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第1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给同行们做农产品品牌建设演讲。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利于提升农业效益;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XX县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注册农产品商标21个,基本上涵盖了全县名优特色农产品的各个类别,其中陕西省著名商标5个,宝鸡市知名商标3个;全县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宝X布尔”牌腊羊肉、“麒康”牌小杂粮、“长X农林”牌核桃油及蜜蜂、“秦丰久香”牌核桃、“麒宝香”牌蜂蜜等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16年1月,省农业厅通过XX县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

品牌的建立使当地资源禀赋得到了充分发挥。XX县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量大质优,其中布尔羊肉、核桃、蜂蜜、优质玉米和小杂粮等享誉省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中国布尔羊之乡和全省烤烟种植基地县、核桃基地县、秦川肉牛基地县。按照“强果、兴牧、扩菜、优粮、做响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全县“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东部塬区建成万亩矮砧苹果示范基地2万亩,西部建设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示范带5万亩,建成高山蔬菜基地4个;核桃栽培面积累计达到3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5个,家庭牧场30个,适度规模养殖场46个,全县百箱以上中蜂标准化养殖场29个。

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累计龙头企业1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3户;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4个,其中:国家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优秀社10个,十佳社4个。全县认定家庭农场74户,建成适度规模养殖38户、家庭畜牧场81个、标准化养殖场40个、中蜂养殖场36个。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2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10个。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6.03万吨,蔬菜总产量4.2万吨,核桃总产量5830吨,烤烟总产量1390吨,全年肉类总产量4477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804元,增长9.5%。

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产品;品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06

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质量、品质、价值的象征,是农产品生产者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农业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正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实践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不仅具有特殊品牌所具有的个性,还具有俱乐部公共产品特性,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定位―品牌选择―品牌成长”这一品牌决策过程(田云章,2013)。从农产品品牌结构因素分析,戴程(2014)认为“企业实力”、“与目标群的契合度”、“现有科研能力”、“客户成熟度”、“消费者主观认知创新”是最核心的影响因子。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孙开功等(2016)认为,农产品品牌资产由农产品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度构成,其中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居于核心与基础的地位。曹佛宝(2016)认为,原产地形象的光环效应是特色农产品品牌最重要的外部线索,品牌关系型态在光环效应、功能价值与品牌忠诚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区域特有农产品产品品牌向区域品牌整合过程中,政府行为从不同方面为区域品牌带来新的品牌价值(王军、李鑫,2014)。

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具有其他商品品牌的共同特征,而且在品牌营造、品牌质量与标准、品牌营销等方面也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品牌的独特特征,因此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时,农业企业应按照品牌经营的理念打造自有品牌,政府在区域特色品牌整合、农产品质量、生产标准及品牌营造环境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品牌营造角度,分析常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具体建议。选择常州市这样一个区域内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案例,有助于我们透过中观层面的研究把握宏观层面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特征,同时常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相对活跃,农产品品牌营造具有一些成功经验,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趋势有一定借鉴意义。

1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1.1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产品品牌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势所趋。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态,联合农业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广大农户、涉农机构等,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无形资产,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传统小农经济往往导致农产品加工技术流程缺乏标准,质量不稳定;同时,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价格更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实施品牌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销量,稳定销售渠道,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家庭增收。

1.3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载体,目前各地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推动了市场对高品质、无污染、无公害等农产品的需求,而农产品品牌正是利用“信号传递效应”,向消费者传递区别于其他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质量特征,提高消费者对该产品信任。所以,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2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常州市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加强以名优农产品为抓手的品牌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1农产品品牌开发初具规模

常州市市级名优农产品既有未加工的原始农产品,也有初级加工的制成品,涉及到粮油、畜禽、林果茶、水产、蔬菜、蚕桑等几个大类,还包括花卉、苗木、盆景等园艺类产品和蜂蜜产品。据初步统计,自1998常州市开展名优农产品认定与考核工作以来,通过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到874只;拥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近千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7件、市知名商标67件,累计向社会推出市级名优农产品527只,目前在有效期内的市级名优农产品有173只,其中省级名牌21只。2015年,名优农产品平均每只产品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超过2500万元和370万元,不论是产值规模、还是市场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常州市各类名牌农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2.2“三品”认证强力推进

常州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已达383只,绿色食品251只,有机食品117只,“三品”认证累计达751只。长江水产的银鱼、白鱼等6个品种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春晖”牌牛奶先后被评为有机食品、省名牌产品和市名特优农产品,并且建立起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消费者通过原包装编码的3位质量追溯识别码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奶源以及防疫记录。目前,常州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3个,面积超过150万亩,茶叶已经有95%以上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2.3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常州市省、市两级龙头企业中95%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质量认证,7家龙头企业通过了HACCP质量认证,其中金坛肠衣厂的肠衣加工不仅获得HACCP的体系认证证书,还获得了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论证。同时,常州市已制定溧阳白芹等江苏省地方标准37项、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规程等常州市地方标准51项、涉农企业标准725项,基本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畜禽和水产等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相配套,多种操作规程为补充”的标准体系。围绕示范农产品建设,加快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建立,目前常州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55个,其中包括雪山草鸡、优质水稻等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省级和23个市级示范区。

2.4农产品品牌推广宣传不断拓展

常州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大型超市、商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一批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正陆续进入配送中心、超市和专营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政府还大力引导省市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从2009年起,常州每年开展“十大常州市民最喜爱的名优农产品”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和扩大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溧阳(县级市)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创建了一批以“天目湖”品牌为标志的知名品牌,共有10大类百余个品种,2016年冠以“天目湖”品牌的农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金坛市(县级市)则通过电视台宣传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在金坛》栏目完成60多档节目,6期节目相继在常州电视台和江苏省电视台播出,打响了金坛农业品牌。

3常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品牌规模结构不够合理

从农产品品牌规模上看,农业企业受土地、融资等方面制约,产品规模仍偏小、效益偏弱,许多产品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万、上百万。同时,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开发中还存在各自为政状况,同一产品有多个品牌,多个规模较小的农业企业分散经营,产品品牌特色难以凸显,也导致企业不注重品牌质量建设,品牌不能发挥应有的市场效应。以茶叶为例,目前全市茶叶生产企业多达200多家,茶叶品牌200多个,但规模在300亩以下、销售额在100万元以内的小企业超过80%,这种状况大大削弱了常州市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农产品品牌结构上看,常州市企业初级农产品品牌较多,精加工的品牌少;一般的品牌多,省级以上的品牌少。

3.2品牌培育缺少长远规划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原产地正相关且均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购买意愿(张传统、陆娟,2014)。遗憾的是,常州市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人员,对企业自身定位缺少远景规划,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品牌意识较为模糊,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农产品只要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品牌,对品牌创建缺少合作意识,宁愿自己重新创牌,也不愿意与其他品牌合作。同时,由于现行的品牌评定程序繁琐、耗时较长,一个商标从申请到最终批准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涉及的环节多、要求严,加上农业生产者大部分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申报产生了较大的畏难情绪。部分企业认为品牌只是一个装饰,所以更愿意申请行业协会设立的名优产品。一些企业仅仅是从农民手中收购产品,经过简单的包装后就投入市场,由于没有相应的科技人员和设施,品牌缺乏科技支持,产品质量标准落后,产品在市场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3品牌宣传保护力度不够

品牌包含文化、个性、利益等多层含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品牌所体现的除了物质利益外,更多的是消费者自身的社会地位、个性和文化涵养等,因此,培育品牌的顾客忠诚是企业的品牌建设的重要工作。而常州市很多农产品品牌企业缺少对产品文化价值的挖掘,品牌宣传推广也更多依赖于口碑相传,忽视了各类媒体的利用和推广。在品牌保护上,一些农产品虽然质量较好,但加工、名称、包装、宣传上都有雷同之处,造成同地区同类产品之间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农产品品牌仿冒现象。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企业的行为决策与它们“搭便车”行为的额外收益大小相关,如果“搭便车”行为额外收益大,那么生产企业的质量维护合作积极性将显著降低,随质量维护成本的增大,在不同分担比例区间内,生产企业行为决策也会发生相反的演化趋势(陈通、李志方,2014)。典型的是溧阳苦瓜茶,经过无序竞争和相互间仿冒,已在市场上烟消云散;天目湖砂锅鱼头也存在类似情况,在溧阳天目湖周边地区乃至周边城市,许多大大小小的饭店都能看到挂有“天目湖”品牌的砂锅鱼头,鱼龙混杂,让消费者难以辨别。

3.4品牌质量管理还不到位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创立品牌的基础。常州市大部分农业生产特别是初级产品的生产主体,仍然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用药用肥以及种植、养殖模式差异性很大,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提升。有些农产品企业虽然制订了生产标准,但由于产品经销方向主要是本地的农贸市场,缺少对品牌质量提升的动力,因此按标准生产的意识还不强。部分品牌企业持有“一旦品牌认定就可以坐吃几年”心态,放松了品牌的建设与管理,忽视了品牌相关延伸环节的培育建设,每年全市都有企业因质量标准、标识标注、商品条形码等问题,被取消名优农产品认定资格。

4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常州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品牌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提升产品质量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突破,通过个性化的广告宣传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

4.1加强农产品品牌资源整合

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相伴而生、相互依存,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把品牌做成规模,没有知名品牌建设,产业化也不可能做大做强。只有品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才能显现效益,提高附加值。针对当前品牌类同性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常州市应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农产品品牌资源的整合力度,注重提高品牌建设的质量,带动品牌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领军作用,一方面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在主体建设、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结合万顷良田工程,积极开展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借用外部资金、技术来做大做强龙头农业企业,争取建立“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龙头企业,以此来不断推动农业品牌的发展。同时,根据农业品牌专业强、区域性强特点,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已有品牌整合,集团式进军市场,使品牌快速提升为名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创一个名牌、带一片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4.2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品牌的建立源于标准化的管理,只有高质量的农产品,特别是采用先进标准的农产品,才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名牌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的施行,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认证已经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因此,从源头做起,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控制和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可以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从该市实际来看,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指导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制订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把品牌农业建设与该市的“双百万亩”工程、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开发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整体认证,确保农副食品的源头安全。

4.3增强品牌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创新是农产品品牌生命活力的源泉。常州市应在多元化、多层面培育好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加快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资金将向农业高科技项目倾斜,促使龙头企业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指导企业和基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水平。加强农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增强农产品的研发力量,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智力投入和科技含金量,尤其是要加强农产品产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农产品的采收、保鲜、包装、储藏、运输等技术水平。建立完善农科教结合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业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4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名优农产品参加博览会、展销会、评奖评优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名优农产品,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度,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市场信息、协调行业内企业关系、加强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常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覆盖面。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大型批发市场、超市和龙头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不断拓宽名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常州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也应进一步增强品牌经营意识,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一方面,通过加强目标市场的可行性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产品研发,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市场的各类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品牌推广宣传,找准品牌定位,策划适合的广告宣传,不断提高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从而有效地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

4.5优化农产品品牌培育环境

通过制定产业、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完善有关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对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引导地方金融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政策,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对以次充好等影响品牌建设的行为严厉进行打击,加强品牌权益保护,确保农产品品牌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底蕴,赋予农产品更多文化内涵,营造独特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品牌产品的价值,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常州土地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但二、三产业发达,机制灵活,科技研发能力强,充分挖掘和整合这些有利条件,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现代农业运作模式,将有利于加快推进常州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云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属性研判与决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2):414416.

[2]戴程.我国农产品品牌结构评估模型及影响因子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4449.

[3]孙开功,王树进,鲁庆尧.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产品品牌资产提升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0):97100.

[4]曹佛宝,杨建州,赖泽栋.农产品品牌关系型态中介作用的实证分析――以茶叶品牌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版),2016,(7):2733.

[5]王军,李鑫.区域特有农产品品牌整合的政府行为研究――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5):2126.

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0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1 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有助于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焦作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以及外地同类农产品充斥焦作地区以假乱真等现象的出现,给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市场风险。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有利于保证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能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是典型的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常常出现农民辛苦经营而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较其他地区同类农产品具有独特利益和价值,能给些消费者带来较高的效用,将这些融入品牌文化和内涵建设定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获得高额利润,避免“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特色农产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可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体,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一方面,通过品牌可以传递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特有的文化内涵、商品价值及利益效用等,便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另一方面,特色品牌农产品在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同时,排斥非品牌竞争者的加入,从而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保证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2 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自然资源优势

千百万年以来,太行山特有的岩溶水带着丰富的微量元素渗入地下,与地下水交织在一起,形成焦作独特的水质。焦作地区空气新鲜,在长时间的地热烘烤下,土壤中丰富的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蒸发弥散,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结构。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及空气,综合作用,形成了焦作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焦作各种特色农产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经过数千年的遗传变异,逐渐形成了生理结构、外部形态以及营养成分上的独特品质。

2.1.2 文化特色优势

焦作自古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山水文化、怀药文化以及太极文化等。怀商也是河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商帮集团,更是豫商文化的核心。怀庆商人创造财富的背后,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超前的管理思想和经营之道。而四大怀药正是怀商白手起家的主要依托和起步后的主打产品,怀庆商人的创富神话就是四大怀药最好的宣传广告,比直接的广告效果会好很多。加强对怀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做好焦作特色农产品的文化营销,是打响焦作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强大精神力量。

2.1.3 特色农产品优势凸显

近年来,焦作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四大怀药、小麦种子、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博爱生姜、林果和畜牧业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业占农田面积的25%,所带来收入却占农民收入50%以上。四大怀药是焦作独有的资源,产品在全国各地广受欢迎,并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2 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 农业生产者市场观念滞后,品牌意识淡薄

焦作地区的广大农民市场意识淡薄,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认为农产品是产品而非商品,不能有效地进行品牌建设。2012年“温县铁棍山药”商标虽已成功注册,但这种以地区来命名的品牌,过于笼统,不利于消费者识别和辨认,被假冒和盗用的情况十分严重。如近年来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的山药大量流入焦作以假乱真,严重影响了焦作铁棍山药的信誉。对于焦作广大的特色农产品而言,大部分都没有注册品牌,导致这些具有良好品质和特色的农产品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

2.2.2 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焦作地区各种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重视以量取胜,农产品缺乏深加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如铁棍山药作为焦作特色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其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初加工方面,目前还主要以农户加工、自主经营为主,程序简单分为清洗、截断、打捆、装箱等,然后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在深加工方面,虽有伟康、建国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消费者需求开发出铁棍山药粉、山药片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多个系列产品,但开发潜力依然巨大。

2.2.3 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偏低

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多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虽然标准化示范基地逐年增加,但标准化带动作用依然不太明显。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是创品牌的重要前提。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就不可能创出品牌。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标准体系;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标准体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可以避免特色农产品出现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更能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对初级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的深加工能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储存能力,解决季节销售矛盾,增加农民收入。

2.2.4 营销能力、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影响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经营者要重视市场调研、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研发、产品整体概念的研究、包装的设计、畅通的销售渠道以及适当的广告策划与宣传等。而焦作地区广大农业生产者缺乏全面规划,只做一些片面的努力,难以成就强大的品牌。同时,这些工作的实施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这也是制约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

2.3 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2.3.1 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

在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大背景下,发挥比较优势,示范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由此,焦作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技术、人才的帮助,是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大好机遇。

2.3.2 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极绿色的观念也不断增强。焦作四大怀药、博爱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的药用、养生价值,食用菌、绿色无公害蔬菜,林果等的绿色环保,都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的现代消费观念,为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外部威胁分析(Threats)

2.4.1 假冒产品带来的威胁

近年来,由于焦作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环节的不足,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层出不穷,不仅影响了焦作特色农产品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如冒充焦作铁棍山药、冒充博爱生姜以及冒充绿色无公害蔬菜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消费者难辨真伪,也给焦作特色农产品带来价格竞争,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2.4.2 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

农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自然风险,焦作各种特色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都受到降雨量、气候、温度、土壤及病虫害等生态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旦这些自然条件发展变化就会造成其产量和质量的变化,影响自身价值。有些特色农产品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正宗的铁棍山药1块地5年才种1次,每亩产量500~750kg,产量非常有限。

2.4.3 国内外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压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焦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在国内外都有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品牌、包装以及技术等都急需提高,给焦作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 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主体建设,树立品牌意识

一方面,针对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滞后的现状,在坚持的基础上,要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要进一步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成为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主体。另一方面,应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品牌对提升和保护特色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品牌营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减少和避免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流失。

3.2 建设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魂,是品牌精神境界感情的体现。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是选择产品的品质和功效,更注重品牌的文化品味。优秀的品牌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文化赋予消费者情感体验,也造就了品牌的价值。品牌文化的培育应该是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全境式的广告轰炸只能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却很难积淀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焦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应注重融入焦作的特色文化,如将怀商文化、怀药文化、云台山山水文化、神农山文化、竹林七贤文化、太极文化及月山八极拳文化等恰如其分地融入相应的特色农产品,有利于进行市场沟通和互动,定能增强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提升品牌形象。

3.3 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为品牌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结合焦作地区各种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如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标准、深加工标准、技术检测标准、包装规格标准等。要大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创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区等,助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建设与实施,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控,以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外观赢得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隽.农产品品牌营销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段进朋,党亚峰.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中的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7(26).

[3]徐瑞泽,杨忠浩,赵爱菊,等.打造四大怀药品牌的思路与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03(1).

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消费者;SWOT分析

一、北京市农产品品牌现状

截止至2015年底,北京市共有法人单位704629个,其中: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9551个,占到法人单位总数的1.36%。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23014.5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1亿元占比0.61%。

北京市农产品品牌整体数量较少,私营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一般,在数量和经济贡献上远远低于二、三产业。但北京近郊的很多特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采摘园,都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定位下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平谷大桃、怀柔板栗、大兴西瓜、昌平苹果、昌平草莓等,都成为了北京市的另外一张名片。

二、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建设SWOT分析

(一)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优势

1.北京市拥有发达经济和较高的消费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调查显示,北京人均消费为全国第二。高收入也就意味着居民的消费高和高生活水平。这就为北京市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2.北京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

北京市有多达2000万的人口,农产品作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产品,购买群体较大,故即使不用考虑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问题,也会很轻易的开拓小范围市场。

3.人口素质高对于知名农产品认可程度高

北京市场不仅人口基数庞大,而且在这2000万人口中聚集着大量社会精英、高学历、高素质的消费者。他们通常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对品质高的产品感兴趣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二)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劣势

1.北京市的自然条件,地理区域条件对农产品种植的限制

北京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较适宜农业的发展;但山区面积高达62%的比例,地势条件不适宜耕种。又加之平原地区多为城市核心区域,已经被建筑物覆盖。按照我国18亿亩的土地红线来说,北京市的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耕地面积的减少,无疑造成了农产品总量的减少,进而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发展困境。

2.严峻的环保形势对北京市农产品的限制

2015年北京市农委已经明确除科学研究籽种繁育性质项目除外、休闲观光等农业经营项目外,禁止新建、扩建畜牧业和渔业中的水产养殖。

(三)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机遇

1.农业政策的倾斜与财政扶植

北京市政府对于农业部门的重视也是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重要后盾。市政府通过市财政局在财政拨款方面进行倾斜,直接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给予经济补偿。鼓励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在北京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为北京市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2.科技优势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近几年,农产品品牌在也在紧扣时代,不断推陈出新。从最传统的B2C模式即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通过网页下单的途径,仅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进行销售,发展为专门的农产品销售的APP,如沱沱工社、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以及专门的团购网站、微信公众号,如拼多多、拼食惠、叔小白等。进而发展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如爱鲜蜂等将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店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广告,不离身的手机成为了农产品品牌新的推广方式。北京完善的信息化环境为北京市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提供的有力条件。

(四)北京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威胁

1.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和外省市优秀农产品品牌的冲击

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开放而又广阔的市场吸引着很多跨国公司的关注。在超市中随处可见的进口食品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都乐”的香蕉和菠萝在北京市场一直热销,来自欧洲和澳洲的奶制品更是畅销,国内严峻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加上进口产品价格越发的亲民。北京市农产品的自给率较低,需要从其他省市和地区输入一定量的农产品,才能够保障北京市民的需求。但过多的补给又会造成与本地农产品形成竞争。这是一个需要坚持适度原则的问题。

2.农业用地减少,农业转型迫在眉睫

北京市的农业用地面积在近几年持续降低,农产品产量持续减少。农业发展方式面临巨大挑战。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也要求农业转型势在必行。

北京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近五年来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将近半数。这就迫切的需要北京农产品向高效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减缓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的办法就是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体验型农业。近十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但是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的在连年攀升。人多地少,自给率低,是北京市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农产品牌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结论

根据北京市农产品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SWOT表格化分析,分别制定四种农产品品牌战略。并对每一种战略采取的条件、产生的后果、预期效果等进行分析

四、总结

企业应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适度营销。用包装以区别同类产品,用简易的标签,标明产品的特征,也就是制造产品的卖点。辨识度低的品牌特征难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消费者认可程度最高的宣传方式是通过超市的推广进行,可适量减少在电视广告上的投入,多进行试吃等体验型的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军红,梁桃.晋城市“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07:59-63

[2]任焕珍.推进沁州黄谷子“一县一业”特色农业快速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4,11:57-59

[3]熊晶晶,曲波,何林.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浅谈[J].四川农业科技,2016,(12):56-58

农产品品牌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链;品牌管理

产品品牌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实力在产品价格的断崖式比较,并且产品品牌实力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前,农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来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农产品品牌包括品牌名气度、产品质量、价格适宜、品牌形象等,而就产业链视角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其中涉及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农业户、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和政府等部门。

一、参与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户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最先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这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品牌的建设前景。虽然我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种植,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提供最初农产品的主力军还是农民户。但农民户(专业户)在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农民户对农产品的质量缺乏认知。

第二,农产品溯源力度不够。

第三,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培训不足。

2.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的农业企业在安全这块意识不够,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就产业链视角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最多的就是农业企业,因此更要关注。

第二,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缺乏组织保障。组织建设是保障农业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既然要提高安全意识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加上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就是由于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

第三,目前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未建设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产品一直处在低价格区间范围内,虽然由品牌但是价格依旧很低,按照此发展,对于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肯定是相当不好的。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基于消费者需求调价机制。这样会导致很多产品的滞销,很显然没有满足产品建设的重要条件,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长足努力。

第四,我国的农产品品牌美名度亟须提升。首先需要给消费者心里定位品牌档次,这决定着品牌的立足长远与否,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定位不明确,认知度不高,而且对品牌定位不给以足够的重视。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最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及性价比,需要构建品牌联想体系,很对问题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合适的美誉度宣传及联想体系,这也是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

3.农业协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整体角度看来,我国农业协会建设起步晚,对于其发展没有一套合适的发展体制,尚处于摸索建设阶段,还没有对农产品建设起到很重要的预期效果。

第二,农业协会在r产品品牌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农业协会的作用是为了有效促进农产品品质保证,其职能的发挥需要结合相关的措施,发挥其监督的权利,但是不作为的行为,肯定不利于品牌建设。

第三,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农业协会的区域保护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对品牌一定要去保护,不然会极大地损害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

4.政府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其次涉及最多的是监督农产品,为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的政府,其为建设良好品牌的提供绝对的支撑,由于政府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对提出相关的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章程。对农产品品牌介绍至关重要,但政府在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程度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依据,只有建设完善的法律条文,所有的农产品才能具有合法性。尤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保证农产品走出去,健康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政府具有极大的责任,如建设组织建设是保障农业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既然要提高安全意识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不要让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事件成为品牌建设拦路石。

第二,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加大扶持。农产品品牌既然要建设,政府作为其战略的执行者监督者,由于相关参与主体的弱势性,因此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支持具有潜力的农产品,不要让区域品牌的价值在没有扶持力度中消亡,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扶持,促进品牌建设更上一层楼。但就目前的数字来看,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扶持力度上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上不严。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的农业企业在安全这块意识不够,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减少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发生,建设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是一种思路。要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制定,不然农产品品牌不可能长足发展。

二、推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其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企业是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最多的就是农业企业,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上具有更大的责任,基于前文的分析,那么就如何推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1.完善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

对农产品建设而言,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其品牌是否能立足,也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最先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这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品牌的建设前景。因此要加大农民户对农产品的质量认知意识,加强农产品溯源力度,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系统,保障产品质量可追溯,并加强农产品质量知识的培训;其次针对采购农产品的农业企业,要对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有安全意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组织保障,对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建设合理的价格机制,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健康发展;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农业协会的区域保护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保护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要严格。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要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制定,减少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发生。

2.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塑造

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针对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需要建设合理的机制促进其发展,首先给消费者心理定位品牌档次,决定着品牌的立足长远发展,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品牌定位体系,加强对品牌定位的重视。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最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及性价比,因此需要构建品牌联想体系,及合适的美誉度宣传体系,推动品牌建设发展.并且一定要保证货真价实,即产品的品质与消费的认知相同,这样的承诺机制构建也是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建设的重要方式。

3.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及保护

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是基础,其后需要开展对农产品的宣传,以形成品牌的成型,这也是品牌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农业协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宣传优势,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对品牌一定要去保护,不然会极大地损害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程度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依据,只有建设完善的法律条文,所有的农产品才能具有合法性。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不要让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事件成为品牌建设拦路石。

4.明确政府基于品牌战略的支持与指导职能

政府同样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可以运用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能为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的政府,其为建设良好品牌的提供绝对的支撑,由于政府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对提出相关的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章程。对农产品品牌介绍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各参与主体的职能特色,农业协会及政府应该为了有效促进农产品品质作保证,其职能的发挥需要结合相关的措施,发挥其监督的权利。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加大扶持。农产品品牌既然要建设,政府作为其战略的执行者监督者,由于相关参与主体的弱势性,因此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支持具有潜力的农产品,不要让区域品牌的价值在没有扶持力度中消亡,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扶持,促进品牌建设更上一层楼。增加对农产品的财政补贴力度,并且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创建农业名牌,通过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带动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政府可以就农产品品牌名气度、产品质量、价格适宜、品牌形象等,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参与的产业链,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参与主体众多,对农业户、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和政府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发挥集体之团队效应,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结论

近年来,我国农I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驱动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产品品牌的价值也体现在经济实力中。但是未来的发展是国际化的竞争,竞争的尺度和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让中国的农业大国名副其实,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建设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要有章法、有特色的推进其发展,不要盲目追从,只有这样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仕红.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9-13.

[2]李敏.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农产品品牌价值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05):511-513.

[3]张光辉,张蓓.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