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BIM技术;信息系统;项目设计

0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规划决策阶段、建筑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竣工投入运行管理阶段,均可通过应用BIM技术,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品质。BIM技术将各个阶段串联起来,一次投入,即可各个阶段使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方面对建筑工程管理作用突出。

1BIM的特性

1.1可视化

BIM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即是可视化。它的整个过程都包含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是可视的,而且工程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实现了“所见所得”,降低了与非专业人员沟通难度,避免传统技术下专业人员沟通靠想象、出现偏差难于发觉的情况,使工程管理中沟通、讨论、决策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1.2协调性

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工程建设中常见专业冲突和管线碰撞,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配合协调工作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工作因为各专业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相互协调,施工单位因为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相互协调,业主因为需求的改变需要联动协调。BIM的协调就可以轻松帮助处理这些问题,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冲突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就其协调性而言,BIM可以解决很多工程类的布置协调问题。如地下排水布置、防火分区设置、电梯井设置、空气要求设置等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

1.3模拟特性

BIM具有模拟特性,它不仅仅可以将建筑物的模型进行设计并模拟出来,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将现实当中不可能完成的操作进行模拟。在进行设计时,通过BIM进行如热能传导、日照模拟、节能模拟等模拟实验。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可通过BIM进行4D模拟实验,施工过程中亦可如此,也就是说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来拟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可在3D模拟的基础上进行5D模拟,从而来控制工程成本,这能使工程造价有效降低,实现新型的工业建设模式。在最后阶段,也就是运营过程中,可通过BIM模拟处理日常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例如火灾疏散及地震逃生模拟等。

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项目决策

对于建筑物来说稳定性非常重要,而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包括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和考虑,最后才可以进行建筑工程的项目决策。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为了使工程决策更加全面、准确,对模拟施工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传统的地形模拟和分析不仅需要采集大量的水温、地质等信息,而且对数据的处理也非常困难。BIM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现场环境,而且可以对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地判断风速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或导致局部死区,从而进行有效的改造。

2.2项目设计

通常运用BIM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运用于项目设计中的BIM可以使项目的执行力加强并可以对比不同的方案来选择优质方案,来完成整体工程项目。众所周知建筑施工项目需要接触很多层面,一般情况下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有效的讨论及研究来得出结论,专业人员通过讨论得出的数据信息,并分享给各个专业。运用BIM技术来完善及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这样可以建立优越的平台提供给所有的设计师,可以有效地降低在设计图纸出现错误、遗漏、缺失等安全后患,从而减少设计上出现的风险。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可以完美地解决很多图纸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建筑项目的完成时效及工作效率。

2.3项目施工

对于建设项目管理来说,项目建设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设计、监理和项目参与方通常都需要严格审查施工图,以确保他们有完善的施工图测量数据。参与施工项目的工人应全面了解施工图纸和设计意图,准确应用施工图纸,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以往的管理模式非常抽象,不可能对具体细节做出准确的描述,很容易掩埋重大的安全隐患。BIM技术有效地发挥了其三维模型的优点,准确、有效地表达了二维图像的未表达内容,并以更加直观的视觉形式提出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对有效控制施工难点和关键工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减少延误的风险。

2.4项目竣工

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竣工阶段,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监理的准确性,将建设工程的相关信息集成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中。今天的项目管理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为后续的项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主要是因为数据是良好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基础工程数据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在第一时间非常准确地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进度通常指项目活动的实际进度,而在实际的项目进度管理中,进度通常是指项目的持续时间。然而,在现代工程项目中,进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项目实施状况的指标,这些实施条件既包括施工周期的传统含义,也包括在实施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机械、时间等多种资源。因此,项目进度管理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材料、机械等各个阶段的活动和程序的规划、控制和调整。进度作为项目管理三要素中的关键环节,与成本和质量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如果盲目追求进度,就会直接增加项目的成本。这个项目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匆忙工作的影响。进展中的拖延或失控,例如关键进程的延误,也可能导致费用增加。因此,科学的进度管理在工程造价和质量控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例如:由于更多的工作程序、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机械而导致的工艺遗漏;由于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了解不足而造成的协调困难;由于缺乏对进度计划的实时监测,进度偏差的责任不明确,影响进度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造成管理混乱等。如何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4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BIM的意义

4.1有利于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方式

BIM可以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利用BIM进行虚拟施工,采用可视化、集成化的四维施工模式,达到优化施工管理模式的效果。有效连接建筑信息模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集中处理、现场布置等信息,利用施工信息模型的4D效应、动态集中控制设备信息、成本信息、人力信息、材料信息等。同时,项目参与方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审批、审核文件和图纸文件等,快速实现信息共享。它减小了管理难度,对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2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大大缩短每个项目的施工时间,促进施工效率的提高,促进施工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保证施工质量。同时,BIM可以协调和调整各种工程数据,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为整个项目的管理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创造更多的效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传统技术工人将趋向短缺,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工程项目主要建设方式,BIM技术能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5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与现代建筑项目管理的有效结合,将促进建筑业的更快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工期延误、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进度,及时反映项目的难点和关键过程,大大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量管理,有效促进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实现,使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海龙.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李昂,石振武.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J].经济师,2014(01):62-64.

[3]胡绍兰,张国兴.浅析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1(04):70-7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1园林建筑施工类型和特点

1.1施工类型

1.1.1基础性工程

1)土方施工: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土方工程首当其冲。开池筑山、平整场地、挖沟埋管、开槽铺路、安装园林设施、构件、修建园林建设等均需动用土方。2)混凝土施工:随着现代技术、先进材料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广泛运用,钢筋混凝土工程已成为与园林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之一,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两种。它们在所选用方法、设备、操作技术要求等方面各不相同。3)安装施工: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园林建筑、构件和设施在小品的景观建设中,出现了更多的装配式结构安装工程。4)给、排水施工:主要有给排水管道敷设、检查井筑砌、个别防水处理等。5)供电施工:主要包括了电的来源的选择、设计与安装,照明用电的布置与安装,以及供电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6)装饰施工:包括抹灰工程施工、门窗工程施工、玻璃工程施工、吊顶工程施工、隔断工程施工、面板工程施工、花饰工程施工等。

1.1.2主体工程

1)假山与置石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包括假山工程目的与意境的表现手法的确定,假山材料的选择与采运,假山工程的布置方案的确定,假山结构的设计与落实,假山与周围园林山水的自然结合等内容。置石工程施工则包括置石目的与意境,表现手法的确定,置石材料的选用与采运,置石方式的确定,置石周围景、色、字、画的搭配等内容。2)水体与水景施工:其施工内容包括水系规划,小型水闸设计与建设,主要水景工程的建设。3)园路与广场工程施工:主要是园中人行道和广场铺装。4)栽植与种植工程施工: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程序,先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而后实施绿化。

1.2施工特点

1)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施工管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工程序的安排是随着拟建工程项目的规律、性质、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变化,既有固定程序上的客观规律,又有交叉作业、计划决策人员争取时间的主观努力,因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程序的安排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内容,也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

2)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当前,园林工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一般来说,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施工现场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

3)需要科学的进行施工成本管理。每个工程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确定,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的措施等方面,其中降低项目成本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内容。

2园林建筑工程存在的系列问题

2.1缺乏质量管理体系

园林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目前多数园林建筑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建筑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都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引起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2.2园林布局不合理

施工企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忽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于:1)选用木本植物时,灌木比例偏高,乔木特别是中大乔木比例偏低。2)选用草本植物时,草坪面积偏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面积偏小。3)从整体植物结构上看,草坪比例偏大,乔灌木比例偏小。4)从植物适地性上看,外来树种比例偏大,乡土树种比例偏小。5)从植物整体景观上看,树种选择特色不突出,季相变化不丰富。以上这些做法导致偷工减料、成活率不高、恶意抬高造价、所栽树木难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往后的管理也带来好多麻烦。

3解决对策

3.1选择最好的施工管理组织形式

3.1.1直线式组织形式

直线式组织形式是权力系统自上而下形成直线控制,统一指挥,下级只接受唯一上级的指令。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组织机构简单,权力集中,权责分明,决策迅速,但专业分工差。实行没有职能部门的“个人管理”,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项目经理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技能。这样的管理形式适用于项目规模小,技术简单,协作关系较少的单一绿化工程和小型园林配套工程及大、中型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这种组织形式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

3.1.2职能式组织形式

职能式组织形式主要强调专业分工,是以职能作为划分部门的基础,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本职能范围内有权直接指挥下级,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专业分工强,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及专业人才的作用,有利于项目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解决。缺点是存在着政出多门的弊端,由于项目部人员受职能部门与项目部门的双重领导,对于上级存在矛盾的指令难以适从;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协调。这种管理形式适用于专业面窄、工期较长的中型园林工程及承接多项园林工程时。

3.1.3矩阵式组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形式是现代大型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吸取了职能式和直线式各自的优点,力求使多个项目与各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它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个项目部内,既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纵向优势,又能发挥项目部的横向优势,使决策问题集中管理,工作效率高。它是为了某项目临时组建的半松散型组织,项目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项目结束后,便回到各原职能部门,有利于项目部的动态管理和优化组织。对其双重权力下产生的冲突,我们可以建设性地加以引导。这样的组织管理形式适用于大型园林综合性工程,其工程量大,内容庞杂,技术复杂,工期较长,对资源共享程度要求较高。

3.2采取项目管理法

园林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

3.2.1目标管理法的优点

目标管理是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因此,目标管理是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的目标加以实现和控制,通过目标的实现,完成经济活动的任务。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标管理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主动的、系统整体的管理,是一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参与性和自主性的管理。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是成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3.2.2目标管理方法的几个阶段

1)要确定项目组织内各层次,各部门的任务分工,提出完成施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效率的要求;2)要把项目组织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成果性目标(如工程质量、进度等),又要明确效率性目标(如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3)落实目标: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主体的责权利,落实进行检查与监督的责任人及手段;4)对目标的执行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进行分析和纠正;5)对目标的执行结果要进行评价,把目标执行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以评价目标管理的好坏。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项目;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64-04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激烈,企业自身发展的压力、危机意识很强。基于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日趋完善,仅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改善已经很难,时代的发展已让很多项目管理理论在应用上受到制约。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目前情况下,我们如何学习信息产业的运营模式,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项目管理理论来解决建筑项目管理和发展中的问题。跳出自己的行业,我们会发现,目前这个世界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行业无疑是最快的。所以,我们如何搭建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的项目管理方式,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通过对建筑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让企业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效率,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带来更丰厚的利润。能够很好地解决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安全、优质、节约、高效、创新等问题,也完全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

1.2 研究综述

目前,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广泛应用。在建筑的前期审批立项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国外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国家的建筑是备案制的,所以不需要审批。有的国家也是审批制的,也普遍实现信息化,只不过信息化的程度高的不一样。在建筑的设计上,各国的情况不一样,主要反映在应用的方式和工具上。各国使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各不相同,尤其是广泛应用较先进的BIM设计的并不多,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领域中才能够看到。

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nk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中提出“acomputer-baseddescriptionof-a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在我国,一些重大的项目或用平面设计很难表达的设计已经开始应用BIM设计,但真正掌握的,依然是以国字头为主的大型设计院。装配式建筑在60年代时,被英国、法国和前苏联开始使用。由于最初技术所限,最早的建筑结构简单,空间变化小,所以并没有被各国充分重视,造成装配式建筑数量很少,甚至被人遗忘。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的优点逐渐凸显,被很多建筑管理者重新重视,应用的范围和数量正在增加。现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好处,建设的主管部门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在新立项的建筑中装配式构件所占有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会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或开发企业已经迈开研究和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步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万科、中南集团、远大集团、亚泰集团等。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系统地应用信息化的企业或项目还没有,但在项目管理的很多环节上部分地应用一些信息技术还很常见。而大家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未来的思路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能够取得共识,那就是,信息化一定会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怎么应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如何信息化。经过采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工艺。达到降低项目管理难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以实现生产运营中安全、优质、节约、高效、创新的问题。争取最大限度实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节约、节能、环保的目标。

本文以运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对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2 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中,虽然也制定各类计划,但计划不详尽,不准确的现象很普遍,虽然也有例会制度,交底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等,会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效率低,反映慢,不准确。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漏斗效应,造成信息传递不准确,造成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思路不清晰,传递方式不科学,管理过程执行不到位,所以造成问题很多,困难重重。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找到科学的方法和用科学的方式应用应用这种方法。

2.1 设计意图等信息表达不清晰。

2.2 反映意图不准确不直观.

2.3 很多工程的设计施工中仍在不断变化,影响效率和造价。

2.4 存档资料专业性强,可读性差,查找效率低。

2.5 过程管理难度大,中间管理过程资料不准确不充分。

3 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

根据信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传递的过程,我们想要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就必须考虑项目管理的设计方法、建筑的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的方式。本文认为采用BIM设计,施工工艺上采用信息化的装配式砼技术,采用信息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较好方向。

3.1 BIM设计及其作用

3.1.1 BIM设计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建筑物的各个部位

可以通过电脑操作,清楚地看到建筑的任何你想看到的部位和内容。BIM设计同传统的平面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可以用三维的方式,把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从各个角度,用可变的比例,相对真实地展现出来。而平面设计只能从固定的角度,固定的尺寸比例,用专业的符号和语言来反映出建筑物的某一部位的某一面。这样就导致非专业人士绝大多数看不懂,专业人士也要花一些力气和功夫才能看明白,并且,有可能理解错误。造成由于设计方式的落后,产生,大家花大量精力来学习的并非建筑本身的知识,绝大多数时间学的是如何学习识图。并且,在工作中,我们把大量的工作放到了对图纸的学习、理解、修改、使用上,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更可能导致错误频出、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可以说,设计技术的落后,会极大地制约建筑产业的发展。

BIM设计可以让绝大多数的人能看懂,并能够很清晰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筑模型,还能够同真实的建筑进行对比。当我们打开电脑,进入某一建筑的BIM设计界面,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栋建筑外观的尺寸、形状、颜色,让我们从建筑物的大门进入建筑物内部,我们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操作,看到你想看到的任意部位,无论是各个梁、板、柱的位置、尺寸,还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还可以进入这些构件的内部,来看一看内部钢筋的配置情况,各种型号的钢筋是如何排列的,砼是什么标号的,各个部位的工程量是多少;各个部位间是什么样的结构关系。由于,BIM设计的特典和优势,才可能为我们的建筑项目管理,尤其是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建筑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才能够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实现我们建筑行业的“安全、优质、节约、高效、创新”的目标,才能够使我们在应用其他技术上提供保障,才能为我们的建筑项目管理实现科学后创造优质的平台。

3.1.2 使图纸中漏画、少画、错画现象降到极低

虽然我们的建筑施工图通过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又通过不同部门的尽力审核,又有不同环节的专业人员、机构尽力把关、签字确认,但建筑施工图出错的现象极为普遍,漏画、错画问题也极为突出。在生产实际中,很早大家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最后,大家发现通过一些程序上的管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这类问题,比如说,通过图纸会审的方式可以把业主、监理和施工人员发现的比较重大的、马上要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问题解决掉;工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尽最大程度解决。如果是重大工程或结构非常复杂的工程,设计单位还会派驻现场的设计代表,让一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更正或修改,避免不完善的设计导致错误的施工。设计这种活动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人力因素起很大作用的一种过程。首先,BIM设计直观,只要你把各个部位想到了、做到了,就能够在图纸中反映出来,便于设计者本人核对。其次,设计中不合理的环节,软件本身也会有所反应,提出预警。最后,审核人员,可以很快地、最大可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设计的错误率最大可能降低。由于BIM设计的出现,使建筑的施工图同建筑的竣工图一致成为可能。

3.1.3 解决施工图纸中各部位冲突的问题

在建筑领域,存在着诸多的专业划分。从大的专业角度讲,至少可以分为建筑、结构、管理、水电工程、通讯工程等等方向,而每个方向又分为许多专业方向。这种结构造成专业化程度很高,但整合时难度较大,一份设计在设计之初,设计主管会把设计任务按专业、按业务量进行分解,分解后会交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完成,然后不定期进行检查、协同、汇总,最后形成一份比较完整的设计图。这种方式导致各部门、专业间沟通较少,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战,很难发现矛盾,即使发现矛盾,各部门会相互扯皮,互相推诿。使设计的图纸在先天上就带有许多不合理的基因,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对建筑业的合理、有序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能看到的图纸,基本上展示的都是某一个专业的内容,在反映各个专业的关系上,大多能反映出其它专业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因为建筑设计是其它专业的基础,它定义了一栋建筑的位置、标高、尺寸、各部位的特征。而其它专业间的关系,很难再一张甚至几张图纸中反映出来,即使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协同各专业的人员,也很难在很短r间内,很准确地发现各专业设计之中的矛盾和冲突。BIM设计实现了各专业设计在同样平台上的展示。所以,极其复杂的地下室工程中存在的设计冲突问题,可以通过BIM设计,很容易地被大家发现并解决。并且,大家还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演示,寻找出更加可行、优化的设计方案来。

3.1.4 有利于复杂建筑物的识图

有些建筑物的尺寸极其复杂,很多专业人士在遇到这样的建筑图纸时也会非常头痛。这样的设计,民用建筑应用的较少,大部分应用于工业建筑和公共设施上。对工业建筑了解的人都知道,工业建筑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工业设备或管道的功能服务的。这就导致,许多工业建筑的结构非常复杂,复杂到你从一个平面、一个角度根本就无法认清你看到的构件是什么样的。即使从平面、立面、剖面三个角度来看,也不一定能够清晰、准确地看懂此构件,主要原因是,即使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看这个构件,但这个构件内部,不同高度、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内容,不可能通过二维的平面的方式显示出来。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主体是一种空间的、编织形的钢结构,你很难在它身上找到一块为平面的部位。所以,用传统的平面设计不可能把这类建筑的所有信息展示出来,我们必须要借助于电脑,用三维的方式反映出它,BIN设计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另外,用BIM设计,降低了我们识图和用图的时间,降低了犯错误的概率,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使更多非专业人士参与、关注建筑成为可能,为我们建筑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1.5 BIM设计是各方面共同交流的平台

由于BIM设计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打破专业壁垒,可以让许多非建筑专业的人士,或者不同专业的人士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过去,有些建设单位,由于不懂建筑专业,或者也没有必要一定懂建筑专业,在描述一些建筑的设计意图时,因为信息传递存在“漏斗效应”,很难把自己的意图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或者可以说,很难用比较专业的建筑中使用的语言表述出来,使设计方很难准确地领会设计意图,造成建筑单位的很多要求没有反应在设计中,建设过程中,又没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改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建设方、设计方甚至施工方矛盾重重,关系紧张。应用BIM设计,无论你懂不懂建筑专业,无论你学的是建筑学中的什么专业,你都可以打开设计,看一看你的意图是否实现,或者设计的内容同你的要求是否一致,或者同你的专业设计有冲突。如果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修改,避免损失。在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有关注、关心,或者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可以广泛、深入地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来,都可以就你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过去的,由于专业的限制,会让很多想参与到项目管理中的人望而却步,现在,这部分人不仅能够参与进来,还能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并且,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在电脑上展示自己的想法的实现的可能性和科学性。使得过去我们非常封闭的项目管理过程向社会展开,使建筑的实施过程变成全社会普遍关注和参与的过程,会使建筑项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3.1.6 使图纸会审变得简单

图纸会审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设计单位把施工图纸交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后,由这几家单位进行检查和复核,最大可能地去寻找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个过程很重要,同时工作量和操作难度也很大。需要大量的并有经验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对施工图纸进行充分的学习、思考、核对后,尽可能找出同设计意图不符,同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同国家规范不符或同施工工艺不符的地方,然后会召开会议,组织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各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当时能形成结果的,会当时各方书面确认,不能当时形成结果的,需各方会后再进行计算、核对,然后形成书面的图纸会审文件。图纸会审的最大难度是工程量大,用传统的方式又不能在很少的图纸上就能把整个工程看透,也很难在不前后对照,各专业之间对照的情况下,找出图纸中各分部分项之间、各楼层之间、各构件之间的矛盾和缺陷,并在短期内形成认识,提炼出问题。用BIM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上述矛盾,可以很简单的、迅速的在建筑的各分部分项之间、各楼层之间、各构件之间进行查阅,并且,由于BIM设计是三维模式,所以,很容易在多个角度去审查设计中的部位,并且很容易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为图纸会审提供素材。

3.1.7 有利于施工管理中的前期现场布置

我们做任何一个项目,不论这个项目的规模大还是小,结构复杂还是简单,都需要在施工前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坏,充不充分,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决定项目管理是否顺畅,决定管理难度的高低,影响成本的大小。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施工现场的布置工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从施工现场的布置上,我们就能够看出的管理水平,一个项目管理团队素质的高低。在现场布置中,要在拟建的建筑物周边,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办公室,宿舍等生活设施。布置塔布、钢筋作业区、木工作业区、砼加工区、材料堆放场地,周转工具堆放场地等等。布置后不仅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施工需要,还要满足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对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在市区内施工,场地狭小,周边障碍物多,现场布置难度大。如果用BIM设计的方式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展示出来,就会很容易发现由于平面图中受空间制约而产生的矛盾,就会避免平面图中由于比例和视角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便于前期平面布置工作,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3.1.8 可以准确模拟进度、进行科学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是安排生产、组织施工的有效手段,计划安排的合理,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减低成本。过去,我们排计划多应用画横连图和网络图的方式。后期,我们又使用了一些软件来描述进度计划。比如,微软的project软件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建筑物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特征、工程量大小、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各分部分项所花费的时间等等。即使我们使用工程进度计划编制软件、编制计划,调整计划,甚至看懂计划,依然是很难得事情。BIM设计,有效地降低了这些难度,它可以用三维动画的方式模拟各个施工部位的施工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整个施工过程。让大家都能够对将要施工的环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大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调整,达到合理安排工序,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3.1.9 有利于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过程极复杂,即使有完善的方案、有可行的计划、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有可调配的各类资源,施工过程依然困难重重。目前,我们的建筑施工工艺依然以手工工艺为主,所用材料又极为复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又异常紧密,所以要科学的管理项目,必须借助有效地工具。BIM设计可以便于施工交底,它可以把过去用语言和文字很难清晰表述的过程、工艺、工序,用三维动态图像清楚地、全面的表达出来,让各个专业班组、各个专业的管理人员都明白下一步应该做什么。BIM设计在展示设计内容,模M进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醒工程技术人员各部位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对于一些预留、预埋件的加工生产和安装工作。对于一些专项的、比较繁杂的、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我们必须要制订专项的施工方案,方案是否可行,现在通用的方式是开专家研讨会,在会上大家对方案的内容进行分析、计算、校核,最后形成共识,审定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如果用BIM设计的方式,就可以把专项方案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很容易就看出方案是否可行。同时,BIM设计可以随时准确地描述各部位的工程量,这样使材料计划、预算、结算、审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都变得非常简单。

3.2 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

3.2.1 信息化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的范围

信息化可以应用于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从项目立项审批、工程设计、施工、竣工备案、售后维修的全过程。尤其是以信息化为平台的BIM设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装配式砼的施工工艺,以及项目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项目管理的多个环节,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报建、招投标等环节很早就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在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内部可以进行信息化的交流,但同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不多。所以,前文中提到的BIM设计,提到的BIM设计的诸多优点,正是未来建筑设计信息化的方向。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已经广泛地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些信息更多地表现在新闻、文件、图像等资料上,能够直接应用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的并不多。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工程的整个施工管理中,从现场的安全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计划统计管理、材料、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安全、优质、节约、高效、创新”的目标。在竣工后,建筑使用过程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更应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才能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体现,让人们在信息化管理后的建筑中生活,才能更安全、舒适、方便!

3.2.2 信息化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的方式

由于我们有了计算机、摄像头、扫描仪、传感器等设备,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有了BIM设计,装配式砼建筑等技术,使我们能够在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使我们达到“工厂化生产、可视化办公、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最好的方式是编制一个满足各项管理功能的网络化运营的信息化的平台。这个平台会非常庞大,可能一个软件公司都不能胜任这样一个任务,这个软件的编制时间也会非常长,系统的运营调试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个平台很难建立。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我认为,目前,比较合适的方式是,把目前我们应用范围较广的各类功能软件在一个可以通用的软件平台上进行捆绑,使它们的信息可以共享,使它们的各项功能满足建筑项目管理的要求。这种方式无疑也是一种创新。把BIM设计软件、预算软件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捆绑,可以基本满足建筑项目管理上安全、进度、质量、计划、预决算、成本等各项功能的需求。

(1)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实现开放式管理

开放式管理,在接受社会监督,让更多热爱和关心建筑业的人从分参与进来的同时,可以增加管理内部的自我约束,迫使项目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具体的方法可以这样,在项目的施工现场的高处安装高清摄像头,摄像头通过项目管理的信息平台相连接,即时地把项目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到互联网上。通过信息平台上开辟的互动空间,让外部人士广泛地参与进来,可以提出赞扬和批评,可以出谋划策,可以借鉴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来改造建筑项目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强社会的信任程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附加值,可以提高建筑的销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说,管理上开放了,使许多事情变成了可能。

(2)在安全管理上,可以实现建筑物范围空间内的信息化管理

可以把BIMO计的数据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捆绑,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度,我们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GPS的小型基站,这个基站可以为项目提供各种测量数据,也可以配合我们进行安全管理。我们把这些数据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分类,设置各个安全或危险区域和部位,然后让所有项目的参与人员身上携带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连接的芯片,当有人进入危险区域时,芯片同项目管理的信息平台会同时报警,让人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在机械设备、工具或某些材料上安装芯片以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减少安全人员,节约安全成本,减少安全检查的主观性,大幅度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这些安全管理的方法,会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改善之下,不断提高,并发挥更大作用。

(3)进度管理变得简单准确

由于BIM设计的进度模拟功能,我们不但可以用BIM设计进行进度模拟,还能更准确地进行进度控制。我们通过在所有预制砼构件上粘贴的电子信息芯片,无论构件在运输时还是安装时,随时监测到该构件的位置。当这一构件就位安装完毕后,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视为该构件已安装完毕,同时形成数据,通过文字、表格或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进度,形成技术、材料验收、成本管理等资料。

(4)质量管理的难度降低

首先,预制砼构件为工厂化生产,工艺水平较高,质量均一可控,这就从原材料上降低了质量管理的难度。然后,在预制砼构件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数据的约束,只有当它进入合格的范围内时,信息系统才会提示合格,使安装过程中的控制变得简单可行,使质量可控,标准提高。

(5)提高了材料和财务管理的效率

当各类材料,尤其是预制砼构件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人员用扫描仪,扫描材料上的信息芯片或者目前通用的二维码,项目管理的信息平台会反映出该材料是否进场,进场的数量、规格、尺寸等信息也会同时反映到信息平台中。并且可以同计划进行比较,按照计划自助生成:什么材料已进场,进场的数量,材料未进场数量不足等信息,供项目管理者进行使用。同时,这些数据也会在财务上体现出来,财务系统可以随时形成所有的财务报表,供项目管理人员使用。这种信息化的方式,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3.2.3 信息化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的意义

信息化的优势在于高效,高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节约高效,还可以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水平,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节能环保水平。通过对建筑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后,还可以降低外部人士参与到建筑项目管理的难度,这样可以打破行业界限,破除技术壁垒,让管理回归本质,让其他领域运用的成熟可行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建筑项目管理中来,让社会力量尽可能的参与进来并发挥能量,共同为建筑管理服务。

4 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的效果

信息技术目前在建筑项目管理领域应用的并不广泛,因为它在管理上的诸多优势,将来应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普遍。由于,目前的案例很少,所以很难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进行效果分析,但我们可以通过预测,来判断未来所产生的效果。从安全角度,由于BIM设计同装配式砼构件以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场所有的人员、材料、机械、正建和设计的建筑本身全部信息化的话,所有的操作都会被数据化,及时地反映到信息平台上,安全会最大限度得到保障,事故率会急剧降低,甚至可能达到事故率为零。从优质的角度讲,BIM设计所提供的设计质量要远远高于普通设计;在过程管理上,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在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多个维度上,远远高于现行的施工工艺。从节约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建筑项目管理所需的时间和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节约了人工成本。在高效的角度上,信息技术应用后优势会更加明显,无论以信息的收集、整理,还是从信息的处理、应用,信息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在建筑项目管理的流程上,每个信息传递的环节几乎都没有间歇,使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的时间大大缩短。在建筑项目管理的方式上,让所有管理内容的处置更快、更直接、更准确、更智能,效率都会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在创新上,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项目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会使更多的管理内容信息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并且为更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供保障和支持,让更多人的更多想法、创意在这个平台上应用、运行,让更多更有价值的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后,会使建筑项目管理更科学,生产过程更智能,工作方式更轻松。同时,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5 结论

通过分析和生产实践,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应用的方式和办法,用理论知识进行了论证,得出了信息技术必然会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广泛应用的结论,为下一步建筑业更加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其一,BIM设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一定会被许多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发现并积极应用。并且,BIM设计还为未来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优质的平台。其二,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笔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为为未来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联双.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00217-00217.

[2] 邹子韬.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浅谈[J].城市建筑,2016(33):108-108.

[3] 郑乐.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8).

[4] 张锡源.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2).

[5] 程丫.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

[6] 朱健丰.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J].工业c:00041-00041.

[7] 李传月.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6(20):281-281.

[8] 吉D.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5(20).

[9] 陈俊.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

[10] 杨家亮.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10):135-137.

[11] 任立东.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12] 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

[13] 高志远,袁本智.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1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工程设计规范的设置水平和标准

首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追求房屋结构可靠性和经济行的合理平衡,以最小的工程投入,在有限的条件下和规定的工程期限内,保证工程结构能够满足预期建筑工程对于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荷载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以及材料强度分项系数,例如我国建筑行业现行规定,办公写字楼房屋建筑的楼板规定的承受活荷载是200kg/xnz,而例如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这方面的要求分别是240kg/xnz、250kg/xnz,另一方面活荷载和建筑楼板恒载分项系数分别是1.4、1.2,从这两项数据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正是因为我国办公写字楼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楼层设计荷载值只有美国的52%,在设计环节确定构件所能够承受的实际荷载能力确比美国实际规范相差15%左右,这两方面的对比都使得我国房屋建筑构件承载力质量和安全水准有所下降,在这种条件下,建筑工程抵抗外部意外作用的能力势必会下降;再者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过多重视相关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结构强度,但是却没有过多重视建筑周边环境因素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行的工程设计技术标准还有待完善,具体的建筑结构整体牢固性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2施工阶段导致的结构质量安全性问题

施工阶段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定建设程序进行,严重的还会出现随意压缩工期、造价等问题,并且有的施工企业甚至会在没有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出现违章违规操作、违法分包以及挂靠等问题;其次工程监理单位没有严格的按照质量安全标准履行应尽的职责,例如监理行为不规范、对工程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工作不到位等,还有的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之后就直接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再者负责工程设计图纸审核的结构没有一套完善的审查程序,审查机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甚至会出现随意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进行审查,以施工单位的要求为依据,出具相关工程变更联系单,随意降低工程安全系数,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

2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对于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分析,文章这里以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万达广场F区为例,这个建筑工程项目F区被评为龙岩市2015年“市级示范工地”,如图1所示。龙岩万达广场是2013年2月18日开建属龙岩市一项大型的建筑群项目,建筑用途是成套商业、甲写、酒店和住宅一体,总建筑面积约73万㎡,其中F区建筑整体面积174186㎡,是该项目的最后一期工程,图中的F区是2015年施工2016年竣工入伙的项目,作为已经建成的大型住宅建筑,后期的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2.1合理设置既有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安全水准

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来说,合理设置结构设计的安全质量标准,首先必须考虑到建筑项目失效之后的各方面风险、社会财富、资源供给以及社会公众意向等各方面因素,其次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针对这种问题,要区别对待建筑工程安全性需求。

2.2强化政府行政部门监管

以龙岩万达广场建筑工程项目为例,作为市级大型的建筑工程,必须强化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的监督管理作用,在保证施工单位综合素质、施工工艺改进以及质量安全意识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勘察单位的工作管理,同时要重点强化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理。

2.3构建完善的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定期检测制度

对于龙岩万达广场这种大型的市级工程项目来说,后期的质量安全定期检测和维护至关重要,对于建筑结构损坏可能引起的公众安全问题要尤其重视,所以要对这种大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进行强制规定,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例如广场建筑周围的玻璃幕墙以及外墙建筑部件的安全性监测等,避免某些高大建筑部件坠落误伤公众。

3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化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需要将施工场地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涉及到具体的施工环节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1)临时搭建。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临时建筑设施来说说,都需要使用符合安全质量的装配式彩钢板进行单层施工人员宿舍搭建,一些涉及到施工单位职工的生活区域、娱乐室场所、职工宿舍、淋浴室等都要单独进行设置,改善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2)封闭围挡。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安全维护,每一个施工环节都需要临时搭建围挡设施,这些设施需要使用定性式的喷塑压型钢板,在施工区域设置安全生产标语和宣传栏,施工现场大门设置要保证所有车辆都能够顺畅进出,并且大门设有专人看管;(3)现场信息化管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施工现场配备计算机,同时要求具备联网功能,计算机的使用要配合施工现场监控系统,设置专业的电脑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所有状况;(4)施工综合管理。施工环节要求所有的施工团队都统一着装,合理区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并且施工管理人员要佩戴单位分发的工作卡。在施工现场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和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卫生防疫教育,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强化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看管,按照定机、定人制度,管理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验收以及维护工作,定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进修和报检备案;(5)场容场貌管理。合理划分施工现场区域配置,例如办公区、职工生活区、施工区,利用醒目标志做出明确的划分,建筑项目施工部门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的平面布局,例如施工区域要进行硅硬化处理,职工生活区域使用广场砖进行绿化和硬化处理,同时提高不同区域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区域大门位置设置车辆冲刷装置,保证进出车辆的清洁,职工生活区和宿舍要做好绿化施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结论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首先必须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坚持标准化作业,处理好非正常状态下的施工作业安全标准控制,其次按照超前控制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出预防,再者按照动态化管理原则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工程安全保障工作。

作者:杨高辉 单位:福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红平.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9(11).

[2]徐慧东.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3]吴树壮.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 项目工程 检测 控制

引言:有关钢结构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问题,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对所承建的项目加以管理,同时为整个项目施工事先进行生产预演的过程。也可理解成为建筑工程做好可行性研究,使得整个项目的流程被清晰梳理,将风险最低化,确保施工的切实可行。

一、钢结构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期,如何做好钢结构管理?首先作为管理人员,应该熟悉钢结构施工的整个流程,同时需要了解工程质量验收的规范。按照钢结构工程质量的规范和要求,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在施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施工技术验收额规范,明白操作时的工序要点,掌握好工程的各个环节要点。

(2)提前熟悉、核对施工设计图,并认真填写《图纸自审记录》。然后再编写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方案。还有一些关于冬雨季特殊时期的施工技术措施,最后再送到上级单位进行审批。

(3)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各级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还可以聘请监理参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活动。这样一来,才能让操作人员掌握好施工技术的要领。

(4)在原材料、构件、半成品做好取样后,需要做好质量反馈信息的整理。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时的检测工作

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及安装施工的多项试验检测工作是一般土建工程所没有的,这些试验检测项目主要有:钢材原材有关项目的检测,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焊缝无损检测、钢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试验等。作好这些试验、检测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时,要对做好对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的监督工作;

(2)在原料取样的时候,需要按规范送检,减少试件与工程不一致的现象;

(3)针对于其他的检测项目,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也不多。再加上路程远,费用较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监理工程师应该坚持原则,态度明确,落实督促承包单位的工作。才能进一步确保钢结构安装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这也是国家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主要“主控项目”。

三、加强钢结构工程的成本造价控制

如何发挥钢结构建筑技术在经济整合上的优势?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其中包括施工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的造价两大关键因素。

(1)对施工设计的造价加以控制。在施工前期,需要做好选材的工作: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相对较为具体。在施工设计时,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做好合理选材工作,保证造价,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针对于结构体系方面:在不同建筑的结构体系中,不同的布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同层数的建筑对土建工程造价影响是10%-25%,而不同层高的建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1.5%-12%。这样一来,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结构体系。力求质量和经济相统一。

(2)对施工阶段加以控制。对施工时候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监控,把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一定的金额。做到人力、物力、财力三者的有利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和社会效益。

(3)增加对预算收入的控制。如何增加预算收入?一是需要加强索赔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很多风险。这就需要项目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索赔意识。在发现索赔线索后,就应该立即与相关领导进行研究,向业主及监理提出索赔。通过索赔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施工时的风险损失,还能使风险分担制度趋于合理化。二是做好正确计算价差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活动中,需要提高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带来影响的意识,及时、客观、全面做好工程结算。

四、加强钢结构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1)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如何确保施工的进度,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把握施工极度控制工作特点,以及控制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手法,提出施工时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合同的工期、施工进度的目标等要求,做好施工时间分配,确定好各个单位、各个工种施工时的衔接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流水施工的工作原理,对分段流水施工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流水作业;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制定施工的网络计划;还可以依据相关的线路的工作,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和连续性。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编写好年度工程计划,从而进一步确定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需要的资源。

(2)对施工事中进度加以控制。其中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施工进度控制系统;对施工的进度随时进行检查,做好记录。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施工的最新动态;在收集好相关的进度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并检查是否出现偏差等问题,从而提出确实可行的修改方案;调整进度计划,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岁现场的施工管理,及时预防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对事后进度加以控制。对后期工程加以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对施工工程进行验收、及时处理工程索赔、对工程进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做好总结工作。

五、注重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1)垂直登高措施。临时性人货两用电梯、永久(临时)性扶梯满足施工人员正常登高;对于钢柱安装到柱顶拆除吊索等施工方面,常采取安装前在地面采用捆扎固定方法将工具式爬梯临时固定在钢柱侧面,使用完毕再行拆除的方法。

(2)水平通道设施。常采用工具式脚手通道、钢管脚手通道、装配式通道板、扶手绳等形式。扶手绳是在无安全通道的情况下,采用在距钢梁一定高度的钢柱表面焊接连接件,使用钢丝绳或尼纶绳穿过,形成扶手绳。

(3)接柱操作平台。钢柱之间连接基本采用焊接紧固的方法。必须设置操作平台供焊工使用。一般采用工具式平台或用钢管脚手搭设平台。在吊装前固定柱上,随柱一起吊装。

六、钢结构工程应采取的监理对策

(1)要求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和构造方面考虑好防水措施,同时对屋面系统排水作周密、合理的布置。监理工程师对屋面板的防渗漏水施工措施应重点审查,除了要对板的搭接宽度、搭接方式、搭接口防水材料满足抗高温、抗老化、抗拉裂、抗渗漏要求外,还应进行细致的旁站监理和隐蔽检查。

(2)在整个施工阶段管理过程中,钢结构工程的拼装质量是否合格,是其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把钢结构拼装工序作为质量管理时的重点,严把拼装工序质量关,对钢架及钢柱施工的全过程加以监管,使其符合质量预定的目标。

(3)监理工程师需要按照设计图的施工要求,对施工各个环节加以监控,做好对每一种布线工序的验收工作。在施工时,需要不断督促施工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七 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施工时所面临的困难。在施工前期,更应当做好周密、详细的施工计划,通过周密设计,合理的进行安排,保证对施工现场能协调处理。并在不断完善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确保施工顺利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