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技术却相对落后,这样就会导致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下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管理技术不到位,就会给电力系统的应用带来不便,导致系统的安全性下降,最终会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环境,影响我国电力部门的正常发展。
一、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它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系统的效率,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现实中,计算机还存在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够被及时排除,它将会给系统带来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系统瘫痪。在互联网中计算机比较容易遭受外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从而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资源受到破坏,造成电力行业内部信息泄露,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性下降。我国电力行业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比较落后,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素质低下,他们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认识不足。在管理操作中不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从而影响力计算机网络管理质量。同时我国该行业的整体管理技术含量较低,一些企业没有对该管理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在技术资金支持上力度也不够,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下降。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中设备也比较落后,一些病毒在传播时通过邮件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设备中,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管理网络互联网的界面防火墙只是装配包过滤规则,这些技术都不能够满足当前计算机安全管理需求,最终导致管理质量低下,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不高。还有一些局域网,他们没有对其进行虚拟网咯 VLAN 划分和管理,从而导致局域网络系统阻塞,进而会影响到网络工作效率,可能导致系统漏洞的出现,给木马等一些病毒可乘之机,使得系统遭到外部不安全因素的攻击。
二、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2.1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措施
2.1.1 提高网络操作系统安全性
首先就应该要提升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这样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减少外部不利因素对电力企业内部系统的不利影响。在计算机中操作系统一般为其核心,只有提升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才可以提升整个电力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性。在操纵系统的运用中,系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网络环境进行扫描检测,对系统存在的漏洞和补丁要及时进行安装,减少系统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2.1.2 加强病毒预防
在互联网网络中,电力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少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病毒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防止病毒的入侵,保证电力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可以减少企业系统维护支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多,而且危害也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加强病毒的预防就需要在系统上安装相应的防毒程序,同时还需要将防病毒墙安装在网关处,从而保证系统对病毒的预防性,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
2.1.3 合理使用防火墙
在进行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提高系统的防火墙质量,这样可以更好的阻止非法数据包的进入,同时还可以屏蔽网络中的非法攻击,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但是防火墙的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信息的传输时间,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实时性数据管理时,需要采用专业防火墙,进而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保证数据准确,提升系统安全。
2.2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环境措施
管理人员在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管理时,还需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外部环境,比如设备技术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设施的建设质量等。在管理时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先进的网络运行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为今后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提供设施保证。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监控管理系统,减轻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压力,提升管理效率。电力系统比较复杂,单单依靠人力管理还会存在许多的漏洞,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在发现系统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报警,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系统故障为企业带来的损失。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管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减少管理失误的出现。首先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即要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要定期进行检测盒维护,发现问题时如果可以解决要及时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的需要上报相应部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维护。其次,还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实现管理责任人员化,每个系统安全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管理质量,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三,要建立管理人员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员工以及管理人员之间需要进行监督,减少管理人员失误行为出现,同时在这样的监督中,还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中还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技术行为,计算机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因此管理人员在管理时要及时了解互联网最新运行状态,了解网络系统运行数据,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系统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素质较低,一些企业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比较随意,从而导致安全管理质量下降。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差,在管理时他们不能够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第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在管理时他们不熟悉系统的运行操作程序,进而就会影响到管理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就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应对系统故障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升级后,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认识,保证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理论水平,可以为管理实践做出更好的指导。
三、总结
由此可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管理关系着整个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安全的网络环境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进步,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压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加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可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VPN网络系统 新农合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农村为重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视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心。
1、新农合运行的基本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和引导的,农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进行筹资,以治疗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实行社会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的医疗费用支付和补偿制度,农民按家庭参加新农合并缴纳一定费用,各级地方政府按比例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形成农民个人统筹账户。农民看病时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然后到当地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获得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变以往由村办村管、农民自主参加的医疗治病统筹模式,减轻了农民看病治疗费用。
广西新农合于2003年2月开始试点,到2010年,全区各地加入新农合农民达到近4千万人,全区农业人口参合率超过92 %。几年来,我区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新农合建设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新农合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覆盖全区的门诊看病医疗统筹,并逐步将12种慢性病的住院补偿改为门诊统筹补偿,同时也提高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的报销补偿比例,试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在具体的管理运行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办事机构效率低,农民补偿手续繁琐。由于目前我区还有大部分地区是采用手工计算报销,农民看病后要先付全款,然后到相应审核部门逐一进行审核,有时需几个部门审核后才能领取到看病补偿金。由于手续繁琐,对于小额的看病补偿,农民不愿为这些钱往各部门跑审核。补偿的不及时或不到位这都直接影响农民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即使部份地区已实行即时补偿制度,因没有建立新农合和医疗机构单位的关联信息一体化管理,申请补偿时仍需到几个部门审核后才能获得所需补偿。
(2)地方新农合无固定人员编制,审核准确性差。目前新农合办特别是一些镇级新农合办事机构普遍存在没有固定人员编制。工作往往是临时借调或用其他兼职人员开展新农合工作,影响到新农合工作的持续开展和队伍管理的稳定性。由于农民每张票都需要人为审核,在审查原始记录时,对于品目烦多的收费项目很难做到一一精确审核,容易出现审核偏差,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资金核算问题,造成了对基金运行监管的困难。
(3)管理机构难以及时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出现违规骗报新农合资金的现象。由于地方没有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共享系统,沟通不畅或滞后,一些地方相继发现有人利用这些管理上的漏洞,出现骗报、套取新农合资金,个别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甚至违规虚开用药,如对医院开某些高价药或不可报销的药品,随意上调药价和开设诊疗项目等乱收费问题无法及时加以监督。基金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监管漏洞多,出现基金账目和管理费用账目混淆,发生管理费用挤占合作医疗基金的现象。
(4)对于参合人,难与获得对医疗补偿基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是归各地卫生局管理,卫生局在制定报销项目与流程时往往会有一些优先考虑其下属定点医疗单位的倾向,对新农合的主体---农民考虑会有所欠缺,因而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受影响,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保障平台来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2、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区在新农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能覆盖到乡镇级新农合办。但一些山区县镇级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完善,新农合与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的对接共享信息仍未能建立,尚缺乏系统的报销补偿与监控信息网络。
为了使关系成千上万的农民医疗报销补偿的新农合制度能够更有序地发展,就必须探索和开发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行新农合信息一体化管理,尽快完成新农合与医疗机构信息保障平台的对接,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对新农合的各类业务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存储、分析与结算等,实现业务数据信息的双向交流和即时核对处理,使新农合的管理与监督更科学规范、业务处理更高效。
2.1 网络化管理可以提高业务审核的准确性
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县、市、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和农村医疗信息保障平台,改变以往管理机构繁重的手工操作,减少报销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出现资金核算问题,保证资金核发的准确性。个人档案变更、缴费情况、个人帐户划拨、医保目录变更等,都能实时地反映到参合人身上,避免冒名顶替骗报新农合资金事件的发生。
2.2 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共享信息平善的诊疗资料
在信息系统中按《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录入可以报销的药品名称和价格,建立相应的药品库,让医疗单位和新农合农民及时了解医治和用药情况。同时,要保证处方用药过程都是采用实时联机交易方式进行,定点的医疗机构门诊消费数据及住院信息能够及时传送到信息平台,有利于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3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要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须建立新农合信息一体化管理,设立共享信息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诊疗库。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实行网上专员审核、网上结算。对参合农民及时公布和校正可补偿、部分补偿和不予补偿的检查、治疗项目。医疗单位的门诊、住院、财务结算等部门建立互联网络,实现网上信息及时共享,保障新农合基金使用安全,这能有效防止各种伪造医疗诊断与用药处方、新农合证件、冒名顶替等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不法行为。
2.4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可以简化报销手续,实现即时补偿制度
参合农民在全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的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医疗单位结算人员只需把参合人的编码输入即可调出参合人全部的参保信息,包括就诊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和药品、检查项目名称等,并自动地按照维护的药品价格、应自负的比例、补偿、结算等系统中一次性自动完成,并同时提供详细费用清单。保证群众“在哪里看病,在哪里报销”。避免农民就诊住院需到几个部门跑审核的繁杂手续,也确保医疗补偿的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3、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策略
为了使计算机网络在新农合中发挥更好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无论是在网络系统架构环境的设计上,还是在平台软件管理程序的设计上,都应该遵循安全可靠、科学实用的原则来实施。能否利用网络技术对新农合的业务进行有效管理,也将成为新农合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1 新农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安全架构
在构建新农合计算机网络系统时,既要考虑建设网络的成本,又要考虑网络数据通迅的连接顺畅、可靠安全。能建设光纤专线网络那是最可靠的,但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要在全区上百个新农合办建立光纤专线网络,投入将非常巨大,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考虑建设投入少、又比较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互联网络的VPN 网络,如图1所示。
VPN是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的简称。VPN通过一个公用的因特互联网络或城域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数据链路,也就是说建立一条稳定安全的通信隧道。VPN的网络协议已非常成熟,如目前常用有IPSec、L2TP 、PPTP等,这是利用隧道方式来实现 VPN的。隧道协议保证了在隧道发生端与终止端进行的加密认证,在隧道外面再进行系列封装,可以进行多层加密,确保了网络隧道在传输通信过程中的一种安全机制。目前,一些行业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也是目前新农合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中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见图1)。
(1)省级农合办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拥有服务器群、统一安全存储、VPN网关、交换路由器等核心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各地农合办机构和医疗单位通过VPN网络或光纤专线访问数据中心服务器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上传各自的农合信息到数据中心。
(2)医疗单位数据中心。随着我国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参合人员覆盖面也将越来越广,医疗单位拥有对病人医疗诊断过程、用药情况、住院情况等,医保机构需要与医院建立实时联网的结算业务。因而,省级农合办网络数据中心必须要同各医疗单位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共享专线,保障双方的数据信息交流。
(3)市级农合办。市级农合办拥有服务器、VPN路由设备、较高配置性能的上网的计算机等设备,通过构建的VPN网络连接到省级农合办网络数据中心,有条件的市级农合办也可建立光纤专线,带宽≥2M。
(4)县镇级农合办。县镇级农合办是最基层的单位,一般基础条件较差,只要拥有简易带VPN功能的路由器、能上网的计算机,通过构建的VPN网络连接到省级农合办网络数据中心即可,当然,如果预算紧张,也可以通过VPN软件来实现,带宽≥512K。
3.2 在新农合的网络安全运行中需要有制度做保证。
虽然我们建立了VPN安全隧道,但在日常的新农合网络管理实践中,我们还要加强对机房环境、终端电脑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使用规范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制定新农合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中,具体可以对以下一些内容进行规范:
第一,对连网VPN的终端计算机要有专人负责使用与管理,实行完全封闭运行,其他人员不能使用,同时不得上因特网或其他网络。
第二,各地农合办应及时与省农合办计算机中心交换数据,基本数据要保证每天交换一次,对要有第二人审核,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已经与农合办网络连结的定点医疗单位不要使用手工结帐清单,农合办要对医疗单位的结算数据进行及时审核监督、反馈,对参合基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监控,以防农合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第四,终端计算机要安装有杀毒检测软件,注意控制USB接口设备的使用,要先检测后使用,同时,杜绝在计算机安装非关联的应用软件。
第五,为保证VPN的终端计算机要有专人负责使用,对计算机应设立系统进入开机密码,申请的VPN连网登陆帐号密码要注意保密,必要时可进行定期更换。
3.3 加强对基层新农合办人员的专人配备和技术培训
由于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基层新农合办基础条件较差,基层新农合办没有做到专人配备,很多地方往往是一人兼任多职,难以满足医疗保障工作需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地设置好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岗位,并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作人员。同时,保证每年对新农合管理机构一定的资金投入预算。
我们还要加强对新农合办人员的技术操作培训,对计算机基本操作、VPN网络的登陆、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使用、业务过程的注意事项,数据备份等进行系统培训,逐步提高新农合业务处理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让广大参合农村百姓满意并受益。
4、结语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全区的VPN网络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并把它有效运用于新农合工作中,对于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让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社会进步、国家的强大,人人能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当然,在我国新农合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新农合相关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计算机网络管理技能和相关业务水平,为农民所想,增进为民服务意识,把新农合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延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10).
[2]张云磊.医院社区VPN网络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2009,4(7):130.
[3]徐 宁.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化发展中的定位与人才建设[J].现代医院,2007,7(1):1.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中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了诸多安全管理问题,文章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安全;问题;措施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信息安全问题逐步成为各高校所面临的难题。高校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通过物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措施,来保障整个校园信息的安全,通过近年来的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不单单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单单是出台几个管理条例就能解决的事情。根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对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建成相对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措施等。而通过对高校目前的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来看,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目前,高校在信息系统防御能力方面薄弱,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和安全防护存在较多缺陷和错误,且无法及时、定期修复,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对防护措施漠不关心,片面认为学校信息安全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些学校也不重视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导致缺乏安全管理人才及专业指导,同时缺少信息安全系统规划和合理整体布局,风险分析不彻底,制定保障策略存在漏洞。
1.2 过分依赖软硬件技术保护。投入信息安全产品,如专业防火墙、专业的VPN 通道设置等之后,软件和设备防护能力提高,起到信息安全保护与防范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意识不够,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还需考虑物理、技术、管理安全方面的因素。目前,高校在技术措施上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安全产品,却在管理措施上投入较少,过分依赖于硬件技术的保护。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是人为的管理不善,管理意识的淡薄、条例的不健全、操作过程不当等造成的。
1.3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但高校在信息化办公室人员配置上数量较少,专业结构不合理,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是购买安全软件装在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上,通常采用与校外公司签订维护服务协议解决人员紧缺及技术问题,但因不是本校员工,难免出现因事务繁杂而导致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有所疏忽将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就是有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不是计算机或者网络安全专业出身,不能胜任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人员不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
1.4 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信息安全组织机构,未配备专门人员,尽管部分高校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但达不到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根据信息安全现状和管理要求,各高校都应成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和技术机构,形成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几乎没有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管理办法》,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未能起到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和消除事件影响的作用。因此,完善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5 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有待提高。高校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权威性不足,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任何管理措施都需要执行力,尽管目前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普及了数字化,但由于信息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致使信息安全不被充分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设备投入有限,设施陈旧,组织框架混乱,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不明,导致不能预防和及时处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是高校的重点工作,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保证高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2.1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合理配置操作系统端口,详细设置防火墙,开放必须利用的端口,关闭其他不必要的端口;免费提供正版杀毒软件,供全校师生免费下载使用,定期修复系统漏洞,发送错误报告并进行分析处理,升级防毒软件,保障校内所有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安装与配置IDS 入侵检测系统,检测防火墙过滤后的隐匿攻击,安装漏洞扫描系统,内外兼防确保信息终端的可信赖性。
2.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了解高校当前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整体规划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部门责权,对重点部门、重点节点重点进行安全风险的防控,有效确保整个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2.3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管理。成立学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采取激励政策,引进培养素质高、数量足的高水平网络、数据管理人才队伍,并培养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对全体师生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使广大师生熟练掌握日常的安全操作和系统维护,针对性的加强部门、学生内部安全意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教师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防御技能和安全保密素质。
2.4 提高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能力。信息安全事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征,甚至是具有灾难性和传播性的恶性事件。因此,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影响度、损坏度,并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各校要成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落实相关处置人员职责,以加强预防为主,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事件发生时,迅速实施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妥善处理问题。在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要兼顾高校正常工作中对网络的需求,在有效控制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尽快恢复校园网络,避免影响正常办公。
3 结语
总体来讲,高校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已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只是一种局部的、事后纠正式的安全管理方式,要从根本上避免和降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聂磊,刘小玲.浅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电子图书安全的本质是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安全,而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又是政府行为的体现,从战略上讲,有必要把握电子图书安全保护的一些战略控制点,如电子图书安全总体控制、计算机办公产品的信息安全设计与控制等。在电子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电子图书己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大学生的青睐。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但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更理性、更高效的安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3],注重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对于加强电子图书安全,促进电子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电子图书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风险存在于电子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开展图书信息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不仅仅是关注信息档案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以及是否及时归档等表面工作,而且还要创新档案工作者管理信息档案的思路。
(二)减少电子图书信息遭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的需要
图书档案信息遭破坏易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对于许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来说,它们一旦被破坏,即意味着历史记录的丢失。即使软硬件修复后,信息系统即可恢复运行。但是人们为此付出的主要是经济代价或信息价值。
二、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指保护电子图书中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免受任何可能的威胁和损失,保持其中信息资源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保障其实现所设定信息服务和其它功能的行为。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基于电子图书的服务目标,结合业务流程,对所有这些要素进行适当调配、组织,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的完整体系。电子图书安全主要包括安全政策、过程管理、访问控制、备份与容灾、应急响应等内容。
(一)电子图书安全的保障措施
电子图书只占用电脑的存储空间,而不会占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因此,相比印刷图书,电子图书的馆藏更方便,检索也更便捷。但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电子图书内容的保护、版权的维护等都需要引起图书馆的重视。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图书馆要根据具体的安全建设目标和战略,制订有效的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措施,对电子图书的数据库建设、图书馆管理运行、日常维护和服务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改进,并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规范,这些工作是电子图书管理安全管理的保障。
(二)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
就电子图书的内容保护而言,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在供应商的服务器里,图书馆提供链接,用户登陆供应商网站,在供应商服务器里浏览或者下载相关内容,这种方式的不足是,图书馆因此成了供应商的机构,丧失了它作为公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位置。一旦电子书供应商退出服务领域,图书馆将要承担丢失电子图书的风险。此外出版商还要对这些存放在图书馆服务器中的电子书应用加密、解密技术进行版权保护。另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于图书馆的服务器中,用户通过登陆图书馆网站进行在线阅读,不过这需要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支持[4]。所以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必须结合电子图书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过程管理目标。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体现在确立电子图书安全目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职责,进行角色分配、风险评估、安全审计、系统分类、制订预案、事故处理、回顾检查和改进的过程进行管理这些方面,并通过持续的执行这些过程管理使电子图书的安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电子图书的管理中,应根据具体实际,摸清现有系统的情况,对其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所面对的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对已存在的或规划的安全措施进行鉴定,了解其弱点、威胁和风险所在,制订相应的对策和预案,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三)电子图书的访问控制和环境安全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访问控制包括:(1)由于电子图书的网络性和可达性,因此要建立全面的用户访问控制管理,避免系统的未授权访问。并应明确告知用户其可访问的权限,明确其权利及所承担的责任。(2)在电子图书服务中,应尽量关闭网络设备与主机系统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减少系统被非法利用与攻击的可能。利用应用与系统的分类采用不同的防护手段等级划分不同的防护区域,使外部非法访问内部服务器的可能降低。(3)电子图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确定物理环境安全区域,明确责任部门与人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并注意在防火、防水、配电、温湿度控制、防静电、防雷及电磁防护等物理安全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要加强机房环境的安全,应注意出入人员管理,对来访人员的控制,有必要时加强门禁控制与视频监控手段。
(四)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
电子图书的备份和容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电子图书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和重续运营的过程。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异地备份方案。异地备份应注意信息资源的加密与传输中的一致性,以确保可靠安全与运营恢复。在电子图书安全管理中,可以根据需要分类分级制订备份与容灾预案。同时,要根据应用与资源的特性合理选择备份介质、频率周期,并定期检查及测试备份内容与恢复程序,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正确恢复。
(五)应急响应
电子图书管理应急响应包括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两个方面。电子图书管理应急计划的制订至少要考虑紧急反应、阻止事件发展、恢复措施三个因素。电子图书管理应急措施可以包括应急预案、软硬件备份、信息资源备份和快速恢复措施等。相关计划与措施都应注意做好测试、培训、演练与维护。可根据电子图书运行情况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发展情况向公众或定义的用户群体公告信息。
三、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Research of the Xinjiang Organization Code Data Security System Build
Ke Junfan
(Xinjiang Studio of Standardization, Urumqi 830000, China)
Abstract:Protection organization code data from malicious attacks and sabotage, Xinjiang organization cod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must be considered and resolved the problem.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Xinjiang organization code data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ll levels to play in this system.
Keywords:Organization Code; Data Security; System Build
1、绪论
1.1组织机构代码系统面临的问题
网络的普及使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为了提供完善的功能,大量的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安装到计算机系统中,软件本身的瑕疵和软件之间可能的冲突都成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隐患。通过公共网络,计算机系统暴露在潜在的、形形的用户之前,非法用户的恶意攻击、合法用户的误操作都可能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安全威胁。组织机构代码建设与应用系统也是如此,越来越开放的系统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为了保障系统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水平,引入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强调全面准确的安全评估等措施来实现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1.2新疆组织机构代码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
组织机构代码的数据安全体系的研究通过部署安全系统,投入技术力量,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等方式确保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最终达到如下目标:
1)合理管理和分配网络资源,防止滥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瘫痪;
2)抵御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保障网络系统硬件、软件稳定运行;
3)保护重要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安全,防止和防范数据被篡改,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和提高容灾能力;
4)加强对重要敏感数据信息的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5)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机制,统一配置、调控整个网络多层面、分布式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加强安全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可控性;
6)建立认证体系保障网络行为的真实可信以及可审查性,并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
2、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风险
2.1互联网攻击
组织机构代码各类业务系统基于B/S架构开发,是面向互联网的开放式业务平台,同时对互联网用户提供公开的信息查询服务,因此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针对互联网的常见的攻击行为有:主页篡改、拒绝服务攻击、网络假冒、黑客渗透。
2.2内部破坏
与外部攻击不同,内部破坏往往由内部合法人员造成,他们具有对内部系统更多的访问权限,因此内部人员的恶意或无意破坏,对代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造成更大的影响,如:内部恶意破坏、内部无意破坏、技术缺陷。
2.3管理风险
随着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应用推广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提供更全面服务的目的,代码各类业务系统的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也在日益复杂,安全防范技术与管理方式逐渐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应用需求。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安全策略,没有统一规范的安全体系建设标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各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程度不高、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操作流程和指导手册等。
3、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的路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将现在和将来的安全建立一个安全体系框架。参考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与技术标准,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提出现有机房基础环境、网络架构、安全保护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差距、安全漏洞和隐患。
按照体系化的设计思想从全局性策略出发,以互联互通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支撑,以长期可靠的安全运维保障和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为辅助,结合现有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建立科学的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做到系统故障“三早方针”,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确保系统、网络和应用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安全运行,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来为保障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搭建出真正能够有效对抗威胁的安全体系建设为目标。
4、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4.1物理环境安全
物理环境安全就是为组织机构代码系统提供机房、电力环境保障以及设备、设施和介质防灾、防盗、防破坏等防护措施的基础环境安全。因此物理环境安全是整个安全体系的根本。
因此代码系统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应严格按照GB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5017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2887《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中的A类机房的指标进行设计、建设和实施,来符合物理环境安全的要求。物理环境安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安全防护、设备安全保护、线路安全防护和媒体介质的安全保护等四个方面。
4.2链路及网络安全
对网络集成结构规划采取满足最高使用率设计的同时全面考虑网络链路使用时的通信安全,是链路及网络安全防范工作的最终任务。链路及网络结构根据网络安全域划分方式进行网络集成方法,是提高链路及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的最佳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用户,从业务相似性、数据资源相似性、安全需求相似性、地域环境相似性等特点,分为省、地、县三级业务办理终端用户、数据安全管理用户和覆盖全疆的申报、查询等用户类型。将网络系统根据业务访问关系划分为多个安全区域,然后根据各个安全区域的特点分别有针对性地设计保护措施和安全策略,将大大提升防护的有效性,同时也能体现出数据资源的重点防范功能。因此采用基于安全域的安全设计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4.3系统层安全
1)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主要通过对操作系统人工方式进行安全加固来实现系统层安全防护,实现文件强制访问控制、注册表强制访问控制、进程强制访问控制、服务强制访问控制、三权分立的管理、管理员登录的强身份认证、文件完整性监测等功能。
2)漏洞扫描系统。在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网络系统核心交换区旁路部署一套漏洞扫描系统实现全网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安全设备的漏洞扫描。并提供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功能,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控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最大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4.4应用层安全
病毒防护是在代码数据安全架构应用层进行防护措施的关键部分,所以需要在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系统网络核心服务器区域部署网络版防病毒中心,来实现网络安全核心服务器和终端用户计算机防病毒统一集中管理,在服务器与终端上有效查杀,威胁正常运行的木马、蠕虫病毒等恶意代码。
4.5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实现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架构的最终目的,根据所使用的SQL数据库可采用人工方式实现数据库网络加密、数据库加密和强身份验证等安全策略,并可通过数据库审计系统进一步强化数据库资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1)数据库人工安全加固。通过强身份验证、网络加密策略、网络传输数据完整性、存储数据完整性校验完成。
2)数据库审计系统。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网络系统核心交换区旁路部署一套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对代码应用系统和数据存储区域流经交换机的所有数据库操作信息进行审计,通过记录、分析所有数据库的操作、应用信息,及时、有效分析出数据库系统中发生的安全事件。
4.6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通过全面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制度,来制约在每一个安全环节中人为因素对安全架构造成的威胁及危害,安全管理主要在管理制度方面分为: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网络运维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办法、业务系统应用管理办法、数据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架构中,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实施,在安全体系建设以及运作过程中至关重要,可以说安全管理也是整个安全体系的总制度。
5、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织机构代码的数据安全体系的研究通过部署安全系统,投入技术力量,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等方式确保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系统,按照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目标,完成了物理环境安全、链路及网络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六个层面的设计内容,确保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的研究。
5.2展望
各类代码业务系统稳定运作,代码数据的安全、可靠的使用,实现代码数据安全体系的整体安全性,是为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规范、完整、实效的组织机构基础信息资源,为政府部门全面、快速、准确的掌握组织机构的社会和经济行为信息,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的技术支撑,是企业、个体在社会经济行为中准确把握机遇,促进产业发展的信息源泉。
参考文献
[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相关法规和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