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 医疗卫生 措施

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清物联网应用现况、把握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了以武汉主要三级医院和部分区县卫生局信息主管部门为对象的调查, 调查形式是问卷和座谈,调查内容包括对物联网技术了解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前景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受访者对物联网技术有较高认知度,达到100%。卫生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是使用包括电子标签、射频标识(RFID)等传感设备的应用;二是利用PDA、平板、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移动医疗应用。从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受访者对第一类应用持较为保守的观点,此类应用在卫生系统应用的范围和深度都较有限。受访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类移动医疗应用,目前三级医院已经开展移动医疗应用的约占35%, 二级以下医院约占20%,而在今后几年内开展移动医疗应用的医院都将达到80% 以上。超过90% 的区县卫生局受访者则表示物联网将在社区健康管理方面有很大应用空间和前景。

通过调查以及我们近年来的相关实践体会,认为应该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有新的认识和界定。除了传统的物物相连的概念以外,还应该包括通过加载于电脑、PDA、智能设备的软件和网络系统实现的患者和数据中心、患者和医生的连接,形成通过移动终端采集患者信息,汇聚到管理平台,由医生、患者自己以及知识库系统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全新的移动医疗模式。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是移动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向;二是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二、移动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向

移动医疗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

1.基于物联网的 HIS、LIS、EMR 等临床信息系统管理无线输液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可以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减少差错,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移动护理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可以使护士手持移动设备在床边完成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信息采集,实时录入数据,执行各类医嘱,保证护理流程与信息流的一致性,提升护理操作准确度和精密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6]。数字健康病房:利用物联网整合医院现有服务和内部信息资源,通过健康终端实现数字化健康病房服务,可以方便医患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患者与家人远程交互、患者住院服务等提供了人性化、多元化的数字健康服务。慢性疾病远程管理:医生利用智能化的体征参数采集设备(血压、血糖、心电等),通过网络实现对居家患者的远程监护和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2.基于物联网的人流、物流、财流管理

患者管理:满足院内特殊患者管理的需要,包括患者无线监控和跟踪,患者身份自动识别以及患者的求救、求助。

医务人员管理:满足院内医务人员管理的需要,包括医务人员自动考勤、院内医护人员位置定位、跟踪等。

三、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目前卫生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一是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二是高端医疗资源紧缺。排除医院趋利因素,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医的无序。老百姓患病后,不论轻重缓急都直奔大医院就医,不仅挤占了珍贵的高端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费用。所以,提高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把慢性病患者和常见病患者留在社区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场景。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为:

1.保健状态

患者在家里通过智能体征采集器采集体征信息(血糖、血压、心电图等),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进入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资料可以由患者本人和社区家庭医生进行相应管理和观察。

2.治疗状态

患者得病后,首先找社区医生进行初步检查,简单疾病在社区即可处理,复杂疾病可以由社区医生通过网络连接大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和咨询,专家和社区医生可以共享患者全面完整的信息,作出正确诊断。危重患者则可以通过社区医生预约专家转入上级医院治疗,真正做到有序就医。社区卫生工作是医改的工作重点之一,有很大应用需求和空间,而目前卫生系统正在大力推进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给物联网、移动医疗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中发挥很大作用,取得较大的效益,对此,各方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四、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1.加强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推广

根据物联网特点,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强应用主题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研究,以应用技术为支撑引导应用创新, 加强对行业应用的指导和推广。加强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究,实现两个层面的标准对接与融合:一是物联网领域内的技术标准统一,建立物与物之间的高效连接;二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标准与卫生系统内行业标准的融合,确保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撑业务开展。

2.加强应用试点

只有应用才能推动物联网本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应用需求,两者相辅相成。要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融合, 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单位和地区试点,在试点推广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物联网的应用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真正显现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不能仅限于在某个单位内部的应用。尤其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方面,试点成功以后,应该主导以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推进应用。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 职工 思想分析

    顾名思义,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而医疗卫生行业是个特殊行业,职工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参与意识和接受能力较强,这就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种新思潮、新思想应运而生,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主流是好的,但消极因素也不少。加之医院进行的各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使得集体与个体矛盾日益突出。新形势如何做好解决两者矛盾,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呢?

    一、了解职工思想动态

    应该说当前职工的思想状况的主流还是好的,大多数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对病患满腔热忱,工作积极主动,沟通时耐心细致,为病人诊疗时能站在病患角度考虑,对卫生事业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一些医务人员政治思想观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少部分职工政治思想观念不强,大局观念、集体意识淡薄,遇事只考虑眼前利益,而不深究其长远效益和集体利益,不愿奉献,只求索取,一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起冲突,个人必须作出让步时,就牢骚满腹,抱怨遭遇不公。

    2.少部分职工缺乏学习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平时不考虑如何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不愿对医院发展出谋划策,认为那都是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于是上班得过且过,下班后又只顾搓麻将,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3.医疗行业虽是高风险行业,但付出与回报却不成比例,而一些医患矛盾的发生,也影响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职工政治思想观念不强的原因,我认为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点:

    1.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业务水平有限。现在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是支部书记或是办公室人员兼职而己,其人自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缺乏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平时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因为无专业理论做基础,难以用让职工通俗易懂的事例进行讲解,只是一味说大道理,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大家失却了听的兴趣,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做深做透,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比较安逸,部分人就丧失了学习进取心,平时不愿意认真钻研业务,不了解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情况,从而荒废了业务,反而是对一些网络游戏痴迷成瘾。

    3.医疗卫生行业是个高风险、技术要求极高的行业,医务人员因为面对的是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必须小心操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人群差异越来越大,医疗卫生人员的巨大付出与低额回报极不成比例,同时由于新闻媒体对卫生行业负面影响的一些过分渲染报道,社会人群越来越高的医疗要求,医患矛盾的不断加深,这些都使医疗卫生行业的职工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感觉前途迷茫,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存在情况,必须加大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疗卫生行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医院发展的方向和路线,掌握各方面综合知识,尽量多的参加一些理论教育培训班的学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贴近时政。近年来,卫生行业进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及时将政策正确传达给每位职工,使每位职工全面了解政策。

    2.转变职工政治思想观念目前,职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满足于“大锅饭”,对社会发展缺乏敏锐的视角,对事业前景认识不足,不思进取,因而要教育职工确立危机感和压迫感,认真干事,创新工作方法和技术,经常关注学术动态,掌握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并运用于实际工作。

    3.加强全系统的专业道德素质

    “红包”、“回扣”虽然只是少部分人为之,可也左右着社会对医疗行业人员的评价,医患矛盾的加剧,医务人员的被殴,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教育职工唯有以仁感人,以诚动人,尊重患者,真心为病患服务,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站在病患角度思考问题,多与病患进行沟通交流,拒绝“红包”、“回扣”的诱惑,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业务技术面对病患,才能缓解矛盾。

    4.领导干部要做好领头雁

    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挖掘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只会使职工心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拒绝领导决策的执行。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好领头雁,遇事多讲奉献,清正廉明,不以权谋私,经常为职工解决生活难题,要多深入职工内部,多倾听民声,多为职工谋取利益,特别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职工提出的问题,能拍板解决的要当场拍板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把具体原因向职工讲清楚,只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含量,才能被职工所接受,唯有如此,职工才会拥护领导者,认真执行领导的决策。

    5.加强中层管理队伍建设

    中层管理队伍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医院文化的认同度以及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他们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能否高效运行,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内部工作氛围的和谐。因此加强中层管理队伍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基层就业 调查 思考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12JK0117)。

近年来,医学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基层医疗单位却是人才匮乏,这也是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国务院曾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当成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1]。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陕西省医学本科生到基层就业意愿组织开展了抽样调查,以了解目前医学本科生对基层就业的普遍态度,为有关部门制订政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选取陕西省属地方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四年级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2份,有效回收率98.2%,采用随机抽样法。442名被调查者中,男生212人,女生230人;城镇生源学生186人,农村生源学生256人。

1.调查内容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等情况;(2)基层医疗事业发展情况了解程度、基层就业影响因素。

2.质量控制

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员为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调查问卷以无记名方式由学生填写,统一进行问卷编号和数据录入。调查工作在一个月内完成。调查问卷中的基层就业是指毕业后到县及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工作。

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描述采用频数描述,统计推断采用卡方检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的认同感

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与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将来对个人与事业发展前景的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调查从两方面考查学生专业认同感:选择学医主要原因、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判断。

调查显示,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较好”的占11.4%、“自己的兴趣或理想”占47.5%、“父母的意愿”占24.6%、“随便选择的”占7.6%、“其他”占8.9%。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最初主动确定自己学习专业的比例占到58.9%。

当问及“经过几年的学习,你感觉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怎样?”时,认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和“不了解”的比例依次为9.2%、20.5%、55.1%、13.3%和1.9%。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专业就业前景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占到29.7%,持中立态度的高达55.1%,持负面看法的占15.2%。可见,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偏低。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别与城镇和农村的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发现两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

2.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因素较多,因此调查问卷中某些调查问题可以多项选择。被调查者中有152人愿意到基层就业,主要原因依次是“累计基层锻炼经验”、“就业形势严峻,多一条出路”、“大城市就业压力大”、“基层压力相对较小”、“家庭经济压力”。被调查对象中有290 人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主要原因依次是“基层经济发展缓慢,工作条件差”“保障不够,再就业难”、“基层就业没前途”、“去基层很没面子”、“家人反对,离家远”。由此可见,出于自身意愿主动选择到基层就业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

对自愿和不愿意赴基层就业的学生,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与生源学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两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

对非自愿到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男生主要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层工作条件差”,而女生则认为“保障不够,再就业难”;对于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而言,城镇学生不愿基层就业首选因素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层工作条件差”,人数高达149人,比例高达80.1%,而农村学生则认为“保障不够,再就业难”。

3.基层择业月薪期望

期望收入也是影响学生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它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活质量高低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9.5%的学生期望第一年的月薪为1500~2000元,22.7%的学生期望月薪为2000~2500元,28.5%的学生期望月薪为2500~3000元,24.7% 的学生期望月薪为3000~4000元,14.6%的学生期望月薪为4000元以上。但从一类城市毕业生的起薪点来看,本科学历的医疗卫生员工转正后薪水水平大致在2800元左右。这说明,目前学生的期望工资稍微偏高,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还不够理性,缺乏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4.对新医改等政策与基层地区发展状况的了解

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医改的各项政策及地方相关配套措施将对医学生就业产生深远影响,总体来说将促进医学生就业[2]。此外,基层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与医学本科生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对其自身的要求等密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被调查者认为新医改等政策出台后,对未来就业持“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迷茫”、“担忧”和“其他”的比例分别是5.1%、24.1%、41.8%、25.9%、3.1%。持“迷茫、担忧”看法的高达67.7%,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新医改相关配套政策并不十分了解。

当问及对基层地区发展情况了解程度时,发现“十分了解”、“比较了解”、“稍微了解”和“不清楚”的比例依次是1.9%、13.9%、48.1%与36.1%。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目前基层地区发展的状况不甚了解。

思考与建议

1.加强专业优势认同教育

数据分析显示,对专业就业前景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占29.7%,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偏低,这对学生正确判断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是不利的。因此,医学高校应加强专业优势认同教育,学生只有认同专业,才会热爱专业,才会形成一个正确稳定的专业思想和择业倾向。校友是学生自我未来发展的影子,专业培养的优秀校友多,人才辈出,对新生鼓励作用更大,对优秀校友的认同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强化新生专业认同感的教育,对于创造良好学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多管齐下,使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数据分析显示,“基层经济发展缓慢,工作条件差”、“保障不够,再就业难”、“基层就业没前途”等成为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政府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展示基层医疗机构的变化和发展前景,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建设,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3]。学校方面一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途径,营造出良好舆论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二是安排专门力量,适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困境及发展趋势,明确到基层就业的光明前景。

3.降低就业期望,理性选择就业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生对工作后月薪期望值相对较高。当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时,会造成就业意向选择的困惑,影响自己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进一步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4]。因此,医学高校应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虽然目前基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新医改各项政策及地方相关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西医之间将会逐步均衡发展,最终达到卫生发展整体性和均衡性目标,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立足于基层,服务于农村”的择业观念,破除工作高低贵贱的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主动充实到基层,在基层锻炼成才。

4.拓宽渠道,加深对基层发展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对基层地区发展“十分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仅占15.8%,女生和城镇生源学生对基层地区的了解程度较低,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新医改等政策与目前基层地区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宣传十分必要。医学高校一是要积极开展基层就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5]。高校要不断丰富医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创建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相结合,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二是要拓宽医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聘请行内的专家作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等方式达到沟通就业渠道的目的,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路。

5.加强“群体”特征分析,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调查结果表明,在专业认同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对新医改等政策与基层地区发展状况的了解等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生源地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认知上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因此,在积极开展并加强上述几个方面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群体”特征的分析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特征分析,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到对症下药,在解决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问题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进,王海清,董欣欣,陈斌,万学红.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30.

[2]陈迎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53-54.

[3]王云鹏,靳媛,时建伟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7):35-36.

[4]马婷.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45-48.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第4篇

1.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迫。

医学院校经过多年扩招,所培养的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超出城市大中型公立医院的需求,医院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更倾向于引进高学历和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医学本科毕业生想进公立大中型医院工作越来越困难,已经成为就业市场的既定事实。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对医学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大,是吸纳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大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了解决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和中坚力量。

2.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

2009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显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分布的不均衡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最需解决的问题,大中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庭冷落,针对此问题,79.5%的调查者认为应调整医学生就业格局,鼓励医学毕业生分流至基层医院就业,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人才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居民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愈发旺盛。特别是随着“新农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医学本科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是顺应整个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3.国家政策鼓励基层就业。

高校医学毕业生作为我国医疗领域内的宝贵人力资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活医学生人力资源,大力引导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其中,《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的印发(中办发〔2005〕18号)正式拉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序幕。《新医改》的出台指出,引导医学本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严重匮乏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标志着医学毕业生就业方向将向基层转移。同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出台的“乡镇卫生院招考”、“大学生村官”等举措,明确提出在基层服务的医学毕业生可以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如学费、助学贷款代偿,研究生考试加分,公务员录取优先等,显示政府引导和鼓励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决心和力度。

4.医学本科生有一定的基层就业意愿。

医学本科生有一定的基层就业意愿且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笔者在2012至2014年期间,连续3年对在校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调研,2012年有45%的学生有基层工作的意愿,2013年比例增为56%,2014年这一比例继续提高至63%,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去基层就业,农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意愿更为强烈。这一方面体现出大力倡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彰显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调查还显示,医学生择业最关注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薪酬待遇(92%)、社会保障条件(89%)和职业发展空间(73%),其中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待遇低是医学本科生放弃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相信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影响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客观因素不断被克服,越来越多的医学本科生会加入到服务基层的行列中。

二、影响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的因素

1.基层医疗机构现实环境不如人意。

由于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相对城市而言,大部分基层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仍差距较大;同时,与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相比,基层医疗单位学习进修机会少,硬件条件差,普遍待遇较低;加之基层单位人才综合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引进的毕业生缺乏合理规划任用和有效指导,只管引进不管培养,致使个人发展空间受限。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严重挫伤了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阻碍医学本科生全身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2.高校基层就业指导亟待加强。

按照现有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本科生大学阶段80%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剩下约20%的时间也是在学校安排的教学医院学习(一般均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鲜有机会接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之较少关注外界信息,不了解现行医疗卫生机构目前的发展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致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观念流于传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因此亟需高校给予医学本科生及时的就业指导,将更多的基层就业信息传达到毕业生中去,高校作为医学教育的组织和实践者,要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政策的“宣讲员”和“扬声器”作用,搭建好学生与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桥梁。但目前高校基层就业指导工作滞后性严重,工作模式单一,缺乏主动性、深入性和持续性,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观念流于传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

3.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影响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观念既包括毕业生个人就业观,也包括家庭就业观。以2014年笔者调查结果为例,在决定是否到基层就业问题上,71%的学生会选择顺从家人的意见,20%的同学表示会考虑但不盲从,仅有8%的学生表示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家庭传统就业观对其子女择业有重要影响。即使部分有基层就业意愿,最终还是会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一是为了顾及父母颜面,另一方面为了能尽快照顾家庭、回报父母;另外,部分毕业生个人就业观陈旧,表现为具有浓厚的区域观念和经济意识,择业时将单位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气。

三、构建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

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让人才“下得去”。

尽管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但对于教育成本高、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高的医学生而言,目前的政策力度显然还不够,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需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首先可以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政策,不仅要参照大城市标准,甚至要向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倾斜;其次,可以在培训进修、学历提升、流动机制等方面制定更优惠政策,让在基层就业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切实体会到在基层就业的良好前景和个人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可以从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为基层医疗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政府应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台、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多管齐下,继续拓宽基层就业信息的途径。

2.基层医疗机构深化改革,让人才“留得住”。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要提高自身软硬件水平以吸引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后续扩大自身规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注重自身软环境建设,改善卫生人员人文工作环境,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保障留住人才;其次,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后续培养,可采取岗前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定期选拔毕业生到城市大中型医院参加专业培训、进修和深造,为毕业生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提供强有力保障;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有前瞻性的人才观,牢牢抓住高校扩招后医学生源充足的机会,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医学院校的联系,积极“引进来”,加快储备人才,不断加强人才市场建设。

3.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用得上”。

医疗卫生行业前景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重基层,强基础,保基本"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到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规划和建设原则

我县农村卫生室规划和建设坚持"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规范、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可及性、有效性的同时,努力提高村级卫生室建设、运行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掌握以下四个要点:

(一)乡镇卫生院所在村不再设置卫生室;

(二)同一行政村只建设一个村卫生室;

(三)单村人口较少,但行政村较为集中的地方,采取若干个村合建一个村卫生室的方式;

(四)村卫生室建设采取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不具备建设常规卫生室的偏远村通过设置定期服务点或流动服务车的途径解决。

三、建设机制

农村卫生室建设,采取"乡镇负责、卫生指导、村里出地、财政补助"的机制进行。

(一)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本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卫生室建设。

(二)卫生部门负责农村卫生室建设(包括房屋建设标准、功能布局安排、设备人员配置等)的专业指导。

(三)农村卫生室建设(新建、改造)所需土地,由所在村无偿提供,提倡整合利用各类集体用房。

(四)县财政根据建设规模、机构性质,对村卫生室建设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四、建设标准(见附件)

五、项目总体规划

综合我县农村行政区划、人口、地理、交通以及现有卫生医疗服务资源等各方面的条件,全县常规性(按统一标准建设)村级卫生室数量控制80家左右,服务半径覆盖绝大多数的行政村。同时,以流动服务点为辅助,构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一)新建一批示范卫生室。根据所在乡镇、村的建设积极性、土地供应能力、项目服务效益等情况,有选择地新建一批示范性卫生室,数量控制在总量的20%左右,一般一个乡镇限建一个。其中,条件成熟的采用独立建设的方式,亦可和其它村级公用设施合建,分别按相应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改造一批骨干卫生室。利用现有村集体用房(村综合楼、闲置校舍等)装修改造成面积适宜的卫生室,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具备此类条件的村,优先采用改造方式,不鼓励另行新建。

(三)提升一批现有卫生室。目前已有个体卫生室,且卫生室符合基本规范、发展前景较好的村,暂不另设卫生室,通过行业监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标准化改造等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经营者积极性较高、实际成效明显酌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乡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室建设,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县发改、财政、卫生、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确保年前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

(二)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新建的符合标准的农村卫生室根据建筑面积按独立式的每平方米800元、合建的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旧房改建、产权属于集体的村卫生室,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其它类型的村卫生室酌情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