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划设计和初步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前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所涉及的尺度范围在增大、领域在扩展、内容在增多,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本文介绍了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旨在促进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前言
园林植物与园林中的地形、建筑等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有力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在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旨在促进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
一、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当前现代园林分为两类:以人的需求为主,以植物材料为辅[1]。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大多属于这类,都是以建筑造型的特征、需要来进行植物景观塑造。这类通常用于住宅、广场、小型绿地等;以顺应自然为主,人工模拟自然,从而营造出近自然的人居环境。这类通常用于城市大型绿地、郊野公园等。在这里我们所论述的是第二类园林即风景园林。
随着风景园林规模的扩大,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它的原生植物生态系统几乎不可逆。对原生景观的保护要从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出发进行综合保护,把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良性循环作为宗旨,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此外,还应该有效调节保护、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之重点突出,进行分级保护,促使经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达到高度统一。
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现状分析
首先要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情况等。其次要对场地信息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进行调研。现有植物对园林景观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对现有植物的种类、体量、生长情况、病虫害敏感度、与新建筑的关系等进行调研,并尽可能在新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到。植物的种类、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所以需要了解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地形状况,如坡度、有无明显陡坡等。制定种植计划也会受到土壤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项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土壤的EC值、PH值、磷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选择植物种类会受到水文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具体了解场地内水源的位置、容量,年度洪水循环周期等。除了了解场地内的情况,还应该对场地周边的绿化用地状况进行一定的考察。
(二)概念规划
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导,把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弄清楚,然后再依据规划设计的定位、主题,结合风景园林现状,提炼出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的立意。在进行概念规划时,必须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基调弄清楚,并把宏观整体把握植物景观的结构、内容作为建设植物景观的核心。具体来说需要进行植物景观的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渲帧⑷郝浣峁沟墓婊。
(三)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主要是对概念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深化,这就需要从宏观规划深入到细小的设计中。方案设计要在充分理解规划内容之后,把植物特色分区作为基础对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进行深化设计,其中有群落的空间、平面、立体设计以及植物材料的选择。
(四)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它对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调整。初步设计可以参考传统园林植物规划的原则、方法。植物的种类、位置等需要在初步设计中明确下来,此外,植物的数量、行距需要规划好,现有植物也需要标明。通常初步设计要与方案设计结合起来。
(五)施工图设计
进行植物种植、工程预算、验收等工作都需要按照植物施工图设计来进行,所以植物施工图设计应该能够确切地展现出种植设计的内容、意图[2]。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施工图设计可以根据初步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把植物种类、栽植位置、植物规格等标清楚。同时在绘制的过程中要与放线网格、尺寸相结合。对于关键植物要把它与建筑物、道路等的距离尺寸标注清楚。那些种植设计复杂的地段,可以将其分为乔木、灌木种植物两种。那些有必要进行特殊说明的设计可以与植物立面图相配合。此外,也要以项目为依据编写专门的植物工程说明书、植物材料表。其中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栽植方法等要在植物工程说明书中体现。项目所用苗木的序号、拉丁学名、数量、中文名称等要在植物材料表中体现。
(六)设计的现场调整
在实际种植施工时总会遇到设计时没有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预设的设计理念、景观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现场进行有效调整,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有效解决,预期效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设计的现场调整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其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除此之外,养护管理也会对植物的成活、长势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它不属于规划设计的范畴,但施工单位有必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思想、方法,这将会对植物景观的营造产生良好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所涉及的范围在增大、领域在扩展、内容在增多,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可持续性设计等思潮的影响下,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握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程序、方法等,保证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贾培义,董丽.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 中国园林,2014,32(01):93-99.
[2] 段文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探究[J]. 房地产导刊, 2015,16(33):11-12.
目前,新建小区一般都不做架空管线,本文针对小区埋地管线综合工作进行探讨。
1.小区工程管线综合阶段及其工作内容
1.1小区管线综合规划
工程管线综合是小区详细规划的一部分,是以小区详规和各项管线规划资料为依据进行各类管网的布置,主要是确定各管线的走向,除关键的主干管和重要干管定出具置以外,一般管线可定出一个可以调整的范围。经过管线综合发现矛盾,调整布置,确定各管线在道路上的排列顺序和相对位置。
小区管线综合规划一般包括编制工程管线综合平面图、道路横断面图和说明书。管线综合规划文件是小区各管线设计的依据,是下一阶段管线设计综合的依据。
1.2小区管线初步综合设计
工程管线综合初步设计是在小区管线综合规划和各工程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此时小区内主要单体建筑内管线系统和小区各工程管线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所提供的设计资料比较准确。小区管线初步设计综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工程管线具体的平面位置,相对的竖向位置,并解决管线交叉处的竖向矛盾。
小区管线初步设计综合一般是编制工程管线初步综合设计平面图、确定管线交叉点标高和修订道路横断面。规模较小或管线简单的小区一般不做管线规划工作,直接做初步综合设计。
1.3施工图的检查调整
在初步设计综合阶段,各管线的平面布置位置、竖向位置已经确定,相互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但随着各单体建筑和小区各管线系统设计的深入,新的矛盾会产生或因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个别工程管线设计可能发生变动;若有改动,对初步设计综合阶段的图纸应作相应的调整。经检查调整后的综合文件是小区各管线施工的重要依据。
1.4工程管线综合竣工图
小区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设计要作一些变动和修改,因此各管线施工完毕后需做管线综合竣工图,该竣工图记录了施工验收后的实际状况,因此,也可成为建筑小区管线综合现状图。管线综合竣工图是小区有序管理、维护、检修、进行小区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
小区管线综合竣工图根据各单项工程管线竣工验收编制而成,反映了施工完毕后各管线在平面上和竖向空间的具置和相互关系。管线综合竣工图包括各管线综合图、道路横断面图和交叉点标高图,此外还可制作一些表格和文字说明,以记录竣工图中无法表达的资料。
2.小区工程管线综合文件
2.1小区工程管线综合平面图
小区管线综合规划平面图图纸比例通常采用1:1000-1:500,小区管线初步设计综合平面图图纸比例通常采用1:500,一般和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一致。图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标明等高线、河流、湖泊等,反映自然地形、地貌;②绘出小区周边环境、周边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管网、管线,并注明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红线范围;③绘出旧城改造地区原有道路、建筑物、各种管线及相关构筑物,并注明保留部分和拆除部分;④按小区详规或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新规划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⑤绘出各种规划设计管线和相关构筑物。并标明小区各类管线与城市管线的接口位置,标明小区各类管线与各建筑物入户管线系统的接口位置;⑥标明道路横断面编号,选择的道路横断面应该是管线复杂,具有代表性的路段。
建立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图纸,并应与所在城市一致,以免发生混乱。工程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排列顺序应根据管线的性质、埋深等确定。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安全有影响的以及埋深、检修周期短的管线应远离建筑物,从道路边起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气、热力管、燃气输气、给水输气、雨水管、污水管。布置时尽量减少管线互相交叉。采用不同符号或不同线型标明管线名称,关键管线和重要管线应标注主要控制点(起点、终点、拐弯点)的坐标,标注主干管线(或干管线)的截面尺寸(如管径)。管线初步设计综合平面图标注关键管线控制点坐标、确定各管线间距、注明各管线截面尺寸、给出管线井的位置,重力流管道(如排水管)还须标明坡度、检查井处管底标高等。
2.2道路横断面图
图纸比例通常为1:200—1:100。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如车行道(快、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②被横断面图剖到的各种管线(包括现有和新规划设计的管线以及预留的管线)端面,注明管线名称;③建立管线交叉点标高图。标高图主要用以检查、调整和控制管线交叉点上下管线的高程和两管线之间的净距。图中一般要注明管线交叉点地面标高、上下管线的名称、截面、管底标高、两管线之间净距等内容。
管线交叉点标高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果管线综合平面图图面比较空,可以在每个管线交叉点旁绘制垂距表。如果管线综合平面图图面比较紧,也可以将各道路交叉口编号,然后每个道路交叉口单独绘平面图,再将交叉口内各管线交叉点在垂距表上标注。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表示。不管用什么方式绘制,图表应简单明了、使用方便。
3.管线综合说明书
除了上述管线综合文件外,还应有专门的小区工程管线综合说明书。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规划、设计依据:上级部门的批文及文号,规划、土地、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审查意见、要求等文件,规划设计任务书、委托书、合同等文件;
②工程概况:小区所处地段、周边概况;旧城改造区现状;占地面积、道路广场及总体概况;功能性质;小区内各主要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高度、使用功能、内部管线的种类;小区内管线种类等;
③各类管线分专业介绍水源、电源、气源、热源等;周边城市管线、构筑物以及与小区管线的接口;现有管线概况;区内的加压、稳定、变压等方式;设计用量(或负荷量)各主要建筑物内管线系统简单描述;排水管线的污水处理及排水方向等。
关键词:电网规划;方法;供电区域
中图分类号: 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1 供电模式
目前应用较多的电网建设模式为典型设计模式和通用设计模式。典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初步设计阶段的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配电站典型设计方案、线路典型设计方案等。通用设计方案则主要包括变电站、配电站、线路等组成模块的施工设计方案。
近年来提出并得到推广应用的供电模式是规划设计阶段的典型设计模式。本文供电模式为界定了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深度介于电网规划与初步设计之间,属于典型设计范畴供电模式以电网规划理论、规程规范为支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图 1 为供电模式制定方法,图 2 为供电模式要素。
供电模式将典型设计拓展到了电网规划设计领域。目前施工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典型设计方案服务于供电单元的标准化建设,供电模式则从电网建设的源头入手,服务于全供电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2 区域供电
区域供电中的“区域”是指需要规划或建设的供电区,供电分区及一个或多个用户占用的区块、子区域。在应用供电模式编制某地区电网规划方案时,需要以该地区用电需求为出发点。区域供电充分考虑各区域供电需求的差异化,以供电区域需求为核心制定区域电网规划方案,在各子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规划区的规划方案。
区域供电思想可概括为:按照区块功能、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等条件将供电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根据各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负荷、经济、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分情况采用合理的电压等级、电网结构、设备型式、生产管理及用电服务技术手段;考虑供电区域特别是相邻、相嵌套区域的供电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制约因素,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设计顺序(即先规划较低电压等级电网再规划较高电压等级电网)制定各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最后通过优化组合制定全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
电网规划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电网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2)各供电区域/用户的供电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3)各级变电所/配电站的分布由用户/供电区域或下级电网决定。
4)电网接线/结构由上级电网及本级变电所的分布情况决定。以上特点表明在规划某电压等级或区域/用户电网时可相对独立地规划另一电压等级或区域/用户电网,同时也表明完全可以由下往上制定电网规划方案,而电网接线特别是高压电网接线需要考虑上、下级电网布局,即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上、下级电网的相互影响。
电网规划设计特点表明从用户/区域出发采取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规划具有理论及技术的可行性,电网规划设计实践也证明了基于区域供电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符合电网发展规律,切实可行并且易于实施。
按照区域供电思想,全供电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包含纵向组合和横向优化 2 个过程。纵向规划是从用户到供电区域,然后再到全供电区的过程,或者说从低压到中压,再到高压的过程,为组合过程;横向规划是对供电区域某电压等级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如制定变电站分布、变电站规模及高压电网结构方案等,为优化过程。
图3 为基于区域供电思想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的流程。区域供电思想可为模式化电网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3 模式化的电网规划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模式化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基于区域供电思想,从区域供电需求出发,选择相适应的供电模式制定电网规划方案。该方法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设计顺序,制定各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而优化组合确定全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按照经济水平、负荷性质、区域功能等对供电区域(含供电分区、子区域)进行划分,并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供电区域,实际供电区域可以分解为 1 个或多个典型供电区域。同类型供电区由于负荷特性、供电需求等各方面与某典型供电区域相同或相近,可直接采用该典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因而,采用区域供电思想进行电网规划时,各区域可采用相应的供电模式同时进行规划。
3.2 供电区域划分与分类
不同供电区域有不同的供电需求,不同的供电需求对供电模式有不同的要求。应用模式化规划方法编制规划方案时,需要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和分类,区域划分时应考虑与可采用的供电模式适用条件的一致性,以便进行供电模式选择。具体划分及分类方法如下。
供电区域划分。
供电区域可以按行政区划、区域功能或地理方位等标准进行划分:
①以行政区划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从全国范围看,供电区域可以省、市、县为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县以行政区划为标准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县、乡(镇)、村 3 个层次的供电区域。
②以区域功能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区域功能主要有居住、工业、公共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体育、医疗、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及其他公共设施)、农业生产、农副业加工、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以区块功能为划分标准,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商住混合区、医疗用地、教育科研区、文化娱乐区、农业生产区、农副业加工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
③以地理方位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依据地理位置的独立性、特殊性等条件,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县城、城郊、开发区、乡镇中心区、乡村、自然村等。
3.3 供电模式制定
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供电区域,制定出该类供电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作为同类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
供电模式的制定主要考虑 3 个方面:
1)适用条件和范围。该方面主要考虑供电模式适用的经济水平、负荷水平、负荷性质、地理环境等。
2)典型供电区域的电压等级。根据供电区域负荷水平,按需要的最高电压等级对区域进行分类,并制定该区域最高电压等级电网的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即为此类区域的典型供电模式。
3)供电模式的深度。电网规划方案可包括电网布局/结构、接线方式、供电单元以及装备等各方面,也可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较简单的供电模式可以只包括电网接线方式。为提高供电模式对具体规划方案的指导性,供电模式的深度宜适当向初步设计深度靠拢。
3.4 典型供电模式的选择
根据划分后的各供电区域的相关指标(如经济水平、负荷水平、负荷性质、需要的电压等级等)选择相适应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电压等级。根据区域负荷水平确定该区域需要的电压等级,并在相应电压等级的供电模式中选取该区域供电模式。如某工业园区需要的最高电压等级为 110kV,如果只需制定 110kV 电压等级电网规划方案,则直接在 110kV 供电模式中选取;如果需要制定 110、10 kV 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方案,则需要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并选择合适的 110、10kV 电压等级供电模式。
2)对供电可靠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原则上供电模式选择时需要参考同类型区域的供电模式,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可以根据供电可靠性、环境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供电模式。
3)深度和适用性。
3.5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步骤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按照常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将规划区按行政区划、区块功能、地理环境等条件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而又具有独立性的供电区域,并进行负荷预测。
2)选择与各供电区域相对应的供电模式。
3)将选定的供电模式与各供电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具体规划方案。
4)将各供电区域规划方案进行组合优化,制定规划区的电网规划方案,并对各供电区域的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如下:①先将某中压供电区域包括的各低压供电区域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组合,并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分布情况。若只需制定低压电网规划方案,则不需进行以下各步骤。
②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分布情况,对该中压供电区的中压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各低压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③重复①、②,制定所有中压供电区域的中、低压电网规划方案。若只需制定中、低压电网规划方案,则不需进行以下各步骤。
④将某高压供电区域的各中压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组合,并对上级变电站布点、供电范围及主变容量等进行优化。
⑤重复④,制定所有高压供电区域的变电站规划方案,并对各中压供电区域的中压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⑥依据高压变电站规划方案,提出高压电网的上级电网规划建议,并制定高压电网接线方案。
⑦形成包括不同电压等级涉及电网布局、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各要素的电网规划方案。
图 4 为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流程。
3.6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特点:
1)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根据区域、用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电模式形成电网规划方案,是一种由下至上或电压等级由低到高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2)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纵向组合、横向优化的方法实现全地区的电网规划方案编制,符合电网建设的规律。
3)对相同、相近的供电区域采用相同的供电模式,符合电网规划的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可以促进电网标准化建设。
4)可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效率和规划质量,并可拓展现有电网规划边界。
4 结论
1)基于区域供电思想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顺序,从供电区域出发制定区域电网规划方案,依据供电区域的供电需求、特性选择同类典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在各供电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规划区的规划方案。
2)区域供电思想及模式化电网规划方法具有理论及技术的可行性,符合电网规划规律,且易于实现。
3)作为典型供电区域电网规划方案的供电模式,具有可复制性、移植性,可以应用到相同类型、相似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设计中。
4)模式化电网规划方法有助于电网标准化建设,能够满足电网规划的精细化管理、集约管理和“大规划”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集规划、设计于一体并拓展了现有电网规划边界的优化规划方法。
5)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主要适用于配电网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肖峻,罗凤章,王成山,等.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5,29(2):9-13.
关键词:地理设计;三维建筑;规划方案
1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规划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空间数据载体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其所形成的各种设计成果相对浅显,并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应用,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地理设计的出现,为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能够将设计方案与地理环境影响因素模拟、数字技术应用和系统思考等结合在一起,将设计方案的视觉效果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且能够凭借良好的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功能,针对最终得到的建筑规划方案进行深入评估,提出优化建议,具备良好的效果,也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基于地理设计的三维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2.1设计流程
地理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最大的区别,是强调人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交互式参与,从而为设计数据的整合以及环境状况的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撑。从这一方面考虑,应该将人员的设计思路融入到信息派生中,以提升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讲,主要是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如规划条件、自然环境等,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建筑的排布方式进设计,明确自动布局算法和约束条件,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对建筑的风格和体量进行确定,然后对得到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做好深化设计,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成果[1]。
2.2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设计主要是针对建筑位置、排布等的设计,提升建筑的整体审美效果,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筑本身的平面布局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对于建筑规划设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立足全局,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筑布局的设计主要是立足地块信息,通过排布方式、布局算法以及约束指标,形成建筑的体量与底面。应该考虑建筑布局的可行域问题,确保其处于建筑红线范围内,例如,在建筑工程规划阶段,为了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可以首先在规划区域内排除绿地区域,剩下的部分就是建筑主体布局的可行域,建筑规划和布局正是在这样的区域内进行。
2.3初步设计
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建筑外立面和三维形态,其核心则是依照设计思想,形成研究对象的三维空间信息构造和三维模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比较常见的三维建模工具包括了CAD、3DMax等,不过其形成的成果不具备任何的语义信息和对象,想要进行修改非常困难。因此,这里采用CityEngine平台及其二次开发包,对建筑外立面的形态进行构建和展示。规则制定:对于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而言,规则制定的主要目标,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讲,需要结合建筑的设计需求,进行相应的分割,结合CityEngine中的形状规则函数,在软件系统中自动生成对应的模型。规则制定的内容并不复杂,仅需要考虑以下两点:(1)建筑的基本形态,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空间规则函数的相互组合迭代来实现;其次是建筑附属设施,包括房檐、烟囱、百叶窗等,这些设施的造型复杂,基本上无法通过系统提供的规则脚本进行构建,可以结合专业的建模软件,针对不同的设施进行逐一建模,然后以通用格式导出,然后在规则脚本中,将平面几何形态替换为实体模型,增加模型的真实感和细节;三是纹理映射,其基本原理,是立足建筑整体的树状层次结构,针对相应的叶子节点,设置合理的UV和纹理路径,得到三维建筑模型[2]。(2)规则库建立:在CityEngine中,制定出的建筑规则成果并非单一的建筑三维模型,最为关键的则是规则脚本语言从CGA文件,其能够被应用到任何建筑底面中,通过对规则参数的调整,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而且这些建立好的建筑规则能够被重复利用,为其他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因此,建立建筑规则库,是设计人员积累设计经验的过程,也可以为交互式设计提供备选方案,意义重大。
2.4方案优化
(1)评估体系:想要确保建筑规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通过设计人员、决策人员以及用户的相互沟通,最终得到被一致认同的设计成果。想要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对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具体来讲,建筑规划方案的评估体系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空间评估,可以结合GIS和GPS技术,进行二维层面的常规分析以及三维层面的分析,在三维环境中得到直观的效果反馈;②安全性评估,主要是结合地质地形信息等因素,评价规划方案的安全性;③经济性评估,计算得到相应的经济指标,与所处区域的规划条件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指标量上的评价结果;④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是采用GIS叠加分析技术,针对建筑周边的水系、道路、实地等生态因子进行叠加,做好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建筑规划方案的全面评价,得到定性定量的指标结果,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对比的依据。(2)实时优化:在建筑规划方案自动布局以及初步设计环节,采用的是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形态的构建是通过自动布局算法和CityEn-gine规则引擎实现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能够确保设计结果对象语义和几何形态的一致性,能够为成果的实时条件提供支撑。在对规则脚本进行编写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从建筑本身的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则参数,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屋顶样式等,然后通过改变这些参数值的方式,实现建筑形态的随意变化,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建筑规划方案[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领域,规划方案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设计经验以及创造精神要求较高。针对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思想作为核心的地理设计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地理信息数据、工具和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完善的空间方法体系。因此,基于地理设计,进行三维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不仅能够对设计成果的语义信息进行充实,还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梅,邱月,唐相桢.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J].规划师,2015,31(5):49-54.
[2]何兴富,谢征海.基于地理设计的三维道路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13(6):72-76.
关键词:工程造价 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和定额的不断完善,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建设投资依然存在“三超”现象。现在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在建设实施阶段,只注重施工预算、结算而忽视实施前的造价控制;只重视施工而忽视设计;其结果都将事倍功半。超支的原因很多,但忽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因素。
一 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控制造价必须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这才是重中之重。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是指计算或确定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费用目标,并制定出工程项目建造期间控制工程造价的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就能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造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针对的是方案选择,这一阶段控制造价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参考类似工程作出估算。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阶段,建设项目的模型显露出来,并使之可以实施。因此,这一阶段控制造价比较具体、直观。
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率。据分析,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设计费用的1%以下,而这1%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对于一般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占用工程成本的50%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建筑形式、结构类别、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已经确定。在建设后期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小。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
二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1 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
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为在规划设计阶段提高设计质量,进行投资控制提供了契机。在设计招标工程中,就有权对招标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在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把设计的经济性也纳入评标条件。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 改变设计取费方法,实行设计质量的奖罚制度。
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设计难易程度不考虑,这样的取费方法,难以调动设计者主动地考虑降低造价、节约投资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若在批准的设计限额内,设计部门能认真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依靠科学管理技术、优选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所节约的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奖励给设计部门的积极性,也是控制工程造价性质有效的方法。
3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