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理论

医学教育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教育理论

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情商理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了解当前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情商理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推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情商理论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医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医生的个人品德、处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情商理论作为个人品德塑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被逐渐的应用到临床医学教育事业之中,为培养全面合格的临床医学接班人提供公共先进德尔教育方法和理念,促进临床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情商理论的内涵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简称,又被称之为情绪智能,最早于1990年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教授提出的,后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戴尼尔·高尔曼的发展运用逐步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EQ理论,并将其以通俗的方式编绘成了《情绪智能》一书,EQ理论从此应运而生。

 

在高尔曼的EQ理论中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自我觉察力,即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二是驾驭自我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流利;四是觉察、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目前情商理论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案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引入情商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并用情商理论辅助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

 

情商是人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素养之一,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当前很多的医院都发生过各种的医疗纠纷问题,这虽然有可能是由于医疗事故所引起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很多医生在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着缺陷。总的来说,目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上存在不足。在临床医学领域中,与医患者之间建立维护良好的关系,与他人收集和共享信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缓解病情、稳定家属的情绪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相关资料显示,因医患沟通不良或是障碍引起的医疗纠纷中,35%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恰当的沟通所导致的。而当前我国的教育实际在培养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上并没有有力的措施,很多的医学生不够正确的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不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因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一方面的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三)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人格偏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的情商学习是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三、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方法

 

情商理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完善发展,它已经被逐渐的推广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用好情商理论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EQ理论。在临床医学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情商理论的应用综合的进行把握,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使广大的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质疑,真切的感受教师的热情与希望,鼓励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

 

(二)及时关注临床医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的情绪问题重在预防,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外在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自我的情绪,缓解负面的情绪,从而使学生逐渐的构建起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完善的情绪疾病预防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医疗岗位。

 

(三)对学生进行EQ理论及方法的教育。教授EQ理论不单单是让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正确评价与接纳他人,更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学会与患者、病人家属及同僚之间的沟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从容的面对各方面的问题,正确地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结语

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该系统设有统计管理模块,具有对加分项的参与情况和得分情况根据时间、科室进行统计的功能,统计结果能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由于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种类不同,各类加分项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录入数据存在准确性问题以及审核效率等方面原因,导致系统数据统计汇总功能效果体现不明显,存在不同类别人员统计汇总界面显示混乱、统计数据不准确等现象。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改进完善具体措施

针对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细致讨论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通过与信息科合作,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地改进完善。

2.1对数据录入模块进行优化,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性

2.1.1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录入效果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由手工录入模式转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必然经历的改革阶段,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推手。通过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会议,强调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多次组织对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讲解,以此确保系统数据录入的质量效果。

2.1.2简化录入程序内容

避免重复操作将录入项目中科室讲座、教学查房等8个内容由原来的个人录入转化为科室管理员或机关管理员统一登记录入。对部分个人录入项目的界面进行了优化调整,用户只需填写题目和时间,学分类别、分数等由系统自动生成供管理员审核。2.1.3改善数据录入方式,减少人为误差改善数据录入打字填写方式,尽可能用下拉框选择录入内容的方式来代替,一方面节省录入时间、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录入信息的人为误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对系统审核功能进行完善,确保质量效率并重

2.2.1减少人为审核操作

优化程序步骤按照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调整系统审核组织形式,分为人工审核和系统自动审核两个类别,其中自动审核主要是系统依据学分计分办法对不需要管理员进行细致判别的学分申请项目进行评定,并合理赋予学分,以此减少人为操作,一方面避免了误差,同时减少了管理员审核工作量。

2.2.2强化科室管理效能

提高审核效果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在系统改进后,提高了科室管理人员的审核权限,强化了科室管理人员的职责,机关管理员可以集中精力主要对科室管理员的审核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审查,提高审核质量效果。

2.2.3严格审核管理纪律

确保工作质量制定严格的审核管理规定,增设系统查错纠错功能,对任何不合理分配学分的行为进行标注公示,并依据规定进行严肃处罚,以此确保审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2.3对系统统计模块进行改进,实现实时、全面、准确

2.3.1增强分类汇总管理

提高统计质量系统改进后,能够对全院各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各类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特点制定统计表格,实现各类别统计项目的统一规范,从而有效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根据各自情况机关可对教育项目等进行及时调整。对科室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专业类别制定包含共同教育项目和特殊教育项目的统计表格,以便科室领导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室各类人员教育情况,合理安排教育计划。

2.3.2强化加分项统计功能

增强统计效果掌握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对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系统改进后,强化了各类别加分项统计职能,特别是对科室、个人参与及得分情况进行实时汇总分析,以此全面细致的呈现各类教育项目的开展落实情况。

2.3.3增设审核统计模块

拓展统计能力在强化系统审核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审核操作统计模块,每一次审核行为都被实时记录在数据库当中,并可随时查阅。系统能够从审核及时度、准确度等方面对每次审核进行评价,对不规范的审核行为进行及时标注公示。该模块还能实现对科室管理员工作效能的评价分析,以便机关能够及时发现科室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正、调整。

3应用体会

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例如,虚拟手术系统通过力学反馈系统实现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控制力学反馈设备的手柄,由力学反馈设备中的传感器跟踪手柄的位置、运动和转动,从而控制虚拟手术中的刀具;同时,力学反馈设备还能够将虚拟手术中生成的触觉信息通过手柄反馈给操作者。这样,操作者就可以实时感受手术过程中的触觉反馈。显示设备则可以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虚拟场景实时地显示在操作者的面前,从而产生相对逼真的虚拟手术环境[2]。构想性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想出在现实中很少发生,甚至不可能发生的环境。构想性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战争中伤病员的救治,以及恶性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控制等环境。

2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进行教学,对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教学等医学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虚拟人体结构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挂图、模型、标本等辅助教学工具,并配以尸体解剖实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的教学用人体标本来源匮乏,严重制约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人体结构,能够使学生在虚拟的系统标本上进行解剖观察和学习,既有助于解决尸体标本缺乏的难题,也有助于降低教学成本,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3]。虚拟人体结构也称为数字化虚拟人体,通过综合运用冰冻切片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人体断面信息通过虚拟仿真软件重建形成具有三维立体性的生理结构数字模型。利用虚拟人体结构可代替真实人体进行部分医学教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交互性地浏览虚拟人体结构,从而获取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形状、结构、内部神经和血管分布状况、与相邻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关系及距离等众多信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虚拟人体结构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轻松地学习人体解剖结构,与常规解剖教学相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虚拟人体结构也用于临床实践、新药研制、军事医学、放射治疗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2.2虚拟医学实验

医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桥梁。实验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仪器、设备、动物、试剂等,教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困扰医学实验教学的难题之一[4]。虚拟医学实验则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医学实验进行模拟,根据实验目的虚拟相应的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利用虚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仿真,直观再现相应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系统性地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的步骤。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成功用于建立物理虚拟实验室、化学虚拟实验室、军事医学虚拟实验室等,如利用军事检验战地分级演训系统可以模拟战时环境中的检验项目选择、标本检测、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等[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通常需使用细胞培养室、无菌工作台等,而过高的成本极易导致教学条件有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利用虚拟技术构建虚拟生物化学实验室,可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完善实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6]。毒理学是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在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模拟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实验,避免师生直接接触剧毒化学品,也解决了传统毒理学实验教学周期比较长,以及部分实验因受经费不足或者实验条件所限制而难以开展的问题。通过构建毒理学虚拟实验室,也可以模拟剧毒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通过学习对模拟突发事件的处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中类似事件的处理能力[7]。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学虚拟实验室主要有HowardHughes医学研究院(HHMI)开发的细菌鉴定实验室、心脏病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和诺贝尔基金会开发的虚拟生化实验室。利用虚拟医学实验室,学生可以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中提供的各种器材、设备等,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这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均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2.3虚拟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意识和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着医学院校扩招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临床技能教学与卫生法律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目前,不少医学院校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临床实践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逐渐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校在2006年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医学临床教学,并创建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通过整合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急救医学、口腔医学、眼科学、护理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部分操作内容,将医学理论教学与医学基本操作模型训练、心肺复苏训练、动物手术训练、临床思维训练、临床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等结合起来。医学技能培训中心的建立可以使学生能够以非常逼真、标准的方式在病房环境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急、重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并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模拟环境下的各种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诊断学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心脏检查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听诊又是心脏检查中最常用、最简单有效的物理诊断手段。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常常感到难以具体描述杂音形成的部位、机制以及相应的心音特征。传统教学方法通常依赖于播放录音,毫无真实感,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难以理解和熟练掌握。心肺听诊虚拟仿真教学则通过独特设计的“非接触传感器网络”,完全覆盖每个听诊部位和听诊区域,通过逻辑程序的识别与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听诊。虚拟现实技术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和护理等技能培训。例如,采用虚拟手术系统,可以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系统则会显示每一步手术操作的过程、刀口断面、出血情况以及血管和神经的位置等信息,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可以在手术完成后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回顾、重复和评定[8]。运用该系统进行实习医生培训,可以大大缩短培训时间、降低培训费用,提高初学者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及精细程度,进而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与此同时,虚拟手术系统配有评估体系及程序,考核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相关考核评估标准,提高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效度[9]。又如,在护理学职业防护教学过程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输液、抽血、穿刺时可能发生的血液、体液飞溅到操作者的衣服、皮肤、黏膜或伤口的特殊情境,可以考查学生对此类情况的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0]。此外,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疾病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判断和临床处置能力。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医学教育质量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打破了传统医学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内容、手段的种种限制。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虚拟环境中的参与者。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医学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1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

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有待提高。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各种趋于真实环境的学习情境,以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其中。与此同时,在虚拟场景中,通过视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不断思考并做出应变,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3.2丰富了教学内容

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医学教育,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上都使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场景或者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事件进行虚拟仿真,还可以用逼真的模拟,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现实化。尤其是在外在形式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普通理论教学、录音录像教学转变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教学,并具有实时反馈的优势。

3.3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 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 

 

1.1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 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3]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 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

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场笔试(闭卷或开卷)以及论文撰写常见。前者强调的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特别是闭卷形式。开卷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开放,但总之都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与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相适合。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伦理决策能力上的变化,也不能真正鼓励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后者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没有贴近临床和实践,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在完成论文,所以相关材料可以不必从实践中获得,减少了伦理学的实践机会;论文撰写相对简单,教师的指导成分相对较少,实用性不足。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考核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迫切感,那么进行医学伦理学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势在必行。 

 

2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策 

 

2.1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考虑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积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内容注重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具体问题。

2.2 创新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与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5] 

医学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这就使得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另外,由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庞杂,教师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2.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抛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2.2PBL教学过程

2.2.1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PBL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仔细编写适合学生的PBL教学大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式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真实,并且要与医学或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如饮用水污染案例、食物中毒案例、慢性病社区干预案例等,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而在案例引入后再根据PBL教学大纲对学生抛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2.2.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由组员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分组完成后,在下节课开始之前将相关案例以及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小组成员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下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作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实在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2.3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PBL教学法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进行PBL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同时要能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寻找解决问的方法,就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这又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设施要求达不到时,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上的帮助。

总之,预防医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运用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PBL教学法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李利斯 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