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范雷电灾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具有防御直击雷、闪电感应、闪电电涌侵入、雷击电磁脉冲等性能,安装在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静电防护装置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防雷减灾管理与指导工作,各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市辖区,其防雷减灾工作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电力企业在省气象主管机构授权范围内负责高压电力设施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各级防雷减灾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能力。
第六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及时向社会雷电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第七条发改、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工商、质监、安监、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一)发改部门将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在下达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前通知防雷减灾机构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图纸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时,应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涉及防雷的建设工程,气象主管机构参与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查,并对防雷设计提出意见。设计图纸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施工进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跟踪检测。检测机构应当记录检测数据,填写验收手册,出具检测(验收)报告。检测(验收)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涉及防雷的建设工程,气象主管机构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并对防雷工程的验收情况提出意见。防雷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三)公安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定期对计算机、通信以及广播电视系统的防雷安全进行检查检测,对不合格或没有根据规定安装防雷装置的,应立即进行整改。(四)消防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查检测工作,以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防火检查依据之一。(五)安监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查检测工作,以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安全检查依据之一。
第八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必须安装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应当经过气象主管机构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二)化工、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设施;(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四)重要储备物资的储存场所;(五)其它易遭受雷击或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
第九条按照规定安装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工作,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和储存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其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必须在限期内整改。
第十条以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时应同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并将雷击风险评估作为防雷装置图纸审核的内容之一:(一)各类化工厂、石油企业、烟花爆竹企业、易燃易爆仓储、输送贮存油气等易燃易爆场所;(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城市轨道交通、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以及信息系统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三)各类发射塔、高耸观光塔、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等特殊工程;大型博览和展览建筑物;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全日制学校以及航空港、车站、港口、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四)各专业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参照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中规定的各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日后有修订的,按最新公布的执行)或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五)《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划》规定的第一、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六)高度≥50米的高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区;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项目投资额≥3000万元的建设项目;(七)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应当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其它场所。
第十一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相关服务和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关防雷技术服务。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等防雷技术服务及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相关防雷技术服务及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防雷技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及委托单位的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五条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因雷电灾害引起火灾事故由有关部门负责调查,气象部门配合。
第十六条遭受雷击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二)超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相关活动的;(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验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二)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产品的;(三)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四)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不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设了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乡镇加密自动气象站,酸雨观测站、土壤观测站和卫星接收站;建设了雷电监测仪和紫外线观测仪。宜春风廓线雷达和宜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投入业务使用。这些监测项目的建成对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手段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让防灾避灾方法家喻户晓。积极利用下乡、上街、培训、广播、电视、报刊、电子显示屏、黑板报、手机短信、“2121”电话和互联网送防灾抗灾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同时通过这些有效手段及时将各种灾害发生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广大群众手中,使各级党政领导指挥能力和群众自身防灾能力普遍提高。建立中小学校、乡镇场、村、企业、小II型以上水库气象信息员队伍,他们既是气象信息的传递员又是各种灾害的收集员和报告员。
1.3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一旦出现灾害可以随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到快速反应,指挥有序,抗灾及时得力,有备少患。
1.4加强研究做到科学减灾
减灾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我市高度重视减灾研究工作。一是成立了综合减灾专家组,定期会商预测灾害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提出防范建议和措施。二是每年给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减灾研究,近几年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奖励。
2持之以恒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千方百计提高预准确率,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防灾抗灾提供优质的决策服务。同时将气象灾害信息及其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迅速传播到广大群众手中。将气象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取限度。加快各涉灾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的建立。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效率。不遗余力地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避开雷电、地质灾害易发区。
3不断提高个人避灾能力
3.1学习掌握雷电知识
雷电分为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直击雷是直接击打到建筑物或人体身上的雷;球形雷是指出现不规则的球状雷,也是目前的防雷难点;感应雷是巨大雷电流沿着附近突出物或导体向周围传播;雷电波侵入是由于雷击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数十万以上人员伤亡,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变暧气候异常,雷电强度愈来愈强,加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愈来愈多,损失愈来愈大。
3.2注意个人防雷,确保安全
关键词 农村雷灾;防雷减灾;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86-02
0 引言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受地理条件与经济条件所限,广大的农村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也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
图1 不同人群雷击伤亡比例
由上图看出,据气象局统计,城市人员因雷电造成伤亡的比例只占4.3%,而农村人员却占了59.1%。可以看出,农民是雷灾的主要受害者,农村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最为严重,因此,农村防雷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偏远贫穷地区更是难点和焦点。本文通过对农村多雷灾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防御对策,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减轻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 农村多雷击的原因
1.1 自然地理因素
图2 不同雷击区域事件数百分比
农村地广人稀,地势空旷,其地形的特殊性决定了遭受雷击的概率比较高。根据图2,从“不同雷击区域事件数百分比”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环境下发生雷灾的比例是不同的。像湖泊、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容易吸引雷电;层层叠叠的水性梯田,容易产生对流云;中间低四周高漏斗式的地形容易发生雷暴;地下含有金属矿藏或土壤中金属含量比较大的地方也是雷电频发的地方;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也属于易遭雷击区域。相对城市来说,在农田、草原、山地、水域及其附近,下垫面没有高大的建筑,人体站立或者栖身在大树下、窝棚内,极易引雷上身,导致伤亡事故。
1.2 其他因素
1)缺少防雷设施。农村防雷观念淡薄,在防雷设施的建设上存在法规空白,目前农村除了学校、村办公楼以及文体中心等公共建筑装有防雷设施外,农民自住房安装避雷针的,远不足20%。有的偏远落后地区甚至无任何防雷设施;
2)缺乏防范意识。专家分析指出,普遍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是造成雷击伤亡严重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雷雨来时甚至将孤立危险的茅棚、亭子、大树、屋檐等当作避雷的“安全场所”,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更有甚者认为雷电难预防,装不装防雷设施无关紧要。缺乏主动防御雷灾自我保护意识;
3)电线布置混乱。一方面,电线在潮湿的乡间树林里乱拉乱扯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雷击与火灾。另一方面,农村电力、电信、通讯等各类的网络越来越多,各种线路也是相互交错混杂,并且许多农村用户室内线路设施使用时间太久,线路老化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雷电波很容易通过这些线路进入室内,造成电器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
2 农村防御雷灾措施
2.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农村是雷灾防御中的盲点,想要彻底解决雷灾的发生,就必须让广大农村居民首先加强重视。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遭受雷击。同样,当地乡镇党政府也应高度重视,竭力为农村的防雷减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2 加强科普宣传,普及防雷措施
地方领导要充分认识防雷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各项宣传工作抓实抓好。一方面教育、安监等部门可深入农村发放宣传材料并进行现场讲解雷电知识;二方面可依托当地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力求把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使雷电防护、灾情处置等知识家喻户晓,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救助能力;三方面积极向政府、安委会汇报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营造防雷减灾工作由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
2.3 安装防雷设施
防雷设施可减少90%的雷电损失,增设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这些看似简单经济的设施往往很有效。在安装过程中,农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极离避雷设施的距离为5m~20m,接地电阻要小于4Ω。已有建筑物上的铁塔、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金属构件不符合防雷要求的应当整改,对材料规格符合要求的可作为接闪器使用并增设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并将其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相连;否则宜拆除。此外,避雷装置如由于使用年代较久而损坏,应及时修复。
2.4 加大对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可积极推广各种投资小、见效快、性能好的防雷装置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可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资金,加快雷电监测网建设。
2.5 做好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
各级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必须遵循 “安全要首位,预防要第一,教育要先行”的原则。在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上,人员安全要放首位;在防灾减灾问题上,预防要第一;在教育与防雷装置防范问题上,教育应先行。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防雷减灾,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防雷;减灾;措施
Abstract: the lightning disaster has been the most serious one inr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annual disaster will give rural areas bring great property loss and casualties. Lightning disasterserious in rural areas firs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rural residents generally lightning disaster, safety hazard moreand cause, treatment technology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lag,which directly bring barriers to the actual work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lightningdisasters, and the list of new measur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measures in rural areas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村雷击灾害频发成因分析
近年来,农村地区雷击灾害事件频发,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农村的房屋建造并不是太合理,建造初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很多房屋在防雷屏障上几乎是空白,这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旦有雷击事件发生房屋将很难抵御雷电的袭击,这是造成雷击灾害频发的首要原因。
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然而,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农村地区在架设相应的线路及设备时极不科学,线路分布随意,挂拉现象处处可见,这是雷害事故发生的一个很大隐患,也是其直接的促成原因。
再次,农村地区的人民在教育水平上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雷害事故的防患及防护措施,很多居民完全不了解,在农村各地的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受重视。这首先造成各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极其薄弱,其次,当雷击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事故现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雷害频发的一大成因。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建筑大多散居旷野,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让防雷设备全面覆盖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这在农村的经济环境下显然不太现实。其次,在农村区域雷击安全责任制度尚不明确,很多时候事故发生了没有人来及时系统化的处理,且各类建筑及各种线路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农村地区的系统化管理还不够深入。
创新农村防雷管理新举措
明确政府管理职责
想要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防雷避害能力,首先政府部门要明确相关管理制度。在政府部门的指引下要明确划分各个管理部门的责任制,无论是建筑物的管理、各种线路的管理以及各部门间的责任配合制度,都有形成明确的管理体系。农村地区雷害频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这首先使得雷害的防护措施落实的不到位,很多工作、尤其是牵涉到各个不同部门的任务都无法得以良好的实施,事故发生后由于系统化管理不足,后续的灾后处理工作也做的不好。想要让农村地区的防雷现状有改善,首先在管理职责上要做好分工,这样才能为农村的防雷管理提供保障。
制定农村防雷技术实施细则
制定农村防雷技术的实施细则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准确实施的保证。防雷是一项系统而又琐碎的工作,想要提高农村的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对于雷电的发生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对于农村地区各种房屋的搭建要强制加入雷电防护设备,这样才能很好的防患于未然。其次,农村居民在使用各种电路设备时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技术细则,不能让各种线路随意挂拉,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拆除。此外,除了要加强居民的雷电防护意识外,一旦有雷电发生后要让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居民中普及,这不仅能很好的避免雷击的损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好是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到居民家里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违章的房屋搭建,是否有和不规范的线路挂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刻让进行相应处理。
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
想要对于雷电灾害有有效的防范,制定好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在制定前各个地区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有了解,雷灾发生的频率、时段、特点和每个地方的自然状况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以区域气候环境为参照,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规划。同时,每个地区可以统计一定时段内的地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地闪密度,这可以作为雷电分布的参考指标。此外,对于雷电高发地区的防范措施要做好进一步规划,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统计数据归纳出每个地方的雷电灾害风险度,这样,也能针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防雷管理水平,提高其减灾避害能力,可以在当地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安全示范村的建设对于整个村的防雷技术水平是一种提升,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雷技术及防雷管理措施,也能够有效避免雷灾带来的损失。防雷示范村的建设内容应当至少涵盖以下几个要点:1)示范村内要有全面的防雷规划,要有完善的防雷管理制度及体系;2)防雷村要配备更先进的设备,例如可以在村委会安装一个大的电子气象显示屏,此外,要有专人对电子屏上的信息进行监督,一旦有气象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全村通报,让大家赶紧做好防雷措施;3)要及时从气象部门获得准确的气象信息,能及时接收到县级或市级气象站的最新信息;4)示范村内有必要加设更多的宣传橱窗,能够让村民了解到关于雷电的基本信息,并且掌握基础的防雷应急措施。符合这些要点而建立的防雷安全示范村定能有效的避免雷击事故的损害,防雷效果好不仅能够避免雷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也能让其他农村地区对此参考借鉴,从而更大范围的提升农村地区的减灾避害能力。
结 语:农村一直是遭受雷灾事故频繁的地区,雷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很可能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想要提升农村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明确政府对于雷灾的管理职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防雷意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农村防雷技术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这才能从技术层面提高农村区域的防雷水平。此外,可以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这能很好的减少雷害事故造成的影响,安全示范村的建设对于整个村的防雷技术水平也是一种提升。只有从各个方面共同进行农村防雷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的减灾避害能力。
参考文献:
[1].贵格旺姆,浅谈农牧区防雷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2009年07期.
[2].麻碧华,强雷区农村防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关键词 农村;防雷隐患;解决对策;三水区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176-01
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统称为闪电。在雷电天气过程中,雷雨云中的中性粒子发生碰撞,分别吸附大气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当正负电荷逐渐聚集,电场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较大的电位差会击穿空气,发生强烈的电荷中和过程,从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农家小楼和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因此,雷电灾害对农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当前农村夏季遭受雷电灾害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农村的防雷减灾出发,探讨了农村的防雷隐患,给出了相关的对应措施,以期提高农村防雷减灾意识,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1 三水区的雷电灾害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地处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总面积达874.22 km2。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县,西南街道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区人民政府驻地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区30 km,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24 km。区域形状狭长,南北最长为68 km,东西最宽为30.1 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 m,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古锅耳屋群位于三水乐平大旗头村,该古建筑群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屋墙形似铁锅之锅耳而得名,整条村统一兴建,规划整齐,部分大宅更以双层花岗岩石筑成,中间夹有铁板、铁枝,其坚固程度,耗资之大,构思之巧,令人叹为观止,置身其中,追古抚今仿如时光倒流,令人流连忘返。2003年10月9日大旗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3年12月26日又被佛山市政府授予“佛山新八景特色景点――开发前景”称号。雷电灾害对三水区古建筑的影响也较大。随着三水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家小楼越建越多,楼顶的卫星天线、水塔等设施也越来越多,每年都会因雷击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农村防雷隐患特点分析
农村雷击事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最近10年的统计表明,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部分发生在城市,而不是农村。但是农村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雷击造成死亡的人中大部分是发生在农村。
2.1 农村住宅建设不考虑雷击风险评估
由于雷击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加上很多村民的防雷观念淡薄,而且由于宅基地不能随便更改等因素,目前的农村民用住房基本不考虑选址之前的雷击风险评估。而农村由于地广人稀,周围较为开阔,而宅基地的房前屋后往往种植高大的树木,因此,农民住宅成为雷击风险较大的区域。
2.2 农村建筑物防雷隐患
农村住宅是易于遭受雷击的建筑物。随着经济发展,现在农村住宅一般以2-3层小楼或者平房为主,大部分为砖瓦混合或者砖木混合建筑材料为主。由于受到成本限制,农村住宅一般不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设施,其宅基地的选址也一般不考虑雷击灾害的风险评估,因此,农村的住宅较易遭受雷电灾害的袭击。由于农村一般居民用电电线较多,假如发生雷击,十分容易易于着火。假如住宅为木质结构,雷击起火后产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更大。
2.3 农村电器设备防雷隐患
限于农村的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村庄均没有通有线电视,因此,通过电视卫星天线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成为当前农民解决电视资讯的主要手段。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很大比例的农村住宅均在房前屋后或者房顶上架设一根长长的木杆,用以安装电视天线,或者在楼顶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这种电子设备很多没有经过防雷检测,一旦发生雷击很容易成为防雷隐患。除电视天线之外,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水塔等设备也在农村屋顶防雷的重点隐患之列。
2.4 农村的避雷设施隐患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目前有一些农村开始在自家的住宅上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设施。但由于对雷电的防护概念以及科学原理了解欠缺,大部分的避雷设备在安装以及避雷产品的选择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据调查,很多村民误以为避雷针能100%避雷,往往随机购买一款避雷产品安装在建筑物上,但对于接地和引下线等相关设备或设施未加考虑。因此,很多高高竖立的避雷针不但不能起到防雷的作用,有时还适得其反,成为一个引雷设备。
3 农村防雷减灾对策分析
3.1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受当前农村的整体知识水平所限,在一些地区关于“雷击是天理报应”的迷信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既是天理报应,也是因果循环,当然也就不需防范了。因此迷信思想是引导农村科学防雷的思想基础,只有意识到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通天气显现,其有自己的科学发生发展原理,才能从思想上树立科学防雷的概念。
3.2 农村宅基地选择要有雷击风险观念
首先在宅基地选择时,要有雷电灾害风险防范观念。那些地形位置相对较高,以及气流汇合上升区域要尽量避开;对于迎风坡地形,由于其是夏季雷电的高发区域,因此,选址需十分谨慎,假如周围还有河流交汇的水汽供应,则更应该避免。
3.3 农村住宅建设加强防雷
在农村住宅建设时,要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比如在屋顶加装质量合格的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等措施。房子的金属门窗和刚体架构要有接地设施。可以利用钢筋将屋角引下与接地线相焊接,然后在民房外墙大约1.5 m处间隔3 m-4 m安装接地钢钉,并将接地钢钉深埋地下,其上至少有1 m-1.5 m的土层覆盖。
3.4 农村电子设备防雷
农村住宅内外的电源线设备安装有序,尽量避免明线架空以及与房屋的木质结构接触。对于屋顶的室外电视天线,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在雷雨天气使用电视或者卫星天线时尽量避免接触人体。对于屋顶的水塔和太阳能设备,其金属外壳必须采用两点以上的接地焊接方式进行防雷,在雷雨天气也应减少或避免使用。
4 结束语
雷电灾害对农村人民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是一个重大威胁,同时也是雷电灾害防御相对薄弱的区域。除上述的一些对策外,农村防雷还必须对当地的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特征有必要的了解。只有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征,才能依据雷电灾害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防雷减灾方案。
参考文献
[1]张赛忠,林念萍,王小英.农村防雷适用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2]窦坤,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工作探讨[J].山东气象,2009,02.
[3]林念萍,张赛忠.农房防雷设计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