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灾害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显然这是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的,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多变,加之又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在我国非常活跃。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一半左右,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
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2.4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的发生。滥砍滥伐森林资源,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2.5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1) 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2) 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3) 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3.1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3.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
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3.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4、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一、成立领导小组
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现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
领导办公室设在城区国土资源所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全面指导安排部署防治工作。
2、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负责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
4、负责监督检查、巡查、防灾、减灾规划的落实。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做出中、长期预报,对其所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负责组织建立地质灾害预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检测网络。
3、负责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巡查,定期检测,编制本行政区年度地质灾害预案,制定巡查、预报、检测制度。
4、负责及时汇报灾区的灾情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5、与辖区内的砖厂企业法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巡查制度和巡查队伍,作到灾害信息上下互通。
二、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街道办事处六工庙村范围内因近年来取砂量较大,容易造成地面塌陷,根据气候条件、地壳运动和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正在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时刻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管理档案,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与工作明白卡,积极组织和动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开展搬迁工作,在地质灾害点圈定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标志
(二)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高各族群众自测、自防、自救及躲避地质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建设。由办事处国土资源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各村主任、三级网络信息员及砖厂、砂厂、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形式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培训学习班,掌握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提高对此项工作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单位、村级信息员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巡查和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上报。
(五)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地质灾害点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的监督,对边坡开挖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施工,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其采取预防措施。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现状,提出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不够重视、研究范围不全面、对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完善这三个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两方面入手,说明了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完善对施工现场、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的勘察,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引言
水利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跨地域调度,从而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一些水工环地质造成了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避免水工环地质遭到破坏,使其能够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就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合理科学地评估,进而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突发状况解决措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好水工环地质的生态环境。
2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还不够重视,不能将先进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评估工作中去,导致评估工作比较落后,评估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也未能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评价体系,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勘察技术不先进、勘察所用的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事前的勘察。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勘察,只有真正全面了解实地环境才能因地制宜,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而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也能以此为根据制定出一些合适的预防措施,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接下来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在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考察研究工作必不可少,这样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水平和施工水平都比较低,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不专业或者专业性较低的勘察人员常常使勘察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在实践中也难以区分工程的性质和施工的地质条件。
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不够重视
由于对水环工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技术人员在进行实地勘察时没有认真仔细的工作,对各个隐患点也没有逐个检查或者检查不到位。这也就造成了勘察报告与实际现场环境状况有出入,进而无法准确全面的掌握现场环境的实际状况,对后续报告的编制、预防方案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使制定出来的方案实施效果不明显,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导致水利工程项目不能如期完成。
3.2研究范围不全面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累积的,最终一下子爆发出来的复杂的过程。而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只在明显隐患点开展,忽视了这些隐患点之外的勘察和评估工作,若是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考虑到各种会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扩大研究调查的范围,从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评估工作。
3.3对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导致严重阻碍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②没有严格审查编制报告和监督施工;③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监管不到位。
4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影响
4.1地质灾害的影响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会破坏原有的施工现场、耽误现场施工的进度,甚至一些施工人员的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勘察时,要对所有隐患点认真仔细地排查,记录相关数据信息,以便了解施工现场实际环境状况。还有水利工程项目通常会划分成几个分项目,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时要对整个施工范围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不能只对分项目进行勘察,防止草草做出施工安排。还有当勘察人员发现大部分区域没有地质灾害,只有一小部分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时,不能只根据小面积的地质灾害而草率判断施工现场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同时还应该合理划分地质灾害明显地区,易于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施工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4.2地形地貌的影响
水工环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对施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精确的评估,就要重点考察施工现场的岩层和地形。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地形地貌比较陡的斜坡上。而且很多大型水利工程通常在山区进行建设,而山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与平原地区差距很大。因此要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按规范制定科学的报表,减少因不精确评估而影响工程施工。
5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完善方法
5.1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对于施工现场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掌握现场的实际环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②科学地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运用适合的施工技术;③对施工材料要进行科学地管理,采用合适的施工材料。这些方法可以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高质量地完成。
5.2完善对水文环境的勘察
对于水文环境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合理划分水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参考数据,并将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作为主要依据,可以将其分成发育程度低于10%、介于10~54%和高于54%的三种程度的地质灾害;②合理分析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③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合理划分。
5.3完善对地质环境的勘察
对于水文环境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科学分析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影响的程度,进而以此为依据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进行划分;②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设备对生态环境肯造成的破坏,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③制定突发状况处理方案,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可以及时按照处理方案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使风险降到最低;④完善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对施工和评估各环节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和评估能够合理进行,及时纠正施工和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稳定的进行。6
6结论
综上所述,应该加强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扩大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使其评估结果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减少对水工环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和水工环地质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迎,左丽敏.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J].低碳世界,2017(7):71~72.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s getting larger and larger, but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ver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induc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threatening the engineering safety and stabili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work has become a link, the ke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evaluation work,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discussed,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国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地质灾害是由自然的或者是认为的综合性地质作用使得地质环境产生的突发性或者是渐进性的破坏,造成建筑物的损坏等现象,威胁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地面沉降、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现象都是地质灾害的表现方式,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十分重要。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加强其评估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说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工作十分必要。但是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评估者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认识不够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往往会将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作为整个建设环节的一个次要方面,不去认真的对待,对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认识不够,这样会造成相关评估者对工作的忽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些评估者却认为这是一种负担,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不积极的去配合地质灾害勘察单位开展评估工作,加之地质灾害的防治性指导作用不大,将会对建设项目造成很大的安全性影响。
(二)缺乏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机制
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要和相关的程序相吻合。国家相关规定已经明确的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建设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且需要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督机制不健全,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另一方面,管理审批程序不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审批机构也忽略了对评估工作的监管,也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评估者的能力欠缺
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需要细致的研究相关的资料,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原始资料来源与收集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勘察和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同时还需要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资料。地质灾害的评估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判断,这主要是靠评估者的主观判断,为此需要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过程中,由于评估者的主观能力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或者是相关者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没有先进的评估技术和手段的支持,都会对评估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于建设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上文中指出了,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提高评估者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除了相关技术方面能力的欠缺之外,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管理者缺乏对灾害危险程度的认识,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当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此,作为相关地质灾害评估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评估者在这一方面的认识度,并要加大宣传进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需要结合生动的实例和相关的经验,进行形象具体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遇到的阻力对建设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并以此为案例对评估者进行认识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估工作监管机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本身也是一项复杂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评估者的技术要求和素质责任要求较高,为了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必须要严格把关,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为此,首先需要根据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要求的监管机制,实行管理者负责制;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纳入到市场化竞争的操作中,实现政企只能分开,用市场的竞争力规范评估工作,这也是管理系统的一种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的培育这个市场,并且要通过规范化的市场管理保证这一模式的顺利发展;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可以引入评估工作的竞争机制,建立起评估单位的招投标制度,这样能够有力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促进评估工作的进行。
(三)提高地质灾害评估者的能力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需要具备能力、素质和经验都极为丰富的评估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为此,首先要对评估者进行培训,加强整个队伍的建设;同时需要严格评估单位资质的审查工作,严把审查关,采用这种方式提高评估单位人员的能力。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评估单位的资质材料进行质量评估,以促进其评估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评估者的实践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平时的评估中可以尽量的采取老带新的评估方式,让年轻的经验欠缺的评估者能够从经验丰富者那学到知识,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其能力。
上述三点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为了要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敬爱强对相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的修订工作,提升评估工作的技术含量;其次要重视基础,加强对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和考察;最后需要坚持认真评估的原则,认真的分析建设地的地质构造、结构面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为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且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但是该工作对于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格外重视。本文中提到,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并不断地应用新技术,促进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弛 辛晓玲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21期
[2] 包雷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评估技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8期
降水趋势预测。根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 年我市主汛期(4-6月)降水量约为1000mm左右,较常年(多年均值为853.3mm略偏多,由于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地区有洪涝与内涝发生。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依照市政府下达的 年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的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重点防御乡镇要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机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值班制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要及时组织专家调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措施。同时,及时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增强他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重点防御区域,重点防范期内,遇有灾害性天气或较强降水时,市、县两级国土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坚持通讯疏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险情或灾害。
(三)坚持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制度
要健全完善市、县、乡(镇)村(或矿山企业)和重点危险点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要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须在4小时内,向市、县二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上级政府演讲。市、县两级国土部门在接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演讲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提出相关防灾措施,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连续集中降雨达80毫米时,要果断撤离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
(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及危害性等有关情况, 年已将 市 镇 村石塘等22处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进行监测和预防。各县(市、区)要加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编制外地的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对市、县二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要切实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对一些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同时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并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重点防御区域和隐患点,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各级国土、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平台,及时向社会灾害性天气及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为防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重点培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国土资源所长、乡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要组织全市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增强地质灾害监测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手册、培训班等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把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