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针对铁路建设管理铁道部提出了大力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深入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类似,项目具有施工人员较多、工序复杂繁琐、分工明确,对协调性要求较高等共同特点。但是铁路建设同时还存在投资成本巨大,建设周期长,质量以及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特点。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及规律,不断优化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铁路建设管理的现代化。

一、我国铁路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建设组织形式不完善

我国铁路建设由政府投资,因此项目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管理混乱,责任制度不明确的现状。铁路建设项目的业主一般在工程竣工后自动撤销,使用运营后没有明确责任人。由于铁路建设投资主体为国家铁道部门,严重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建设过程中,业主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改变原有的建设规模及标准,造成建设成本预算超标,投资效益低,甚至滋生,对国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铁路建设项目发包模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大多采用DBB发包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由铁道部或者地方铁路局主导管理建设项目,设计单位通过方案竞选选择,监理以及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铁路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包模式下,铁路建设部门往往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解决设计施工缺乏协调性的问题,没有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的内在联系,导致设计施工脱节,使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工期、成本和质量控制工作难以保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铁路建设监督管理不完善

我国铁路行政部门对项目建设采取直接管理的方式,有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非常容易造成因决策失误或监督失效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造成建设项目亏损,甚至工程质量问题,滋生腐败。铁路建设项目负责部门既是建设单位,又是市场监管单位,同时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来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容易致使工程建设中会出现违反基本规律和客观科学规律的问题。

二、铁路建设管理完善措施

(一)铁路建设科学组织施工,信息化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必须科学的组织施工,规范管理程序。协调有序高效的开展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做到按计划完成投资任务,均衡协调好各项管理以及建设施工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的主导,要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中心,根据计划合理的重点配置资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施工进度达到预期要求。铁路建设施工组织设计要遵循细化节点目标,层层分解任务,责任明确的原则,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则,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施工组织安排得到落实。将铁路建设全线开通运营作为整体目标, 结合各个项目部、梁场、架梁通道按工期节点作业重点加强对困难区段施工组织方案的梳理,针对剩余工程量较多的施工单位,从施工组织安排、劳力及设备资源配置等方面制订解决方案以确保重要工序的重大节点按期完成。努力提升工程建设品质,通过利用资源优势,加大试验段建设,不断创新工作力度,针对影响建设质量、安全、进度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广泛吸取借鉴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标准,总结项目的技术创新成果、技术管理经验和教训。

加快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在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层面,明确发展目标,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部门联合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加强科研创新,开发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不同工作业务。信息化建设应采用模块化技术,适应不同规模建设项目的不同管理层次以及不同业务主体需求,并且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资源,力实现各种数据资源信息化,满足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各种不同需求服务。同时还应该建设一定规模的信息化网络,结合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重点,建立大中型规模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同步共享。还要统一各系统接口标准,提高各系统间通用和兼容性能,争取实现系统资源共享和再利用,促使降低铁路建设成本。

(二)强化铁路建设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铁路建设管理部门不断强化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合理措施,确保质量控制的关键常态化。结合工程进度,不断调整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对关键工序施工图纸图像资料存档。加强对建筑材料以及工程施工的试验检测工作。把质量安全作为管理重点,定期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措施。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重点部位和地段的施工严格检查,质量过关方可允许下道工序施工。通过制定奖罚制度,强化安全质量问题处理手段,促进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运转,做到对于出现的问题有一整套的处理整改措施。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由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作保证的,各参建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同时做到自控落实、管到位,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对铁路建设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监理单位也需要进行见证取样,确保铁路建设原材料、构配件的使用安全。

(三)改革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铁道建设项目,铁道部作为投资主体可以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组织项目建设投资、工期、质量等,与地方合资的铁路建设项目,可以采取共同组建项目管理中心的形式。铁路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可以选择非经营性铁路建设项目设立代建管理、部分委托委托管理等方式。建设项目业主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由政府组建固定项目管理部门或由政府同专业咨询公司组建一体化项目管理部门全权负责。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部门机构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铁路部门的职能角色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铁路企业发展趋势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实行企业式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巩固国防,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不断增强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的招商。对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分类建设可进一步理顺投资体制,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有利于铁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结语

铁路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业主、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协调合作,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按期优质完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设计,不断更新铁路建设管理理念,使铁路建设管理朝着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不断完善对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的有效控制,优化铁路建设管理模式,才能不断促进铁路建设的有序展开,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春房.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把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推向深入[Z].北京,2009.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76

0 引言

为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铁路建设目标,施工总承包企业以确保安全质量为主线,持续推进项目管理创新,通过抓制度建设、超前预想、提前谋划,加强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加强沟通协调和接口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坚持样板引路,严格过程检查等方式,科学有效推进铁路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 确保工程建设高起点

1.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根据工程特点,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严格制定综合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环保管理、计财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制度办法,绘制流程图,构建了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具体的制度体系。

1.2 合理配置资源

充分发挥系统集成项目集中调动设计、施工和设备供应商资源的优势,组建集成项目部和下属施工项目部,设置作业队分布全线。主要岗位人员持证上岗,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满足要求。配足机具设备、仪器仪表和车辆等资源。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推广改进型工具。如采用工程放缆车,提高电缆敷设效率及质量;应用轨道长度测量车,提高轨道区段长度测量精度;应用带卡尺冲击钻,严格控制轨道板钻孔精度。

1.3 强化培训考核,提升人员素质

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管理人员、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劳务人员培训计划。通过邀请授课、观看视频、现场交流、实操考核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保证。同时加大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宣贯、培训和检查,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注重效果考核检查,开展“创双优”劳动竞赛,按照考核管理办法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 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

2.1 认真筹划,制定措施

把做好预想和谋划作为切入点,一是组织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积累的问题库和其他铁路建设经验,提前制定措施;二是充分听取运营接管单位建议,制定标准、优化方案;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调查,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实际工作中,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统一要求,采用模板化施工,制作箱盒、应答器、补偿电容等轨旁设备安装模板,统一安装标准和精度;提前与设计、站前单位、电力专业沟通与协调,策划布线方案,在过轨手孔井处增加隔板,避免电缆交叉;在车站电缆引入前,提前预想引入顺序及预留方式,绘制布置图,保证布放有序、整齐;针对交叉施工较多地段,采用沙袋防护,避免电缆损伤;针对室内侧面配线多,使用便携式组合侧面穿线板和配线卡尺,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2.2 坚持样板引路,优化工艺标准

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施工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在充分与设备接管单位沟通的基础上,编制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及作业指导书。选取标准站进行设备安装首件定标,通过综合评估审查,确定施工工艺标准。标准确定后,分为两步进行推广和强化,首先组织作业人员分批到定标车站进行集中学习,重点强调,反复灌输,确保理解充分,其次开展实操培训考核,提高操作水平,将样板引路落到实处。

积极改进施工工艺,每根电缆一次成端接地线单独平行引至地线排,不进行绑扎,利于导流散热;室内布线按功能进行分色配线,便于故障查找。在电缆敷设中,对站内槽道中的主干电缆每隔20米悬挂去向标识,便于故障维修查找。

3 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

3.1 强化接口管理,为工程施工提供条件

依据施工调查、设计说明、施工图等资料,编制工程接口方案。认真开展接口调查,对室外接地端子逐点测试确认,对预留的过轨手孔、锯齿孔、电缆槽道,房建室内预留的沟槽管线进行逐点核对,会同建设、监理单位盯控落实,为通信信号施工创造条件,赢得主动。

3.2 加强沟通,积极满足维管需求

积极配合接管单位提前介入工作,电务段技术人员充分沟通、通力协作,对施工工艺改进优化,确保工程产品利于维修、维护和设备安全可靠。

3.3 强化技术管理,发挥集成优势

严格核对施工图纸,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差、错、漏、碰等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严格进行逐级技术交底;对既有线施工及危险性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充分发挥系统集成优势,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提前对既有设备进行调查,了解现状,会同相关方组织专题会议,反复论证,确定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前,组织相关设备厂商对各系统软件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及时准确。

3.4 强化安全管理,保障稳定受控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网络,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共同构成安全保障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保证压力等强传递。结合安全生产月和打非治违活动,开展综合和专项检查,强化安全法律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劳务工安全管理,严格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项目安全管理稳定受控。

3.5 加强质量检查,实施动态监控

制定质量检查计划,严格执行“三检”制,实施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加大质量专项检查力度,室外重点对轨道孔倒角、室外设备接地、牵引回流、电缆损伤、轨旁设备限界、设备固定等进行检查,室内重点对焊线、联锁试验、室内设备防雷接地等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质量问题库”,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按期召开质量例会,从技术、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注重施工过程记录,工程实行质量卡片和实名制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可追溯,确保工程期到必成、成时必精。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第3篇

【Abstract】Throug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for the releva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help.

【关键词】高铁项目建设 信息化管理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一、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现代工程项目尤其是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现阶段高铁项目建设主要以“四化”建设(即机械化、信息化、工厂化、专业化)作为其有效支撑手段。因此,本文对作为高铁“四化”建设之一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二、信息化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介绍

1.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信息化是建设不朽工程、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的现实需要。

2.信息化的必要性

高铁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尤其是山区铁路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高铁工程桥隧比例大,要建设成百年不朽工程,造福于民,安全责任重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强力支撑。

3.信息化的网络架构

网络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最基本的两大功能是通信和资源共享,因此,网络架构是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是信息化实现与应用的的主要渠道。

高铁项目施工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就得构建能满足现场办公使用要求的网络,由于施工现场多处于高山、峡谷等荒野地带,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点之间又比较分散,相距甚远,如果没有网络通达,则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无法实现。所以信息化网络最好采用光纤接入并且要求带宽不应小于20M为宜,只有构建起能满足带宽使用要求的网络,现场信息化办公与管理才能成为可能。

3.信息化的主要应用范围

当前,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铁道部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应用,包括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二是结合项目实际研发拓展的视频会议系统、覆盖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进入施工区域的识别和信息采集系统、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平台等。

3.1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单位创建全线适用的网络办公平台,参建各方均可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和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互联互通,开通即时通专用账户,保持24小时在线,即可实现所有信息“即时通、即时传、即时报、即时阅”。

3.1.1 信息专员管理制度

各参建单位配备信息专员,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解决系统运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专网专管。信息管理员实行持证上岗,并负责信息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培训工作;汇总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向领导及上级公司报告,提出建议并组织实施;收集有关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对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报告,及时转发落实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警示通报;负责网络协同办公平台中各部门系统模块使用权限分配、项目分解以及基本工程数据的录入工作;负责各系统模块日常管理、应用数据信息录入等工作。

3.1.2信息系统运维责任制

3.1.2.1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管理与维护负责。除系统管理员外,任何人不得无故擅自中断网络、改变网络参数、修改软件配置,安装与系统无关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破坏隔离设置,改变系统运行环境。

3.1.2.2应用管理员负责模块的专业管理和职权范围内的授权管理;对系统运用、推广、完善负责,努力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标准化、系统操作与日常工作一体化。

3.1.2.3操作人员对数据及时准确、设备操作安全负责;操作人员要责任到人。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使用系统专用机器。

3.1.2.4操作员必须确保到岗在线,及时处理信息和文件。

3.1.3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利用VPN等技术手段,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鉴别用户的身份,保证重要信息譬如调度指挥中心和作业环节譬如签字审批的安全性、合法性;通过功能授权进行访问控制,使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解决能不能看、能不能改、能看到哪些、能改动哪些的问题;通过分级授权解决逐级管理、贴近现场实际的问题。

3.2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现代音视频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相距遥远的几个地点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手段。在召开视频会议时,处于两地或多个不同地点的与会代表,既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又能看到对方的形象,同时还能看到对方会议室的场景以及在会议中展示的实物、图片、表格、文件和计算机数据等。

高铁建设过程中,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建各方可以实时与建设管理单位面对面召开各种视频会议,通过网络拉近建设单位和相关参建单位的时空距离,场景真实再现,实现:重要精神实时传达;重要任务及时部署;重大事项远程决策;节省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也是远程培训的有效载体

3.3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指挥中心

3.3.1视频监控系统

由于高铁项目建设质量要求高,安全风险高,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在桥梁、隧道、梁厂等重点工程或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现场施工作业情况;记录重点部位的施工工点状况;掌握人员生产、活动及周围环境等图像信息;即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远程诊断和应急指挥。

主要目的是致力于现场人员、机械、管理、环境等要素行为的直面把握。对施工现场可进行实时管理、安全监测与质量控制,从而为分散的施工点现场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3.3.2 调度指挥中心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安全监测、项目管理子系统数据,实现空间信息、相关属性信息和媒体信息的关联,铁路建设相关信息的查询,项目进展情况、资金、成本、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状态的专题分析与显示,集中完整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同时,实现了人员信息的快速空间定位与轨迹跟踪,现场视频实时监控、围岩量测信息的快速反映。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综合入口,便于辅助进行宏观决策分析

3.4进入施工区域识别和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安装智能识别芯片,进行桥梁、隧道、梁厂等重点工程或部位的人员与车辆在工作区域的出入监测;自动识别重点作业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自动识别临时关注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自动识别安全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人员轨迹掌控和事后追忆支持;不符合预设安全规则行为的预警等。

主要目的为辅助解决长大、复杂空间尤其是隧道施工人员安全问题,实现“以人为本”的施工管理理念,促进和谐高铁建设。核心目的是人的安全。

3.5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

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通过安装在拌合楼控制主机上的一套应用设备,实现对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配合比、拌合时间、材料用量等有关信息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信息予以报警的自动监控系统。

该系统符合高铁施工现场实际,简洁易用,效果明显,应用该系统有助于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有利于保证有效拌合时间,有利于混凝土生产质量过程控制,有利于施工单位准确把握混凝土作业的有关信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实现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6 项目管理平台

项目管理平台紧密围绕工程过程控制管理展开,通过综合信息、组织规划管理、地勘管理、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控制、变更管理、施工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监理管理、验工管理、风险管理、环水保管理等模块,实现专业分工和过程互动、责任互控的结合。

项目管理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现场工程完成数量、质量及完成人的管理。

三、信息化在高铁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中指出,充分利用和发展好信息化,可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信息化是高铁建设的有效支撑手段

我们深知:“高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是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 我们要时刻铭记高铁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

2. 信息化的推行可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

新一轮铁路建设投资大,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严格,社会关注度高。推进信息化手段,细化建设投资管理,强化建设投资控制,能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保证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也能准确有效对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环节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这对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信息化的推行可促进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

铁路建设推行信息化,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生成工程档案,及时向管理单位移交准确、完善的工程信息资料,为从严进行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4.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能否适应国际高速铁路建设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我国铁路建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咨询、投标等工作,以提高竞争力。

总之,信息化建设将在今后的高铁建设和项目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工作,为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如何顺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转变技术管理模式,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技术管理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必须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实现项目建设的质量目标。

实行建设程序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立法,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制环境。技术跨越式发展需要完备、系统的法律支持,必须尽快克服目前存在的技术法规、管理规章、具有行政或技术约束力的规划、规定之间存在的相互矛盾现象。

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必须依序开展多方面的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铁路基本建设程序决定了铁路建设工程从决策、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工作过程中各阶段及其先后次序,是铁路多年实践成果的结晶。

建国50 多年来,铁路基本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投资效果就好,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投资效果就差。现在的形势更应该强调按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工作,使建设管理稳步进行,实现建设项目既满足国家法规、规章的要求,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避免投资浪费,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投资效益。铁路建设的管理体制必须与跨越式发展相适应,进行变革,逐步实行多元化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做好规划和设计

工程项目前期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极其重要的一环。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设计实现具体化。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和结构安全。设计阶段的些微差错,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出现质量事故。做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应该加强以下工作。

鼓励设计创新。美国林同炎公司副董事长杨裕秋为中国工程质量谏言道:“应在工程设计上提高创新,逐步建立工程优化制度,目前中国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改变重施工轻设计的倾向,在工程设计上接受新观念,采纳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为设计中新结构、新思路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途径。

强化规划管理。多年的建设实践证明,规划是建设管理的灵魂和根本,事关铁路的发展与未来。规划是建设、运营的基础,没有科学前瞻的规划,建设、运营就缺乏指导依据,失去系统性、连续性。铁路有关政策、规划、投资、建设的成果只有在运行、运营中才能得到综合反映。规划标准过低、规划期限过短、频繁变化设计规模、设计周期过长是造成工程落后的主要原因。更新设计理念,必须首先更新规划理念,使技术政策具有战略前瞻性。要切实解决好布局、总量、规模和序列四大规划问题。按照路网远期结构变化的趋势确定路网的布局,按照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决定建设的优先次序,按照通道经过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投资回报决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做到远近得当。

在新线建设中的主要技术标准、起始点、线路基本走向、建设时机、合理工期等方面,在既有线改造中各种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建设期限等方面,在枢纽和大编组站、独立特大桥、长隧道、特大旅客站的站址和站型等大型工程建设方案等方面,应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线,提前研究,做好决策,在取得各方认同的前提下,分阶段开展设计工作。

强调初步设计的审查。设计审查的目的是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改进设计方案,避免技术环节缺陷,其中初步设计审查尤为重要。初步设计审查可以对原设计的重大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的选择进行推敲,防止设计的重大失误,避免造成过大损失。例如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优化和修改的最后机会就在初步设计审查,因为线路平纵断面的改动涉及面太大,如果到施工图阶段再对平纵断面方案进行改动,一般都为时间所不允许,甚至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

加强设计的后管理。随着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设计单位的归属亦发生了变化,但设计阶段的工作对建设项目的作用不会改变。应抓住部分铁路设计单位划转给建筑施工企业的有利契机,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对设计图纸认真审核,及时和设计人员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使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提供技术先进、施工可行、质量可靠、能够保证客货运输安全的设计,实现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系统地提高铁路工程的质量。

加强建筑过程的技术管理

项目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载体,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控制的重点是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能解决施工难题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现场的技术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高水平的项目经理班子是工程项目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心。施工企业是技术和劳动比较密集的企业,项目经理班子,特别是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技术决策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技术管理者。因此要建立灵活合理的组织机构,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让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切实做到工作及时、认真、投入、到位,保证技术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进而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现。

项目的管理目标是合同中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控制目标。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注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序和环节的控制。工程质量要符合合同文件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标准。工程进度要按合同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按期完成,搞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还要注重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技术储备工作。

技术管理要为适当缩短施工工期、实现进度控制目标创造条件,并且要保证施工质量,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要提前研究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例如施工条件的变化、技术决策失误、施工组织管理不当等。要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做到有的放矢。防止由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发生技术事故,防止由于施工平面布置、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影响生产的正常开展等,从而避免由于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不当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计划的执行。

努力实现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重视发挥广大技术人员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企业技术专家库和博士后工作站,使高科技人才能够在企业的“土地”上成长;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尊贤重士。当今的铁路建设项目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对从事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只凭着当初在学校学的东西加上多年施工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了,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要能掌握几种技能,做到动手和动口能力并举、做内业和现场协调管理能力并重。同时加大对全体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较高的工程质量提供人力保障。 注重吸收国外成功的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创新,逐步与世界管理方式接轨。加强技术的前期研究,掌握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大设备的投入,靠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综合施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广泛推行网络计划技术、成本控制与分析技术、进展报告技术、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现代管理工具。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程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管理,建立工程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实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对铁路建设工程而言,每一个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都与该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关系。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按照ISO9000族标准,通过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程序化,实现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做好事前预控、过程控制和强化纠偏控制,实现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全过程监督。

做好事前预控。按照要求和实际条件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并提前研究解决有关的技术难题,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注重国内外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让先进装备为我所用,采用新工艺,创造高效率,实现高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必须经过技术鉴定,不可盲目使用。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要检查进场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确认其精度能够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工期和质量。

实现过程控制。总结近年来优质工程的基本经验,无不是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施工工序质量,加强对器材设备的管理。主要做法有:

1、注重工程过程标准化工作,搞好项目质量目标管理,用工法指导施工过程,通过管理施工过程保证施工结果。

2、强化质量检查检验,实行“三检”制度,强化企业自检体系的管理。只有企业自检体系健全完善,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得以保证。企业应注重质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有一套先进的质检手段,保证检查结果真实可信。前一道检查手续不完善或发现问题未处理的,后一道工序就不能开始施工,实现步步把关,层层负责。

3、质检人员必须坚持学规范、学标准,增强自身素质,练就一身硬本领。要熟悉设计资料,定期进行汇报交流,主管人员熟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

4、注重质量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人员三方参加的碰头会。三方相互沟通,协作配合,共同搞好质量管理。坚持质量“会诊”制度,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和有多年质检经验的同志到工地对实施的工程质量进行“会诊”,让专家挑刺找碴,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提高质检水平,促进工程质量上档次。

5、定期搞好评比制度,对分项工程搞多次验收,及时落实质量奖罚条款,奖优罚劣, 通过技术管理,牢牢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配合施工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是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通过提高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使施工管理基础更加扎实、施工行为更加规范。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在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提倡标准化管理创新,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效地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1标准化管理在配合施工管理中的作用范围

过程控制是落实施工作业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消除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

1.1施工人员的控制:

由现场督导领导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班组长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出勤、劳动工时、工作状态进行考评并如实记录,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且所有施工班组每月都进行施工工艺、安全技术操作等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能上岗。

1.2施工材料的控制:

目前,材料管理一般采用ERP 管理,材料都由三级单位统筹管理,基层单位只需提前作出材料计划,在施工前领料即可,因此施工材料控制相对简单。

1.3施工机具的控制 :

保管员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保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保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具体说来:(1)划分维护保养职责。在管理制度中明确了设备操作手、设备维修人员、机组设备管理员、项目设备管理员相应的职责,并将这些职责写进每一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规程手册中,让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工作记录在维护保养规程之中。通过对职责的划分,明确了相关人员各自的权责;通过工作记录避免了设备故障没人负责的混乱局面,保证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开展。(2)推行标准化的设备维护保养流程。在各个施工项目推行标准化的设备维护保养组织流程,确保设备维修保养通道顺畅,实现整个项目维修力量的最优化。由设备操作手提出设备维护需求,机组设备管理员、项目设备管理员确定维护级别和维护完成人,设备维护完成人执行设备维护,操作手、设备管理员、项目设备管理员共同检查验收。(3)建立专业维修保养小分队。项目部抽调技术过硬的员工组建一支专业的维修保养小队,有利于项目统一调度维修力量,保证项目设备低故障率、高利用率。为了让各级操作、维修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企业根据设备规格型号选配了不同的维修工器具,实现每一个维修小队装备的标准化,在施工过程中为每一个维修小队配备维修车辆,保证维修小队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施工现场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1.4施工工艺的控制:

为使作业人员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作业 ,确保工程创优创效,需要推行“工序卡”制度,将各工序施工作业要点卡片挂于施工现场明显处,解决以往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工序衔接不好、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

1.5施工环境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保证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督促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2 优化施工标准化管理

2.1 健全组织规划,完善施工管理内容

我国各地对施工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每个工地现场应基本包含三个区:生活区、作业区、办公区。对这些区要进行安全管理,在每个区周围设立警示路牌、安全标志等,禁止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入施工场地。在非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的场合要设立标志,以免外来人员误闯发生危险。在每个区周围的道路上要设立重要交通指示标志、减速带等,要保证车辆人员通行安全。

要注意三个区的选地问题,尽量减少土地资源,以无法耕田的废地为主。在三个区建成以后,在每个区的各个重点角落应采用视频监控措施,对工程材料的存放、交通工具的停放以及一些重要的人员流动场合进行全天、全角度、全过程的监控,减少出来材料、工具、文件等被盗的现象。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在节约材料及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要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稳定,杜绝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2.2 安全及文明工地标准化施工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管理细则进行,现场所用的各种材料应有序排列,并附有说明的标志牌;对于危险物料的存放更应加小于谨慎,防范非专业人员进行存取,另外应配备齐全的消防设备,用来防止紧急情况事故,施工物品、材料及消防设备的存放必须有相关人员负责看守。在材料存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材料的分类存放,避免出现混料及料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等情况,施工用到的机器设备应停放整齐。

在施工中应配备高照灯,保证能看到每个地方。在高空施工时要做好安全措施,修建安全阶梯,并适当的准备安全气垫,严格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事故发生。对于容易发生泥土流失或地震等地质灾害路段应提前做好安全勘察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环保问题:施工时间选在白天,尽量避免对附近村民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排除的废水应谨慎处理,避免影响纯净的水资源、对于废土废渣要进行集中处理、施工场地周围要修建防护栏,避免儿童误入发生危险。

2.3 注意施工具体细节

在选取施工用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各方面因素,比如材料厚度、坚硬度,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对于施工路段的选取也要符合施工路段选取规定,检查路面的含水量、填料厚度以及路质严实度等路质问题,减少路面塌陷、开裂、起皮等现象。路基的宽度、光滑度以及路面的排水情况等都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坚决避免出现路面高低不平、路面积水等现象。

台背回填标准化施工,科学合理台背施工,在施工前应先仔细清理基底,使基底达到一定的承载力,在施工时应采用适当的碾压工具,严格控制好台背回填的大小,填筑材料的质量、填筑的范围,在施工完成后,要保证各项指标符合制定要求,避免出现因路基不实而导致的路面塌陷。如遇到T型梁施工情况,也应根据T梁施工标准进行操作,通过智能拉伸机器对钢筋进行拉伸操作,在拉伸过程中注意钢筋间距,反复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如遇隧道施工,首先保证隧道洞口的美观,看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搭配,然后根据隧道的设计要求,选择隧道标准的开挖方式,制定全面合理开挖流程。再者应明确隧道的尺寸、净空、锚杆长度、二衬厚度、喷射混凝土等要求。要保证施工平面光滑无缝隙、无渗漏。

2.4 做好舆论宣传

舆论宣传就是要使每个人明确自己既是现场作业中危险源辨识的参与者和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

(a)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专题培训 、业余培训 、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学习,通过观摩会、交流会、总结会、加强现场指导,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标准化现场建设成果,积极扩大社会影响。

(b)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 、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和企业形象贯穿于施工现场的全过程,把企业文化的渗透力、软动力转化为对企业竞争力、企业形象的目标上来。近年来,管理局开展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队(站)活动,极大提高了基层广大干部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培养了基层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了基层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整体队伍素质。

结语

推行施工工作标准化管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提高业务素质,完善工作方法,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施工生产的指导作用。推行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亚非.浅析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配合施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22-224.

[2]温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11(7):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