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健康成为了城市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游山玩水,乐农赏景成为了大多游客的首选。休闲农业则成为了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新兴产业。而现状很多园区的经营者都是为了快速追求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因此在景观规划上便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现状休闲农业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园区景观雷同,重复建设。现在很多休闲农业的投资者多为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休闲农业可以提高个人收入时,便急于求成,不经过合理的规划,同时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雷同,园区的景观单调,无论游客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可以令游客可观、可赏、可拍照的景点,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2.不注重农业文化景观的挖掘。现在很多休闲园区都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没有对具有浓郁气息的传统农作物、动植物、服饰、风俗习惯以及农作方式等作为文化景观进行挖掘,其最终导致园区没有特殊的文化特色景观。
3.人工化现象严重,不注重生态环境景观的营造。许多园区的选址都在依山傍水处,游客来旅游的目的就是想体验这大自然的纯正景观,可有很多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将原有的树林植被景观和山间小溪大手笔的利用人工技术进行改造,这恰恰违背了游客游玩的真正目的。
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针对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注重景观设计的变化和美感。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设计多样且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在景观设设计时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破坏田园风光、污染环境。在景观规划时,不要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景观,同时兼顾美学要求,使环境美观、协调。
2.要有独特的田园风景和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休闲农业景观。园区的景观设计要做到与休闲农业的氛围相协调,避免与城市公园景观相雷同。园区内景观的设计需遵循乡土风格,创新之理念,着重创造具有田园气息的景观环境。
3.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农业成果。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快速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在农业观光旅游中大力应用,建立科技园区,展示科技文化景观,以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
4.充分挖掘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景观。我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中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种民俗和民间文化绚烂多彩,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以特殊的文化景观向游客展示,才能让休闲农业更加繁荣发展。
5.引进国外品种,展示高科技的农业新产品。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旅游的需求,园区要积极关注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变化,引进国外特有的农业新品种,以新、奇、特的高科技产品展示给游客,培植新品、精品也是塑造园区的景观之一,让游客在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更要关注园区的农业景观。
三 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园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具有功能性。根据农业景观的特征,充分利用园区的闲置空间, 利用当地材料, 建设具有特点的景观设施小品。
2.具有美观性。结合周边环境, 在各项设施物的设计上, 表现出农业文化的美感。
3.具有多样性。提供多样化游憩功能, 配合地形、植物等给予游客不同的空间感受, 创造弹性而多变性的体验空间。
4.具有文化性。在环境设计上巧妙地将具有指引或导示功能的设施物与空间融合进来,进而创造具有解说功能的环境。
5.要人性化设计。结合景观设施小品创造和谐而又浪漫的休憩空间, 让游客真正体验园区的人性化功能设计。
四、马耳山乐农庄园景观规划设计
马耳山农乐庄园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户镇马耳山村的西部,距沈阳市区3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规划欲将园区打造一个集绿色餐饮、商务会议、田园住宿、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圣地。
从功能分区上突出园区的景观性,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并结合各功能区的景观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园区分为入口景观区、温室景观区、农史文化区、会议休闲度假区、采摘区、娱乐活动景观区、自然生态景观区等多个功能区。
入口景观区:主要方便游客入园和换乘园区的游览车,园区大门外观朴素但不失美观之气,气势壮大,并与接待中心和农产品销售的建筑恰当的融为一体,使其成为马耳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到园区在入口处设置一座景石,周围设有景观植物做映衬,显得格外美观。通向园区主体建筑的是10米宽的景观大道,中间设有2米宽的景观带,两侧设有座椅和具有当地文化气息的景观设施小品。
温室景观区:主要为农业科普观光园,展示高科技的农业景观,主要采取有机农业栽培种植模式进行绿色蔬菜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园区主要以番茄为主题,打造番茄联合国,同时兼种一些彩色辣椒、五彩甘蓝,西瓜大世界等辅助特色品种,形成温室内的特色景观,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还能品尝特色瓜果蔬菜。
农史文化区:展示农业的发展历史、农业工具以及农村过去居住的相关生活设施等,以特殊的文化景观展示给游客,让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的市民对农业知识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会议休闲度假区:该区的景观所在主要为园区的主题建筑,建筑风格为“生态演绎的新传统风格”,建筑融山浸水,贴近自然,并配合周边地势布置景观植物,是园区的一道重要景观点,为游客创造拍照留影的好去处。
采摘区:根据果品的不同,划分为多个采摘分区,在景观营造上保留原有的农田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点的园林小品设施等,让游客边采摘边欣赏农田风光。
娱乐活动景观区:主要为游客设置多样的游憩景观和娱乐活动,并运用当地材料,对该区设置奇特的景观小品,创造多样且具有弹性的游玩和欣赏空间,给游客带来更多的。
自然生态景观区:主要为自然山体及树林,规划在山顶处修建瞭望亭,方便游客在休憩之时尽览自然之美、农事之趣。山上野生林木比比皆是,形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森林氧吧,同时可通爬山、挖野菜、摘野果来感受生态,回归自然,让游客真真正正的体验这美丽的自然景观。
五、结语
休闲农业园区在景观规划设计上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同时还要巧妙的将其与人文景观和植物景观融合在一起,为繁华而嘈杂的都市游客创造一处休闲娱乐、家庭聚餐、小型会议、乐农赏景的最佳旅游圣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都市农业园区 景观生态学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城市土地的负荷,从而导致了日前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日益扩延的都市范围使得农业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小,都市边缘肥沃的土地日益蔓延为都市的蔓延范围,此种现状严重的破坏了如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今时今日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耕地日益减少、全民身体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对自然的依赖性最大的农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由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式朝着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式慢慢转变。
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出发,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景观美学及园林景观相关原理对都市农业园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使都市型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都市农业园区的概念及内涵
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指在城市内或者都市圈范围内,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一定手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调控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详细的规划来聚集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对农业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之能够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系统。
都市型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是依托于都市又服务于城市。都市型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成为现代都市农业日益发展成熟的重要的载体形式,在此种载体中发展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了现代都市的无限制的扩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休闲娱乐、农业科研教育场所,同时也保证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
2.西安都市圈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主要以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托而发展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规模化、标准化型:特点为种植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集中展示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水平。2)高科技现代农业展示型:普遍采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组培育苗的现代化设施和手段。3)农业生产与休闲相结合型:特点为园区农业生产主体突出,观光休闲设施配套齐全,游客可参与土地租赁,果树和动物认养等农事活动。4)民俗文化、农家乐型:其以村镇为单位,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
3.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3.1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
1.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
对于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方法论的研究,首先应将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进行清晰的阐释和梳理。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认为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⑴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⑵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和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⑶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⑷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⑸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2.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斑块(Patch) 是景观中的点状因素。在一个较大的景观系统中可将那些点状的景观要素归类于“斑块”。在都市农业园区中的整个景观规划范围中的绿地广场、建筑群体以及园区边界地带的公共空间都可作为斑块来看待。
2)廊道(Corridor)是景观中的线形因素,其最显著的作用便是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转输载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廊道在景观中可分为以下三类:河道水系或蓝色网络状廊道;森林、林荫道或绿色带状廊道;街道(硬质道路)或者灰色线状廊道。它们可分别简称为蓝道、绿道和灰道。
3)基质(Matrix)景观中的面状因素。它是作为景观区域镶嵌在生态系统背景或按照农业园区功能及生活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特色景观、标志性景观区,亦是构成农业园区景观特征中最广泛又敏感的部分。
4)边界(Boundary) 属于农业园区景观生态体系各要素构成相邻系统的交界面和接触界定的区域。在农业园区中的建成区部分,在不同功能分区为依托的园区内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属于内部生境,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乡村城郊则属于外部生境,城乡结合部带则就属于边界区域。它深刻地影响着环境生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5)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的特征。景观异质性包括了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6)尺度(Scale)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
3.2景观美学
景观美是在特定的有限整体生态环境里,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人对白然足够明勿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性鲜明、突出、生动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人对白然既征服又保持和谐一致的本质。景观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景观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美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观光农业园内一切景观形式都应体现出农业的本质,反映出对农业景观美的认识、抽象和提炼。
3.3园林景观理论
园林景观理论认为景观由景观元素构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在园林景观理论中农业观光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景观。农业景观的自然和人文观赏因素很早就被人们所发现和运用,从中外园林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农业的影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上找到农业观光的原始形态。《周礼》上有:“园圃树之果瓜,时敛而收之。”;《说文》上有:“园,树果;圃,树菜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产生之初―周朝的苑、囿开始,园林中就栽有大量的桃、梅、瓜等农作物。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把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通过造景规划实现的过程。借助于园林景观理论,规划建设者可以从地域特征出发,通过对植物、土地、水、场地、建筑等造景元素的规划设计,创造视觉优美、生态良好、空间舒适的观光游憩场所。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理论和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4.结束语
都市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都市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应从研究其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对于以上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对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规划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1.1乡土特色
乡土特色是农庄休闲园的基本内容,只有具备了乡土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光客置身其中去感受与体验。农庄休闲园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光客的青睐,就是因为具有传统农村田园生活的“乡土”味道。从观光客的需求角度分析,他们之所以会来到农庄休闲园,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回归生活本质、体验自然真谛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当中,乡土农庄生活成为了观光客唯一能够感受生活的途径。因此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以“乡土”为主旨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丰乐农庄做得十分到位,其以中原乡土特色为基调,通过营造农村民俗文化特色氛围,构建起了以特色性、休闲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农业园区,增添了园区的景观特色,并让乡土特色与生态景观实现了良好的互补,相得益彰。
1.2旅游特色
在丰乐农庄休闲园的众多产业项目中,旅游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吸引观光客,让他们愿意来到休闲园中进行旅游,是休闲农庄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发展,丰乐农庄以旅游特色为基点进行了农庄休闲园的建设,具体表现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特殊性”上。所谓“特殊性”就是与众不同之处,丰乐农庄实现了生态规划区域性划分,将农庄休闲园分为了“特禽区”、“特菜区”、“特果区”、“特娱区”。“特禽区”所带来的奇特感官享受,“特菜区”、“特果区”所带来的奇特味觉享受以及“特娱区”所带来的奇特娱乐享受,能够让观光客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可以大饱口福,为观光客留下感官印象和识别特点,从而发挥出农庄休闲园的旅游特色。
1.3景观特色
景观特色是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观光客“印象性”和“识别性”的途径。在农庄休闲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丰乐农庄充分发掘了中原地区的农村风情、民俗以及传统农耕文明,利用河南省重要历史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内在文化资源,实现了园区文化品味的提升。同时还加大了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景观设计,通过当地代表性植被景观的设计,突出了农庄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使景观设计与农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在提升农庄景观生态学的同时,为农庄生态规划科学性提供了保证。
2丰乐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丰乐农庄休闲园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这说明丰乐农庄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考虑到农庄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对未来生态环境的影响,笔者建议丰乐农庄休闲园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发展策略,以便能够为丰乐农庄休闲园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2.1个性化发展策略
在各种农业休闲园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丰乐农庄想要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保证自身个性化生态规划发展策略。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够为农庄提供持久不衰的竞争力。为此,丰乐农庄必须实现对自身景观生态环境规划的革新,使其能够根据中原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农庄园区标志性生态景观的建设,来构建起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从而提升农庄在观光客心中的记忆性与标识性。
2.2延续性发展策略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丰乐农庄要想成为经久不衰的农业产业园区,为郑州市及其周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就必须做好对农庄的延续性发展保护。在人们审美情趣日益变化的今天,农庄的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必须要能够保证适应时展需求,能够反映出时展的特征,才可以发展下去。但是片面地迎合时展,而放弃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日新月异的时展模式下,传统文化才是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为此,农庄可以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有效发掘,以现代化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为途径,将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现农庄的延续性发展。
2.3保护性发展策略
服务性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众多功能性特点之一,但其并非最主要特点,从当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状态来看,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最主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丰乐山庄的基本特性,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此,在进行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时,要根据生态保护原则来进行工作,尽量保留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为观光客提供一个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
3总结
1、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科学化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商品化是休闲农业的特征,集约化是休闲农业的方向,产业化是休闲农业的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第一位,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民通过经营休闲农业实现生活富裕,同时促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2、能创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农园将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从住宿、餐饮、服务业等方面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链。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休闲农园的出现能够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筹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产品,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加工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同时休闲农业发展筹集到的资金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休闲农园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景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既增加了消费群体的数量,刺激了居民的消费,也促进了休闲农园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目前休闲农园规划与建设的许多问题。
1、开发模式雷同,缺乏特色
全国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而且同一区域内的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常常出现雷同,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另有不少园区只注重道路、温室、操作间的美观,其内部种植的作物仍是普通品种,科技含量不高。另外,观赏性蔬菜园、花卉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发较少,耕作、栽培、植树以及小型农业科研实验等农事活动的开发不够,导致其旅游特色难以体现。
2、基础设施
建设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容易造成旅游旺季的交通堵塞,浪费游客的时间,影响游人的心境;进入休闲农园的旅游线路不多,公交车的性能比较落后,在道路曲折的地段会引起游客的不适;进入休闲农园的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园区的指示系统和宣传栏等不完整,影响游客进行休闲活动;休闲农园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更有甚者,个别农园园主追求短期效益,不做长远规划,坑骗游客。所有这些,使得许多休闲农园没有稳定的客源,很难引发游客再次旅游消费的热情。
3、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单一
各地的农业休闲园虽然都有特色水果、观光蔬菜、特种养殖基地,以及一些科普教育基地,但尚未建立较好的产业支撑。我国的休闲农园仍处于低层次开发,以生产和观光功能等为主,对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园区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体验性项目的开发不够独具匠心,没有把地方的资源和文化特色融入进休闲农业活动中,没有形成产品系统。
4、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我国的许多休闲农园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园区建设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进行战略定位和合理布局,在建设完成时没有注重园区的经营管理,在宣传策划、人才培养上面没有下功夫,管理水平较低,没法满足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休闲农园规划建设的措施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以绿色、低碳、安全等理念为基础,这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最大特点所在,一些成功的园区或景区在园区开发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绿色、环保等理念也始终贯穿其中;在园区或景区建设之前,为了防止重复建设,要对园区或景区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定位和规划目标要准确;提倡节约、环保等理念,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1、规划先行,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总局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性的开发,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体现民俗特色,连线成片地推动主题型、景区化的休闲农园建设,以形成集群效应。
2、生态立园,服务领先,品牌经营保护园区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怡人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要严格控制,以名优、安全、绿色为特色,使园区成为真正的绿色农园。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开拓市场,打造专属品牌,使园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休闲农园和优质旅游胜地。
3、注重产业功能,农旅协同要把农业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坚持朝特色化、精品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定位、项目策划时要注重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合理搭配,了解农作物和果树的生态特性,不断满足和开发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导当地农民向第三产业靠拢,从而获得农业和旅游协同发展的双重效益。
关键词:观光游览苗圃;发展;规划设计
观光游览苗圃是基于生态理念、人们、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发展起来的,既可参观游览,又可度假休闲,集多种功能为一体,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因此,有关人员开始大力研究观光游览苗圃,以期它能有更好地发展,同时发现,观光游览苗圃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规划设计原则。
1 观光游览苗圃概述
苗圃是一种纯粹的生产性绿地,用于种植和培育苗木。这种传统的苗圃仅仅用作苗木生产,很少具备观赏和游览价值,不符合观光要求。随着园林苗圃自身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城市扩张给苗圃带来的威胁等,观光游览苗圃开始发展起来。这种苗圃基于传统苗圃发展,成为新的经营类型,既有传统苗圃生产苗木的功能,又可以用于休闲和观赏,使绿地在生产的同时发挥出景观价值。
2 观光游览苗圃的功能
2.1 生产性
观光游览苗圃的基础是传统苗圃,自然具备传统苗圃生产苗木的功能,而这种生产功能则是观光游览苗圃的经营基础和观赏来源。这类苗圃中生产的植物,大都是当地的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以及一些外来的引进树种。由于观光游览苗圃需要具备较强的观赏性,因此,比起传统的绿地苗圃,会有更多的观赏性树种,在保持植物生产区原有特色的同时,使生产与观光相结合。
2.2 示范性
观光游览苗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科技示范,充分展示苗圃的新品种、新设施和新技术,可以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学到科普知识。同时,这种示范性还可以为苗圃作市场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换言之,示范性是结合了园艺市场的展示宣传、销售功能与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2.3 体验性
在游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苗圃的体验性,可以激发游人的兴趣,让他们更多、更好地体会到苗圃的乐趣和魅力。采摘园、农家乐就是典型的案例,这类景点采取了把观光性与生产性相结合的设计,加上一系列配套的服务设施,让游客参与到苗圃的日常工作中,在实际体验中得到休闲[1]。
3 观光游览苗圃的发展
观光游览苗圃是基于传统的生产苗圃,融合了观赏、休闲等新功能的新型经营类型。想要苗圃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在保持苗圃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其它功能。顾名思义,观光游览苗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赏性,而苗圃的基础则是苗木,换言之,景观中需要种植大量的观赏性树木,即全冠或半冠的大规格苗木。苗圃中一般没有这类树种,想要建设此种景观就需要提前2~3年规划,收效较慢。平常的树林小苗无法达到需要的效果,而近几年,银中杨、落叶松等树种由于多数苗圃都有,会直接影响到苗圃的收益。简单来说,苗圃建设景观需要的树种资源较短缺。
观光游览苗圃除了观光,还可以让游人休闲、度假并进行一些体验。园区中,除了大量的观赏性植物,还需要划分出体验区、度假区等,方便游人活动。这些区域的设置应该注意与景观相结合,避免影响苗圃的观光效果。观光游览苗圃的发展,主要在于对这些不同功能区域的建设上,因此,要对所有这些区域做好规划[2]。
4 观光游览苗圃的规划设计
4.1 规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要尽可能多地体现苗圃的观赏性,注意利用园林艺术化手法。苗圃在进行苗木生产,带动当地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结合旅游观光的需要,使景区更富艺术性、观赏性,同时加强和巩固必要的设施建设,使园区更符合旅游观光的条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由于其基础是苗木生产,因此,苗圃的景观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观光旅游的需要,使植物景观富于观赏性。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并利用苗圃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并结合乡土文化、花木文化艺术,统筹全园,使苗圃在具备生产性、观光性的同时,还有休闲、示范、科研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4.2 规划的原则
首先,是生产结合观光原则。在满足生产苗木的基础之上,点缀园林式的风光、景点,供游人观赏。同时,注意生产用地的复合经营作用,使生产带具备观赏性、艺术性,丰富整个园区。观赏性要注意特色性原则,即植物、景观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树种,具备自身特色的苗圃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立足当下,科学地预测未来,就被称为前瞻性原则。由于观光游览苗圃的基础是生产性苗圃,因此,规划时应分析当前苗圃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这一点也引出了下一个市场性原则。观光游览苗圃依旧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靠经济效益带动和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规划应充分了解市场,作出适宜的选择。观光游览苗圃中的植物品种多,景观丰富多样,极具参与性。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参与性原则,使游客参与到苗圃的生产、生活中,从多方面体验苗圃的景观和魅力[3]。
4.3 规划的分区
4.3.1 观光游赏区。即植物观光区,区内以特色的景观植物和花卉为主。观光性好的苗圃,在时空上有着多重变化:四季有景可观,空间合理布局。在建设景观时,注意结合点线面的手法,形成特色风景点、线状空间和绿色生产面。时间上,注重季节的变化,即四季有不同植物,何时游览皆有花可赏、有景可观。实际操作中,注意圃地布局,并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用途再进行更细致地划分。
4.3.2 休闲活动区。是将生态休闲与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可以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进行习作、健身、度假等活动。这些活动应注意贴近自然特色和苗圃风格,以吸引游客来体验,在实际参与中体会苗圃的特色。
4.3.3 综合服务区。主要是服务设施用于满足游人对于综合管理与服务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一区域都应设有休息亭、停车场、接待处等基本设施,对于一些较大或需要体现园区特色的苗圃,还可以设置跑马场、运动场馆等附属服务设施。这一区域主要是利用苗圃内的水体和林相较好的树林,配合相应的服务设施,体现生态、放松、休闲与健康。
4.4 附属设施规划
除了景区规划,园区的休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包括许多建筑,如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息亭、供水供电系统等,如何规划这些建筑也是苗圃规划的重要一点。设计时,这些建筑要进行合理布局,远近与疏密得当,并结合当地的建筑特色与园区的砖石、植物结构,使建筑能够搭配苗圃景色,让游人感到自然和谐而非突兀。苗圃的另一大重要附属设施就是道路,不同功能的区域景点是通过道路来联系。主干道是苗圃的道路骨架,路面设置应较宽(5.0~6.0m),方便通行,与外部交通连接。次干道则需满足园区的生产和游览要求,搭配园区的景观,与主干道形成道路网络,因此,路面设计应相对较窄,大约为1.0~2.5m[4]。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观光游览苗圃有了需求,并日益重视它的发展与规划。实际建设中,要兼顾苗圃的生产性、观光性、体验性,发挥科研效用和度假功能,并注意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而打造出富有市场前景的多功能特色观光游览苗圃。
参考文献
1 崔雯婧,刘志成.浅析观光苗圃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5(23)
2 刘传影,杨颖,赵则信.观光苗圃发展前景探讨[J].现代园艺,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