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06-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有效的对策。
1.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广阔,人才紧缺
1.1国家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加工业,促进种植业,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1.2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发展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需要大量的具备动物科学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宠物饲养越来越流行,平均每年按30%的比例增长。
1.3加入世贸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的牛肉、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价格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较多,相对便宜,肉鸡等畜产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1.4畜禽疾病千变万化,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畜牧技术发展很快,说到底,只有经过动物科学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发生、诊治的机理,以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对多变的疾病对技术的需求。
1.5畜产品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残留,危害人民健康,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已进行行业管理,下一步将和医院一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具备动物科学专业知识,不能从事这个职业。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早学习,早受益。
1.6好就业。学好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可以到兽药、饲料企业去担任工厂技术人员或者担任市场部技术指导,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当技术负责人,可以自己搞养殖,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宠物医院,自己当老板。学畜牧兽医不愁就业,不愁没饭吃,冷门不冷,就业率高。
2.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
本科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不愿下基层;大专生理论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样也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还是中专层次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现实需要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
3.设计合理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寻求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新出路
3.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教师专业培养。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3.2设计合理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理念:以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开设课程:畜禽解剖学与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饲料营养、畜禽生产(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养兔、特种养殖)、犬猫疾病学、宠物营养学、宠物美容基础、宠物临床实践操作等。
3.3严把教学关,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养。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根据专业特点,按顺序、按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按学生的意愿,学习基础好的可主攻兽医,学习基础差的可主攻养殖。在学习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纠正示范,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中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要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专业的学生招进来,保证培养出高素质、能动手的畜牧兽医人才。
3.4开门办学,走向社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注射,兽医教师带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另一方面,每年应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不定期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练代养,实习与人才供养互助。
总之,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出既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能深入基层、不怕脏、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实用畜牧兽医人才。
关键词:羊;适度规模养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6.92 ;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43
羊养殖从最初的散养,发展到当前小规模养殖,不仅给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推进力,也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虽然甘洛县羊适度规模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认清现状,发现问题,面对羊适度规模养殖项目大办、特办的局面冷静对待,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当前羊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选择方面
要想实现规模化养羊的高收益,就必须对羊的品种进行认真选择。因为羊的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在饲养过程中的饲草消耗、饲养周期以及羊的生产性能等。但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在实际羊规模养殖过程中,阿嘎乡养殖户对羊品种重视程度不高,基本还是本地传统的羊品种,未引进良种羊品种。
1.2 饲料方面
羊适度规模养殖最基础因素就是饲料,饲料直接决定了养殖的成败。在养殖成本方面,饲料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70%。在饲料配比方面,科学配比的饲料喂养羊,使羊患病率低、产肉量高,也就是料肉比高。但在实际养殖中,阿嘎乡养户对饲料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一味的完全放养,没有饲料添加,完全依靠天然草料。
1.3 环境方面
羊养殖环境也十分重要,当前羊规模化饲养主要以放养为主,部分圈舍有配套的消毒、清扫设备。但是投资规模小、年代久远的养殖圈舍没有这样的设备,环境问题就成为羊适度规模养殖的一大隐患。如果环境过于恶劣,卫生较差且多发寄生虫病,那么将会严重影响羊只的生长发育。在羊的粪便及尿液当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腐败发酵后将产生大量气体且恶臭难闻,对羊的呼吸道以及眼黏膜都具有刺激性。同时还有许多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虫卵广泛在土壤中繁殖,扩大传染源。使羊患病几率增加,产量降低。
1.4 疾控方面
对于适度规模养殖的养殖场,一旦有疫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必然的,甚至是灭顶之灾也不无可能。当前在一些适度规模养殖的养殖场中,仍然存在一些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防疫工作的疏忽与轻视,在管理上也十分松懈,抱有侥幸心理。对于这种防疫观念淡薄的养殖场,极易发生由于疫情而造成的重大损失。
2 羊适度规模养殖问题的解决措施
2.1优化选育
要想使羊的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应当在目前的种群繁殖基础上,提高对于种公畜的选育标准,对于一些优良的品种进行及时的选育以及杂交改良。可以采用异地互换、群间互换的方式来进行选育种公羊,进而来提纯扶壮、扩大繁育群。另外,为了提高羊群的整体质量,还应适当地引进优良品种,通过杂交改良等方式使羔羊的受胎率提高,同时增加初生重,减少个体差异。
2.2 科学饲养
必须要有专业的畜牧人才进行圈舍的规模化管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羊需要的饲料及营养都有较大差异,而且喂养的频率与喂养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同时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羊采食特点,采用“先生后熟、先紧后松、一日三饱”的饲养策略,保证每天两次饮水。
第二,羊结构要科学。逐步淘汰年老体弱的羊,保证羊结构保持幼年羊占20%左右,壮年羊占70%左右,另外10%则为出栏羊。一般来说,母羊比例占65%左右,能够繁殖的母羊占其中50%左右。保持这样的比重,出栏率高,经济效益好。
第三,加强培育。在母羊怀孕及哺乳期,要给予更为精心的照料。在饲料中补充盐,骨粉和磷酸氢钙,一般一日补充两次,配以优质精饲料。幼崽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开始给幼崽喂养精饲草和饲料。
总之对于羊群的规范管理和科学饲养,才能使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下降。
2.2.1 改善环境 保持养殖场良好的卫生环境,重视圈舍的日常卫生管理。养殖户要对圈舍进行定时的清洁与检查,同时周边环境也不容忽视。一旦环境脏乱,就容易使蚊蝇滋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环境的污染也会间接地污染到牲畜的草料与饮水,容易引发动物疫病。所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保证饮食器皿的清洁都是十分重要的。每天对圈舍进行打扫,每天清洗喂料槽和水槽。对圈舍温度的控制也是羊适度规模养殖的重要问题,在冬季寒冷天气,要注意圈舍的保暖工作,有条件的圈舍可以安装水暖暖气。在炎热的夏季应当把重点放在圈舍的防暑降温方面,保证羊的饮水量以及食水容器的卫生,有条件的圈舍可以安装喷淋系统用以圈舍降温。
2.2.2 加强卫生防疫 由于流通渠道的增加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畜疫病也越来越多,其给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想使羊的适度规模养殖能够继续发展,加强防疫体系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羊的一些具体情况,为羊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加强疫苗管理,杜绝羊疫病的发生流行。同时做好卫生监管工作,定期驱虫防疫,做好粪便处理,消除感染源。改善养殖环境,对于一些生病的羊要及时隔离并治疗。严格进行饲料管理,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羊的适度规模养殖收益,必须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包括品种的选择、饲料的搭配、饲养的管理等方面,都应加强。只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提升羊养殖的经济收益,使畜牧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适度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技术[J].今日畜牧兽医,2011,(02).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企业 伊朗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韩少卿,1982年生,男,山西阳泉人,昭通学院管理学院教师,西南大学硕士,主要从事地理学的教学和世界经济地理研究。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和伊朗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主要任务,都把对外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一直遭受着美国的经济制裁,国内资金短缺,也缺乏外资、技术。当前伊朗政府相继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并实行“向东看”的对外政策和复兴丝绸之路的对外经济政策,力求加强与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吸引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的资金、技术参与伊朗的经济建设和能源开发。中国企业投资伊朗可以缓解伊朗能源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轻工业、机械、交通运输业、农业等资金不足的制约,实践证明,中国的技术、产品符合伊朗当前的生产水准,有很大的投资与合作空间。本文研究新时期伊朗的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对于推动中国企业对伊朗的投资、实现中伊合作双赢具有明显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对伊朗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企业对伊朗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企业)因素,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分为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分为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源,原材料成本,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等),基础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其他配套服务等),地理因素(东道国与投资国的地理距离及社会文化差异等);制度因素又分为政治制度(包括政策连续性,政局稳定性等),经济制度(包括贸易壁垒,对外资态度、外汇制度及双边投资保护条约等),法律制度(法律完善程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信息的可获得性、社会设施、政府清廉程度等)。
因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国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上这些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对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特殊意义,从而具备这些区位因素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企业有特定的区位比较优势。在选择对伊朗投资的具体区域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决定因素 :
第一、符合我国境外投资的直接目标。发展境外投资的最终目标通常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投资更多的利润或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具体投资项目,在选择境外投资区位时,应首先明确境外投资活动的直接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投资区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区位选择的最根本因素。
第二、能充分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我国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适用技术、中等技术和某些进入成熟期的产品,而这些技术和产品在发达国家不具备竞争力。如果将它们用于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就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是否符合东道国规定的优先发展领域,能否享受优惠待遇;实证研究表明 :“制度因素比经济因素或硬环境更重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和欢迎外资的政策是决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最重要的因素”(鲁明乱,1999)。如果有了好的投资政策,不仅可降低投资风险,而且可以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第四、考虑利用当地资源和带动国内商品出口的程度。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占领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如果当地具有资源的优势并且对于国内商品的出口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则该国(地区)就是有利的投资区域。
二、我国企业对伊朗投资的具体区位选择战略
我国对伊朗投资的主要领域为石油天然气工业、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其次还有农业及旅游业。具体的行业要根据其行业的特点选择具体的区位。因此,要对伊朗的经济区划有所了解。
伊朗自然、人文条件地区差异性很大,因此投资领域的区域差异也很大,我国对伊朗的投资要根据其区域特色与差异进行选择。我国在对伊朗进行投资时,要进行伊朗地区产业区划,从而发挥其最佳优势,获得最大的利润。伊朗全国划分为:
核心区的加兹温、德黑兰、中央、库姆省;北部区的马赞德兰、塞姆南省;西北部区的西阿塞拜疆、东阿塞拜疆、阿尔达比勒、吉兰、赞詹省;西部区的库尔德斯坦、哈马丹、伊拉姆、洛雷斯坦省;西南部区的胡泽斯坦、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博卫哎哈迈德—科吉卢耶赫、布希尔、法尔斯省;南部区的克尔曼、霍尔木兹甘省;东南部区的克尔曼沙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东部区的呼罗珊省;中部区的伊斯法汗、亚兹德省。[48]
种植业投资区;2.经济作物投资区;3.畜牧业生产加工投资区;4.加工工业投资区
5.油气开发投资区;6.旅游开发投资区
资料来源:由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整理得出
图6—1中国向伊朗投资产业开发区划设想图
由于伊朗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北部里海、南部波斯湾、阿曼湾沿岸一带,亚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伊朗东南部。地中海式气候区分布于西部地区。主要河流卡伦河位于波斯湾沿岸的胡泽斯坦省。此外,伊朗的工业基础也集中于以德黑兰为中心的X型铁路骨架周围。主要的油气资源集中分布于北部里海沿岸和西南部波斯湾沿岸。因此我国对伊朗的投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农作物区、工业区和油气资源开发区。
农业区:Ⅰ种植业区(北部里海沿岸、西南部波斯湾沿岸、南部及东南部阿曼湾沿岸以及水稻、大麦、小麦等为主的粮食作物)
Ⅱ经济作物(西部为伊朗传统的亚热带经济作物)
Ⅲ畜牧业生产加工区(东部为畜牧业生产加工区)
工业区:以德黑兰为中心的X型铁路骨架周围轴状地带为工业区
油气资源区:以胡泽斯坦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及马萨德兰为中心的北部里海南部沿岸。
我国对伊朗的投资主要按上述区域进行专业化的投资。为了更广泛地扩展中国在伊朗的投资,充分发挥中国对于伊朗在产业结构上的横向、纵向技术优势,也为了能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在伊朗开展农—工—商一体化投资是最好和最现实的选择。
三、结论
在投资区域的选择上,本文将伊朗的产业开发主要分为:种植业投资区、经济作物投资区、畜牧业生产加工投资区;加工工业投资区;油气开发投资区;旅游开发投资区,提出农工商一体化的开发战略,但重点的投资区域还是在波斯湾沿岸的油气开发投资区和北部德黑兰、中央省地区的加工工业投资区。
参考文献:
1、杨兴礼.简论“9.11”事件以来美国的中东战略与美国—伊朗关系[J].世界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8):12—13
2、王勇. 新时期中国—伊朗跨国投资领域及实施探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第15卷第2期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经验,省政府参事室去年11月组织部分参事考察陕西果业发展情况,亲眼目睹了陕西做大做强特色果业取得的骄人成绩,倍感鼓舞,受益匪浅。
一、陕西壮大特色果业取得的积极成效
陕西省把做大做强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依托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优势日益凸现。到底,全省果业面积达到1426万亩,水果总产达到1067万吨,约占全国水果总产的1/10,其中苹果产量745.5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9。全省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80万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果汁加工基地。预计水果面积达到1500万亩、产量11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850万亩、产量8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凸现。
二是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品种繁育推广步伐加快,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l5:80,形成了从7月到11月每月都有主打品种上市的结构布局。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格局。
三是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以苹果生产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普及,全省苹果优质率达到70%,高出全国水平近30个百分点。建设认证绿色果品基地297.1万亩,其中苹果27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认证对欧盟、东盟、北美等出口注册果园72万亩,建设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果园5.5万亩,建设经欧盟和国内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园11.5万亩,年产有机苹果15万吨,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果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金,果汁加工业自以来吸引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果汁加工能力比增长4倍。果品贮藏业快速发展,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00多万吨,果品年供应能力大为增强。鲜果企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商品化处理能力得到增强,果品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强,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五是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快速扩大。随着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果品出口连续1o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种类由的5种增加到27种,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全年出口和创汇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四成以上。陕西果品出口40.88万吨,创汇6.3亿美元。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全省果业增加值达到121亿元,比增长2.53倍。果农收益持续增长。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元,比增长1.5倍。洛川、白水、宜川、旬邑、印台等一批苹果基地县,果业发展,果农富裕,村容巨变,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果区公益事业也迅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综合指数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陕西经验对我省壮大特色农业的启示
(一)做大规模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基础。有特色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的第一要素,但形不成一定的规模难以有效占领市场,也就难以推动农民增产增收。陕西紧紧抓住世界苹果产业向以我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苹果产业向以陕西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转移调整的机遇,依靠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组织制定果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标准,积极引导各地加快果业结构调整,促进不同优势水果向优生区集中发展,大力推进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基地、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河流沿岸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平,加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果生产布局,有效提高了陕西果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特色农业必须立足于禀赋( )优势和区域优势,必须着力集约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形成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群,才能有效带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省各地正在大力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业,各地应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而有力有效地推动特色主导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特别是河湟地区特色农业百里长廊的建设,要下大力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努力推动优势产品成片成带、形成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真正使特色产品成为有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优势产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二)做优品牌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必然要求。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在市场上占领先机、赢得青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金钥匙,特色农业产品也毫不例外。陕西高度重视果业的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安全果业,他们坚持以果业绿色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多措并举确保绿色果品质量,提升特色果业水平;注重开展出口注册果园建设认证工作,引导各地稳步发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积极开展出口果园和有机果园建设认证工作,着力建设经欧盟、东盟、北美等认证的出口注册果园,有效树起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提升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品牌是特色农业走向市场、扩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近年来,我省各地重视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诸如乐都长辣椒、循化红线椒、小西牛酸奶等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尚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占有一定市场规模、能够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地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有机畜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应着力在扩大特色优势农业规模的同时对现有品牌做必要的整合,全力培育壮大各自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打响区域特色农业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有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加速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生力军。
1影响因素
1.1生产要素情况
一是科研育种力量分散。育种机构多但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低层次、重复性研究突出,影响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基础性研究薄弱。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大多数科研机构投入的资源很少,造成基础性研发后劲不足。三是生物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从发达国家来看,生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等)已经取代常规育种成为育种的主要手段,但河南省对转基因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河南种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创造初级要素向高级要素升级的机制,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专业化。
1.2需求状况
一是省内需求。河南省耕地面积793.3万hm2,仅次于黑龙江,名列全国第2位,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粮食产量已实现连续9年(2003~2011年)增产,连续6年(2006~2011年)超过500亿kg,份额超过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什么力量支撑河南粮食连续增产?究其原因,科技和政策双重支撑是河南粮食增产的动力,其中科技是第1位的,良种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是第1位的,并且以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民期望能买到适合本地生态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可以说是如饥似渴。目前,河南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其中玉米和小麦良种播种率接近100%,河南种业市场容量已位居全国第1位。二是省外需求(包括国际需求)。我国的种业市场规模已由2000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增长迅速,10年后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市场。
1.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之间良性互动,才能促使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能为本企业提供先进的原材料、相关技术等,这些都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果下游产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那么就会对上游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本产业进行创新的外部动力。河南种业的支持性产业包括塑料业、化工业、机械加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会形成“提升效应”,在互通技术比重较高、而且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的情况下,“提升效应”尤为显著。河南种业的相关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传媒业、医药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因此,提高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提高河南种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1.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一是种子企业“多、小、弱”,集中度差。目前,河南省有各类种子企业超过780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超过300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二是缺乏大型领军公司、龙头企业。河南省目前只有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1家进入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前10名,且排名第9位。至今,河南省还没有一家种业上市公司。三是产学研机制未完全建立,企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河南省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大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企业科研投入很少,主要通过外部购买获得品种,未完全形成产学研结合机制。四是缺乏对外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种业(如美国孟山都、美国杜邦-先锋、瑞士先正达等)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种业市场,成为推动我国种业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国注册外商投资的农作物种子公司有76家,其中26家独资、42家合资、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但河南省还没有一家。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河南种业企业战略不明、组织机构不合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和策略。
1.5机遇
一是在2009年12月,河南省实施国家粮食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明确提出要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等途径来形成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二是在2011年10月,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定位中明确提出,把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1.6政府的相关政策
政府是通过政策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迫使竞争优势转移,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河南省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特别是种业的发展,除了为种业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还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并从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强种子工程的建设。例如在河南省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种子工程项目中,计划总投资20.2亿元,用于支持河南种子企业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提升途径
2.1提升和优化种业的生产要素
一是要加大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利用。二是要全面整合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研发平台,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快农业科研机构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加强基础性研究和育种方法创新,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2.2进一步拉动种业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种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质量的需求能促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级别和标准越来越高。河南种子企业要善于观察、引导和培育新型农民需求的成熟度,并及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有远见农民的要求。
2.3形成产业集群,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河南省应大力发展塑料业、医药业、食品加工、物流业等相关与支持产业,相关与支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能对河南种业的发展形成“提升和协同效应”,从而整体推动河南种业竞争力的提升。
2.4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河南省应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引导种业企业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理顺产权关系,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3~5年内培育和扶持起1~2个在国内种业市场领军的大型种业集团公司。
2.5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
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建设,为河南种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种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应珍视和利用好这次重大机遇,尽快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