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强化的基础上,产品的质量便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使消费者的需求及满意度提升,显然这能够促进家电行业供应商的发展,使家电行业供应商的经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达到创收、创益的目标。所以,总结起来,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可以促进家电行业供应商的发展。

二、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价值作用较多,因此有必要注重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总结起来,涉及的质量管理方法如下:

(一)针对供应商进行强化审核及选择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首先需择优选择供应商,其基本选择标准包括:其一,是否存在长期合作的意向;其二,内部组织是不是健全;其三,供应过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及长期供应;其三,是否具备生产潜能;其四,是否能够促进家电行业的发展。根据上述选择标准,择优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一步对供应商进行考核[4]。基于考核过程中,需对工艺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核,看是否完善,保证所选择的供应商具备很强的采购能力,从而提高器采购的效率及质量。与此同时,还有必要考虑供应商的财务情况,确保供应商财务的充足,具备合理的流动资金,能够满足生产产品材料的采购及资金供应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必要针对供应商的在线管理系统进行考核,看供应商是否具备家电产品的管理能力。总之,在“择优选择、综合考核”的基础上,保证供应商具备很好的信誉及管理能力。

(二)针对采购产品的进货质量进行加强控制

针对采购产品,其质量控制需从源头加强,确保供应商评价合格,然后从中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与此同时,需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入厂质量控制工作。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需明确合同细节,例如:基于合同/采购信息当中,需对采购物质的质量特性要求以及验收标准加以明确,进一步使物资采购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并且,采购产品在进厂验收过程中,需严把质量关,相关验收工作人员需了解并执行相应的验收标准,然后实施相应的检验方法,以采购产品的具体特征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法,对原材料经验符合标准之后,才可入库。此外,还有必要认真且详细地统计采购产品、原材料供货质量,并定期分析采购产品、原材料质量管理及控制等。

(三)促进供应商与产品设计及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要想促进供应商与产品设计及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便有必要使供应商能够参与进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当中。使核心供应商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当中,能够使供应商掌握产品的质量要求,实现基于供应链的起始便使零配件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建议,使产品设计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设计成本得到有效节约。除此之外,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有必要针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供应商能够了解产品设计的意向、目标,进而使产品目标能够统一;并且,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通过供应商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掌握,进一步使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为了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有必要针对供应商进行强化审核及选择、针对采购产品的进货质量进行加强控制以及使供应商能够参与进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本人认为还可以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进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对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来说,将项目的策划及实施作为核心,同时将数据以及数理统计技术作为基础,在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前提条件下,追求“卓越质量”与“零缺陷”质量标准。总之,相信采取以上方法,能够使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管理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家电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华F.MES在各行业中的需求与解决方案(八)[J].自动化博览,2015,08:58-60.

[2] 曹琳.家电行业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5,11:103-106.

产品的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各级检验机构于2007年底均完成了换版工作,按准则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的运行。但通过调查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不难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地建设和完善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质量要求,将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并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充分的监督和适时的评价,维护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地运行,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质量体系运行有效主要体现在: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依据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质量监控、质量体系评审和审核、验证实验室等方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备减少、预防和纠正质量缺陷的能力,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实验室资质认定形式化。只有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各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才具有法定效力。因此,一些单位出现了为认证而认证的现象。在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前搞突击,甚至照抄照搬别的单位的文件来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性文件,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由于每个单位的组织结构、人员、设施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产生了很多不适合本单位的条款,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问题凸现出来。

②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习理解不够深入。管理体系能否顺畅地运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通用准则,不是对某一专业、行业或某一实验室制定的,如果不认真进行宣贯和系统的学习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那么编写出的质量体系文件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无法有效的运行。

③不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过程十分重要,一些实验室资质认定过后,不重视过程控制,不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操作规程进行,使检验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④最高管理者重视不够。

有些最高管理者常按自己的思路实施管理,不按工作程序办事和人员职责分工来分配工作,造成工作无头绪、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⑤质量监督员的工作流于形式。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监督员设置多为兼职且多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日常质量监督的作用。

⑥质量记录不够及时、规范。存在事后补记、转记、不按规范格式记录的现象。

二、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各项条款,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因地制宜地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经常维护、不断更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检验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

2.2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建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许多部门,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领导对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改进资源设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而全体工作人员也要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了解他们在质量体系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认识到在建立健全和运行实验室质量体系中人人有责,积极的响应和参与。只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严格管理、质量监督员层层把关、实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将各种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全部处于受控状态,才能减少人员、仪器、方法、环境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才能高效地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

2.3 及时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性的手段,同时也是对体系文件符合性的有效验证,是管理体系的自身检查和完善,主要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对本单位的质量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项,应要求受审核部门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有验证记录和结果报告。内审员要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并取得内审员证,要独立于被审核部门,以保证内审的公正性;内审工作要程序规范、记录齐全且需检查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要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场所。每年要制定年度计划,对关键过程和重要部门要增加审核的频次,找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实验室最高领导者对质量方针、目标的适用性,体系文件的有效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检验活动是否受控进行的评审。它是实验室发现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并借机进行改进的主要依据。各实验室应当制定管理评审程序,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计划、内容、方法、时机以及结果等工作要求。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应增加频次。当发现体系运行不畅时,管理层应及时决策,开展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管理评审工作,及时对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影响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因素进行纠正或改进。

2.4 加强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

每年年初,要制定完备、详尽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达到的目的、人员职责、责任科室,细化工作安排。日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质量计划安排,质量监督员要配合质量负责人,严格对各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包括检验方法、程序、检验结果及记录实施重点监督。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一次内审或管理评审,及时整改。设立专门的质保机构,由专人管理,并保证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认定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q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Z】q国认实函【2006】141,2006.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S】q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86号,2006

[3]孙大伟q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q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4]肖继业q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M】q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5]高良才q实验室认可准备工作实务【M】q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6]中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q国家计量检定编写规则【S】qJJF1002-20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