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灾害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B845.6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地质灾害隐患也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随之诱发的人为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洪水等,威胁着城市的安全,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隐患。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而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迫在眉睫。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有:
1、城市和地质灾害
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都可能导致城市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其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这就是地质灾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便做出预防性的规划,以减轻损失,地质灾害有很多种,现简述如下:
1.1 地震
地震的危害对城市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其发生地点、时间、强度及波及范围,都是难以预测的。世界上已制定了地震常发区,如太平洋西崖、地中海一带等。地震主要来源于地壳的破裂,分割成大陆地块、缓慢飘移,地块中又存在着大量断裂带,它们活动、位移、挤压、碰撞,因而产生地应力能量的积聚和释放,从而产生强烈的震动和错位,致使地表开裂变形,砂土液化,而剧烈地震动,导致工程房屋的摧毁,引起人员的大量伤亡,但其具体因素相当复杂,由于地壳和断裂的状态大多深埋地下,其活动情况,在时间上、动量上很难及时预测。另外,地震断裂范围虽然不大,但地表的地震波向外扩展很远,从几公里到几百公里。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即在市区唐山市全部毁灭,面距唐山不远的北京,也遭受相当大的损失①。
1.2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点是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峭的山谷奔腾咆哮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横冲直撞,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果城镇位于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沟谷内或沟谷口,就要注意防止泥石流的灾害。
1.3 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水平位置垂直位移,下落速度相对较慢,下落过程中自身整体性较完整,但对其运行轨迹沿途破坏性较大。发生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质、气候、地震、人工开挖边坡等因素的影响。当城市岩层长期水化作用、流水作用,加上城市强烈人为活动,开挖山坡、城市施工、工业与生活用水的大量下渗等原因,造成地质条件改变,破坏了原来坡体的稳定性或平衡,从而产生新的滑坡。②
1.4 崩塌
崩塌是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的地质现象,土体和岩体都可能产生崩塌。崩塌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活动、气候及植被发育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原因还是人类工程活动。崩塌常常砸埋房屋、摧毁厂矿、伤亡人畜,甚至毁灭整个城镇,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5 地裂缝、地面沉降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地裂缝发生在城市时,就有构成地质灾害。我国由地裂缝造成的地质灾害已在不少城市发生过。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土层因结压缩或下采等造成的一种地面下降活动。如“上海楼倒倒事件”就是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地面沉降可能造成城市的排水问题,沿海城市还可能造成海水淹没陆地、倒灌以及泄洪能力下降等问题。
1.6 城市垃圾灾害
由建筑施工和工业生产及生活的废弃物(如建筑碎料、旧建筑物拆毁残渣、工业灰渣、矿渣废石、生活垃圾等)人为堆积地质作用引起的危害性更大。人类生活垃圾积土中含有许多有机物质,分解后产生甲烷气体,可能构成易爆炸的危险环境。另外,未经地质评价面倾倒或填埋的废物极易被雨水淋滤下渗污染地下水,或呈地表径排入地表水体造成新的污染。③
2、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既是经济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林立,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心脏,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频发区和重灾区,在同样强度下,损失明显高于非城市地区。另外,城市地质灾害伴随着次生灾害、人为灾害,又又叠加形成二次、三次灾害,将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城市地质灾害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2.1 加强对城市地质灾害的调查、规划、统筹部署地质灾害工作
从实践中看,汶川地震后,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已进行了数轮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这对迅速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舟曲泥石流的爆发证明了只有简单的排查来剔除灾害隐患点可信度是很低的,因为排查甚至“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也都只能局限于地表,而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多在地表以下,因此必须动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才能全面把握城市地质灾害现状,降低地质灾害的隐蔽性,为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建议和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控制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减少灾害诱发因素
城市是建立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环境直接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源等,同时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破坏地质环境的原有统一和平衡,当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就会产生地质灾害。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城市地质环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⑤
2.3 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安排,而预防地质灾害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决定城市用地、建设项目选址的因素很多,但城市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此对新城建设以及城市扩展而言,选址安全应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对地持灾害易发地区建设工程的地质危险性进行评估,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以预防,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避免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2.4 提高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标准
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已经相对降低很多。近年来,城市地质灾害数量、规模都显著增加,而我国的地质灾害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以前其他地区的经验,但是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已经相对降低很多,因而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并不完全适用。提高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使得防治工程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有效地抵御地质灾害。
3、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各种社会主体的支持,多渠道的增加投入,形成政府投入占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袁炳麟.1996.浅谈城市地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周涛发,岳书仓,柏林,1997,城市地质环境及其评价与保护,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苏涛,2009,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决策管理专家论坛,(9):80-82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23;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28-01
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1.滑坡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是由于地下水活动、河流运动、地震、雨水侵蚀等原因让土壤或岩体在重力下出现整体或部分顺坡下滑的现象。出现滑坡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一是由于斜坡处的土壤由于长期受到地表水的冲刷造成的,二是人为乱伐树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无法被植物根系所涵养,导致土体松散,发生滑动现象,三是地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性。造成滑坡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滑坡现象,就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江河湖泊多的地区,要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岸坡进行加固防护,对于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或者位于地形断裂带的地区,都要根据地质构造开展防治措施。
2.崩塌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土由于出现裂缝或者裂缝严重,根部失去支撑,而出现垂直下滑或折断的情况,由于岩体失去了支撑,从母体脱落下来,沿陡坡翻滚到坡脚,一般也成为土崩,而如果出现的规模巨大,也成为山崩,大量岩块凌乱的堆积在山脚下,就叫做石堆或岩堆。
产生崩塌的原因一般都是人为因素居多,人们对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岩土体的强烈震动,或者开采过程中需要运用炸药爆破等,都会破坏岩土体的稳定性,而水库发生渗漏后对岩土内部不断地软化也是造成崩塌发生的原因,总之就是,岩土体不正常的荷载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性。
3.泥石流
当前人们不合理的开采挖掘让土坡表面破坏严重,或者修筑铁路、公路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开挖破坏了土层自身的稳定,山体滑坡最容易形成泥石流,特别是一些地势险峻复杂、沟谷相并的地区,在经历连续降雨后,时常随山体滑坡泻下大量泥沙,形成特殊的泥沙洪流,泥石流由于速度快、破坏力大、冲击强对村落和公路破坏巨大,一旦发生就会严重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同样也是有两种因素促成的,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的问题,地面的开裂、下沉对于城镇安全和人民生命有严重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镇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国有70多个城镇都出现了此种问题,有些城市地面沉降问题达到了3米。造成地面变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层支撑能力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而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土层空缺引发的发现,另一种是自然导致的可溶岩孔隙引起的塌陷。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其施工工艺的选择通常都是地下施工,其工艺流程、施工工法和施工工序都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十分相似。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有:
1)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和规范有《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交通建设中的对于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各类水利电工程的土石方和岩石工程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的参考。
4)各类市政和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处理、高切坡、深基坑等涉及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的参考。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在更多的改善自然环境上采取积极措施,比如退耕还林,植树护坡或者合理规划放牧的方式都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总结一下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比如投入的资金较少,且防治效果好,可以应用的范围较广,虽然投入的治理资金少,但是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对于保持生态平衡有长远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也优缺点,就是收到效果的周期长。所以地质灾害的生物防治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比如当地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情况严重,那么就必须采用封山育林、合理耕牧的方式。
2.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很直接并且效果明显,但是同样工程防治措施是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来开展的,比如由于房后切坡出现了轻度的滑坡,那么就要采用支护挡板或者对滑坡后缘进行排水,而如果出现的滑坡问题严重,出现了大型现象,那就不能在使用消方减载的方式进行治理,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工程勘探获得资料再防治。
3.避让措施
避让措施也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雨天避让,二是搬迁避让,雨天避让的措施就是指对于一些常年雨水丰,且非常容易收到雨水侵蚀带来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当进入雨水密集时期,就要帮助居民避开这段易发生灾害的时期,比如转移居民到邻近地区,雨天避让的原则就在于转移居民到安全地带,不让灾害威胁到群众生命和财产。搬迁避让是雨天避让的进一步措施,同时也需要花费的大量的防治资金,如果当地受灾严重,那么就要将居民搬迁安置到安全的地区,在这方面要进行详细的资金考察,就是如果防治的资金已经远远大于居民搬迁的资金,那么就应当考虑此种措施。
四、结束语
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人民造成的损害,这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的工作。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为确保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33-34.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监测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6-0072-0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地质灾害给水利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这些地质灾害,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如何有效的救援,灾后如何有效地修复并投入使用,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根据相关资料提出一些较为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地质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比如:特大洪水、地震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比如:随便开挖、维护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等,其中人为的因素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大部分地质灾害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负面影响的。
地质灾害与水利工程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诱发地质灾害,诸如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而这些地质灾害又对水利工程造成极大危害,对于库区而言,危害性最大的就是滑坡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库水漫堤、航道阻塞、坝体垮塌等。
2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水利工程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预防、治理和维护,首先应该分析并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地质环境情况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地质环境恶劣
我国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其中大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很不理想,不仅施工有很大的难度,在后期运行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移民被迁至了一个古滑坡群上,后来导致了严重的损失,大坝建设之后,对三峡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检测到了很多次小地震,三峡水库周围也出现“台风”。这些现象导致一些山体滑坡的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又给库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压力,库区不得不加大经济投入,而且三峡地区山体较多,本来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大量开挖坡脚、随意堆放废弃的土渣等,对水流的排放和疏通都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人类活动可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形成高边坡和开挖坡脚、在坡体中开挖水渠、在坡体上部加载、修建水池又不做有效防渗而诱发滑坡,还有在沟谷中堆砌工程废弃物诱发的危险性等。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工程建设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而对其他工程设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山石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对松动的岩石或石质较差的边坡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边坡的抗滑力减小而出现滑坡、崩塌等安全事故,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处理开挖、填埋,尽量减小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 防治水利工程的技术和措施
3.1 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明确责任
加强对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地方的水利技术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技术人员、水利工程业主及水利工程建设承包者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找有相关设计经验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应明确城市防洪、重点湖泊、小型水库及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3.2 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
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的顺畅,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行群测群控。水库值班和管理人员等直接管理者应该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检查和巡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基层监测部门应该与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按照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汛期来临的时候,更应该加大对库塘的监控力度,科学调度,依法防汛,确保安全度汛。这期间要随时掌握降雨引起的蓄水变化情况,严格防洪调度,分月控制蓄水,将地质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
排除。
3.3 制定相关的灾害防治预案
进行灾害预防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城市防洪紧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在对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周边进行检查之后,应迅速制定相应的度汛抢险方案,尤其是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重点部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3.4 做好物资、通讯、抢险应急队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援,首先要做好物资、抢险、通讯等各项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能够立即调动使用,应急抢险队要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力保灾害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通讯施设的维护。在汛期,各县区中继站和各水库无线通讯设施必须正常运行,电信部门应该确保水库通讯线路通畅,使各站之间能够及时保持联系。
例如:2009年6月26日,玉溪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了玉溪市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专业机动队,他们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机械设备、设施,在遇有险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
4 结语
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地质灾害问题较多。它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工程建设、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然而水利工程的对象种类较多,包括:边坡工程、水库工程、地基工程、移民工程和地下工程等。
水利工程往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加强水利工程的管护及地质灾害监测,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同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自高,何伟.水电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分类[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4).
[2] 王艳妮,刘刚.地质灾害领域本体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6).
[3] 李晓,李守定,陈剑,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9).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与地质灾害的增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的重点。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地质资源、减轻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由于地基处理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技术―――岩土工程。这种技术是基于地基改良、工程安全运行而发展起来的,它缺乏环境保护的观念,缺乏减轻地质灾害的观念,说到底,缺乏地质的概念,仅从工程观点出发,从而出现了许多不但没有加固好工程地基或边坡,反而诱发了深层的更大的地质灾害的例证,如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矿山等都有这方面的教训。为了弥补岩土工程学这种先天不足,于 80 年代末,90年代初,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
2、地质灾害概况
受异常气候影响,2010年全省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均明显高于常年水平,近10年来仅次于2002年。据统计,2010年全省发生大小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8998处,共造成39人死亡、8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的强降雨时段。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是:以突发性、群发性小型土质滑坡、崩塌为主;崩滑流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变质岩分布的丘陵山区,直接诱发因素主要是集中性强降雨;山区切坡建房、修路、矿山开发等工程活动是产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3、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虽然我省今年主汛期降雨总量接近常年,但由于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出局地性、突发性、短历时等特征,突发性强降水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十分严峻。
赣南地区的寻乌―定南、全南―定南等崩滑流高易发区,集中降水期可能形成群发性崩滑流地质灾害,是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赣南地区的井冈山―大余、乐安―宁都、广昌―石城、瑞金―安远等崩滑流高易发区,集中降水期可能出现规模不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是崩滑流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
3.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降雨和融雪;(2)地表水的冲刷、浸泡;(3)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4)开挖坡脚;(5)蓄水排水;(6)堆填加载(7)地震;(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3.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4、产生其原因
崩塌的诱因: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振动。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①不合理开挖;②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③滥伐乱垦。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 多个,明显成灾的有 30 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 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
造成地面塌陷原因有三:①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5、主要防治目标及措施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力争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上年有明显下降。
5.1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多方面,需在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才能有效的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国土、气象、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区县之间的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5.2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地质灾害知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易发区内或重要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体,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制度,并按照有关要求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5.3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避让措施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2)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本文转自:
(3)生物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危害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4-02
在我国社会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以及各种资源开发等工程活动力度不断扩大,为我国的地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地质灾害的频率不断的上升,对此,该文就针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特征、地质危害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1 地质灾害的相应预防措施
1.1 地质灾害工程的实践措施
(1)避让的措施,其一是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防治的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者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该采用搬迁避让的措施;其二是雨天的避让措施,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要作出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把受灾害的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2)工程防范的措施,地质灾害工程预防措施是预防地质灾害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工程预防的措施应该适应方式和条件,绝大部分工程切坡导致的小型土质发生滑坡的现象,应该选用削方减载护坡、前缘支挡或者后缘的地表排水等工程的措施,是相对适应的,针对中型的滑坡,应对地质灾害区进行仔细的勘察和监测。
(3)生物防范措施,生物防范具有的特点是投资小、应用范围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措施主要指的是种植护坡、植树造林以及合理的耕牧。按照调查地区地质灾害中存在的特点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地面塌陷区、泥石流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的产生和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改进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已经长时间可以实行防治作用等一系列特点,并需要一定长期才可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1.2 充分的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设计,一定要按照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性的斜坡的运动模式、成因机制以及防范措施的目标制定。
(1)要按照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和预防措施明确预防措施的工程量和强度;
(2)要按照导致地质灾害原因确定主要的预防措施的方法。
1.3 地质灾害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范工程中相关的规范资料研究分析,我国预防地质灾害工程主要的种类有:支挡工程、排水截水工程、护坡工程、加固工程、压脚工程以及减载工程等,针对地质灾害防范工程采取的措施如表1。
2 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的内涵
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由于人为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灾害造成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破坏,并且是人类发展和生存资源和环境发生重大破坏的地质灾害现象。相关条例中规定,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山体崩塌、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灾害。人类起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人类在产生到现在就一直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从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洞穴不断的学会挖土建筑房屋,直到今日,人类已经可以将建筑高楼大厦、巨塔以及高坝等。在这样过程当中,因为地质地基处理的需求,不断的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技术是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是基于工程安全、工程地基改良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缺乏降低地质灾害的思想观念、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总而言之可以说是缺乏一定的地质灾害保护的概念。
从岩土工程施工观点为根本出发点,从中会出现大量尚未牢固的工程边坡和工程地基,从而造成了岩土层更大的灾害。例如:水电站,矿山等当面的灾害。
3 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地质灾害,被称之为第二类环境问题,并属于人为的地质环境灾害;(2)由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地质环境问题,还可以称之为第一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环境问题;而这些灾害不以人的历史所所转移。在这些灾害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善待,造成了如今很多的灾害,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挖掘能源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公路、铁路、水坝、航运、通信以及堤坝等工程受到破坏,并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球生态环境变化多样,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加上人口资源众多的农业生产大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承载能力弱、经济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形成了地质灾害分布广、强度大、种类多、频率高、经济损失严重以及影响面宽等格局。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种类。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在我国国土的一半,西北和西南地区最严重。
3.1 地面的塌陷
(1)地面变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①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
(2)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①是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②是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
3.2 滑坡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地震、融雪、降雨、地表水浸泡、冲刷、蓄水排水、乱砍乱伐以及大量堆填造成的。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人工切坡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者是软弱面,分散式或者是整体式的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滑坡发生的规律:在岩土工程地质构造地带中,例如地震带和断裂带;地带一般情况是多发地区和易发地区,江河湖泊等地带、地形高并且差的峡谷地带,山区公路、铁路、工程施工建筑物边坡等;土层分布区、易滑坡地区以及暴雨多发地带等异常的强降雨的地区等。
3.3 泥石流
造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弃渣、弃土、弃石;不合理的乱砍乱伐。泥石流主要是一种高浓度液体和固体的混合沙砾。并且降水产生在上坡或者是沟谷中的形成的大量的砂石、泥沙等固体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的洪荒流。
3.4 崩塌
造成崩塌主要产生的原因是:挖掘矿产中的资源、工程道路施工进行边坡挖掘、渠道渗漏以及水库蓄水、强烈的振动以及废弃土堆积。陡坡上被直立的岩土体,由于跟部是空的,局部移动滑落和折断压碎,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脱离母体向下的翻滚、倾倒、堆积在沟谷或者是坡脚的地质中产生的现象被称之为崩塌。
4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形成在不断增加。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技术,从而确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力求将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使其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
[2] 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3] 成绪光.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