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对策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生产技术全球化,管理技术全球化。开放的中国在接纳知识、金融、高新技术的同时,国外的施工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建筑业的技术含量低,劳动、资本密集特性决定了市场准入的门槛,目前而言,铁路施工企业、公路施工企业、水电施工企业、冶金施工企业、煤炭施工企业等各种施工企业加上国外的日本大成公司、熊谷组、韩国三环、CMC公司等土木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有的在中国己经占据了市场,还有大批的企业正向中国的建筑市场涌进。建筑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项目管理不完善,引出了很多工程安全问题,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损,国家的投资付之一炬。

一、我国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法管理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应该说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致使项目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项目管理基本内涵认识模糊

项目经理部不规范,固化现象严重。项目管理的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根据建筑产品固定不动的特点,实行的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来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项目经理部应该不是固定建制的,而是一次性的、临时组织机构。目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是:项目经理部可以购置固定资产;在工程结算时不按项目进行单独核算,项目部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残值不评估,而是随意调拨价值取向不明,不能形成一个项目一核算的运行机制。

2.项目管理中责权利不统一

项目经理责、权、利不统一,严重挫伤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很多企业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方面规定的比较明确,可是在项目经理的利益方面却比较含糊,有一个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由于在责权方面不够统一、不够明确,造成这个工程亏损了多少却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盈利了多少,也没有相应的奖励规定。在企业,虽然都愿意当项目经理,但由于责任制不明确,造成了两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一是项目经理吃“大锅饭”,工程一到手,就干几年,干好、干坏与自己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所以积极主动性也不大;另一种是不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趁当项目经理之机“捞一把”,是当前存在的又一个严重问题。

3.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低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还没有真正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低水平的经验型、粗放型管理阶段。不够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亦缺乏先进、实用和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只有少数单位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集成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建立和二次开发集成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是现代项目管理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机构大多数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从而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水平、效率和效益。

4.缺乏复合型项目高级管理人才

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即高级项目经理)。从我国目前施工企业与国际工程公司相比,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5.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关于总承包的管理法规除了1984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外,近十几年来,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很少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和法规。近几年来,虽亦在不同层次上认真总结过经验,但制定瞻前顾后、高瞻远瞩的政策较少。另外,我国已加入WTO,至今还没有一本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和标准合同文本不能满足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二、应对当前问题的对策

1.建立适应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

在企业经营中着力创造和处理好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劳务作业层次的关系,首先要建立适应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坚持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这是企业推行项目管理逐步形成内部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和重组机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由建筑产品固定性与施工队伍流动性以及项目构成的层次性、投入产出的经济性、组织施工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为项目本身要求管理班子相对稳定,施工队伍按需随进随出,正如企业所讲的“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当然两层分开只是手段,两层结合才是目的。调整组织结构实行两层分开的前提是两层建设、培育作业层能独立作战、自我发展、逐步形成作业层通过承包工程和向社会开展经营业务,提高其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向专业化、微型化、小型化企业方向发展,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有竞争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间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需求的。通过强化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以利于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有力的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和压力,也缺乏法律保证。

3.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推行项目管理要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合理划分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和经济利益。企业建立项目核算体系必须坚持每个项目单独核算,落实责任会计制度,加强成本管理。企业不能简单地以项目经理部创利水平来考核,而应以降低成本额度考核。

4.大力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业过程,依据现代的管理的特点,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动态、量化、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快速的处理大量的数据,可及时的显示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现状(进度、费用、质量等)有无偏差,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日常工作,这样一项庞大的工作量只有依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才能完成,因此,项目管理集成系统的应用是国际工程公司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之一。

5.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胜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和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将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到实处,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项目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对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发现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指明方向,对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的讨论,有利于推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马晓生. 浅谈施工企业从事受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J]. 江苏建筑, 2009,(04).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管理方法  创新

        1 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1.1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国际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中移植和创新的一种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方式。我局以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切入点,即是对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一种探索、创新和有效结合。

        1.2 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 纵观以往传统施工管理方法的弊端,无一不与管理无标准、不规范相关联。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即是倡导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项目管理趋向规范,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3 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所致。因此,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

        2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特征

        2.1 基本框架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活动要素,构筑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三大系列标准框架,以每个系列的每项具体工作、每件具体事务、每种技术要求、每道施工工序为一个小单元,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标准。

        其中,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项目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各项职能业务工作标准及全员的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客体,分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依据所担负工程的施工项目范围,分项分工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三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使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标准的控制和调节之下。

        2.2 基本特征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性。①创新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对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扬弃和创新,突出制度标准管理,较好地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弊端。②科学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制定标准,而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③系统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项目管理规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的实施、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④实用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依据项目实际制定各项标准,每项标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要求,既有原则性规定,又有具体性规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这样制定的标准,不仅针对性强,且具可操作性强,又便于考核。因而能使职工在执行中既知道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又懂得如何去落实标准,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运作实施

        施工管理在创新和应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中,着重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3.1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推动和指导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制定了《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印成小册子发至局、处机关各部门及每个工程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工班长。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从组织上场起,就要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参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健全本项目的全面管理标准,为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前提。

        3.2 加强思想导向,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的实施,须有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才能步入正常运行轨道。为此一要正确导向。推行初始,必须针对职工思想出现的各种模糊认识和消极反映,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澄清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二要强化领导。为使全面标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得以有序持久地开展,各项目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由项目党政主管挂帅,并建立条块分工的职能部门责任制,除认真执行本部门工作标准外,还负责分工范围内有关标准检查落实。力求凡是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就可以按标准规定自主处置,不一定事事请示领导,从而使标准化管理逐步成为项目管理的主导。三要突出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涉及面宽,内容广泛,如果没有重点泛泛而抓,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在顾及全面的同时,坚持把对全局影响最大、尚属薄弱环节的管理标准作为重点落实。因此,我局在制定《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时,主要侧重于管理标准。分列了条目,包括项目管理的主要要素。这些管理标准对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关系重大,抓好了这些重点,就抓住了关键,带动了全局。四要典型引路。我局自年开始在南昆线推行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做到每一年召开一次现场会,表彰先进,树立样板,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以典型引路,指导和推动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在其他项目部的开展。同时,自年起,开始在全局评选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及优秀项目部和优秀项目经理活动,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3篇

一、山东建工集团的现状

山东建工集团下辖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为主业的施工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销售、安装新型建材和钢结构为主,是争取上市的建材工业公司。集团现有从业人员70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400多人。到2002年底,集团总资产22亿元,企业净资产2亿多元。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土建总承包子公司11个,水电安装、空调、消防、装饰、路桥、预应力特种工程、建筑智能化等专业施工管理的子公司12个。股份有限公司下设金属结构公司、新型建材公司、速成墙公司、工程设计公司等八个子公司。截至2002年底,集团在建施工面积250多万平方米,完成企业总产值2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建筑业产值15亿元,建筑工业产值5亿多元。集团完成利税1.3亿元,其中实现利润7642万元,各类税金5358万元。为此,集团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工程质量三次夺得“鲁班奖”,13次获山东“泰山杯”奖,28次获得济南“双十佳”奖。

山东建工集团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归根结底关键的一条就是得益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二、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时的企业背景。

山东建工集团的前身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1979年。当时企业内忧外患,机构臃肿,人才匮乏,濒临亏损境地。企业1000多人,在建施工面积仅9.5万平方米,年度完成建筑业产值仅548万元。经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过12年发展,到1990年在建施工面积才增长到16.6万平方米,年度完成施工产值2658万元,企业实际亏损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仅有2400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向何处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当时任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建议公司党委实施项目法施工(现在规范为工程项目管理),扭转陷入难以为继的企业,公司党委同意了我的建议,从1991年开始,我们踏上了筚路蓝缕、崎岖坎坷的改革征程。公司率先在山东省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推广普及项目法施工,结果,初战告捷,1991年当年完成建筑业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0%和82%。从此,彻底扭转了企业困难局面,企业发展一年上一个较大的台阶。从1991年实施项目法施工到2002年的12年中,集团建筑业产值由3590万元增长到15亿元,增长41.7倍,实现利润由84万元增长到7642万元,增长88倍。工程质量从1990年优良品率25%,提高到2002年的81.33%,并连续四年保持在80%以上。职工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2400元,提高到2002年的27900元,提高10.6倍。

三、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做法

从实施项目法施工,到实行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质升华。我们始终把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范畴,已经形成了企业必须坚持的恒久发展战略。具体做法是:

1、搞好战略策划,坚持实施“两层” 分离。

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要求,就是实行项目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离。这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混合编制施工管理模式的革命。就单位工程而言,组建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管理组织,开工成立,竣工解体。对企业来说,它不是一次性的施工组织,而是长期施工管理的战略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体制。

(1)管理层的组织机构及其运作。

对管理层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年采用总公司直管式项目管理部,由总公司直接组建项目经理部管理工程项目。这种直管式项目经理部共分两类。一类是自营队伍项目经理部,是由原工程处分离出来的,其施工生产以自有班组为主;另一类是联营项目经理部,这类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选择实力较强的分包建筑队伍实行联合经营。

第二阶段是随着项目经理部的不断扩大,于1994年将原直管式项目经理部组建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组建项目经理部。这种项目经理部完全实现了一次性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的内涵要求,项目公司设财务部、质量技术部、经营管理部、料具供应部和综合办公室。领导班子实行“一长两师制”,即项目公司经理、主任工程师和主任会计师。其定员编制由项目公司根据其承担任务的规模决定,动态管理,忙时多聘,闲时退回人才市场。项目经理部不设职能部门,只设专兼职的职能人员,由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和主任会计师组成项目承包班子,实行对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交钥匙全过程的承包责任制。

第三阶段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于1997年将项目公司改制成为股份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除继续履行项目管理层的职能之外,突出强调了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和资本经营,即由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班子成员出资入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出资30-60万元,班子成员出资5-30万元不等,从而建立起高风险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了对项目管理的压力和动力。

(2)劳务作业层的组织结构及运作。劳务作业层的管理方式,先采取的是混合工种编制,定向输出的劳务工程处模式。后是采取对劳务作业层实行专业化管理,组建劳务管理公司。设专业施工处和综合施工处。专业施工处组建瓦工、钢筋工、木工、架工、装饰、抹灰、镶贴、油漆、喷涂等专业分包队;综合施工处对建筑分包队伍实施统一管理。另外有成建制的水电安装公司、金属结构公司、通风空调安装公司、防水公司、消防公司等自有专业施工公司。这三个层次的劳务队伍都取得了相应的资质,为集团实施工程总承包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全过程综合承包能力。

四、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配套措施

1、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行使的是企业职权。因此,只有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优化配置施工生产诸要素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才能确保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强有力地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我们主要采取了项目经理实行以年薪制为主,质量、成本、安全等责任目标挂钩奖罚的承包责任制,收到较好的效果。

2、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是搞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12年来,我们对工程项目坚持实行月度成本核算制,把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列入主要承包内容,作为考核项目经理年薪的主要指标,真正做到了干前有预算,干中有核算,干后有决算。 3、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要素市场。实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对生产要素实行动态管理,优化配置,我们主要建立了劳务人才市场、材料供应市场、设备和周转料具租赁市场、资金市场和技术市场。各要素市场的规范化,有力的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4、加强项目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在加强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工程上实行远程微机监控,对所有在建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实行了微机管理,建立起信息处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山东建工集团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基本上满足需要的信息处理系统。集团决策层领导和总公司机关部、处室之间实现了内部办公互联网,和本市、本省及建设部也实现了互联网,构筑起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一是建立起任务承揽信息管理系统,集团总公司和各子公司任务信息联系,全面实现网上互动,建立起网上高速信息通道,从而提升了工程任务信息共享的利用价值;二是建立起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系统,从总公司机关到项目经理部全面实现了财务记账、财务核算、财务报表、财务分析、预算成本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和工资管理等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应用。在材料管理中,从合格分供方选择、材料市场价格、材料“阳光采购”,以及人工、机械、现场经费、分包工程款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四是建立起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方针,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主要建立起了项目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备人才等三个人才库,实行网上信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五是建立起了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ISO9002、ISO14001和OHS18000等质量、环境和安全体系为核心,坚持了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的信息,全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另外对砼及其他材料的试验、检验均实现了实验室数据自动化获取,试验报告也实现了电脑化管理。

5、建立健全企业监督、检查、审计和考核机制。为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运行,我们建立了由集团监事局、纪委监察、审计及各主要业务系统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企业监督、检查、审计和考核机制,制定考核细则。根据不同单位、不同业务性质,分别设置考核指标、管理指标和“双文明”建设指标。考核结果要与单位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形成制度化,为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6、建立和完善业务系统化管理,实行“三双工作法”。根据实行项目管理的要求,集团公司以项目经理部为对象,以机关业务职能部门为依托,建立具有整体功能的业务系统化管理网络体系。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直线职能式,转变为矩阵式管理。为此,制定了《业务系统化管理规定条例》。对业务系统内的各个职能管理人员实行考核上岗,签订聘用合同。一律实行双负责,双控制,双考核的“三双工作法”。即:每个职能人员均是该业务系统主管部门派出的人员,在对同级负责的同时对本业务系统负责;在受同级控制的同时也受本业务系统控制;在受同级考核的同时也受本业务系统考核。

7、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社会信誉的“窗口”,企业品牌的象征,企业整体素质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外抓市场,内抓现场。为此,我们坚持了施工现场管理达标制。与当月项目部人员的工资挂钩,与项目经理的年薪挂钩考核奖罚。与上级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创文明工地和安全红牌、铜牌及安全杯的评比活动。我们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工程和群体工程进行施工现场高标准、高品位的广告宣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五、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项目管理的两层分离,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强调管理科学,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就是质量、成本、安全、进度、合同和信息,这些管理的规范化,是对管理科学的最大体现。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了,基础雄厚了,职工富裕了,为建设小康企业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因此才使我们实施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改制得以顺利进行。

1、实行集团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我们将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改制成为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立即着手于建立和完善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财务会计等几项制度。至2002年的八年中,集团公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施工产值累计完成60多亿元,实现利润近3亿元,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30多倍。我们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实施项目管理战略的结果。

2、实行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具体做法是:1997年,我们对企业内部二级非法人经营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成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能独立行使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这次改制的成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集团的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改制后子公司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例如,我们的一公司1997年改制时,年完成产值3079万元,利润98万元,而2002年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770万元。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才是硬道理。

3、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施国退民进改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放在显著地位。为此,我们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内涵。虽然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在深化完善上、在规范运行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以贯彻落实《决定》为契机,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仅19.12%,从而重新理顺了企业与国有股新的资产的关系。

六、实施集团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企业战略管理。

中国加入WTO后,我们以入世为契机,以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前提,以集团战略性调整主线,以强化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为宗旨,不失时机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战略目标的改革调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搞好集团组织结构的调整。我们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集团总公司到各子公司甩掉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以项目管理为对象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部室化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设立了市场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融资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和党务工作管理等六个部室。各子公司机关设立质量技术、经营管理、料具供应和财务会计等四个部室。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使集团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更加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员,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使在管理岗位上的人,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2、搞好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我们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实行培植骨干公司,优化专业公司和扩大股份公司的策略,突出解决子公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施工任务少、管理不到位、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采用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进行调整。今年我们重组了九公司、十一公司、青岛办事处和劳务管理公司,组建了旨在加强专业总承包管理的安装工程总公司,着力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突出解决资本分散、素质低的子公司的问题,提高集团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3、搞好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以创立“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带动总公司多元经济的发展,形成主业三分之二、附营三分之一,多业并举,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建筑施工和建筑工业“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一是以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和山东岩土勘查总公司等八家产学研的院企单位,共同发起创立了“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行运作上市。今年就能形成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900万元的规模。二是加快山东建工工业园建设。我们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山东建工工业园,已经成为集团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成为上市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我们已经成功地引进澳大利亚速成墙建筑系统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已经正式投产,今年将形成完成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的规模。这种速成墙建筑系统新型墙体材料有望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建设,现已投资2000万元,建立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和研究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为扩大工业园发展规模,设立招商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范围,与工业园相关及不相关的产业,只要产品适销对路,适应市场需要,均可招商引进,今年将有2-3家企业进园。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效能监察;项目管理;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中的效能监察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控制工程的施工现状,为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提供保障。然而,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隐患,如预算超支、质量问题等,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降低的后果。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监督的有效性,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发挥效能监察对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整个电力工程具有指导作用,而且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然而,在我国部分项目中,存在着管理上的诸多漏洞和不足,导致项目建设随意、杂乱无章、质量无法保证。首先,项目管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其次,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进度慢,主要是指从施工流程和施工时间,施工人员的调度和系统等方面,将影响长期建设项目的竣工期、安全、质量、进度,拖延材料浪费,也将直接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工程项目缺乏必要的和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不能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线,而施工人员由于技术问题以及质量标准不一,影响工程质量。另外,一些项目中,往往造成材料短缺,施工设备损坏,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导致预算超支,从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有效的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为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效率监管是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为基础,管理制度、方法和法规的完善是考核的核心内容。加强目标成本控制的监察,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明确项目经济责任的指标,规整部门和施工队伍,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主要任务包括目标、范围和子团队选择,材料采购和效能监察设备租赁。价格要在可控范围内控制计划。监测具体过程的有效性,监管成本控制,要求参与成本分解各级责任,根据人工、材料的计划成本目标值,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消耗定额机械和其他生产要素、消费和项目计划进步,加强和项目工程设计变更、施工过程、增量变化和其他特殊情况的监督,定期分析、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的成本控制。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影响潜在的安全风险,对质量、进度、环境保护、工程造价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监督,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

3完善技术跟踪监察,实现效能监察科学性

为了保证项目管理的质量,改进施工技术的跟踪,达到科学有效的监测,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因此,在项目的有效控制中,技术效率管理应放在重要位置。首先,电力企业可以聘请由外部或内部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多个工程监察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过程和专业调查的质量;其次,工程检验团队管理制度的建立,开展对管理部门的调查,并进行跟踪监督系统规划提供技术;并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确保技术监督的及时有效性。此外,提高工程项目的绩效管理技术,评价也应使技术监督小组定期提供项目的所有方面,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项目评估报告的决策,在实际的施工管理系统具有灵活的变化,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

4把握关键环节和环节,实现效能监察的目标

项目管理,包括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质量、责任成本、财务管理、管理、材料和设备的外部服务以及廉洁从业建设等环节。每次项目效能监察,基本从超音段或优先要做彻底的检查,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完善管理体制,在现有的“项目管理制度、措施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有待改进和修订的问题,完善清洁管理制度。特别注意到管理系统的有机集成,细化管理内容,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各级管理部门明确的责任,充分发挥好管理体系的指导作用。

4.1工程技术、安全质量检查

无论是电力项目方案审批和检查技术交底,应该按规定程序,施工日志施工记录齐全,施工安全监测到位,做好“事故易发点”的专项方案,是企业制度的执行;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缺陷修复工程是否符合标准的设计要求。

4.2责任成本管理检查

首先,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是建立健全体制,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强企业管理;然后检查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预算责任是否及时分解,并进行行动态管理;最后,对预算责任落实定期分析,及时报告责任绩效报告,并及时兑现奖励。

4.3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检查

检查项目资金和大型资本运营是履行正常的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财务付款是按照程序,没有反向操作,单人操作现象;债务和外币贷款、投资,没有担保的坏账;保证没有乱借贷的情况而导致的经济案件。

4.4材料采购管理和机械设备租赁检验

检查主要原料和商品组织招投标,不具备招标条件是集体决定是否购买价格的前提;商品检验采购,根据系统存储来执行付款,没有大的损失和物料供应的损害;如果没有计划,没有配额,严重过剩问题;实施对材料的日常消费登记制度;建立极限进给系统;周转材料成及时规定;机械设备是带租约的规定,低值易耗品管理、油管理。

4.5组织实施特殊性能检查

与实际中的项目管理相结合,积极地组织开展优化设计,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减少专项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领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完善内部监督任务,认真查找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在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的前提下,保证计划能够顺利的安排和实施,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对项目工艺技术流程及设备进行优化更新,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与安全管理,从而确保项目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4.6加强管理监查体制,严格考核奖惩工作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检查评价内容有效性和实际性,结合具体的项目管理,从而具体的确定项目的评估范围、评估依据以及评价标准,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进行定量评估,从工作效率和成果等方面来开展评估工作;其次,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在结合电力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保证合理性、完整性、合法性、公平性,做到有效率的监督,促进制度化和标准化,不断巩固监督作用,促进监管工作深入发展;最后,仔细监控监督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评估体系、问责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真正发挥作用,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促进整个项目管理的协调运行,科学管理,质量可靠,效率高。

4.7做好评价,发挥监督作用

监控项目管理与协调有机结合的有效性,促进找差距,限期整改,突出实效。监管工作要认真梳理整体在跟踪过程中工程管理、反馈、改进项目管理人员了解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防微杜渐。监督相关部署要求的有效性的评估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以确保监察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了解项目管理情况,提前谋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监管制度,提高实效的总体要求。负责领导要确保内部分工,工作目标,进度合理和责任事宜,评估是否严格,加强权力和力量的监督。建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机制;重点关注工程项目关键阶段的工作;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可实施的改正方案。想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就必须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大胆的进行探索创新,不断改善方式方法,提高效能监察的程序、进度和质量,不断强化监督队伍的建设以及标准体系的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项目的实际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工程的效能监察。只有充分考虑项目的系统、组织和技术等因素,才能提高项目的有效性。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电力工程项目效能监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弘扬正气,为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明智,李世峰,滕飞.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37-138.

工程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企业管理 管理改革

我国现有市政施工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国企或是改制过来的企业,有的还仍然保留着事业单位的身份,多半都还隶属于政府部门,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机构臃肿、管理粗放、项目管理模式落后等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绊脚石,使得市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因此企业转变思路、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1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但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目前我国市政施工企业管理粗放、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成本高、使得企业出现只见工程不见效益,大锅饭式的管理方式很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难以留住人才、人才的匮乏导致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这成为摆在市政施工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2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路

国有市政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自身存在的弊病、改变的面貌、进而发展,首要的是要改变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

(1)实行承包经营。借鉴建筑行业和同行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我认为实行承包经营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①分公司经营的模式已经形成很多年,而且这是在原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个过渡很有必要,直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企业在组织上、职工在心理上可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冒险激进,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企业经营下滑,收入差距拉开过大造成不稳定等一些列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②经营管理权下放。为了调动下属分公司积极性,鼓励其向外发展,走出去闯市场,不单单是等总公司分配的工程,总公司只保留人事管理权和财务监督权,下放经营权,主要是给各分公司做好服务工作,并对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工程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分公司可以在总公司允许的业务范围内自主经营,完成需上缴的利润后,自主支配剩余利润用于职工的奖励的发放、设备的购置以及分公司的发展等。

(2)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借助某几项工程作为平台,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完全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积累经验。如果成功,可以将积累的经验进行推广,并把实行项目负责制的成果进行宣传,这样以点带面,将会在基层引起反响,然后再全面推行项目负责制,推动企业的改革进程;如果不成功,因为是试点运行,也不会给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和影响,但过后一定要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再进行试验,不断寻找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最终找到一条适合国企的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

实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改革,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改革的第一步,只有政策才能调动分公司、项目部以及职工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将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下去,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企业摆脱管理落后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标准体系

企业管理靠制度,“用制度管人”,先进的企业管理必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极为重要。制定明晰的管理工作运行程序,主要包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手册、管理流程、信息载体及传递方式等。运行程序应当以管理文件的形式表达,表述控制的方法与过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用以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的设计应当简洁、明晰、确保流程的连续性、程序的可操作性。信息的载体及传递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以便传递更加规范、准确和及时。标准体系是衡量企业各项工作成果的尺度,企业标准化体系如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等应当覆盖企业所有工作,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以此为标杆。

4完善组织机构

只有依靠完整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公司职能部门,并在工程中标后及时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明确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人员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工作接口等项工作,确保目标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各项工作能够衔接、运行通畅,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制约和辅助。

5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是施工单位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因此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施工企业能否正常运转以及工程项目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我国市政企业大多工程项目管理粗放,工程来了就干,事前基本不定指标或目标,干完由公司统一核算利润,属于“事后算账”,这样的工程管理很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施工管理目标不明、难以反馈和及时纠偏,造成工程管理失控的状况。所以应当依据企业管理模式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1)实行工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

工程承揽后由企业确定工程施工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等),下属分公司或项目部负责实施完成,双方签订《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部根据目标按照项目部岗位和人员组成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身上,实现人人有目标。

(2)实行工程项目责任管理制度

①实行工程项目内部竞标制度。总公司承揽的工程,并不像以往直接分配给下属分公司施工,而是采用内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分配,合理的低价中标承包给下属分公司或项目部,并签订《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样在工程施工前就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部分利润通过竞争的手段留在了总公司。

②实行工程项目风险抵押制度。分公司或项目部在与总公司签订《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后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规模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或签订抵押合同(项目经理根据项目部岗位责任目标分摊风险抵押金)来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完成,将目标与责任、利益相挂钩,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3)实行工程项目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工程完工后,总公司对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对于完成情况好甚至超标完成的分公司(厂)或项目部进行奖励,奖励的数额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以及项目目标完成的情况确定,奖金直接下发到项目部,项目经理根据风险抵押金的配额比例进行项目部内部奖励;若完不成指标,则对分公司或项目部进行惩罚,罚金来源为风险抵押金。通过项目的考核和奖惩,将责权利统一起来,在做到人人有考核、人人有奖惩的同时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也调动起来了。

通过工程项目目标的制定、内部竞标的分配方式、风险抵押制度等保证措施以及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机制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工程项目的粗放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利润率,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