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视角;养猪场;疫病预防;控制研究;

1 全面检疫与预防

1.1 引种严格检疫

按照正常的程序看,从国外或从外地购进种猪时一定要做好选择,特别要慎重,做到严格检疫,不能从多个猪场购进种绪。通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和相关的操作,才能正式引入猪种。很多养殖场对开始的操作环节不重视,一旦发生了相关的检验疾病隐患,再进行补救就显得十分被动。因此,从源头开始抓,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

1.2 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事实上,不仅仅要对猪群的一般健康状况全面检查,而且还需要创造安全与舒适的环境,促进猪的生长。比如,可以通过良好的管理,在一定环境下,促进猪的个体发育,减少应激反应等。同时,要尽量满足猪对营养的需求。比如,全价与平衡的优质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增强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增强猪的发育,在生产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

1.3 有针对性地对猪的疾病进行药物预防

一般来说,按照季节性的发病规律和猪的相关特征,可以实施以下措施:比如,对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或者是在仔猪阶段以及天气变化或者猪舍变化,以及相关环境条件变化时,采用金霉素、土霉素和白地霉素进行综合防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乱用抗生素。事实上,很多养殖场缺乏科学的技术员,在一些疾病的防控方面对相关措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造成一些预防措施与现实不符,难以起到真正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因此,很多养殖场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功夫,系统培养技术员的科学知识掌握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灵活运用能力。这是很必要的一个步骤。一般来说,通过针对性的疾病药物预防可以合理和全面地开展相关养殖管理,更加健康地呵护猪的生长。

1.4 制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

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可用猪萎鼻二联苗,孕猪产前30天免疫,乳猪于1周龄和4周龄各免疫注射l次,公、母猪1年2次。其实,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注意免疫程序的准确性与技术性。比如,防止猪瘟最好用猪瘟弱毒疫苗,猪病三联苗不如单苗,因免疫期较短。特别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猪的疾病预防方面,需要使用疫苗时要按疫苗说明执行。一般情况下,如果通过正确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很多常规性的疾病,给下一步的疾病控制带来很多的便利性与主动性。由此,我们可以针对性的看到相关预防免疫程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 规模化养猪场预防性用药方式

必须需要明确的是,在很多猪场尚未进行全面的预防用药方式的规则制定。在这样的管理下,很多猪场的疾病预防显得不规范不严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规模化养猪场要有效地防治生猪寄生虫病的危害,对猪群的驱虫最好采取统一行动,其中预防性药物驱虫是防治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的主要技术措施。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养殖场的预防性药物驱虫工作中,至少必须把握四点:一是养猪场驱虫必须要对全场所有猪群统一进行,通过全面系统的预防可以减少相关的互相传播,以防止驱虫猪群和未驱虫猪群间的寄生虫疾病的交互感染;二是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和种公猪在统一药物驱虫后,在这方面要全面系统进行;应间隔3个月再驱虫一次;三是仔猪应在保育阶段后期或生长阶段各驱虫一次;四是对引进的种猪应在并群前10天给予驱虫一次。

3 规模化养猪场预防性用药的注意要点

在很多层面,需要关注规模化养殖的疾病预防措施的合理性与时效性。比如,应特别注意防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受潮霉变,在这方面,很多饲养员不是很重视,往往容易操作不谨慎,造成疾病的快速传播与发展,以及由于食品营养的不足降低了猪的免疫力。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饲料的安全性,以防霉变饲料招致有害毒素物质残留。

即便如此,也需要全面开展对相关养殖与繁育的合理规划与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带病猪(包括带病种公猪)从外引入,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时刻树立全场参与意识、综合防治意识和群体防治意识,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综合防治措施。在预防性用药过程中,养猪场既要考虑到猪种、年龄、个体的差异,又要兼顾到药物的用药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配合用药的配伍禁忌以及药物的残留和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如养猪场发生猪气喘病流行时,养猪场为了提高其药物疗效,不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配合用药的配伍禁忌,而在饲料中已添加有盐霉素的情况下,又使用防治生猪气喘病疗效较好的药物如泰乐菌素,其结果就有可能导致泰乐菌素的毒性增强,从而造成大批猪的死亡。

4 结语

综合以上可以看到,猪场的疫病防控需要全面有序的按照科学规律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秀敏.养猪场常用的猪病疫苗免疫和接种方法[J].北京农业,2005年04期.

[2] 黄勇.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再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0年09期.

[3] 尹皑.猪病防控中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9期.

[4] 单卫东.养猪场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11年01期.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外资悄然游入养猪业

外资首次渗透厦门养猪业,由美国艾格菲集团主导的百世腾,日前已悄悄地收购厦门银山猪场。而在包括福州、南平、龙岩在内的生猪三大产区,目前至少有6家养猪场已被其收入囊中,这意味着国际资本正触及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深处。

其实,有意涉足养殖业的国际资本并非高盛一家。2007年10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势资本”向内蒙古塞飞亚食品有限公司注入了5000万元。塞飞亚是一家以肉鸭繁育、养殖加工为主体的新型生态农业企业,近期,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与此同时,大型养殖企业上海宏博集团有限公司在把融资需求抛向市场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德意志银行等近百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意向。

不久前在一个投资洽谈会上,新加坡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德兴明确表示,他在寻找中国“产子业”的投资机会。在新加坡,“产子业”的意思就是养殖业。

去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高调表示未来的3至5年他将投资40亿至5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个左右的养猪合作群体,每个群体年产15万至30万头猪,形成真正的养猪集群。

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毛长青:现在养猪可能不是好时候。猪肉是最大的农产品之一,粮食总产值8000亿,猪肉产值也差不多有七八千亿。我觉得他们来养猪不是什么坏事,这个产业本身就比粮食市场更放开,种粮要土地,土地是限制较大的,而养猪对场地要求不高。从整个养殖结构看,国内规模养殖比例不高,正在从以散养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模式,在逐步走向规模化,这个过程中外资参与没有什么,不可能影响到国内安全,猪肉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价格。

重新认识养殖业价值

在许多人看来,养猪又脏又累,是“老土”的行业。当媒体报道“大学生回家养猪”、“研究生回家养猪”等新闻时,多表示奇怪,透出惋惜。然而,高盛等国际资本渗透中国养殖业,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业没有高低贵贱,养殖业在为民众提供美食,而且这个以往的冷门产业蕴涵着巨大的财富。

中山白石猪场场长余丽芳则表示,外资如果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饲料、销售渠道和养猪一起掌控的话,国内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将很难生存。

据百世腾的上市保荐人、美国纽约国际资本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明介绍,目前中国一般农村家庭养猪平均在每户3头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每户3000头,这表明养猪效率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百世腾看中的就是这养猪效率提升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但是,不同于普通的收购模式,百世腾牧业与养猪企业签订的却是收购生猪的协议和租赁协议。也就是说,养猪场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原企业主所有,而百世腾只是承包了“养猪”场,专注于养猪这个环节。至于猪的屠宰、销售,目前还是维持原有猪场的渠道。

百世腾承包养猪场确实是目前生猪养殖中的一种新模式,这也说明目前中国养殖行业急需大资金的介入。

据了解,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中小规模养猪场已经捉襟见肘。福建养猪场愿意出租场地给百世腾也反映了目前中小规模养殖企业的无奈。目前建一个有500头母猪的养猪场,总投入要700万元左右。此外,大多养猪企业资金不雄厚,因为缺乏抵押物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状况不好,面临巨大风险。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链存在一个严重不对等关系:上游的饲料行业已形成规模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但下游的养殖仍然是以农户为主的散户式养殖,导致饲料行业的发展遇到销售瓶颈,为此饲料企业若要取得突破,必须向下游的养殖行业扩张。

上海大龙畜禽公司董事长汤卫平认为,养殖业在国外与工业已经没有区别,而中国也在向工厂化养殖发展。现在,国家鼓励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猪已经开始脱离脏乱差。而且现在养猪利润较高,一头母猪一年可产出20头苗猪,毛利率一般可达30%,品牌特种猪的利润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倍。

一头猪仅赚100多元

然而,来自国内家庭养户和专业养猪场的消息证明,自今年第二季度起,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和生猪收购价格下跌的挤压,目前国内养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

李鄂湘是生猪生产大省湖南省汨罗市的一个养猪农户,家庭年产猪20余头。李鄂湘算了一笔细账。去年初,由于农产品价格还没有涨上去,如果不计算人工和资金的时间成本,养猪的前期成本包括饲料等都很低,成本共计在900多元。而猪价却不断走高,到去年底今年初时,良猪的收购价格每百斤达800多元,一头两百斤左右的生猪可以卖1600~1700元。扣除成本,养一头猪的收益可达800元左右,收益率确实可达90%左右。

不过,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生猪价格下跌,而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一头猪的毛收益只有100~200元了,利润率下降至百分之十几。

李鄂湘表示,目前一头200斤的生猪的销售收入大概在1400元左右,养猪成本却上涨到1310元左右,利润率只有10%左右。

中山三乡镇的白石猪场是一家国内闻名的养猪场,其场长余丽芳表示,与家庭养户不同,养猪企业的利润是按时期计算的。家庭养户某批次的生猪利润率达到90%是可能的,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要计算资金成本和人工支出,而且利润率是在某个时期平摊的,很难达到90%的。今年第一季度好的时候,利润率也只在40%左右,而目前养一头猪的收入也就100~200元。

余丽芳表示,由于目前信息传递快,养猪业规模化,反应快,有一些地方的养猪场为了预防风险,已经开始宰杀母猪了。另外,目前进入养猪行业的资金较多,不排除出现不同以往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很深的低谷,而是维持比较平稳的过程。

她表示,养猪业周期通常为3~4年,目前是顶峰过后的下滑期,如果按照历史经验,低谷大概会在1年多到2年后出现。2006年4~5月是养猪业的低谷期,当时生猪价格每公斤只有6元多,现在每公斤涨至14元多。

防范外资操控

有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生猪市场缺口约为4亿头。在农产品价格上扬,特别是猪肉紧俏,养猪业经济效益走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欲染指养殖业也就不令人奇怪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西方一些国家的养猪业处于抑制状态,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养猪列为淘汰性项目,再加上当地劳动力成本高,许多国外资本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来发展养殖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分析国际资本开始青睐中国养猪业的原因时说:“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大,便于包装上市。”

高盛养猪,让我们对养殖业的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上海因土地资源、地租级差和环保要求,没有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地域空间,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异地农村发展养殖业,将上海作为市场基地,那么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投资者可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94-02

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的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增加林业的附加值,加快林业的经济周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农民增收的途径,对发展循环经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1-4]。

1 兴宁市资源概况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属于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兴宁市总面积2 104.85 km2,土地21万hm2,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7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8.4%,其中有林地面积12.59万hm2,森林覆盖率66%,林木绿化率68.9%,活立木蓄积量313.3万m3。生态公益林面积4.5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1%。现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78万hm2,6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82万hm2;1个国家森林公园,面积0.066万hm2,8个县级森林公园,面积1.18万hm2。

2 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具有易操作、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等突出优点,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山林立体综合开发,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经济先发为生态先发,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结合兴宁市资源实际,适宜的林下经济主要有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模式、林业生态旅游模式等4种模式。

2.1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主要是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根据兴宁市山区的总面积较大,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特点,采用该模式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是一条可行之路。林药模式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在退耕还林地林药间套、野生资源封禁保护、次生林地林下套种、疏林地撒播补种等方式开发林下经济。林下适宜种植的中草药包括青蒿、金银花、当归、巴戟等。通过稳定发展林下经济,逐步建起中草药生产基地[1-2]。

2.2 林禽模式

除了林药模式,林禽模式也是一种经济高效实用的林下经济模式。森林不仅可以为家禽(鸡、鸭、鹅等)提供良好的生存和活动环境,还能提供家禽食物资源,包括昆虫、草料等。畜禽可以在林下觅食青草、杂草、昆虫、小动物,林下适宜的光照、充足新鲜空气可以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林禽模式可生产出市场销量大、售价高、带“土”字的畜禽产品。有研究表明,林下养殖的土鸡不易生病,售价比普通肉鸡高出50%,且口味较佳。另外,林下家禽摄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林地内杂草生长,减少林木病虫害发生,降低林业生产成本,同时林地施入发酵后的家禽粪便,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林果产量,实现“林养禽,禽育林”。如各镇各村农户自行建立的山窝式养鸡场,就是最好的典范[2-4]。

2.3 林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模式

在兴宁市的一些村社,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建立以沼气为核心的“猪—沼—果”、“猪—沼—茶”、“猪—沼—菜”的生态模式,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300元/户,使兴宁市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善。这种模式既发展了庭院经济又减少了薪材、秸秆等生物能源的浪费。如梅州市盈安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有机沙田柚示范基地和养猪场紧密结合的“猪—沼—果”生态环保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2.4 林业生态旅游模式

森林旅游是一种原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又能满足游客增强体质的健康需求,更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应充分发挥森林氧吧的健康效能,以及纳凉避暑等生态功能,在适宜的林区发展林下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和林下采摘、垂钓等特色森林产业[3-4]。如兴宁市正在规划建设的集林下休闲、观光农业、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神光山生态旅游产业园。

3 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兴宁市的林下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家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需求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足、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欠缺等问题。

4 林下经济发展方向

4.1 搞好产业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产业链

可持续发展是产业生命力的体现,要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搞好林下产业的规划。为了完善林下产业链,应当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林业生态旅游模式等,将林下产业建成为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兴林富民、高效持久的重要产业[1-2]。

4.2 积极推动,强化服务

林下经济是新兴的经济模式,覆盖范围广、涉及行业多,需要积极推动,以及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首先是做好资金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其次是完善技术服务。科技服务能够深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组(队),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服务质量。再次是打造市场服务。加强市场研究,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3-4]。

4.3 扶持龙头,典型带动

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目前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具有盲目性、探索性和试验性,这就需要做出一个示范企业来,从而带动其他企业发展起来。因此,为了推动林下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应当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好典型,树立典范。在探讨多种发展模式的同时,现阶段应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深加工,实现多种经营,打造优良品牌,提高信誉度和影响力[1-3]。

4.4 树立林业生态旅游品牌,增强林下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为兴宁市林业生态旅游树品牌,结合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使游客真正认同“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5 参考文献

[1] 唐慧芳,谭子幼.泸溪县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3):82-84.

[2] 姜国清.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青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08-11110.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农业合作;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42-03

[作者简介]马琳(1982-),女,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一、黑龙江省对俄农业经贸合作情况

(一)对俄农产品贸易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主打产品之一。2002—2012年全省对俄农产品贸易额实现显著增长,出口额呈平稳增长态势,进口额则呈波动增长态势,2004、2006、2007和2012年进口额分别突破千万美元大关。2002—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进出口额累计实现29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661亿美元,进口额137亿美元。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额360亿美元,为2002年对俄农产品贸易总额的两倍,其中出口300亿美元,为2002年的175倍,进口060亿美元,为2002年的974倍(见表1)。

(二)对俄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情况

2002—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共出口农产品391种,主要以苹果、大米、鲜或冷藏的番茄、洋葱、马铃薯、黄瓜等初级产品以及蘑菇罐头、饮料、粉丝、糖浆等工业制成品为主;共进口农产品94种,主要以坚果、松子仁、黄大豆、麦芽酿造的啤酒、冻鳕鱼、盐渍鱼、冻鲽鱼、玉米和冻鲭鱼等产品为主。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共出口农产品167种,出口额前10位的商品分别为鲜苹果、鲜或冷藏的番茄、柑桔、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鲜或冷藏的黄瓜及小黄瓜、鲜或冷藏的胡萝卜及萝卜、鲜或冷藏的洋葱及青葱、鲜或冷藏的辣椒包括甜椒、白瓜子、橙;共进口农产品31种,进口额前10位的商品分别为未列名干或鲜坚果、松子仁、麦芽酿造的啤酒、玉米、冻庸鲽鱼、未列名盐腌或盐渍的鱼、小麦或混合麦的细粉、兽牙粉末及废料、其他种用苗木、其他冻比目鱼。

(三)对俄农业合作情况

目前,黑龙江省已有40%的县(市)组织企业和农民走出去,分别与俄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远东10个州和27个区政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采取租赁、股份合作、并购、联营等多种开发形式,签订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协议最长期限达49年,在俄共耕种土地720万亩。发展境外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293个,过境大型农业机械1万余台(件),每年对俄劳务输出3万余人次,人均创收3万元以上。2012年10月25日由66家企业组成的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联盟在哈尔滨成立,目前该联盟会员在俄罗斯拥有土地逾520万亩,2013年种植土地360多万亩。

二、黑龙江省对俄农业经贸合作模式

(一)华信模式

华信境外农业经济合作区拥有耕地规模60万亩,年产大豆、玉米等粮食8000吨,出栏生猪近万头,园区种植的大豆、玉米、小麦单产连续五年排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一名,已发展成为中国在俄罗斯进行农业开发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经过多年发展,华信境外农业经济合作区已经形成了 “边贸龙头企业+北大荒集团+中小企业联合社+基金”的颇具代表性的“华信模式”,由边贸龙头企业负责租地、公共关系、市场准入、通关物流等,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农管局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工,中小企业联合社负责集中管理,规范运营,集团化发展,由基金负责为境外农业开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资本结构由华信集团、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和中小企业联合社组成,资金来源以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贴和发行债券、股票进行融资为主。管理方式采用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最终实现对俄农业合作开发“六统一”,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劳务指标申请、统一办理进口许可、统一回运、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二)东宁模式

近年来,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俄农业合作区域已由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展到叶卡捷琳堡、莫斯科、黑海沿岸,在俄罗斯农业开发面积已达320万亩,约占黑龙江省境外农业开发总面积的40%,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8万人,在俄罗斯种植的粮食占俄远东地区总产量的59%,蔬菜产量占远东地区的886%,通过深入挖掘境外农业增长潜力与拓展境内特色农业发展空间的双向驱动,2012年东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646元,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东宁县逐渐形成了“在俄耕种,回运粮食,本地加工”的对俄农业合作模式,目前累计回运粮食3万余吨,并筹备建设东宁进口粮食集散地,招引北大荒集团等国内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东宁,建成俄罗斯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并依托境外农业开发优势,整合现有境外农业资源,成立由牡丹江农管局、投资公司和东宁对俄农业企业合资经营的省级开发公司,逐步做大上市。

(三)逊克模式

逊克县的对俄农业开发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先后在俄罗斯建立1个农业合作园区,9个合作农场和1个养猪场。2011年播种面积达46万亩,出栏生猪3000余头,实现总产值近11亿元,纯收入超过2500万元,累计对俄转移劳动力3200余人,赴俄务工人员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中国黑河—俄罗斯阿穆尔州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是逊克境外农业开发的核心示范区,园区经营土地面积4500公顷,有温室大棚和普通大棚50栋,新式大型农业机械60台套,水、电、喷灌等农业配套设备110多套。年可生产优质大豆7000吨,绿色有机蔬菜3700吨。通过经营和实践,逊克县已经形成了“政府搭台、公司运作、农户经营、统分结合”的对俄农业合作模式,由政府搭台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统一租赁土地,统一办理涉外经营手续,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组织物资通关,统一结算贸易往来资金,农户分散耕作。这一合作模式促进了政府、企业、农户分工协作,互利互信,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保护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对俄农业合作的积极性。

三、黑龙江省对俄农业经贸合作模式创新

(一)创新科技合作模式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应共同组织专家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协作研究。围绕黑龙江省农业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活动;针对黑龙江省在粮食核心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共同研究并开展协作攻关。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食品安全、畜牧养殖、农作物综合病虫防治、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应积极开展农业风险管理与粮食供给安全、水土等农业资源评价与利用、农作物产量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在农业食品安全领域应重点开展提高农产品及食品溯源能力、原产地监测与鉴定、污染与残留物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在畜牧养殖领域应重点加强重大家畜疾病防治、新型病毒和细菌性疾病防治、抗生素抗性检测、病原菌抗病性和病原菌传播与流行机制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在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方面应重点开展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在农业能源与环境领域应重点开展能源植物、生物质能源、生物垃圾处理与再利用等方面的合作研究。

(二)创新园区发展模式

首先,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和环境承载能力,努力满足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统筹规划生产设施,利用水利、农业等各种综合手段,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综合合作园区。大力发展高效农机装备,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等技术,对土壤进行全面改良,重点对农民置换出的宅基地、抛荒地开展复垦复耕,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其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快构建体系健全、覆盖全程、运行高效,政府性公共服务与社会化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业合作园区生产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公共服务建设,落实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对口联系服务园区,切实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农资经营、种子种苗、施肥用药、农机作业、产品营销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三)创新对外开放模式

首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一是要立足优势产品和产业制定好布局合理、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促进规划,为优势农产品出口提供宏观指导。二是要继续落实现有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措施,并根据贸易形势变化积极争取新的有利政策,为优势农产品出口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通关、检验检疫的便利和优惠。三是强化政府对优势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品牌,加大对俄营销力度。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服务,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告、出口指南等形式加强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逐步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农产品进出口信息服务体系,向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有效指导生产和出口。其次,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步伐。一要强化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加强与俄政府间的协作力度,促进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运营环境,降低投资风险。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体系,争取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三要加大规范管理服务力度,积极拓展为“走出去”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对农业涉外劳务人员培训,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投资政策、法律法规、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四)创新产业结构模式

首先,整合资源,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园区的投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出台优惠政策,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规模开发。对引进的项目,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和简化审批手续。三是探索与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举办各类农业专业市场和农业展会,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等,使产业间形成互动效应。 其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创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形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拓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领域。着力改变目前黑龙江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不强的现状,扩大组织规模,使其业务向加工、销售环节延伸,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健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按章程办事,规范理事会、监事会活动,根据需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赵广飞不断推动农业对外开放上新水平[N]农民日报, 2010-02-25

[2] 倪宇林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N]农村金融时报, 2013-03-04

[3] 陈旭光,张小峰俄罗斯农业发展前景浅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5(2)

[4] 田慧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J]吉林农业,2010(3)

[5] 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6] 吕庆革认识上层次 发展上水平 带动上规模[N]北大荒日报, 2010-11-26

[7] 朱瑜馨,刘恒超,张锦宗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12)

[8] 庞丽静黑龙江迎纳沿边“红利”[N]经济观察报, 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