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市场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绿色生态环保程度低,饲养畜禽鱼的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畜牧渔业的发展就会更加科学、更加平稳和谐和可持续性,并促使其沿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向前发展。
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实施人畜分离的养殖新模式
我国目前农村大多数人畜同村的饲养格局已不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人员居住区和畜禽养殖区没有彻底分离,往往容易造成污染,污染就必定对环境造成破坏。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染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因此,人畜必须分离,人员居住区至少要在3公里以外,这也是彻底治理养殖业污染的科学要求。
实行人畜分离的畜禽饲养发展的新模式,虽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手段,二是科学养殖的引导。行政手段是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限制和禁止的强制措施来达到人畜分离的目的。目前就我国的国情来说,行政措施强制执行的空间不大,这是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还不高,而科学养殖的引导就会产生榜样的力量。但是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时候,国家必须强调要求有人畜分离的内容和标准,否则就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划定畜禽养殖管理区,也就是另外为畜禽建造新型、科学、实用的立体生态种养场。这种新型种养场的最大特点:一是突出一个种字,在场内大量种植畜禽需要的牧草和蔬菜,作为畜禽鱼的青饲料或部分饲料,除了草食动物以外,其他动物的食用饲料、青饲料都要占到40%甚至50%以上,改变过去以精饲料为主的饲养格局。二是在种养场内设计建造有畜禽排泄物的治污系统,畜禽的排泄物,必须首先经过治污系统才能够再利用,全方位利用循环经济原理经营种养场。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是它最大的特色。在种养场内可以分区,实行既独立又统一的养殖管理模式。种养场形式可大可小,可以是几十亩、几百亩乃至上千亩或几千亩不等,充分展示种养的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格局。种养场的选择、设计和布局,要完全尊重它的地理环境位置和可利用价值。在种养场内饲养畜禽鱼应尽量与大自然和谐结合。如果园与养鸡相结合,池塘与养鱼、养鸭、养鹅相结合,牧草山地与养牛、养羊或其他草食动物相结合。无论何种养殖,都要突出一个“种”字,以种养畜、以种养禽、以种养鱼。
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的畜禽食物链
要提高我国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不但要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还必须要为畜禽鱼打造一条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保证畜禽鱼能够吃上绿色环保的新鲜饲料。因此,畜禽鱼饲料应走一条以精饲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道路,并以精饲料和青饲料作为养殖畜禽的主要日粮,着力推进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的发展。
淘汰“粪便饲料” 有人提倡使用“鸡粪饲料”。即将鸡粪简单处理后,往畜禽饲料中掺入20%左右作为畜禽的日粮,想以此来节约饲料和降低饲养成本。笔者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法。“鸡粪饲料”中所含的毒素和废弃物,一旦进入畜禽的消化系统,在肠胃液体的润化溶解下就变成了一种污染物,这种污染物被吸收后就等于整个机体受到了污染,尽管其量微乎其微,但日积月累、长期使用下去其后果就严重了。
慎重使用动物下脚料 应该说畜禽动物产品的下脚料比起“鸡粪饲料”好得多,但处理不当同样惹“祸”。据西方有关媒体报道,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发生的疯牛病正是吃了同类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下脚料而发生的。因此,笔者建议,动物的下脚料不能直接用作饲料,应将这些下脚料经严格的高温消毒、粉碎后才能进入畜禽的食物链;而且应当分类,交叉使用。如猪的下脚料进入牛羊禽的食物链;牛羊的下脚料进入猪禽兔等动物的食物链。
严禁向畜禽食物链乱投放药物。在饲养畜禽当中,除了治病和驱虫时需要投放药物外,在平时畜禽健康的饲养中无须投放药物,如果乱投放药物,反而使畜禽对药物在机体内所引起的副作用产生应激消耗,不利于畜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经常在饲养中投放药物,反而使“零疾病”的畜禽机体受到污染,药物还会在畜禽体内形成残留物和产生抗药性,致使畜禽及其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即使在治病时需要投放药物的话,也应将病畜(禽)另外隔离,才能实施药物投放,一旦疾病治愈,立即停止投药。
建立确保环境、彻底治污的有效系统
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场,大多数还没有建立治污系统,对畜禽排泄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手段。有些养猪大户将猪粪随便堆放在猪场门口,让其雨淋日晒,臭气熏天;有些猪场则将猪的粪尿直接用水冲洗,将粪尿推向下水道。这些混有畜禽粪尿的污水随意流淌,造成对环境和人们居住区的极大污染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据有关报道,
科技人员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中检测到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大肠球菌,每升沉淀池污水中含有高达190多个蛔虫卵和100多个毛首线虫卵。另外粪便的露天堆积使蚊蝇、病原菌和寄生虫在逐臭的过程中大量繁殖,加快了人畜传染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蔓延。因此,可以说任何不经过治污系统处理而排放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包括人类排泄物),都是铁定的污染物。任何一个不经有效治理畜禽粪便的养殖场都是一个潜在的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的毒源。
现代化畜牧业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的治理。任何养殖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向地面、空间和人员居住区排污排毒。必须要求所有畜禽养殖人员树立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
治污系统,对畜禽排泄物实施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应该说畜禽养殖者、政府、畜牧兽医部门都是治理畜禽污染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政府、环保和畜牧兽医部门必须使用法律手段和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并建立追溯制度。对继续排污排毒的畜禽饲养场所实行坚决的严厉处罚;对已发放绿色认证证书的畜禽养殖场,治理污染不合格的要令其限期改正,如继续排污的要收回绿色认证证书、取消国家补贴等行政处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会有更科学的手段。目前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治理。
沼气治理 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即进入沼气池,畜禽排泄物在沼气池中经沤制、发酵产生的沼气是廉价的能源物质。沼气的普及使用,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浪费和消耗。由于今后建立的畜禽养殖场离人员居住区较远,可以发明把多余的沼气收集瓶装,运回居住区使用的方法。畜禽排泄物经沼气沤制和液化以后,臭气和毒素已大大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和环境污染也大大减弱。但为慎重起见,在沼液和液渣使用之前,应用高效低毒的消毒药消毒一次,然后才淋施果菜和农作物,进一步减低使用沼液、废渣所引起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利用鸡粪发电治污 原理是在鸡粪中掺入米糠或其他干物质,然后将鸡粪作为燃烧能源予以发电,这种治污方法,已有福建圣农养殖公司和武汉凯迪公司成功合作的范例。其发电厂年处理鸡粪30万吨,发电1.68亿千瓦时,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这主要适用于大鸡场。如果不能用于发电的禽粪,也要将其消毒堆积沤制发酵,然后才能用于制作有机肥使用。
一、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强化政府监督服务引导作用
1.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牲畜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加快我市牲畜良种的繁育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2.要坚持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 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保养殖小区的养殖用地。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
3.针对我市畜牧养殖以农牧户分散为主体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密切产销关系。加大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落实支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为农牧户提供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4.政府要发挥其监督引导作用,结合扶贫开发,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也要发挥基层技术部门的服务功能,及时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包括养殖技术等,逐步建立起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二、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畜牧业优质化发展进程
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通过规范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重要保证。
1.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畜牧业生产都纳入国际标准生产的高度。各县(区)也应结合地方特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的原则,建立地区畜牧业生产体系。
2.建立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体系
加强各级畜牧质检机构建设,开展对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生产环境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实施对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产品监控,逐渐把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纳入自觉、自愿、经常化的良性轨道。
3.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要健全各级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制定动物防疫、检疫规划和强制免疫计划,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督,加强对畜禽群体的防疫、检疫,搞好无规定疫区的建设。要努力提高畜产品加工、储备、流通环节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名牌产品,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从现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名优特产品抓起,向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方向发展,提高名牌知名度,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
1.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进步
现代畜牧业的四大科技支持是优良的品种、严格的兽医防疫体系、畜禽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和完善的动物营养。要发展畜牧业今后还要继续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不断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现代畜牧业的四大科技支持,增强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2.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要适应市场需要,就要大力优化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加速畜禽品种改良,高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市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培育新品种、新品系,满足市场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3.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饲草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
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饲草料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应将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饲草料资源,提高饲草料利用效率,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饲草料资源的开发,既要重视数量开发,又要重视质量开发,既要注重开发,又要重视节约,以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
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体系
以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切入点,把严重退化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区域,建立具有张掖特色的绿色生态畜牧业和优质天然畜牧产品产业带,依托张掖农业产业化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将传统的纵牧养殖转变为围栏封育、舍饲养殖,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牧民发展舍饲养殖,在养殖中加大技术服务,推广普及人工授精、两年三胎等品种改良技术。加强草场的科学管理,大力提畜禽养殖数,增加农牧民收入。遏制草地沙漠化,改善自然环境,为畜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立足市场,加强宏观调控
关键词:门源县;畜牧业;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37-01
门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青海省东北部,东临甘肃省,南接本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海晏县、祁连县毗邻。属寒冷、干燥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全年多为冷暖两个季节,年均气温为0.5 ℃,年均降水量为518 mm,平均无霜期为51 d,无绝对无霜期,大风、春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近年来该县的草地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无论是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还是技术支持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草地建设的重要性和草地建设的成果普遍被农牧民所认识和关注。尽管如此,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认真总结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和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是当务之急。
1 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门源县作为海北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速度还不够快,据资料统计,大牲畜在畜群结构中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畜种改良还远远落后于兄弟临县。
1.2 天然草牧场质量退化,畜草矛盾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牲畜数量的发展是以草场退化为代价的超载过牧来实现的。因此,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加强建设对发展畜牧业至关重要。
1.3 饲养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良种畜培育意识
广大农牧民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不高,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尽管在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该县组织业务骨干积极开展畜种改良工作,但收效甚微。结果导致畜种质量不高,限制规模化的发展。
1.4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门源县地域广阔,且干旱、冰雹、风雪、鼠虫灾害时有发生,该县的畜牧业物质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1.5 畜牧业经济市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相对滞后
门源县是海北州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该县的畜牧业生产主要是原料生产,深加工和精加工欠缺,经营方式粗放,产值低,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还不充分,产品关联度小,具有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2 畜牧业发展思路
2.1 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普及科学养畜,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继续发展循环经济。
2.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草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高效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继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区富足的饲草Y源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减轻草场压力,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提高畜群及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进一步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科技含量逐步上升。
2.4 大力推广“种子工程”,提高畜产品质量
门源县畜种改良工作已初见成效,应以各项良种畜补贴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种子工程”,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提高牲畜个体和群体的生产能力。
2.5 延伸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畜牧业作为全县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要想实现从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的转变,就应在畜产品加工的巨大潜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符合本县实际的特色经济。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图所示,2000年至2009年农村住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间,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间,占期内总收入的19.89%至24.11%之间。畜牧业现金收入在各总量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且总体趋势稳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结果及分析:从估计方程来看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3.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畜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加大。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如饲料生产与加工、畜禽药品、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等产业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由于种植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工作的时间也具有阶段性,畜牧业的发展为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解决策略,如农户发展家庭养殖。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1.携手共建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保险体系,预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满足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云南省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83个品种,是云南畜牧业良种繁殖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掌控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畜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的生产工作,降低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给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导向。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坚持不懈地推进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得到保障。从而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3.郭泰.发展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J].探索与求是,1999(9)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文秘站:)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