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标准

医学教育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8-02

美国人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首次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也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1]。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标准化病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的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等[2]。我国自1993年开始,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协会的援助下,在联合培养了第一批标准化病人之后,标准化病人便被开始运用于医学和护理课堂及临床教育,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的状况,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并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3]。

一、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教学资源缺乏。从1997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教学医院病床数却增加不多,造成每个学生管的病人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下降。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4]。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医师的执业走向法制化,但该法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得医学生不能合法地进行医疗操作。此外,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使得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透明,执业医师为避免因医疗操作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均由执业医师亲自完成,导致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拒绝医学生为其进行医疗操作,这也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标准化病人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1.系统问诊。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学是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完成的[5]。正常问诊教学训练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两方面[5]。问诊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标准化病人仿真不同主诉的成人、儿科病例,当学生询问时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和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及家族史[5]。问诊技巧包括问诊的组织结构、时间顺序、过渡语言、问诊进度等[5]。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评估与反馈指导,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问诊的技巧,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如: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使用过渡性语言、如何安慰病人、如何更好地获取病史资料等[6]。

2.全身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接受学生全身体格检查,应做到被动顺从、恒定一致,绝不可给以任何暗示或不合作[5]。在体格检查完毕后,标准化病人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在体格检查训练中,标准化病人指导学生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如自我介绍,体格检查前当着病人的面洗手、暖手,在体格检查中关心、体谅病人等。

3.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在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的训练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对学生的每一个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步骤、顺序、手法暗记在心,一旦训练完毕,迅速填写评估表,对学生的查体技巧、交流沟通、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和指导[7]。

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教学中的优点

1.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足的机会锻炼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能力,并及时得到评价和提高,学生面对的是标准化病人,不涉及伦理问题,学生可以更专注于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而不必担心医患关系的问题[8]。

2.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9]。

四、标准化病人的局限性

1.标准化病人虽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模拟出一些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但不能模拟出所有学科和所有病种的症状或体征。比如呼吸困难可以模拟,可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的紫绀和三凹征等体征却很难模拟;再如肝肿大、水肿也很难模拟[10]。

2.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而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不典型的患者,学生从中获得的临床经验很有限。

3.标准化病人要经过专人招募与培训,要付给一定的报酬,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医学教育投入上经费有限,使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经费压力较大,面临财力和投入的问题,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带来了困难[11]。

参考文献:

[1]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2]赵峻,陈未,叶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3]刘霖,沈洁,叶旭春,等.“标准化病人”考试方式优化策略探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47-348.

[4]韦思明,戴玉英,蒋建平,等.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88-90.

[5]杨耀防,涂明华,占永平.标准化病人技术与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3-25.

[6]吴丽萍,张建军.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7]唐红梅,邹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610-611.

[8]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7(12):140-142.

[9]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10]陆玉莹.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90-91.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动态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章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37―04

一 构建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背景

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而健全、合理、公正、公平和权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构成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各高校相继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化、标准化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趋势。

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其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定《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国际医学教学教育委员会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9年我国正式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些标准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特别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并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也依据国颁标准开始组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各医学院校围绕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进行本科教学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检验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2][3]:

1 评价模式单一

现有评价工作大都局限于以教师作为评价对象,缺乏教师自评和以学生为对象的评价模式。其中,以学生为对象的评价能够帮助老师掌握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等;而教师自评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认定和自我提升。因此,只有评价模式多样化,才可以促进整个评价系统更加全面和科学;

2 评价指标固定、灵活性差

目前很多学校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仅仅立足于本校和眼前的实际情况,并未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多样性和发展性,从而造成各项评价指标呈现固定化、指标计算模式简单化等现象。这样不仅无法检验现有教育改革成果,而且陈旧的指标会严重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 过于注重评价的量化效果

缺乏定性因素辅助,造成评价过于片面化和机械化。引入定性评价、如评语,评价系统就可以捕捉到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更真切的印象,部分评语或许还能更直接地反映教学的突出点;

4 缺乏对评价信息的监控、分析和反馈

现有很多学校将评价信息统计当作评价的最终目的,其实,评价的意义在于利用评价系统这个平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决策者和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思路。整个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革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只有引入评价信息的监控、分析诊断和反馈,才能将评价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针对上述不足,本课题在广泛参考国际国内各种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4][5][6][7][8],围绕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立足于为汕头大学医学院建立适用于新教学模式[9]改革下教学评价要求的评价体系,提出建立一套不断循环的、完善的“评价-监控-分析-反馈”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拟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动态的指标体系、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时监控和反馈机制、有效地分析诊断机制等功能,最终建立符合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二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

1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就是紧紧围绕国际医学教育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尽可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授课为主”向“自学为主(网络教学资源)”、以“注入式为主”向“交互式(PBL、CPC、床边教学、小组讨论)”、以“评教为主”向“评教、评学相结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综合考核)”的转变。建立“评价-监控-分析-反馈”新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全面而动态的指标体系、严谨而公正的监督机制、有效地分析诊断模型、实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并最终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图1为高校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型。

2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体系的构建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多样化的评价模式能够扩展评价范围,获取更多评价数据,以便更容易发现突出的问题。课题将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和教师自评三种模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全面实现学生评价教师、专家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自评等功能。

(2)建立动态、全面的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建立指标库和指标模型,并实现外部调用接口。其中,指标模型的实现重点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指标值的计算。本课题在建立评价指标时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强调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并借鉴现有成熟的指标权重,将其付诸于软件实现,并完成外部的调用接口。

(3)实现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可以保证评价公正、公平、稳定地进行,研究中对参评率、评价修改、评价统计分析结果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障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4)实现评价信息分析与诊断机制。评价信息本身是独立而零散的,统计评价信息只是汇总评价的最终表现,却容易忽视了评价的过程和细节,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能够很好地补充统计的缺陷。新型体系主要增加了每门课程的评价分析、学生评价分析等,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所有评价指标的分布情况,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各项指标方面的表现。诊断是将分析结果与历史数据和同行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的一些参考结果,这有利于决策者看到评价对象的变化以及和同行之间的差异等,能够通过诊断及时自动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起到有问题早发现的效果。

(5)实现信息实时反馈机制。对于受评者,他们需要实时了解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了解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领导层,他们需要了解全院甚至全校的评价统计信息和所有评价信息,为教学改革和人事改革提供依据;而对于教学改革决策者,他们需要了解评价信息的分析及诊断结果,以便为他们的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针对上面三种应用情况,本课题拟将建立一套完整的实时信息反馈机制,重点实现评价信息实时反馈、统计信息反馈、诊断结果反馈等功能。

三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实现

1 系统功能

通过上述的研究以及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新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功能结构。图2为新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功能图。

2 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以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实现了评价、监控、分析与诊断和反馈四大主要功能模块,具体设计如下:

(1)评价模块设计

评价模块共需要设计四种评价功能,即学生评价教师、专家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和教师自评四个子功能。四种评价功能都与每学期的“班级-教师-课程”学期数据以及指标数据息息相关,其中学期数据控制着评价任务,指标数据保证评价指标项,我们将以学生评价教师为例,介绍学生评价教师的整个过程(见图3)。

(2)监控模块设计

监控模块主要包括两方面监控功能,一方面是对教师、学生参评情况的监控;另一方面是对教师、学生、专家修改评价的细节监控。前者主要依靠角色的评价状态来实现,每学期评价启动后,都建立“教师-班级”状态、“学生-课程-教师”状态,因此可以根据两种状态的变化了解学生、教师参评情况;后者主要依靠在每一次评价记录上增加一个修改项modify和有效项disabled。当评价操作者修改了评价,系统将会有两条同操作者,同操作对象的记录,但通过modify和disabled项来区分两条记录,modify为0时,表示未修改,1表示已修改;disabled为0时表示可用,为1时表示无效。因此修改成功后,则前一条记录的modify将为1,disabled为1,而修改后生成的记录的modify为0,disabled为1。这样系统可以监控到修改前后的细节变化,并对修改的各个指标项的分数进行方差检验,判断出修改前后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太小,则表示评价者观点有出入,该记录可成问题记录。

(3)分析与诊断模块设计

教师和学生的分析策略是不同的,教师的分析对象是学生、专家对该教师的某门课程的评价信息。分析的内容是对评价信息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汇总,形成一个分布图,可以直观了解该教师的某门课程各项指标的优劣分布情况;学生的分析对象是教师对班级的评价信息,分析的内容是对班级评价的各项指标的分布情况。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做诊断处理,比如同课程,不同教师的分析对比,或者同一个老师,不同时期同一门课程的分析对比等。图4是系统分析结果效果图。

(4)反馈模块设计

信息反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疑问的反馈,一种是对问题的反馈。前者系统主要通过短消息来实现的;后者系统主要根据分析诊断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3 系统实现的技术与难点

本系统采用基于B/S的开发模式,选用开源的流行开发工具组合“PHP + Mysql + Apache”,使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共建立16个独立模块,方便未来功能模块的扩展,设置六种角色,实现角色的访问控制功能。系统实现过程碰到一些技术难点,典型的有:(1)评价细节保存问题。评价指标项数目因不同课程、不同班级而不同,无法预先建立一个表来保存各个指标项分数,解决办法是将整个评价细节作为一个单位字段进行保存;(2)效率问题。系统不仅提供评价操作,还提供评价浏览、统计分析诊断浏览等,所以系统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压力较大。本课题采用两种缓存机制有效降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压力,一种是数据库数据缓存策略,对于一些稳定的基础数据,如指标项、学生、教师、单位、课程、班级等数据,都可以先生成数组文件保存到硬盘上,待到系统需要调用这些信息时候,直接从文件引入,试验证明,该方法虽然用内存换速度,但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库的访问量,同时也提高了web服务器的运行效率;第二种是采用数据库级别的缓存策略,利用Memcached缓存技术,对每一次数据库查询进行缓存,有效地增加了数据库访问效率,也降低了数据库的压力。

四 结论

教学质量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学评价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借鉴其他成功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提高是必然趋势。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参考和总结了很多高校的先进评价理念,参照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并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自身教学改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题组根据这套体系实现了符合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目前系统已经成功运作,取得很好效果,在2009年11月8-12日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进行现场演示,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同时,我们还将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努力打造符合高校发展趋势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晕评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 2000, (2) :47-48.

[2] 陈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思考[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 97-99.

[3] 陈蓓.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4(2) : 44-46.

[4] 李守福. 国外大学评价的几种模式[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06): 44-48.

[5] 余艺文.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 (11) : 71-74.

[6] 骆排, 林晓言.高校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J]. 价值工程, 2004, (6) : 11-13.

[7] 赵春晖, 安应民. 国外大学评价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2) : 114-116.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为重点,结合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二、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现状,对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一次性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分年度实施,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

2、突出重点,注重效益。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向行政村集中”的布局调整思路,对布局调整保留学校,落实优先优惠政策,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建设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整体优化。

3、软硬件兼顾,全面建设。既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硬件的改善,又注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到2012年,全县学校达到标准的比例达90%。

小学:2009年底,县城区内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010年底,泗城镇所有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通过标准化建设评定;2011-2012年底,农村一、二类小学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中学:2009年底前,县城区内学校及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初中要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010-2012年底,乡镇初中达到或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主要任务

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初中撤并步伐,撤销一批布局不合理、办学效益低下的农村小学。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规模效益进一步彰显。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并结合农远工程、寄宿制学校等工程建设,努力改善中小学校舍条件及配套辅助设施,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图书仪器器材,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3、加强学校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建立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学习宣传《标准》,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掌握标准的基本要求。

第二阶段(2009年—2012年),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2013年),自评总结,上报自评结果并迎接市级评估验收。

五、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建设、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标准化建设的实施、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组,负责对学校建设及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4篇

通读新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英语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标准》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制,体现了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 《标准》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实践性特征,语言呈现形式不再以语言知识体系描述为主线,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强调课堂综合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3. 《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

再仔细研究新英语课程标准,更能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标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隐性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课程性质”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描述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第一条。

不难看出,与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要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由此可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才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灵魂和精髓之所在。

二、 人本主义教学法简介

人本主义教学法(humanistic approaches)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对“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直到1982年时任《英语教学杂志》顾问的Pastrick·Early主编的第113号ELT论文集中,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概念才趋于明确,它被用来统称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团学习法、沉默法和暗示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关于Humanism的古老诠释。Humanism一词在拉丁语中为Humanitas,古罗马政治家飞哲学家西赛罗认为,Humanitas,就是指心灵的教养,是一种旨在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义的教育。因此,追根溯源,Humanism与教育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其二,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又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人文主义大力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这种重视人、尊重人的文化传统为人本语言教学思想的萌发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三,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心理学,它强调了人的整体性,其宗旨之一是“要关心和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且要对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产生兴趣”。

人本主义教学法虽然内部体系复杂,在方法、技巧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但其核心却是共同的,都是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外语教学;都是将学习者看作是既有认知需求也有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在教学实践中都体现了对人的情感因素的深切关注,即对学习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充分尊重与重视。以此为出发点,人本主义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互为关联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外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的人格。那么,外语教学又是怎样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的呢?他们认为,经验赋予了语言以意义,能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相联系的语言,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的成功。

其二,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简言之,就是要做到课堂中话题(语言)、情感和关系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要从说教者转变为辅助者,辅助者的任务不是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去发现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由学习和成长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英语课程标准同人本主义教学法有着很多不解之缘。

l. 人本主义(Humanism)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发展的前沿地位,《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中提出了情感及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要求。在我国,素质教育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改的中心话题。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杨银付)。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学法对人的内在自我的关注正迎合了当今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物之一罗杰斯(C.Rogers)早在1969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就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的要素。他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真正参与之时。《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前效的策略。这与罗杰斯强调的教师热忱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是完全一致的。

3.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人本主义教学法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二者又是完全相通的。

三、 改革教法,高质量实施新标准

反思当今国内的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学生又累又苦,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透彻理解《标准》的内容及其丰富的内涵,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积极研究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批判地吸收人本主义教学法的一些成果,可能会有助于改变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高质量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具体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1. 改变角色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组织者,即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动,进行积极的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最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深刻知识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对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好比蜜蜂对花粉感兴趣一样,因为它知道自己会从那里得到什么。问题是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新课程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但词汇量的增大务必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词汇的压力过重。教师如果把要学的词汇编成优美的小诗歌或精短的幽默短文,既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又能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3. 注重语言的实践性

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堂到课外,积极地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如以学生一天的活动为线索,从早晨的起床、洗漱及早饭、早读、上午课堂的收获、午饭后的安排、下午课堂到回家的晚饭、休息,甚至包括与同学的相处,对某些学科及活动的看法意见,所有这些,如果能用英语去思维,反反复复地操练,既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而且当他用英语来复述这些生活情景时,他会有种成就感。这样会促使他们对英语更感兴趣,从而实现在所有场合敢于用英语去尝试、去参与。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一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技巧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词汇量剧增,语法难度加大,老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巨变,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由于当前考试制度的局限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中考中很难完全体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英语基础差,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而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极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开端,顺利学习高中英语呢?本文从初、高中英语学情的差异性、高中英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技巧入手,探讨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

一、初、高中学生英语学情是有明显差异的

初一的英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往往不会将考试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比较强调听说训练,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往往会给予包容,表扬多于批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到了初二的时候,学生离中考又近了一步,英语教师就会将考试的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对听说训练的要求有所放松,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对单词、语法和句式的死记硬背,英语学习往往变得枯燥,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到了高中之后,部分学生觉得初三的学习生活太累了,刚上高中离高考还远可以放松一下。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内容存在误解,他们觉得高一、高二的学习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难度。还有一些英语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觉得高中英语会更加难学,产生了恐惧心理。此外,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学校的教学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高一的英语课完全上成了语言知识讲授课,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成了唯一的教学重点,语言知识的难度跨越式地增大,有时甚至不顾及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内容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连贯,完全忽略了听说等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高中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题,口语练得再好也没什么用处,因而课上不愿意开口。这样的英语教学理念会让学校失去设置英语这一学科的意义,违背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性目的。部分学生在高一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高一英语教学的技巧

1.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高一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的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英语学习过渡没有调整好,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没有从初中的学习中走出来。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高一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范项目并加以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教师应主动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觉各种困难。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学好英语。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加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像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预期。

(1)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

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决定课堂节奏及教学效果。我会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到了高中仍然要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这种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是要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语言知识及应用语言的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有生动有趣的、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堂导入。新授英语课的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要新奇(满足学生求新心理)、多变(不断更新和变化刺激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导入方法多样)、热烈(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此外,英语新课导入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主题。导语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既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求知,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旧知与新知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具体可以采取直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预习导入法、实事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和游戏导入法。

(2)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那么教师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首先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预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调整课程难度,设计成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新知导学、新知检测几个板块,做成导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预习。这样,有了导学案,很多不会预习的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做好预习工作了。在组织课堂教学伊始,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达到既定目标。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每一单元的 Warming up环节的话题,大多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让学生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阅读材料之前,提出限时阅读的要求,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课外活动,创设一系列智力背景:①组织讲座,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激发学生拼写单词的兴趣。②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③结合课文内容排小品,唱英语歌,增添学习英语的乐趣。新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单一的编写体系,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我们组织了年级小品节目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使老师改变过去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外,配合学校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唱一些英语歌曲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4.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一的学生在经历了初三的重压之后,在进入高中之后,都会有一些想要放松的思想,利用自己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来应对高中的英语学习,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初中与高中英语教材的跨越程度很大,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于英语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这样的改变之下,学生容易失去自信心。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他们改正思想上的错误。要让他们意识到高一英语学习的关键性和重要性,首先要从心理和思想上树立高中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只要方法正确、肯努力,英语就不难学的道理。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劳动者和收获者。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要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解决、努力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考试)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顺利完成高二、高三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丁促进. 浅论如何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

[2]张敏杰. 高一新生常见心理困扰及调适方法[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