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系统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事劳资工作 信息化管理
一、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较低。多年以来,广播电视系统各单位较为重视业务宣传、财务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忽视了劳资管理工作,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人事劳资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人事劳资工作就是发发工资、打打工资条的事务性工作,只设置一、两名办事“认真”、“踏实”的老同志,只要不出“加减”错误,没多发、不漏发工资就行了,殊不知人事劳资工作也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一些单位在忽视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就忽视了人事劳资数据材料也是一个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料库。再加之劳资机构处在单位组织体系中的下游地位,直接影响了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的发展。
2.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传统的人事劳资数据信息管理模式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独立掌握着一套记录着全体职工工资、履历等个人信息的数据库(其中的个人信息部分大多来自职工入职档案)。数据与数据之间缺少关联性,没有通过程序软件“调动”起来。而职工的工资、履历等个人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当职工因通过继续教育而取得学历、提职等改变个人信息时,人事劳资专员往往要通过手工操作来变更相关信息,不但效率低,而且难免出错。显然这样的劳资信息存储方式难以再适应今天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多元应用。
3.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从当前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不够,人力、财力投入不足等因素限制了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制约了单位的前进和现代化发展,在单位的管理和改革工作中无法积极发挥作用。
4.缺乏高素质的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具有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人才是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和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的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差,运用水平较低,较难适应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人事劳资工作缺乏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政策指南。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所涉及的人员数据信息量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单位职工拥有个人信息约2千条。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政策指南,使得广播电视系统内各单位的人事劳资工作内容、责任分工往往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单位劳资工作只有一个人来做,有的单位几个人来做,容易形成无人监管或资源浪费的状况;有的单位根据有关政策给职工发放某项工资性津贴,而有的单位就没有给职工发放该津贴,人为的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另外,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大多采用较简单的电子表格式工资管理方式,由于人事劳资工作涉及人员广、信息量大,相应的纸质存档材料多,不可避免会造成材料破损、遗失,且查阅和储存工作费时费力。
二、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要谈劳资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首先应该明确我们需要信息化系统为我们做什么?——也就是确定我们的需求。我个人认为在实际的人事劳资工作中至少有这些需求,如:基本工资调整中的需求、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需求、职工自由查询打印工资收入情况的需求等。针对上述需求,广播电视系统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人事劳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等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普遍应用,使人事劳资工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些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与手工操作方式截然不同,例如:广播电视系统工资的正常晋升(薪级工资),薪级工资是否晋升取决于干部年终考核的结果。由考核部门将考核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后,系统按当年时间,从1月份计算,自动晋升,并自动生成补发工资数,经劳资专员审核,进入发放流程。再如:广播电视系统职工因职务(职称)调整而导致的工资调整。系统为全体职工同时设立管理岗位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类工资项,由系统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择并提示最佳方案。新的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调整后,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工资项,再由系统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择并提示最佳方案,并依据聘任的起始时间自动生成补发工资数,经劳资专员审核确定是否进行调整,进入发放流程。
2.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人事劳资工作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使人事劳资工作不再“神秘”。长期以来人事劳资工作以其专业性强、技术操作复杂又涉及收入等较敏感问题,使其在人事工作中显得不够公开、透明。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职工通过电脑终端查阅个人的工资收入明细,打印工资条留存,甚至还可以查阅所有的文件依据。人事劳资工作信息化既能解决集中打印工资条、发放工资条的耗时耗力、浪费纸张等问题,又能使职工的工资收入、核定标准的方式方法公开、透明,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人事劳资工作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化
一、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以及建设都是以手工为主的,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基本上就是人工来进行花名册的填写。因此,每一所高校都会拥规模相对庞大、数量相对众多的花名册。而这就会导致在对档案资料进行查阅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相对零散的材料进行归档,不仅如此,还要按照花名册逐个的对档案号进行查询,因此导致工作效率十分的低下,并且管理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顺应时展要求
(一)客观条件。如今的时展趋势,高校建立覆盖面积相对广泛、技术相对先进的公用的通信网络框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合理整合。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善,可以充分的促进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以及资源的共享。
(二)主观条件。目前,随着全面的系统的以及有序化的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发展机遇,并且促使高校档案可以更加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用以及各类试卷库的命题等都与人才资源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各种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背景、专长以及学术贡献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有效的建立高校专家人才信息库,最终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共享,达到发挥档案信息的动态服务功能的目的。
三、对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一)理论面的指导。目前,我国已经陆续的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人事档案管理规范以及要求等方面的文件,并且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二)操作方面的实施。首先,要积极地落实有关组织工作以及人才、经费等方面的工作。其次,要选用相对优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最后,要建立标准相对统一的网络平台,就是选用VPN技术以及网络技术。
四、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先人后物。现代档案学应该将重点放到人上面,其中这个人指的是档案业务管理工作者,档案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档案利用者。同时,对未来行为以及整体行为也加以关注,进而关注更大时空之内的人的社会责任。在对高校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往往会比物更加有作用,并且作用会更加的明显,因此就需要先人后物。从事人事档案的工作者要进行相对系统化的学习,尤其要着重的学习有关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可以对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最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要吸取其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可能的话就要对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共享。另外,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尽可能的把握对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进度,以此要引导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蓬勃的发展。
(二)发展要有侧重点。依据现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工作重心一定要有侧重点,绝对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投入同一标准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等。在有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相对比较重要的技术和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有关核心人才的培养。
(三)吸取国外经验。在对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分享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国际上科技相关的发展进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最新科技进行追踪与灵敏的掌握,同时还要不断的优化有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具体能力。一定要积极的吸取有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及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的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仅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为人事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中分析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同时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途径
近年来,信息技术开始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水平,而且为什么各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的将人事档案在人事工作中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为人事档案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人事档案作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某些人,其是对个人信息的真实记录,而且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事档案还是单位人事部门对个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证,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单位选拔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人事档案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有必要性。
1.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长期以来在档案工作中一直采用纸质载体进行保管,而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都是手工的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效率很难提高。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只需要将个人信息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反复对其进行查阅和使用,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不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和查询,有效的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档案管理成本也得以降低。
1.3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从档案管理的改革工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信息化发展作为档案管理改革的总方向。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的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通过对人事档案各类信息进行编辑、管理、存储和检索,提供更准确及方便的人事档案信息利用,加快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2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分析
2.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当前社会知识信息进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手工管理的方式,这就需要加快向数字管理进行转变,确保人事档案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实现一体化,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在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子档案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和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的使人事档案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科学、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化,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在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时,不仅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效率,而且档案内容也得以更加丰富,实现了人事档案的无纸化阅档。
2.2加快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然在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名册和表格的快速生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正常对人事干部进行提拔及考察时需要对其政历、组织鉴定和考核材料等内容进行查阅,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所以需要进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能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并能快速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但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考察干部时经常会查阅其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这些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为深化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保护实体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屏幕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并按要求摘录打印了。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统一模式,可以不断的充实本人的一些个性资源,使档案材料和信息得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现在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需要加快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新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从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使现代化手段在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建立,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2.4加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各单位人事档案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联接,确保干部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而且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构建以后,有利于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为了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则需要人事管理机构要进行信息中心的设置,做好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更好的对人事信息流动渠道进行规范,履行好人事信息收集和的重要职责。人事信息资料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且人事信息资料量较大,并且呈现动态的变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信息库,并将人事信息库与人事档案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统一,有效的确保人事档案利用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相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则需要加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人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人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玮,温婉稀.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社会化[J].科技资讯,2011(18).
[2]朱伟玲.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
关键词 高校 招聘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业务的改良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教职工招聘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基础性工作,招聘系统的开发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核心部分,用信息系统来解决事务性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将工作人员从繁冗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让其更多的思考工作中值得改良的环节,能够提高整个高校的人事管理水平。
1高校开发招聘系统的必要性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造,是为了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开展的一系列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活动。招聘系统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起始模块,也是高校人事数据采集的首要环节,其承担着高校招聘信息的、人员应聘、人才遴选与进校审核、报到服务等多项工作,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水平与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公开、公平地开展教职工招聘工作的业务平台。
1.1高校建设招聘系统可以提高招聘效率
高校人员招聘工作覆盖面广,涉及的人员包含编制内外,岗位包括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实验技术等等,流程方面包括信息、应聘信息的搜集、笔试面试的组织、人员信息的采集、在线报到服务等等。在传统的人员招聘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牵涉很多部门间的协同,这些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人事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使得大部分流程性的工作在网上执行,实现应聘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快速沟通,避免了传统招聘工作中的冗余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
1.2高校建设招聘系统可以规范招聘流程
高校教职工的招聘工作要求公开、公正、公平,杜绝一切形式的暗箱操作。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招聘工作的整个业务流程的监督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在一定条件下,整个招聘流程的每一个节点的情况都可以公布于众。高校的人事管理会向规范的人力资源运作体系方向转变,从招聘工作入手,让整个招聘过程在阳光下进行,是今后高校工作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
1.3高校建设招聘系统可以提高服务水平
传统的高校人事招聘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纸质材料,站在应聘者的角度,从一开始的简历投递,资格审查,到后来的体检政审,填写人事信息,报到入职,整个过程需要反复准备材料、补充材料;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每个岗位都承担了重要的审核责任,都希望看到尽可能齐全的信息。信息系统能够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让应聘人员每次提供的信息记录在案,“一次录入,长期可用”,审核人员能够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应聘人员的情况。
2高校开发招聘系统的思路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人事招聘工作的支持是不全面的,有些招聘信息上网了,但是招聘过程管理是线下的,有些从招聘、遴选、审批过程在网上进行了,但是进校服务的模块是没有的。完整的招聘系统,是从信息的到最后教职员工的入职,提供全方位的功能支持,实现线上线下的一站式服务。建设高质量的招聘系统,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2.1建设界面友好、功能直观、操作简便的招聘前台
招聘前台的服务对象是对本单位的工作岗位感兴趣并有可能进入本单位工作的互联网用户,系统为其提供简便的注册方法,并使其能够迅速获取本单位的招聘信息与联系方式。为了能够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发起岗位申请,一般建议设置“我要应聘”、“我要自荐”、“我要推荐”这三种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要应聘”指的是用户通过浏览在招聘公告栏的各类招聘信息,选择自己意向的岗位进行简历投递;“我要自荐”指的是用户对某个部门的某类岗位感兴趣,但目前没有公开招聘信息,用户主动将简历推送给意向部门,由部门来权衡是否录用这个用户;“我要推荐”指的是任何用户都可以向校内部门推荐人才,在建立人才储备库的同时,鼓励每个网站用户都扮演伯乐的角色。同时,用户可以在招聘前台关注自己应聘、自荐或推荐简历的申请处理进度。
2.2开发功能完善、权责明确、可灵活配置的招聘后台
招聘系统的后台主要的用户对象是人事工作人员。系统后台对功能性的要求大于易用性的要求,除了能够明确指派院系、学校两级管理人员的权限外,还要能够针对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实验技术等不同岗位配置不同的审核流程,使得每个角色在不同类型的审核事物中承担不同的工作,真正实现系统功能的灵活配置。同时系统后台要在采集详细数据的同时生成各类功能性表单,用以支持教职工进校时各类手续的办理,做到“线上提供材料,线下自动办理”的服务水平。
高校的招聘工作是基础性的人事工作,招聘系统的开发能够为高校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提供有效的人才招聘支持。招聘系统是人事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的源头,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各类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高校将招聘系统的开发与完善放在重要的位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李培福.浅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J].法制与经济,2008(9).
企业人事档案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收集和共享,有利于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全面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工作。企业在增添新人档案的时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减少新人资料的搜索时间,方面快捷,节省时间,同时保证人员档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企业人事档案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以后,可有效减少信息的传输环节,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效率,节约环保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使用U盘等存储设备进行查看。此外,人事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信息存储量,提高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速度。具体来说,企业实施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必要性。
1.1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如今,办公自动化已经逐渐完善,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大部分数据的使用都是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的。这就要求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无纸化,只有全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才能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1.2建立电子档案可以有效保护原始档案
传统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纸质档案,人工管理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在信息化条件下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时间,有效减少了档案的翻查工作,同时网络空间是无限制的,可以保存大量数据信息,这对保护企业的原始档案具有很好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延长档案的使用时间。
1.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善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
2企业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2.1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全面实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还有很多小型企业未能全面开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很多小型企业的设备不足,办公硬件跟不上,导致企业无法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公室,将所有档案全部集中在办公人员的办公室内,而且存放设备简陋,没有严格的保密性,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人事档案,严重危及一些重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对人事档案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工作积极性。即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但是其综合素质较低,无法科学管理、规划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2.2电子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作用,其实不然,档案管理不仅可以优化企业工作人员的资源配置,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储备人才,了解人才资源发展的前沿信息。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非但不能及时整理现有人员的基本资料,还经常发生丢失、遗漏等问题,更没有人才储备的工作环节。此外,有些企业的档案管理部分工作仍然停留在人工手写的环节,资料填写随意性很强,而且手写资料字迹潦草,容易损毁,造成人事档案的质量和完整度不高。
2.3思想上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很多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只要提高生产技术便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其实不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对提高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效率,有效为企业吸收优秀人才。但是很多企业并未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岗位只安排了一些“关系户”,或者从企业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基础,仅仅对档案进行简单的整理,根本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优势作用。
2.4信息化管理技术更新较慢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企业并没有根据发展需求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管理系统仍然需要人为地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这样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然而我国的部分企业虽然引进了电子档案管理,却严重缺乏对档案的管理与维护,导致管理系统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正常工作。
2.5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企业档案管理曾经是最容易被企业忽略的岗位,所以岗位职能看似并不重要,因此档案管理职位基本上都是非档案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些工作人员要么是企业工作人员的家属亲戚,要么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根本没有档案管理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企业未能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培训。然而全新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原有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已经远远不能胜任现有的岗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3企业人事档案如何实施信息化管理
3.1不断完善电子信息化系统
要想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硬件管理系统。该系统要对企业的每一个科室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电子信息管理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对电子信息化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档案信息录入的真实性、有效性。为了保证企业档案资料的时效性,工作人员应该对档案进行及时修改。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做好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3.2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库
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实现,首先需要把馆藏多年的纸质文件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但是由于文件的数量过多,延缓了工作的进展。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信息化改革的投入,增加工作人员,加快对纸质文件的扫描与输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起一套由数据输入、整理、更改、信息查询及系统维护为一体的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与计算机一体化,及进行信息的远程运输和区域化共享。
3.3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企业人事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在信息收集方面比较滞后,难以适应信息管理的转换。因此,企业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的保密工作,并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恶意修改和破坏;为防止黑客入侵对档案造成破坏,应确保网络安全,做好防御工作;对重要的文件设定只读权限或进行加密,以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来使档案得到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3.4企业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积极引进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这对该岗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企业应该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熟练应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保证人事档案的有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