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第1篇

认真分析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特点、初中数学教材体系及学生现状,认真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保绝大多数高一新生能成功完成由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为以后高中数学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教学”双嬴”!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特点; 衔接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20-02

1 初、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衔接问题现状

1.1 在教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1.2 其次在教法方面也有所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 在学生自身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2.1 在心理方面: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2.2 在学习方法方面: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模仿老师,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还有: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的优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如何,都会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

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教师一方面通过测试和入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2.2.1 首先要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一要搞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带有直观性、趣味性,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如函数的单调定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符号语言,定义还有隐含条件。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情况,教学中要把这些严谨的定义、定理,分层降低起点,分层次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多让学生进行相互转化,从多方向去理解概念,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

二要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例如,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推理的训练,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在初三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三要搞好学习方法衔接。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同时学生也有强烈愿望。教师应对学生方法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指导,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预习。课前学生对定义、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课后再读,以体会教师所讲内容。如奇、偶函数定义中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预习时体会这个内容在定义中是如何体现的。预习时弄懂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2)听课。听课方法上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包括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思”包括勤思、善思、深思、反思。“记”必须服从“听”,“记”好要点、疑点,解题思路。

(3)作业。作业书写,做到规范化严谨化。(刚开始教师多做示范)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第2篇

一、分析形成因素

1.学生层面分析

(1)“双基”不扎实。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

(2)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层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刚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分析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

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4.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为日后教学作参考。

5.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6.不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必要性;措施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感觉高中数学难学,其实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当的那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更是过早地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接下来,笔者就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课程的差异

首先是知识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适宜、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加以引申、完善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课堂较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部学生都能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在高中阶段,随着课程开设增多,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平均到各科的学习时间就大大减少了,教师布置的课外题量相对初中也有所减少,这样一来,学生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就比初中时少。

再次是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多模仿做题,他们多模仿教师的思维进行推理;而到了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大和知识面变广,学生不能全部模仿,也不能开拓思维。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最忌学生高分低能和定势思维,而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对高中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是学生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由于知识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的都是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学生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递进性。

二、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也比较充足,因此,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演练、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自然加快,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传授,学生理解不到位的话,必然影响学习。

面对以上几大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以上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他们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利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入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紧迫感,消除学生中考过后的松懈情绪,让他们主动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等。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是不够的,学生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3.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的内容也紧密相联。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第4篇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中在数学学科上各自的特点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特点。

1.少概念多直观。初中数学很少用严格的定义,多是“像……叫做……”,“类似……叫做……”。比如像单项式与多项式、空间图形中的柱体锥体等都是如此。这样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辨别。

2.空间图形的认识加强。在立体几何部分强调了要会作三视图,同时也要求能正确作出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对以后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

3.在平面几何部分有平移旋转的知识点。这给出了几何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强调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计算简单概率问题;加强了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图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概念规范抽象;内容多,坡度陡,节奏快;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知识难度加大。这些都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存在脱节的主要方面

(一)知识内容脱节。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侧重于形象直观、定量计算和证明等;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等,是比较动态的过程。

(二)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缺少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中新生往往还是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面脱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用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高中教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教法。

四、衔接问题的对策

课改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但现在的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在情境中创设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在其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教师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在此情况下,高中的数学教师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快速平稳地度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教材,填补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脱节知识点的衔接,补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特殊方程的解法、根式的运算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化归和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初高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2.从实际出发,补充适量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所缺知识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开始放慢教学速度,然后逐步加快,循序渐进。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过程,让学生学会把研究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决,回头再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一道习题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这一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学生可培养探索精神推理能力,逐步达到触类旁通,同时也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研究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反馈、巩固等几个环节,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分析,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注重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教师应紧紧依靠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定量定性的计算等能力。

3.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教之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高中数学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学生往往因为认可一位教师而认可这门学科。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可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做到对症下药,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毅力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进行数学活动。

初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新课改下的老问题,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意义 策略

一、分析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学方式的改变

数学在初中阶段表达较为形象、直观,题目可以经过多次练习而熟练。而高中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更注重推理和论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将模式趋向于粗线条,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将知识的构架分析出来,并辅以一些较为典型的例题。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一开始并不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思维障碍时常会产生,数学成绩也会因此而下降。

2.心理与环境的改变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面对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时,适应的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此外,由于初三的紧张学习,学生刚进入高一时,会有一种松懈的心理,缺乏紧迫感。例如,充要条件以及集合等方面的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被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影响较深。

3.教材的改变

教材中的知识量与初中相比会增加许多。学习的过程和呈现方式逻辑性较强,教学的语言也会有所变化,叙述过程较规范、严谨,提升了抽象思维度,加大了知识的难度,灵活的解题方式较多。例如,在初中的数学知识中,实数集内的运算较多,然而高中阶段会重视相关概念的定义。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意义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一方面要将知识衔接,另一方面还要将师生的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有效衔接。要想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意义最大化,就要充分地考虑到教法、教材、课程大纲以及学生的实情。高中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的增加了难度,并且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除了一些比较基本的知识需要掌握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初高中的数学衔接贯彻落实。例如,高中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概念,可以衔接初中的二次函数,让学生感受到虽是新知识,但也有熟悉的感觉,从而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策略

1.课堂教学环节要优化,让初高中知识衔接能够完善

教师要注意解题中的思路分析方式,将数学的正确思想充分渗透给学生们,起到合理指导的作用。

(1)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实例的列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具的演示要加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概念和定义之间的比较要加强,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教材。此外,对于定理、公式中每个字母的特例、含义以及适用的范围等要进行详细的说明概括,以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记忆力。

(2)知识的实质理解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是比较抽象的,在应用方面也较为灵活多变。所以,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将新知识与以往的旧知识衔接,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重点进行区别、分析以及比较。

(3)注重练习反馈

学生在做题方面没有针对性,都是教师布置什么就去完成什么。那么,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目的性的习题,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补救,使其得到提高和巩固。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认同和理解,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具备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为学习本来就属于反复练习进而提升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利用分层次、多训练、小梯度、低起点的方式作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伊始不要将知识深入化,而是要以递进的方式将高中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讲解难点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教师讲解教材的时候,最好是用初中的知识作为铺垫,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能够和学生实际或已有知识相衔接。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和学生们一同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那么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步骤和思路都能够灵活多变,让学生进行思考性解题。

3.重视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能够将初高中的衔接有效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入学教育若能够搞好,学生就能够提升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认知度,紧迫感就会增强,刚刚进入高中的松懈情绪就会得到相应地消除。充分的入学教育能够让学生有效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主要可以从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1)对学生讲解一些针对高中数学比较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2)将高中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堂教学特点和内容体系特点充分讲明;(3)对学生讲解清楚,在整个高中数学中高一的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打好基础;(4)进入高中前的假期,可能会使学生对于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些淡忘,那么就应该适当地利用一些时间复习初中的数学知识,为即将学习的高中数学做铺垫。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在高中数学的初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在此阶段数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再找出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将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进行衔接。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新型的学习模式有所适应,能够顺利、高效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伟亮.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实施尝试性教学法[J].祖国:建设版,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