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的特征

中医学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学的特征

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第1篇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1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睡眠之机枢,《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痞矣。”《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卫气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冈五脏主气化。睡眠的各种神志信息由营卫气血载负运转,而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只有五脏气化和调,营卫气血充实、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气顺神灵,睡眠以时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发气机、心脾之化营生血、肺之主气行营卫、肾之主水蒸腾津液,以及肝脾调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肾藏泄适宜、心肾水火相交、脾肾先后天互养等,对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脏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动,也是睡眠活动的基础根底。先天之精化为五脏躯体,五脏主躯体又生化后天之精,以为气化活动基础。五脏之精充盛,其气化活动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为根基,精盛体壮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如《营卫生会》述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眼”、老人“昼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说,《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有三,即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和五脏理论,而五脏理论当为核心。中医学睡眠理论体现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视整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时间的周期变化,又强调睡眠(寐)与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痞。心神是五脏神之一,心神能否发挥主宰作用有赖于五脏神之间的协调与各司其职,这一认识确立了以五脏精气神论睡眠的基本原则。后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祖国医学睡眠理论,为养生及临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2睡眠障碍

2.1睡眠障碍的主要病症睡眠的正常机制遭到破坏即导致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梦寐不宁、睡行症。

失眠,或称不寐、不得眠:表现为夜间难以人睡、或难以持续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来时有疲劳感。从神的层面看,心神受扰,动摇不定,可致不寐;从气的层面看,卫气留于阳,不人于阴则不寐;从精的层面看,五脏不足,心神的活动、气的运行失去原动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总属心神不能应时外张,魂魄沉溺于内,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证。究其原因总以阴、寒、湿、痰为患。而嗜睡见于大病后者,多气虚懒卧;见于病证危重者,是精气衰竭,神败难振,当另论。

梦寐不宁:表现为多梦,常伴梦魔、梦惊、梦吃、梦交等,因梦不能安卧。一般以不快梦境反复出现,醒后身心不适为要点。从五脏神的层面看,梦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内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扰,魂魄分离,魄静而魂动也。内刺激与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也可因情思经历之痕记有所忆起而使魂不安宁而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播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云:“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播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黄帝内经·灵枢·邪发梦》云:“……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将以上三段经文的内容归纳起来可见:梦境的不同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有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睡眠中梦的现象已经有高度的认识,并引导人们通过了解病人的梦境,测知病人的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气之强弱,病变之部位,从而正确诊断,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症,或称梦游,表现为睡中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往往步伐缓慢但能避开障碍物,有时只限于睡房内活动,有时会走出去,严重者有离开住处很远的情况。通常能自行返回继续人睡,醒来对此毫无记忆。其原因是人寐后虽然心神内敛,意识潜而不张,但魂魄不宁,相为颠倒,魄激而形动,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忆;并非意识下的魂魄活动,故无“形开”(觉醒),多无感知,或仅有表浅感知。常见于少儿神志发育不全者,亦可发生在成人。

2.2睡眠障碍的辨治思路睡眠障碍的病机之本在于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地说不外饮食劳倦、情志刺激伤及人体脏腑气血,导致脏气不平,气机逆乱,阴阳所主失序,出现少寐,或梦寐不宁、或嗜睡、或睡行等症。从睡眠由心神主宰这一观点出发认识睡眠障碍,启发了从脏腑精、气、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思路,从而历代医家在临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以脏腑为核心论治睡眠障碍的基本原则。由于阴阳、营卫、五脏精气神之间彼此联系,故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允许多视角、全方位,对不同体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所发生的同类疾病,均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重要特色。

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重症医学科;应用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5-01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充分灵活地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4.8±5.7)岁。87例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其中15例危重症孕产妇,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不能生活自理。

1.2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中医特色护理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治疗及护理均分床到人,医生和护士组成固定的治疗小组,以便为患者提供连续而完整的治疗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应对新入院的患者通过中医评估法――望闻问切来收集其健康资料,观察患者的出汗、恶寒、舌象、脉象等情况,客观真实地填写中医护理记录单,并深入分析患者现存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以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中医标准护理计划。护士应依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辨证分型,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施以辩证护理,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症状选择中医护理技术帮其解除病痛。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并观察记录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重症医学科院内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以P

2 结 果

2.1 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87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3 讨 论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该项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护士在应用护理技术的时候,需要相关医师的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各中医院均有专职针灸及推拿理疗医师,护士即便接受了专业培训,但没有资格证[2]。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本研究强化了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并结合责任制护理模式,成立医护治疗小组,以此促使护士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讨论,提高护士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能主动地观察患者疗效,及时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再加上医师的积极配合,必然能保证中医特色护理的顺利开展[3]。

本研究认为在重症医学科中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务必要重视中医特色护理,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其次,医护人员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切实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意识;最后,不断完善中医特色护理相应的操作规程及制度,并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降低感染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国锦,杨人,周颖,等.浅谈中医特色护理在ICU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信息,2013,(17):216-217.

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特征;维度;独立样本;检验

1 引言

近年来,学生评价教师在国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内高校中的研究与应用也开始逐渐普遍。但目前国内有关中小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证研究仍较少。纵观以往的研究,不少早期研究者关于学生评价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教及其有效性与可靠性上,且普遍认为由于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评价教师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也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已渐趋成熟”,并侧重于对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研究。鉴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学生的立场,评价出他们最喜爱的教师及其特征,并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揭示中学生在评价最喜爱教师特征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中学教师的素质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盐城市J县城某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1名。共发放问卷261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17人;初中生121人(初一42人,初二41人,初三38人),高中生123人(高一49人,高二47人,高三27人);独生子女152人,非独生子女92人;家庭所在地为县城的学生145人,乡镇(村)的学生99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为笔者在参照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采用5点计分:1―很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很重要。包括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说明。并在施测前对学生进行讲解。

2.3研究过程

首先对各被试群体集体施测,问卷收回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上是有所侧重的。其中,师生关系和职业道德的均分值较高,分别为4.126和4.010,后面依次是教学能力3.710和学识水平3.522,积极个性的均分值最低,仅3.196。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评价教师的差异情况,针对学生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的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3.1学生性别与评价结果的关系考察

考察不同性别间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在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维度上均比较稳定,在职业道德维度上男女生有显著的差异(t=2.427,p

3.2学生年级与评价结果的关系考察

将学生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加以考察,在“学识水平”和“积极个性”维度上两组的评价结果均存在着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学识水平”维度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第6项“学科知识渊博”这一子项目上,其中高中生的均分值明显高于初中生;而在“积极个性”的两个子项目上,高中生的均分值又明显低于初中生。

4 讨论与建议

4.1学生性别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男女生对最喜欢的教师的评价结果在评价的几个维度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上评价结果比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评价的稳定性。但在职业道德上,女生显得比男生更为关注,主要表现在项目“从不体罚学生,不乱批评”和“耐心解答学生问题”上。这可能与男女生的个性特征与感受性有关。相比之下,女生比较敏感,更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以及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在面对教师的公开批评或者教师的冷漠态度时,女生的挫折感与受伤程度均要比男生更为强烈。因此,他们会在这俩项目上出现显著性差异。换句话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他(她)会更容易赢得女学生的喜爱。

4.2不同年级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比较初中组与高中组最喜爱教师的特征的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注教师的学识水平,尤其是是否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初中生则比高中生更为注重教师的积极个性,譬如教师的言行生动幽默、仪表端庄等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评价别人时开始趋向理性,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不再以外部的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比初中生更为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导致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的关注更多。

4.3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无论是从评价的5个维度还是21个子项目来看,中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其最终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这种情况概可以理解为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同一所中学学生,虽然有些来自县城,有些来自乡镇(村)。但因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趋于一致,因此对教师评价结果并不会受到家庭所在地这一因素的影响。

4.4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本质性的。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年龄”这一变量在决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在青年前期和青年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就为本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5 结论

一是女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在职业道德维度高于男中学生。

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艺术;美学特征

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中国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美感,更是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艺术体现。现如今,国内的茶文化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尤其对于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是对茶艺的一种渲染而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茶文化艺术,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美感,如果仅仅对茶艺的表面进行研究,所发现的美学特征是十分浅显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艺术的真正美学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呢?笔者认为,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其实是一个过程的升华,也是一种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认,茶文化艺术也有着浓厚的现实艺术美感,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精神最为直接,而且经常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修身养性功效。

1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介绍

对于茶文化艺术的认识,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都是简单的品茶文化,因为这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切实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艺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艺术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饮艺术,同时,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茶艺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艺术领域对于茶文化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文化的代表,能够与多种艺术特色实现深层次的融合,而且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有茶香的味道,还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当中,经常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的过程中,总要以茶作伴,将茶作为双方品赏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人更是以茶为主题进行诗歌的即兴创作。而且,当有亲朋好友上门拜访的时候,主人为客人准备的,往往都是简单的茶。为什么一定要准备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其对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关系的一种认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会邀请客人共同品茶,双方的品茶过程一模一样,都是简单的品尝即可,没有进行完全的饮用,否则会冲淡茶的味道,难以正确地品析出来。而这样的品茶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感的彰显呢?茶虽简单,却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给予了品茶双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艺术的美学表现

2.1茶文化的综合美体现

我国的茶文化艺术,本身便是一种美的彰显,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在人们的推崇下获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否有着明显的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随风,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单纯地认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较差的茶,则没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质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美的体现。因而,茶文化艺术的美,也被视为一种综合美。而其中的美学便体现在多样的文化艺术特征上,如音乐、书法、绘画上,都有着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够与品茶的过程衔接起来,形成综合的美。通常人们在进行品茶的过程中,还会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凝练和升华,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平和,还有着现代文化中的流畅、静然,其中着重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的独特审美观念,凸显了中国人民最为诚挚的审美追求。

2.2茶文化的创造美体现

除了茶文化的综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还被人们视为一种创造性的美。而这一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茶叶技师的表演,也就是冲茶泡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里的冲茶泡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对茶叶进行一定的筛选,还必须进行一定分量的调配,整个过程十分的细腻流畅。即使是在后期的冲茶过程中,也存在一种形式美的表现,也就是长嘴的茶壶,将其最为实际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随意的晃动。同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技艺精湛的茶艺师傅,在冲茶的过程中,茶水进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没有变化,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现如今的社会当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美学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质学科,开始有了以实践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产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创造美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意境的升华。

3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

3.1茶文化艺术的基础美学特征

在当代的茶文化艺术当中,包含了较多的美学特征,而归纳起来总共可以分为五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壶等物件,细细观赏起来有着独特的美感。其次是动作美,它指的是冲茶泡茶的师傅在整个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动作,十分的优雅自然,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结构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其他的特色文化艺术产生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整体的结构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环境美,在品茶的过程中,双方选择的环境一般都较为优雅,而且十分美观,与茶香进行了美妙的结合。最后是神韵美,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一种意境的升华,人们在品茶的时候,茶香会由口中进入神经,给人一种全身的意境美感。

3.2茶文化艺术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艺术韵味作为基础,还需要表演的四要素进行充实细化。而这四要素的内容主要有最为基础的茶席布置、深层次的茶艺程式、高素质的茶艺师素养以及茶文化的主体内涵构成。在一个完善的茶文化表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茶席进行布置,也就是对品茶环境的布置,如果整体的布置过于平淡,也会给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碍。而如果整体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优雅风格,将会在无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艺程式是一个选茶、泡茶、冲茶、品茶的过程,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美感。而茶艺师的修养,也可以称为茶文化艺术的灵魂,它对于茶艺的美感表演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最后,茶文化内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过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并不是浅显的停留在茶艺的表面,许多时候还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过程当中以及整个茶艺的展现,人们在对茶文化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审视茶文化带来的独特文化韵味,加以合理的优化,进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美感。

作者:曾钊 张健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艺玲,杨秋娜.闽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2):42-46.

[2]宋小娟,颜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学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39.

[3]丁玉霞,艾美华.纪录片:茶文化传播的美学意蕴[J].今传媒,2016,(02):110-111.

中医学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家访;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意义

一、引言

作者在写本文之前,利用寒暑假时间先后走访了福建省内八个地市、38个县区、102个乡镇村的131名学生家庭,走访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人口结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父母教育方式等详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建档,与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很多不对称的信息,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思路。

作为学生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与引导是学生工作的本质。家访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访可以和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更好的把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二、辅导员家访,交流信息,促进了解

辅导员家访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人口结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父母教育方式、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等信息;要告知学生家长大学的基本情况、大学学习生活方式与高中的不同之处、大学能为学生提供的各种资源、学生在校表现等;并表示要加强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共同来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而努力;对于贫困生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要向其家人说明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并鼓励学生好好学好专业知识,通过对贫困生的家访能更好的利用学校的资助政策来帮助他们,把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也能很好的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对可能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要从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其个性特点,同时也了解家长对学校、专业的认识和看法,使得在今后的教育和引导上更有针对性,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分别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兴趣点,父母的要求和期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

三、了解学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他们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旺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复杂化。同时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容易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再者他们是新的一代,在个性方面,在思维方式上面,就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都与以前的学生有一定的不同,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探求新的方式方法,也更加需要辅导员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如何真正有效的去深入了解学生。可以从学生档案了解基本情况,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可以到学生宿舍交流,也可以和该生比较亲密的周围同学交流,或者观察该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如一次家访。

四、确实了解贫困生的情况,把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高校逐年扩招,学生数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也随之增加,占到学生总数的30%左右;同时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学生进高校读书的费用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边远地区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中困难的学生还较多;由于家庭的特殊变故,遭遇困难的学生家庭也较多等等。虽然,国家、学校、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也不断的增加,但是,是否真正的把@些的好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的让贫困学生享受到相应的资助?这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家庭,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关系到社会公平。

面对这样的问题,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情况和其家庭情况要详细了解,作到心中有数,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辅导员通过家访将会发现:1、通过家访了解的情况与现实工作中发现的情况有巨大的出入,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很不错,但享受了较多资助,有些学生的贫困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但享受的资助很少。2、有些学生的家庭比较贫困,但没有申请资助,他们认为需要把资助让给比自己更贫困的同学。3、有些学生的家庭很贫困,但与学生在校的生活表现不相符,生活比价奢侈,不懂节俭。4、有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算不算贫困,不知道和其他同学对比,自己的贫困程度怎样。

五、关心个体的学习,营造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从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大多数同学学习上有明确的目的,自觉性强,态度端正,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上没有目标,平时整天混日子,对付学习应付差事,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分析其原因,一是高校扩招之后,一些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的确有所下降。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有高考的目标要努力,而跨入大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思想。三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四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面对这一情况,作为辅导员要想方设法花大力气,狠抓学风建设。

在学分建设中,积极关注并引导个体适应,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的相互影响才能真正创造好良好的学习氛围。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的走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并做一些研究,通过了解走访学生家庭能够比较清楚的知道其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并进行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调动起来。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不平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辅导员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访是个别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方法。

六、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大成熟,当他们跨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引发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是按服从志愿进入该专业学习,因此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中学的一套,不适应大学的课堂教育;有的认为大学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产生失望情绪;有的因远离家乡、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他们所面临的是社会客观环境大变革、大发展,新旧观念大转变,从而造成心灵的剧烈碰撞和冲击,而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等,使大学生直接面向市场,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竞争的巨大压力。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相对而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再加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当,特别是现在学生的家庭变故如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增多。因此近年来,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映和适应障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辅导员通过家访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并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类,对有疑似问题的学生加强个别化辅导,对有特殊成长环境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远离家庭的学生在学校也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学生如果有老师的关心和关注都会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带给学生快乐和成长的动力。家访是关心、关注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

七、和学生做朋友,把关爱传递给学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与学生、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多向的交往,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觉悟程度、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起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共性的问题,要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进行教育解决,对个性问题,则要进行个别教育指导。要让学生从距离上感到近切,从文化和情感纽带上感到亲切,从生活和思想上感到关切。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应由单向灌输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交流转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强贴近性,提升亲和力。概括v就是:辅导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那么如何才能和学生成为朋友呢?一方面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多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多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从细微之处关心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到被关爱,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和我们交朋友,也愿意把心事告诉我们。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人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要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和我们成为朋友。

辅导员家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终达到和学生做朋友的目的。与学生成为朋友后,辅导员的工作会更加的顺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辅导员家访是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昊民.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