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资源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水资源受污染,渔业资源退化严重该流域吉首市境内辖太平乡政府及马颈坳镇镇府,总人口28450人,其中农业人口27227人,非农业人口1223人,其中2012年第一产业6000万元;第二产业700万元;第三产业200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416元。由于流域内土质较差,腐殖质含量低,耕作层浅,保水能力弱,降水量偏少,土壤蒸发量较大,再加上流域内畜禽养殖大户较多,居民生活和养殖污染等叠加,严重影响流域内的水资源,渔业资源退化严重。
1.2废渣废水排放与日剧增,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沿河两岸人口居住密集,小型加工企业及养殖企业较多,废渣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造成河流基本功能衰减。流域内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在汛期,集流水汇入河流时间快,洪量大,泛滥成灾。特别是近年来两岸人口居住量增,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侵占河道现象日渐增多,加之河床多年未清淤,致使河床水位提高,河道萎缩,行洪能力逐年降低,对所在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居住百姓的生命财产安生构成了严重威胁。
1.3居民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司马河流域境内附近以农业人口居多,农业人口常年占区域内总人口的95%左右,居民渔业资源保护责任意识不强,一旦发生毒鱼、炸鱼、电鱼等事件,由于害怕打击报复等原因,调查取证的难度大。
2对策
2.1增加投入,建立渔业资源保护机制建议按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渔业资源保护,沿河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对河道的管理职责,设立村级河道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以利于信息畅通,及时处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投入,同时从环保排污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的资金用于渔业资源及环境的保护,解决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报酬和保障渔政执法所用经费。
2.2加强宣传,共筑渔业资源保护网深入开展《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结合人工增殖放流,把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宣传到村、到社区、到农户,促使市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加大对流域内毒鱼、炸鱼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对蓄意破坏渔业资源环境的违法分子,要对其严加管教,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给违法分子威胁力,不断提高市民对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
2.3加强管理,积极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制定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一是统一工厂、企业用水排放标准,对用水排放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二是在隘口等河段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减少因养殖等对河流污染的行为,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积极恢复流域水生态环境;三是公安、环保、渔政及乡镇政府等部门建立统一保护渔业资源的机制,积极加强对司马河流域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2.4合理规划,共建和谐家园由于隘口河等,为该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加强该流域的渔业资源环境保护,还需要加强对该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对于沿河区域合理规划,严格审批,对有污染的工厂等,严禁建设,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同时,对已建设的违章建筑等,积极开展治理和拆迁等工作,保障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设立禁渔区,确保流域内的渔业资源多样性。
3结语
在环院的日子里,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都坦诚相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环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环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四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在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第九期入积极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在学习方面,自我进环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环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环院,我以拿到奖学金为短期目标连获学院丙等奖学金两次;我以学习更多知识为目标参加了全国长线自考并已过多门。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关键词: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措施
在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其中 “湿地生态系统”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湿地具有陆地和水生生态的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极高的生产潜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价值。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些湿地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有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亚布力林业局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 湿地资源现状
“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该定义体现了湿地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这一基本水文特征;按照自然湿地的成因、水文条件,将自然湿地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湿地类型,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纳入保护管理的对象,体现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这一基本目标。
亚布力林业局的地势条件是山高坡陡,湿地面积为2474公顷,占林业局施业区经营总面积的0.81%。包括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其中:河流湿地459公顷;沼泽湿地2015公顷,分布在18个林场所,具有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包含湿地植物155种,兽类49种,鸟类72种,两栖类、行类15种,鱼类31种。该局湿地资源对生物物种多样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是一些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近几年来该局经常开展保护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以及设立宣传板等教育方式,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在开展湿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加强湿地的管理,限制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与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2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些地方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重要湿地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繁育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部分内陆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西部许多重要湿地由于上游水资源被转为它用,导致河流断流和湖泊干涸。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实现湿地工作的战略目标,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始终。
3 湿地合理利用建议
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各种效益十分巨大,所以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必要性。一是各林场所、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承担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所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大责任,湿地的多元生态因子结构、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必须进行多部门管理。。二是要加强区域规划设计,湿地研究工作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领域较为薄弱,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确保生态平衡。三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做出科学评估,为湿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做好鱼类、动植物等资源的的合理开发利用方式的的研究,提出对策,保护好现有的资源。五要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制定措施,加强湿地经营管护,促进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 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利用措施
3.1 湿地水资源不足,该局许多湿地干枯缺水,由于森林采伐和湿地围垦造成了水源流失,加之近几年干旱导致了林区湿地干枯缺水,如停止森林采伐及湿地围垦,恢复周边的植被,能够使湿地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3.2 湿地面积小,分割严重,湿地面积小是林区湿地的特点之一,但也包含人为分割的因素,围垦和造林 都造成湿地分割,应该采取退耕还林等 措施。使分散的湿地尽可能连接,扩大单块湿地的面积。
3.3 湿地生境及资源破坏严重,由于林区近忧沟排水,狩猎等掠夺性利用,造成湿地生境及资源的的破坏,应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这些掠夺利用。
3.4 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湿地保护恢复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尽快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明确湿地的法律地位,依法保护恢复好湿地。缺乏对湿地的管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森工系统是以林业生产经营为主,对湿地的管理缺乏重视,历史上林业曾将湿地作为两荒划给地方,根本谈不上管理。今后应该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湿地的保护利用,将湿地作为资产严格管理起来。
关键词:农业人力资源流失;农业人力资源保护;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12-03
一、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6.9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3%,首次超过50%;农村人口约为6.57亿人,占总人口的48.7%。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 91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 22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5 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 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 415万人,增长5.9%。
(一)农业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
农业人力资源,狭义的范围即农民。广义的理解即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从业人员。广义的农业人力资源包括了从事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人员,是其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可见,农业人力资源是一个规模庞大、成分多样、层次复杂的人力资源群体[1-2]。
(二)农业人力资源的保护
人力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是指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的保护,另一方面则是对人力资源正常流动的保护[3],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而农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则是对农业人力资源现有存量和质量及其正常流动的保护,也是对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三)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现状
1.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由表1、表2可以看出:第一,我国农村的普通中学、小学的学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班数、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在2007—2010年间都有所下降,这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引起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学生数减少相关。
第二,我国农村受教育水平渐趋公平。首先,高中由2007年约18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下降到2010年的约15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初中由2007年约16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下降到2010年约14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小学由2007年约19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下降到2010年约17人共享一名专任教师。其次,同样的,我国农村的普通中学、小学的学校、班级所容纳的学生数都有所减少。这都说明每个学生接收的教育资源逐渐趋于公平化。
第三,农民高等学校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的兴办,说明农民的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规模较小,收益人群较少,且农民成人教育的水平偏低。
2.我国农村文化现状
由表3可以看出,农村的文化机构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多,一方面说明我国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说明农民自身得到了较好的精神满足。
3.我国农村的社会服务现状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机构个数在2006年到2010年间略微浮动,其中的工作人员和年末收养人数以及其中的老人数自2006年就逐年增加。这说明,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机构渐趋完善,但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由表5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的社会救济费占民政事业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远远大于自然灾害救济费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农村社会救济费在2010年比2007年增加近4倍,自然灾害救济费2010年则比2008年下降近2/3。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是社会救济费,且自然灾害救济费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救济费和灾民倒房重建费用。这些都说明,农村的民生问题是主要问题。
二、我国农业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
(一)农业比较利益低[4]
所谓农业比较利益是指在可比条件下相同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与投入非农业生产所能实现的利益间的一种相对差异状况。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风险性、分散性等自然再生特点,必然决定着农业天生具有弱质性——这是农业比较利益低的根本原因。
我国农业生产手段落后,基本以简单手工劳动为主,缺乏科学的指导,基本是凭生产经验从事农业经营,极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必然使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的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必然使各种生产要素由比较利益低的产业流向比较利益高的产业,人力资源也不例外,由农业流向非农产业。而且高知识、高技能的农村人力资源首先从农业游离出来,从事非农劳动,因此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加速了农村人力资源流失风险。
(二)城乡收入差距大[5]
由图1可知:第一,在2006—2011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且在2010年和2011年其增长速度超过10%。第二,在2006—2011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且其实际增长速度由2006年与2007年的1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8.4%,在2008—2011年间,增长速度大致稳定在8.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与国家调控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图1 2006—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长,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和2011年均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但二者比较起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数要远远高于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2011年的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仅为6 977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则达到了21 810元,前者仅为后者的32%。城乡收入差距甚大。
(三)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农村发展的内在压力加大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截至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而且,在最近的十几年中,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耕地在以每年约1 000万亩的速度锐减。有限的耕地与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结合在一起,使得每个农业劳动者拥有的耕地面积更少,由此只能形成小而分散的经营方式,规模经营根本无从谈起,农业生产效益自然低下,“零值劳动力”必然不断增多。
(四)农业生产活动难以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本价值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然而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从事农业生产对人力资本知识存量要求不高,高学历人才无用武之地。虽然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毕竟还停留在粗放式生产阶段,科技含量依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不出“知识”的价值。农业提供不了高层次人力资本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现有的农村提供不了他们追求的利益和实现价值的机会,这些使得农村辛辛苦苦投资的人力资本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及文化生活贫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方式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低,医疗、养老保障覆盖面也较窄。同时,农民文化生活空间也未得到正常的拓展,并且传统生活文化空间也受到剧烈挤压。在城市社会制造出的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乡村传统文化正在解体,乡村本土文化秩序处于瓦解之中,新的文化形态还未定型。这些也是农村人力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流失风险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欲重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充足的现代农村主体性人才储备,必须从调整产业收入差距、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人力资源流失直接原因在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其深层原因在于农村土地附加值过低,它对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农业产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等。这就需要政府为切实继续完善帮农、富农的政策。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建立、健全收入支持政策、信贷支持政策、农业税收保护政策,实施农业保险,强化农业生产服务,并注重其执行实施的效果,把最终落脚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来,为扭转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奠定基础。
(二)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开发;策略
引言
任何完整的生态系统都应该包含森林。由于经济的粗放发展,林业被严重破坏,形成的负面效益非常明显。所以为了应对产生的负面问题,就要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力度,确保资源被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现象发生。只有积极保护林业资源,才可以确保生态平衡。具体来讲,作为林业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当前的林业状态,强化资源管控力度,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之时,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开展,把林业产业和别的产业有机融合到一起,确保系统的有序发展。
1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现状
虽说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的总储量较大,不过因为人口众多,所以每个人所占有的资源数量相对来看比较少,而且林区的布局不均,多集中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偏远地区。从地域上来看,南方区域较之于西北区域的林业资源要丰富的多。积极开展资源保护工作,可以为开发工作奠定基础,合理的开发资源又能够确保生态系统平衡,确保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上述可知,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保护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不过目前我们国家的林业保护工作和开发工作的状况不是很好。具体来看有四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林业机构未设置合理的管控体系,未精确划分工作者的权责,这就导致了保护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的意义。第二,当前的管理体系不是很完善。管理体系的欠缺使得资源保护工作的质量不高。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才可以确保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林业机构并没有完善管控体系,当资源破坏问题出现之后无法在第一时间查到责任人,进而使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维护。第三,没有高度关注管理工作。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林业资源被大量的消耗,而其再生的速率明显的跟不上它的消耗率,所以资源匮乏现象非常突出。不过相关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该问题,没有积极的开展资源保护工作,浪费现象非常常见。第四,当前的林业开发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欠缺力度。众所周知,林业资源不单单能够带给我们生态价值,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强大的经济性能,比如林下种植等,都可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在开发资源的时候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严重的浪费问题。
2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作为一种意义重大的资源,林业资源的存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当前阶段,由于国家的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更要积极开展资源保护活动。合理的运用保护和开发策略,保证资源的存在价值能够被很好的体现出来。
2.1 强化宣传林业保护与开发意识
广大群众的生活离不开森林,当前时期我国的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有许多的弊端存在。所以在具体的开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宣传,确保广大群众能够意识到资源保护的意义所在,使得领导干部群众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降低资源破坏问题的发生几率。而且,还要积极开展林业产业方面的知识宣讲工作,从而使得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2.2 加强森林保护
2.2.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的执法力度
我们在判定资源保护活动开展的是不是到位的时候,多会联系到相关的监督机构,分析其执法的力度如何。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是否得到落实,与森林利监管部门的管理执法的力度有很大关系,作为执法C构一定要做好执法工作,确保林业资源相关的管控工作能够被人们所重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种林业资源破坏和浪费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整治,一旦发现不按照规定开展林业活动的人员一定要严厉惩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破坏活动不会再次发生。
2.2.2 不断完善资源管理系统
林业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森林部门在进行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具体开展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像是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必须要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其建设工作符合规定,要统一规范,制定一套标准、可行的管理方案,合理分配每个机构和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确保保护工作可以很好的落到实处,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3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我们开展资源保护以及开发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配置资源,确保更多的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资源带来的好处,解决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切实发挥出其经济性特征。在强化资源利用率的时候,一定要高度关注林业产业,做好林业经济开发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资源附加值,才能够确保环境不受影响,才能够真正的提升经济水平。目前不论是国家机构亦或是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关注林业经济,在具体的开展林业生产活动的时候,认真研究相关产业,合理使用林区资源,确保资源能够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对于促进林业发展来讲意义重大,同时还能够调节生态系统,进而起到带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众所周知,森林的意义较为独特,其资源能够再生,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关注林业经济,不过在发展林业经济的时候还要关注它的生态价值。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知,对于林业来讲,只有积极开展资源保护工作,才能够确保其有序发展,才能够体现出林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虽说我们国家的林业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大,不过因为人口众多,导致了人均的占有量较小。林业发展工作中面对的阻碍较多,在具体的保护资源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与此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展的也不是很到位。所以,作为林业工作者,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管控体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做好资源开发工作,确保资源能够被合理的使用,最终起到带动林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志明,刘利平,杨烨茹,等.谈林业的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培育[J].农业与技术,2016(18).
[2]余家慧.高原林业资源的开发及发展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15(24).
[3]杨良锋.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的可行性措施分析[J].福建农业,2015(07).
[4]杨喜军.科学管理林业资源的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