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干部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村官教育培训,创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村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村官”培训难在何处?
当前的“村官”培训,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难在何处?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年龄老化,三是观念陈旧。这就造成在培训中,“村官”们对理论和科技知识难接受,对新事物、新观念难理解,对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改革步伐难跟上。这使许多“村官”在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面前,表现出能力匮乏、本领恐慌。
“村官”培训难,还有他们自身以外的因素。从培训工作方面看,一是许多领导在村级定位上存在着误区。村级组织是民众自治组织,村级组织的产生和运作必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可长期以来,一些乡镇干部错误地将村级组织视为乡镇政府的自然延伸,强迫村干部们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造成了事实上的既越位又缺位。错误的定位反映在干部教育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培训的内容与“村官”们的实际需要相脱节。
二是现行的培训方式存在着误区。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进课堂,干部培训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样化。但从根子上看,目前我们对村干部的培训方式依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模式,即:集中起来办班,封闭式管理,听课、参观、讨论、总结“四部曲”,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虚与浮,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有人曾总结村干部培训班为:“上课时领导讲(或教员讲)学员记颇为紧张,参观时大学一起走马观花浩浩荡荡,讨论时个个表态群情激昂,回村后各自为政派不上用场。”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村干部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当我们把干部教育的重点从学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时,这种培训机制便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破解难题靠创新
贺国强同志最近撰文指出: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切实把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努力把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个人认为,要做好“村官”培训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做创新的尝试。
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将提高水平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现代培训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一是帮助组织和人们“应变”,二是使被培训者通过培训能够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对村干部的培训重在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些基础性的培训在当时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将培训内容由文化理论为主转变为能力训练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村官”培训中,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结合射阳的特色和工作重点,广泛采用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激情教学、音响教学和教学演出等现代教学方法,逐步把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村干部们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将理论灌输与经验总结结合起来。“村官”教育既是工作培训,也是成人教育。要用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武装村干部,基本的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方法是采用理论灌输。但成人教育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怎样才能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我们不妨借鉴西方颇为流行的成人教育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一般要经过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首先是始于自己的经验;而后是对以往经验的反思;第三是对各种经验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抽象,上升为新理论;第四是用新理论、新概念指导新一轮实践。运用经验学习理论进行培训,就是要让“村官”们在组织者的引导下,目的性十分明确地对自己的前一段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这对于他们提高自己或者辐射带动其他“村官”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这种培训方式,许多乡镇领导十分看好。他们认为,现在的“村官”大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办班,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用来指导实践,既有需求,也有可能。此外,射阳县基本上都有一批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的“双强”村,这些村的干部富民有实招、践行“三个代表”有实效、发展经济有路子,干群关系融洽,是我们看得见、学得起的典型。同时,这些村干部的经验也需要总结,归纳和提炼,需要再突破、再提高。运用经验学习理论,把培训班由理论灌输型转变为经验总结和提高型,不仅要突破昔日办大班的旧模式,教员的角色也要有较大的转换,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对组织者是一个能力与责任心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迎接这个挑战。
三是创新培训制度,将大众化的普训和个性化的培训结合起来。应该说,所谓培训的个性化,就是村干部培训班既要做到培训内容与目的的相对个性化,也要做到参学对象的相对个性化。个性化的核心是突出需求性。我们以往每一次办班的内容和目的很明确,也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但一年一度的轮训,总希望把村干部应该学的全部教给他们,或者尽可能全面些。而一味地求全,就可能落入大众化、一般化的俗套。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部分人“吃不饱”而另一部分人却“吃不了”,无法消化吸收,回去后根本不解决问题。这是大锅饭式的培训在现代“村官”培训上遇到的新挑战。突出需求性,这既是组织者也是参学者的目标,只有体现了这个目标,培训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在调查中,一些村干部就提出要采取两种分类的办法来办班。一是对“村官”要分类,且分类的标准应根据需要而变化;二是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其分类的依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了这样两个分类,“村官”培训就能有的放矢,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调动“村官”们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只有分类才能体现其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
乡镇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坚持把握“三个环节”,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该镇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镇干部值班考勤》、《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镇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民主评议党员、镇村干部制度》、《村级零招待制度》、《用车管理制度》、《镇村财务管理制度》、《为民服务全程制度》、《政情民意沟通互动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和村“两委”议事规则》等30项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绩效为目的,积极创新涉农资金监管方式,强化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涉农资金管理职责,确保涉农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进一步前移监督关口,下沉监督重心,探索建立监督到位、监管有力、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涉农资金监管机制,实现涉农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资金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更加安全、使用效益更加显著、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明确职责、就近就地。乡镇政府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主体,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在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包村干部代表乡镇政府履行涉农资金监管责任,充分利用包村驻点的便利,就近就地开展涉农资金监管。
(二)多方联动、发挥合力。监察、财政、发改委、教育、民政、住建、交通、农委、水利、卫生、计生委、审计、林业、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支持配合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加强对包村干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业务培训,督促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包村干部履行涉农资金监管职责,多方联动、齐心协力,整体推进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包村干部要重点监管项目类资金、补贴类资金和村级集体“三资”,突出把握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监管环节,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作用,确保涉农资金运行公开、透明、安全。
(四)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择槎水镇和黄泥镇2个乡镇进行试点,2015年上半年,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推广。
四、主要内容
(一)补贴类资金监管。按照“部门管事、财政管钱、乡镇管册、银行管发”的方式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强化补贴补助资金政策落实。重点监管政策宣传、调查摸底、评议程序、张榜公示、对象确定、动态管理、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实现资金监管常态化。
(二)项目类资金监管。发挥乡镇就近就地监管优势,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重点监管涉农资金项目的规划、申报程序、公开公示、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工程质量、实施进度、检查验收、决算审计、资金报账、项目后续管护责任制落实和项目档案资料立卷归档等工作。
(三)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完善“三资”委托服务机制,实现“三资”归口管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包村干部的监管职责,在村级财务和村务重大事项上,实行“四议两公开”,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管,重点监管财务收支的规范核算,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处置和保值增值,以及债务的防范、控制和化解等。
五、试点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 日—11月30日)。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试点乡镇,搞好干部培训,为试点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二)试点阶段(2014年12月1日—2015年5月31日)。选择槎水镇、黄泥镇开展试点,为全县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县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参与试点,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5年6月1日—6月30日)。县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为全面推行做好准备。
(四)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7月1日后)。在全面总结提升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确保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扎实推进,县政府成立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落实。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包村工作,特别对工作基础差的村要精心安排包村干部。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与各包村干部签订监管涉农资金工作责任书,明确权力、责任和义务。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协调,积极支持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的开展。
1.实施“菜单式”培训。围绕全乡中心工作,根据青年干部的需求,设置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实施“菜单式”培训。重点抓好党的方针政策、农村的法律法规和公文写作、实用技术、维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实现全乡、村青年干部培训全覆盖。
2.实行多形式培训。主要是培养基层干部“讲、写、论”的能力。采取“课堂授课”与实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鼓励和支持青年干部通过参加自学考试、省委党校和高等学校学习等方式,提升其学历。
3.落实“传、帮、带”措施。落实乡领导干部、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传、帮、带活动,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与一般青年干部结对子。领导干部要积极向所帮带的青年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帮助指导青年干部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带领青年干部与上级部门领导衔接和下村与群众打交道,让青年干部学会怎样衔接好汇报好工作,做好群众工作,落实好工作。青年干部要主动向结对帮带的领导和老同志汇报思想和工作。
4.加强轮岗锻炼。在乡机关范围建立青年干部年转轮岗锻炼机制,通过下派到村、上挂到县、抽调到项目等办法,把综合素质高、发展潜质强、培养前途广的青年干部作为轮岗锻炼对象,输送到承担全年重点工作、阶段性急难险重工作以及工作任务最重、最能锻炼人的单位进行轮岗挂职锻炼,提高其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5.活跃文化生活。由乡属部门为单位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活动,组织青年干部集中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联系其他乡镇组合方式,利用业余时间,自行举行和开展特色主题文娱活动,把青年干部凝聚到一起,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6.办好联谊会。以3.8节、5.4青年节、七夕以及11.11为契机,组织青年干部开展丰富的联谊活动,为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增进友谊、寻觅知音的平台,进一步拓宽青年干部交友渠道。
7.体恤外地青年。落实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统筹安排职工特别是外地青年职工的年休假,实行值班补休制度,做到应休尽休,切实保障外地青年职工享受假期的合法权益。针对回家路途遥远、费用高的市外省内青年职工给予每季度200元交通补贴,让青年干部回家探亲有保障。
8.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青年干部联系联席会,年终组织一干部联系联席总结会,统筹、规划、指导、总结青年干部成长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展示成果,总结经验。
9.建立成长档案。积极探索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全覆盖建立35岁以下青年干部成长档案,跟踪记录青年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青年干部实际困难,通过动态记录、评价和帮扶,促进青年干部成长进步。
一、摸清底子、制定计划
辛家庄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66户1003人。有耕地3800多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全村共有党员23名,下派大学生“村官”1名,村“两委会”班子、村民监督委员会、调委会、妇女、团组织、卫生队组织健全,运转正常。粮食生产主要以地膜玉米的种植为主,花椒、苹果为主要农业经济产业。依托县“旅游兴县”战略和“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本村逐步兴办了6户农家乐、农家宾馆,生意日渐红火。养殖业以猪、鸡为主,牛羊存栏少,村民养猪大多以过年自食为主,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村民收入主要以花椒、苹果和务工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达280人,加上在本县、镇附近企业工地务工的200余人,劳务收入占据半壁江山。针对今年年初低温霜冻灾害造成的花椒、核桃等干杂果的绝收,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通过逐户走访、座谈、开会研究,拟定了“短抓劳务近抓牧,传统项目加创业”的发展思路,之后,我们先后制定了村上3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农户增收计划措施明细卡,逐项逐户落实,实行跟踪检查督促机制,确保各项增收措施落到实处。
二、抓发展、抓项目
一是抓主导产业发展。上半年,督促落实了460亩地膜玉米、洋芋的种植,对450亩已挂果苹果园全部施农家肥、果实套袋200万只,套袋率100%,并对花椒园管理也进行了一次技术培训,提高了管理作物水平。落实以秋补夏、以蔬菜套种280亩,把灾害造成损失夺回来。二是抓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生猪养殖、鸡养殖培训培训2次,宣传培训县上扶持政策和技术知识;举办花椒、苹果管理培训一次,接受培训的达300人次。并在春季补栽花椒1万株、苹果30亩。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又争取土坯房改造一批,上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四是抓劳务输出。上半年,外出务工480人,同时驻村干部还与村“两委会”多方联系,承揽县、镇、村内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组织本村劳动力务工挣钱。
三、狠抓办实事项目、改善农村条件
一是按照上级土坯房改造建设扶持政策,全村经过拆旧建新已建成砖混住房15户45间,还有4户正在修建;二是沿公路、主街道墙体统一色调刷白68户8900m2;三是村级阵地建设8间楼房7月底可交工使用;四是是村民活动中心广场XXm2正在修建中,上级有关部门捐赠的篮球架(一副)、乒乓球桌(2张)正在安装;五是村民自筹争取3.5万元硬化源中学巷道7月底完成;六是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护村河堤工程款27万元,少数民族建房10户10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10万元,投劳86个栽植小叶女贞1万株、樱花150万株,绿化美化了村庄。
四、大力抓好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