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质量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95-02

0引言

独立学院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根据现代的人才观念,真正的人才不仅仅具有知识,更要具有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这种趋势在IT领域的教育和就业中尤其明显。IT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以IT专业为例,究其原因并不是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目前的实验教学的观念和体系陈旧,学校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近来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备改善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但现有的教学和实验观念和体系制约了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专业面较宽。为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本文对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积极开设多元化的专业培养方向

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可分设4个专业方向:软件设计与开发、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

(1)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与软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主流工具,知识面较宽,程序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富有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级软件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企业级应用开发、JSP程序设计、软件环境与工具、软件测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教育、科研、金融、证券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能力。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理论、技术及应用。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富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如动画、游戏软件、影视广告等)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基础、计算机动画、游戏软件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从事影视、广告、动画、游戏软件设计,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多媒体与软件企业的能力。

(3)网络工程方向。面向网络工程与应用,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具备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级网络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测试与安全。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和软件开发应用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看好。

(4)嵌入式系统方向。该方向是指面向特定应用、隐藏于应用系统或产品内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安全等行业。本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嵌入式软硬件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设计工作的高级嵌入式系统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2积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2.1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目前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马上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受学生自身定位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但就技能和素质的缺失而言还是IT教育的缺位,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培养模式还过于单一,培养目标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常常是每个学校都有IT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企业也招不到好的学生。

2.2师资力量与专业技能要求的矛盾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目前教师专业技术技能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相对滞后,教师缺少长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的机会。另外就专业的发展方向而言,缺少各方向过硬的专业教师。

2.3课程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矛盾

专业教师专注于教学环节,还需要兼顾教研、教改工作,同时又要花精力和时间结合实验室条件去不断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任务过重;而实验管理人员专于实验设备的管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协助教师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甚至跟不上新建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技术要求而不能帮助指导学生,进而退化为设备保管员。不是教师不想改革,不是管理人员不想提升,而是观念和体制限制了。如何在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矛盾的一条蹊径。

2.4实验设备和学生使用的矛盾

计算机大多数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

2.5普及教育和专业技能的矛盾

计算机类课程和实验的开设目前已下移到高职类学校,开课专业也扩展到工科类和部分理科专业,已进入普及教育阶段。但是,普及的过程中IT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专业技能如何区分、三本院校与一本、二本、乃至高职类的教学和实验如何区分、如何定位,课程群为不同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时的界限如何划分,这已经不是教学计划可以直接阐述的了,而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不断更新的创新教学观念。

3积极与IT培训机构联合

3.1引进外来师资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

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和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IT培训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2多渠道、多途径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笔者所在学院已与武汉软件培训机构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教学效果显著。结合我校即将实行的3.2+0.8的培养模式,学院也先后与武汉红帽、智翔集团等培训机构或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商谈过合作事宜。

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进一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本专业日后教学计划的安排和修订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IT培训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经验。

3.3解决实验设备陈旧与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

网络设备几乎是每年换代更新,学校网络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使用他们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用效益来激励学生,用实用来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改进培养方向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提升和变革、在本质上推动和促进、在实践上大胆开拓。如果能构建一个面向应用、顾及高校教育体系、惠及社会培训的创新培养模式,将有效地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IT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国.就业竞争力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7).

[2]任义,宋晓宇,栾方军.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C].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2009.

[3]戴林,谭茭.特色办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N].重庆日报,2010-5-13.

[4]吴文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责任编辑:杜能钢)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Reform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受IT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成为高校招生和办学的热门专业。一段时间以来,办计算机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形成一股风气,各类各级高校不论条件如何,均设有计算机专业,导致计算机在校生的规模极度膨胀,已成为全国在校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存在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每年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IT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出了问题,培养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学不能致用、质量不高,不适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这个问题在国内大学相当多的计算机专业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文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认为要转变这种局面就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最直接关键的就是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启发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和应用中掌握知识。

二、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条件的不断提升,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在我国各大高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有自卑和畏难心理,而这种差距难以通过传统的刻苦和用功进行弥补。部分来自大城市或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对电脑接触早,他们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比较高,个别学生甚至超过了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和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能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兼顾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一来,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了较大的比重,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导致的结果就是因学生基础知识、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异,一方面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不好,另一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应用性课程因没有教学计划而学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心理阴影和对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学生上机实践机会很少

由于我国有些高校存在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观念跟不上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即使部分院校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氛围,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措施与标准,导致学生与教师片面地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四)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多数属于教学型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由于很多高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流入了国内外的工作待遇优厚的企事业单位,导致了高校高水平计算机教师缺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质量,教师亦无精力投入于科研及本身业务的进修和提高。其次,多数教师没有项目制作、程序设计等“一线工作”的经历,也就很难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将企业单位中的工作经验穿插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也就无从谈起。

三、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应该覆盖包括: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必须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自行设计、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己经不能满足计算机发展的质量的需要。计算机及IT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非常迅速,学校要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教学逐步从理论课教学中独立出来,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强化实验教学。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一定的进步:

1、课程验证性实践环节:对于本专业重要基础性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课程采用小班授课,实践环节采用边学边练的实验室教学方式,用实践环节进行教学,不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个教学环节都在实验室进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

2、课程综合设计环节:将相关紧密课程进行综合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实践环节实践,减少重复内容,更能锻炼学生综合的问题思考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答辩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习环节:通过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习环节,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甚至和师资支持,培养学生的市场创新能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和发展尽可能多的校外实践基地,争取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出谋划策和培训员工,又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困难的问题。

4、创新型实践环节:通过第二课堂、设计大赛和教师科研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参加设计大赛或教师科研的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远远 超过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我们认为创新性实践环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5、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进行综合设计的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题目新颖,能够体现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的应用;在指导过程中要细致,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毕业设计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二)改革考核方式,由知识点考核向能力和素质考核转变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计算机专业不应该仅有单一的理论课考试方式,针对专业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实行实验和理论分别考核,实验考核不过关,相应学分也拿不到,甚至有些课程以实验考核为主。还可以通过认证考试等形式,引入第三方考核。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真正考察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便免了学生因死记硬背而失去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要采用了从德、智、体3方面,结合学生活动记录及奖惩等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定量测评方法。测评指标计算公式为:S=0。2D+0。7Z+0。1T+F。式中为S为测评总分,品德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为D,智育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为Z,身体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为T,在校其它表现定量考核指标成绩为F(又称加减分,奖为正数,罚位负数),0。2、0。7、0。1为加权系数。另外,为了更全而、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对加权系数可以进行设置初始化。

品德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采用民主评议和辅导员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智育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按学期计算,智育成绩是本学期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所有考试成绩均折合成百分制进行计算。

身体素质定量考核指标成绩:按体育课成绩和身体素质达标测评成绩。

在校其它表现定量考核指标成绩:根据学校及院系的有关规定,记录学生在校的表现,如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及其它业余活动和奖惩情况,以课程的方式统一标准进行加分和减分,以实现定性和量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四)教师的培养

要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面向目标教学内容的精练和组织、大作业和小项目的设计等,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大学教师所欠缺的。例如,在地区性大学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很少参加科研工作的问题,即使主观上有教学改革的愿望,客观上也很难达到要求。因此,要想取得明显的教学改革效果,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关注青年教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从近年来教师考核的情况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教学同时又从事科研与开发的教师与单纯搞教学的教师相比,不论是知识面、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意识、还是教学效果,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许多教师在从事科研和开发时,还将课题结合到学生毕业设计或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去,也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这种教学与科研开发的紧密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好现在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程进修,如参加教育部和教指委举办的课程进修班、IBM和ORACLE等公司举办的系统软件和软件工程与软件工具培训学习班;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参与技术开发和参加学术会议。

四、结语

教学质量决定高校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近年来,我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明显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今后我们的重点是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实践环节要进一步改革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马明涛,王丽芬,刘宝军.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5): 144.

[2]董卫鹏,胡鹏飞.高校IT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新城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110.

[3]张莲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5): 58.

[4]张霞.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 2008, (8): 197.

[5]冷建华,胡烈山.地方性高校公共计算机教育现状的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21): 106.

[6]孙林.务实创新.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J].中国当代教育思想,2006.

[7]李莉莉,石忠.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电脑,2007,(1):39.

[8]许建飞,朱向运.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1).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教学团队;网络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9-02

Abstract: Building 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building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rich and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to promot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1 概述

2012年2月,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被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职教教研室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历经5年的建设,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师发展、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质量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宁教职社[2012]1号《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文件中提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提升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教学团队构建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及相关教学资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安装与选购、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维护与保养、计算机的故障排除等等。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模块课程包括:激光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复印机的使用与维护、多功能一体机的使用与维护等等。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模块课程包括:网络互联设备使用、网络故障诊断、网络设备的故障检测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等。

团队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习与应用能力、职业道德与素养。团队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方面也着力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团队分工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因此,为学生开发专业性强、理论易懂、沟通容易、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项目。

2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指将与教学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字化材料组织、整合、处理,所有文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上传至教学平台,用以辅助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我校的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有较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也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学习平台。

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更新是日新月异。网络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统一性,资源丰富、即时、生动、检索便捷。当下,我们早已习惯利用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技术平台来浏览、发送、接收、处理信息。虽然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是前所未有的内容丰富、查询便捷,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教学人员的认真筛选、整改、重组,很多内容是不符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特点的。因此,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经过教师们精心的策划、组织,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库包含了数量多质量高的教学内容、教科研素材,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发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生生之间网上交流互动,打破时空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使命是服务师生――为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便捷的资料检索、开放的交流平台。因此,网络资源库必须有几个原则要遵守:1)系统性。我们必须从硬件支持、软件开发、资源收集、模块化管理等多方面全盘考虑。教学资源库的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2)交互性。教学资源库应设有讨论组、邮箱、留言等功能,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能交流学习状况、解答疑难,促进沟通和合作。3)简易性。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检索资料,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录应该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上手,结果显示快捷,操作界面友好而个性化。4)跨平台。用户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平台上对教学资源库的操作。5)开放性。访问权限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修改、删除等权限仅限管理员和作者。

4 教学资源库的结构

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库结构对实现其教学辅助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库从资源层面分,可分为初始素材、加工素材、专业课程资源;从结构层面分,可分为公共资源、我的资源、资源查询、教师入口、学生入口、后台管理、交流讨论;从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课程层面分,可分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模块、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模块。

5 教学资源库功能与设计

教学资源库的用户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员、访客。其中,教师和管理员又可分网络技术员、教学资源收集、筛选、策划、编辑人员,课程协调、技术辅助人员。各教研组教师应有专人负责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并标注该资源的类别、主题、原创人、难易度、受众对象、应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于何种教学(学习)环境、前后学科(知识)的对应衔接关系。同时,应有专人负责各学科资源的协调、链接与校对、核查。

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有:教学内容库、多媒体资源库、课堂实录库、教研资料库、学生作品(业)库。教学内容库主要是教学素材,以文本类居多;多媒体资源库只要是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类素材(音视频、动画等);课堂实录库为教学上课录像,主要展示的是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教学团队的教改、核心课程;教研资料库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业技术前沿文章。学生作品(业)库里主要展示的是学生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业)。

6 反思与结语

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中,我们要注意几条:

1)标准与规范。对于每一条资源我们都要按照其从属的课程、主题、受众对象、文件格式等具体要求认真编制、管理、分类,不得混淆、模糊处理。

2)团结与合作。建设资源库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负责资源收集、筛选、整改、编辑等工作的教师、管理员必须分工合作,不可推托、推卸责任。

3)安全与版权。既要注意网络信息安全、文件应及时备份,同时,对于涉及版权的资源必须注明出处,不可轻视、无视。

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教学资源库。在创建资源库的过程中,教师们重新梳理教学资料,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筛选、整合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广受好评的教学资源库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同时,合理、有效利用好教学资源库,以及对教学资源库的评价与更新也是我们要着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x.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2] 汤志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优化问题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53-354.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梁倩(1981-),女,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07-02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滨海新区庞大的人才需求市场,需要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平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及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均衡发展的培养模式。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就业岗位

依托地方经济,制订适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新一轮服务产业转移机遇的到来,向世界提供知识密集型的“中国服务”正成为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9年4月,天津滨海新区领航区――滨海高新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坐落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京津软件与服务外包协作发展的新阵地,将迎来新的发展目标。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软件园,目前入园企业达到500多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占天津市的70%,成为天津市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为主动发展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手北京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新优势,天津滨海高新区在建成46万平方米软件园一期、二期后,超前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308万平方米的软件园三期――“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并被列为天津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20项重点工程之一,以打造世界一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为目标。基地所处的天津滨海高新区聚集着天津七成以上的软件企业,在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出口、信息安全软件、手机游戏研发、安防监控等领域形成了天津特色和全国品牌,成为天津市软件产业的龙头。国内外众多优秀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已前来投资。随着软件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软件公司的不断增多,需要的软件编程人员也日益增加。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滨海新区,占有地域优势,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应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产业基地的发展储备大量的人才,增加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对滨海新区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研,确定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开发与服务等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核心岗位。

二、改革教学,根据岗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计算机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企业的实际需求要求高职专业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减少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满足新时代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课程设置要立足高职学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课时,贴近区域经济,贴近企业岗位,贴近生产实际,体现综合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整体课程设置既要做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他们在所学专业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并着眼于软件产业的中低端人才培养,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以软件开发流程化、规范化为目标,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适当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应当从岗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出发,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对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优化,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岗位以及职业迁移所必备的能力。

2.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理论实践、实习实训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专业综合实训-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

3.证书性学习、生产实训融入教学。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软件开发语言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定位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科目课程体系要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设置上追求和谐统一。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考取计算机相关证书,为学生顺利就业打通职业门槛。

三、加强校企结合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半工半读教育模式

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发展,实现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学生的就业率是评估学校专业设置得当与否的重要标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按企业要求,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零距离,教学环节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并实施,尽力做到企业、学校结合,师傅、教师结合,产品、作品结合,经营、实习结合,生产、教学结合,使师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缩短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强化了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1.“学校办企式”模式。让学生到工作第一线实际锻炼是我们始终追求的重要办学环节。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内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应用环境模拟,让学生有一种企业应用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完成多种相关实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缩短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为了促进专业发展,应走出一条专业发展公司化的道路,组织学生在本校创办的企业中参加实习、实训。

2.“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参与工作,增加了学生社会工作经验。要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力度,了解技术发展、就业形势和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按照生产要求在毕业前就得到锻炼,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接受岗位实训,真正达到企业岗位要求。要进一步走出去,接触社会、接触市场,与更多的公司进行合作,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专业团队的教研活动,发挥各类人才优势互补的集体力量,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将行业培训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采用“实践、技术、应用”的案例讲解方式,要求教师授课由“学科型”向“实践型”转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专业团队。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践、锻炼,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流技术和发展方向,并及时补充到课程当中来,适时调整课程设计,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对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以典型任务方式要求学生用课程设计来代替传统的考试。对于学生的考核,除必要的考试和考查外,还要考查学生在实训、实验和实践中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计入平时成绩并影响总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由岗位能力制定考核标准,改革以往教学任务达标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保证教学效果,测试从上机操作和笔试两方面人手,鼓励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状况、上机实践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这样不但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而且能为学生再学习与训练创造机会,提高其综合能力。

在今后工作中,应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使之适应滨海新区的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搞好课程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创新发展的精神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更多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计算机及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1.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亦在持续更新,但是教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教材的内容较为滞后。另一方面,中职教师受精力以及时间的限制,对新知识的掌握与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外,学生在学习以及走向社会皆要经历较长时间,造成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需要的技术有更大差距。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数据库的应用开发以及设计能力。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先进行概念的讲解,再依据教学实例进行操作,最后留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整个过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该课程的知识。而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在实际的应用系统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综合地考虑,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运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且缺少实际的动手能力。

3.考核方式较不科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是考核,考核也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现在较多的中职学校考核方式较不科学,以笔试的方式对数据库技术课程进行检验。笔试考核具有一定的缺陷,多以程序题、判断、填空、选择为主,对概念知识进行重点考核的考核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一些学生取得高分是因为记忆力较好,临考前记住了书上的一些内容,但是考试过后所学的内容完全忘记,这种教学效果较不理想。单一的计算机笔试考核的方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对学生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转变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的缺陷,可以采取转变教学内容的措施,从辅助光盘的选择方面入手,将教材中实例操作部分的详细步骤制作成光盘,让学生对整个任务解决过程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光盘具有可以反复播放的优势,与教师一次性的演示相比对学生的复习更有帮助,遇到不理解或忘记的部分只要观看光盘就可以解决。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要精心地挑选教材。可以选择当前流行的SQLServer数据库技术为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此外,要依据实际教学的需求与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还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对新技术、新概念的反映,根据教材内容的易用性、完整性进行教材的选择。

2.转变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转变教学模式,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式,突出计算机领域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克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片面强调学科体系不完整等缺陷。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要求,要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扎实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基础上,及时了解与掌握该领域相关技能与最新的技术发展。

3.转变考核方式。针对以笔试的方式对数据库技术课程进行检验的考核方式的缺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注重结果,定量考核注重过程,将二者相结合,符合考核中过程形成性考核的主要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技能以及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关注,而且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关注,对学生个体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通过考核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的进步。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