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中医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思路
中医治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已显示出神奇的魅力。然而临床医学专业的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对《中医学》课程重视不够,认为学生毕业从事的临床专业是西医,工作中不会涉及中医诊疗。针对这一现象,我校中医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讨论,统一了认识。既开设了《中医学》这门课,就要让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增强信心,能让学生掌握中医一些实用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农村诊所、基层乡镇医院进行调研,发现国医堂在基层医院大量开设,中医疗法在基层群众中很受欢迎。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使师生认清了当前基层医疗形势,从而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中医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思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压缩理论学时,删减艰涩难懂且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中医典籍,寻找中西医的契合点,教学过程中尽量把中医理论通俗化,并结合临床将中医治疗技术引入养生保健与慢性疾病的康复中,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2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技术型”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了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了实训学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在实训教学中,摈弃了学生看电教视频、老师单独演示等形式,充分利用中医教研室的教师资源、组织学生小额分组实训;采用老师示范、学生训练、逐个指导的教学方法。增加两周中医毕业临床实习,让学生了解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特点,培养学生临证实践能力。
3突出中医的人文特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中医学很早就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以广阔的视野,跨领域、多学科渗透,相互为用,体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中医独特的认知视角与其哲学理念及人文精神,充满了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中医学》中知识广泛,既需要有古代哲学、古典文学的积淀,又涉及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出中医学的人文特点,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引导学生泛览相关知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相互渗透,促进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存在专业思想状态不容乐观、专业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能力不强、就业情况不理想等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重视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加实习实践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临床医学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沟通能力临床医学是医生与病人或家属之间的沟通,互相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沟通是保证诊疗计划顺利进行的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因为个人的理解,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的不同,沟通成为重要的课题,稍不慎言都将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医学生一是存在“怕”的心理,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病人,其二是“不知如何与人谈话”,尤其是在儿科,多数患儿不能正确表达,家长又非常焦虑,当不擅长应用儿童的语言与患儿交流,而与家人解释病情时,便难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这就需要更多时间来解释。
1.2缺乏奉献敬业精神医疗服务行业是帮助病人解除疾苦,日夜不停的工作性质使作息时间无规律,甚至常常牺牲节假日时间,而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相对较少的现状与目前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社会观念相冲突,造成医护人员的心理失衡。尤其当代许多医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备受享受的环境下长大,缺少艰苦的磨练。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对于所承担的医疗工作是最基本的,所管床位的医疗工作常不可能在规定的上班时间里完成,每时每刻病情的变化,诊疗措施的实施,抢救工作难以用时间概念来确定。学生们对于工作的热情缺乏,计较工作时间,在其工作及职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空闲时间中难以平衡,而超强度的连续抢救及值班、手术后加班,无论是体力和主观上都难以适应。对病人就是一切。
1.3轻视医德医德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行医以德为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医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身体和心理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是宗旨。而医学生对于此理念的概念模糊,注重技术,只埋头学习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当面对患儿家长时,态度较生硬,询问病史时缺乏关切的口吻,机械性追问患儿家长症状,以及罗列套用书本上能出现的模式化的症状,让患儿家长有不平等的感觉,因此难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在实施检查和操作时,缺乏保护性的措施,如天冷时捂热听诊器再听诊,检查时随时关注患儿的反应,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医学生在临床考核中普遍扣分是缺乏保护措施,将患儿作为单纯的治疗对象,而忽略了作为人的本质。
二、对临床医学实习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人文教育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发生转变。“医乃仁术”是医学先辈们对医学人文精神最本质的概括。目前大学课程中主要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哲学、心理学、论理学等方面的培养还是相当肤浅,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要求提出:“敬业精神合伦理行为是医学实践的核心”,职业道德、态度、行为、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是保证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及基本素质之一。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合决定他们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高,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合人文精神的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合科学素质。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2.2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短时间内能增加知识,但已造成了对知识接受的被动合不积极的状态,使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流逝而很快忘记。学校在进行基课教学时,由于医学理论知识涉及的领域广泛,记忆内容多,概念性强,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循序贯通,多问“为什么”挖掘其内在联系。在临床课的教学中贯穿问题教学,剖析一个问题从各个相关的基础知识串通在一起,如在讲哮喘时,不是单一的从病因到发病机理,而是从其临床表现及处理的原则中反馈其病理生理、解剖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使其融贯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强调共性问题,培养纵向思维,而临床上往往出现某些个性问题,因此还要学会横向思维,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另则要培养勤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条理性,强调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加强临床基本能力的培养临床技能的培训需要大量实际操作的训练。目前的医疗状况要求医学生在进入实习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概念,因此在学校学习的后期临床课教学时,开展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进行正规化的训练。在每项操作前,教师要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急处理的方法,学生身临其境,领会各项操作的具体要求,准确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过程,通过图片、录像、VCD等资料方式多渠道反复强化意识。
三、结语
该文探讨了我国临床医学实习实践中存在的多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丰富临床医学实习实践的研究内容,然而临床实践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的有机整合,更深入的临床实践教学研究,如临床实践教学的教育与测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等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学好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学要传承,临床实践教学是重点。毋庸置疑,中医的临床教学最好的模式就是师承制即跟师学习,然而在现有的大学式大规模培养模式和中医医院按系统分科形式,却不适合这种学习模式的展开,依靠理论讲授和学习是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 只有在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临床实践的时间, 在临床中多诊治病人、技能操作、病例讨论、医疗实践, 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 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因此, 中医学应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的管理, 构筑科学的中医临床实践的教学程序, 采取集中实践, 专人带教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对在培养中医本科毕业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归结临床带教体会:
一、完善制度,强化体系
1.强化临床教学, 创新课程设置。要提高中医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设置课程。承担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科室抽1 至2 名教学认真严谨和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专门负责承担临床实践教学任务,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下达的临床实践课教学任务分解到每个临床实践教学教师, 临床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的病房或门诊积极准备教学病例( 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学病例) 进行备课, 根据不同的临床实践教学病种特点, 采用参观法、实践法 、病例讨论法和实践讲座等不同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强化临床技能实践,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
2.强化技能培训, 完善评价体系。要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临床实践教学内容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独具中医疗效特色的病种为重点, 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进行临床实践前最好能在学校模拟医院接受医疗工作知识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 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环境、医院工作流程和医疗规章制度, 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医患关系沟通技能, 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刚进行临床实践时的紧张慌乱、茫然无序的现象, 纠正教师无备匆忙带教, 学生缺乏感觉茫然听讲的低水平不良教学习惯。要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 建立和健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 强化集体备课和听课试讲等教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典型病例和典型体征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 强化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 努力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践课的内容主要应以临床观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讨论为主, 基础理论主要在课堂讲授时完成, 在实践课中, 理论讲授的内容应少而精, 主要以课堂未讲授而与实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在实践过程中与疾病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为重点, 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及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作用。每一单元的实践课应调动学生围绕1至2个疾病为主题对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医风医德行为。
1.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在医疗区、实验室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方法。参观法多用于对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予学生以感性认识。由带教教师示教,在示教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询问、观察和检查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医四诊的望诊和切诊。如舌诊,不但要望舌苔,还要观察舌质和舌体;不但要辨认颜色,还要辨认质地; 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 还要理解其临床意义和灵活应用等知识。在参观法中要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实践教学病例的选择对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病例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临床知识。在选择实践教学病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对病情影响小的病例,无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2.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动作,如完整病例书写(门诊和病房) 和医疗操作技能等。学生必须亲自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作出临床诊断和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并完成完整的病历书写,带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查体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等进行点评、修正。医疗技能操作主要由带教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领会,并能熟悉地复述医疗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条件成熟时由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领会其要点和掌握其技能。
3.讨论法。由临床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病例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后,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在病例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体, 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讨论重点,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 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思路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和点评, 在点评中要充分将中医经典著作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 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讲授的理解和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的理解,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 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 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4.实践讲座。是对课堂授课的难点进行巩固性学习,或对课堂未讲授的内容进行补遗, 以教师讲授启发提问为主。如静脉补液实践中时, 由教师对液体疗法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精讲,然后再选择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实际评价和计算,提出处理意见和处方医嘱,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以加深对临床理论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因此,中医临床实践课教学必须早临床,勤临床,多实践, 突出中医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培训, 才能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光燃,姜立萍,钱冬梅. 内科教学中以
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
力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1):83-85.
[2]王家晓.中医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体会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111-
113.
[3]王丽娜,李翠萍. 抓好临床教学,走中西
医结合之路[J].中医教育,2006,20(5):53.
[4]周玉平,肖振辉,张碧伦. 在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CBL教学应用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系统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专业和基础地位。案例教学法(Case-Basdlearning,CBL)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中,是应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引导到特定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来进行学习[1][2]。我们在中医内科学部分病症的教学内容中引入CBL教学法,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效果跟踪,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级针灸推拿专业3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授课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15人,对照组15人。
2.研究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选用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各论部分的第三章第一节胃病和第八节泄泻两个病症,按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由同一授课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和CBL教学法分别进行授课,其他章节病症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教学方法相同,由其他不同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在本次实验范围内。
(1)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授课教师根据胃病和泄泻两种病症,选择以往工作中收治的临床典型病例,并对病例相关的知识点和引申点进行梳理。提前一周至两周将典型病例及相关材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自主预习,并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借阅等相关手段查阅病例引申的相关知识,搜集病例涉及的信息,积极对病例进行思考和分析,针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预后转归、预防调护、临症备要等方面做好资料收集和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指导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全部讨论过程学生集中反馈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临床工作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梳理典型病例由收治入院至患者出院全过程的临床工作重、难点,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2)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台前讲授、学生以听为主的授课方式。
3.评价方法
(1)成绩评价
实验过程中,传统教学法和CBL教学法的效果比较均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准,教学效果的成绩评价采取学生日常测验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将学生三项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优劣的依据。
(2)问卷调查评价
课程全部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中医内科学采用C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由参与项目研究人员共同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了能够反应教学效果的主要内容和项点,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后反馈。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查问题实验组(n=15)对照组(n=15)
n满意度(%)n满意度(%)
提高学习兴趣1493.31173.3
教学理论知识理解深化151001066.6
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1493.31066.6
提高教学质量15100960
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习视野1386.61066.6
2.成绩比较
从考试成绩统计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日常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考试成绩与对照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临床运用能力。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